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唱》预习学案
《绝唱》教案2
(l)学习比喻的类型及其作用。 (2)学习本文铺垫衬托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理清思路,学习描写景物的笔法。 教学难点 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大奇观,钱塘江观潮的盛事古已有之, 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潮来之前有水军操练,轰轰烈 烈;潮来之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技艺奇绝。那时从宫廷到民间,万 人空巷,观潮者黑压压挤满江头,场面热闹非凡。今天,我们学习南宋作家
用?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二>语文>初二语文教案
《绝唱》教案 2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演唱艺术。 2.理解本文听觉上的声音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形成感觉上共通 的特点。 3.学习比喻的类型及其作用。 4.学习本文铺垫衬托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演唱艺术。 (2)理解本文听觉上的声音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形成感觉上共通的特点。 难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周密写的《观潮》。题目中的观潮”,就是观看钱塘江大潮。 观看 DV 拍摄的钱塘江大潮的景况。 二、幻灯片展示教学目标。简介作者周密及其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解释 F 列词语。 (1)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含贬义)。 (2)谈笑自如:自由自在地连说带笑。 (3)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4)百变不穷:变化多次不停止。 (5)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三、正课 1.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按事情发展过程分三段。 第一段:第①自然段。 写听书前。介绍听书的时间、地点、戏台及观众的情况。 第二段:第②~③段。 写听书的过程。写了男人、黑妞和白妞的演唱。 第三段:第③段。 写听书后,听众的反应。 2.提问:文章第①自然段写明湖居戏台前座无虚席,无处落脚,花 了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这样写有什幺作用? 讨论并归纳:写出观众之满,座位之贵,衬托下文演唱的精彩。 3.提问;文章第①自然段写戏台上有哪些道具,写这些有什幺作
绝唱(教案)
绝唱(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2、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声音的技巧3、培养对美的语言、美的声音、美的事物欣赏能力一、导入二、预习检查1、字坞()千仞()周匝()铮铮()抑()扬顿挫()千回百折()屏()气凝神轰()然雷动偌()大声声相和()羯()鼓熨斗()疙()瘩()皓()齿遽()发髻()驰骋()撩()乱秀而不媚()2、词高谈阔论:大发议论。
含贬义。
谈笑自如:自由自在的连说带笑。
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百变不穷:变化多次不停止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千回百折:形容曲折的样子。
屏气凝神:暂时抑止呼吸,有意的闭住气,聚精会神。
轰然凝神:形容声音非常响,像打雷一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形容歌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乐极端美好,有长时间使人忘记一切的魅力。
3、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作者,字,笔名,末人,著有长篇小说。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及作者:、、、。
补充:《老残游记》:长篇小说,共20回。
小说的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的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吏治的统治下,无辜被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1、文中写了谁的绝唱?除此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2、读完《绝唱》,我感受到了一个(白妞、黑妞、琴师、说书场面等)四、问题探究1、文章是如何表现白妞的技艺的?(从哪些角度?采用了哪些手法?)过程:“初不甚大”“越唱越高”“陡然一落”“忽又扬起”“人弦俱寂”手法:比喻、通感像熨斗熨过——听觉、触觉像吃了人参果——听觉、味觉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听觉、视觉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听觉、感觉如一条飞蛇在黄山——听觉、视觉像放那东洋烟火——听觉、视觉拔尖翻高陡落回环并发抛钢丝登泰山蛇盘黄山东洋烟火高超技艺吃人参果熨斗熨初唱忽扬提示:(通感)也叫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的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收到读者联想,体味余韵,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的修辞效果.2、文章是如何描写琴师和黑妞?写他们以及之前的盛况和唱后的评论,对表现白妞技艺有什么作用?琴师弹奏外貌:初奏:轮指:甚为丑陋不甚留神入耳动心黑妞演唱外貌:演唱:朴素洁净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动作:娴熟这是采用烘云托月的笔法,先不直接写白妞,而是通过与戏园、琴师、黑妞、听众来烘托白妞。
绝唱导学案
七、读文感知
深入阅读《绝唱》这篇课文,可以感受到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深邃的文化底蕴。
从文本的语言表达来看,《绝唱》采用了细腻而生动的描写手法,将白妞的说唱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白妞声音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耳听到那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般的清脆宛转之声。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对白妞的技艺有了直观的感受,也让人对中华民族传统说唱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课文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生动描绘了白妞这位民间女艺人的说唱艺术。她的表演技巧高超,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和语调,使得说唱内容生动有趣;同时,她的情感表达丰富,能够通过声音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使听众产生共鸣。这种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不仅展现了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课文通过白妞的表演,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白妞的说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赞美白妞的表演,课文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呼声,呼吁人们重视和珍惜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二、学习重难点
课文《绝唱》的学习重难点主要聚焦于对文中运用的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作者通过巧妙的比喻,将听觉与其他感觉沟通起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说书艺人高超的说唱技巧和艺术魅力。学生需要细心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在描绘声音、情感及场景中的作用,并学习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此外,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通过对这两种描写手法的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并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3.谈谈你对《绝唱》中“绝唱”二字的理解。
语文教案绝唱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绝唱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关注。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重要性和魅力。
教学方法:1. 开场提问:什么是诗歌?诗歌有什么特别之处?2. 教师讲解: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示例欣赏:朗诵一首优美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诗歌韵律与节奏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韵律与节奏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诗歌韵律与节奏的概念和作用。
2. 分析不同诗歌的韵律与节奏特点。
1. 教师讲解:简要介绍诗歌韵律与节奏的概念和作用。
2. 示例分析:分析几首不同诗歌的韵律与节奏特点。
3. 学生练习:学生自行分析一首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2. 记录学生的练习结果和提问。
第三章:诗歌的意象与表达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诗歌意象与表达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1. 介绍诗歌意象与表达的概念和作用。
2. 分析不同诗歌的意象与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简要介绍诗歌意象与表达的概念和作用。
2. 示例分析:分析几首不同诗歌的意象与表达技巧。
3. 学生练习:学生自行分析一首诗歌的意象与表达。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2. 记录学生的练习结果和提问。
第四章:诗歌的修辞手法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诗歌修辞手法的常见类型。
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教学内容:1. 介绍诗歌修辞手法的常见类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分析不同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简要介绍诗歌修辞手法的常见类型。
2. 示例分析:分析几首不同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绝唱》学案 文档
《绝唱》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演唱艺术(重点)。
2.理解本文听觉上的声音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形成感觉上共通的特点(重点)。
3.学习比喻的类型及其作用(难点)。
4.学习本文铺垫衬托的写法(难点)。
课前自主预习:1.解释下列词语。
(1)高谈阔论:(2)谈笑自如:(3)抑扬顿挫:(4)百变不穷:(5)鸦雀无声:(6)千回百折:(7)屏气凝神:(8)轰然雷动:2.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书选自()第二回。
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删节。
文章写一个江湖医生在各地的见闻和活动。
作者()(1857- 1909),字(),笔名(),清末丹徒(现在江苏省丹徒县)人。
3.知识补充:《老残游记》:长篇小说,共20回。
小说的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的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吏治的统治下,无辜被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鲁迅先生把它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课中合作探究:(一)1.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提示:按事情发展过程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
写听书前。
介绍听书的时间、地点、戏台及观众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段-----第段。
写听书的过程。
写了男人、黑妞和白妞的演唱。
第三部分:第段。
写听书后,听众的反应。
2.提问:文章第①自然段写明湖居戏台前座无虚席,无处落脚,花了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提问;文章第①自然段写戏台上有哪些道具,写这些有什么作用?4.提问:文章第②自然段怎样写男人的外貌的?5.提问:文章第②自然段写男人弹得几个曲?弹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6.提问:文章第③自然段怎样写黑妞的外貌的?7.提问:文中“如新营出谷,乳燕归巢”用什么修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8.提问:黑妞唱得好不好?从哪里可以看出?写黑妞的演唱有什么作用?(二)阅读④⑤⑥⑦⑧自然段,特别注意文章怎样写白妞的演唱艺术。
《绝唱》教案4
《绝唱》教案3
简析教材:
《绝唱》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这篇散文描写了一个民间艺人高超的说书艺术,虽有人物描写,但主要不是为刻画性格;也有环境描写,却是为写音乐张本。
作者在写法上匠心独具,别有特色。
是一篇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本课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声音的技巧,这种写法对于学生来说接触得比较少,在本课的学习中要认真揣摩。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本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1、学习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事物的方法,并要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声音的技巧。
2、揣摩品味文中精妙的段落和语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绝唱教学教案设计
绝唱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诗歌绝唱的概念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绝唱的定义与特点,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1.2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绝唱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1.4 教学活动:1.4.1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绝唱的概念。
1.4.2 分析诗歌绝唱的特点,如篇幅短小、意蕴深远等。
1.4.3 欣赏古代诗歌绝唱的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1.4.4 讨论诗歌绝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第二章:诗歌绝唱的创作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绝唱的创作技巧,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诗歌绝唱。
2.2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绝唱的创作手法、韵律、意象等方面的知识。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创作实践进行指导。
2.4 教学活动:2.4.1 分析诗歌绝唱的创作手法,如起承转合、对仗等。
2.4.2 教授诗歌绝唱的韵律知识,如平水韵、律诗的押韵规律等。
2.4.3 引导学生运用意象创作诗歌绝唱,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
2.4.4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绝唱的创作实践,互相交流、点评。
第三章:诗歌绝唱的情感表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诗歌绝唱的情感表达方式,能够运用情感创作出有感染力的诗歌绝唱。
3.2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绝唱情感表达的特点、方法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3.4 教学活动:3.4.1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绝唱情感表达的特点,如含蓄、深沉等。
3.4.2 分析具体诗歌绝唱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悦、忧伤、思念等。
3.4.3 教授如何运用情感创作诗歌绝唱,如借助景物、寓情于景等。
3.4.4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绝唱的情感表达实践,互相交流、点评。
第四章:诗歌绝唱的审美鉴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绝唱的审美鉴赏方法,能够品味诗歌绝唱的艺术魅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绝唱的审美特点、鉴赏方法等。
《绝唱》学案
初三语文学案课题:《绝唱》总课时数:设计人:孙健健课型:新授设计时间:2007.10.29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及重难点1、体会通感在描绘声音中的作用,学习用通感描写声音。
2、了解通过烘托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展示提纲,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
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江苏丹徒人.着有长篇小说《老残游记》。
2.简介作品。
《老残游记》共20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的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述其“言进闻见”,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史治的统治下,无辜被陷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它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束”的狰狞,可鄙。
鲁迅先生将这部书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任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本文《绝唱》就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
”3、检查预习:1.解释下列词语。
(1)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含贬义)。
(2)谈笑自如:自由自在地连说带笑。
(3)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4)百变不穷:变化多次不停止。
(5)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6)千回百折:形容曲折的样子。
(7)屏气凝神: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聚精会神。
(8)轰然雷动:形容声音非常响,像打雷一般。
三、分层要求,课堂练习。
1.课文中重点描写的是一段什么声音?主角是谁?2.王小玉唱得好,好在哪里?给你什么感受?四、讨论交流,释疑解难。
过节逢到节令,我们依着老例祭祖先。
我家过节共有三桌。
上海弄堂房子地位狭窄,三桌没法同时祭,只得先来两桌,再来一桌。
方桌子只有一只,只得用小圆桌凑一凑。
本来是三面设坐位的,因为椅子不够,就改设一面。
杯筷碗碟拿不出整齐的全套,就取杂色的来应用。
蜡盏弯了头。
香炉里香灰都没有,只好把三支香搁在炉口算数。
绝唱学案
初三上册第6课《绝唱》学案备课人:杨玉琪审核人:杨红叶备课时间:9月16日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学习侧面描写烘托突出主要人物的写作方法。
2.细读课文,体会通感在描绘声音中的作用,学会使用通感描写声音。
3.品读课文,体会文中比喻句的作用并积累运用。
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人.著有长篇小说《老残游记》。
2.简介作品:《老残游记》共20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的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述其“言论闻见”,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吏治的统治下,无辜被陷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它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束”的狰狞,可鄙。
鲁迅先生将这部书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本文《绝唱》就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
”一、整体感知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坞()千仞()铮铮()驰骋()羯鼓()疙瘩()()偌大()周zā()hào齿()急jù()yùn斗()huò然()抑扬顿cuò()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2)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如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
三月不知肉味:。
(3)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遽:。
(4)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5)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于我心有戚戚焉:。
(6)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绝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绝唱(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绝唱”的概念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绝唱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绝唱的定义:绝唱是指一个时代或一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 解释绝唱的意义:绝唱作品代表了艺术家或时代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请学生谈谈对绝唱的理解和认识。
2. 教师讲解:介绍绝唱的定义和意义,并通过举例进行说明。
3.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绝唱作品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分享感受和观点。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感受,进行总结和反馈。
第二章:古典绝唱作品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欣赏古典绝唱作品,理解其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古典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古典绝唱作品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古典绝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介绍古典绝唱作品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其艺术价值和影响。
2. 学生欣赏:组织学生欣赏经典古典绝唱作品,如诗歌、音乐、绘画等。
3.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对所欣赏的古典绝唱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欣赏过程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感受,进行总结和反馈。
第三章:现代绝唱作品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欣赏现代绝唱作品,理解其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现代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现代绝唱作品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现代绝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介绍现代绝唱作品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其艺术价值和影响。
2. 学生欣赏:组织学生欣赏经典现代绝唱作品,如电影、文学、艺术等。
3.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对所欣赏的现代绝唱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欣赏过程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感受,进行总结和反馈。
第四章:绝唱作品的创作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绝唱作品的创作方法。
《绝唱》教案3
《绝唱》教案3
简析教材:
《绝唱》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这篇散文描写了一个民间艺人高超的说书艺术,虽有人物描写,但主要不是为刻画性格;也有环境描写,却是为写音乐张本。
作者在写法上匠心独具,别有特色。
是一篇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本课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声音的技巧,这种写法对于学生来说接触得比较少,在本课的学习中要认真揣摩。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本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1、学习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事物的方法,并要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声音的技巧。
2、揣摩品味文中精妙的段落和语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绝唱导学案
课题:《绝唱》导学案NO.【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掌握侧面描写在文中所起的烘托作用,形象细致的正面描写,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初步了解“通感”,体会作者对声音的描写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演示,达到了解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演唱艺术,理解本文听觉上的声音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形成感觉上共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语言、美的声音、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
感悟用语言去表现声音和运用烘托手法的艺术美。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找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入新课:(二)学生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运用工具书,解释词语)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含贬义)。
谈笑自如:自由自在地连说带笑。
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百变不穷:变化多次不停止。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千回百折:形容曲折的样子。
屏气凝神: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聚精会神。
轰然雷动:形容声音非常响,像打雷一般。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的结构,按事情发展过程分三段。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学生阅读文章,回答问题①描写明湖居里的环境气氛,最关键的这是哪两句?目的是什么?②体现琴师和黑妞的表演技艺的句子各是什么?先写这二人的表演,对表现绝唱有什么作用?③文中两处写听众的评论有什么作用?④作者是如何正面描写白妞出场的?⑤作者描写白妞的说唱很有层次,请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对白妞的“绝唱”进行直接描写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这样有什么好处?2、找出文章中有关通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样有什么好处?3、侧面描写会不会喧宾夺主?会不会冲淡主体?(答案在教学用书上)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请学生模仿本文巧用比喻的手法,把听到的声音的强弱、旋律变化以及听的感受写出来。
(解说:此自读思考的设计旨在促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从本课所学的描写方法来进行表达。
绝唱初中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的古典诗词;2.学习识别和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意义;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通过播放古典诗词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2.导入课题,与学生讨论绝唱的含义,并让学生猜测即将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古典诗词(30分钟)1.介绍古典诗词的背景和特点,如宋词、唐诗等;2.分发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选出自己喜欢的一首;3.让学生互相分享选出的诗词,并给予赏识和评价。
三、学习《长恨歌》(40分钟)1.介绍《长恨歌》的作者白居易和文化背景;2.解读《长恨歌》的主要内容和意境;3.分段解析《长恨歌》中的重要词句和表达方式;4.指导学生背诵并理解《长恨歌》的诗句。
四、诗词创作(40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或想象创作一首古典诗词;2.提供一些古典诗词的写作模板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创作;3.学生相互交换诗词,进行赏析和点评。
五、展示和评价(20分钟)1.让学生表演自己的诗词作品,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2.学生互相评价和点评,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进步;3.总结课堂的主要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古典诗词。
教学资源:1.古典诗词音乐播放器和音频文件;2.优秀的古典诗词文本和诗词创作模板;3.板书或PPT来呈现古典诗词、词句解析等内容。
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学生的诗词创作质量和思维水平;3.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4.学生在展示环节的发言和表演情况。
教学反思:绝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高度艺术价值和审美意境的古典诗词的集大成之作。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我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诗词的美,同时通过诗词创作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借助音乐、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意义。
同样重要的是,在诗词创作环节,我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绝唱》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绝唱》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1 掌握字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从不同角度描写声音的方法。
【学法指导】主动合作探究【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与作品:2、注音与写字偌大()jié鼓()周匝()千仞()声声相和()jǔ然()霍然()花坞()驰骋()铮铮()3、解释下列词语遽: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千仞:周匝:抑扬顿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我心有戚戚焉:【课堂导学】:(一)自主学习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谁?为什么?⑵如何理解题目中的“绝唱”二字?这两个字是对谁而言的?文章的哪些文字是对“绝唱”的细致描绘?她的演唱有何特点?(二)合作研讨:侧面描写:课文1、2、3、4、8自然段⑴白妞出场前,戏园有什么特点?这反映了什么问题?⑵琴师有什么特点?你认为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他?⑶黑妞的说书有什么特点?⑷课文主要写王小玉的高超说唱艺术,但课文却先写到了琴师的演奏、黑妞的说唱,为什么这样处理?⑸在黑妞、白妞的演唱后,各有一段听书人的评论,有什么作用?⑹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分析,总结一下什么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课文5、6、7自然段⑴对白妞的外貌有什么特点?着重抓住什么来写?运用什么修辞手法?⑵为了突出王小玉说书的精湛技艺,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设喻的角度也多种多样。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举例说明,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A、用人们的感觉设喻,如:B、用人们的视觉设喻,如:C、用人们的听觉设喻,如:(三)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结果)拓展延伸1用本堂课学习的知识来赏析下面文字。
(修辞、描写手法)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绝唱》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绝唱》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案名称:《绝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绝唱》的作者、背景和主题;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及结构;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式;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5.引导学生通过小说对人生、理想、友情等主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和结构,理解小说的主题;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式;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4.引导学生通过小说对人生、理想、友情等主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绝唱》小说、电子设备、PPT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思考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
2.阅读导入(10分钟)3.教学主体(60分钟)(1)了解小说(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绝唱》的简介,然后回答以下问题:a.《绝唱》是由谁写的?b.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和地点?c.小说的主题是什么?(2)分析人物(15分钟)通过PPT展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生活背景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3)分析情节(15分钟)通过PPT展示小说中的主要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和高潮部分。
(4)分析结构(15分钟)通过PPT展示小说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小说的章回体结构和故事的组织方式。
4.词汇、短语和句式练习(2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小说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式,并进行解释和练习,巩固学生的语言能力。
5.拓展思考(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并回答以下问题:a.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什么样的困境?b.他是如何面对困境的?c.你在故事中看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d.你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你如何看待和处理?五、教学总结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唱》预习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本文外貌描写之精妙。
2、赏析品读运用“通感”及对声音的描写。
3、运用通感对声音进行描写。
环节一:回忆整理
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回忆课文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和哪些属于侧面描写的?侧面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环节二:品绝代之容貌
1、这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对白妞进行了描写?
2、写白妞的外貌抓住什么来写?有什么特点?
3、写白妞的神情抓住什么来写?怎样写的?
环节三:赏绝妙之演唱
白妞的说唱是本文最精彩的地方,文章用什么方法把她声音的美传递给我们的呢?
1、梳理白妞的演唱过程:
演唱的起始“初不甚大”
演唱的发展()
旋律的跌宕()
演唱的高潮()
演唱的结束()
2、拓展:
阅读下面关于声音的通感描写,进一步领会通感描写的技法之高妙。
(1)只听得一个女子低低应了一声。
绿竹翁道:“姑姑请看,这部琴谱可有些古怪?”那女子又嗯了一声,琴音响起,调了调弦,停了一会儿,似是在将断了的琴弦换去,又调了调弦,便奏了起来。
初时所奏和绿竹翁相同,到后来越转越高,那琴韵竟然履险如夷,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便转了上去。
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
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
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
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
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呜泉飞溅,继
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乌语,彼呜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萧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
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
(节选自金庸《笑傲江湖》
(2)“愉快的笑声……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
(峻青《海滨仲夏夜》)
(3)“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郭风《叶笛》
知识链接:通感的定义:通感,又叫“移觉”,“通喻”,修辞方式之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彼此相通。
3、赏读白妞的演唱(自主赏析对声音的通感描写,在书上批注,小组选取最喜欢的两个句子进行交流展示)
4、讨论:通感手法的妙处。
环节四:练笔
充分发挥想象,适当运用通感描写声音,字数在200字左右。
通感片段赏读:
被爱征服
周彩红
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风格外的温柔……
晚自习的铃声清脆地响起,而张狂的我们却像树荫下的雀鸟,没有丝毫的收敛,连班主任走进教室都丝毫没察觉到。
是老师的脚步太轻了吧,就像他的心,几乎激不起一丝涟漪。
几个月来。
我们像仙人掌一样,刺得他浑身是伤。
他捧出一颗温暖的心,却一再被我们泼上冷水,无知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再旺的火焰也有熄灭的那一刻呀!
他静静地看着我们,不言不语,像空气一样。
可那双眼睛里分明跳动着一簇火苗,在他极力的克制下挣扎着、燃烧着。
我们乖巧地安静下来,但决不是害帕,只是因为老师第一次如此反常。
也许是从他的眼神中传出的一股力量,震住了我们。
他送给我们一篇文章,篇幅很长,那是他的心里话。
我们默默地读着,读着……
“我们要有自己的个性,但也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一句句心里话化成一股股爱的暖流,圆润了我们青春的棱角,清洗了我们年少的张狂,暖暖地焐着我们的心。
那一刻,我竞发现自己有些懂事了。
当我们抬起头望向他时,他激动地说:“我曾想过放弃,可我不愿那样,我相信我的选择,我更相信你们不会再让我失望!”接着,他打开随身带来的笔记本电脑,一首《相信自己》在教室里回荡: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曾填满记忆……
声音很低,似乎重喘一口气就听不到了,但那旋律是欢快的,像一条畅通无阻的溪流,轻快地在寂静的教室里流淌。
歌声一遍一遍地响起,我们的心一次一次地被撞击,眼前渐渐变得模糊。
老师让我们随着唱,语调带些苦涩,而我们心中也正浙沥着酸涩的雨。
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以前那些愚蠢的行为。
伴着旋律,我们的心被一点点释放,歌声也越发响亮。
老师关上两盏灯,悄悄躲在了教室后面……
“沙沙!”细听似春雨正急。
不,那是爱唤起的泪,是老师用爱打开了我们
雾包裹着的心。
那一晚,58朵花悄悄绽放,怀揣着爱,拾起自信,走向未来。
我们放声高歌,歌声如潮,一波比一波猛烈,喉咙喊破了,也没人理会。
沙哑的歌声,激扬的热情,唱出了我们的深深歉意,回应着老师那颗滚烫的心,也寄去了我们那份迟来的爱。
那一晚,我们的心,被爱征服。
心中曾倦怠的一切,都猛然睁开了睡眼:自信、勇气、追求……那一晚,我们心中的梦想不再渺茫,我们的目光汇聚,被爱征服的我们要用爱征服未来。
(选自《疯狂作文》初中版2010年第1—2期)
点评:
一、观察仔细,描写细腻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极其细腻,能把握人物的主要特征。
如开头刻画老师进教室的情形,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理解:“是老师的脚步太轻了吧,就像他的心,几乎激不起一丝涟漪。
”再如在写老师听他们唱歌时,作者观察到:“老师关上两盏灯,悄悄躲在了教室后面……”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性格、丰富人物形象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巧用修辞,表现立体
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是最能反映文章文采的地方。
本文作者就很善于使用修辞,而用通感的手法来表现声音,就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如:“那旋律是欢快的,像一条畅通无阻的溪流,轻快地在寂静的教室里流淌。
”将声音转化为视觉,变得清晰可见。
“歌声一遍一遍地响起,我们的心一次一次地被撞击,眼前渐渐变得模糊。
”“歌声如潮,一波比一波猛烈。
”将声音转化为触觉,使人身有可感,形象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