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
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二、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例如,法天道,顺人心(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法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效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
字形推断法举例
需要强调的是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而不能标明该字的具体含义。 运用该方法时,先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 定词的具体含义。
例解: 例1、可以独飨(xiǎng)白粲(càn)。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 东西。
1.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易马而三后 后:落后 B 凡御之所贵 贵:看重 C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 御:骑马 D 今君后则欲逮臣 逮:及,赶上
参考
A.可联想到成语“争先恐后” B.可联想到“古人贵朝闻夕死”“古人贵以近知远” C.可根据下文“马体安于车”推断,不是骑马,而
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 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 明又一村”。 例1、“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治”即“长治久安”中的“治”(太平) 例2、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联想到成语“严惩不贷”,作“饶恕”讲。 例3、薄而观之 可与成语“日薄西山”相联系都是“靠近”“逼近”的意思。
小结:根据汉语对称结构的词句较多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迅 速推断出一些实词的词义。
练习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5.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6.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 7.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小结
辨析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利用字形推断 (二)利用对称结构互解法推断 (三)根据语境(上下文)推断 (四)利用语法结构(词性)推断 (五)利用联想成语、课文推断法 (六)根据事理推断
巩固训练
2016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解释“啜”、“畜”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 你的理由。
2、(06年浙江卷)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 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 无不同者。
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 功能推断词义)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 上是一致的,除了“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外,文言文的句子是按 “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
词、形容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
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步骤: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例如:
《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 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 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 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 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 文,可推断为“抬高”。
“条”带有宾语“其言”,应 该是个动词。结合语境,把“他的 话”一条一条的分好,写在壁上。 可以理解为“整理” 。
牛刀小试
(04年浙江卷)(许)君讳逖,字景山, 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 解释“家”的意思并说说理由
四、邻词推断法 (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 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 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 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 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推断文言实词的七种技法
试试看: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
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人。(09江苏卷)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联系:《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 (都,全)。
思考:是否正确?
试试看: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 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2006年高 考卷)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轨遂投城遁走 投笔从戎——扔掉 诸将阿吕后意 阿谀奉承——迎合 (高)进之布指算,不爽 屡试不爽——差错
小试身手
势拔五岳掩赤诚 出类拔萃——高出,突出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言听计从 —— 听从 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杜,公孙 趸诛伐 口诛笔伐—— 讨伐,征伐
试试看: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想想看:
1、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写)。驻(车马停止 不前)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同“返”,返回), 下马伫(长时间地站着)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 三日方(才)去。
“布”的意思是“铺”,主要是依照上下文中的“伫 立”“及疲”“裘”“坐”“宿”等词语的意思
2、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 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 “适”的意思是“出嫁”,主要是依照下文中的“右骁卫将军 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想想看: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 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 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 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 可以解释为“拜见”。
2016届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策略
C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性友悌
B.家素富,多金宝
悌:敬爱兄长
素:一向,向来
C.及长,宽仁大度
D.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
及:趁着
拜:授予官职
隙
• 太常卿滕胤,素与诸葛恪有隙
——《三国演义》
• 令将军与臣有郤(隙)
感情的裂痕、隔阂
引
•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 啼。——《吕氏春秋〃察今》 • 引相如去。 引车避匿。——《史记》 • 友人惭,下车引之。 ——《世说新 语〃方正》 牵,拉,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是(07年山东卷)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逍遥游》到、往 奇:认为……奇异 B.(阮)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 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 D.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 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宀”与房舍关;
字形推断词义法
“求”与毛皮关; “旨”与美味关;“隹 (zhuī) ”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 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 有关;“系”与捆绑关;“纟”与丝织品有 关;“攴(pū) ”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 ;
“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
“目”关眼。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 兵器 有关 、殳shū”与
通“娶”,娶妻
5、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通“早”,早早地
1.追亡逐北
(败逃者,逃亡的人)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更加,越来越)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受 ) 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劳) 5.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 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排斥、排除)
2016年高考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尸”与身体关; “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 “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 ”与敲击有关;
考题导析
猜猜看
①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 负陛下也。
多余
《自表后主》
②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丢弃
》
《五代史· 冯道传· 论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
(2011年高考北京卷)
大体 大的方面
②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遭受
(2011年高考湖北卷)
方法三:联想推断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 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 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问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齐人勿附于秦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登上、登临 追亡逐北。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考点导读
常见实词是指《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 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近几年来,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 题常采用的形式有: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 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 文翻译(也重在考查实词的理解)。无论采取 何种形式,只要同学们在平时尽可能多地积累 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 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
(一)字形去分析从字形去分析判断,很多实词的词义往往能迎刃而解。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过”也同理,也可译为“拜访”之义。
(二)联想推断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系课文有关语句相应迁移,联系成语,加以印证,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如:○1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3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
○4“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同课文“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中的“爱”;“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同课文的“便言多令才”。
○5“在官清恪,未尝闻私”中的“恪”是“谨慎而恭敬”意,同成语“恪守不渝”中的“恪”同。
(三)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具体方法有“对文”解释词义,“变文”解释词义。
对文就是指在平行的相同结构(字数、结构、语法作用相同)中,处于相对应地位的两个词,在词义上相反、相对的情况。
变文就是指在文章中为了避免重复或押韵而有意使用不同的词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1、“民可以乐成,而不可与虑始”。
“可以”与“可与”意思相同,解释为“可以与(跟)……”2、追亡逐北(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
常用"败北",北即败)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16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 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 同、 相近、相反的特点。
1.追亡逐北 (亡—北,逃亡者)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逸豫,安逸享乐)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用—以,被任用)
4.通五经,贯六艺 (通—贯,通晓) 5.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带—腰,佩带)
做好文言文实词题要求: 多读多练 注重积累
①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②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你能推断出“籴” 和“粜”的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形声 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我 们 经常说的“偏旁”,与字义联系 密切。
秉,“手”抓“禾”,会握、持的意思。 如:秉烛夜游、秉笔直书、秉公处理。
成语保留着古文的意思,被称为文言文的“活化石”, 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①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 (不期而遇 约定)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 ⑥召医而尤其故 (不速之客,招致,招引 ) (疾风知劲草,强 ) (求全责备,寻求,寻找 ) (出类拔萃,超出) (怨天尤人,责问,责怪)
最直接最实用的方法
小结推断文言实词方法
1、借助语境 2、借助字形 3、借助字音 4、借助结构 5、借助课文、成语 6、借助选项代入
实战演练
译文: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 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 想要孔子去 拜见他。孔子往阳 阳货(鲁国季氏的权臣 ) 欲见孔子, 货家拜谢,在半路上遇 见了。 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往拜之, 阳货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 要跟 你说。”阳货接着说: 遇 诸涂。谓孔子曰:“来 ! 吾与尔 “把自己的本领藏 起来而听任 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 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 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 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 “喜欢参 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 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 机会,这可以说是明 智吗?” 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 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 子曰:“诺!吾将仕矣。” 不等人的。” 孔子说:“好吧, 我将要去做官了。” 《论语· 阳货》第十七则(有改动)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地里的出产缴光了,家里的收入用完了 (殚精竭虑 尽 形容用尽心思 ) • 2.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欲盖弥彰 清楚)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 3.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若即若离 接近)
• 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4.铨简秀士 5.进之布指算,不爽 6.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简能而任之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三、联想教材,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素善留侯张良” 与……交好) 单父(音:善甫,地方名)人吕公与沛县令关系好
2.引次江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军队驻地旁边的丛林里 的神庙中 驻扎) 退兵驻扎到江北
• 4.轲自知事不就 • (一蹴而就 完成)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 5.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但在国君、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 • (文过饰非 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 6.赵奢之伦制其兵 • (不伦不类 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人的着装不得体或说话没有
高考文言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的推断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据形索义法
四、结构分析法 五、语法分析法
六、语境分析法
二、通假分析法
三、联想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据形索义法)
字形分析法——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 的特点,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 断词义。
想想看:
• 1、丰则贵籴dí ,歉则贱粜tiào
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顾吾念之” 只是,只不过) 素善留侯张良 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 由此, 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 当“无”讲。另外, 有时亦可借 助整齐的句式, 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 进而推断出这个 词的正确意思。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 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全
国I)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新谷。
解答: 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比——靠近,挨着;((比肩接踵,比邻而居,鳞 次栉比)
结论: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抚军亦厚赉成名。
(赉lài: 赏赐)
《六
国论》
号呼靡②﹙及穷购。饿:无悬聊赏(,依重赖金,寄收托买)﹚,追购又急,天高地迥,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伏”通“服”,佩服)
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示、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 分间合的成关的系意合义成, 这一种个造字字, 法综从人据合叫止持甲表会,戈骨示意从 行文这。戈 进,些。 ,构字成
从“皿”与器具有关; 从“阝(fǔ)”与地名或高地有 关;
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有哪些
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有哪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本文将做具体阐述。
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1、字形推断法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
形声字分声旁和形旁两部分,其中的形旁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
对待冷僻的字不妨尝试字形推断词义法。
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其形旁为“辶”,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又如:“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句中的“理”,形旁从玉,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还有:①金就砺则利(《劝学》)。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磨刀石”。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
我们常见的形旁还有很多,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体有关;“页”与头有关; “厂”,词义就和“房子”有关等。
会意字可采用拆字法。
如: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昳”,“日”加“失”,联系上下文“形貌昳丽”,联想到“昳”可能表现的是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日”失掉光彩。
②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
“眇”从目从少,联想到少目的含义,可推知为眼盲。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 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 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 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 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通早”
【推断】“蚤”——“跳蚤”,无法理解。推测, 在句中通“早”(音同形异),代入,语意顺 畅。
2、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 (全国卷I)
不屈不挠:屈服。
3、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 少休。(08年山东卷) 大快朵颐:脸颊 译文:张诚默不作声,只是一个劲 地砍柴,累得满头大汗,他也不休息。 “大快朵颐”是大饱口福,痛快淋 漓地大吃一通。也可用来形容食物 鲜美。“颐”是脸颊;“朵”是动 的意思,“
四、句式推断法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 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 互文等相近或相同的语言结构,来推 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 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结构和意义上相 反、相近、或相同。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
江》) 以:被任用。
译文:忠诚的人不一定被任用,
贤能的人不一定得到职位。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缒:用绳子往下吊
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斜眼看 田 地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美味佳肴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双目失明
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小箱子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烤肉)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打) 3、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财)
“傥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加
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 A.墓穴 B.棺材 C.财物 D.山洞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词推断十三种方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词推断十三种方法一、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
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
第二步,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
第三步,借助方法,主攻难点。
二.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一)依形推义法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这种表意功能就是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
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1.有牧人御众之才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
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3.启听淮北取籴d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4.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5.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jìn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6.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kuì“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7.赢粮而景从。
yíng“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就好理解了。
8.殚dān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méng饥寒冻馁,něi 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
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
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三)成语印证法___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
义。 1.始速祸焉。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4、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5、其文约,其辞微。 解析:1、“速”可联系成语“不速之客”译为 “招致”。 2、“假”可联系成语“狐假虎威假”译为“借 助”。 3、“堪”可联系成语“狼狈不堪”,译为“忍 受”。 4、“的”可联系成语“有的放矢” ,译为“箭
2.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 “犹”我们很可能把它解为“还”,句意为“你当 时还小,一定不再记得了”,乍一看也没有什么 问题,但放在语境中就错了,因为作者与“十二 郎”虽为叔侄,但年龄相差无几,不会这样说话, 因此解为“更”才更合理。
3.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4.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四)课文求义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 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 点。 1.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 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等句 就可解为“拖、拉”的意思。
2、使老弱女子乘城 。
联系课文《诗经·卫风·氓》中 “乘彼危垣”的 “乘”可译为“登上”
有关;
凡“讠(言)、忄(心兵)”与器心理有关,“辶(辵)、彳
(行)”等与
有关;
动物类
人的行为
可见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 凡: 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从“皿”与器具有关; 从“阝”与地名或高地有关; 从“求”与毛皮关; 从“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从“系”与捆绑有关; 从 “攴(pū) ”与敲击关; 从“歹”与死亡有关, 从“月”与肉有关, 从“页”与首有关, 从“目”与眼有关。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文言文复习——实词推断九种方法
(行)”等与
有关;
人的行为
可见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 凡: 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从“皿”与器具有关; 从“阝”与地名或高地有关; 从“求”与毛皮关; 从“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从“系”与捆绑有关; 从 “攴(pū) ”与敲击关; 从“歹”与死亡有关, 从“月”与肉有关, 从“页”与首有关, 从“目”与眼有关。
(1)“诚”在句中的位置?充当什么成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的确、实在
【 推断】“诚”在主语“臣”之后,在谓语动词“知” 的前面,可知,它充当状语成分。
“诚”应是副词,意为“的确、实在”。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
【 推断】“诚”在代词“其”的后面,“诚”是谓语动词 的宾语。 “诚”应是名词,意为“诚意、诚心”。
小结:
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 分并列) 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 列) 3、比较推断词义。
五、语法分析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其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语法功能, 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 副词充当,定语多由名词或形容词充当。
6、卒(通“猝”)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 国胡以馈之? 发军饷
试试看: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烤)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打) 3、抚军亦厚赉成名。(赏)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财)
迁移练习
(1)2006年浙江省试题(选句《蚊对》方孝孺) 天台生(人名)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 译:天台生热得难受。晚上躺在蚊帐里面,童仆拿
着扇子在前面给他扇凉,舒舒服服地就睡着了。 (2)2006年全国卷试题(选句) 单于曾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形声。从女,曼声。本义:轻侮,侮辱 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为恼火,召
2016文言文解析
高考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法1、课文求义法A. 讽帝大征西方奇技。
B.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2、成语印证法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有的放矢的:箭靶)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假:借助)③其文约,其辞微。
(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3、结构求义法3、结构分析法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③变姓名,诡踪迹。
4、语法分析法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③故久立与其客语④徒立故琅琊王泽为燕王。
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梁君臣之首”是名词性短语,作宾语,而“函”带这个宾语,由此可推知“函”此时应由名词(“匣子”)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用匣子装”。
⑥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使”是动词,很显然这个动作是由“人”而不是“隶”发出的。
这样“隶”只能作状语来修饰“使”,是“像奴隶那样”的意思。
5、形训求义法6、音训求义法以上几种方法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应该在拥有扎实的课内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上下语境,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另外在做选择题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文言文考查内容是古文,如果选项中给出的加点字解释是现代文最常见的意思,应特别注意。
这类选项错误率较高。
2、可使用代入法进行判断,如果带入后语句不通,或者不合逻辑的,则为错误项。
如2010年四川省试题(选自《汉书·酷吏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安中奸猾浸.多浸:逐渐。
B.悉籍.记之籍:凭借。
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内:里面。
D.赏所置.其魁宿置:放置。
反馈练习1、(05高考湖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2、(06高考福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B.天下宗周(王室)宗:祭祀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D.余甚或焉或:通“惑”3、(09高考山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B.会.天疾风会:适逢C.犯.风而罢虞人犯:冒着D.过.而击之也过:经过4、(05年高考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胶:搁浅。
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对应训练
7、进之(人名)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人名), 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 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殛”( jí)字根据“有异言,则杀之”的文意可以 理解为“诛杀”
8、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 曰:“左。” 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经典例句8——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 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审视该句语境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 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 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 断,解释为“逼迫”是不合语境的,因为 “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 的对象是“物”(洛阳)。
对应训练
1、使老弱女子乘城
绐(dài)字根据“左,乃陷大泽中”的文意可 推断田父骗了项王。理解为“欺骗”
课堂回顾
• • • • 课文求义法 成语印证法 依形推义法 语境分析法
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在具体语段中, 往往互为辅助,互为验证。
考考你
《董宣传》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 霸所辟,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 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 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 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 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 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 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 拿,带 串通,勾结
使··活
审查
酒食
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 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 出刑,官属县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 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 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骑特原 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 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 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 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4、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也,非天下也。 “使……灭亡” 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词义相反 安逸享乐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 臵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 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 这样通过 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 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 句等此类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抬高
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
眼力,视力
宾语
4.臣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入关破秦 《鸿门宴》
主语
动词,料想
主语
5.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意似良 《促织》 名词,神态 6.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
宾语
心意,意图
7.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名词,神态
二. 辨析下列一组“绝”字的用法: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停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③ 以为妙绝 (副词作补语,到了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作状语,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渡过)
链接高考
例1:
(2000年全国题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指出下列句中红字的意义: 1. 金就砺则利 (《劝学》) 2.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3. 生而眇者不识日
(《日喻》)
解析: 1.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 关,据上下词意“金”和“利”可知,“砺”:“磨 刀石”。 2. “昳”,从“日”,有光,联系“形貌”及” 丽”,“昳” 可以理解为“光彩”。
(玉上的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绳索
)
(2)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约束、制裁)
【推断】“纟”与丝织品有关。借助句子内部语境, 这里应该是“绳索”。当他们用绳索把燕父子捆绑 起来。 【推断】“绳”是用来捆绑东西的,这里引申为约 束、制裁
一、字形推断法
(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香草 ( )
【推断】“芷”是“艹”,与植物有关。根据“岸芷 汀兰”的结构(并列短语)特点,推知“芷”与“兰” 相应。“兰”为“兰花”,有香气的植物,“芷”则 为“香草”。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 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 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 “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课堂训练
2、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
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 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 赞军事。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试试看: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烤肉)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打) 3、抚军亦厚赉成名。(赏)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财)
二、通假字推断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 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如“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景”用本义在此 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游击,夔关临峡 官:谓语, 动词,做官。
六、语境分析法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 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 词的含义。
考题导析 课堂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2013四川)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 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 而信百家之说, 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 及《诗》、《礼》、《春秋》,勒为一书,名曰《通 鉴前编》。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1、 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阻拦,截断
(2013年高考大纲卷)
2、诸贵假以劲弓
(2013年高考湖北卷)
借给
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 《劝学》
成语推断法:
⑴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薄→日薄西山→靠近
⑵吾亦望汝副其心 副→名副其实→符合
• • • • • • 方法一:通假分析法 方法二:字形分析法 方法三:知识迁移法 方法四:结构分析法 方法五:语法分析法 方法六:语境分析法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人众车舆(2013年高考安徽卷)
众多
②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2011年高考湖北卷)
遭受
③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2009年高考四川卷)
学习
五、语法分析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其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语法功能, 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 副词充当,定语多由名词或形容词充当。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选择、选拔 )《谏太宗十思疏》
“简”与“择”相对应,理解为“选择、 选拔”。 (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取
)
《过秦论》
“举”与“取”相应,意思相近,理解为“攻取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乐 ( )
【推断】“兴国”与“亡身” 相对, “忧劳”与 “逸豫” 相对,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 “安逸享乐”之意了。
(1)“诚”在句中的位置?充当什么成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的确、实在
【 推断】“诚”在主语“臣”之后,在谓语动词 “知”的前面,可知,它充当状语成分。 “诚”应是副词,意为“的确、实在”。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
【 推断】“诚”在代词“其”的后面,“诚”是谓语动词 “感” 的宾语。 “诚”应是名词,意为“诚意、诚心”。
(2011年高考全国卷)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分析通“掌” 执掌
试试看: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通“雇”,雇佣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通“翌”,第二天
3。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通“促”,副词,马上,迅速
方法三 :知识迁移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 知识或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照, 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 词义问题。
(3)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 买入粮食 )
【推断】“籴”由“入”和“米”组成。整合推 知,“籴”为“买入粮食”。即使是平价,贫民 (2001北京卷) 也没有能力买粮。 会意字: 籴(dí )—— 买入粮食 粜(tiào)—— 卖出粮食
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钅(古代主要指金属)、木、氵、火、土 ——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与兵器有关 汉字是表意的文字,一 马、牛、羊、豕 、犭、 鸟、虫 定要注意字形和表意的 ——与动物有关 形旁哟! 辶(走)、彳(行)、忄(心)、讠(言) ——与人的行为有关
【答案】C,制度
课堂训练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1湖北卷) 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 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 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坟墓),违贤知(贤能 者)之心,亡(失去)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 之。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离: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迫卒: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物故:死亡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 【参考答案】D 顾:只
(4)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不周密、粗疏、疏漏
【推断】结合具体语境,可知国“强”国“弱” 是“辅周”“辅隙”的结果。“强”与“弱” 相对, “周”与“隙”相对。
⑴忠不必用,贤不必以。 “以”同“用”,“任用、举荐”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与“箭”相对,为名词,意为“奔马” ⑶ “党同伐异”。 “伐”,讨伐。反义推断“党”为“偏袒” ⑷举类迩而见义远 “迩”与“远”相反,意思是“近” ⑸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隙”与“周”相对,意为不周密、粗疏
A.知向濂洛之学 B.造诣益邃 C.履祥倾赀营购 D. 勒为一书 【答案】D、编纂
向:崇尚 邃:精深 赀:钱财 勒:镌刻
课堂训练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2013江苏) 丰在台省(中书省),常多托疾,时台制, 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 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A. 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 及即尊位 及:等到 C. 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 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29
课堂练习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 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绐”作何解释? 【推断】结合上下文“项王迷失道”“田 父”“左”“项王陷大泽中”“汉追及之”, 可知“绐”应是“欺骗”义,此处与“丝织 品”无关。 注意:具体语段中,推断六法要互为辅助, 互为验证!
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⑶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速→不速之客→招致、邀请
⑷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出类拔萃→超过,胜过
课堂训练
4. (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对下列句 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C.振巩昌、临洮饥民 D.勒石纪之而还 登:升职。 录:记载。 振:救济。 勒:铭刻
课堂训练
4. (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对下列句 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C.振巩昌、临洮饥民 D.勒石纪之而还 参考答案:A、考中,考取 联系成语——五子登科
登:升职。 录:记载。 振:救济。 勒:铭刻
四、结构推断法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 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 互文等相近或相同的语言结构,来推 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 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结构和意义上相 反、相近、或相同。
(2)“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 柴。 提示:炊爨:烧火做饭
(2000年高考全国卷) 这个选项中,“樵”解释为“打柴”对吗? 【推断】“樵”前面有动词“取”,可见“樵” 是它的宾语,名词。词义应该是“木柴”。 “打柴”显然不当。
课堂训练
解释划线的词语
1、2012(福建):履苍莽中
“履”在本句中充当 谓语,应该解释为动 词“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