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作物育种与栽培》考试大纲_中国农大考研网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育种与栽培(作物栽培部分)专业课考试大纲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作物栽培学部分(考试大纲)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第一节作物生产概况一、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二、世界和我国的作物生产概况知识点:了解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一、我国作物栽培学的演进和发展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三、作物栽培学研究法知识点:了解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现状;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作物栽培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栽培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二、作物的传播知识点:了解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以及主要作物的传播过程;掌握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的起源中心。
第二节作物的分类一、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二、作物分类别简述知识点:掌握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及其类别划分;熟悉各类作物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作物的适应性、分布和我国种植业分区一、作物的适应性二、作物的分布三、我国种植业分区知识点:掌握作物适应性、品种生态型的概念;掌握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熟悉主要作物的分布以及我国作物的种植业分区。
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器官建成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二、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三、作物的阶段发育知识点: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节奏性、相关性、局限性和无限性等基本规律;掌握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等概念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节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一、生育期二、生育时期及其划分知识点:掌握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的概念,作物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以及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划分。
第三节作物种子萌发与器官发育一、作物种子萌发二、根的生长三、茎的生长四、叶的生长五、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知识点:熟悉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影响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原因及其克服方法;掌握作物根、茎、叶的主要功能,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特征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掌握禾谷类作物穗的分化和发育特征,双子叶作物花芽的分化和发育特征。
作物育种栽培学的考试内容
2嫁接苗的特点:核桃嫁接苗的特点:1、从嫁接品种角度讲,因为采用品种的芽或枝条进行无性繁殖,稳定的保持了该品种优良特性,所以嫁接核桃苗生产的核桃果实遗传基因相同、果实品质一致,商品价值高。
2、从早产角度讲,一般实核桃生苗必须经过漫长的成长过程才能结果,大概需要5~10年以上。
而嫁接的核桃苗所采取的接穗是结果树的一部分,具备了结果的要素,并且通过嫁接造成组织传道受到抑制,所以一般二到三年就结果了,早期丰产性得到实现。
3、砧木一般选择具有抗寒、抗旱、抗病、抗盐碱等优良特性的品种,砧木发育成核桃树的根系,自然使得整个植株具备了这些特点。
所以,采用了合适的接穗和合适的砧木的嫁接苗长成的大树,具有早产、丰产、果实品质好、适应性强等特点。
嫁接是把植物的一部分器官移接到另一植物体上,使之愈合生长为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法。
通过嫁接得到的苗木称为嫁接苗。
用作嫁接的部分(枝、芽等)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称为砧木。
嫁接有成苗快,开花早,能保持原品种优良性状,提高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等优点。
但其繁殖量较小,操作比其他方法繁琐,技术要求高,适用于扦插和压条不易成活的种类,以及不产生种子或在当地种子不能成熟的珍贵品种。
3.冬季修剪的原因:通过冬剪,对没有成型的植株,可使其枝条短壮有力,层次分明,缩短成型周期;对成型的桩景,可促使造型更加完美,枝干更健美粗壮。
为来年春季生长作准备。
要使树木春天生长良好,必须做好冬季的养护。
冬季修剪可以通过不同的修剪方法来达到促使枝条生长,或压缩成短枝和多着花等不同目的。
有利于防治病虫害。
通过疏剪树枝,减少郁闭树冠的枝叶,改善通风透光,以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冬季是喷洒石硫合剂的最佳时期,经过冬季修剪后,适当减少树体枝叶,可以十分均匀地喷洒药剂,这样能更有效地防治来年的病虫害。
4.修剪的基本方法:(一)短截(二)回缩(缩剪)(三)长放(四)疏枝(五)变向(六)摘心(七)刻芽和抹芽(八)环剥、环割及化控技术。
1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1 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从XX年起,我市农业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大纲的第一、三、四部分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申报人都需复习在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中划分了农学、蔬菜、植保、土壤肥料四种专业类别,申报人只需选择其中一种专业类别进行复习即可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对于本大纲第二部分知识的考察,采取选作的方式,试题与大纲所划分的专业类别一一对应,申报人可选取四种专业类别试题中的一种作答《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四年一月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植物生理与生化了解植物细胞的生理基础 1、膜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其中镶嵌的各种膜蛋白决定了膜的大部分功能“流动镶嵌模型”是最流行的生物膜结构模型生物膜是细胞实现区域化的屏障,也是细胞同外界、细胞器间以及细胞器同细胞基质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此外,生物膜还是生化反应的场所,并具有细胞识别、传递信息等功能熟悉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1、能量代谢:提供生命活动大部分能量2、物质代谢:中间产物是许多物质合成的原料3、自卫作用方面意义:增强免疫力 *呼吸加强,使伤口木质化、栓质化,使伤口愈合 *产生杀菌物质,杀灭病菌 *分解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毒素2、呼吸作用的生化途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植物中主要的呼吸途径有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糖酵解葡萄糖在一系列酶作用下逐步降解氧化形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在细胞溶质内进行葡萄糖先磷酸化形成葡萄-6-磷酸再转变为果糖-6-磷酸并进一步磷酸化为果糖-1,6-二磷酸后者很易裂解形成二羟丙酮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由1分子六碳糖裂解为2分子三碳糖所形成的甘油醛-3-磷酸进一步脱氢转化形成丙酮酸,它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即保存在和分子中在无氧条件下糖酵解中形成的丙酮酸常脱羧形成乙醛,后者再被还原成乙醇,因而这个过程也称酒精发酵丙酮酸也可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被还原成乳酸,这个过程称为乳酸发酵丙酮酸也可从细胞溶质转移到线粒体衬质,在有氧条件下进一步氧化分解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先经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后者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然后逐步脱氢、脱羧,最后又形成草酰乙酸形成一个循环1分子丙酮酸在循环中释放出3分子CO这是有氧呼吸中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来源循环中有 5个步骤脱氢脱下的氢为受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所接受使其还原成和它们通过呼吸链再脱氢呼吸链是指和通过一系列递体将电子及质子传与分子氧并形成水的过程和通过呼吸链逐步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使与Pi形成,这种氧化和磷酸1化相偶联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三羧酸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用于合成其他有机物质,例如乙酰辅酶 A可用于合成脂肪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可用于合成氨基酸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保存于中,但大部分能量保存在及中,它们通过呼吸链又形成更多的,保存了更多的能量戊糖磷酸途径在细胞溶质内进行,是葡萄糖直接氧化并通过3种戊糖磷酸降解的过程这条途径中经两次脱氢氧化而产生的可用于生物合成所形成的中间产物核酮糖一磷酸可用以合成核苷酸和核酸,赤藓糖-4-磷酸可用于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生长素及木质素等这条途径中经两次脱氢氧化而产生的可用于生物合成所形成的中间产物核酮糖一磷酸可用以合成核苷酸和核酸,赤藓糖-4-磷酸可用于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生长素及木质素等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在呼吸作用中常占较大的比重 3、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氧气:在一定范同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大超出正常值时,抑制呼吸作用在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取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旌,可延长储藏时间熟悉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生理意义把无机物变为有机物为植物自身和自然界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电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转化在有机物中贮存为植物自身和自然界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吸收CO2放出O2为整个自然界提供氧气使大气中的O2处于动态平衡 2、光合作用的机理光合作用是光合生物利用光能同化C02生成有机物的过程 CO2 +2 HO → (CH2O) + 18O2 + H2O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氧化水而释放氧气,它在光能转化、有机物制造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光合作用的是能量及物质的转化过程首先光能转化成电能,经电子传递产生和形式的不稳定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糖类化合物中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需要光,涉及水的光解和光合磷2酸化,后者不需要光,涉及CO2的固定分为C3和C4两类C3途径(C3 ):亦称卡尔文 ()循环CO2受体为,最初产物为3-磷酸甘油酸()C4途径(C4 ) :亦称哈奇-斯莱克(-)途径,CO2受体为,最初产物为草酰乙酸()景天科酸代谢途径:夜间固定CO2产生有机酸,白天有机酸脱羧释放CO2,进行CO2固定从能量转化角度,整个光合作用可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1) 原初反应;2)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3) 碳同化光合作用的机理一、概念注意:光反应过程也不都需要光,暗反应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酶也受光的调节,因此划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界限很复杂光合作用的步骤1 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电能2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能→ 活跃化学能3 碳同化活跃化学能→ 稳定化学能三条:C3途径 ---C3植物 C4途径 ---C4植物途径---植物概念:作用中心色素—吸收光量子被激发后,能发生电荷分离,引起光化学3反应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分子P和P聚光色素—不能发生光化学反应只能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分子光合反应中心—指类囊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最基本的色素蛋白复合体,它至少包括作用中心色素P、原初电子受体A、原初电子供体D光合单位---每吸收与传递一个光量子到作用中心完成光化学反应所需起协同作用的色素分子及作用中心或结合于类囊体膜上,能完成光化学反应的最小结构功能单位它能独立地捕获光能,导致氧的释放和+还原光合单位=聚光色素系统+作用中心一个光合单位包含多少个叶绿素分子?依据其执行的功能而定就O2的释放和CO2同化,光合单位约为;就吸收一个光量子而言,光合单位约为~;就传递一个电子而言,光合单位约为~ 原初反应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最初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原初反应的步骤:⑴ 聚光色素吸收光能激发并传递⑵ 反应中心色素吸收光能被激发成激发态(*)⑶ *将一个电子传递给原初电子受体,A获得一个电子而缺少一个电子⑷ +从原初电子供体获得一个电子,+ 恢复原状,D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反应结果:D被氧化,A被还原原初反应的特点:⑴ 反应速度快,产物极微量,寿命短⑵ 能量传递效率高⑶ 与温度无关的光物理、光化学过程电子传递光合作用两个光系统量子产额——以量子为单位的光合效率,即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所引起的释放O2的分子数或固定CO2的分子数量子需要量——量子效率的倒数,即释放1分子O2或还原1分子 CO2所需吸收的光量子数红降——在大于nm的单一红光下,光合作用的量子效率下降的现象双光增益效应——在波长大于nm的远红光条件下,再补加波长约为nm的短波红光,这两种波长的光协同作用大大增加光合效率的现象4称~证明光合电子传递由两个光系统参与的证据: 1、红降现象和双光增益效应2、光合量子需要量为83、类囊体膜上存在PSⅠ和PSⅡ色素蛋白复合体光系统——光合色素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色素蛋白集团定位在光合膜上:小颗粒,中心色素P,D是PC,A是Ao PSⅡ:大颗粒,中心色素P,D是A是电子传递和质子传递光合链——定位在光合膜上的许多电子传递体与PSⅡ、相互连接组成的电子传递总轨道,又叫“Z”链光合链组成传递电子和质子的4个复合体PSⅡ:基粒片层垛叠区 a)核心复合体:D1、D2、Pb)放氧复合体:多肽、锰复合体、Cl-、Ca++ c)PSⅡ 捕光复合体Ⅱ:功能:氧化水释放H+、O2、电子类囊体膜腔侧、还原质体醌PQ基质一侧 6-f 复合体:分布均匀*组成:6、、Fe–S、一个亚单位PSⅠ核心复合体:位于:基质片层和基粒片层的非垛叠区组成:PSⅠ捕光复合体Ⅰ、P、A0 、A1(叶醌,1)、Fe4-S4合酶复合体位于:基质片层和基粒片层的非垛叠区组成:头部CF1 柄部CF0 PQ:质体醌可移动的电子载体,传递电子和质子----PQ穿梭 PC:质体青,存在于类囊体腔中合酶的结构“PQ穿梭”——PQ是双电子双H+传递体,可以在膜内或膜表面移动,在传递电子的同时,将H+从类囊体膜外移入膜内,造成跨类囊体膜的H+梯度,又称“PQ穿梭”光合电子传递类型非环式电子传递:5水光解放出电子经PSΙ放的Z链和PSП最终传递给+的电子传递其电子传递是开1、途径:H2O → PSП →PQ →6f →PC → PSΙ →Fd → →+2、结果:产物有O2、、3、特点:电子传递路径是开放的,电子传递中偶联磷酸化;两个光系统串联协同作用,PQ、PC、Fd可移动;最初电子供体H2O,最终电子受体+光合链的特点:光合链中有两处是逆电势梯度的“上坡”电子传递,需光能来推动;光合链中的主要电子传递体有PQ、、Fe-S、PC、Fd等,其中PQ也为H+传递体;每传递4个电子分解2分子H2O,释放1个O2,还原2+,需吸收8个光量子,量子产额为1/8,同时运转8个H+进入类囊体腔,其中4个来自水的光解,另外4个由“PQ 穿梭”完成PQ循环——6f 也可能不把电子传给PC,而传给另一个氧化态 PQ,生成半醌此后又从腔外接近H+,形成2,构成PQ循环环式电子传递:定义:PSΙ产生的电子传给Fd,再到5f复合体,然后经PC返回PSΙ的电子传递可能还存在一条经或传给PQ的途径途径:PSΙ→Fd →→5f→PC →PSΙ特点:电子传递路径是闭路;只涉及PSⅠ;产物无O2和,只有假环式电子传递:定义:水光解放出的电子经PSΙ和PSП最终传递给O2的电子传递,也称反应与非环式电子传递区别:最终电子受体是O2,不是+,一般在强光、+供应不足时发生途径:H2O → PSП →PQ →5f →PC → PSΙ →Fd →O2特点:电子传递路径是开放的;产物有O2、、无;最终电子受体是O2;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PSⅡ的H2O裂解放氧希尔反应XX年英国生物化学家希尔发现,在分离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高铁盐,照光时会放出O2,同时高铁盐被还原成低铁盐,这个反应即为希尔反应4 Fe3+ + 2 H2O→ 4 Fe2+ +4H++ O262H2O → O2 + 4H+ + 4e 需Mn、Cl、Ca 水氧化钟或钟等根据一系列瞬间闪光处理叶绿体与放氧的关系提出的解释光合作用中水氧化机制的一种模型:叶绿体中的放氧复合体在每次闪光后积累一个正电荷,积累到四个正电荷时能裂解2个H2O释放1个O2,获得4个电子,并回到初始状态S0此模型中每吸收1个光量子推动氧化钟前进一步光合磷酸化1 定义:叶绿体在光下将和Pi转化为2 类型: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基粒片层进行2+2Pi+2++2H2O → 2+2+2H++O2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基质片层中补充不足 + Pi →假环式光合磷酸化与假环式电子传递偶联产生的反应此种光合磷酸化既放氧又吸氧,还原的电子受体最后又被氧所氧化3、光合磷酸化机理化学渗透假说的要点*PSП光解水时在类囊体膜内释放H+*“PQ穿梭”将膜外基质中的H+传递至类囊体腔内* PSΙ引起+还原时引起膜外H+的降低H2O光解、PQ穿梭、+还原→ PH梯度△PH 、膜电位差△φ → 质子动力势→ H+经偶联因子CF0返回→ CF1构象能→ 形成质子动力势=△PH + △φ 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剂:抑制PSП上Q向PQ传递电子羟胺抑制H2O向PSП的电子传递解偶联剂:、NH4+ 可增加膜对H+的透性,抑制形成寡霉素可作用于CF0,抑制的形成总结经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时,每分解 2 H2O,释放 1 O2,4 电子经传递使类囊体膜内增加8 H+,偶联形成约3 和1 形成同化力:、光合作用的碳同化C3途径* CO2受体是一种戊糖,故又称还原戊糖磷酸途径 *CO2被固定形成的最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故称C3途径7* 卡尔文等在XX年代提出的,故称卡尔文循环 C3途径分三个阶段:羧化、还原、再生 1、羧化阶段全称: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含量:植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约占叶中可溶蛋白总量的40%以上,受光、Mg++激活结构:8个大亚基和8个小亚基L8S8 大亚基:56KD,活性部位,叶绿体基因编码小亚基:14KD,核基因编码 2、还原阶段 3、再生阶段:由经一系列转变重新合成CO2受体的过程包括 3-、4- 、5-、6-、7- 碳糖的一系列反应,最后由核酮糖-5-磷酸激酶催化,并消耗1分子,再形成,构成一个循环总结*CO2最初受体是,固定CO2最初产物,最初形成糖是 *物质转化:要中间产物收支平衡,净得一个3C糖,需羧化三次,即3固定3CO2*能量转化:同化1CO2,需3和2,同化力消耗主要在还原阶段 *总反应式:3CO2+3H2O+3+9+6→+6++9+9Pi C3途径的调节自身催化:中间产物浓度的增加促进C3环注:当含量低时,最初同化CO2形成的磷酸丙糖不运到别处,而用于的再生,以加速CO2的固定,当循环达到稳态后,磷酸丙糖才输出光的调节离子移动:Mg/H+交换通过铁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Fd-Td)系统:光使酶的二硫基还原成硫氢基而活化光增加活性:光→活化酶作用→氨甲酰化→ 活化光合产物转运:磷酸转运体反向转运磷酸丙糖/Pi C4途径 C4植物叶片解剖及生理学特点8反应历程:四个阶段1、羧化:叶肉细胞中,羧化酶作用,固定CO2为草酰乙酸,后形成四碳二羧酸2、转移:C4酸通过胞间连丝转运到鞘细胞内3、脱羧与还原:鞘细胞中,C4酸脱羧放出CO2形成C3酸,CO2进入C3途径还原为光合产物4、再生:脱羧形成的C3酸(或) 转运回叶肉细胞,再生成CO2的受体 C4途径特点1、CO2最初受体是 2、最初产物四碳二羧酸3、在两种细胞中完成:叶肉细胞、鞘细胞4、起“CO2”泵作用,不能将CO2转变为糖 C4途径三种类型:脱羧酶不同,转运物不同 1 -型:依赖苹果酸酶的苹果酸型→ → → CO2+ → 2 - 型:依赖苹果酸酶的天冬氨酸型→→→→+CO2→→ 3 - CK型:依赖羧激酶的天冬氨酸型→→→→、→ C4途径的调节光调节酶活性:苹果酸脱氢酶、丙酮酸磷酸二激酶效应剂调节羧化酶的活性:、抑制,G6P增加其活性二价金属离子都是C4植物脱羧酶的活化剂:Mg++或Mn++ 途径1、植物解剖学、生理学特点解剖学特点:剑麻、仙人掌、菠萝、芦荟、百合生理学特点:9*气孔夜间开放,吸收CO2,白天关闭 *绿色细胞有机酸含量夜间上升,白天下降*细胞淀粉含量夜间下降,白天上升2、途径化学历程:途径与C4途径比较相同点:都有羧化和脱羧两个过程都只能暂时固定CO2 ,不能将CO2还原为糖 CO2最初受体是,最初产物是催化最初羧化反应的酶是羧化酶不同点:C4途径羧化和脱羧在空间上分开羧化——叶肉细胞、脱羧——鞘细胞途径羧化和脱羧在时间上分开羧化——夜晚、脱羧——白天1 植物与C4植物在碳代谢途径上有何异同?相同点:两者固定与还原CO2的途径基本相同,都是靠C4途径固定CO2,C3途径还原CO2,都由固定空气中的CO2,由羧化四碳二羧酸脱羧释放的CO2区别:C4植物是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完成CO2固定和还原,而植物是在不同时间和同一空间完成上述两个过程的调节短期调节:羧化酶夜间有活性,吸收固定CO2;脱羧酶白天才有活性,释放CO2,进行光合作用,满足昼夜调节的要求长期调节:在长期的干旱条件下,某些兼性或诱导的植物保持类型;但在水分充足时,则转变为C3类型,即气孔白天开放,夜晚关闭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的进行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主要有;叶的结构、叶龄、光强、C02浓度、温度和N素等在适度范围内,提高光强、C02浓度、温度和叶片含N量能促进光合作用内外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种类、生育期 *不同器官和部位 *光合产物的输出 *叶绿素含量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0光照光质:橙红光》蓝紫光》绿光光强光饱和点——指增加光照强度而光合作用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阳生》阴生,C4 》C3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CO2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阳生植物》阴生植物,C4植物《 C3植物光抑制——当光合机构接受的光能超过它所能利用的量时,光会引起光合效率的降低,这个现象叫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光抑制主要发生在PS11 植物对光抑制的保护机制* 叶子运动、叶绿体运动及叶绿素含量变化 * 提高热耗散能力* PS Ⅱ的可逆失活与修复* 自由基清除系统:、、、谷胱甘肽、类胡萝卜素、VC * 代谢耗能光合滞后期——处于暗中或弱光下的植物转入合适的照光条件下,起初光合速率很低或为负值,要光照一段时间后,才逐渐上升,并趋于稳态从照光开始到光合速率达到稳态值这段时间称光合滞后期,又称光合诱导期原因:光合作用高速运转需要有足够的碳循环中间物、同化酶系统的充分活化、气孔的较大开放等这些过程都不是照光后立即能完成的CO2 温度水分矿质元素氧气浓度光合作用的日变化:限制因子律光合作用“午休”现象原因* 水分供应紧张,空气湿度较低,引起气孔部分关闭,影响CO2进入; * 中午CO2浓度下降,光合原料不足,趋向加氧反应,光呼吸增强; * 缺水使叶片淀粉水解加强,糖类堆积,光合产物输出缓慢,对光合反馈抑制; * 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 中午高温使呼吸消耗增加和碳同化有关酶活性下降; * 可能存在内生节律的调节11熟悉植物的水分代谢 1、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三种形式:吸胀吸水:亲水物质吸胀作用,没有液泡细胞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吸水,有液泡细胞主要方式代谢吸水:需代谢提供能量现用教材:植物细胞吸水的三种方式是扩散、集流、渗透作用扩散与集流1、扩散作用—由分子的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的过程特点:顺浓度梯度进行;适于短距离运输2、集流—-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的现象如:水在水管中的移动,水在木质部导管中的远距离运输,水从土壤溶液流入植物体特点:顺压力梯度进行;通过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吸水渗透作用定义: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半透膜——只允许水等小分子通过,其它溶质分子或离子不易通过的膜细胞间的水分移动相邻两细胞间水分移动方向取决于两细胞间的水势差,水总是从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势差越大,流速越快细胞的吸胀作用吸水吸胀作用——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1风干种子的吸水 2分生细胞(未形成液泡)的吸水过程 3果实种子形成过程的吸水细胞的代谢性吸水代谢性吸水—利用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水分进入细胞的途径A单个水分子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B水集流通过质膜上水孔蛋白中的水通道进入细胞 2、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及运输根系的吸水部位:根毛区根系的吸水途径质外体途径:移动快细胞途径:1)跨膜途径:通过质膜;2)共质体途径:通过胞间连丝根系吸水的动力两种:根压、蒸腾拉力根压—-由根系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沿导管上升的动力,是主动吸水,需代谢能量12证明根压存在的两个证据:伤流、吐水蒸腾拉力—-由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动力,是被动吸水,不需消耗呼吸代谢能量,更重要根系吸水方式有两种:主动吸水、被动吸水暂时萎焉: 蒸腾太大,降低蒸腾能消除水分亏缺,恢复原状永久萎焉:土壤缺乏可利用水,降低蒸腾不能消除水分亏缺,只有浇水,才能恢复原状水分运输的途经和速度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水分→ 根毛→ 根的皮层→根中柱→ 根导管→ 茎导管→ 叶脉导管→ 叶肉细胞→气孔腔经过活细胞的运输:通过共质体,阻力大,速度慢10-3cm/h从根毛到根部导管通过内皮层凯氏带,从叶脉到叶肉细胞经过死细胞的运输:通过质外体,阻力小,速度快,多为3~45m/h,通过根、茎的导管、管胞等运输水分运输的动力根压蒸腾拉力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熟悉矿质营养 1、植物必须元素的生理功能灰分元素——构成灰分的元素,包括金属元素及部分 P、S 非金属元素因其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壤矿质,又称矿质元素灰分——植物体充分燃烧后,有机物中的C、H、O、N、部分S挥发掉,剩下的不能挥发的灰白色残渣为灰分植物矿质元素分类根据含量划分大量元素(n ×10-2%以上) :C、H、O、N、P、K、Mg﹑Ca﹑S、 Si微量元素(n ×10-3%-n×10-5%):Fe﹑Mn﹑B﹑Zn﹑Cu﹑Mo﹑Cl 、 Ni、Na 超微量元素:Hg﹑Ag﹑Se﹑Ra﹑Au 按必需性划分必需元素吸收形式*: 氨态氮NH4+、硝态氮3- 、有机氮存在形式:有机态氮生理功能:是蛋白质、核酸、磷脂、叶绿素、辅酶、激素、维生素等的组分,称生命元素缺乏症:植株矮小、叶黄缺绿,茎细,老叶先表现,是可再利用或再循环元素注意:在一般田间条件下,3—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式,因 NH4+十分容易被消化细菌氧化为3—,只有在通气不良、PH较低的土壤中,由于消化作用受到抑制, NH4+才会积累而被植物吸收2 磷吸收形式:4- , H2PO4- 存在形式:多为有机物,生理功能:核酸、磷脂、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的组分---代谢元素,利于糖运输、细胞*、分生组织的增长。
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农业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的第一、三、四部分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申报人都需复习。
在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中划分了农学、蔬菜、植保、土壤肥料四种专业类别,申报人只需选择其中一种专业类别进行复习即可。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对于本大纲第二部分知识的考察,采取选作的方式,试题与大纲所划分的专业类别一一对应,申报人可选取四种专业类别试题中的一种作答。
《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四年一月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植物生理与生化(一)了解植物细胞的生理基础1、膜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其中镶嵌的各种膜蛋白决定了膜的大部分功能。
“流动镶嵌模型”是最流行的生物膜结构模型。
中农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中农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初试排名靠前并不等于录取,压线也并不等于没戏。
考研复试,其实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包含学校,本科成绩,复试外语,个人自述,科研经历,论文,笔试,面试。
考研复试是初试过线学生关注的重中之重,因为复试决定着考研的成败,无论是初试中的佼佼者,还是压线者,大意或盲目自大,就意味着自我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相反,把握好复试机会,就能通过复试翻盘逆袭,成功实现自己人生目标。
但是,考研复试备考时间短,缺少学长导师及内部信息,个人自述及笔试面试无从下手,加上各校面试没有显性的统一标准,以及复试淘汰率较低,一般再1:1.2左右(具体还需根据学校及专业情况查证),造成复试难的局面。
面对这一情况,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中国农业大学的作物遗传育种学专业对于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科点之一,国内最早设立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之一。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作物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现代田间、实验室的综合实验和实践技能,能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农业推广及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遗传育种属于农学院。
有5个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②201英语一③③701数学(自命)或702化学(自命)④④80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自命)复试时间地点专业笔试:3月19日14:00-15:30,旧教287。
综合面试:3月20日14:00,农学楼242。
一志愿报考我院学术硕士未达到学校复试分数线,但达到专业学位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填写《农学院2018 年硕士生招生调剂复试申请表》(见附件),申请参加专业学位(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复试,并请于3 月16 日17:00 前,将申请表发送至:nxy328@。
作物栽培生理自学考试大纲
作物栽培生理自学考试大纲作物栽培生理学:一门探索农业奥秘的学科大纲解析一、引言作物栽培生理学是农业生产科学的重要分支,它深入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机制和环境适应策略。
对于任何希望在农业生产中取得高产、优质、高效的人来说,理解并掌握这一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作物栽培生理学自学考试大纲进行详细的解读,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学习指南。
二、大纲概览1. 作物生理基础-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等阶段的生理活动。
- 植物营养与水分管理:吸收、运输、利用及代谢过程。
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以及影响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 呼吸作用的调节与影响因素。
3. 温度与作物生长-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最适温度、低温和高温效应。
- 温度调节机制与作物抗逆性。
4. 湿度与作物生理- 水分平衡与植物生理活动的关系,如蒸腾作用、渗透压调节等。
- 水分胁迫与作物生长的影响。
5. 土壤与作物生长- 土壤养分与植物营养需求,以及土壤酸碱度、质地对作物的影响。
- 土壤微生物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三、深入解析1. 作物生理响应机制- 学习植物如何感知环境变化,并通过激素调控来适应这些变化,如乙烯、赤霉素等。
2. 技术应用与实践- 如何运用生理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如合理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3. 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 探讨如何通过综合管理,如气候调控、生物技术等手段,优化作物生长环境。
四、备考策略与学习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 深入理解核心概念:重点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生理过程,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 多维度学习:除了教材,参考相关科普书籍、学术论文和专业期刊,拓宽知识面。
- 练习题与模拟考试:定期做题,检验学习效果,模拟考试环境,提高应试技巧。
五、结语作物栽培生理学是一门实用且富有挑战性的学科,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大纲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物栽培学考试资料
作物栽培学:前言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分类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育第三章作物产量和品质第四章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第五章作物种植制度和栽培措水稻玉米(小麦甘蔗烟草马铃薯见课本)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分类第一节作物生产概况第二节作物的分类第一节作物生产概况: 一、农业生产与作物生产二、作物生产的性质三、我国作物生产的基本特点四、作物生产的技术措施:作物栽培一、农业生产与作物生产1、农业:广义农业——农、林、牧、渔、副(加工业)狭义农业——“五业”中的农业,是指以作物为种植对象的农业生产。
2、农业科学: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与微生物的生长机能来获取生活所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即动植物和微生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副(加工业)。
3、作物:广义——是指从野生植物中选择出来,经人工引种驯化后的所有栽培植物,其产品能满足各种生产目的和用途。
狭义——是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植物,如:棉、麻、粮、油、烟、糖等,一般称之为农作物或大田作物,俗称“庄稼”。
二、作物生产的性质:作物生产是植物性生产、是第一性生产;作物生产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地区性和季节性。
三、我国作物生产的基本特点:1.粮食生产是第一位大事(第一,从政策制订上看;第二,从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看。
) 2.人多耕地少,资源不足(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3.作物种类多,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4.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产量不稳四、作物生产的技术措施——作物栽培1.作物栽培:是指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为目的的一系列的农事活动,包括整地、施肥、播种、灌溉、中耕除草、防病、治虫等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的技艺或技术,是作物栽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换言之,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整理)作物育种与栽培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1 考试科目:作物育种与栽培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作物领域的考生。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考试大纲(一)作物育种学部分绪论重点掌握品种的概念及品种的三个基本要素;掌握作物育种学的概念、任务和内容;了解作物育种学的发展和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
第一节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一、作物育种学的概念二、作物育种学的任务三、作物育种学的内容四、作物育种的意义第二节作物育种学的发展一、达尔文的《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应》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三、约翰逊的纯系学说四、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五、绿色革命六、杂交水稻七、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第三节品种的概念和作用一、品种的概念二、品种的三个基本要素三、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第四节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和展望一、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二、我国作物育种的展望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重点掌握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其遗传组成特点;掌握作物的三种繁殖方式;了解无融合生殖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特殊用途。
第一节作物繁殖方式一、有性繁殖二、无性繁殖三、无融合生殖第二节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其遗传组成特点一、作物品种的类型二、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第二章育种目标重点掌握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掌握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第一节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一、高产二、稳产三、优质四、早熟五、适应机械化第二节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和方法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一、高产二、稳产三、优质四、生育期适宜五、适应机械化需要第三章种质资源重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和种质资源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八大作物起源中心及主要作物起源地;了解作物作物起源中心的发展及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1)
第 2 页,共 19 页
05(全日制)分子微生物学 06(全日制)分子病毒学及免疫 学 07(全日制)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071007遗传学 01(全日制)动物分子数量遗传 学 02(全日制)植物分子生物学与 基因工程 071009细胞生物学 01(全日制)植物细胞骨架结构 与功能 02(全日制)植物细胞的发育调 控机制 071010生物化学与 01(全日制)植物分子生物学与 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 02(全日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03(全日制)动物分子生物学与 基因工程 04(全日制)植物抗逆分子机理 05(全日制)植物质谱分析和代 谢组学 06(全日制)动物细胞增殖调控 与命运决定 0710Z1★生物信息 01(全日制)功能基因组学与系 学 统生物学 02(全日制)蛋白质生物信息学 03(全日制)动物基因组分析 303资源与环境学院 招生总人数:207人 070601气象学 01(全日制)应用气象监测与预 测 02(全日制)作物气象与农业系 统模拟 03(全日制)生物气候与信息技 术 04(全日制)气候变化与适应技 术 6 5
3
31 10 10 1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8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数学(自命)或702化学 (自命)④80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自命)或806生物化学 (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数学(自命)或702化学 (自命)④80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自命)或806生物化学 (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④860作 物育种与栽培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④876种 子科学技术原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④860作 物育种与栽培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化学(自命)④806生物 化学(自命)
1-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农业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的第一、三、四部分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申报人都需复习。
在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中划分了农学、蔬菜、植保、土壤肥料四种专业类别,申报人只需选择其中一种专业类别进行复习即可。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对于本大纲第二部分知识的考察,采取选作的方式,试题与大纲所划分的专业类别一一对应,申报人可选取四种专业类别试题中的一种作答。
《农作物栽培育种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四年一月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植物生理与生化(一)了解植物细胞的生理基础1、膜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其中镶嵌的各种膜蛋白决定了膜的大部分功能。
“流动镶嵌模型”是最流行的生物膜结构模型。
作物栽培考试提纲
1.总产量最高的是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2.中国是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3.我国的种植方式以浅水移栽为主。
4.这三种特性合称为“三性”或“两性一期”水稻的感温性水稻的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5.(2)温度(温度三基点):发芽的最低温度,粳稻为10?C ,籼稻12?C 。
适温为28~32?C ,最高为40~42?C6.“湿长芽,干长根”7.胚根突破谷壳露出白点——“露白”或“破胸”;8.当“(胚)根长一谷,芽长半谷”时——“发芽”。
9.稻种发芽后,胚根向下长成种子根,胚芽鞘则向上伸出地面——“扎根立(竖)针”;然后,胚芽鞘中伸出1片不完全叶(只有叶鞘,叶片极小,看不到,绿色),当其长1 cm时——“出苗”或“放青”或“现青”(图4-5B);接着长出第一片完全叶(“猫耳叶”)—10.不定根(胚芽鞘节、不完全叶和完全叶节上的根)11.故稻区有“白根有劲,黄根保命,黑根生病,灰根要命”之说12.湿润育秧:压籽入土,“三分漏籽,七分入土”。
有利于吸水发芽扎根。
13.炼苗期(1叶1心到2叶1心):温度逐渐降到25~30oC。
开闭式一开始晚开早关,逐渐到早开晚关。
开口渐大渐多。
14大苗:插秧后水层加深到苗高的1/2,减少蒸发。
2~3天后落浅到3 cm,以提高低温。
15.追肥时要灌3 cm浅水:目的防止灼伤;减少肥量损失,提高肥料有效性16.油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我国生产上油菜品种90%以上为甘蓝型看苗诊断时,正常安全越冬苗“紫边绿心”17.分枝株型分为三种①下生分枝型,株型呈丛生状或筒状②上生分枝型,株型呈帚状③中生分枝型,株型呈纺锤型。
18、角果皮表面积指数(PAI)19.平头高度油菜抽薹时,薹高与自然生长状态的上部几张短柄叶叶尖基本齐平,称“平头”,此时的薹高即“平头高度”。
20.角果皮是油菜后期主要光合器官,其光合产物占子粒灌浆物质来源的2/3。
中国农业大学861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考试大纲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招生考试大纲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包括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和设施园艺学等三门课程,每门50分,共150分。
主要考察考生对从事园艺作物育种和栽培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涉及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物理学、气象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
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更有助于掌握本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但要掌握栽培和培育园艺作物新品种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掌握栽培和培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第一部分【园艺植物育种学】50分第一章品种概念和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第一节品种的概念和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第二节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和制定育种目标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内容及特点第二章种质资源第一节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和特点第二节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第三章引种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原理与方法第二节引种的程序第四章选种第一节选择育种的概念、选择方法第二节株选的标准、时期和方法第三节遗传力和选择效果的评估第四节芽变选种的概念、原理与选择程序第五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园艺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第五章有性杂交育种第一节有性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第二节亲本选择和选配的原则第三节有性杂交的方式和技术第四节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第五节远缘杂交的概念和特点第六节营养系杂交育种的特点第六章杂种优势的利用第一节杂种优势的概念和简单度量方法第二节优良自交系的选育及其配合力的测定第三节杂种种子的生产途径第四节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第五节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
第八章倍性育种第一节多倍体的诱导、鉴定及其选择和应用第二节单倍体育种技术在园艺作物育种上应用第九章诱变育种第一节诱变育种的特点和类别第二节空间诱变育种第三节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突变体的离体筛选和应用第十章新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保护第一节新品种保护第二节新品种的审定与登记制度第二部分【园艺植物栽培学】50分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第二节园艺植物的分类第二章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营养生长第二节园艺植物的生殖生长第三节园艺植物的果实、种子第四节园艺植物生长发育周期第五节园艺植物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第六节园艺植物的品质第三章园艺植物园地规划与建设第一节园地选择第二节园地规划第三节种植制度第四节园艺植物的栽植规划第四章园艺植物繁殖与育苗第一节种子繁殖(实生繁殖)与育苗第二节嫁接繁殖技术第三节自根繁殖第四节工厂化育苗第五章园艺植物栽培管理技术基础第一节园艺植物的栽植第二节种植园土壤管理技术第三节园艺植物施肥技术第四节园艺植物灌溉技术第五节园艺植物的整形与修剪第六节园艺植物的花果调控第七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植物生产中的应用第3部分【园艺植物育种学】50分第一章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性能和应用第一节简易园艺设施第二节塑料薄膜拱棚第三节温室第二章园艺设施的覆盖材料第一节园艺设施对覆盖材料的要求第二节透明覆盖材料及其应用第三节半透明与不透明覆盖材料第三章园艺设施的环境特征及其调节控制第一节光照环境及其调节控制第二节温度环境及其调节控制第三节湿度环境及其调节控制第四节设施园艺的综合环境管理第四章园艺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第一节园艺设施的总体规划与设计第二节园艺设施的结构设计第五章园艺植物设施栽培特点与关键技术第一节设施园艺植物栽培特点第二节蔬菜设施栽培关键技术(以黄瓜和番茄为例说明)第三节果树设施栽培关键技术(以葡萄为例)第四节花卉设施栽培关键技术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中国农大植物育种学2
以棉毒素或蜜腺为主要目标的棉花育种工作。左图上有小 黑点状的油腺,是棉毒素的贮存处。右为无棉毒素材料
第二节 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和方法
•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 • 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 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要落实 • 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产量性状
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 2.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 3.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C。M。Donald 小麦的理想株型
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高产育种策略
1.矮秆育种
2.理想株型育种
3.高光效育种
C .M .Donald 小麦的理想株型
沈阳农业大学设计的直 立穗型超高产粳稻株型
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品质性状 1. 谷类作物品质 2. 棉花纤维品质
3. 油料作物品质
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稳产性状
1. 抗病虫性
2. .22. Wheat nursery rows with the center one sprayed with KI to destroy chlorophyll and eliminate current photosynthesis at the onset
第二章 育种目标
作物的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
育种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 在一定地区的自然、耕作栽培和经济条件 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 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 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第一节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 高产 • 稳产 • 优质 • 早熟 • 适应机械化
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数学(农)》考试大纲_中国农大考研网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矩阵特征值的性质,掌握求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 法. 2.了解矩阵相似的概念和相似矩阵的性质,了解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会将矩阵化为相 似对角矩阵. 3.了解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 考试内容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基本性质;古典型概率;条件概率;概率的基本公 式;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 考试要求 1.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2.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减 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公式. 3.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计算有 关事件概率的方法.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考试内容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 率密度;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相联系的事件的概率. 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 0-1 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及其应用. 3.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及其应用. 4.会求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 三、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考试内容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边缘分布;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 度和边缘概率密度;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不相关性;常用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两个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 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 率分布和边缘分布,理解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和边缘密度,会求与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相关事 件的概率. 2.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不相关性的概念,了解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条件. 3.了解二维均匀分布,了解二维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了解其中参数的概率意义. 4、会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和的分布.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考试内容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均值)、方差、标准差及其性质;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数学期望、矩、协方差 和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中国农业大学 作物育种学 习题
《植物育种学》思考题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 无性繁殖作物进行杂交育种时,大体上要作哪些工作,才能育出品种?2. 试述通过有性杂交培育无性繁殖作物的特点。
3. 根据品种群体内个体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以及个体间基因型的情况,可将不同的品种归纳为哪几种群体类型?4. 农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特性?5. 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二章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有哪些作用?2.简述本地资源、外地资源、野生资源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3.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4.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5.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第三章育种目标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2.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3.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4.怎样才能正确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5.对你所熟悉的地区,拟订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交说明理由。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1.如何提高引种成功的可能性?2.根据你熟悉地区的生态特点及生产需要怎样尽快的将外地小麦或水稻品种引入到生产中,请说明步骤及理由。
3.来自同一生态区的某种农作物品种有何共同特点?4.简述引种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引种规律。
5.比较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的差别,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
第五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2.三个各具不同特点的亲本品种,试设计一个三品种三交及三品种双交的育种方案。
①假设亲本并注明其主要特点;②杂种后代处理方法及各世代工作重点,并说明理由;③方案要求写出杂交到品种比较试验,并注明世代年限。
3.杂交育种工作中,常用的杂交方式为单交和复交,两种杂交方式有什么区别?4.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组成的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5.简述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和单籽传法及它们各自的工作特点,并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杂种优势的表现 第三节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一、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 二、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 第四节杂种品种的选育程序 一、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 二、亲本品种或自交系的选育 三、亲本品种或自交系的改良方法 四、配合力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五、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 第五节作物杂交种的类别 一、品种间杂交种 二、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 三、自交系间杂交种 四、雄性不育杂交种 五、自交不亲和杂交种 六、种间与亚种间杂交种 第六节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方法 一、人工去雄生产杂交种 二、化学杀雄生产杂交种 三、利用自交不亲合性生产杂交种 四、利用雄性不育性生产杂交种 五、利用标记性状生产杂交种 六、利用雌性系生产杂交种 第七节杂交制种要点 一、合理种植 二、安全隔离 三、严格去杂 四、彻底去雄 五、辅助授粉 六、分收分藏 第八节雄性不育及其在作物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一、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杂交种的选育 二、利用三系生产杂交种的方法 三、核雄性不育杂交种的选育 四、光温敏雄性不育杂交种的选育 第九章抗病虫育种 重点掌握多系品种和近等基因系的概念、基因对基因学说;掌握作物抗病虫性的鉴定方法和抗病虫品 种的选育方法;了解作物抗病虫的意义、作物抗病虫育种的特点及作物抗病虫性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 一、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 二、抗病虫育种的特点 第二节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
一、物理诱变剂的种类及其诱变特点 二、物理诱变处理方法 第三节常见化学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 一、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及其诱变特点 二、化学诱变处理方法 第四节诱变育种的工作程序 一、处理材料的选择 二、诱变剂量的选择 三、诱变处理群体大小 四、诱变后代处理方法 第七章远缘杂交和倍性育种 重点掌握轮远缘杂交后代处理方法、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方法;掌握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方 法、多倍体和单倍体鉴定方法;了解远缘杂交的特点、多倍体和单倍体产生途径其育种特点。 第一节远缘杂交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远缘杂交的概念 二、远缘杂交的特点 三、远缘杂交育种的意义 第二节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方法 一、远缘杂交的困难 二、克服远缘杂交困难的方法 第三节远缘杂交后代分离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一、远缘杂交后代的分离特点 二、远缘杂交后代处理方法 第四节多倍体育种 一、多倍体的种类、起源及特点 二、人工诱导产生多倍体的途径 三、鉴定多倍体的方法 三、多倍体育种方法 第五节单倍体育种 一、产生单倍体的途径 二、鉴定单倍体的方法 三、单倍体育种的特点 四、单倍体育种方法 第八章杂种优势利用 重点掌握杂种优势概念、配合力概念、杂种优势遗传机理、作物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及利用三系制种方 法;掌握杂交种的选育程序、作物杂交种的类别及各类杂交种的特点、利用光温敏雄性不育制种方法;了 解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杂种优势表现和杂交制种要点。 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回顾及其利用成就 一、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回顾 二、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 第二节杂种优势概念及表现特征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 二、杂种优势的度量
重点掌握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掌握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第一节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一、高产 二、稳产 三、优质 四、早熟 五、适应机械化 第二节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一、高产 二、稳产 三、优质 四、生育期适宜 五、适应机械化需要 第三章种质资源 重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和种质资源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 八大作物起源中心及主要作物起源地;了解作物作物起源中心的发展及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 用。 第一节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 二、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一、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二、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 第三节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一、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 二、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三、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国内外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概况 二、种质资源数据库的目标与功能 三、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重点掌握引种的基本原理、引种的基本步骤、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纯系学说和选择育种的程序;掌 握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和不同作物类型引种后的生长变化规律;了解引种成功和失败的实例。 第一节引种和驯化 一、引种和驯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引种的基本原理 三、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 四、作物的不同类型引种后的生长变化规律 五、引种的基本步骤 六、引种实践 七、植物驯化的原理和方法
一、病原菌致病性及其变异 二、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 三、作物抗病虫性的机制 第三节作物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鉴定 一、作物抗病虫性的遗传 二、基因对基因学说 三、作物抗病虫性的鉴定 第四节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及利用 一、抗源的收集和创新 二、抗病虫品种的选育方法 三、抗病虫品种的利用 第十章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作物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及用这 些生物技术选育作物新品种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各种生物技术包括的种类及其基本原理;了解各种生物技 术在作物育种中应用的实例。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培养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一、体细胞克隆变异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利用 二、单倍体细胞培养在作物育种中的利用 三、幼胚培养及其在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利用 四、组织培养在种质资源长期保存中的利用 五、组织培养在脱毒苗繁殖中的利用 六、细胞和组织培养在人工种子生产中的利用 第二节作物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一、作物转基因育种程序 二、转基因作物的遗传特点 第三节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一、分子标记的类型、特点及其原理 二、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法
第二节选择育种 一、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二、性状鉴定与选择 三、选择育种的程序 第五章杂交育种 重点掌握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杂交后代的四种处理方法及杂交育种程序、回交育种中轮回亲本(受 体亲本)与非轮回亲本(供体亲本)的概念及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的回交转育程序;掌握 杂交方式及各杂交方式的区别和特点、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了解回交的遗传效应、杂交技术和杂交育种 的试验圃。 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概念及意义 一、杂交育种的概念 二、杂交育种的意义 第二节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 一、杂交亲本选配的重要性 二、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 第三节杂交技术与杂交方式 一、杂交技术 二、杂交方式 第四节杂种后代处理方法 一、系谱法 二、混合种植法 三、衍生系统法 四、单籽传法 第五节杂交育种程序和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一、杂交育种的试验圃 二、杂交育种程序 三、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第六节回交育种 一、回交育种的概念及意义 二、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受体亲本与供体亲本 三、回交后代的选择 四、回交的代数 五、回交中需要的植株数 六、回交方法 七、回交育种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 第六章诱变育种 重点掌握诱变育种的工作程序;掌握诱变育种的两种方法及各种诱变方法的特点;了解诱变育种的特 点及诱变育种的成就。 第一节诱变育种的概念及特点 一、诱变育种的概念 二、诱变育种的特点 三、诱变育种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常见物理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 2017 年《作物育种与栽培》考试大纲
一、内容简介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作物育种学以作物育种的主要途径 和重要目标性状选育为核心,包含了育种目标、种质资源、育种方法和种子生产等作物新品种选育全过程 中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作物育种方法包括引种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远缘 杂交与倍性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包括抗病虫育种、抗逆性育种和作物品 质改良。作物育种学是一门随着科学和生产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应用性科学。 二、考试大纲 绪论 重点掌握品种的概念及品种的三个基本要素;掌握作物育种学的概念、任务和内容;了解作物育种学 的发展和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 第一节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一、作物育种学的概念 二、作物育种学的任务 三、作物育种学的内容 四、作物育种的意义 第二节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一、达尔文的《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应》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 三、约翰逊的纯系学说 四、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五、绿色革命 六、杂交水稻 七、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第三节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一、品种的概念 二、品种的三个基本要素 三、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四节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和展望 一、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 二、我国作物育种的展望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重点掌握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其遗传组成特点;掌握作物的三种繁殖方式;了解无融合生殖及其在作物 育种中的特殊用途。 第一节作物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 二、无性繁殖 三、无融合生殖 第二节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其遗传组成特点 一、作物品种的类型 二、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第二章育种目标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பைடு நூலக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