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 人物对话提示语
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标点用法(自己做) (1)
知识小结:
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只打双引号。
• 范例
小枫迫不及待地对小茵说:“我的 好同桌,是你把胖大海放到讲台上的 吧?”
“我的好同桌,是你把胖大海放到 讲台上的吧?”小枫迫不及待地对小 茵说。
“我的好同桌,”小枫迫不及待 地对小茵说,“是你把胖大海放到讲 台上的吧?”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 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填一填
老师大声说□: 安静□! 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 “
□“安静□!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师大声说□。
□“安静□!”老师大声说□,“请回到自己的座位。”
上□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 奇怪 地问 庆龄 你怎么不走啦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 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 走啦?”
写好对话
对话的定义:两个人以上的人物互相说话。
提示语:引用人物的话有三种不同的 方式,提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 气等的词语。
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在前 可以在后 可以在中间 可以省略
例一: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提示语(说话人)在前,“说”后点冒号。 xx说:“ ########,########### 。”
4. 石头从哪里来的 本来就有的呗 5. 不 我不反悔 他轻轻地地说 我从来不会做后悔
的事情
6. 发射成功了 人们欢呼着 7. 哥哥 你记住 妹妹很认真地说 明天是妈妈的
生日
8. 学习一定要认真 态度决定一切 张老师说
不同位置提示语的作用
• 1、提示语在前,一般强调提示语。 2、提示语在后,一般突出说的话。 3、提示语在中间,一般突出前后说 的话,提示语既有语气上的停顿,也 有意思上的停顿。 4、省略提示语,使得对话流畅、急 切。
说话对话三种形式及标点的用法
• •
让对话更生动: 1、动作+神态
2、动作+语言
提示语分段
•
李小明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大姐姐说:“ 没关系”。李小明接着说:“你看,你的衣服……”大姐姐 说:“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还是我给你洗吧。 ”李小明说。大姐姐说:“不用了,快去忙你的”。说完, 大姐姐走了。 李小明充满歉意地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 “没有关系。”大姐姐温和地说。 “你看,”李小明手指着大姐姐的脏衣服说,“你的衣服 ……” “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大姐姐摆摆手笑着说。 李小明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我给你洗吧。” “不用了。”大姐姐低头捡起水盆递给李小明说,“快去 忙你的吧。” 比一比,这两段话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作文片段1:我的妈妈可爱唠叨了,我学习的时候能听到 她的唠叨,穿衣吃饭也要听她的唠叨,甚至梳头洗脸也不 放过。 作文片断2:“姑娘啊,还看电视呢?看一会儿就行了, 马上期末考试了,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妈妈盯着看电视 的我,没好气地说道。如果只是关于学习,妈妈的唠叨也 罢了,“姑娘,你早上吃这么少,这哪行啊,一上午的课 呢,你也正长身体呢。快,把这鸡蛋放书包里。”说着, 妈妈不容分说地把鸡蛋塞到我的书包里。这些还不够,就 连我洗脸妈妈也不放过,看我要洗脸了,妈妈一定要有个 洗脸指导,“姑娘,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换掉脏水再洗 脸。”妈妈说着,已经站在了我身边,递给我一个新毛巾。
• 范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示语在前
他说:“你一个人去吧,我现在没 有时间。” “你一个人去吧,我现在没有时间。 提示语在后 ”他说。 提示语在中 “你一个人去吧,”他说,“我现 在没有时间。”
观察提示语所在的位置
提示语在前
提示语在前、中间、后三种情况标点练习
提示语在前、中间、后三种情况标点练习姓名:成绩:一、提示语小知识:提示语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提示一下当前的情况。
1、提示语在前面,“说”的后面打冒号。
如:2、妈妈好奇地问:“这是谁送的礼物呀这么精致。
”3、2、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打逗号。
比如:4、“是你吗”爸爸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红红,快回来吧,我们找你一天了。
”5、3、提示语在最后,“说”的后面打句号。
比如:6、“孩子,你看见过三只灰雀吗”列宁着急地说。
二、在空白处填上合适标点。
(每题3分)1.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3.小华告诉我我的《儿童时代》先借给你看4.妈妈对我说我今晚要加班,不回家吃饭了5.小华对小丽说明天我们班要参加区文艺会演,我得早点到校排演6. 还不快去写作业又要提醒啊妈妈对着看电视的我大吼,眼睛里流露出愤怒7. 老师,我要上厕所小新把手高高举起,屁股也离开了凳子,大声对老师说8. 下课时间那么宝贵,用来上厕所多可惜呀小新竟然把歪理说得理直气壮9.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妈妈顿了顿又说要好好保护眼睛呀10. 爸爸我说也许它不会死……11. 安静老师说道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12.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13. 怎么不会他晃了晃手中那张票,冲我嚷道看,1排6号,正是这个座位,那还有错呀14. 去,我也伯父笑着说她没见过柚子,我也40年没吃过柚子了,我们都得了思柚病15. 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16. 小明,你要认真想想王老师严肃地说你这样做,应该吗17、老奶奶关切地问你冷不冷18、你冷不冷老奶奶关切地问看你的手凉的19、你冷不冷老奶奶关切地问20、快点爸爸扯着嗓门女足比赛开始啦三、我会变一变。
(每题5分)1、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提示语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语在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桂林山水甲天下。
说话的三种形式与标点的用法(整合好用)
1小明兴高采烈地说 老师 我们班得了第 一名
2 老师 我们班得了第一名 小明兴高采烈地 说
3老师 小明兴高采烈地说 我们班得了第一 名
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 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
填一填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
说。 没有提示语(说话人),省去冒号,只打引号。
“
。”
提示语(说话人)在后,“说”后点句号。
“
。”xx说。
例三:
“最好是我第一个飞到月球上,”第 三个孩子说,“那样,我在全国就出名了。”
提示语(说话人)在中说 “
。”
知识小结:
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只打双引号。
提示语分段
• 李小明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大姐姐说:“没关
系”。李小明接着说:“你看,你的衣服……”大姐姐说:“不 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还是我给你洗吧。”李小明说。 大姐姐说:“不用了,快去忙你的”。说完,大姐姐走了。
• • 李小明充满歉意地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
“没有关系。”大姐姐温和地说。 “你看,”李小明手指着大姐姐的脏衣服说,“你的衣服……” “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大姐姐摆摆手笑着说。 李小明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我给你洗吧。” “不用了。”大姐姐低头捡起水盆递给李小明说,“快去忙你的 吧。”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 呀!”儿子大声抗议。
范例:抢电视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又开始了,我们家抢电视大战也开始了。原因 是家里有个奥运迷的妈妈,还有一个要看动画片的我。 “四年才那么一回!平时都是你在看!轮也轮到我了!”老妈理直气壮 地宣布不平等条约。“那是因为你本来就不爱看电视,”我不服气地说 ,“知道得几块金牌就好了嘛!不用关注过程,再说奥运关你什么事呀 !你又不是教练。”只见妈妈瞪了我一眼,转头继续看精彩赛事。
人物对话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人物对话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1. 嘿,你们知道吗,对话中逗号就像一个小停顿呀!比如说,“小明,你快过来呀。
”这里的逗号就恰到好处地让句子更自然了。
2. 感叹号可不是乱用的哟!像“哇,你太厉害了!”它能表达出很强烈的情感呢。
3. 引号也是很重要的呀,“小明说:‘我马上就来。
’”,这样就能明确是谁说的话啦。
4. 还有还有,分号也不能小瞧呢,“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出去玩吧。
”它可以把两个相关的句子分开。
5. 破折号也有它的用处哦,“我最喜欢的颜色——蓝色。
”它能起到解释
说明的作用。
6. 句号就不用说啦,“我们回家了。
”结束一句话就靠它啦!
我的观点结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真的能让人物对话更加精彩和准确呀!。
对话中提示语的标点符号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 ,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这些句子都引用了人物说的话。 不同点:人物的话语位置不一样。
◆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说 :“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 ,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 在《我不能失信》一文中找出相应的对话例子
小 兔 子 说 : “ 猜 猜 我 是 有 多 爱 你 ?”
口诀:提示语在前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
“我 爱 你 一 直 到 月 亮 那 里 。”小 兔 子 说。口诀:Biblioteka 示语在说话后先加双引号,后画句号。
“哦 ,这 真 远 。”大 兔 子 说 ,“这 非 常 远 , 非 常 远 。”
她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小珍今天上午要来找她学叠花篮。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 “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父亲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 要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学花篮,好吗?” 妈妈在一旁说。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 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 ,“那 你就留下来吧!” 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
引号里的部分 都是引用人物的语言。
◆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说 :“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 ,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说话的三种形式及标点的用法(非常好用)
7. 哥哥 你记住 生日
妹妹很认真地说
明天是妈妈的
8. 学习一定要认真 态度决定一切 张老师说
运用人物对话描 写的方式仿写一个生 活片断,注意运用不 同的对话形式,正确 运用标点。
»范例
他说:“你一个人去吧,我现在 没有时间。”
• 范例
提示语在前
他说:“你一个人去吧,我现在没 有时间。” “你一个人去吧,我现在没有时间。 提示语在后 ”他说。 提示语在中 “你一个人去吧,”他说,“我现 在没有时间。”
观察提示语所在的位置
提示语在前
1、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的鱼网, 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了,桑娜!”
写好对话
对话的定义:两个人以上的人物互相说话。 提示语:引用人物的话有三种不同的 方式,提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 气等的词语。 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在前 可以在后 可以在中间 可以省略
例一: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提示语(说话人)在前,“说”后点冒 号。 xx说:“ 。”
例二:“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 说 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 肯定地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男孩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 鞠 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 说:“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小男孩 肯定地说。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 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 奇怪 地问 庆龄 你怎么不走啦
对话2 小新:老师,我要上厕所! 老师:不行,现在是上课时间,刚才下课怎么不去? 小新:下课时间那么宝贵,用来上厕所多可惜呀!
“老师,我要上厕所!”小新把手高高举起, 屁股也离开了凳子,大声对老师说。
对话中的提示语及标点的正确使用
对话的组成
对话的组成部分----------- 提示语+内容+标点符号
张飞瞪着眼,厉声责骂 :“ 大丈夫不为国家出一份力,却在这儿长吁短叹 !”
提示语
标点
内容
标点
“ 我本是汉室宗亲,有心杀贼,可是我的力量太微小了。”刘备无奈地低下头嘀咕着。
标点
内容标点提示语 Nhomakorabea (一)、丰富提示语
(三)“说”字换一换
问、答、骂、吼、叫、嚷、喊、念 斥责、责备、责骂、批评、怒吼 质问、恳求、请求、劝告、提议 抗议、抱怨、商量、狡辩、反驳 唠叨、絮叨、嘟囔、吆喝、呼唤 讽刺、挖苦、嘲笑、祝福、诅咒、耍贫嘴 自言自语、窃窃私语、议论纷纷、胡言乱语、脱口而出
在描写人物对话时,要尽量避免语言的重复,一“说”到底, 学会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说”这个意思。
(三)、 “说”字换一换 1、张飞拍拍刘备的肩说:“我家资财丰富,不如我们一起招募乡间勇士,怎么样?” 张飞拍拍刘备的肩商量:“我家资财丰富,不如我们一起招募乡间勇士,怎么样?”
2、关羽面带红润,大摇大摆地走进来,威风凛凛地对酒保说:“快来给我斟酒。” 关羽面带红润,大摇大摆地走进来,威风凛凛地催促酒保:“快来给我斟酒。”
人物+神态+动作+心理
(二)、巧用提示语 三种方式:1、提示语在前面 (张飞拍拍刘备的肩商量:“我家资财丰富,不如我们一起招募乡间勇士,
怎么样?”) 2、提示语在中间 (“快来给我斟碗酒,我还要入城投军去!”关羽面带红润, 大摇大摆地走进来,威风凛凛地催促酒保,“动作快点。”) 3、提示语在后面 (“我本是汉室宗亲,有心杀贼,可是我的力量太微小了。” 刘备无奈地低下头嘀咕道。) 提示语的位置若一成不变,会使整篇文章显得沉闷,学会灵活变换提 示语在对话中的位置显得很有必要。
提示语的标点符号(优秀版)
提示语在后改为提示语在前
1.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2.“是那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1.高尔基问:“是你扔的纸团吗?” 2.高尔基问:“是那个小男孩吗?”
整理ppt
练习:提示语在后改提示语在前
1. “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吗?”老翁看了 看我们说。
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 道翠鸟的家在哪里吗?” 2. “计划是不可以改变的。”工程师无奈地说。 工程师无奈地说:“计划是不可以改变的。”
2.妈妈对我说( )我今晚要加班,不回家吃饭了( )
3.蔺相如轻轻一笑( )往前一步( )说( 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
)秦王我都
4.小华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 )递给我( )我的《儿童时 代》先借给你看( )
5.他用力一推( )大喊道( )明明不是我,你为什么就 一定觉得是我的错呢( )
整理ppt
整理ppt
练习:提示语在后
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
妈妈顿了顿又说 要保护好
2. 安静 老师大声说 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 不,安利柯
子
温和地对我说
吧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 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4.
去,我也去
伯父拿起篮子
她没见过柚子 我也40年没吃过柚子了
笑着说
5. 怎么不会 他晃了晃手中那张票
整理ppt
答案
1. 妈妈顿了顿又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保护好眼 睛。” 2. 老师大声说 : “ 安静 !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 温和地对我说: “不 ,安利柯 。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4. 伯父拿起篮子,笑着说 :“去,我也去 。她没见过柚 子 , 我也40年没吃过柚子了。” 5. 他晃了晃手中那张票, 冲我嚷道 : “怎么不会?看 ,1排6号,正是这个座位 , 那还有错呀!”
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方式及标点的用法
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方式及标点的用法观察题目: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引用人物的话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提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词语我们可以叫它们为提示语,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在前,可以在后,可以在中间。
提示语后的标点是有变化的。
总结儿歌: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
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方式:1、XX说:“XXX,XXXXXXXX。
”2、“XXX,XXXXXXXX。
”XX说。
3、“XXX。
”XX说,“XXXXXXXX。
”如果放到一句具体的句子里,应该是这样的“1、妈妈温柔地说:“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2、“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妈妈温柔地说。
3、“宋庆龄。
”妈妈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其中“XX说”或者“XX怎么样的说”这样的句子成分我们叫做陈述性成分。
陈述性成分可以放在引用人物所说的话的前、中、后,根据这个所以把引用人物说话归成三种。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句子的情感适当的改变句子结束时的标点。
例如,如果是疑问句,最后应该用“?”,如果是感叹句要用“!”等等。
举个例子:请大家注意下面句子中红色字部分。
1、妈妈说:“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2、“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妈妈说。
3、“宋庆龄。
”妈妈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下面我们在一起看看在不同的引用任务说话的句子中应该怎么样用标点:三种引用人物说话的标点用法:通过前面几个句子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要一起来找一找三种用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只有把这个规律记住了才能正确的使用标点:1、这三个句子里的字,即内容都是一样的,没有变化,只是顺序有变化。
2、三个句子里都有上引号和下引号。
需要用上引号和下引号把人物所说的内容引起来,这就能让人明白:引号里的内容才是这个人说的。
完整)三年级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专项训练题和答案
完整)三年级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专项训练题和答案姓名:一、语言描写中人物对话标点的运用1.说话人在前,内容在后,说后用,表示引人注意。
例:XXX说:“对齐桌子,坐好。
”2.说话人在后,内容在前,“————”XXX说。
说后用,表示全说完了。
3.说话人在中间,内容在前后两部分,说后用,表示没有说完。
二、练:1.我开心地说:“真的吗?真的吗?”2.XXX对我说:“你太棒了。
”我羡慕地说:“你会吗?我还不会。
”弟弟不同意地说:“我认为会下雨。
”3.老师一进课室就问:“XXX回来了吗?”XXX说:“他妈妈说他身体不舒服。
”4.妈妈大声对我喊:“起来吧,要迟到了。
”我懒洋洋地说:“假期还没有过完了,今天不是星期天吗?”5.老师在广播里说:“假期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全部出来,班主任记一下名字。
”我急得哭着说:“不是吧,假期那么快就过完了?我的作业还没有做完了,怎么办?”XXX低着头说:“老师,我的作业放在家里没有带回来,我下次一定会带回来的。
”6.数学老师在广播里说:“假期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全部出来,班主任记一下名字。
”听到广播的同学全部出来,班主任记一下名字。
7.数学老师在广播里说:“能打电话让家长送过来吗?”我哭着说:“我家没有人在。
”8.爸爸说:“你放手吧。
”老师说:“好吧。
”但我有听写的XXX说:“老师相信你,你下午把作业带回来呀。
”9.我骄傲地说:“我肯定不会倒的。
”10.妈妈抱着我说:“想吃吧,是焦点会好吃一点。
”我惊讶地问:“啊,怎么会?”妈妈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说:“你知不知道妈妈今天有多着急?知错能改还是一个好孩子。
”11.妈妈笑咪咪地望着我说:“想吃得自己做。
”12.我尖叫到:“原来XXX妈妈不骗你。
”哈哈大笑到XXX那是黑胡椒汁呀说XXX老师接着说我把胡椒粉当成巧克力酱了XXX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没听过做每样事都要从基本功开始你听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吗XXX这个人你应该听说过吧怎么会没听过呢我接着说没错画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老师竖起大拇指对我说XXX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我若有所思地说他持之以恒地画下去这儿这儿真是太美了XXX你为什么不说话你怎么啦老师问你是说今天要就要出差了为什么我事先不知父亲才回答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找你一天了是你的妈妈啊哈哈回来他在身后喊道快回来吧以后我们我就大家都高兴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XXX25、是你吗爸爸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老师抚摸着我的头孩子,别难过你怎么来了关切地说她睁大眼睛一脸惊讶的问我我们哪里有近道是的,我是最大的哈哈还不是和你们一条道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挑山工问说就这样抢着了我就知道会这样他顽皮的眨了眨眼剔除格式错误后:哈哈大笑到:“XXX那是黑胡椒汁呀!”XXX老师接着说:“我把胡椒粉当成巧克力酱了。
说话的三种形式及标点的用法(非常好用)
□“安静□!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老”师大声说□ 。 □“安静□!老”师大声说□ 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
1、引用人物对话,一般有三部分组 成:
提示语+人物所说的话+标点符号
2、提示语位置不同,标点符号不同:
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 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 呀!”儿子大声抗议。
范例:抢电视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又开始了,我们家抢电视大战也开始了。原因 是家里有个奥运迷的妈妈,还有一个要看动画片的我。 “四年才那么一回!平时都是你在看!轮也轮到我了!”老妈理直气壮 地宣布不平等条约。“那是因为你本来就不爱看电视,”我不服气地说, “知道得几块金牌就好了嘛!不用关注过程,再说奥运关你什么事呀! 你又不是教练。”只见妈妈瞪了我一眼,转头继续看精彩赛事。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
说。 没有提示语(说话人),省去冒号,只打引号。
“
。”
提示语(说话人)在后,“说”后点句号。
“
。”xx说。
例三:
“最好是我第一个飞到月球上,”第 三个孩子说,“那样,我在全国就出名了。”
提示语(说话人)在中间,“说”后点逗 号。
“
, 。”xx说
“
。”
知识小结:
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只打双引号。
人物对话有三个部分组成:
提示语+人物所说的话+标点符号
范例
小枫迫不及待地对小茵说: “我的好同桌,是你把胖大海放 到讲台上的吧?”
人物说话三种方式及标点
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方式及标点的用法观察题目: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引用人物的话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提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词语我们可以叫它们为提示语,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在前,可以在后,可以在中间。
提示语后的标点是有变化的。
总结儿歌: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
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方式:1. XX说:“XXX,XXXXXXXXX。
”2. “XXX,XXXXXXXXX。
”XX说。
3. “XXX。
”XX说,“XXXXXX。
”如果放到一句具体的句子里,应该是这样的1. 妈妈温柔地说:“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2. “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妈妈温柔地说。
3. “宋庆龄。
”妈妈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
”其中“XX说”或者“XX怎样地说”,这样的句子成分,我们叫做陈述性成分。
陈述性成分可以放在引用人物所说的话的前、中、后,根据这个所以把引用人物说话归成三种。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句子的情感适当地改变句子结束时的标点。
例如,如果是疑问句,最后该用“……?”,如果是感叹句,要用“……!”等等。
举个例子:请大家注意下面句子中红色字部分1.妈妈说:“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2. “宋庆龄,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妈妈说。
3. “宋庆龄。
”妈妈说,“我们一起去伯父家吧!”下面我们再一起看看在不同的引用人物说话的句子中,应该怎么样用标点符号:三种引用人物说话的标点符号:通过前面几个句子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要一起来找一找三种用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只有把这个规律记住了,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1. 这三个句子里的字,即内容都是一样的,没有变化,只是顺序有变化;2. 三个句子里都有上引号和下引号(需要用上引号和下引号把人物所说的内容引起来,这就能让人明白:引号里的内容才是这个人说的。
人物对话描写中的提示语
挑战第三关
1.“你想什么呢?半天一个字都没写?”妈妈 摸着我的头,亲切地 说。
2. “你想什么呢?”奶奶 一边织毛衣, _ 一边和蔼可亲地 问,“半天一个字都没写?”
3.爸爸 暴跳如雷,拍着桌子大声 吼道: “你想什么呢?半天一个字也没写!”
顺口溜
• 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 提示语在中间,逗在身后两边引。 • 提示语放最后,句在身后前面引。
挑战第一关
请你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吧,注意提示语的 不同位置:
1.妈妈亲切地问 这次你有信心成功吗
2.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我感叹道3.不 你误会了 他解Fra bibliotek着 我不是残疾人
挑战第二关
人物对话描写中的
温故知新
什么是提示语?
提示语: 就是对话中除了人物所 说的话外,所做的启示性说明的文字。 它不仅是交代谁在说话,还有人物的动 作、语调、心理、神态等细节。这样人 物就活灵活现了。
温故知新
1、蚂蚁队长大声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
出力,不许偷吃。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2、“救命呀!救命呀!”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3、“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你这 是给我设了一个圈套啊!”
皇帝乐滋滋地说:“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 意!”
改写为:提示语在后
“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皇帝乐滋滋 地说。
改写为:提示语在中间
“真是美极了!” 皇帝乐滋滋地说,“我十 分满意!”
关注提示语
小猴子一进门,便对妈妈说 :“妈妈,妈妈, 我要吃桃子!”
“是吗?” 妈妈关上电视,摸了摸小猴子满是 汗水的脑袋,笑着问,“一天吃三个,够不够?”
正确使用提示语中的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提示语中的标点符号一.提示语在前。
这种方法是写人物对话最常用的形式。
就在提示语后加冒号、双引号。
例如:1.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练习1.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二.提示语在后。
使用这种对话形式,能够强调说话的内容。
先标双引号,在提示语后加句号。
例如:1.“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练习1. 你怎么来了她睁大眼睛一脸惊讶的问我2.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3. 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三.提示语在中间。
这种方法就是先写一句或一段人物的话,然后交代话是谁说的,接着写人物继续说的话。
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例如:1.“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练习1. 什么她说你是说今天要就要出差了为什么我事先不知道2. 我们哪里有近道挑山工说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4.. 哈哈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我就知道会这样4、没有提示语。
这种对话形式简洁、明快,但说话人的姓名必须是在前面交代过的,对话虽然不写是谁说的,但读者一看就明白是谁说的话。
这种没有提示语的句子只要加双引号就可以了。
例如:“我在看‘书’呢!”“哪里有书啊?”“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口诀记忆法:提示语在前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
提示语在后先加双引号,后画句号。
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加双引号,提示后加逗号。
没有提示语的直接加双引号,前文必说明。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人物对话中标点的使用
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对话内容上加双引号
就可以了。 “
”
如何灵活应用呢?
记忆法宝
提示语在前,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 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号在后面 省略提示语,对话内容加个双引号
小猴吃桃
小猴奶声奶气地说 :“妈妈 ,我想吃桃 。”
妈妈抱起小猴 ,说:“一天吃三个,够不够 ?” “不够,不够!”小猴生气地扭过头去说 ,“太少, 太少 !还不够我塞牙缝呢 ,妈妈这么小气!”
认识提示语
对话由三部分组成:提示语+人物所说的话+标点符号
提示语就是在对话中提示说话 的人,以及说话人的动作、表情、 神态、心理等的语言。
例如: 弟弟拍着肚子,心满意足地说:“我吃饱啦!”
提示语
提示语的位置变化
提示语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表达
的需要而变化。
提示语在前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提示语在中间
即:说话内容+提示语+说话内容
例如:
1.“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 “等我长大。”说着,竺爷爷弯 下腰,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 吗?”
提示语在中间,正确的标点方法为:
“ ” 提示语(说),“ ”
4.提示语省略
例如:
上课了,体育老师问:“这节课外活动, 我们去玩什么?”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
躬,“请让我进去吧!”
提示语在后面
“一定会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
提示语省略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1.提示语在前
即:提示语+说话内容
例如:
人物的提示语
1、出示三句对话 “太好了,可以吃大肥羊了!” “你恐怕高兴得太早了!”
“懒羊羊,你竟敢骗我灰太狼?你给 我记住,我会再回来的。” 2、猜猜看是哪两个人在对话?你能 补充上提示语吗?
妈妈:还不快去写作业?又要找打啊 ? 孩子:就差一点就写完了,烦不烦。
妈妈:烦我了,是不是?花我钱的时 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烦啊?
第一种,话语前,先加冒号,后加双 引号。
第二种,说话后,先加双引号,后画 句号。
第三种,在中间,前后话语都加双引 号,提示后加逗号。
我说:“你为什么把我的铅笔盒碰到了 地上。” 她说:“我不是故意的……” 我说:“不是故意的也不行。你没看到 我的铅笔盒是新买的。” 她说:“真对不起,真对不起。” 我说:“你……”
我双手叉着腰怒气冲冲地说:“你为 什么把我的铅笔盒碰到了地上。”
“我、我不是故意的……”她往后退 了一步,不知所措地说。
“不是故意的也不行。”我用手指 着她,趾高气昂地说, “你没看到我这 个铅笔盒是新买的吗?啊!”
她赶忙把我的铅笔盒从地上拾起来
,边用手擦干净边说:“我真的不是故意 的,真的。”
我看她这样细心,尴尬地红着脸说: “你……”
正确使用提示语中的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提示语中的标点符号一.提示语在前。
这种方法是写人物对话最常用的形式。
就在提示语后加冒号、双引号。
例如:1.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练习1.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二.提示语在后。
使用这种对话形式,能够强调说话的内容。
先标双引号,在提示语后加句号。
例如:1.“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练习1. 你怎么来了她睁大眼睛一脸惊讶的问我2.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3. 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三.提示语在中间。
这种方法就是先写一句或一段人物的话,然后交代话是谁说的,接着写人物继续说的话。
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例如:1.“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练习1. 什么她说你是说今天要就要出差了为什么我事先不知道2. 我们哪里有近道挑山工说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4.. 哈哈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我就知道会这样4、没有提示语。
这种对话形式简洁、明快,但说话人的姓名必须是在前面交代过的,对话虽然不写是谁说的,但读者一看就明白是谁说的话。
这种没有提示语的句子只要加双引号就可以了。
例如:“我在看‘书’呢!”“哪里有书啊?”“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口诀记忆法:提示语在前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
提示语在后先加双引号,后画句号。
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加双引号,提示后加逗号。
没有提示语的直接加双引号,前文必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对话呢?
就是作者让人物出来直接讲话。
“言为心声”,写好对话,不但可以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
二、对话的组成有几个部分?
三个部分:提示语+人物所说的话+标点符号
三、什么提示语?
就是对话中除了人物所说的话外,所做的启示性说明的文字。
它不仅是交代谁在说话,还有人物的动作、语调、心理、神态等细节。
这样人物就活灵活现了。
四、提示语在什么位置?
1、提示语在前,这时用冒号。
且看:
例①我气得哭了起来。
他们见状,愣了一下,徐明明边退边说:“哇,掉‘金豆
豆’了。
形势不妙,我们溜吧!”于是一哄而散。
我却得意地抬起头来:“哼,这群胆大包天的调皮分子,其实也有胆小如鼠的时候。
”
例①中两处对话描写语句均采用“提(提示语)前引(引语)后”的形式,有强调提示语内容之意。
以例①原文而言,分别强调了话语是徐明明“边退边说”和“我”“得意”地说的。
2、提示语在后,这时用句号。
例②我急忙丢下书包,向内屋跑去。
“是锋儿回来了吧?我昨天晚上梦见你,你
今天就回来了!”我一进内屋,母亲正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
“妈……”我不知说什么才好。
“那双棉鞋合脚吗?脚没冻着吧?”没等我坐下,母亲就急切地问。
“引前提后”式对话描写有强调人物语言之意,多用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中,也可用于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描写中。
例②中,母亲的前一段话是在“我”还没有见到她本人时她就开始说了;后一段话将话语前置,通过强调其话语突出表现她对“我”的关心。
3、提示语出现在两次分段陈述的引语之间,这时用逗号。
例③“班长,我一个人扫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的。
”周玲委屈地嘟囔道,“她们仨才擦一块黑板……”“怎么,不服从我分配?”我向她投去轻视的目光,“到底你是班长,还是我是班长?任务该谁分派呀?哼!”
“提中间话两边”的形式,常用来表明人物在说话中有了停顿后,听话者这才注意起说话人的相关情况(如说话时的动作、神态、音量等),然后又接着听其言。
有时也说明说话中间有了较长的停顿,或叙述者有意用这种形式强调人物的前半部分话语。
比如例③中就有强调周玲嫌任务过重(“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的”)和“我”批评她不听分配(“怎么,不服从我分配?”)之意。
4、提示语省略,只有引语。
依据上下文完全清楚哪句话是哪个人说的,或者不必要点明话语的叙述者而只知大略即可,这时常运用省略提示语的作法。
例④老爸拿出一个奇怪的仪器,弟弟惊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我知道,我知道!”我抢着说,“是‘追踪器’!”“真的呀?爸,快点显示,快点!”“别慌。
”爸爸拿起电话,“喂,老张啊,你在哪里?”“我……我……”“别急,慢慢说吧。
喂,听见了吗?”
这些话中,有些话语没有直接点明说话者,但读者根据上下文理解完全清楚话出自何人之口:“真的呀?爸,快点显示,快点!”是弟弟在说,其中的“爸”一词即已暗示;“我……
我……”是老张在回话,因为上文中“老张啊”即已明示。
这样安排,使行文简洁明快。
五、将下面的对话加上提示语
对话1
妈妈:还不快去写作业?又要找打啊?
孩子:就差一点就写完了,烦不烦。
妈妈:烦我了,是不是?花我钱的时候烦不烦啊?
对话2
小新:老师,我要上厕所
老师:不行,现在是上课时间,刚才下课怎么不去?
小新:下课时间那么宝贵,用来上厕所多可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