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
教育概论读书笔记
教育概论读书笔记一、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概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历史、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教育学打下基础。
二、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德、能力、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传授知识、培养品德、开发智力、促进个体社会化等。
其中,传授知识是教育的基本功能,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教育还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价值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教育还可以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阶段。
古代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注重礼仪和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教育逐渐兴起,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
现代社会中,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民事业,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多个层次。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五、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在理论方面,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
这些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在实践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注重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六、结语通过阅读《教育概论》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将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打下基础。
教育概论
教育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上,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上,是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也称学校教育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3、遗传素质:指个体由遗传而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4、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的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5、师生冲突:是师生之间由于在价值观、地位等方面的差异,或者不合理的教育方法、管理制度,所导致的彼此之间旨在遏止对方而满足自己,并干扰教育教学的互动过程。
6、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为途径,旨在对学生进行个性陶冶与培养,并贯彻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
7、教学设计:就是针对教学进行的精心设计的活动,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考虑等一系列活动。
8、建构性:是指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9、德育:将其界定为通过学校整体生活进行的,对所有成员都起作用的,有目的或者无意识的道德及社会性影响。
10、终身教育:是一种大教育观,是改革现有教育机构的原则,其目标是组织一个提供终身学习的完善体系,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填空、选择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而不是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或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创立时期、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3、教育学萌芽阶段的重要任务及著作:①中国:乐征克《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观点“教学相长,不凌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
《教育学概论》word版
第一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狭义的教育那么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定义揭示了构成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曾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
他们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利托尔诺在其《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
不仅在脊椎动物中存在教育,甚至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在教育。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二)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教育家孟禄。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在其所著的《教育史》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老年成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原始人教育的起源。
(三)劳动起源论持这种观点的有前苏联一些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
他们认为,教育从人类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开始了。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生产经验和技能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
同时认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三、教育的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自人类社会产生之后,教育活动也随之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概论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活动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通过教育传递经验是人类特有的方式。
人类的经验可以脱离人独立存在。
(动物通过遗传基因,是先验的知识)教育是有意思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殊性:1.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一种教育活动,也是可控性最强的。
2.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学校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如校长,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兼职教师,其他教育机构的人员,家长等。
地位:策划方案、控制过程、实施目标和承担教育责任)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1.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2.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来看,他们既有主体间的复合关系,又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构成两者之间的复合主客体关系。
教育内容的特点:1.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
2.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具有一般的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形成人的价值。
3.学校教育内容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
4.学校教育内容在教与学的两种活动中,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具有不同性质的复合客体。
教育物资:教育物资是指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
包括: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
1.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指校舍、教师、实验室、操场、校办工厂、农场等的数量与内部的设备装置。
2.教育媒体:是教育活动中两类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教育概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基础性课程,旨在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教育概论的学习对于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重大。
在教育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教育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对教育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种对人进行有目的引导和培养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育、审美等多个方面。
教育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和引导人的过程。
2.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教育的主体教育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教育者主要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机构等,而受教育者则是学生。
4.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
5. 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听课、讲课、实验、讨论、研究等。
教育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灵活多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展现。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
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等。
近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启蒙运动、德儒教育、功利主义教育等。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个性教育、社会批判教育等。
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个性教育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主要强调对学习行为的塑造和强化;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重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认知结构的建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个性教育理论主张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叶澜《教育概论》(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1.1复习笔记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教育”概念的起点1.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1)《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我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把这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教育”一词,可以理解为是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其目的是使受教者成善,手段是模仿。
(2)古希腊对教育的解释在古希腊语中:“教育”一词与“教仆”一词相关,教仆是对专门带领儿童的奴隶的称呼。
从两种文字的“教育”的词源分析中可以看出来,它们的共同含义是对人类社会中抚育新生一代这种特殊活动的概括,涉及到的只是人类社会活动。
2.教育是动物界的生存活动在生物起源说中,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19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雷徒诺在自己的著作《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首先明确提出了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的观点。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也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教育是扎根于本能而不可避免的行为。
(二)教育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1)普遍意义的广义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群众性宣传教育、由校外文化机构进行的教育以及群众团体中的教育活动等。
(2)两种最广义定义①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条中写道:“从最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②从广义来看,教育可以说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部影响的总和,即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自觉的和自发的、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的总和。
2.狭义的教育(1)定义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殊性①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是可控性最强的。
教育概论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实践教育学是指导受教育者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从而增强受教育者的教育问题意识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
4.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5.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6.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
二、选择题1.一般而言,被认为是第一本近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理想国》B.《学记》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2. 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康德B.培根C.特拉普D.赫尔巴特3.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的是()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4.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培根 B.洛克 C.梅伊曼 D.狄尔泰5.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6.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A.勒图尔诺 B.沛西·能 C.孟禄 D.达尔文7.一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A.17世纪骑士教育 B.18世纪教会学校C.19世纪普及义务教育D.20世纪民主教育教育运动8.()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教学为先。
”A.《论语》B.《孟子》C.《学记》D.《大学》9.()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 教育学是一门()。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1.教育学开展的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性。
教育无阶级性古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
教育为统治阶级效劳,教育具有阶级性。
教育容封闭。
教育方法机械。
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教育容具有开放性。
教育具有法制性。
教育呈现终身化。
教育具有国际性。
教育具有科学性。
2.现代教育学的共同特征.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教育容具有开放性。
教育具有法制性。
教育呈现终身化。
教育具有国际性。
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根本属性有哪些"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民族性长期性阶级性4.东西方对于教育涵的不同理解.1、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双边活动,且教师占主导地位。
2、重视书本知识。
3、教育具有强制性。
西方1、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
2、学生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
3、学生自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5.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容有哪些"人的开展是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开展即:一方面,人的开展方向是全面开展〔具体为:体力与智力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开展;人的精神道德与审美情趣获得充分开展;其结果的能够适应劳动的变化,从一个劳动部门流动到另一个劳动部门〕;另一方面,全面开展中主要表达在德智体三个根本素质上面。
6.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及其精神实质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劳动者;德智体全面开展;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
7.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涵及其特点是什么.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是以升学率和分数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甄别的功能。
它是一种脱离社会开展和人的开展的实际需要,违反教育教学的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
教育学概论讲义(二)
引言: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论的学科。
本文将在《教育学概论讲义(二)》中,继续探讨教育学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教育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正文:一、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1.教育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教育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主要教育哲学学派及其观点a.人本主义教育哲学b.实用主义教育哲学c.理性主义教育哲学d.唯物主义教育哲学e.主体主义教育哲学二、教育学研究方法与教育利益相关者1.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a.实证研究方法b.理论研究方法c.本体论研究方法2.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与分类a.教师和学生b.家长和社会c.政府和组织三、教育目标与教育评价1.教育目标的概念和分类a.个体发展目标b.社会发展目标2.教育评价的意义和方法a.定性评价方法b.定量评价方法c.综合评价方法四、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1.教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技术因素2.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策略a.课程改革b.教学方法改革c.教师培训改革d.教育管理改革五、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a.发展心理学理论b.学习理论c.认知心理学理论d.社会情感心理学理论3.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a.教学设计与安排b.学生评价与辅导c.班级管理与建设总结:通过对教育学概论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哲学的各个学派观点,使我们从哲学角度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
同时,教育学研究方法和教育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使我们能够更具体地研究教育问题并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则指导着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加明确和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实现教育目标和改进教育实践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将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中,为培养未来的人才做出贡献。
l教育概论
第一章:教育系统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复合主体论)1.教育者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
受教育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2.他们的地位具有相对性: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他基本因素,他们都处于主体地位,他们的共同客体是教育内容;他们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在教育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看,各自同时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又是另一活动的客体。
3.在教和学的不同活动中;教----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着,受教育者是教育者认识、塑造的对象,是客体。
学-----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教育者是学习的条件和客体之一。
教育内容的特点:A.目的性和预定性。
B,有认识价值,也有形成人的价值。
C,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
D,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分别与学生和教师组成复合客体。
教育物资包括: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和教育辅助手段。
教育活动的分类: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三、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四层,从上到下逐级内化)第一层(宏观):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校教育系统的要求。
(确定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和学制、制定普通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基础学科的教学大纲、确定学校教育系统的发展规划)。
第二层(中观):上一层学校教育系统的总方案内化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具体方案。
(明确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工作计划、发展规划)第三层(微观):学校工作的总方案内化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案、教育认识和行为。
第四层(微观):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要求,把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人身心发展。
教育系统的功能:1.影响社会发展。
2.影响个体发展。
教育概论期末总结
教育概论期末总结引言:教育概论课程是一门系统地介绍教育学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明确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了解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研究教育问题的方法。
教育概论课程是培养学生教育意识和素养的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教育科学素养和培养教育尽职尽责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概论的基本概念教育概论是研究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学科结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论的基础性学科。
教育学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意识地为培养人而进行的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和引导。
教育的目标是争取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四个方面。
同时,教育的目标还包括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为个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产生的早期。
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目标。
在现代社会,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行为,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为人们提供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发展。
四、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文献分析、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和提取研究材料,然后进行描述和分析。
定量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试卷成绩和实验室实验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和推理。
五、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评估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发展包括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学校环境和推动教育科学化等方面的努力。
六、教育概论对个人的意义教育概论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加深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习教育概论可以提高我们的教育意识和素养,培养我们的教育尽职尽责的意识和能力。
七、教育概论对社会的意义教育概论课程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概论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含义广义:狭义: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社会属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四、教育的基本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个性化:五、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劳动起源:六、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性随意性非独立性(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奴隶社会(学校的出现)①国外:斯巴达的教育特别重视军事教育雅典的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三艺:哲学文法修辞)②中国: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封建社会①在欧洲封建社会里,形成了僧侣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贵族)两个阶层,因而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教会学校教育的内容是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柏拉图),合称“七艺”。
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②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
唐朝的官学中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
在地方设立的学校有:州学、府学、县学.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五经”和“四书”。
(三)现代教育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个性化4、教育信息化5、教育国际化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概况(一)萌芽阶段中国:《论语》《学记》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雄辩术原理》(二)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洛克《教育漫画》裴斯泰洛齐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四)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1、布鲁纳美国教育家结构教学论发现学习2、赞科夫苏联教育家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教育与人的关系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与制约)教育与政治文化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文化第三章教育的目的与制度一、教育目的的概念:1、教育的目的广义:狭义:2、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方针: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教育目的制定依据社会个人制定者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无目的论四、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含义五、教育制度的发展史六、现代教育制度单轨双轨分支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师专业化二、教师职业的特点三、教师的职业素质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六、现代学生观七、现代师生关系第五章课程一、课程的含义广义:狭义:二、课程的结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课程的设计1、课程的目标设计制定依据:社会知识个人层次结构:三维目标2、课程的内容设计含义:根据课程目标逻辑编排组织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3、课程的内容组织直线式与螺旋式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六章教学一、教学的定义二、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性质(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三)教学过程中处理的几种关系三、教学规律四、教学原则五、教学方法六、教学组织方式七、教学评价分类原则和方法第七章德育一、德育的含义二、社会道德与个人品德三、德育过程与规律四、德育原则五、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八章班主任一、班级与班级管理的概念二、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模式三、班集体的概念、特征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五、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六、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第九章教育研究一、教育研究的方法(一)、教育观察法自然状态下有目的观察(二)、教育调查法问卷调查(三)、教育实验法人为干预(四)、行动研究法(教师与专家组成团队,整个研究都在教育行动中进行)(五)、教育叙事研究法(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描述: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发掘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六)、个案研究法(某一个个体或群体)(七)、教育随笔。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其定义可概括为:教育学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以研究教育规律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根据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不同,教育学可分为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具有实践性。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实践,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
第二,具有系统性。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意义、目的、原理、方法和制度等。
第三,具有独立性。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二、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最根本的目标。
教育的本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和促进社会变革。
教育的目的是指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愿景。
教育的目的包括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三个层面。
三、教育的过程和要素教育的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主要环节和流程。
教育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的设计、教育评价和反馈等。
教育的要素是指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教育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
四、教育学发展史教育学发展史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和当代教育学等。
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希腊罗马古代教育思想和印度古代教育思想等。
近代教育学主要包括启蒙时期的教育思想、德国教育学派和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等。
现代教育学主要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
当代教育学主要包括生态学派和后现代教育学等。
总之,教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教育基本理论和原则的学科,其主要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过程和要素,以及教育学发展史等。
通过学习教育学概论,可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
教育概论
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类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其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4、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5、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去感知研究对象的方法;6、试验法:是指研究者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研究目标,合理控制或创设条件,认为的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7、调查法:是研究为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问题和原因,探讨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8、文献法:是通过对过去积累的文献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的文献的方法。
9、行动研究法:是指一线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协作研究某一问题,再把研究结果用于自身实践的方法。
10、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11、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
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
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12、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
13、科学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与宗教教育对立。
14、人文教育: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
教育现代化:教育活动主体将现代化的理念逐渐现实化的过程。
教育概论 简答题
教育概论简答题一、教育概念及其本质1.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人类现象,是通过特定方式(教学)促进个体在各种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以达到人的完善和社会进步的目的的过程。
2.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包括个体的身体、智力、情感、道德等各个层面的发展。
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
二、教育的基本任务1.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
具体来讲,教育的任务包括:智力发展、道德发展、身体健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未来职业的能力。
2.如何实现教育的基本任务?实现教育的基本任务需要各种手段和方法的配合,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培训、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资源的完善、家庭教育的协调等。
三、教育的类型和层次1.教育的类型有哪些?教育的类型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等。
2.教育的层次有哪些?教育的层次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等。
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1.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哪些?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当代教育。
古代教育有夏商周教育、儒家教育等;近代教育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包括工业革命时期的职业教育;当代教育则以科技为主导,越来越注重个性化教育。
2.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加强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五、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教育中涵盖了传承社会文化、创造新知识和培养未来人才等方面,同时,教育也反映了社会的文化、人才和价值观念深度。
2.教育与社会如何相互影响?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状况决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调整。
大二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概论知识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知识点。
在大二教育学概论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一些知识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最早的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育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的分支学科。
它探讨了教育的目标、理念和价值,以及教育与人类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
三、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与社会变迁、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等。
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活动对学习者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记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价等。
五、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和教学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研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六、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研究教育法律规范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教育法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律实施和教育法律适用等。
总结:大二教育学概论课程涵盖了教育学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以及教育法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发展,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概论各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而教育的目的和形式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变。
在古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传授技艺和知识。
古希腊有着非常发达的教育体系,他们提倡全面的教育,包括体育、音乐和哲学等。
中世纪的教育更加注重宗教教育,这期间的教育机构主要是教会和修道院。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重新回归到人文主义,提倡独立思考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国际教育动态国际教育动态主要包括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国际教育的政策法规等方面。
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国际化、数字化、全球化等。
国际教育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国际教育的立法、政策法规。
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对于国际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对教育现象、教育实践的理论反思和思考,是研究教育事业的本质、目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的学科。
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价值、原则和方法等问题。
教育哲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教育事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从而为教育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四章: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中心理现象和教育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教育中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支撑和指导。
第五章: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实践和教育制度在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主要包括教育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等方面。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和解释教育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并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社会支持和指导。
第六章: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教育资金来源和分配以及教育投资回报等问题的学科。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经济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资源、教育资金和教育效益等方面。
教育概论大纲
《教育概论》教育学的价值: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诉诸于专门的范畴、方法和表达方式,力图对教育问题有一个系统、合理、深入的认识,构成了教育理论或学说。
2、合理解释教育问题对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的理性认识,寻求最恰当的解释方式。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领悟教育真谛。
绪论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前学科时期(奴隶社会到17世纪)(1)教育经验和思想以非系统的方式存在(2)教育学包含于哲学之中,没有独立的命题和范畴2.学科雏形时期(17世纪到18世纪)(1)教育学分解于哲学,成为独立的专门知识(2)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启拉特克:《新方法》(1617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洛克:《教育漫话》(1693年)卢梭:《爱弥儿》(1762年)3.学科教育学形成时期(18世纪)格斯纳:1735年左右在哥廷根创办了“教育学研讨班”康德:1776-1787年间四次在柯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思辨哲学的教育学)特拉普:在德国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第一位教育学教授(1780年出版《教育学研究》,经验科学的教育学)4.科学教育学基础的奠定(19世纪)(意义)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1)建构了一个理论教育学体系(2)为教育学找到其科学基础(3)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将教育学的研究置于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之上(4)逐渐规范了师范生的培养模式5.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更为多样(2)打破了原有赫尔巴特教育学一统天下的情形,不同理论和学派在相互对峙中发展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强调从功利主义出发考虑教育目的,主张教育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教育过程就是学习系统科学知识的过程。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注重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强调课程应与儿童及其生活联系在一起。
6.教育学的分化与反思时期(20世纪中期至今)(1)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教育学科进一步发展(2)更多地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出现了众多的教育分支学科(3)基于对教育学本身的反思,出现了新的学科①元教育学和教育学元研究的兴起②成人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③教理学(educology)新术语的提出pedagogy(教学论或教学法)→education(教育的知识)→educology(教育知识体系)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方式运用其他学科。
教育概论叶澜
教育概论(叶澜)一、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故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要素: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它不包含活动中涉及到的所有因素。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3、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从广义教育看,教育者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和兼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家长等。
从学校教育看,教育者主要是指具有一定资格的专职教师和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
教育者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在教育活动中,他们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
4、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在广义教育中,几乎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教育者。
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是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对象一一学生。
在教育活动中,相对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5、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
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的主要组成部份,但不是全部。
6、教育物资:是指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
根据这些物质资源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它们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三类。
这是教育活动中物的要素。
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在学校中主要指校舍、教室、操场、实验室、校办工厂、农场等的数量与内部的设备装置。
教育媒体是教育活动中两类主体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育媒体是教育内容的载体,也是教育中具他信息的载体。
教育辅助手段是那些匡助教育者教和受教育者学的物质工具与技术手段,它与媒体的区别在于它本身并不是教育中需传递的信息的载体,而是某些信息载体传递时必须有的工具或者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1、简述现代社会中教师职责的要求答: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教师还具备理解他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教师具有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质达到成熟的标志。
总之,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怀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就是现代社会所期望的理想的教师的风采。
2、简述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类型答:按教师承担工作的性质不同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完成课程计划内的学科的教与学为主要任务的学科教学活动(简称“教学活动”)。
第二类是由学校组织的以培养、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与特长或其他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外的各种社团、小组活动;以调节学生课余生活为主要目标的娱乐活动和以增强学生体制为主要任务的课外体育活动。
这三种活动都是在学校课程教学外的时间进行,所以统称为“课外活动”。
第三类是以学生班级集体的形成与发展,集体中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为主要任务的,以班级、少先队、共青团等学生组织为单位进行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简称为“班级(含团、队)活动”。
3、简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学校教育功能的演变答: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和近代学制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加强了为社会物质发展服务的功能;“双轨制”说明了为资产阶段统治服务的功能没有改变,只是表现的形式变得隐蔽而已。
4、简述学校教育活动的任务与关系答:任务:学校教育活动的任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从学校教育的教育目的来看,社会主义学校要完成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五个主要方面的教育任务,简称“五育”。
关系:“五育”的关联性,首先体现在每一个育中都包含了对人的智力、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要求。
其次,“五育”之间还存在着互为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第三,从实践的角度看,“五育”各自的任务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关联性。
5、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答:赫尔巴特指出,对教育的研究要达到科学的水平,必须有自己的独立研究领域和运用科学的方法。
提出了按教学过程中儿童心理活动变化而划分的著名的四阶段说(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6、简述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使个体社会化过程进入有意识状态。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教育目的的层级与关系答:学校教育的目的层次结构为:教育目的(国家或思想家理想中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或教学目标(简称教育目标)。
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可以理解为教育意志,它们落实在一系列实现教学目标的行动上。
8、简述教学活动的特点答: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具有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特点,以及教学促进发展的特点。
9、简述学校的产生及条件答:学校的出现是教育从生活过程中剥离出来,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
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埃及。
条件:从社会各方面看,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为学校的诞生提供了土壤。
在经济上,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体脑分工的水平。
在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在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奴隶社会最重要的进展是出现了文字。
从教育方面看,原始社会后期,教育活动已经在局部方面表现出专门化的倾向。
10、简述学校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答:作用:经济与教育的关系变得全面化与直接化。
表现:学校教育是现代社会实现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社会劳动人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教育具有促进现代社会生产技术更新的功能。
1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2、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制定的原理答:学制是为了完成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校系统。
教育目的的阶级导向性和政治导向性决定了学制主要有利于谁、为谁服务。
虽然教育目的为学制的制定确定了方向,但学制的结构方式还要依据社会阶级、阶层的结构和社会分工的结构,学制结构体现社会生产力、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需要。
还要考虑到人的发展的特点。
学制的制定还要考虑国家原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整体性结构中各级各类学校内有联系的合理性。
13、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答:卢梭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深入了解、研究的需要,认识到这是有效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卢梭还十分重视教师的人品与教养。
14、比较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答:学科课程对于一个未来的该学科专家或专业工作者来说,是必须预备的,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许是多余的,因为它们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经验缺乏联系。
学科自身的需要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往往有冲突,学科教师面临这种冲突时,往往容易牺牲学生的利益,迫使学生服从学科的要求。
活动课程是针对学科课程的弊端才被提出的。
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指导儿童自发地活动,让儿童"从做中学,以获得直接经验,(虽不排斥间接经验,但要将间接经验转化成直接经验)。
但活动课程易于忽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5、“智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文化”——请评析这句话是否正确答:不正确。
智育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学习、运用这些知识的基本技能、技巧,为学生今后从事社会劳动和继续学习,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监视的知识基础。
2、促进学生认识能力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从事创造性活动作好自身条件的准备。
3、培养学生对科学文化热爱、追求和探索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论述题1、论述学校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答: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四个方面。
1、政治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现代学校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1)学校教育直接介入社会政治活动是其政治功能最显著的表现方式。
一是通过学校教育制造政治舆论,宣传一定的政治观、政治理论或政治路线与方针,为某种政治活动的需要作思想准备;一是组织学生直接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一支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
(2)通过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选择与分配,使原有的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是实现学校教育政治功能的间接方式之一。
例如:西方社会的教育成层现象。
(3)对人的社会政治意识的培养是实现现代学校教育政治功能的另一种间接方式。
例如: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教育”现象。
2、现代社会经济不仅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而且提出了强烈的经济要求,从而使社会经济对学校教育的决定作用变得全面化。
现代社会经济对教育作用的直接化一方面表现为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需要对学校教育影响具有直接性,另一方面,直接性表现为社会生产部门对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介入。
宏观层次上,现代社会任何国家制订教育发展规划,都不能离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中等职业教育、技术学校,与相应的部门有着各种直接联系。
现代学校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1)学校教育是现代社会实现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社会劳动人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2)学校教育具有促进现代社会生产技术更新的功能。
3、文化对学校教育的作用,内容上,文化中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部分,对教育产生较政治、经济更为直接的影响。
手段上,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也对学校教育在手段、方法上产生影响,现代文化所含的多元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信念,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信念。
现代学校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1)现代学校教育具有延续文化的功能。
(2)现代学校教育具有承担着普及文化的重任。
(3)现代学校教育具有更新文化的功能。
4、人类生态对学校教育的作用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看。
直接角度,最关键因素是人口。
现代社会人口增长率的提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人口压力。
间接角度,最关键的因素依然是人口。
现有人口的质量,从适龄儿童的父母到全社会人口的各方面素质,对学校教育产生间接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现代学校教育生态功能的具体表现:(1)对人口数量的控制、质量的提高和结构合理化的影响。
(2)通过环境教育可改变人与环境的关系。
2、比较实用主义学校教育模式与要素主义学校教育模式实用主义教育者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职是生活,“教育及生活”。
杜威虽然反对一般的、预定的、外部加强的教育目的,但教育不可能没有预定的目的。
杜威要求教育促使人的不断的、自觉的、自由的发展,强调变化、生长本身就是目的,强调了人的发展的一面。
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应是分离的,所以杜威用“经验”统合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改良堪称是一个统一的生活过程。
杜威设定教育的方针是学校社会化,用他的话说是“学校即社会”。
杜威提出生活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他希望建立起一种把科学内容与儿童的经验紧密结合起来的课程和教材。
“从做中学”是他的教学原则。
他提出了教学步骤——五步法,即疑难情境——确认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试证。
他的五步法为教育领域的探索性教学开了先河。
要素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强调培养具有社会成就和社会效率的人。
为了追求社会效率和社会成就,教育中不能忽视少数高材生的特殊培养。
要素主义认为,人类经验和社会文化与遗产比个人经验、儿童经验更重要、更有意义。
在教学组织上,要素主义主张能力分组,根据学生学校能力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班或组,由专门的教师来担任。
要素主义者注重课堂中心、书本中心和教师中心,教学过程注重学生接受学习。
要素主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到个别差异,重视因材施教;它的主知主义不排斥职业教育,而且还提倡设职业学校和开设多样化的职业课程,但是要素主义忽略个人自身的发展,这与人类的历史发展的必然大趋势并不相合。
3、学校教育的功能及历史演变学校教育的功能:政治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现代社会经济的自身特点,促使它与教育的关系变得全面化和直接化。
文化对学校教育的作用,内容上,文化中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部分,对教育产生较政治、经济更为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