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 (共27张PPT)
合集下载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 (29张)
●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 未必全弄清楚。可能是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 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 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 主义最注意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 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 会主义的本质是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年 份 1963 1972 1975 1979
国别 苏联 美国 苏联 美国 苏联 美国 苏联 美国
洲际导弹 潜射导弹 远程轰炸机 100 100 190 424 224 630 1050 160 150 1054 656 445 1618 787 135 1054 656 445 1618 787 135 1054 656 338
——1964年莫斯科版《处女地地区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 而也就有了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 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 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 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违背自然规律; 严重脱离实际,缺乏事实求是精神。
命运作了这样的安排,就是我当上国家元首之 时就已经很清楚: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 土地、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 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 越落在他们的后面。 ——戈尔巴乔夫
●大厦彻底跨塌
国内开始的根本经济改革的目标 是:在最近2至3年内保证从过分集中 的行政管理体制过渡到民主的、主要 是以经济方法、以集中和自我管理的 理想结合为基础的管理体制。 ——戈尔巴乔夫 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后,开始实行了私有 制,1990年10月18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 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各种 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 、“非国有化” 及“私有化”的方针。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7《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共31张PPT)
居民住房、自来水、热水、供暖,从来就不收费。天然气 和电也是低收费。全民公费医疗有目共睹。义务教育制度令 人羡慕。学生上学一律免费,教科书均由学校无偿提供。而 且所有的学校一律免费供应全体学生一顿丰盛的、营养充分 的早餐或午餐。俄罗斯社会的优惠福利政策每年所需要的资 金相当于政府全部预算的68%。普京一再声称:俄罗斯改革 目标是国强民富。
3、效果:前期还是有一定的收效,
后期改革停滞,经济全面滑坡,改革 最终失败。
苏联如 一个病入 膏肓的老 人,浑身 浮肿,跌 跌撞撞, 步履蹒跚 地跨进了 80年代。
后期改革为何停滞?改革为何失败?
勃氏观念保守,因循守旧,无法突破原有体制
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 旧,按陈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他在开会 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 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所 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
民族问题日益尖锐
材料四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认为 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 僚、干部和机关人员的占85%。
苏共的威望在下降
2、改革的内容
戈尔巴乔夫如何拯救危局?
内容
经 ①管理体制上,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 济 者,要求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改 ②所有制上,打破单一的公有制,承认个体 革 私有经济。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
美位过苏,美争加国霸大20,军%军费。开备勃支竞列。赛日7加涅0年重夫代经时军期济费苏负开联担支几,都乎影保每响持两经在位济每科发年学超展家
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 多占国民生产的40% 。
3、效果:前期还是有一定的收效,
后期改革停滞,经济全面滑坡,改革 最终失败。
苏联如 一个病入 膏肓的老 人,浑身 浮肿,跌 跌撞撞, 步履蹒跚 地跨进了 80年代。
后期改革为何停滞?改革为何失败?
勃氏观念保守,因循守旧,无法突破原有体制
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 旧,按陈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他在开会 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 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所 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
民族问题日益尖锐
材料四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认为 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 僚、干部和机关人员的占85%。
苏共的威望在下降
2、改革的内容
戈尔巴乔夫如何拯救危局?
内容
经 ①管理体制上,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 济 者,要求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改 ②所有制上,打破单一的公有制,承认个体 革 私有经济。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
美位过苏,美争加国霸大20,军%军费。开备勃支竞列。赛日7加涅0年重夫代经时军期济费苏负开联担支几,都乎影保每响持两经在位济每科发年学超展家
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 多占国民生产的40% 。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
三次改革的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 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
同: ①目的: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②内容: 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③结果: 都脱离苏联实际,都以失败而告终。 异: ①内容: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方面;勃列日 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则从所有 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②结果: 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 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③失败原因: 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 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进行的是根本 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
背景 经济改革 内 容 政治改革 积极 局限
经济全面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推行“加速战略”方针、实施根本 性变革、改革所有制、允许个体经 济存在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行 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却没有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政 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国 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பைடு நூலகம்革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21-1928) 列宁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1929-1953) 赫鲁晓夫改革 (1954-1964)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1991)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的经济改革留下什么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 情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 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 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改革的方向;6、进行经济体制改 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 的稳定。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 路;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7、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课件:第17课_苏联的经济改革_(共26张ppt)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1-
首页
目
标 导 航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 内容 2.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 价 3.认识勃列日涅夫改革 4.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 5.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 教训
方 法 点 拨 1.了解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背景。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斯大林 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苏联开始进行改 革 2.明确苏联经济改革的代表和结果。赫 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 改革,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苏联解体 3.探究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苏 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其 教训值得总结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 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 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 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 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 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 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 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 ——摘编自丁栋虹《企业家精神》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6.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 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 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 ) 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 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 解析:材料中“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在国际社会中 争夺霸权,气势汹汹”的信息,说明这一时期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 期。 答案:C
苏联的经济改革
-1-
首页
目
标 导 航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 内容 2.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 价 3.认识勃列日涅夫改革 4.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 5.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 教训
方 法 点 拨 1.了解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背景。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斯大林 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苏联开始进行改 革 2.明确苏联经济改革的代表和结果。赫 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 改革,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苏联解体 3.探究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苏 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其 教训值得总结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 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 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 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 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 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 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 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 ——摘编自丁栋虹《企业家精神》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6.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 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 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 ) 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 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 解析:材料中“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在国际社会中 争夺霸权,气势汹汹”的信息,说明这一时期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 期。 答案:C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岳麓版]优质课件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4 失败原因
失败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4.失败原因
1)“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 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2)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改革中阻力重重,效果不佳。 3)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
4)戈尔巴乔夫后来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国内政局逐渐失控, 1991年苏联解体。
工业利润提高,农 民生产积极性有提 高,国民收入有增 加。 70年代下 半期,经济发展速 度放缓,到80年代 初,经济全面滑坡, 改革失败。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同美国 进行军 备竞赛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谈判桌上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从战略核导弹的数量 对比看,1962年美国 占有多一倍的优势, 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 1978年,苏联拥有的 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 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 常规武器方面苏联原 本就拥有数量优势, 美苏军事实力对比的 天平已向苏联一端倾 斜。 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196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1966— 1970 社会总 产值 国民收 入 劳动生 产率 7.4 7.8 6.8 1971— 1975 6.3 5.7 4.5 1976— 1980 4.2 4.3 3.3 1981— 1985 3.3 3.2 3.1 1986— 1990 1.8 1.0
1990
-2 -4 -3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Леонид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 1906年-1982年), 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 年升为少将。1964年参与推翻赫晓 夫的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在 他统治下,苏联的军事、经济大大 增强。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 相上下的超级大国。他1968年派军 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 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 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他 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 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 富汗的战争。
3.17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ppt
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有所进展,一定程度上推动 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与美国的经 济差距有所缩小,在某些尖端技术方面也占领先地位。 但是在理论上仍坚持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互不相容、 截然对立的观念,把市场调节当作“市场社会主义” 加以否定。这就从根本上阻塞了改革的深入,使其无 法冲破旧体制的束缚而失败。
勃烈日涅夫 (1964-1982) 继续改革 的步伐
他无视70年代末,世界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坚持计 划经济理论与实践.他被暂时的繁华表象所迷惑,改革半 途而废了。有人这样描述苏联的窘境:“苏联的火箭可 以以惊人的准确性找到哈雷彗星并飞上火星,其宇宙飞 船可以遨游太空,但其汽车却缺乏足够动力,故障频出 并且耗油惊人;许多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 件经常发生,以至于苏联人开玩笑说本国生产的电视机 应当送给敌人……”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 1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2 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3 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 4 结果都失败了 异:1 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 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所有制和商品 经济入手; 2 成效不同,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 成效转向政治改革; 3 败因不同,前两制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 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 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今天60岁以上的人 对他印象很深,他 对斯大林时期的许 多阴暗面持否定态 度,结束了警察恐 怖,释放了数百万 政治犯,为近2000 万人恢复了名誉。 这件事是难能可贵 的。人们不得不承 认,在赫鲁晓夫当 政时,“日子确实 比斯大林时代轻 松”。
在联合国大会用皮鞋敲桌子,有辱斯 文,丑态百出.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28张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点
的改革思想;最终都失败了。
合作探究
❖ 材料一 美国罗斯福新政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宏观调控,资本主义 经济迅速发展。
❖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 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 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 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 的积极性
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1913年谷物产量人均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5
年为524公斤;在苏联工业化短短十年内,发生了数次饥荒,饿死了1000万人。
症状之一:农业集体化造成粮食短缺,人民生活 水平长期非常低。
材料二: 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
(1)企业管理方面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②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2) 在工业方面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评价
(1)积极: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 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材料一: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 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 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 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升为53%。 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小的变化趋 势。
•
25、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
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点
的改革思想;最终都失败了。
合作探究
❖ 材料一 美国罗斯福新政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宏观调控,资本主义 经济迅速发展。
❖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 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 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 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 的积极性
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1913年谷物产量人均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5
年为524公斤;在苏联工业化短短十年内,发生了数次饥荒,饿死了1000万人。
症状之一:农业集体化造成粮食短缺,人民生活 水平长期非常低。
材料二: 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
(1)企业管理方面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②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2) 在工业方面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评价
(1)积极: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 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材料一: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 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 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 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升为53%。 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小的变化趋 势。
•
25、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
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28张ppt
病了
医重了
医残了
医亡了
比较
三个方案比较: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改
改革
改革
革
不 内容 同 点 结果
侧重农业 收效甚微
侧重工业
由经济体制改革转 向政治体制改革
初期效果显著, 后期停滞不前
导致苏 联解体
相 都是针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了不同程
同 度的改革;都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提出全面、有效
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 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 才有0.4平米的住房。
症状之二: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1)农业改革: 农业改革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包括三方面
内容:①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 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②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 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③大规模垦荒,扩种玉 米。
❖ 材料三 中国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经济飞速发 展,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果你是苏 联病人的主治医师,你会给出怎样的有效治疗方案?
如果你是苏联病人的主治医师,你会 给出怎样的有效治疗方案?
1、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2、深化政府改革,加强宏观调控 3、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4、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5、开放促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从实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 斯大林的守墓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
岳麓版必修2第17课《苏联经济改革》ppt课件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 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 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对戈尔巴乔夫感到愤恨则高达43%。因为许多人认为 他应该对国家的没落和今天的许多困难负责。
你觉得他们的改革有何异同?
同: 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 进行调整;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4结果都失败了
失败!
(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只 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
(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
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19。85年,苏联社
1966—1985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会陷入危机边缘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带来什么启示?
1、社会主义改革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 不可急于求成,不可照搬苏联的模式。 3、苏联的解体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并 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国民生 7.4
6.3
4.2
3.3
产总值
国民收 7.8
5.7
4.3
3.2
入
劳动生 6.8
4.5
3.3
3.1
产率
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 异同?
①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②内容方面,两者的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的 原则,经济改革前者重于农业,后者重于工业;
③结果方面,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 后期停滞不前;
材料二: 1、赫鲁晓夫上台后力图改变这种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他 陆续把1.5万个中央直属企业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管理,同 时扩大了加盟共和国的管理权限。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全国设立105个经济行政区,管理原来的企业。中央统一 管理被削弱后,各地滋生了严重的地方主义。赫鲁晓夫 看到这点,逐渐又把权力收回到中央。 2、1962年9月9日,经济学教授利别尔曼提出“物质利益 原则”,建议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而不用行政手段来 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给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 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日期两个指标,其余企业自定。缩小 工资差别,推行计件奖励工资制。经过一年多的讨论和 试点,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才被广泛推行。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 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对戈尔巴乔夫感到愤恨则高达43%。因为许多人认为 他应该对国家的没落和今天的许多困难负责。
你觉得他们的改革有何异同?
同: 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 进行调整;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4结果都失败了
失败!
(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只 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
(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
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19。85年,苏联社
1966—1985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会陷入危机边缘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带来什么启示?
1、社会主义改革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 不可急于求成,不可照搬苏联的模式。 3、苏联的解体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并 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国民生 7.4
6.3
4.2
3.3
产总值
国民收 7.8
5.7
4.3
3.2
入
劳动生 6.8
4.5
3.3
3.1
产率
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 异同?
①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②内容方面,两者的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的 原则,经济改革前者重于农业,后者重于工业;
③结果方面,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 后期停滞不前;
材料二: 1、赫鲁晓夫上台后力图改变这种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他 陆续把1.5万个中央直属企业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管理,同 时扩大了加盟共和国的管理权限。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全国设立105个经济行政区,管理原来的企业。中央统一 管理被削弱后,各地滋生了严重的地方主义。赫鲁晓夫 看到这点,逐渐又把权力收回到中央。 2、1962年9月9日,经济学教授利别尔曼提出“物质利益 原则”,建议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而不用行政手段来 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给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 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日期两个指标,其余企业自定。缩小 工资差别,推行计件奖励工资制。经过一年多的讨论和 试点,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才被广泛推行。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课件(28张PPT)
1964年,赫鲁晓夫在党内斗争中失败,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8
背景(原因):
600
7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
500
6
混乱;
400
5
300 200 100
0 工业利润(卢布)
1965 1970
4 3 2 1 0
国民收入年增长率(%)
1961—1965 1966—1970
在乡村女教师的信中,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改革前夕苏联面临着怎样的经济 形势?
背景(原因): 1)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2)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教学设计 2.新课讲授
玉米、玉米……
开
展
“许多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都广泛地利用玉蜀
种
植
黍作饲料,这并不是偶然的。而在苏联,即使是在最
第10页
目录
第一部分
课标分析
教
第二部分
教材分析
学
第三部分
学情分析
任
第四部分
教学法分析
务
第五部分
教学过程
第六部分
教学反思
第11页
四.教法与学法
直观演示法 学案导学法 史料教学法 设问质疑法
教法
学法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成果展示
第12页
目录
第一部分
课标分析
教 学
第二部分
教材分析
任
第三部分
学情分析
更加失调; 2)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效果
不佳。 3)国家名义上取消了指令性指标,代之以严格的间接控制,企业自主权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优秀课件
赫鲁晓夫改革的实质是:
• 材料五: •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它使得国家的 赫鲁晓夫无法彻底冲破斯 全部生产能力能够迅速的和有计划的发展。
大林模式的束缚 造成混乱 ——苏共中央关于完成编制六五计划工作的决议,1956年12月25日 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 《真理报》 的局部改革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1、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 自留地和牲畜; 农 2、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业 3、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4、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赫 鲁 晓 夫 改 革 工 5、部分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推 业 行“物质利益原则”。
阅读材料三 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有哪些积极作?
阅读材料二 分析斯大林模式导致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 材料二: • 1、斯大林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20世纪30年 代末,在工业总产量上赶上和超过了欧洲所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是,以集中全力发展重 工业为“核心”的国家工业化是靠牺牲人民的 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消费、牺牲农业和轻工业实现的,其负面后果 农、轻、重比例失调 是国家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
——景勿吾《战后苏联改革的历史透视与思考》 P120
• 4、1953年到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 部分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推行“物 长率为 10.5%,是美国的2倍。1961年,苏联发 质利益原则” ,促进了工业和科技的发展 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的绕 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
——景勿吾《战后苏联改革的历史透视与思考》
• 材料四: • 5、赫鲁晓夫曾从联盟中央下放了不少权 力,然而,由于改革中出现了地方主义 未正认识和确解决改革出现的 和民族主义问题,联盟国家面临分裂主 新问题,改革出现了反复 义威胁。因此,从1960年起重又加强高 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共23张PPT)
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
(2)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 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
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讲史料
史料一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 „„1954 ~
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答案 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
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 原因: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于实现不切实际 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练出高分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练史料
史料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
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
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
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 积迅猛扩大, 1953年为 580 万公顷, 1956 年达 1 640 万公顷, 1962 年增至 31 Nhomakorabea2
3
4
5
1.(2014· 福建高考)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
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 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
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苏联经济改革》课件 精品
1964年期间,国家收购谷物平均价格指数提高7.48倍,
2 1946年后,政府为督促庄员把主要精力用于集体生产,不断增 2、 、国家允许庄员拥有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立 加自留地的农业税额,产量愈高税额愈多。农民纷纷砍掉自家果树, 即改变收税办法,由按产量改为按面积计算税额。降低 杀掉喂养的牛猪,副业生产日渐缩小。
材料二: 1、赫鲁晓夫上台后力图改变这种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他 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陆续把1.5万个中央直属企业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管理,同 时扩大了加盟共和国的管理权限。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全国设立105个经济行政区,管理原来的企业。中央统一 管理被削弱后,各地滋生了严重的地方主义。赫鲁晓夫 看到这点,逐渐又把权力收回到中央。 2、1962年9月9日,经济学教授利别尔曼提出“物质利益 “物质利益 原则” 原则”,建议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而不用行政手段来 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给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 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日期两个指标,其余企业自定。缩小 工资差别,推行计件奖励工资制。经过一年多的讨论和 试点,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才被广泛推行。
评价:
(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 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工业)。 ( 2 ) 但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的模式,只是在原 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其他原因:a.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 b.没有全面和一 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c.带有很大的盲目性;d.赫鲁晓夫 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也影响改革造成混乱
国民生 7.4 产总值 国民收 7.8 入 劳动生 6.8 产率 6.3 5.7 4.5 4.2 4.3 3.3 3.3 3.2 3.1
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 异同?
第17课 苏联经济改革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1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工 2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利 业 3 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承
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材料一: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 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的三 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辽宁清原县第二高级中学 孟祥东
苏联笑话
亚当和夏娃是哪国人?
美术馆里有一幅描写亚当和夏 娃的画。 英国人:“他们一定是英国人, 男士有好吃的东西就和女士分 享。” 法国人:“他们一定是法国人,情侣裸体散步。” 苏联人:“他们一定是苏联人,没有衣服穿,吃得很 少 ,还以为自己生活在天堂。”
●豪情: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人均畜
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提出 “二十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
●悲情:1963年,苏联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进
口粮食,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逐渐沦为最大的粮食净 进口国,在农业上要依靠资本主义各国来维持国内生活……
●性情
联合国大会用皮鞋敲桌子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2.(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1964年到 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 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 3.(2015•福建文综•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 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 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 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 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十月革命
确立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
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
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
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确立
阶段
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 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
社会主义 经济改革
阶段
1.(2014•福建文综•22)1952年到1964年, 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 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 )
俄罗斯《20世纪祖 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 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 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 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 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赫鲁晓夫的墓碑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 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掘墓)敢于向斯大林模式挑战,打开改革 之门。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勃列日涅夫 (1906-1982)
我当过工人,那时 候没有社会主义, 可有土豆;如今社 会主义建成了,土
豆却没有了!
农业形势严峻, 粮食供应不足
赫鲁晓夫(1894~1971)
项目
2、内容
1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
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农 2 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业
3 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5.(2015•广东文基•3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 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 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 正确理解是(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6.(2014•常德质检•22)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 科说:“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 有的阶层都无一例外的因无自由而痛苦。知识分子 想得到完全的民主和个人自由。大多数工人和职员 需要更好的组织和劳动报酬,特别是平等的分配个 人财富。一部分农民指望成为自己的土地和劳动成 果的真正主人”。材料反映出( ) A.冷战影响苏联的社会稳定 B.苏联模式陷入全面 危机 C.苏联在80年代名存实亡 D.勃列日涅夫改革 毫无成果
4.(2013•北京文综•22)1971年,苏联政府在 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 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 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 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苏联解体原因再认识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 改革背离了社 会主义方 材料一:乌克兰总统向克;拉夫丘克说:“造成苏联今天 的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解体是从公 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 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坏了 这个帝国。” 材料二: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 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 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
苏联经济改革
类
别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改革
改革
戈尔巴乔夫 改革
背景
斯 大 林 体 制 的弊 端
内 农业 侧重 容 工业
侧重
经济:根本触动 政治:偏离方向
评 积极 一定成效 一定成效
失控
价 局限 没有突破 没有突破
解体
反思:
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给我们今天的社 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哪些深刻的借鉴呢?
苏联改革给我们的借鉴:
——尼克松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 平演变
苏联解体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 社会主义方向; 3、民族原因:长期以来存在的民族问 题; 4、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有人说:赫鲁晓夫 的改革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把 苏联改残了,戈尔巴 乔夫的改革把苏联改 死了。你认为正确吗? 你觉得他们的改革有 何异同?
早年进入工程技术学 院学习。执政期间,实行 改革,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 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 上的超级强国。后期,经 济改革趋于保守。
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 克斯洛伐克。
70年代美苏争霸中采 取攻势,
1979年,发动了侵略 阿富汗的战争。
戈尔巴乔夫
1985年至1991年, 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 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冷 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 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85
赫 鲁 晓
第17课
夫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要求:
勃 列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
日 涅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夫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戈
尔
巴 乔
考试说明: 赫鲁晓夫改革
夫
戈尔巴乔夫改革
斯大林模式存在哪些弊端?
1.高度集权,高度计划; 2.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 失调 ;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 积极性; 4.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5.为支持农业,损害农民利益;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 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 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 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 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 讽刺戈尔巴乔夫
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的?
(1) 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2) 缺乏科学的改革思想,更缺乏配套措施。 (3) 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
内容
问题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
经 代替行政命令(实质: 的配套措施;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作用) 根本上触动经济 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济 体制。
政
“人道的、民主的社 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导
会主义” 取代“科学 致国内局势失控,苏联
治
社会主义” ;实行多 解体。 党制。
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 回顾苏联(俄)建国以来的经济政策的变迁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沙俄
苏俄
苏联
1917 资本主 年十月 义社会 革命
1922年 社会主 义社会
独联体
1991年1大林
1918 1921 1925
1953
战时 共产 主义
新经 济政 策
斯大 林体 制
1964
●改革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要有探索创新和实事求 是的精神; ●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 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改革方向; ●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矛盾, 保证改革的顺利有序进行……
课 堂 小结
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
材料二:1953-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 10.5%,是美国的2倍。1954年,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原 子能发电站;1961年,苏联发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 宇宙飞船成功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加加林是第一 个征服太空的人。
材料三: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 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 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 恶劣造成玉米欠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 停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