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物素材积累 陶行知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陶行知被称为人民的教育家 ,他忠于教育事业,提倡生活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一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我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高中人物素材积累摘抄大全
高中人物素材积累摘抄大全
陶行知
一个孩子把家里新买来的金表拆坏了,遭到了父母的惩罚。陶行知听说后,建议父母带着孩子把金表送到修表铺,在钟表师傅修理时,让孩子在一旁跟着学习如何修表。这样一来,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老师,孩子得到了最好的教育。
其主题是,好的教育需要呵护童心,鼓励好奇心。
石曼卿
宋代诗人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发现县衙对面“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往山岭上投。几年下来,竟然“花发满山”。后来,苏轼游历此地,赋诗赞曰:“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这说明坚持,高雅志趣,付诸行动,付出与回报
柏拉图
苏格拉底曾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大家每天甩手上百下。结果,第一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一个月后尚能坚持者仅剩一半,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就只有柏拉图一人了。这文表明坚持,恒心,毅力,是成功的基础。
钱三强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
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国防科技作出了突出贡献。科学需要奋斗拼搏,矢志报国,吃苦耐劳,中国梦,三牛精神。
齐白石
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
陶行知教育名篇最新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最新篇
陶行知的故事篇一
一说陶行知,在中国的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陶行知1891年10月
18日在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出生,1946年7月25日因患脑溢血在上
海逝世,享年55岁。按此刻的话说,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就英年早逝,憾别人生,的确让人惋惜。但陶行知的故事,却一向在流传。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
拆坏了,她十分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之后,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
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
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
机器加上油。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
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
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
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
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赶走和打跑。”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
其到校长室。陶行知简单地了解了一下状况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
来了。”之后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
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如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
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
陶行知的事迹写作素材
陶行知的事迹写作素材
陶行知(1891年-1946年),山东泰安人,中国教育家、革命家,现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罗洛教育”、“东方的佛洛依德”。
陶行知先后留学美国和日本,被派往浙江杭州的独立中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在教学中,他提出了“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把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920年代初,陶行知回到山东创办了自己的学校——泰山独
立学校和泰安职业学校。他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教育目标,并积极探索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紧密合作。
陶行知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文素养,提倡“诚信、公正、自由、勤奋”的校训,并亲自倡导“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
提倡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此外,陶行知还积极参与了民主运动和爱国运动,号召学生们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他在1927年参
与并领导了泰安学生爱国运动,积极参与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1946年,陶行知因心脏病发作突然去世,享年55岁。他在短
暂的生命中留下了丰富的教育遗产,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杰出代表。陶行知的事迹和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人故事】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名人故事】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的故事和事迹不仅
激励着无数的老师和学生,也深深地影响着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有一次,陶行知在访问英国剑桥大学的时候,他被请到一个小女孩的家中参加晚餐。
那个小女孩一开始对大人们都很害羞,不敢开口说话,陶行知就拿出了自己口袋里的四颗
糖果,放在桌上,并对小女孩说:“这四颗糖是给你的,你可以选你喜欢的口味。但是要
记住,吃完第一颗之后,就先等一会再吃第二颗,因为这样你会更能品尝到糖果的美
味。”
小女孩听了,倒是没有立即拿起糖果,而是认真地看着桌上两边的糖果。陶行知则明
白了这个机会,他开始讲述起故事来:“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在市场上看见了一位老年人,他买了一些糕点和果酱,又买了一些水果,从包里掏出了一小袋子糖果,然后把它们都装
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把篮子放在身上。
到了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小男孩,男孩情绪很差,似乎已经过分劳累,据说他一整天
都在赚钱,但只赚到了很少的钱,于是男孩看起来很愁眉苦脸。老先生看见了这个情况,
走过去跟男孩打招呼,把篮子拿下来,打开了盖子,然后用了一只匙子,从里面挑出了一
块糖,塞到小男孩嘴里。男孩尝到美味的甜,精神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陶行知讲完这个故事之后,看到小女孩的目光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于是他接着说道:“糖果其实就像小小的快乐,它可以在最不羁的时候出现,让你暂时忘记烦恼和不安。”
小女孩听了陶行知的话,点了点头,挑了一颗水果味的糖果放进嘴里,然后在安静地
品尝了一会才拿起第二颗糖果。当晚的晚餐完全不那么尴尬了,小女孩甚至开始了许多如
【名人故事】大教育家陶行知
【名人故事】大教育家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946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教育学家和翻译家。他的教育思想
和方法被广泛认同和传承,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现代中国教育的伟大先驱”。
陶行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从小家境贫寒,但他非常聪明好学。他的家乡教育非常
有名,所以他先后在私塾和公立学校接受了优质的基础教育。1910年,他考入南开大学外语系学习,后又在英国、美国和法国深造,并成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名校的教授
和校长。
从陶行知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他认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人格,让人们有成为人的自由,有成为真正有用的
人的机会。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爱、实践、自由和平等”。他认为,教育的最高原则
是爱,而教学的最高理念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知识,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
认识和思想。他主张个性教育,即因材施教,以发扬个人的特殊能力和潜在才华为目标,
在非强制性、非标准化的教育环境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以便他们能够自由发挥
才华,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陶行知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宽松、平等、自由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有用的人。
陶行知还十分重视语言教育。他认为,语言是思维和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在学习和
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对方的思想和文化,同时也能够表达自
己的思想和情感。为此,他主张用母语教育,尽量避免外国语言对于母语的干扰,让学生
的思维和情感逐渐与本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他还强调,学习语言必须注重实践,注重实际
陶行知作文素材模板
陶行知作文素材模板
一、开头。
陶行知,字子隆,浙江绍兴人,生于一八七九年,去世于一九四五年。他是
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散文家,被誉为“中国散文鼻祖”和“中国散文大家”。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为人称道,深受读者喜爱。
二、身世。
陶行知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因此陶行知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这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理念。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尊重
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使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四、作品特点。
陶行知的作品以散文为主,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为人称道。他的作
品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他的作品语言简练,富有情感,读来令人心生共鸣。
五、影响。
陶行知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
的教育理念也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他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六、结尾。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大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
为人称道,深受读者喜爱。他的教育理念和作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学高为师的名人素材
学高为师的名人素材有:
1.徐特立:徐特立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注重实践,善于引导学生独
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他的教育理念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陶行知:陶行知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
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师德榜样。
3.马寅初:马寅初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他注重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他的教育理念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4.黄炎培:黄炎培是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注重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他的教育理念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5.蔡元培:蔡元培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倡导兼容并包、思
想自由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师德榜样。
高考人物素材:陶行知
三一文库()〔高考人物素材:陶行知〕
导语:陶行知是我国千百万教师的楷模,更是知识分子最早和劳动人民相结合的先驱。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写作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后推行平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并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了教育中。
格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
事去。
一、陶行知的轶事
针对蒋介石以“剿匪”之名进攻苏区,陶行知在《申报》连发时评称:“今日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蒋介石大发雷霆,下令“申报禁止邮递”
陶行知在投身平民教育时,也时刻关注社会上的政治运动。1930年春,晓庄师范师生为抗议英商和记洋行工人被殴,举行游行示威。时值蒋冯大战,因陶行知与冯玉祥有私交,蒋介石断定晓庄事件是响应冯玉祥的反蒋行动,遂怒令关闭晓庄师范并通缉校长,陶行知被迫流亡日本。后通缉解除,过了一年陶行知才回到上海,从此更立志反抗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在沪期间,陶行知经黄炎培举荐被聘任为国内有名的《申报》的顾问,曾化名“不除庭草斋夫”发表了大量杂文和时评。当时,蒋介石以“剿共”之名进攻共产党领导的苏区,陶行知连续发表了《剿匪与造匪》等三篇时评,语惊天下地指出:“今日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国民党当局很快查明这些文章出自陶行知之手,蒋介石大发雷霆,
批示:“申报禁止邮递”。为申报馆的生存计,总经理史量才忍气吞声,表示今后不再续登陶行知的文章,蒋介石方解除禁令。
陶行知作文素材万能模板
陶行知作文素材万能模板
一、开头。
1. 开门见山,引出话题。
2. 举例引入,引起读者共鸣。
3. 引用名言警句,引发思考。
二、中间段落。
1. 提出观点,进行论证。
2. 分析问题,阐述原因。
3. 举例说明,加强论点。
4. 对比分析,突出优劣。
5. 提出解决方案,展望未来。
三、结尾。
1. 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2. 提出建议,号召行动。
3. 引用名言,深化主题。
陶行知作文素材万能模板。
作文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通过作文,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而陶行知作文素材万能模板,则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模板,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提高写作效率。下面,我将介绍一下陶行知作文素材万能模板的具体内容和运用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模板的开头部分。在开头部分,我们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出文章的话题,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明白我们要讲的内容。比如,我们可以直接提出一个观点或者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例引入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我们的观点。此外,我们还可以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来引发读者的思考,让他们对文章的主题有更深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模板的中间段落部分。在中间段落部分,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分析问题并阐述原因,举例说明并加强论点,对比分析并突出优劣,提出解决方案并展望未来。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展开文章的内容,让读者对我们的观点有更深的理解。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个模板的结尾部分。在结尾部分,我们可以对全文进行总结,重申我们的观点,让读者对我们的观点有更深的认识。另外,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号召读者行动起来,让他们对文章的主题有更深的思考。此外,我们还可以引用一些名言,来深化文章的主题,让读者对文章有更深的印象。
陶行知的事例素材
陶行知的事例素材
陶行知是我国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是一些关于陶行知事例素材的例子:
1. "四块糖的故事":有一天,陶行知看见一个男生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生,立刻制止了他,并要求他在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这个男生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但陶行知并没有责备他,而是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然后给他四块糖,分别代表尊重、理解和宽容。
2. "行是知之始":陶行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他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灼见,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3. "育才学校":陶行知创办了育才学校,并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口号。这所学校实行"实践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人物素材:陶行知
高考人物素材:陶行知
一、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二、人物轶事:四糖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古代教育家作文素材
教育家作文素材
--------------------------------------------------------------------------
在备考教育写作文时同学们是否曾遇到,能够准确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却找不到论据支撑的情况?是否曾经努力背了许多素材却发现不能很好的与中心观点形成联系,找不到材料的适用主题?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积累一些关于教育名家陶行知的素材,并分析一下相关素材的适用主题吧!
一、人物素材之陶行知
【事实论据】
(一)陶行知的“强按鸡头不吃米”
有一次,国立武汉大学邀请陶行知做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是先说话,而是先从自己随身携带的箱子里抓出一只公鸡。台下听讲的学生们顿时愣住了,不知道这个著名的教育家要做什么。陶行知并没有解释,而是从口袋中掏出一把米放在演讲的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
大公鸡因为受到惊吓,无论如何也不肯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于是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公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肯吃。面对这只不肯吃米的公鸡,陶行知又换了一种方式。他把公鸡放在桌子上,自己退后了几步。大公鸡看周围的环境安全,就自己愉快地吃起米来。这时候,陶行知的演讲开始了,他说,教育就像喂鸡吃米一样,再好的东西也要学生主动去学,作为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去学习,填鸭式的教育是要不得的,其结果也只能是消化不良。
【素材解析】用暴力的方式,强迫鸡吃下米时,鸡是不愿意吃的,而当鸡确定环境安全后却会自己主动去吃米。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去强迫学生,而是应该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安全的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陶行知作文素材
陶行知作文素材
陶行知,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作家,被誉为“中国教
育家的楷模”,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
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行知的作文素材,不
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对于
学生的作文写作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首先,陶行知作文素材中的语言表达非常生动。他善于运用丰
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作文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比如他在《读书有感》一文中写道,“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它
是一杯清水,扫去我们心灵的尘埃,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这样
的语言表达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使
他们在写作中更加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其次,陶行知作文素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他在作文中
常常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深刻的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比如在《做一个快乐的人》一文中,他写道,“快乐是一
种心态,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的作文素材,能够引
导学生明确快乐的内涵,激发他们对积极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的认
识和理解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最后,陶行知作文素材的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他善于用平易
近人的语言,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这对于学生来说,更容
易接受和理解。比如在《做一个快乐的人》一文中,他用通俗易懂
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了快乐的含义和获取快乐的途径,让学生在阅
读中不仅能够理解,而且能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吸收和运用这
些素材。
综上所述,陶行知作文素材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对学生的作文写作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他的作文素材,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文,更可以作为教育教
最新高考作文名人故事素材积累
最新高考作文名人故事素材积累
高考作文名人故事素材一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公鸡只叫不吃。他又搬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退后,公鸡自己就吃了起来。
陶行知先生这才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输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台下欢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高考作文名人故事素材二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191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
当时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上峨眉山。山路非常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罗素,此情此景使他没有心情观赏峨眉山的奇观,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样热的天气,还要他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
罗素正思考着的时候,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陪同的人让轿夫停下来休息。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很想去宽慰一下辛苦的轿夫们。
但是,他看到轿夫们坐在一起,拿出烟斗,有说有笑,讲着很开心的事情,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他们还饶有趣味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还给这位大哲学家出了一道智力题:"你能用11画,写出两个中国人的名字吗?"罗素承认不能。轿夫笑呵呵地说出答案:"王一、王二。"罗素陡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我凭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
2023年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精彩短语积累
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
晨读精粹第三周
写作素材+精彩短语
【写作素材】20个典型人物素材,用在议论文中超出彩!
陶行知的教育
一个孩子把家里新买来的金表拆坏了,遭到了父母的惩罚。
陶行知听说后,建议父母带着孩子把金表送到修表铺,在钟表师傅修理时,让孩子在一旁跟着学习如何修表。
这样一来,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老师,孩子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向贤彪《呵护创新的“好奇心”》)
提示主题:呵护童心,好的教育,鼓励好奇心
石曼卿“坐令空山出锦绣”
宋代诗人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发现县衙对面“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往山岭上投。几年下来,竟然“花发满山”。
后来,苏轼游历此地,赋诗赞曰:“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宋威《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提示主题:坚持,高雅志趣,付诸行动,付出与回报
黄大发开凿出“大发渠”
在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挥洒36年时光,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恒心,最终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祖祖辈辈缺水的命运。(宋威《最快的脚步是“坚持”》)提示主题:坚持,扶贫,家园,恒心,实干
柏拉图坚持完成甩手作业
苏格拉底曾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大家每天甩手上百下。
结果,第一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一个月后尚能坚持者仅剩一半,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就只有柏拉图一人了。(宋威《最快的脚步是“坚持”》)提示主题:坚持,恒心,毅力,基础
塞罕坝人半个世纪的坚守
河北塞罕坝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面,如今绿树葱茏、天净水清,这样的绿色奇迹,映照着塞罕坝人超越半个世纪的坚守。(宋威《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人物轶事
四糖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最后演讲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阻挠和迫害,育才学校已难以在四川重庆附近生存。1946年4月,陶行知风尘赴赴来到上海,一方面寻找新的育才学校地址,一方面为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奔走呐喊,他在三个多月内演讲一百多次,并积极筹组“中国国际人权保障会”。
1946年4月21日,陶行知在育才中学讲演《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24日,在储能中学召开的上海教育界欢迎会上演讲。在大任小学、圣约翰大学、大同中学、沪江大学……到处都留下了陶行知的身影。6月23日,上海各界争取和平反对内战代表团赴京请愿,陶行知在北站五万人欢送大会上发表演讲。陶行知大声呼吁:“八天的和平太短了,我们需要永久的和平!假装的民主太丑了,我们需要真正的民主!”6月25日,陶行知在国际饭店代表54个人民团体举行外国记者招待会上,要求美军立即撤退。6月29日,陶行知与郭沫若、沈钧儒等发起《致美国人民书》。7月,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亦被列为黑名单的第三名。陶行知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他写信激励育才师生为民主斗争“再接再厉,前仆后继,屡败屡战,以底于成。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爱棠路爱棠新村13号突然去世。惊悉噩耗
后周恩来匆忙赶到,陶行知的手尚有微温。许多民主人士猜测这可能又是特务暗害,经沈钧儒行医的儿子诊断判明还属因脑溢血病亡。
陶行知去世次日上午,上海万国殡仪馆挤满了前来悼祭的群众。中共代表团的挽联是:“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1946年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也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送的挽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人物贡献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钱,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人物评价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人民网评)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中山网评)
人物纪念
陶行知纪念馆始建于1951年晓庄师范复校时,附设于晓庄师范校园内,馆内收藏保存陶的一批照片、手稿、遗著和遗物。1980年3月,该馆经整理后重新开放,共展出照片120幅,遗物、遗著200多件。1985年,纪念馆展览室扩建,陈列面积400多平方米,充实了展品内容,展出照片429幅,实物319件。为了进一步弘扬行知精神,继承并发扬行知教育思想,1993年,纪念馆从校内迁出,在劳山脚下建造了新馆,新馆占地面积达800平方米。
屋顶为水泥浇制,仿茅草顶,显得古朴端庄。门楼高达25米,大门上方挂有张劲夫题写的“犁宫”和陆定一题写的“陶行知纪馆”两块铜匾。门厅内有一尊陶行知全身铜像,背景是毛泽东题写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3个金色大字。馆内有两个展厅,展出内容分为八个部分:青少年时期,提倡教育改造时期,乡村教育时期,普及教育时期,国难教育到战时教育时期,全面教育时期,民主教育时期,纪念陶行知、学习陶行知。展厅共展出了近400幅珍贵图片,200多件陶行知的遗著、遗物、遗稿等,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陶行知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人物格言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陶行知
4、爱满天下,乐育英才。——陶行知
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