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专题一复习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起源早,以农手为基础,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 占主导地位。 2.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商业活动受官府控制,逐步突 破时空限制,官营、专卖长期存在。 3.城市商业不断繁荣,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边境、 对外贸易繁荣。 4.货币丰富:由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北宋:最早的纸币。 明代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5.商人组织:由官商到私商,明清现以地域为纽带的大 商帮。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低下。 6.场所变化:城市到农村;先定时空后打破
二牛二人
二牛三人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犁的改进 直犁到曲辕犁
汉
唐
直
曲
辕
辕
犁
犁
犁评“进之则箭下, 入地也深;退之则 箭上,入地也浅”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制作材料:
骨、木、石
青铜、铁
(2)制作方法:
打制、磨制
金属冶炼、铸造
(3)使用的动力:
人力
畜力
自然力(风力、水力)
(4)农具种类:
东汉技术趋于成熟
青瓷熊形灯
白瓷公道杯
唐 南 青 北 白
白瓷凤首瓶
越窑青瓷莲花碗
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名窑不断涌现
元代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器)
【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
明洪武——景德 镇窑釉里红四季 花卉纹瓜棱罐
明宣德——青花瓷器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 莲纹碗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的个体农业经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为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导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课练习案编制人:杨友亮审核人:杨友亮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依据学习目标完成单元测试题【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必修二专题一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3.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4.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 B.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D.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扶植小农经济5.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这种现象根源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C.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D.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6.《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诸侯耕于东郊” “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这主要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 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第一中学王晓明★知识梳理一、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铁犁牛耕,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四、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导学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传统农业:铁器牛耕,经济(小农经济)。
从战国开始,传统农业发展到第二阶段,进入时代,精耕细作技术形成并发展2、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生产规模——以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生产技术——所有制结构——以“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包括了土地私有和君主土私有(土地国有)。
经营(生产模式)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地域水平——各地区各民族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农业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知识点二原始社会: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夏、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
当时的土地制度被称为战国以来土地所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其中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基础。
国有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补充形式,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附庸。
知识点三1、古代中国手工业史实(1)矿冶业发展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的国家之一。
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西汉用做燃料冶铁。
南宋时开始用做燃料冶铁。
魏晋南北朝时发明的炼钢技术是法。
(2)纺织业发展的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
唐代出现技艺。
元代改造棉纺织业技术,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明代成为主要衣料。
(3)陶瓷业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先有青瓷,后有____瓷,元代烧成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生产时期。
时期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珐琅彩。
最迟从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专题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最早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原始社会的松土工具:耒耜。
(3)耕作方式的发展: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东汉出现挽犁(一人一牛)、耦犁(二牛抬杠);唐代出现曲辕犁。
2.土地制度(1)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一商周的井田制一春秋战国开始形成的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国家、地主、农民三种形式)。
(2)演变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变法。
(3)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兴衰。
(4)影响:存在了2000多年,前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3.古代中国水利(1)历代重视:大禹治水,早期史书把以水利为主题的《河渠书》《沟洫志》列为专篇,设置专门的官职(唐,渠堰使),负责管理;宋代奖赏制度等。
(2)水利类型及代表:①农业,战国时期,秦国四川岷江流域都江堰、秦国渭河流域郑国渠、汉代关中“井渠”。
②河防,防水患。
③海塘,防海患。
(3)灌溉工具:隋唐北方的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宋代水转翻车;明清风力水车。
4.农书:《吕氏春秋》中的有关篇目;汉代《汜胜之书》《四民月令》。
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规模:以家庭个体经营为基本单位,规模小。
(2)分工: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目的: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自给自足。
(4)技术特点: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5)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6)地位: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6.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弱点(1)具有分散性(家庭独立)、封闭性(缺少交换与合作)、脆弱性(易受自然、人为因素影响)。
(2)农耕经济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和取得革命眭的技术突破。
(3)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1)纺织原料先后有麻、葛、丝和棉。
(2)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Ⅱ)学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⑴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
⑵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合喜事多……(意思符合即可)⑶生产方式:铁犁牛耕;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班级:高一__班 座号:__ 姓名:______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Ⅱ)学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亲爱的同学,现在是检验你的学习成效,展现你的聪明才智的时候啦!本学案将根据你的完成态度和质量评分,分数计入期中和期末成绩中,关系到你的学分哦!按照要求完成本学案,你将获得3分;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有额外的2分在等着你哦。
展开你智慧和自信的双翼,乘风破浪,你的努力将决定你的收获。
比比看:谁是本班的“历史之星”!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列举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的情况。
1.右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应该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有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地位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长江和黄河流域早在七八千年之前,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在中国母系氏族最重要的两个遗址中,_____________就发现了粟,_______________已经培育了早期的水稻。
这些文物有力的说明了一件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2、地位农业长期以来是中国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一)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1、耕作方式中国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重要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_______________在这一时期形成。
这种耕作方式从春秋开始出现甚至一直影响到现在,是我国社会长期以来的基本耕作方式。
在_______________,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2、生产工具A材质和工艺的变化:材质从石、骨、木到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工艺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
B动力的变化:从人力到__________;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
同时,耕作技术也不段进步。
__________时期二牛三人仍然比较浪费人力;西汉时期二牛一人的__________出现;东汉时期__________开始出现;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__,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发展趋势: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发展原因:石斧、石铲、石镰铁农具、牛耕(工具技术)木耒、骨耜、耧车;曲辕犁;翻车、筒车大禹治水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治黄、坎儿井生产模式: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个体农耕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时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①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②夏商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③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产生原因: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变法从法律上确认→井田制瓦解战争类型:君主土地私有制(私田)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土地兼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联系“均田制”理解)3.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其五: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4.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冶炼:①青铜器铸造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司母戊鼎②冶炼生铁和钢发明于春秋时期春秋-块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杜诗发明水排16世纪前,世界领先;大大推动生产发展③燃料煤冶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纺织:①丝织-上古学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西周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唐代出现缂丝技艺明清鼎盛时期苏州、杭州②棉织-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南北朝烧制出白瓷隋唐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元代烧成青花和釉里红明代斗彩和五彩瓷清代粉彩和珐琅彩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晚期)②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民营、家庭)③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④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产品远销欧亚非⑤官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私营:不断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一学案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共四课时)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链接】(09广东文基)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以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09山东文综)2.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08广东)3.齐国管仲说:“凡卫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
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生产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该判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基础过关】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中国农业经历了“”的原始阶段,到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开始使用,这种方式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个体劳动者具备了单独经营农业的能力,导致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的产生和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主要是。
地主阶级通过政治特权或者凭借经济实力,大量兼并土地,农民少地或者无地,往往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赋役制度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户交纳的赋税。
中国古代专制王朝还强迫农户承担沉重的力役。
4.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被统治者看作是立国之“本”。
高考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复习学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纲课标解读】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古代的土地制度。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福建省考试说明】①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②土地制度③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考点概括梳理】详见《导与练》P48【重点难点突破】1.如何全面认识小农经济?发展的条件:(1)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3)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4)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1)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2)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3)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动荡。
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
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于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①生产关系的调整,既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又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②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不仅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③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积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④各民族各地区和中外之间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特点:①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复习教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1.2.2 农业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税收制度。
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3.2 学生讨论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2.2.1 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2.2.2 手工业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城市发展、市场供应、就业机会。
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手工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3.2 学生参观手工作坊,了解手工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实际情况。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3.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3.2.1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市场交易、货币经济、区域性商业网络。
3.2.2 商业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城市繁荣、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流动。
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商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3.2 学生参与市场交易模拟,了解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运作方式。
第四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4.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4.2.1 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特点:重农抑商、盐铁专营、均田制。
4.2.2 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农业生产、市场供应、社会稳定。
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经济政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3.2 学生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五章: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总结5.1 教学目标: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加深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理解。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编者:宋春礼情景导入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所以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商业和手工业都只是农业的补充。
直到今天,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仍然占全国人口的多数。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是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自给自足,为谋生而非为牟利,为消费而非为交换。
那么,在古代的中国,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古代农业经济又有什么特点呢?本课我们将一起来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及相关知识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主学案时空坐标基础结构化学习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1)主要耕作方法:_________。
(2)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后来出现了耒耜。
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1)农具:出现______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2)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西周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影响:人们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________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2)两汉时期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
②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___,安装犁评。
2.耕作技术(1)耕作方法①垄作法(春秋战国时期)。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______。
②魏晋南北朝时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1)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后,江南形成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___________(战国)、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复习教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政治 经济 政策 交通 金融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 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2、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
(1)两宋:商品种类增加;“交子”;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 1、宋以前的商业发展概况 商朝:“商人”出现 春秋战国: 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 秦汉: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隋唐时期:城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发展;柜坊和飞 钱
封建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 封建社会:
②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不占主要地位,但是对封建生产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它 广泛、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社 会基础。这种小自耕农的自然经济和小生产者的商品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分散在社会的 各个角落。 ③国家土地所有制 a. 屯田制 b.均田制
生产关系
耕作方式:用各种方法处理土壤的表层,使适于农
作物的生长发育,包括耕、耙、锄等。
•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1、变化: 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组织方式的变化:从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个体农耕 2、原因:生产力水平变化。 (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2)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我国农业生产力 有了提高。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 (4)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逐渐推广。 (5)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
复习教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部分;(2)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如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认识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运用比较法,分析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到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2. 教学难点:(1)古代中国经济特点的形成原因;(2)古代中国经济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2)提问:古代中国经济有哪些基本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梳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2)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2)讲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如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等。
4. 案例分析:(1)分析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如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等;(2)分析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特点,如封建社会初期、中期和晚期的经济发展。
5. 课堂互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中国经济特点的形成原因;(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班级讨论。
6. 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特点;(2)提醒学生关注古代中国经济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2. 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3. 思考古代中国经济特点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民版必修二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2.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国家赋税过于繁重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C.自然经济雏形显现D.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3.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 )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4.《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
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独立发展B.农牧结合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5.李文治在《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说:“(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农户闲适的乡村生活C.乡村市场的繁荣景象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6.“大清国农村是一个精英自治的准民主社会,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
乡绅的自然威望主要来自德高望重、勇于负责和办事公正。
”这种自治状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B.中央集权的逐渐削弱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地方政府权力的下移7.下图从左到右为古代中国某些时期农具犁的剖视图,由此可见( )A.春秋战国时铁犁牛耕已广泛应用B.耕犁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C.轻便化是耕犁发展趋向D.我国农具出现重大变革8.《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
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
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尤吾不食也。
”这里“吾”的身份是( ) A.官营手工业者B.民营手工业者C.家庭手工业者D.雇佣手工业者9.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长度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解读: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一二则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养育珍惜土地的意识和关注农民的慈爱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土地政策的演变,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耕作技术的变化,农具的改进,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难点:土地政策的演变;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知识梳理】一、古代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社会最早的耕作方式被称为。
2.距今七八千年,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并懂得开沟排灌、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技术。
4.铁犁牛耕(1)、农具:铁农具时期问世,使用范围扩大(2)、技术:牛耕时期开始出现,时期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3)、历史地位: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方式二、土地制度的演变(一)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二)奴隶社会(. . 时期):——井田制1、什么是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把土地分赐给,受田者对土地有权,没有权,需向国王缴纳。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攫取他们的劳动。
西周时期,耕地形同,被称为“井田”,当时的土地制度被称为2、性质:3、实质;4、“井田制”瓦解原因(三)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1、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成原因或(“井田制”瓦解原因):(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的使用,出现了许多,其主人不向国君。
(2)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
(3)改革促进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举二实例):春秋:以鲁国为了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实行,规定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
战国:2、形成经过(1)形成:时期,以国家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改革,使土地由逐渐向转变,形成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2)最终确立:时期,经济势力越来越大,要求废除,发展,建立,各国先后开展,(其中最彻底的是变法),使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3、存在时间:确立,年土地改革完成,标志着中国延续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结束。
4、主要形式(1)(2)(①A.曹操为筹措军粮,招抚流民耕种,称为屯田。
B②北魏到唐朝前期A.时期: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
B.概念: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农民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或兵役。
隋唐时规定可以输绢代役,并推迟了服役的年龄。
C.实行的作用:均田制的实行使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经济逐渐恢复。
输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均田制瓦解的原因:土地兼并的严重、土地买卖的频繁、安史之乱的破坏,均田制无法继续推行而逐渐瓦解。
E.性质:③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5、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大量兼并土地;少地或无地,受剥削和压迫;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6、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的影响:战国确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之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广大农民只有很少的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艰难成长小农经济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一)成长原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1、春秋战国时代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的确立2、小农经济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生产的积极性3、以灌溉为主的水利事业的发展(主要成就:战国、汉代、唐代、明清)4、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都采取了政策(二)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赋税沉重,甚至收泰半之赋2、徭役沉重:内容影响:3、土地兼并严重:后果:政府:税收减少;农民:破产暴动-----------社会动荡,统治危机概括: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小农经济以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和相结合3、,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史论共享: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并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人教)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思考与讨论】1、中国古代在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汉代农学著作《氾胜之书》,关注到农作物从耕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
元朝政府编写的《农桑辑要》;明清时期出现了《农政全书》2、古代中国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主要的土地制度: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实行土地的国有制──井田制,实质属于国王私有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战争频繁,井田制日益瓦解。
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明朝中后期起,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认识:(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巩固与练习】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史记•孝文本纪》材料二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
此先代之良式也。
”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
得谷百万斛。
于是州郡倒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功,遂兼灭群雄,克平天下。
——《三国志》材料三太宗谓群臣曰:“凡事皆需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屡动、土木不息,而不欲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共同认识?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封建统治地位,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三则材料中的统治者分别采用了什么政策?汉文帝减少田租,“与民休息”;曹操推行“屯田制”;唐太宗实行均田制,且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
(3)综合说明统治者的措施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农民拥有土地和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标解读: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的成就。
2.了解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体会工匠的创造性智慧,感受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自豪,懂得爱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史论共享: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知识梳理:一.田庄手工业(阅读)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生产。
----就叫手工业。
总结田庄手工业的特点?自给自足,生产社会单元是----田庄;依附于农业是它的特点。
二.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来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三种经营形态。
三.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1、纺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⑴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纺织原料有、、。
⑵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是“之一”;⑶汉代花色品种多;起绒锦技术较高,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⑷唐代作坊兴起,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民间纺织业的数量相当可观;⑸宋代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粤闽地区;丝织工艺水平高。
⑹明清鼎盛时期: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益兴盛,妆花缎工艺2.冶铸业:1. 新石器时代:出土有小件铜器;2. 商周:青铜器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3. 春秋晚期:出现铁器;(人教版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4. 战国:已经能炼钢,出现技术;5、汉代: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作燃料,供风形式也由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有鼓风的进步。
东汉初,南阳太守创造借用作为动力的鼓风冶铁。
6、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补)3.制瓷业:1. 原始社会后期,彩陶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2. 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发展到的过渡阶段;(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3. 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陆龟蒙的“,”是赞美越窑的瓷;邢窑的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瓷,在瓷器中名列前茅,唐朝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中国瓷从唐代——输出国外4. 宋代,各地瓷窑所生产瓷器各具风格;5.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主要是青花瓷。
(补)6、明朝:景德镇是中国瓷都(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
明朝中后期能烧制出多种彩瓷(五彩瓷)7. 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生产技术提高,烧制技术在帝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