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正式版)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590e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7.png)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确保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校园安全环境的建设。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以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师生的人身安全。
二、管理责任1. 学校领导层要重视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2. 学校领导层要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协助各单位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3. 各单位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管理的职责,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教职员工的执行。
4. 目标责任制要在学校范围内推行,确保每个教职员工都履行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
5. 所有教职员工都应按照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教学场地管理1. 学校应根据课程需求和学生人数合理分配教室,确保场地和座位安全。
2. 学校应定期检查教室的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转,并及时进行维修。
3. 学校应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并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4. 学校应定期检查教室的桌椅、黑板、灯具等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四、设施器材管理1. 学校应建立设施器材的台账,记录设施器材的情况、使用人员、年限等信息。
2. 设施器材的使用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3. 设施器材的保养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4. 设施器材的维修人员应及时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五、安全防护措施1. 学校应配备消防设施,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
2. 学校应定期组织消防演习,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学校应配备安全监控设备,对重要场所进行监控,并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
4. 学校应制定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习,确保师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六、事故处理流程1. 一旦发生事故,责任人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2. 学校领导层和相关部门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教学场地_安全管理制度
![教学场地_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04d9ce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c.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教学场地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教学秩序,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学校所有教学场地,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等。
三、安全责任1. 学校领导对本教学场地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教学场地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2. 教学场地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确保场地安全。
3. 教师应遵守教学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安全。
4. 学生应自觉遵守教学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确保自身安全。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安全设施与器材(1)教学场地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
(2)实验室、体育馆等特殊场地应配备相应的安全器材,如防护用品、急救包等。
2. 安全检查(1)定期对教学场地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新增加的教学场地或设施,必须经过安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 安全教育(1)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 应急处置(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处置措施。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安全管理制度1. 教学场地管理人员应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2. 教师在上课前应检查教学场地的安全状况,确保教学活动安全进行。
3. 学生进入教学场地应遵守纪律,不得擅自离开场地,不得在场地内进行危险活动。
4. 禁止在教学场地内吸烟、使用明火、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等。
5. 教学场地内禁止饲养宠物、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行为。
六、奖惩措施1. 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规定的个人或集体,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分。
七、附则1. 本规定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教学场地安全管理制度
![教学场地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f41019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a.png)
一、总则为确保教学场地的安全,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学校领导对本校教学场地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管辖的教学场地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2. 教师应严格遵守教学场地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安全。
3. 学生应自觉遵守教学场地安全规定,服从管理,确保自身安全。
4. 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配合学校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措施1. 教学场地设施安全(1)定期对教学场地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场地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2)加强教学设备、器材的维护与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定期对电气线路、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2. 教学场地环境安全(1)保持教学场地清洁卫生,防止细菌、病毒滋生。
(2)合理安排教学场地布局,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3)加强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 教学活动安全(1)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安全预案,确保教学活动安全有序。
(2)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3)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 应急处理(1)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四、安全教育1.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2. 结合实际案例,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使师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3. 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
五、监督检查1. 学校领导定期对教学场地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2. 教师应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
3. 学生应积极参与安全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六、奖惩1. 对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beb866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9.png)
教学场合安全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教学场合的安全与秩序,保障师生身心健康,防范各类事故和祸害的发生,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全部教学场合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总则1.1 教学场合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整体安全管理体系的紧要构成部分,是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全部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
1.2 本规章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教学场合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风险防范,确保教学场合的安全运营。
1.3 教学场合安全管理工作包含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巡查检查、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内容。
二、安全责任制度2.1 教学场合的安全责任划分:•企业管理负责人对教学场合的整体安全负有最终责任。
•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教学场合的安全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老师、工作人员对教学场合的日常安全工作负有具体责任。
•学生和家长对本身的行为和安全情况负有相应责任。
2.2 教学场合的安全责任落实:•企业管理负责人负责订立和完善教学场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各级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引导和监督下级教学场合的安全工作。
•老师、工作人员应严格依照教学场合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确保教学场合的日常安全运行。
•学生和家长应遵守教学场合的安全规定,自发维护教学场合的安全秩序。
三、安全宣传教育3.1 教学场合安全宣传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知识的普及,培养应急本领,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3.2 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包含:•安全意识教育:针对不同安全风险,进行相关知识普及和意识提示。
•安全技能培训:组织老师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应急处理本领。
•安全演练: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活动,检验安全应急预案的可行性。
3.3 安全宣传教育的方式包含:•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转达安全相关政策和要求。
•发放安全宣传资料,如海报、宣传册等。
•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宣传安全知识和案例。
四、安全巡查检查4.1 安全巡查检查是教学场合安全管理的紧要环节,重要目的是发现隐患,及时除去风险,确保教学场合的安全。
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d2c304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b.png)
一、总则为加强教学场所安全管理,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 安全第一、责任到人的原则。
3. 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的原则。
三、安全管理组织1. 成立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监督和指导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工作。
2. 各部门、各班级成立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管理措施。
四、安全管理内容1. 人员管理(1)师生员工应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自觉维护教学场所安全。
(2)外来人员进入教学场所,应经相关部门审批,并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定。
2. 物资管理(1)教学场所内所有物资应分类存放,确保整齐有序。
(2)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储存、使用和管理。
3. 设施设备管理(1)教学场所内的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设施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报修,不得擅自修理。
4. 消防安全管理(1)教学场所应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
(2)师生员工应掌握消防知识,学会使用消防器材。
5. 防盗安全(1)教学场所应加强门卫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出。
(2)师生员工应妥善保管个人物品,不得随意放置在公共场所。
五、安全教育与培训1.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针对新入学的师生员工,开展安全教育讲座,使其了解学校安全规章制度。
六、安全事故处理1. 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2.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 对因管理不善导致安全事故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15ba36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0.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教学场所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目标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2. 保障教学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确保师生正常教学、生活秩序。
3.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4. 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教学场所安全稳定。
三、安全管理职责1. 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协调、监督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工作。
2. 教学场所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教学场所安全。
3.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4. 学生应自觉遵守教学场所安全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安全管理。
四、安全管理措施1. 教学场所设施设备安全:(1)定期对教学场所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3)加强电气线路、消防设施等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 消防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
(2)定期开展消防演练,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消防设施设备完好。
3. 交通安全管理:(1)加强校门口交通秩序管理,确保师生通行安全。
(2)定期对校车进行检查,确保校车安全运行。
(3)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4. 食品安全管理:(1)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卫生。
(2)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3)加强师生食品安全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5. 其他安全管理:(1)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确保校园周边安全。
(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预防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3)加强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安全管理,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五、奖惩制度1. 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学校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a274f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5.png)
学校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学校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保障学校师生在教学场所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学校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场所,包括教室、实验室、体育馆、图书馆等。
3.学校领导班子对学校教学场所安全负总责,各部门领导负责本部门的安全工作。
二、安全设施与设备1.学校教学场所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完成消防设施的设置和维护,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疏散通道等。
2.学校教室内必须配备安全疏散明示标志,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够清晰、迅速地找到疏散通道。
3.学校应定期对教学场所的安全设施与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使用。
三、安全巡视与检查1.学校教学场所应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相应记录。
2.学校教学场所应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由专业机构进行综合检测,出具安全评估报告。
四、师生安全教育1.学校应每学期举行一次师生安全教育活动,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学校应制定安全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包括防火、防盗、防电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3.学校应定期组织师生参加紧急逃生和自救训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安全应急预案1.学校应制定教学场所的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应急职责和任务。
2.学校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效能和敏锐度。
六、安全责任人1.学校教学场所的安全责任人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担任。
2.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教学场所安全的主要责任人,其责任包括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安全教育。
3.安全责任人必须定期参加有关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安全奖惩制度1.学校应建立安全奖励制度,对在安全管理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学校应建立安全违规处罚制度,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个人或集体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教育场馆安全管理制度
![教育场馆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df3bc9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4.png)
一、总则为保障教育场馆内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场馆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职责1. 教育场馆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场馆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安全检查,督促各部门落实安全责任。
2. 教育场馆保卫部门负责场馆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制定安全保卫措施,组织开展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本部门安全无事故。
4. 全体教职工应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三、安全管理制度1. 入场制度:所有进入教育场馆的人员必须遵守场馆规定,接受安全检查,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危险区域。
2. 设施设备安全制度:教育场馆内的设施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其安全运行。
使用设施设备时,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违规操作。
3. 消防安全制度:教育场馆内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
全体师生应掌握消防知识和技能,发现火情立即报警并采取应急措施。
4. 交通安全制度:教育场馆内车辆出入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超速、逆行、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
5. 防盗安全制度:教育场馆应加强防盗措施,安装监控设备,对重要区域实行24小时监控,确保财产安全。
6. 食品安全制度:教育场馆内的食堂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7. 应急预案制度:教育场馆应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水灾等突发事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安全教育与培训1. 教育场馆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对新入职教职工和在校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
3.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和讲座,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素质。
五、安全检查与考核1. 教育场馆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学校内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4篇)
![学校内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46a54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1.png)
学校内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内公共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的公共活动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
第三条学校各单位(学院、部门)负有对其管理范围内公共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职责。
第四条学校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场所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对公共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进行定期评估与改进。
第五条所有使用学校公共活动场所的师生员工,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自觉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共同维护场所的安全。
第二章安全管理措施第六条学校将严格管理公共活动场所的进出,凡非相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第七条公共活动场所应按照安全标准进行装修和维护,以确保场所的安全性能。
第八条学校将配备足够的安全设施和消防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九条学校将加强对公共活动场所的安全巡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十条学校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程序和责任分工,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三章责任与义务第十一条公共活动场所的管理责任由场所所在单位负责,需确保场所的安全和秩序。
第十二条公共活动场所的使用人员需遵守场所的使用规定,如有安全违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学校将建立相应的安全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和个人的安全责任,确保责任到位。
第四章处理与惩罚第十四条对于公共活动场所的安全违规行为,学校将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与惩罚,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撤职等。
第十五条对于故意破坏学校公共活动场所设备设施的行为,学校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并要求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第十六条对于因违规行为导致他人生命财产损失的,学校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并要求赔偿相应的损失。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经学校审议通过后生效,并不时修订、完善。
第十八条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由学校相关部门根据本制度制定。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5篇)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72828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6.png)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1、学校房屋建筑及使用要符合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相关手续、材料齐全。
2、学校自行安排的基建、修缮项目必须报教委审批,经教委安排和审批的所有基建修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和建设要求施工,不得随意更改,所有基建修善项目都要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质量责任书。
3、加强检查。
每学期开学前后,进行全面普查,平时不定期检查,雨季要进行重点检查砖木结构的房屋,要通过检查孔检查柁、檩条的安全情况,楼房的楼梯、楼梯扶手、走廊扶手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墙体裂缝的房屋,须查清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尤其要加强烟囱、锅炉和内部线路的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危险房屋需经房屋管理局、质检所检测危险程度,发现或经检查认定存在较大隐患的房屋,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设置隔离警示标志。
5、餐厅、电教室堂、厅等人群聚集的场所,需有详细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通道畅通,尤其是教学楼、宿舍楼,楼道两端的出口必须保持畅通,不得设置铁栅栏或其他妨碍出入的障碍物,出现紧急情况时,通道口有专人指挥,保证师生按秩序撤离。
6、购置各种设备要保证进货渠道合法,质量合格,杜绝三无产品,安装设置合理,确保师生安全。
7、建立健全设备管理。
使用、维修、报废、防火、防盗等制度,做到材料齐全,存档备查。
8、加强设备的检修、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定期更新,定期报废,确保设备牢固可靠,安全正常使用。
9、安排人员负责学校的房舍、场地、设施安全,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2)是为了确保学校教学环境的安全,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以及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示例:一、学校教学场地安全管理:1.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场地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2. 定期对教学场地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整改。
3. 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场所的安全出口和应急通道应明确标识,保证畅通可用。
大学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大学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1d91bb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2.png)
一、总则为确保大学教学场所的安全,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协调、监督学校教学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2.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教学场所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教学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3.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4. 学生应自觉遵守教学场所的安全规定,积极配合安全管理。
三、安全检查与维护1. 定期开展教学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
2. 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3. 教学场所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4. 加强消防设施管理,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消防设备完好。
四、教学活动安全管理1. 课堂教学安全管理a. 教师应遵守教学纪律,确保课堂教学安全。
b.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擅自更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c. 教师应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的安全问题。
d. 课堂教学中,不得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
2. 实验室安全管理a.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确保实验设备、药品、器材等安全。
b. 实验室人员应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c. 实验室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d. 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并上报学校。
3. 图书馆安全管理a. 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负责图书馆的安全管理,确保读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b. 读者应遵守图书馆规定,不得在馆内吸烟、饮食、喧哗。
c. 图书馆应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4. 体育场馆安全管理a. 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应负责体育场馆的安全管理,确保运动设施、器材安全。
b. 运动员应遵守运动规则,确保运动安全。
c. 体育场馆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五、安全教育1. 学校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模版(5篇)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模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1d44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2.png)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教学场地和设施器材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
第四条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原则,同时充分考虑教学需求,保证教学质量。
第五条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明确职责、加强监督,不断完善教学环境。
第二章教学场地管理第六条学校应按照规划要求,合理配置教学场地,保证教学需要。
第七条学校教学场地应保持清洁、整齐、安全,并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人。
第八条学校教学场地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消防设备检查和维护,并安排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
第九条学校教学场地应保持通风良好,保证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条学校应定期对教学场地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第十一条学校应组织演练,提高师生防火、防止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
第三章设施器材管理第十二条学校应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器材,保证教学需要。
第十三条学校教学设施器材应配备合格证明,严禁使用过期、损坏、失效的设施器材。
第十四条学校应定期对设施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十五条学校设施器材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改装、拆卸设施器材。
第十六条学校应定期对设施器材进行培训,提高师生对设施器材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第十七条学校设施器材的存放、搬运应符合相关规定,防止损坏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责任和监督第十八条学校应明确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制定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教师是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应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二十条监督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学校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a22faa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c.png)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教学场所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职责1.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学校保卫处负责具体实施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检查,处理安全事故。
3. 各部门、各班级负责本部门、本班级教学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
4. 全体师生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共同维护学校教学场所的安全。
三、安全管理制度1. 教学场所安全管理(1)教学场所应保持整洁、卫生、有序,确保师生通行安全。
(2)教学场所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
(3)教学场所内禁止吸烟、使用明火,禁止存放火种。
(4)教学场所内禁止乱拉乱接电线,禁止使用违规电器。
(5)教学场所内禁止随意堆放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2. 安全设施管理(1)学校应定期检查教学场所的安全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2)安全设施损坏、缺失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3)学校应加强对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应急照明等设施的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3. 交通安全管理(1)学校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师生交通安全意识。
(2)学校门口应设置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引导学生有序通行。
(3)学校应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校车行驶安全。
4. 保卫值班制度(1)学校应设立保卫值班室,安排专人值班,负责学校教学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
(2)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值班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学校教学场所安全。
四、安全教育1. 学校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2. 各部门、各班级应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
3. 学校应加强对新入职教师、学生和外来人员的安全教育。
五、安全事故处理1. 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上报、处理安全事故。
学校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5篇)
![学校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c6e37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c.png)
学校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公共场所主要包括操场、图书室、实验室等,由于这些场所学生参与面广,人员高度集中,活动时间短,节奏快,活动紧凑,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
因此,学校在组织师生到以上场所活动时应做到:1、要拟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组织分工及安全预案等准备工作。
2、要明确进、退场时间、地点、顺序及路线。
3、要制定详细的各所、室的活动规则并有专人负责。
4、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必须在场组织,要保障各种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切不可擅离岗位或临阵脱逃。
5、活动过程中要保证秩序,严禁学生在坐席内嬉戏、追逐、打闹、大声喧哗。
教师要尽量使自己所负责的学生在视野所及和有效指挥的范围内。
6、要制定安全活动规则,并对学生加强教育,防止事故的发生。
7、对会场环境布置,若有学生参与,涉及攀高悬挂会标、横幅诸事,必须有教师现场负责指导与保护。
8、发生意外事故时,决不能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要保持镇静,沉着应付,做好现场秩序的维护工作学校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2)是指学校为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安全,确保学校内部的公共场所秩序良好,制定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出入管理:规定学生、教职员工以及访客进出学校公共场所的程序和要求,如需携带身份证明、登记、佩戴访客证等。
2. 安全设施:要求学校公共场所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监控摄像头、紧急报警器材、灭火器等。
并对这些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 应急预案:制定学校公共场所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教职员工在发生安全事件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
并进行应急演练,提升教职员工的应对能力。
4. 管理责任:明确学校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责任制。
5. 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开设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安全演练等。
6. 规范管理:制定学生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禁止各种违规行为,如打闹、乱扔垃圾等,确保学校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安全。
小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小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56047d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2.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小学场所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场所,包括教学楼、宿舍楼、食堂、运动场、实验室、图书馆、停车场等。
第三条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
第二章安全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安全办公室,负责具体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3.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4. 负责学校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5. 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档案。
第六条安全办公室职责:1. 负责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2. 协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安全检查;3. 及时上报安全隐患和事故情况;4. 协助开展安全教育培训;5. 负责安全工作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第七条各部门、班级负责人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班级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八条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第九条新生入学后,学校组织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新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学校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地震逃生、防溺水等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一条对学校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第四章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第十二条学校定期组织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1. 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的安全;2. 电气线路、消防设施的安全;3. 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4. 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5. 交通安全;6. 传染病防控;7. 其他可能影响师生安全的因素。
第十三条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
对暂时不能整改的,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fd2ba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6.png)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加强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校范围内的教学活动中的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内容包括教学场地的管理、设施器材的使用与保管、安全防范与应急管理。
第四条学校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协助校长对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教学场地的管理第五条学校设立教学场地管理部门,负责各类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场地的日常管理。
第六条教学场地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场地的消防设施、安全疏散通道、电气设备等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修。
第七条教学场地管理部门要保持场地的整洁,定期清理、维修设备、器材,并做好防潮、防火、防爆等工作。
第八条教学场地管理部门要制定使用计划,确保教室、实验室等场地能够按时提供给教职工和学生使用。
第三章设施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第九条学校设立设施器材管理部门,负责设施器材的仓库、借用、归还等工作。
第十条设施器材管理部门要建立器材使用登记制度,对所有器材进行统一编号和分类,并建立档案管理。
第十一条学生在使用设施器材前,必须进行培训和签署安全使用承诺书,保证自己使用设施器材的安全行为。
第十二条设施器材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设施器材的检查,对损坏或老化的器材及时维修或更换。
第十三条设施器材借用时必须经过设施器材管理部门的审批,借用者要按时归还,并对设施器材的安全使用负责。
第十四条设施器材使用过程中,如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设施器材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委员会。
第四章安全防范与应急管理第十五条学校设立安全防范与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防范工作和应急处置。
第十六条安全防范与应急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第十七条学校建立报警制度,配备相应的报警设备,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报警并得到处理。
学校工作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工作场所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c1ea17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7.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学校工作场所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校所有工作场所,包括教室、实验室、办公室、食堂、宿舍、图书馆、体育场馆等。
第三条学校安全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第四条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校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校长办公室负责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计划,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监督检查各部门安全工作落实情况。
第六条教务处负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课堂教学安全。
第七条学生处负责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场所的安全管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第八条后勤管理处负责校园内公共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校园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第九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工作场所的安全负直接责任,确保本部门工作场所的安全。
第十条全体教职工应自觉遵守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一条安全检查制度1. 学校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各部门定期进行自查,确保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2.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应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
第十二条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 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各部门应根据工作性质,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三条应急处置制度1. 学校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2. 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第十四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1.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学校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
2. 学校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教学场所管安全管理制度
![教学场所管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63896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1.png)
一、总则为确保教学场所的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教学场所,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
三、安全管理职责1. 校长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教务处负责教学场所的安全管理,包括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检查、落实安全措施等。
3. 后勤处负责教学场所的设施设备安全,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4.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所辖教学场所的安全负直接责任。
5. 教师负责所任教学班级的安全,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课、课外活动等。
6. 学生负责自身及周围同学的安全,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安全教育(1)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2)教师将安全知识融入教学,培养学生安全技能。
2. 安全检查(1)学校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各部门负责人每月对本部门所辖教学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 安全设施(1)教学场所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
(2)定期检查安全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4. 事故处理(1)发生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2)调查事故原因,追究责任,总结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奖惩措施1. 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调整,本制度将相应进行修订。
教学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教学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1842b5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e.png)
一、总则为确保教学场所的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组织1. 成立教学场所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教学场所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协调。
2.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总责。
3. 设立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
三、安全管理内容1. 物业安全:(1)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制度,确保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2)加强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
(3)定期对电气线路、水管、燃气管道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确保校园内无安全隐患。
2. 人身安全:(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
(2)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出行安全。
(3)加强宿舍安全管理,防止火灾、触电等事故发生。
(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3. 财产安全:(1)建立健全财产管理制度,确保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2)加强门卫管理,严格执行来访登记制度,防止盗窃事件发生。
(3)加强贵重物品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清点核对。
四、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教学场所、设施设备、消防器材等进行全面检查。
2.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隐患消除。
3. 对重大安全隐患,要立即上报,采取临时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五、安全教育与培训1.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2. 对新入职教职工、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3.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奖励与处罚1. 对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室内课堂教学
(1)按时上下课, 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不中途离开, 不拖堂, 如不按时到岗、提前下课以及上课时教师无故离开教室而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教师负全部责任。
(2)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坚持按课表上课, 未经教导处同意, 不准私自调课。
(3)循循善诱, 不讽刺挖苦学生, 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4)在课堂教学中, 任课教师要落实点名制度, 对缺席的同学要查明去向, 并及时向班主任老师通报, 安全工作实行任课教师包课堂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5)上实验课的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实验, 保证实验课的安全。
一、上课教师要严格按教材要求做好实验准备, 对所用药品,器材要在课前检查并进行预做, 确保药品器材安全有效。
不得让过期变质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药品进入课堂。
二、上课教师要认真组织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必须做到:课前教师对要做的实验的整个过程能熟练操作;对存在一定安全问题的实验, 教师上课时一定先讲实验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处理安全事故的必要知识;并对重要操作进行必
要的示范和演示, 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指导和全面监控, 确保学生安全。
三、所有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步骤, 不懂就问, 有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
(6)到专用教室上课, 要求学生排队前往, 班主任教师必须亲自将学生送到上课地点, 下课后由任课教师将学生送回到教室交给班主任教师。
2、室外课堂教学
(1)体育课:一、上课铃一响, 体育教师必须站在上课场地上等待学生的到来, 切实加强责任心,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二、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关注体质较弱学生和特异体质学生。
三、严禁学生上体育课衣服上别胸针, 校牌等证章, 不佩带金属或玻璃装饰品及穿皮鞋。
四、对于因身体原因不能上体育课的学生, 必须向体育老师请假, 经体育老师同意后, 在教学场地休息、旁观;如遇有特殊病因不能到场地的, 班主任必须做好管理工作, 坚决杜绝教室有学生, 却无人管理的情况。
五、如果体育课上发生学生呕吐、晕倒、受伤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①迅速通知校医、班主任和学校领导。
②如果学生病(伤)情况较为严重, 要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诊治或抢救。
③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病(伤)情况通知到学生家长。
④体育教师事后及时写出现场情况书面报告, 并上交学校。
学校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情况了解和性质认定。
六、教学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 保证学生在准备、学习、练习等环节均队列整齐安全有序, 不得出现学生散乱教师离场等严重违纪行为及安全问题。
七、体育组每学期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若发现不安全因素, 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总务处, 总务处要及时对体育设备, 器材进行维修或更
新。
八、对上课不及时到岗以及提前下课而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 任课教师负全部责任。
(2)其他室外课及外出活动:一、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课和体育锻炼必须坚持“学生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 要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 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师必须全程参与, 精心组织, 全程监控。
二、学生到校外参加各类活动:①直接组织者要在活动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以年级段为单位的活动, 要在活动前一周向教导处上报活动方案, 学校须进行安全审查, 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条件不具备时, 不得批准。
②班主任要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教育, 尤其是对个别生要做好耐心的思想工作,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保证学生的安全。
③重大活动如春游、校级领导要亲自带队, 每个班安排两名教师负责学生的活动。
④带队领导、年级组长要将手机等通讯设备开通, 随时随地取得联系, 确保联系畅通。
⑤学生活动时要注意交通安全,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自觉维护交通秩序,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社会公德,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实践活动课要有计划、有组织, 有专门指导教师确保安全。
四、室外课一定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对服装、鞋类不符合上课要求的学生要求其予以更换。
3、责任追究:成立课堂教学安全管理责任追究领导小组, 对教师安全责任进行认定, 确因教师工作失职造成学生伤害发生的, 如体罚、变相体罚、不按时到岗、提前下课、上“放山羊” 课, 中途离岗等根据情节轻重, 追究上课教师的责任, 并作如下处理:一、上课教师必须马上到学生家里进行慰问,作出必要的解
释,并向学校作书面检讨。
二、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三、情节特别严重者报教育局同意, 年度考核直接记入不称职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