《将进酒》(新人教版)ppt分析

合集下载

《将进酒》ppt课件

《将进酒》ppt课件

古今异义,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
感谢聆听
倒装,一 作“言钱 少”
直须 应当
珍贵的皮 衣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指侍童 牵出, 拿出
排遣
翻译: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你只管端 出酒来让我喝。五花千里马,千金狐皮裘,快去 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我和你们共同消解这万古 愁。
情感与意境
忧愤与豪迈: 诗中既有对人生易逝、光阴易老的忧愤之情,也有对权贵的否定和无法改变 现实的无奈之感。然而,这些情感并没有让诗人沉沦下去,反而激发了他更 加豪迈的情怀。他借酒消愁,放浪形骸,展现了自己旷达不羁、乐观向上的 性格。 人生哲理与自我表达: 《将进酒》不仅是一首抒发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人生哲理的作品。诗 人通过借酒放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他坚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他鄙视“钟鼓馔 玉”的富贵生活,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自由。 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诗中充满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李白借酒兴诗,不仅是为了排解内心的苦 闷和无奈,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自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渴望摆脱现实 的束缚和桎梏,追求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I
N
V
I
T
A
T
I
O
N
T
O
W
I
N
E
目录
关于教学 诗人简介 诗歌背景 诗歌内容 诗歌赏析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教学重难点 教学分析
情感与意境 艺术手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文中情感分析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理解‘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内涵 2.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使其读懂文章所讲 述的内容,学习基础的文言字词翻译和文言常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将进酒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将进酒PPT

注释注解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主人:指宴请李白的人,元丹丘。 恣(zì):纵情任意。谑(xuè):戏。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裘(qiú):皮衣。 尔:你。 销:同“消”。
第二部分
创作背景 注释注解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 736年)前后。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 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 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 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 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 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Biblioteka 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 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李白咏酒的诗歌非常能 体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将进酒》即为其代表作。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上册ppt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上册ppt
5.李白的《将进酒》中直接表现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的《将进酒》中借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 表 现 自 我 忧 愤 不 平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 张的长句,就有山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 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 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 参差错综,使诗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C [C 项,无中生有,并无空浮之感。]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我给你们唱一首歌, 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 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 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 酒纵情地欢乐。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 喝。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 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将进酒
写作 背景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 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 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 邀到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 放歌,抒发情怀。
整体 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2.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进酒 PPT课件 14 人教版

将进酒 PPT课件 14 人教版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26、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③ 李白为什么单单点名写曹植?
(才华、遭遇相同,用以自况。)
⑶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 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 之深的集中表现。
3、小结第二段:对权贵的鄙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 慨。
4、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并抽查。
板书:
圣贤皆寂寞
② 列举
愤慨(自况)
② 这两句包含天地人生,气魄巨大,表 入题:人生得意须尽欢,诗中“得意”指的是什么?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 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 朋友间的聚 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 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 语气更为强烈。好友相聚,这种感情是真实、高尚 豪放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时将进酒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时将进酒PPT
将 进 酒
人 教
教 师 :



级班 语级
文:
上 册 第
年 级 班



XX
xxx
目 录
01 探究艺术手法 02 赏析——佳句赏析 03 赏析——诗歌赏析 04 拓展探究 05 随堂练习

探究艺术手法
壹 探究艺术手法
“一饮三百杯” 表现豪饮 “斗酒千金”表现酒价的昂贵 “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 “黄河之水天上来”表现黄河源头之高 “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暂 这些夸张句有力的说明了诗人豪放的性格,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
肆 探究学习
在李白的“酒诗”中也能看出他想像奇特及豪放飘逸的 诗风,试找出一些诗句加以说明。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金樽清酒斗十 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这些诗句的想像是如此的奇特,夸张是如此 的大胆,足见李诗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壹 探究艺术手法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壹 探究艺术手法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 _朝_如_青_丝_暮_如_雪__;_与_尔_同_销_万_古_愁_等。
伍 随堂练习
“天生我材必有用”,祝愿同学们以自 信豁达的人生姿态尽情的谱写出你独具 特色的青春之歌。
将 进 酒
人 教
教 师 :

李白《将进酒》优秀课件

李白《将进酒》优秀课件

李白《将进酒》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诗歌《将进酒》。

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诗歌,表达了诗人畅饮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李白的豪放风格。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能够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2. 重点: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入:“你们知道李白吗?你们对他的印象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发对李白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a. 解析诗歌的结构,分析每句诗句的意义,解释生僻词语。

b.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抽刀断水水更流”等。

c. 讲解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能够背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的《将进酒》2. 分段板书诗歌的结构3. 用关键词标注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对本诗的理解,写一段话描述诗人的情感。

答案: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了畅饮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也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无奈和惋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更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研究李白的其他诗歌,比较其不同诗歌的风格的异同,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将进酒》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将进酒》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
第八页,共36页。
第九页,共36页。

樽烹


裘沽恣
谑 箜篌
第十页,共36页。
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 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 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 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 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 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第十一页,共36页。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 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 空对天上明月。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第三、主旨句理解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A句)与”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B句)作一比较,二者在内容和表现
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内容比较
A句
B句

“长醉不复醒”显 “开心颜”包含着个

得消极,于愤激中略 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见低沉。
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表达形式比较
A句
B句

曲达,以”钟鼓馔 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玉”借代权贵

原 因
《将》写于《梦》 后约七年时候,正 值朋友欢聚饮酒,尽 吐心中块垒,诗歌 以饮酒为题材,只 能采用曲达。
《梦》写于初离长
安之时,诗人余恨未 消,因以游仙为题 材,”安能”句不能 不卒章显志,直诉 心中意愿。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作于天宝三年
(744年)诗人由于政治理想
不能实现,又畏惧群小毁谤,
因而辞官离长安.此为临行愤

《 将进酒》课件

《 将进酒》课件

《将进酒》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将进酒》这首诗歌。

该诗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三章《豪放与婉约》。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长篇诗歌,以豪放、奔放的气势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将进酒》全诗,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2. 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人的豪放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诗歌的背诵、赏析和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曲《将进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诗歌,感受诗人的豪放情怀。

4.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分析意境、韵律、修辞手法,讲解重点词语。

5.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将进酒》2. 诗人:李白3. 诗歌背景:唐代4. 重点词语:奔放、豪放、修辞手法5. 教学过程:导入→背景介绍→朗读→解析→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将进酒》全诗。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3)谈谈你对“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背诵内容略。

(2)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自信、豪放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要珍惜时光,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将进酒》优秀课件

《将进酒》优秀课件

《将进酒》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诗歌单元《将进酒》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介绍:李白生平、创作背景。

2. 诗歌文本:全文逐句解读,分析诗句意义。

3. 诗歌主题:探讨《将进酒》所表现的豪放、奔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将进酒》的诗歌内容,体会李白的豪放诗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义的深入解读,诗句的赏析。

2. 教学重点:诗歌主题的提炼,李白的豪放诗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李白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 诗歌文本解读:逐句讲解诗句意义,分析诗歌结构。

4. 主题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豪放、奔放的人生态度。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古典诗歌。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将进酒》2.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3. 诗歌主题:豪放、奔放的人生态度4. 李白简介:生平、创作背景七、作业设计《将进酒》鉴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深入了解李白的诗歌艺术。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

2. 诗歌主题的提炼与讨论。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指导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文本解读在解读《将进酒》时,需重点关注诗句的意义、修辞手法以及情感表达。

对诗句进行逐句解析,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解释黄河象征的豪放与流逝的意象,以及诗句中的对仗和韵律美。

将进酒ppt课件

将进酒ppt课件

将进酒ppt课件将进酒ppt课件学习《将进酒》,可以认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了解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

【指导思想与背景】《将进酒》是人教版高二年级《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材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古典诗歌学习提出的“要加强诵读,通过诵读感受作品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要求,这篇文章的教学应当很好地进行诵读,但面对高中生,如何让他们做到“吟咏诗韵”,如何使之完成“因声求气”的任务则需要一个理解的前提,这就需要有一个较好的解读文本的过程。

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到了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能不能根据有限的材料信息(包括文本以及课下注释),对文本进行较为深入的解读;第二,一个成功的诗人在材料的选用上一定不是随意的,诗中提到的例子往往是诗人情感的重要载体,在高中学习阶段对文中提到的事例是不是要做一些更为深入的解读。

在这两个问题的引领下找到解读文本的“切入点”,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体现文本价值。

【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句梳理文本,感受诗歌的凝练与跳跃;2、诵读文本,分析语句,感受李白情感的复杂性;3、体会诗人的矛盾情感,领悟一种逆境下不言放弃的人生境界。

【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体味诗人复杂的感情。

解决办法:通过关键字句的分析来完成。

难点:领悟诗人的志趣,培养良好的诵读意识。

解决办法:结合内容分析与诵读要求完成。

【教学方法】析读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侧重材料补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非常熟悉这样一句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与酒是如此恰切地融在了一起,是的,“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在文化人圈子里往往是诗增酒趣,酒扬诗魂,翻阅中国诗歌,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带着浓浓酒味的'唐诗,李白的“将进酒”。

(学生读题目)2、注意学生“将”的读音并释义;(明确:劝酒歌)诗中还有一处出现了这个字,在哪里? “呼儿将出换美酒”,解释、注意读音;一起来诵读作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将进酒》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将进酒》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将进酒》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将进酒》课件载入中...请等待...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将进酒》课件第一部分:导入课件首先以一张简洁而美观的封面展示,封面上印有课件的主题:《将进酒》。

接下来,导入部分通过引入一段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李白以及他的诗作。

第二部分:诗歌赏析1. 诗歌背景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醉美之诗”。

课件接着从诗歌创作时期、创作背景等方面对诗歌进行初步解读。

2. 诗歌结构将进酒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全诗分为四十九句,并由七节构成。

课件通过将每一个节段进行分段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结构。

3. 诗歌主旨《将进酒》以豪情激昂的笔调,表达了李白对于人生苦难的抗争精神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课件通过提取诗歌中的关键词、词句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第三部分:诗歌鉴赏1. 诗歌语言课件通过提取诗歌中的精彩语言,让学生感受李白雄奇豪放的创作风格,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排比等。

2. 诗歌意象《将进酒》中融入了大量的意象,课件通过选取几个典型的意象,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艺术之美,并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

3. 诗歌表达课件通过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帮助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初衷以及他想要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部分:写作拓展1. 仿写练习课件以一个仿写的练习环节,引导学生运用课上所学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写一篇自己的诗歌。

2. 作文展示课件展示了几篇优秀的学生作文,并对作文中的表达和创意进行点评和赏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课件在最后一幅幻灯片中,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要点,并鼓励学生对李白及其作品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加入互动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程中来,课件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造力的发展。

结语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将进酒》课件以整洁美观的排版和通顺流畅的语句,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的诗歌作品。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五《将进酒》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五《将进酒》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五《将进酒》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五《将进酒》课件篇一:《将进酒》课件一、导言《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豪放派诗歌的杰作。

本课件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剖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白的诗歌艺术。

二、课文赏析《将进酒》全诗共有8个句子,每句十分精练,并通过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深远、情感强烈。

下面将逐句进行赏析: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描绘了豪情壮志的气象,表达了诗人激情澎湃的内心世界。

2.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通过反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光阴荏苒、人生短暂的主题。

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诗揭示了诗人不拘一格的豪放人生态度和追求享受的主题。

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李白自信奋发、永不言败的豪情宣言。

5.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通过写饮酒狂欢的场景,展示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6.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引入了岑参和张旭两位历史人物,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7.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这句诗道出了诗人要将自己的情感倾诉给世人的心声。

8.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以钟鼓馔玉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尊贵和享乐的追求。

三、词汇解析1. 奔流:急速流动。

2. 悲:苍老。

3. 荏苒:指时间的消逝。

4. 颇:极为,相当。

5. 且:暂且,表过渡。

四、诗歌背景本诗写于李白抵达江陵时,经过长时间的放浪和艰苦奋斗,他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首诗通过豪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追求自由豪放的精神追求。

五、诗歌主题本诗描绘了诗人酒宴狂欢、豪情壮志的场景,表达了他不拘一格的人生态度和对壮志未酬的自我安慰。

六、诗歌鉴赏《将进酒》是李白豪放派诗歌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宴饮的情景描写,展示了诗人豪情壮志的人生态度。

同时,诗歌也以浑厚的气韵、奇妙的遣词造句和独特的音调,展示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将进酒》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将进酒》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将进酒》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将进酒》课件《将进酒》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饮酒作品,通过描述丰富的酒宴场景与自嘲的心态,体现了杜甫豪放、豪迈的个性风格。

本课件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分析和解读这首诗,体验杜甫那独特的诗意世界。

第一部分:课前导入在开始学习《将进酒》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杜甫这位伟大的唐代诗人。

以下是他的主要生平与创作背景。

杜甫(712年-770年),号为“杜拾遗”,出生于唐代天宝元年,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自我情感的诗作。

他的诗作凝聚了对时代的关注,流露着他对人生、人情的感悟,被誉为“诗圣”。

第二部分:课中呈现接下来,我们将首先呈现《将进酒》这首诗的原文。

大家请仔细阅读,并思考诗中的意境和杜甫表达的情感。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第三部分:课后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将进酒》这首诗的内涵。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 诗歌的意境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以及反映生活琐碎之处,营造出了一种豪迈、豪放的氛围。

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

2. 诗人的情感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杜甫由衷的忧愁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表达内心的苦闷与哀愁。

3. 修辞手法在《将进酒》中,杜甫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仗等等。

同学们可以仔细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对诗歌意义的贡献。

第四部分:诗歌赏析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对《将进酒》这首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 将进酒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 将进酒 课件(共24张PPT)

16

诗人在本诗中道尽了什么样的愁?
一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二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三愁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17
寻找本文主旨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探 索 讨 论
•这是作者怀才不遇心中郁闷 借酒浇愁的愤激之词。表达了 他对权贵的鄙视。
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
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6


正 音
qiāng zūn pēng cén zhuàn
将 樽 烹 岑馔
qiú gū
裘沽


x谑uè
7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将进酒
朗 读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起兴——以天上来不再复回的黄河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

来感慨人生之短暂。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为人生短促而悲
11
面对人生短促的悲叹,作者想到的是什么?请用原 诗句作答。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
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
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
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
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将进酒》优质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将进酒》优质课件

鉴赏评价 作品基调
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 1.本诗的基调: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情感线索 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 次写欢(“人生”以下十句)--乐朋友相聚
又次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气
最后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
悲凉意
鉴赏评价
比兴
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是先引用一种物品或场景,然后引
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前面的就是比,
后面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就是兴。一般
来说,前面用于比的事物或场景,与后 面自己的表达不一定有什么关系。甚至, 有的前面所说的和后面简直就毫无联系。
◆怎样评价本文中李白的形象?
天生我材必有用
2.本诗风格狂放,引人入胜,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
增强表现力? ★夸 张
1、“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 2、“朝如青丝暮成雪” ——极言人生短促。
3、“一饮三百杯” ——表现豪饮。
4、“斗酒千金” ——表现酒价的昂贵。 5、“万古愁” ——表现愁的深广。
★比 兴 感叹时光易逝
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豪放乐观 愤激不平
但愿长醉不复醒
怀才不遇 心中郁闷 借酒消愁
课外拓展
试将“钟鼓馔玉不 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做一比较,说说二者表 达的感情和表现手法有 什么不同。
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呼儿将出换美酒(


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扶持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将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将进酒 •————————————————————
•□李 白
知识与 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 能力 文化
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 过程与 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 方法 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
诗风
情感态 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
度价值 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

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ɡū qiú pēnɡ dànɡ
• 二、(1)请 (2)应当 (3)暂且 (4)替,给 (5) 吃喝 (6)即、就 通“酤”,买或卖,这里 指买 (7)放纵、无拘束 玩笑 (8)毛色斑驳 的马,极言马的名贵 (9)拿 (10)“消”,消 除,排遣
• 三、(1)朝如青丝暮成雪 (2)莫使金樽空对月 (3)惟有饮者留其名 (4)千金散尽还复来
________________
(7)斗酒十千恣.欢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五.花.马.、千金裘________________ (9)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__ (10)与尔同销.万古愁________________
• 三、名句填空 •( 1 ) 君 不 见 高 堂 明 镜 悲 白 发 ,
一、辨形注音
将.进酒( ) 金樽.( ) 钟鼓馔.玉( ) 沽.取( ) 烹.羊(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岑.夫子( ) 恣.欢谑.( )( ) 千金裘.( ) 跌宕..( )
二、词语释义
(1)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 (2)会须.一饮三百杯________________ (3)烹羊宰牛且.为乐________________ (4)请君为.我倾耳听________________ (5)钟鼓馔.玉________________ (6)径.须沽.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 • (3)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 • (4)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
• 【自我校对】
• 一、qiānɡ jiānɡ zūn Cén zhuàn zì xuè
• 【参考思路】 所谓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 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 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例如这首诗,初读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 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 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 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所以,这首诗 的基调应该是愤激。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 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而生寻欢之意,准备 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借酒抒发其愤世嫉 俗之情;到结尾更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
• 一、作家档案
• 李白,见《梦游天姥吟留别》“作家档 案”。
• 二、背景回放
•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 意译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 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 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 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 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 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 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 醒。”“钟鼓馔玉”的意思就是富贵生活(富 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 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愿醒”, 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 【参考思路】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 留其名。”李白刚刚崭露头角时就曾写下“事 成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作为一个儒生,他 有着强烈的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愿望,然而,这
• 4.试指出本文中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 【参考思路】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 两句。
•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 饮三百杯。”
•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 千恣欢谑。”
•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 销万古愁。”
• 二、疑难辨析 • 1.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嗜酒如命的放浪
行为呢?
• 【参考思路】 李白嗜酒,是他人生不得志的 体现。他曾经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 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 触怒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黑暗 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处世的常用方法。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
• 2.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试结合诗人感情发 展的脉络作具体分析。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 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 “峨眉山月”写起,点明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次句景中有人,“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 者顺流而下,才能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境。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 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 一、重点突破
• 1.有人说本诗有“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 应如何理解?
• 【参考思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 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 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 2.指出两处用典。 • 【参考思路】 (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出曹
植《箜篌引》)
• (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 3.文中的三种主要情感具体指什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来。)
•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 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 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