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虞美人李煜汇编

合集下载

李煜--虞美人

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虞美人》理解性(情境)默写汇编(超详细)

《虞美人》理解性(情境)默写汇编(超详细)

【作品原文】《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话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作品简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理解背诵】(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含蓄地表现出词人面对美好事物时对时光流逝、人生绝望的无限唏嘘之情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两句写出了自然的轮回与人生的短暂,也表达了李煜的痛苦与绝望等复杂感情。

(5)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写词人夜晚在春风里、月光下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伤悲之情溢于言表。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李煜的《虞美人》中,词人借东风和明月这些宇宙永恒之物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艺术手法
①直抒胸臆。 ②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 ③虚实结合,
想象,对比。 ④设问,反问,
借代,比喻。
汤显祖《牡丹亭》中,说“良辰 美景奈何天”;而李煜《虞美人》 中,则更进一步,说(一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 苏轼《水调歌头》中,追问上天 “明月几时有”;而李煜《虞美 人》中,则怨问苍天(一句) :
关于“虞美人”
原为唐教坊曲, 初咏虞姬与虞美人花。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 《一江春水》《玉壶水》等。
双调各四句,五十六字, 两仄韵转两平韵。
李煜(937年—978年), 五代时南唐后主。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刘禹锡《竹枝词》中,说 “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 限似侬愁”;李煜《虞美人》 中,化用其诗的两句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相见欢》中,说“愁”是 “剪不断,理还乱”;而其《虞美 人》中,则说“愁”是(两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说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 长”;李煜《虞美人》中,与之意 思相近的两句是:
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李煜与宋徽宗
民间有传说,宋徽宗赵佶jí是150年前的南唐后主李煜的 转世,李煜通过投胎转世来报复赵宋的亡国之仇,辱妻之 恨,靖康之耻与徽钦之辱都是因果报应。
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身也。宋神宗一日 幸秘书省,见江南国主像,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适后宫 有娠shēn者,梦李后主来谒,而生端王(宋徽宗)。

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原文 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原文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南唐】作者:【李煜】体裁:【宋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译文: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李煜《虞美人》复习要点

李煜《虞美人》复习要点

《虞美人》复习要点【文学常识】李煜,字 ,史称 。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五代最有成就的 ,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相传李煜在七夕之夜(也是他的四十二岁生日)命歌妓唱此词,宋太宗闻之大怒,赐给他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默写】略【阅读理解】阅读李煜的《虞美人》,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案〗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阅读李煜《虞美人》,回答题目。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4 分)〖答案〗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精神层面: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2. 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词眼”?( 2 分)〖答案〗“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3.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写出一句你学过的与此有相同艺术手法的诗句。

( 4 分)〖答案〗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词人在此“抽象感情形象化”,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虞美人》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创作背景: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

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

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宋代王铚《默记》云:“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

太宗闻之,大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宗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虞美人》赏析: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李煜的《虞美人》全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李煜的《虞美人》全诗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

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

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爽,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旧”。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年轻。

君: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缘由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或许并不值得怜悯,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妙,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的嗟叹,由于它们都勾发了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的心境,是真实而又深刻的。

李煜:虞美人(精致)

李煜:虞美人(精致)

复习、补充词的知识: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 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 长短不一的诗体。就作家创作风格而言,习 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 声”。 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 “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 长调(91字以上)。
不变的 “外物”
物是人 非之痛
巨变的 “人事”
对比
永恒的 “春花秋 月” 年年到来 的“东风” 今非昔比的 “往事” 不堪回首的 “故国” 已改的 “朱颜”
应犹在的 “雕栏玉砌”
“何时了”充满哀怨;“知多少” 感慨无穷;“东风”,冠以“又”字, 织进复杂的心情;“回首”而“不堪”, 沉痛已极;“应犹在”的推测,出自辛 酸的眷恋;“朱颜改”的悲叹,满腹凄 凉。本词前六句无一字言愁,而句句写 愁。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 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 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 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 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 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 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 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 “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 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 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 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 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 之作。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 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 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 后的千古绝唱——

李煜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注释⑴虞美人: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风:指春风。

庭芜:庭院里的草。

芜,丛生的杂草。

⑶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李商隐《二月二日》诗中有“花须柳眼多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之句。

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⑷凭阑:靠着栏杆。

⑸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

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

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⑹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

尊罍(léi)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

尊罍,一作“尊前”。

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⑺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

⑻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

香,熏香。

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

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

深:一作“声”,指幽深。

⑼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

思难任(rèn):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

思,忧思。

难任,难以承受。

任:一作“禁”。

参考译文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乐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继续,池水冰面初开。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年老,忧思难以承受啊。

创作背景这首词应作于李煜亡国之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正月,李煜打了败仗,失去属国君主的地位,离开江南、宫廷,后妃、臣子由战胜军带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当了宋王朝的俘虏。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希望能帮到你!原文:《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

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時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

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

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時,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

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

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時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

李煜《虞美人》

李煜《虞美人》

种怜惜,怜惜他才高八斗却其和弥寡的悲哀!可以说,因
是他的才华,注定了他只能是个孤家寡人。想是宋玉早就
说过的:“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若无李重光》
想起他的一夜无眠——《虞美人》
• 我从来都不清楚历史会抹去多少东西,但是 在如今,世人大都忘却了五代十国那政权纷起的 峥嵘乱世,忘记了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铁血逐 雄,忘记了那杯酒释兵权亦或是烛光斧影间的智 谋虑略。甚至人们已然忘记了后主的朝代,后主 的身份,乃至于后主的性别。但是,依然有太多 的人,在心弦偶然被触动故作风雅之时,吟诵的 是李煜的词句。在这一瞬间,豪权夺霸都成为了 过眼云烟,只有他,他那寥寥几阕小令中调,依 然傲立在淘尽风华的历史长河中,犹若一具丰碑 ,像他一般的,毅然,稳健而儒雅的端立着。此 刻,我的心中,涌起了一种感动,夹杂着隐隐的 酸涩。
• 我想,我对于李煜的感觉,并非只是单纯的喜爱,还有 一种敬仰,钦佩,乃至于怜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李煜传》我共读了三十七遍,无一次不落泪,甚至于不忍 卒读。

我喜爱他那种卓然而立的绝代风华,那种历尽沧桑后
的赤子情怀,我亦敬仰他的波澜不惊,端方温良。我钦佩
他以一种玩笑的方式支撑着破败南唐走过十载风云,而我
——李清照《武陵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 铸《横塘路》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向愁 在月风 了

【五代】李煜《虞美人》

【五代】李煜《虞美人》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85.【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冰黛雨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故国忧愁春花秋月【诗词原文】《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精华赏析】这首“满纸血泪”的《虞美人》,词劈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绝望情绪的呐喊。

“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赏心悦目的景色,对于正常人来说,艳丽的春花和高洁的秋月,是一定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的美景。

更何况,李煜本人就是一个文艺气质十足的词人,在亡国之前,他还是江南之主,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条件,都足够让他从容享受年复一年春花秋月的美好,并且他的这种物质享受还能通过他天才般的艺术修养,转化成最动人的文字。

可是,在《虞美人》中,春花不再浪漫,秋月不再清新,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质问,尤其是“何时了”这三个字好像有千钧之力。

“何时了”只有三个字,可是我们如果试图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话,可以有不同的版本。

正常的版本可以是这样的: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啊,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呢?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更口语化的版本: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啊,你们这样来来去去的,无休无止,你们烦不烦哪?不过,我觉得,“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的句子,最好是不要任何蹩脚的翻译,它只需要我们沉静下来,用心去体会李煜彼时彼刻的绝望心境。

当他不再有任何欣赏春花秋月的兴趣的时候,季节的轮回,景色的转变,对一个阶下囚来说,早已没有任何意义,春花秋月这种源于自然的生命情趣,他已无心留恋了。

“何时了”三个字,听上去简单,实际上是对生命表示决绝的一种强硬态度了!正像当代词学家唐圭璋先生所说的那样:“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

”(《屈原与李后主》)这就是绝望,这就是生无可恋的死地,这就是李煜了无生趣的心境。

《虞美人》李煜古诗

《虞美人》李煜古诗

《虞美人》李煜古诗一、《虞美人·春怨》南唐·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译文:春风回来,吹绿庭院杂草,柳树萌新芽,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虽然竹声新月一如当年,却再无当年赏月时的处境和心绪。

乐曲还在继续演奏,酒宴未散,池水冰面开始溶解。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

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

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赏析:上片写春景以引抒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

作者以景入情,用细腻的观察、清丽的语言极力刻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

但“风回”一句也让读者隐约感到作者虽面对春色,心中却满是旧思的忧愤之情。

“凭栏”句一出,词意渐明,“无言”中仿佛有千言万语。

“依旧”是对往昔的怀恋,对现实的感慨,还是清丽多于灰暗,春光胜于春愁。

下片则是把上片原有的那一点点由回忆中升起的生机在现实的痛苦中消灭了。

承接上片引出的对奢华生活的回忆更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愁怨,“烛明”一句中孤独情思,到了“满鬓”一句无法自禁,哀怨至极。

这是全词的点题之句,也是全词中最具情感震撼力的一句。

全词描写生动,笔触细致,情景融汇,由景见情,由情生景,借伤春以怀旧,借怀旧以发怨,借发怨以显痛苦,结构精妙,意象生动,在感情上十分挚烈,艺术手法上相当成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这首词结合被俘后的生活来反映故国之思,写春天的到来,东风的解冻,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虞美人(附李煜详细介绍)

虞美人(附李煜详细介绍)

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 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 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 阔,词风疏朗。
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 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 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 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 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 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 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 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王国维《人间词话》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 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 (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是 春花 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 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
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 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 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 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 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 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 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 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 尤为五代之冠。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 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 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亡国后,在 “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写 出了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正是“国家不 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些后期词 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 “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 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 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 后的了。

李煜虞美人原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李煜虞美人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1:在中国,稍有文学常识者,一定不会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感到陌生。

这句词出自南唐后主李煜之手,词牌名《虞美人》,据说是其绝命之作。

关于绝命词一说,宋代王绖《默记》卷上有记录,也被后人乐于接受:“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

太宗闻之,大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这种说法无异于《虞美人》一词的广告语,增添了作品的悲剧色彩,同时也提升了读者对于作品的阅读期待。

后来读者及评论家多着眼于其内在的情感及艺术分析,默许了“绝命词”一说,如周振甫先生在鉴赏此词时就说“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

如果承认这首词是绝命词,则其创作的时间自然也就如王絰所言为“七夕”。

而七夕从季节上论,应属初秋,故而词中用以表达情感的物象自然也就该有秋天的特征,然而细索本词,其中的意象却令人感到奇怪。

李煜 《虞美人》 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通用

李煜 《虞美人》 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通用

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通用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篇一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篇二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

虞美人诗词原文及译文

虞美人诗词原文及译文

虞美人诗词原文及译文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
虞美人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思: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

江河之大莫过于长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紧靠长江,所以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

“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

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

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了: 了结,完结。 知多少: 犹言记得很多。 又东风: 春天又来临了。 故国: 指南唐。 雕栏玉砌: 雕花的栏杆和白玉一样的石阶:此
指远在 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 一作“依然”。 朱颜改: 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问君: 一作“不知”。 能: 或作“都”、“那”、“还”。 恰似: 一作“恰是”、。却是”
就江氛式这 国发在虏后李这 是春推技种 之的亡而被煜首 顺水向巧类 痛是国被宋是词 理向校的似 。忧后软所南被 成东致出于 国写禁灭唐称 章流,现电 之的。。的作 的”所,影 心。这亡后是 事成以把小 ,所首国主“ 了了,全的 所以词后,亡 。千这词“ 表,,,在国
古“的空 述词就他位之 名 恰 悲 镜 的 中 是 成 15 音 句似凉头 是所李了年” 也一气” 亡产煜俘,。
作者
班级:04级中文系2 班
学号:2004051236 姓名:于聪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源自国小 不楼 堪昨 回夜 首又
月东
明风
中,
。故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想旧时的宫殿,那玉砌的雕栏应完好无 损,但“朱颜”已改,这是无法挽救的 事实。“朱颜”两字看似信手拈来,却 也是匠心独运之笔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接下来看设问句的运用。 先出现问句“问君能有 几多愁”,再出现后句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作者所感受的 “愁”和痛苦都是非常 强烈的,以至于“一江 春水”都无法载得动, 那“愁”和痛苦,只能 伴着春水向远处流去, 并向无穷无尽的空间扩 散。
虞美人李煜
往事知多少?
尽管岁月无情, 但美好的往事毕 竟值得留恋。 “往事知多少” 一句既有留恋之 情,又有悲愤之 意。
——
日大 想何时身 的地 象等东处 风虽 故的风小 采有 国伤偏楼 已月 的心又, 荡光 沦,来行 然的 陷所光无 无笼 以顾自 存罩 ,,由 。, 放他作,
但 国不者而 昔 的敢是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