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老年期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章老年期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让老年人一同参与、策划、设计老年服务项目
• 希望能够得到照顾,又希望能够发挥作用, 实现自我,不被社会遗忘。
第二节 老年人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行为
• 一、老年人对生理变化的适应 • 1、保持独居生活 • 2、要求子女照顾 • 3、参加社会医保
• 二、老年人对心理变化的适应 • 1、启动自我防御机制 • 2、寻求家人支持 • 3、寻求心理咨询
• 三、老年人对社会变化的适应 • 1、享受退休后的闲暇生活。 • 2、替子女照看和教育孙辈。 • 2、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 • 3、尝试义工或志愿者工作。 • 4、考虑身后事和遗产分配。
第三节 老年人社会不适应性行为与矫治
• 一、生理性不适应行为与矫治 • (一)生理性不适应行为 • 1、寿命延长与慢性病增加 • 2、医药发达与医疗费用负担增加
•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行为 • 1、自我意识:自尊、自负、自卑、恐惧 • 2、情绪情感:孤独与依赖 • 3、社会关系:信任与多疑
• 自尊、自卑、自负、恐惧交织在一起,内心 充满矛盾,行为表现怪异或怪诞。
• 三、老年人的社会特点与社会行哺
• (二)矫治方法 • 1、居家养老 • 2、机构养老 • 3、社区养老 • 4、医疗政策改革
设计老人活動
• (1)维持老人现有能力及减缓身体功能衰退:活 动可促进认知功能,加强老人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肉张力及手指精细动作,预防关节肌肉挛缩的 现象。减少老人因卧床或固定不动而引起的合并 症。 (2)调整生活坐息,增加生活乐趣及生活品质: 定期的活动可协助老人渡过每天漫长的时间,可 减少白天因无聊而睡觉的情形,老人的作息能更 趋规律,睡眠问题亦可改善。
(例如人在环境中、社会公平等) –对老年群体抱有耐心和爱心
第十章 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教学课件(共35张PPT)
第一页,共35页。
如果你开始生活(shēnghuó)时 不能认识老年,它就缺乏意义。
-- 埃里克 · H · 埃里克森
第二页,共35页。
第十章
成人晚期(old adult),又称老年期 (aging period),一般指60岁至死亡这段时期, 是人生的衰退期(period of decline)。 从为生活(shēnghuó)奔波的谋职者变成了退 休者 从关心子女者变成接受子女瞻养或关心者 从配偶共同生活(shēnghuó)逐渐变成鳏夫或 寡妇 老年期普遍要面临退休和死亡两大难题。
第十章
第五页,共35页。
§1.1 老龄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60岁以上者占10%或65岁以上者占7%, 为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的 国家(guójiā)或地区。
第三十四页,共35页。
§6 老年人的社会(shèhuì)支持
社会支持与心理适应 经济接济—社会保障 精神(jīngshén)寄托 生活照料 社会风气
第十章
第三十五页,共35页。
第十章
第十八页,共35页。
§4.1 人格(réngé)特征和类型
人格特征(tèzhēng) 稳定、成熟、可塑性小 自尊心强、衰老感及希望做出奉献传
于后世 自我中心、猜疑多虑、刻板性强,不
易听取反面意见
第十章
第十九页,共35页。
§4.1 人格特征(tèzhēng)和类型
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1讲解
女性视觉理论------ 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
老年妇女群体不仅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寿命长、丧偶率高,而且由于历史、 文化、社会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她们无论是与同龄老年男性相比,还是与 同性别的低龄女性相比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占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是老 年人中最脆弱的群体,她们的养老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安南的问题
(一)收入低,来源不稳定,经济生活保障水低。 (二)医疗保障水平低,健康状况堪忧。 (三)孤寡老年妇女比重高,照料资源缺失。 (四)受教育程度低,精神生活贫乏。 (五)家庭和社会地位低,人格和尊严受到侵害。
靠家庭养老,有交换条件的养老???
老年人行为 与社会环境
PART ONE
老年人的心理与生理
一、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老年期 :61岁及以上 时序标准:60~89岁为老年期,即老年人;90~99岁为长寿期 个体在身体结构、循环系统功能、组织功能等方面都会发生一 些变化
老年期来临时常见的生理变化: 1、身体机能变化:疾病多发、 2、睡眠形态变化:入睡困难、睡眠浅、半夜起夜 3、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 高血压
三、老年学的社会心理理论
角 色
20世纪40年代 特雷尔 角色理论 老年期是一个角色丧失的时期
视
角
20世纪60年代 活动理论、退缩理论 和持续理论
社 会
莱利和方钠 年龄分层理论 老年文化层理论
学
视
明克勒和艾斯特司 社会阶层
角
后
建构主义
现
代
批判主义
主
义
女性视觉主义
角色视觉
特雷尔 角色理论 老年期是一个角色丧失的时期
社工对于老人智力评测的干预: 老年人在需要时间限制测试中的表现较差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0
10.1 老化的解释 10.2 成年晚期的发展任务 10.3 成年晚期的生理维度 10.4 成年晚期的心理维度 10.5 成年晚期的社会维度 10.6 成年晚期的相关问题 10.7 社工实务建议
10.1 老化的解释
生理老化是指人体结构和生理上的衰老。 生理老化是指人体结构和生理上的衰老。 是指人体结构和生理上的衰老 心理老化是老年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付程 心理老化是老年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付程 度降低。 度降低。 社会老化是个人因年龄老化而导致在社会上所 社会老化是个人因年龄老化而导致在社会上所 扮演的角色的改变。 扮演的角色的改变。
3
(4)老年人的人格类型 )
赖卡德的五种人格类型 1)成熟型:这类老人不冲动,也不畏缩, )成熟型:这类老人不冲动,也不畏缩, 自由自在地享受晚年生活的情趣, 自由自在地享受晚年生活的情趣,对家庭有 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是好丈夫、好父亲、 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是好丈夫、好父亲、好 祖父。他们有容人的雅量,喜爱和人交往。 祖父。他们有容人的雅量,喜爱和人交往。 他们一生中未曾有过因重大不幸所造成的挫 折感,不对别人处处找岔子。 折感,不对别人处处找岔子。人生观比较倾 向于实际,处理问题常带几分弹性。 向于实际,处理问题常带几分弹性。童年都 是很幸福的,倏尔年迈,泰然接受之。 是很幸福的,倏尔年迈,泰然接受之。 2)摇椅型:这类老人在物质和情绪两方面 )摇椅型: 都比较依赖别人的支持,无心事业,追求口 都比较依赖别人的支持,无心事业, 腹之欲,容易满足,为工作而工作, 腹之欲,容易满足,为工作而工作,退休了 也无所谓,乐得享清福。 也无所谓,乐得享清福。
4
10.5 成年晚期的社会维度
(1)撤退理论 ) (2)活动理论 ) (3)持续理论 ) (4)社会建构理论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论文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论文浅谈老年期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专业:社会工作学号:***********中国·大庆2010 年12 月18 日一、老年期概述老年期,人生过程的最后阶段。
特点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出现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心理方面也发生相应改变,衰老现象逐渐明显。
由于各种变化包括衰老是循序渐进的,人生各时期很难截然划分。
而且衰老过程的个体差异很大,即使在一个人身上,各脏器的衰老进度也不是同步的。
衰老与一般健康水平有关,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衰老进度也不同。
多数人的衰老变化在40岁左右逐渐发展,60岁左右开始显著。
因此,从医学、生物学的角度,规定60岁或65岁以后为老年期,其中80岁以后属高龄,90岁以后为长寿期。
老年期的规定还受社会经济乃至国家政策(如退休政策)的影响。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多以65岁为老年的标准,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多以60岁为标准。
有些学者提出将老年期的起点后移。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曾于1982年根据中国国情及传统概念,建议规定以60岁以上为老年。
中国学者的一些论文谈到老年期时均以60岁为起点,有些论文也同时列出65岁以上的资料。
二、老年期人的身心变化老年期指65岁以后到死亡这一阶段,这是人生中经历的最后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衰老,其变化的明显性高于成年初期和中年期,由老年人的衰老导致的认知活动、情绪情感、个性心理特点等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知觉的进一步退化老年人的视力开始出现严重的问题,光感觉、颜色知觉、深度知觉等都出现了问题,多数人会患眼疾病,有的还会导致失明。
听觉能力也进一步下降,一般老年人都会出现耳聋的现象,所以与老年人说话,常常要用大声。
味觉、嗅觉也在衰退,特别是嗅觉,在80岁以后下降得非常迅速。
(二)身体机能和智力方面的变化特点老年人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他们的耐力、负重能力等急剧下降。
在认知能力和智力方面也有很大变化,老年人识记速度减慢,再认和回忆的能力都显著下降。
11第十章 老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老年期(60岁及以上)又称老龄期, 是人生的衰老期。在这个时期,由于 老年的生理组织和认知能力开始出现 不同程度的衰老,并面临着退休和死 亡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 老年期的身心发展
• • • • • • • • 一、老化的生理表现 1、皮肤-----“老年斑” 2、肌肉和骨骼系统 3、呼吸系统 4、心血管系统 5、肠胃系统 6、神经系统 二、老化的心理表现
• 处病不惊 • 四、老年人心理卫生的具体内容主要包 括: • 1、争取老年新生 • 2、更新思想观念 • 3、培养学习兴趣 • 4、注意身体锻炼
• 老年人因退休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的原因: • (1)工作是个人自我观念的核心 • (2)失去工作等于失去社会的尊重和社会赋 予个人的权利和责任 • (3)身体基本具备正常工作的条件 • (4)退休造成经济收入的下降 • 三、老化的角色变化 • 1、从为生活奔波的某职者变成了退休者---进 入闲暇时段 • 2、从关怀子女者变成接受子女赡养 • 3、从配偶共同生活逐渐变成鳏夫或寡妇
• 3、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素的影响
• 第四节 老年期的心理卫生
• • • • • • • • • 一、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 1、抑郁症 “微笑”抑郁症 “勤勉”抑郁症 “隐匿”抑郁症 治疗方法 2、痴呆症 分为三个阶段: 健忘期
• • • • • • • • • • •
混乱期 极度痴呆期 二、老年人心理卫生的内涵 智力正常 情绪稳定而健全 心理协调 人际关系的适度 反应适度 三、老年人心理卫生的基本原则 加强自我调节,创造愉快心情 家庭和睦
• • • • • • •
三、智力的变化 70岁以上的老人智力衰退的原因: 认知速度下降 心理运动机能退化 身体机能发生病变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职业的差别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老年期
• 一、老年期的心理系统 • 【一】老年期的感觉、知觉 • 1、老年期的感觉 • 1)视觉 • 2)听觉 • 3)嗅觉和味觉 • 4)皮肤松弛 • 在各种的感觉中受老化影响最明显的是听觉和视觉。
• 2、老年期的知觉 • 1)视差 • 2)形状知觉 • 3)深度知觉 • 4)时间知觉
• 【二】老年期的记忆和智力
• 但生理的老化是老年期最显而易见的特征,也是可预期的自然现象。
• 二 、老年期的生物系统及其基本特征
• 【一】老年期的形态变化 • 1、细胞的变化 • 2、组织与器官的变化 • 3、整体的变化
• 【二】生物功能减退 • 1、脑神经系统 • 2、消化系统 • 3、循环系统 • 4、呼吸系统 • 5、血液系统 • 6、肾脏 • 7、运动系统 • 8、内分泌系统
• 三、老年期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 【一】老年期常见心理障碍 • 1、大脑器质性精神疾病 • 1)老年性痴呆 •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它是一种老年性精神病,也是世
界性的老年疾病。 • 四种类型:①单纯型 ②抑郁型 ③狂躁-夸大型或秤早发型 ④幻觉妄想型 • 2)脑血管性痴呆
• 2、功能性精神疾病
•
⑨在不违背集体意识的前提下有限度地个人基本需求得到一定满足。
• 综合标准五方面界定: • ①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有良好的记忆。 • ②有健全的人格。 • ③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 ④能正确地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 • ⑤能保持正常的行为。
• 2、老人虐待 • 指老人被他人施予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 四类:①身体虐待 ②日常生活虐待 ③经济虐待 ④精神虐待
• 四、有关老年期的社会学理论 • 1、社会活动理论 • 2、社会撤退理论 • 3、社会全能减退及其解除责任理论 • 4、老人贬值理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认识老年期
(一)老年期
老年是一生中最后的重要阶段,一般指60岁至衰亡的 这段时期,按联合国的规定,60岁或65岁为老年期的 起点。 老年人群体是特征差距非常明显的一个群体,这个年 龄段可以跨越长达30年。我们可以从生理上、心理学 上、社会学上一级其他一些角度发现非常大的差异。
(二)老年期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低龄老人(60~74岁):身体衰退开始出现,慢性疾 病出现;退休;更多的闲暇;仍然保持良好的社会功 能 中龄老人(75~84岁):身体衰退明显,慢性疾病增 多、加重;生活空间变小;丧失情景增多;个体差异 增大 高龄老人(85岁以上):身体衰弱,慢性病多发;功 能障碍增加;社会隔绝现象增多;更易受到伤害
(三)一点思考
人生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是人生的老化期,身心各项功能性指 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老年人要面临身体、心理和社会性各 方面的重大转变与挑战。 现代社会通常以实足年龄定义老年人,我们可以思考判定一个人 是否是老年人如果能依照他们的生理、心理状况,或许会更精确。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老化速度,人的衰老程度也会受到不同的社会 心理情况而推迟或加速,许多人过了65岁的很长时间依然很能干。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建设 认识老年期
一、认识老年期 二、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三、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四、老年人面对的社会变化
五、老年社会工作重要议题
认识老年期
1 老年期
认
识
老
2 老期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年
期
3 如何定义老年的思考
(一)老年期
老年期的生活其实可以说是对我们年老以前的日子的 回报,我们在青年时代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能够决 定我们的老年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Charles H.Zastrow, Karen K.Kist-Ashman,2006)
10老年期
(四)安乐死 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 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 幸福”的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 “幸福”的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 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 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
我国对安乐死的定义
第二节 老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老年期社会活动的变化 1、退休与强制退休 男 60周岁 女55周岁 退休给老年人带来巨大的心理震撼 经济收入少了 社会地位下降了 生活失去重心
2.人际交往的变化 老年人的人际交往数量相对减少,感情色 彩更浓,交往的性质和功能也发生变化。 3. 家庭关系的变化 不再是家庭核心,甚至成为家庭负累的角 色。 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的关系以 及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所受的待遇, 都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整体状态。
(三)干预措施
第一,改变社会观念,倡导新的社会风气。 第二,要给予老年人公平的发展机会和继续参与 社会的权力,更多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加强社会政策和立法,通过法律手段和必要的强 制措施确保老年人不受歧视。 第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社会树立尊老爱 老,关心老人,服务老人的风气,给老年人创造 身心愉悦的社会环境,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 第四,从老年人自身角度讲,老年人自己要培养 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死亡的心理阶段 伊丽莎白·凯勃勒·罗斯 《死亡与垂死》 第一阶段:否认和隔离 第二阶段:愤怒 第三阶段:讨价还价 第四阶段:沮丧 第五阶段:接受
(三)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系译自英文的HOSPICE CARE。 我国大陆与港台的汉译略有差异,香港译文 为“善终服务”,台湾译文“安宁照顾”。 但其内涵都同出一辙,均指为临终病人及其 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 理、精神等方面,以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 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 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 康得到维护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老年期的人格发展
谢谢 观看
在人的个性的诸多变化中,人们通常 认为,人到老年期,变得小心、谨慎、固执、 刻板起来,甚至认为这是老年人特有的个 性特点。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老年人 的这些则板印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在 特定的情况下,老年人的个性和年轻人并 没有明显区别,例如关于老年人是否性格 固化,但79~87岁的老年人的刻板性显著增 强,这说明年龄较老的老年人是具有刻板 性这一特点的。
②猜疑性。以胡乱猜测、嫉妒、乖僻的形式反 映出来,原因在于由于感觉能力的衰减所造成的对外 界认知的困难。
③保守性。讨厌新奇的东西,偏爱旧日的习惯、 想法,原因在于记忆力的减退和学习能力的减弱。
④疑病。
⑤牢骚。
我国学者许淑莲等人对60岁以上的100多名老年人的调 查发现,有2/3的老年人自认为自己的个性发生了变化。其 中约50%的人认为自己变得比过去急躁了,相反另50%的人则 认为自已不像过去那样爱发火了。研究者认为,前者可能由 于自我控制能力减弱所数,后者可能是因为人到老年精力减 退、历经沧染、阅世较深的缘故。
新福则认为,老年人的特征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 面。好的一面有较慷慨,不赶时髦,关心事物的本质, 深思熟虑;坏的一面有任性,顽固,保守,猜凝心大,动作 不利索,忧郁,个别人心术不良,寡廉鲜耻等。长岛对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的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自我中心性。以任性、顽固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源在于顽固程度日益严重。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老年期的人格发展
(三)人格的变化
一般认为,老年期人格突变不是正常 老化的特征,通常与疾病有关,例如早期 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因此,老年期 的人格特征应该是成年期的延续,但也会 随着老年期出现的特别需要而产生一些变 化。
南非心理学家卡温( Cavan)认为,由于年龄增长所造成 的行为、情绪的变化有以下几种:(1)健康和经济上的不 安;(2)由生活上的不完全适应所造成的焦虑感;(3) 在精神上由于兴趣范围减少而造成的孤独感;(4)对身体 舒适的兴趣增大;(5)活动性减退;(6)性冲动减退;(7) 对新的情况学习和适应有困难;(8)一个人孤零零地感到 寂寞;(9)猜疑心、嫉妒心加重;(10)变得保守;(11), 喋喋不休,爱发牢骚;(12),总爱回忆往事;(13),性 情顽固;(14),不修边幅,邋遢;(15),总喜欢收集破 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老年期的情绪情感
老年期情绪、情感的特点
• 总体而言,老年期的情绪、情感大致有以下特点。
情体验稳定,情绪调控能力增强
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
比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 和情感
• 老年期的情绪、情感老年期情绪与情感的特点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 生的态度和体验,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 断与现实中的事物发生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因此,对现实事 物也会产生一定的态度,而这些态度总是以带有某种特殊 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喜、怒、哀、乐、惧、爱、 恨等,情绪、情感指的就是这种内心的主观体验。人到老 年期,无论是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积极和消极),还是情 感体验的强度、持久性以及激发情绪反应的因素方面,与 儿童初期、青少年期乃至中年期相比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老年期Fra bibliotek情绪情感(二)情绪情感的变化
首先,体验稳定,情绪调控能力增强。 其次,比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 失落感、孤独感、疑虑感、自卑感、抑郁感、 恐惧感、狭隘、自私心理、自信与自尊心理 等。 第三,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
• 老年期的情绪、情感老年期情绪与情感的特点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 生的态度和体验,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 断与现实中的事物发生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因此,对现实事 物也会产生一定的态度,而这些态度总是以带有某种特殊 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喜、怒、哀、乐、惧、爱、 恨等,情绪、情感指的就是这种内心的主观体验。人到老 年期,无论是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积极和消极),还是情 感体验的强度、持久性以及激发情绪反应的因素方面,与 儿童初期、青少年期乃至中年期相比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老年期情绪、情感的特点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彭华民
第二节 人类需要
3、阿尔德佛尔认为人类需要层次可分为:生 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ERG理论)。
4、步瑞德山的需要类型理论,认为人类的需 要可以分为:感觉性需要,表达性需要,规 范性需要,表达性需要。
三、人类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特征
人类需要的客观性,人类需要的社会性,人类 需要的对象性,人类需要的动力性,人类需 要的独特性。
6)社会冲突的直接原因:人们争夺同一件东西而发 生口角、拳斗等 基本原因:社会不平等。
7)冲突的种类:个人冲突和群体冲突,经济冲突、 政治冲突、思想冲突、文化冲突、民族冲突、宗教 冲突,阶级冲突和非阶级冲突。
第一节 人类行为
3、调适与同化
1)调适是人们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广义:调适有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调适,人类对 社会环境的调适。
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3)人类所生活的环境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互动共生的产物。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2、社会环境的涵义 1)环境可以有不同的相对物 2)按社会环境所包含的要素和性质将社会环
境分为:物理社会环境,生物社会环境,心 理社会环境,文化社会环境,制度社会环境, 群体与组织社会环境,大众传媒 3)社会环境的特点:社会构成的多样性,社 会具有动态平衡性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1、关于意识的学说
他认为,人的意识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心理活动在潜意 识中进行。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
前意识的内容有两个来源:有意识的知觉和通过了审查 的无意识。
无意识是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如被压抑的情绪、欲 望和动机,特别是性欲望。
当个体清醒时,意识能够驾驭潜意识,使社会所禁忌的内 容不至于浮出水面。当意识不够强大时,潜意识就会跑出 来。如梦,通过释梦能够治疗神经症。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老年期的感知觉特点
1、老年期的感知觉特点:
(1)老年期的感觉
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是人与外界沟 通的门户,各种刺激(即外部信息)通过相应的感觉神 经末梢装置才转变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神经传导到 大脑,产生相应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皮肤感觉等)。总体上,老年期的感觉器官的功能随年 老而出现衰退。
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受视力衰退影响的,所以,一 般成人与老年人的深度知觉完全可能不一样。
4)时间知觉 Feifel分30秒、60秒、180秒及300秒,对 老年人和一般成年人的主观时间判断进行了 比较测定,结果表明:老年人与成年人相比,对 于这四种时间的所有间隔总是有意地作出过 高的评价。
2.老年期的记忆
老年期感知觉的特点
• 老年期的知觉
1)视 差
知 觉
3)深度知 觉
2)形状 知觉
4)时间 知觉
1)视差 Comolli的研究表明,老年期的视差要比 成年人的大很多。
2)形状知觉 如在视差中所推测的,以分节能力的降低, 掌握不住部分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老年 人的倾向的话,那么在形状知觉中,肯定有某 种影响。
人们对老人特别是七八十岁老年人的外表形象的 典型描述往往是“耳聋眼花”,“反应迟饨”。老年 期主要感觉衰退的一般模式是:在各种感觉中受老化 影响最明显的是听觉和视觉。
• (1)老年期的感觉
1)视 觉
感 觉
3)嗅觉和 味觉
2)听觉
4)皮肤 感觉
1)视觉 到了老年期,由于眼晴的晶状体弹性变小,调节力逐新下降,时常看不清近物,出现所谓的“老花眼”。 2)听觉 与视觉相比,老年人有听觉缺陷的为数更多。一项调查表明,63.6%的老年人听力减弱,对高音的听力减弱更明显,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老年期生理发展
5、呼吸系统
肺泡相对减少,肺组织的弹性逐渐下降,呼吸肌的肌力也在衰
弱,肺活量降低。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
6、消化系统
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萎缩,胃液分泌减少,肝脏出现萎缩,
胃壁伸缩性减弱,肠管肌肉萎缩蠕动减慢。
胃炎、消化性溃疡、便秘。
7、行为与运动系统的变化
行为反应速度、灵敏度和协调性下降 运动的承受能力减弱,剧烈运动中容易出现骨折、肌肉拉伤等
2、年长老人(old old):75岁到85岁 , 身体衰退明显,慢 性疾病增多、加重;生活空间变小;丧失情景增多;个体 差异增大
3、高龄老人(very old):85岁以上的老人,身体衰弱,慢 性病多发;功能障碍增加;社会隔绝现象增多;更易受到 伤害
二、老年期的生理特征
1、大脑和神经系统 2、骨骼和肌肉系统 3、皮肤 4、心血管系统 5、呼吸系统 6、消化系统 7、行为与运动系统的变化
功能衰弱
免疫学理论
人体免疫系统随着年 龄的增长,人的免疫 力减弱,出现组织间 什么是老年期、老年期的生理特征、衰老的生 物学理论的学习,了解老年期的三个阶段、老年人在大脑和 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系统、皮肤等生理特征的变化,让我 们更好的去认识老年人的身体现状以及衰老后引起的相关疾 病对老人的影响。
参考文献:
龚晓洁,张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济南:山东人民出版 社,2011.11(2019.1重印) (美)查尔斯·H·扎斯特罗,(美)阿什曼.人类行为与社 会环境(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2) 黎志宏,张孟喜,李艳群.老年人健康教育手册.-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18.1
皮的调节能力减弱。
不同生活、工作环境对于老年人的皮肤的影响会不同,对于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社会环境对老年人行为的影响。 理解:老年人 对社会环境变化的调试。 掌握:老年人环境不适行为的矫治方法。
美国普查局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预测
第一节 社会环境对老年人行为的影响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生理行为 1、肌肉骨质疏松:驼背、关节炎 2、心肺功能降低:肺气肿、心脏病 3、中枢神经系统:失眠、奢睡、脑中风 4、泌尿生殖系统:大小便失禁、糖尿病 5、各种感觉器官:眼花、耳鸣、牙松、味淡 6、生理机能下降,生活不能自理。
养老保障体系
老年服务需要专业人才
老年人的需要多元化
身体健康
心灵安慰 病后康复、 自我照顾
社会交往、 活动
心理健康
社会工作者能成为老年服务多专业团队中 的重要一员
价值和伦理
尊重和提升老年人获得尊严和自我决定的权利 尊重老年群体、老人家庭、不同专业工作人员 的差异性, 例如阶层、民族、性别和性取向等 在老年社会工作实践中运用相关的理论视角 (例如人在环境中、社会公平等) 对老年群体抱有耐心和爱心
三、老年人社会不适应行为与矫治 (一)老年人社会不适应行为 1、闲暇增多与社会交往减少 2、教育发展与代际隔阂加深 3、城市发展与生活环境恶化 4、家庭变故与生活无人照顾
(二)矫治方法
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次在政府工 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 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可以说是国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环节。
治疗方法
運動 學習 文藝 交誼 健康 治療 興趣 戶外 義務
1、增加与周遭环境的互动,促进情感及社交能力: 藉由团体活动可强化老人对人、事、地、物的定 向感,并增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可减少对现实 的脱节。老人也能藉由活动参与来抒发情绪,降 低失落及孤寂。 2、提供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从中学习技能及发展 兴趣:定期举办各类团体活动,并藉由主动邀请 及鼓励来引发老人参与的意愿。老人可从中学习 已退化或不熟悉的技能并了解自己的能力,进而 发展出兴趣,提升自信心及自尊
代表老年案主向机构及其他专业人员倡议老年人对 优质服务的需要
评估
评估老年服务或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识别可以帮助老人及其家庭的资源系统及其可 利用性 利用评估和研究成果来提升服务成效 开发项目
让老年人一同参与、策划、设计老年服务项目
本章思考问题
1、老年时期中年人面临的社会环境变化有 哪些特点? 2、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老年危机的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行为 1、自我意识:自尊、自负、自卑、恐惧 2、情绪情感:孤独与依赖 3、社会关系:信任与多疑
自尊、自卑、自负、恐惧交织在一起,内心 充满矛盾,行为表现怪异或怪诞。
三、老年人的社会特点与社会行为 1、退休 2、丧偶 3、再婚 4、再社会化 5、文化反哺 希望能够得到照顾,又希望能够发挥作用, 实现自我,不被社会遗忘。
第二节 老年人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行为
一、老年人对生理变化的适应 1、保持独居生活 2、要求子女照顾 3、参加社会医保
二、老年人对心理变化的适应 1、启动自我防御机制 2、寻求家人支持 3、寻求心理咨询 Nhomakorabea
三、老年人对社会变化的适应 1、享受退休后的闲暇生活。 2、替子女照看和教育孙辈。 2、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 3、尝试义工或志愿者工作。 4、考虑身后事和遗产分配。
老龄政策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年,中国老龄事业白皮书(国务院) 200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全国老龄办)
第三节 老年人社会不适应性行为与矫治
一、生理性不适应行为与矫治 (一)生理性不适应行为 1、寿命延长与慢性病增加 2、医药发达与医疗费用负担增加
(二)矫治方法 1、居家养老 2、机构养老 3、社区养老 4、医疗政策改革
设计老人活動
(1)维持老人现有能力及减缓身体功能衰退:活 动可促进认知功能,加强老人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肉张力及手指精细动作,预防关节肌肉挛缩的 现象。减少老人因卧床或固定不动而引起的合并 症。 (2)调整生活坐息,增加生活乐趣及生活品质: 定期的活动可协助老人渡过每天漫长的时间,可 减少白天因无聊而睡觉的情形,老人的作息能更 趋规律,睡眠问题亦可改善。
运用伦理原则替有需要的老人案主做决定,特别 是自决能力有限的桉主(例如老年病症患者)
预估
运用同理心和敏感的访谈技巧与老人建立关係 识别案主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评估老年案主的社会功能(例如社交技巧、社 会活动水平)和社会支持情况
科学的标准化的量表
干预
与老人和家庭成员建立亲善的关系, 并维持有 效的工作关系 透过各种治疗方法(例如支持性的干预、认知 行为干预等)提升老人的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 水平 与其家人和相关合作机构和团队建立良好的合 作关系,充分整合资源
二、心理不适应行为与矫治 (一)心理不适应行为 1、心理与社会危机 自我完整与自我绝望 2、认知与情绪障碍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 3、性格或人格障碍 成熟型、摇椅型、防卫型、愤怒型、自怨 自艾型。
(二)矫治方法 现实导向疗法 怀旧疗法 感官刺激活动 音乐疗法 宠物疗法 美术及工艺品制作 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