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设计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修订草案(1981年版)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修订草案(198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b46bb2f121dd36a32d829b.png)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修订草案)1981年版一、不可作部首
癍舨
爆萹稨藊
彩餐
藏撤
澈瞅
矗答
巅癫蠹
锻蹲
燉孵
副覆赣罐灌鳜薅寰毁籍简疆缰僵襟诫橘飓䦆镢蝌鬎镰
量嘹僚寮燎潦镣掳貌没
腻漆歧壤嚷赛砂搧煽膻绱鞝杓算
檀套腾滕藤嚏臀豌稀鑫信癣阎耀曜臆
癔翼鹰迎赢臃粤账
辙整
谘籽
鬃纂
二、可作部首
原字简作类推出来的简化的字
鼾
鼻
撼憾
感
魁魅傀愧瑰槐魂魄鬼
冀骥
建
健犍
-
毽键
解
懈蟹
具
俱惧犋
留
溜遛榴熘馏瘤镏
蒙曚
朦檬蠓
鼠鼢鼫鼬鼩鼯鼱鼹鼷
叟
搜馊嫂嗖飕艘瘦舀
滔韬稻蹈
夷
荑咦姨胰痍
臾
谀庾萸腴瘐
雨
雯零雾雹雷擂镭需
懦糯震霄霉霖霎霍
霓霜霞露酃霸
塬源嫄愿螈羱原
酂攒缵瓒臜躜趱赞
填慎滇镇颠
真
值植殖置
直
啐悴碎瘁粹翠醉卒。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6f4535783e0912a2162a9d.png)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1977年5月1、不作简化偏旁得简化字(172个)(原字—二简字)懊—忄+夭(左+右)芭、笆、粑—巴帮—邦爆—“火+卜”(左+右) 蓖、篦、蔽—芘弊—“比+廾”(上+下) 壁—“比+土”(上+下) 萹、藊、稨—扁摒—屏病—疒播—“扌+布”(左+右) 部—卩彩—采菜、蔡—“艹+才”(上+下) 餐—*【“餐”得左上部】舱—仓藏—“艹+上”(上+下) 衩、扠、杈、汊—叉撤—“扌+切”(左+右)瞅—“目+丑”(左+右) 矗—*【“(‘直’得中间三横换作一竖)+双”(上+下)】葱—“艹+匆”(上+下)答—“艹+合”蛋—旦弹—“弓+旦”(上+下) 蹈—*【“蹈”得右部换作“刀”】稻—“禾+刀”(左+右) 道—“辶+刀”(半包围)殿—*【“殿”去掉右边】叮、盯、钉、靪—丁董—苳懂—“忄+冬”(左+右) 短—“矢+卜”(左+右) 蹲—“足字旁+屯”(左+右) 燉—炖贰—*【“贰”去掉“贝”】愤—忿孵—孚伕—夫富—“宀+夫”(上+下) 副—付秆、竿—杆钩—勾罐—“缶+又”(左+右) 灌—“氵+关”(左+右) 鳜—桂裹—果薅—“艹+好”(上+下) 盒—合葫、猢、蝴、糊—胡毁—*【“毁”左上“臼”换作“日”】籍—笈建—“廴+占”(半包围) 豇—江酱—*【“将”去掉左边】跤—交椒—茭街—亍阱—井境—“土+井”(左+右) 韭—艽酒—“氵+九”(左+右) 橘—桔镢、钁—*【“决”左“冫”旁换作“钅”】慷—“忄+亢”(左+右) 糠—“米+亢”(左+右) 靠—“亻+告”(左+右) 款—“牛+欠”(左+右)蓝、篮—兰澜、滥—“氵+兰”(左+右) 谰—“讠+兰”(左+右) 懒—“忄+兰”(左+右) 缆—“纟+兰”(左+右) 磊—“石+双”(上+下)荔—“艹+力”(上+下) 璃—玏量—“旦+力”(左+右) 潦—了僚—“亻+了”(左+右) 燎—“火+了”(左+右) 寮、寥—“宀+了”(上+下)廖—“广+了”(半包围) 磷—“石+令”(左+右) 龄—令溜、遛、熘、馏—*【“氵+(上三点+下‘田’)”(左+右)】掳—虏慢—“忄+万”(左+右) 帽—“巾+毛”(左+右) 貌—“白+儿”(上+下) 煤—*【“扎”左“扌”换作“火”】幕—“大+巾”(上+下)酿—*【“酿”右“良”换作“上”】虐—*【“虐”去掉“虍”】漆—“氵+七”(左+右) 歧—岐器—*【“中”中竖上下不出头】谦—“讠+千”(左+右) 潜—汘歉—欠墙—“土+羊”(左+右)勤—“井+力”(左+右) 渠—“氵+巨”(左+右)嚷—“口+上”(左+右) 壤—“土+上”(左+右) 儒—“亻+入”(左+右)赛—“宀+西”(上+下) 煽、搧—扇绱、鞝—上杓—勺输—“车+入”(左+右) 爽—夾私—ㄙ算—祘泰—太檀—枟糖—“米+广”(左+右) 套—*【“套”中间得三短横改作“丿”】腾*【“腾”去掉“月”】停—仃稳—“禾+文”(左+右) 舞—午稀—希稀—希瞎—“目+下”(左+右) 镶—“钅+上”(左+右) 橡—“木+向”(左+右) 萧—肖鞋—“又+圭”(左+右) 信—“亻+文”雄—*【“雄”去掉“隹”】修—*【“修”去掉左旁】宣—“宀+一”(上+下) 癣—“疒+先”(半包围) 靴—“又+化”(左+右) 雪—彐阎—闫演—“氵+(上‘宀’+下‘一’)”(左+右) 耀、曜—“光+夭”(左+右) 意—“乙+心”(上+下) 臆—肊翼—“羽+一”(上+下)迎—“辶+(上‘一’+下‘巾’)”(半包围) 影—“井+彡”(左+右) 臃—“月+用”(左+右) 游—沋愉—“忄+于”(左+右) 遇—迂预、豫—予圆—元原—“厂+元”(半包围) 源—沅缘—“纟+元”(左+右)赞—*【“辇”下面得“车”换作“贝”】寨—“宀+在”(上+下) 账—帐辙—“车+切”(左+右) 整—“大+正”(上+下) 籽—子嘴—咀座—坐哔叽—毕几枓栱—斗拱咔叽—卡几蝌蚪—科斗曚昽、朦胧、蒙昽—苎龙霹雳—辟历蚯蚓—丘引镜—“钅+井”(左+右)2、可做简化偏旁用得简化字(21个)(原字—二简字—→类推出来得二简字)鼻—“自+廾”(上+下)—→“鼾”可类推察—“宀+叉”(上+下)—→“擦”可类推感—“干+心”(上+下)—→“撼、憾”可类推冀—丠—→“骥”可类推具—*【“具”去掉三短横,下左点换作撇(撇上端突入框中)】—→“俱、惧、犋”可类推留—*【“三点+‘田’”(上+下)】—→“榴、瘤”可类推眉、嵋—*【“眉”去掉“目”】—→“媚”可类推蒙—苎—→“蠓”可类推面—*【“面”去掉“口”中得部件】—→“缅”可类推囊、嚷—*【“束”去掉撇捺】—→“攮”可类推青—“*【‘丰’去掉一横】+*【‘令’去掉‘人’与‘人’下得丶】”(上+下)—→“静、靛、请、猜、情、清、晴、睛、靖、精、菁”可类推桑—“又+木”(上+下)—→“搡、嗓”可类推属—“尸+专”(半包围)—→“嘱、瞩”可类推堂—茔—→“螳”可类推易—*【“杨”去掉“木”】—→“剔、惕、赐、锡、踢”可类推婴—*【“妥”去掉撇】)—→“缨、樱”可类推展、辗—“尸+一”(半包围)—→“碾”可类推真—*【“真”去掉三短横,下左点换作撇(撇上端突入框中)】—→“颠、填、慎、滇、镇”可类推直—*【“直”中三短横换作一竖】—→“值、植、殖”可类推卒—“九+十”(上+下)—→“悴、啐、碎、粹、醉、翠、瘁”可类推尊—*【“‘尊’去掉‘酉’‘寸’+‘专’去掉一横”(上+下)—→“撙”可类推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与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请示得通知(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同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与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得请示》,现转发给您们,请贯彻执行。
中国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中国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ae98a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8.png)
中国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中国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是指在1956年至1977年期间,中国政府对汉字进行的一次简化改革。
这次简化方案是在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1956年)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 删除或替换部分繁体字,简化字形。
例如,“麵”(面)被简化为“面”。
“觀”(观)被简化为“观”。
2. 合并部分字形相似的字。
例如,“夢”(梦)和“夢”(梦)被
合并为“梦”。
3. 简化部分字形复杂的字。
例如,“ ”(鬚)被简化为“须”。
4. 取消部分简化字,恢复原本的繁体字形。
例如,“愛”(爱)恢复为“爱”。
这次简化方案的宗旨是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识字和书写,提高文字的标准化和易读性。
然而,由于这次改革过于激进和简化过度,导致了一些问题,例如造成部分文字的字义和字音不明确,以及使得部分汉字与其他汉字或汉字和外语字母的区分度降低。
因此,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对某些字形进行了修订和
调整,以修复一些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是一次有争议的改革,对于汉字的简化和标准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77第二批简化字表
![1977第二批简化字表](https://img.taocdn.com/s3/m/9b27315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d.png)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字表》共收简化字382个,其中包括新造字22个。
这是在1977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之外的另一套简化字方案。
以下是对该方案的详细介绍:
1. 草案的简化偏旁较多,如“与”“风”“邓”等。
2. 草案对一些汉字的简化程度超过现有方案,如“远”被简化为“逹”,“瓣”被简化为“?单”等。
3. 草案中有一些字在现有方案中已经简化,但草案中又给出新的简化方案,如“声”被简化为“生”,“影”被简化为“甮”等。
4. 草案中新增了大量新造字,如“圥”“愙”“夰”等,这些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使用范围较为有限。
总体来说,该方案的出台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一方面,它试图进一步简化汉字,方便人们书写和使用;另一方面,它增加了一部分新造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的认知负担。
最终,该方案并未被广泛推行。
需要注意的是,简化汉字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时期和群体可能会有不同的简化倾向和方式。
同时,汉字的简化也要考虑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教育的需要。
因此,在推行简化汉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合理、适度、有效。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及修正案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及修正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86445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d.png)
- 12 -
原字 简作
原字 简作
臿 插锸 臿
得得
11.弗许的弗仍读 fú。
鼓臌 壴
衮 衮滚 磙
原字 简作
德德
候侯 侯
原字 简作
费 弗 11
原字 简作
夆 蜂峰
烽锋
既 旡 疆缰 畺
解解 浸
侵 侵 鞠掬 匊 垒儡 厽
漏漏
没 殳 12 墓 圶
㐫 脑瑙
碯堖
12.没与设相近,“没有”“设有”易混,需要区别。古兵器的殳仍读 shū。
编号 原字 简作
1 爿丬
原字 类推
寐寐
2 豸犭
原字 类推
原字 类推
豺犲 豹犳
原字 类推
貂㹦
原字 类推
貉狢
3 厥夬
原字 类推
原字 类推
撅抉 橛㭈
原字 类推
獗㹟
原字 类推
蹶趹
4 阑兰
原字 类推
镧镧
5 廴辶
原字 类推
廷
原字 类推
挻挺
筵筵 犍犍
原字 类推
延 毽毽
原字 类推
涎涎
原字 类推
蜒蜒
6 ⻂礻
- 19 -
影 预豫 予
-4-
臃 圆元
游沋 原原
原字 简作
源沅
原字 简作
缘缘
原字 简作
赞赞
原字 简作
寨寨
原字 简作
账帐
辙辙 整整
6.咀嚼的咀仍读 jǚ。
哔哔 叽叽
枓斗 栱拱
籽子
咔咔 叽叽
嘴咀6 座坐
蝌蝌 蚪蚪
蒙 朦胧
朦胧
龙 蒙
眬
霹霹 雳雳
蚯蚯 蚓蚓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c9510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3.png)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自2003年开始,至今已实施15年有余,经过了时
间的洗礼,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和普遍使用。
其基本目的是将过度复杂的汉字归纳整理,统一文字的形式,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注入新鲜活力,以此推动汉字文化的发展。
其主要内容:
一、汉字规范,收录常用汉字7000多个,全部采用新复音读音,简化部分汉
字形体,达到方便掌握,符合现代书写要求。
二、概括规定,统一大小写汉字结构,规范繁体字在简体字中的运用,避免多
音字的混淆,以维护汉语的统一性。
三、实践运用。
促使全社会都积极推行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打造一个“简洁、统一、高效”的汉字环境。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实施,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意义深远,是一项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新,激发了学习汉语的热情,也极大地服务了台湾、澳门、香港同胞,以及海外华人和华侨,共同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二简字草案
![二简字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8351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6.png)
二简字草案,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 20 世纪 50 年代《汉字简化方案》后,于 1977 年 12 月 20 日提出来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1977 年 12 月 20 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及各省级行政区机关报同时发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方案共收入简体汉字 853 个。
其中,“二简字”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
随后,1986 年 6 月 24 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宣布废止“二简字”。
总的来说,二简字草案是中国汉字简化历史中的一部分,虽然最终被废止,但它对中国的文字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简电子版
![二简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b791bec77da26925c5b077.png)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日期】19771220【标题】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作者】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说明:一、草案为什么分两个表?这是因为两个表所收简化字的流行情况不同。
第一表所收的简化字已在全国流行,可在出版物上先行试用。
第二表所收的简化字有三种情况:(一)已在部分地区或某个行业中流行。
这类字占大多数。
(二)有些字是从社会上流行的几种不同简体中选用的,选用得是否合适,还需要讨论。
这类字占一小部分。
(三)还有少数字,原字笔画较繁而又比较常用,是我们根据群众简化汉字的方法拟订的。
因此,第二表的简化字,需要经过群众广泛讨论,提出修改、增补或者删除的意见。
二、草案一共收了多少简化字?第一表收简化字193个(其中不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172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21个);类推出来的简化字55个。
以上两项合计,共248个。
第二表收简化字269个(其中不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245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24个);此外,不能单独成字的简化偏旁16个。
根据24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和16个不能单独成字的简化偏旁,类推出来的简化字336个。
以上两项合计,共605个。
整个草案,共收简化字853个,简化偏旁61个。
在精简汉字数量方面,草案精简了263个字。
三、草案中的类推字是在什么范围内类推简化的?按说,一个偏旁简化了,所有包含这个偏旁的字都应该同样简化。
但是,考虑到汉字总数很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死字、古字,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没有必要把所有可以类推的字全部类推简化。
因此,草案中的类推简化字,暂在4500个较常用字范围内类推简化。
四、还有哪些字急需简化?这次简化以后,在4500个较常用字中,超过十笔的还有1300字。
其中使用频率较高而急需简化的字举例如下:衡醒酷增横题篇端缩豪群溪御融蹄赠薪操额醋嫩嗽辣撇誓舅嗅赖罩缴慧隔谨捷滞骡纂攥撑鳞蹦髓此外,还有一些笔画不算多,但是难写难读或容易写错读错的字,也需要在简化过程中求得解决。
二简字
![二简字](https://img.taocdn.com/s3/m/cea1b1a71a37f111f1855be9.png)
二简字二简字“部”作“卩”;“零”作“另”。
简介二简字(Second-round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简称二简(SRSC)[1],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20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提出后在1977年12月20日提出来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2][3]中的简化汉字。
二简方案分为两个表:第一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第二表收录了605个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行。
一般认为这个方案把一些不应该简化的字简化了,又把一些应该简化的没有简化。
并且简化得过于简单,社会上使用“二简字”过于混乱。
当时学者普遍认为:相比第一次简化的汉字,二简草案大多采取了通行于一种行业、一个地区的新简化字,约未全定,俗未全成,造成了二简字不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
并且当时受极左思想统治,人们认为汉字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所以简化汉字时并没有征求知识分子的意见,甚至没有经过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表决,事实上不能算是“通过”。
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因为“二简字”的简化不成功,废止了这个方案,并指出了:“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
”“二简字”在书写上更加简单易行,但是后人认为它在构造上失去汉字造型美观的特点。
自《人民日报》开始试用“二简字”后,社会上使用“二简字”出现了混乱。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字在国际语言中的形象,国内的很多专家和学者纷纷质疑此次简化。
最后在1986年废除了“二简字”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二简字”不属于规范用字。
并指出了:“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
”这次简化是不成功的,自此以后,官方未提出过任何简化方案。
影响内地影响由于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二简字”发布和宣传的力度较强,并且在当时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媒体和报刊都使用“二简字”;加上“二简字”笔画少,书写简单,易于流行,在当时社会上已经非常广泛。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bcb60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c.png)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概述汉字简化是指对汉字的繁体形式进行简化,以提高汉字书写的效率和易读性。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是在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本文将介绍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背景、目的以及实施过程。
背景在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促进汉字文字改革,中国政府实施了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
这一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汉字的形体结构,减少了笔画数,使得汉字书写更加简便。
然而,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普及,许多人对于这些简化字仍然存在争议。
目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目的是进一步简化汉字的书写形式,使其更加规范、简洁和易读。
这一方案旨在减少汉字书写的复杂度,提高文字的传播效率,使汉字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实施过程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剔除冗余元素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通过剔除汉字中的冗余元素来简化字形。
这些冗余元素包括部分繁体字中的多余的笔画和结构。
通过去除这些冗余元素,可以大大简化汉字的书写形式。
2. 统一规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还致力于统一汉字的书写规范。
通过制定统一的字形标准和规范,可以避免不同地区和场合使用不同的汉字书写形式,从而提高文字的可读性和统一性。
3. 结合拼音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还将汉字的简化与拼音的使用结合起来。
通过在字形中融入拼音的元素,可以使汉字在书写和识别时更加方便和准确。
这一方案将汉字和拼音相结合,既保留了汉字的特色,又提高了其易读性。
4. 尊重传统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在简化汉字的同时,也尊重和保留了部分传统的文字形态。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过分简化导致汉字失去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美感。
结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是中国政府对汉字文字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汉字的书写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简化,提高了汉字的易读性和传播效率。
这一方案将为汉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并推动汉字的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注:本文纯属虚构,仅用于示范Markdown文本格式的输出。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ade486fc4ffe473268ab5a.png)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1977 年5月1.不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172 个)(原字—二简字)懊—忄 +夭(左 +右)芭、笆、粑—巴帮—邦爆—“火+卜”(左+右)蓖、篦、蔽—芘弊—“比+廾(”上+下)壁—“比+土(”上+下)萹、藊、稨—扁摒—屏病—疒播—“扌+布”(左+右)部—卩彩—采菜、蔡—“艹+才(”上+下 ) 餐— *【“餐”的左上部】舱—仓藏—“艹+上”(上 +下)衩、扠、杈、汊—叉撤—“扌+切”(左+右)瞅—“目+丑”(左+右)矗—*【(“‘直’的中间三横换作一竖)+双”(上 +下)】葱—“艹+匆”(上+下)答—“艹+合”蛋—旦弹—“弓+旦(”上 +下)蹈— *【“蹈”的右部换作“刀”】稻—“禾+刀”(左+右)道—“辶+刀”(半包围 )殿— *【“殿”去掉右边】叮、盯、钉、靪—丁董—苳懂—“忄+冬(”左+右)短—“矢+卜(”左+右)蹲—“足字旁+屯(”左+右)燉—炖贰— *【“贰”去掉“】贝”愤—忿孵—孚伕—夫富—“宀+夫”(上+下)副—付秆、竿—杆钩—勾罐—“缶+又”(左+右)灌—“氵+关”(左 + 右)鳜—桂裹—果薅—“艹+好(”上 +下)盒—合葫、猢、蝴、糊—胡毁— *【“毁”左上“臼”换作“】日”籍—笈建—“廴+占”(半包围)豇—江酱—*【“将”去掉左边】跤—交椒—茭街—亍阱—井境—“土+井”(左+右)韭—艽酒—“氵+九(”左 +右)橘—桔镢、钁—*【“决”左“冫”旁换作】“钅”慷—“忄+亢(”左+右)糠—“米+亢(”左+右)靠—“亻+告”(左+右)款—“牛+欠”(左+右)蓝、篮—兰澜、滥—“氵+兰”(左+右)谰—“讠+兰”(左+右)懒—“忄+兰”(左+右)缆—“纟+兰”(左+右)磊—“石+双”(上+下)荔—“艹+力(”上 +下)璃—玏量—“旦+力(”左 +右)潦—了僚—“亻+了(”左+右)燎—“火+了(”左+右)寮、寥—“宀+了(”上+下)廖—“广+了(”半包围)磷—“石+令(”左 +右)龄—令溜、遛、熘、馏— *【“氵+(上三点 +下‘田)(”’左+右)】掳—虏慢—“忄+万(”左+右)帽—“巾+毛(”左+右)貌—“白+儿”(上+下)煤—*【“扎”左“扌”换作】“幕火—”“大+巾(”上+下)酿— *【“酿”右“良”换作】“虐上—”*【“虐”去掉“】虍”漆—“氵+七(”左 +右)歧—岐器— *【“中”中竖上下不出头】谦—“讠+千”(左+右)潜—汘歉—欠墙—“土+羊”(左+右)勤—“井+力”(左+右)渠—“氵+巨”(左+右)嚷—“口+上(”左+右)壤—“土+上(”左+右)儒—“亻+入”(左+右)赛—“宀+西(”上 +下)煽、搧—扇绱、鞝—上杓—勺输—“车+入”(左+右)爽—夾私—ㄙ算—祘泰—太檀—枟糖—“米+广”(左 +右)套— *【“套”中间的三短横改作“丿】” 腾*【“腾”去掉“】月停”—仃稳—“禾+文”(左+右)舞—午稀—希稀—希瞎—“目+下(”左 +右)镶—“钅+上(”左 +右)橡—“木+向”(左+右)萧—肖鞋—“又+圭”(左+右)信—“亻+文”雄— *【“雄”去掉“】隹修”— *【“修”去掉左旁】宣—“宀+一”(上+下)癣—“疒+先”(半包围)靴—“又+化(”左 +右)雪—彐阎—闫演—“氵+(上‘宀+’下‘一)(”’左 +右)耀、曜—“光+夭(”左+右)意—“乙+心”(上+下)臆—肊翼—“羽+一(”上+下)迎—“辶+(上‘一+’下‘巾)(”’半包围)影—“井+彡(”左+右)臃—“月+用”(左+右)游—沋愉—“忄+于”(左+右)遇—迂预、豫—予圆—元原—“厂+元(”半包围)源—沅缘—“纟+元”(左+右)赞— *【“辇”下面的“车”换作“】贝寨”—“宀+在(”上+下)账—帐辙—“车+切”(左+右)整—“大+正(” 上+下)籽—子嘴—咀座—坐哔叽—毕几枓栱—斗拱咔叽—卡几蝌蚪—科斗曚昽、朦胧、蒙昽—苎龙霹雳—辟历蚯蚓—丘引镜—“钅+井”(左+右)2.可做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21 个)(原字—二简字—→类推出来的二简字)鼻—“自+廾”(上+下)—→“鼾”可类推察—“宀+叉”(上+下)—→“擦”可类推感—“干+心”(上+下)—→“撼、憾”可类推冀—丠—→“骥”可类推具—*【“具”去掉三短横,下左点换作撇(撇上端突入框中)】—→“俱、惧、犋”可类推留— *【“三点+‘田(”’上+下)】—→“榴、瘤”可类推眉、嵋— *【“眉”去掉“】目—”→“媚”可类推蒙—苎—→“蠓”可类推面— *【“面”去掉“口”中的部件】—→“缅”可类推囊、嚷— *【“束”去掉撇捺】—→“攮”可类推青—“*【‘丰’去掉一横+*】【‘令’去掉‘人’和‘人’(”下上的+丶下】)—→“静、靛、请、猜、情、清、晴、睛、靖、精、菁”可类推桑—“又+木”(上+下)—→“搡、嗓”可类推属—“尸+专”(半包围)—→“嘱、瞩”可类推堂—茔—→“螳”可类推易— *【“杨”去掉“】木—”→“剔、惕、赐、锡、踢”可类推婴— *【“妥”去掉撇)】—→“缨、樱”可类推展、辗—“尸+一”(半包围)—→“碾”可类推真—*【“真”去掉三短横,下左点换作撇(撇上端突入框中)】—→“颠、填、慎、滇、镇”可类推直— *【“直”中三短横换作一竖】—→“值、植、殖”可类推卒—“九+十(”上+下)—→“悴、啐、碎、粹、醉、翠、瘁”可类推尊— *【“‘尊’去掉‘寸酉’+’‘专’去掉一(横上”+下)—→“撙”可类推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请示的通知(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同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b141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6.png)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汉字简化是指对汉字进行简化、减少笔画的过程,旨在提高汉字书写和输入的效率。
自从1956年实施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汉字书写和印刷工作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对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提出了一些质疑和反思。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1986年,中国国务院批准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主要是对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一些不太合理的简化字被恢复原状,一些简化字的简化形式也做出了调整。
此外,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还对一些生僻字和异体字进行了统一,以减少人们的书写和输入负担。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实施,对于提高汉字的书写和输入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一些不太合理的简化字进行修正,可以减少人们在阅读和书写时的困扰,提高汉字的可读性和可辨识性。
其次,对生僻字和异体字进行统一,可以减少人们在书写和输入时需要记忆的字形数量,从而提高书写和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
然而,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简化汉字可能会影响汉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另外,一些人担心,简化汉字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出现偏差,甚至影响汉字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是在继承和发扬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它既有利于提高汉字的书写和输入效率,又要兼顾保护和传承汉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汉字的发展规律和文化特点,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和讨论,以确保汉字的简化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和民主。
希望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能够为汉字的发展和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为推动汉字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b7ff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a.png)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简介汉字简化是对汉字进行加简化处理以达到简化字体、提高书写效率等目的的一种方法,旨在简化汉字的笔画和结构。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是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提出的对汉字进一步简化的方案,是中国汉字简化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介绍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背景、原则和具体实施情况,并评估其对汉字文化的影响。
背景在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实施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字词和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汉字的书写效率和信息传递的便捷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中国政府开始考虑对汉字进行进一步的简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原则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在设计时遵循了一些原则:1.尊重汉字的本源:尽量保留汉字的基本结构和传统意义,避免对文字意义的扭曲或错误解读。
2.简明扼要:尽量减少汉字的笔画数目,提高书写效率和信息传递速度。
3.可行实施:考虑到对现有出版物和教材的影响,方案的实施应尽量平稳过渡。
实施情况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于1956年正式提出,并在1958年至1962年期间逐渐开始实施。
方案主要涉及了汉字的基本部首、部分汉字的笔画和结构的修改等。
具体实施的情况如下: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针对一些常用的部首进行了简化。
例如,将“木”改为“朩”,将“火”改为“灬”,将“示”改为“礻”等。
这些简化旨在减少部首的笔画数目,节省书写时间。
笔画减简方案还对一些常用汉字的笔画进行了减简。
例如,将“又”改为“⺌”,将“无”改为“ ”,将“风”改为“凡”等。
通过减少汉字的笔画数目,提高了书写效率和信息传递速度。
结构调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还对一些汉字的结构进行了调整。
例如,将“果”字中的“木”改为“⺮”,将“见”字中的“目”改为“⺪”,将“音”字中的“立”改为“⺳”等。
这些结构调整旨在简化字形,使汉字更加整齐、美观。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实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得汉字的书写更加简洁和规范,加速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19771220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说明
![19771220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3ea6b48b307e87101f696dc.png)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及各省、市、自治区一级报纸发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表收简化字248个,第二表收简化字605个。
12月21日《人民日报》开始试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表的简化字。
1978年3月2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学校试用简化字的通知》。
1978年7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停止试用这批简化字。公开解释是《草案》是“试用”,“试用并不等于正式推行”,“现在,《草案》已进入修订阶段,大规模的试用可以告一段落,所以在报刊上就停止试用了。” 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从现在起停止使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强调指出:“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
================================================
关于《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一些资料 (2009-08-18 13:42:21
日前,由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在《中国教育报》(2009年8月13日)和中国语言文字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回想读高中时适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推出,当时的惊异奇特之情可以想象。现将有关《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一些资料收集整理于下:
由于这个方案是在一片“拨乱反正”的呼声中,并未实行大规模的研究分析,仓促地制定和发布的。它把一些不应该简化的字简化了,一些应该简化的没有简化,并且字被简化得过于简单。当时学者普遍认为:相比第一次简化的汉字,“二简”草案大多采取了通行于一种行业、一个地区的新简化字,约未全定,俗未全成,造成了“二简字”不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并且当时受极左思想影响,人们认为汉字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所以简化汉字时并没有征求知识分子的意见,甚至没有经过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表决,事实上不能算是“通过”。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0b49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a.png)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简介本文档是针对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草案,旨在对汉字进行简化,以提高汉字书写和识别的效率。
本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并借鉴了过去的简化方案,在尊重传统汉字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简化。
背景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然而,由于汉字的复杂结构和繁琐的书写方式,给人们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自1956年开始,中国政府推出了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以简化部分汉字的结构和笔画,以提高汉字的书写效率。
经过多年的应用,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简化后的汉字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特色,甚至影响了汉字的辨认度。
因此,我们需要对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进行修订,提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方案目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在保留汉字的基本意义和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方式,以提高汉字的识别和书写效率。
具体目标如下:1.简化汉字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笔画。
2.统一汉字的书写规范,提高汉字的一致性。
3.保留汉字的传统意义和文化内涵,不影响汉字的辨认度。
方案内容1. 简化繁体字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主要针对繁体字进行简化。
我们保留了繁体字的基本结构和笔画,只进行适度的简化。
简化的原则包括:•减少笔画数量:对于一些复杂的部首和偏旁,适当减少其笔画数量,简化其结构。
•统一笔画顺序:统一规范各个部首和偏旁的笔画顺序,提高书写的规范性。
•确保意义的保持:简化后的汉字仍然能够准确表达原有的意义。
2. 保留汉字特色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在简化汉字的同时,保留了汉字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我们尊重传统汉字的历史和意义,并避免对重要的汉字进行过度的简化。
通过综合考量,我们确保了汉字的辨认度和书写的连贯性。
3. 统一书写规范为了提高汉字的一致性和书写的规范性,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还规定了统一的书写规范。
具体规定如下:•确定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并规定其书写顺序。
1986年第二次简化字方案草案
![1986年第二次简化字方案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93d5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8.png)
1986年第二次简化字方案草案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交流的加强,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历史遗产。
然而,传统的繁体汉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文的传播和学习。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我们提出了1986年第二次简化字方案,旨在减少繁体字的数量,并使简化字更加规范、易于书写和传播。
二、主要修改本次简化字方案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修改组成。
1.删除人名用字为了减少特殊字形的使用,我们决定删除人名用字的特殊字形。
以往,为了与常用字区分,人名用字常常采用了特别的字形。
然而,这种特殊字形对于读者来说增加了学习和认知的难度。
因此,在第二次简化字方案中,我们鼓励使用常规的字形作为人名用字,并鼓励人们使用字母拼写作为个人名称的一部分。
2.精简繁体字在第一次简化字方案中,我们已经对一些常用的繁体字进行了简化。
但是,仍有一些繁体字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且造成了理解和书写的困难。
为了进一步减少繁体字的数量,我们在第二次简化字方案中删除了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繁体字,并采用了简化的字形代替。
3.规范化字形在传统的繁体字中,有一些字形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增加了字形的学习难度,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和模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鼓励使用更加规范化的字形,并删除一些字形差异较大的字。
4.统一标准为了使简化字更加统一,我们制定了一套更加严格的书写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笔画数、笔画顺序、字形比例等。
通过规范的书写标准,可以减少因个体书写造成的字形的差异,提高字形的一致性和可识别性。
三、方案实施1.教育宣传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第二次简化字方案,我们将通过广泛的教育宣传来推动方案的实施。
这包括在学校、机关、媒体等各个层面进行宣传,开展主题讲座、培训班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并编写相关教材和教辅材料,帮助人们学习和适应新的字形。
2.字形替换对于已经存在的文献、宣传资料等,我们将鼓励使用新的简化字形进行替换。
臭名昭著的第二次简化字
![臭名昭著的第二次简化字](https://img.taocdn.com/s3/m/7b21119102d276a200292e27.png)
臭名昭著的第二次简化字
二简字,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20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提出后在1977年12月20日提出来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
∙1975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报请国务院审阅。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及各省级行政区一级报纸发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次日,《人民日报》开始试用“二简字”。
∙1986年六月2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宣布废除“二简字”
英雄洞上面是第二次简化字,下面是第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1977年5月
1.不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172个)(原字—二简字)
懊—忄+夭(左+右)
芭、笆、粑—巴帮—邦爆—“火+卜”(左+右)蓖、篦、蔽—芘弊—“比+廾”(上+下)壁—“比+土”(上+下)萹、藊、稨—扁摒—屏病—疒
播—“扌+布”(左+右)部—卩
彩—采菜、蔡—“艹+才”(上+下) 餐—*【“餐”的左上部】舱—仓藏—“艹+上”(上+下)衩、扠、杈、汊—叉撤—“扌+切”(左+右)
瞅—“目+丑”(左+右)矗—*【“(‘直’的中间三横换作一竖)+双”(上+下)】葱—“艹+匆”(上+下)
答—“艹+合”蛋—旦弹—“弓+旦”(上+下)蹈—*【“蹈”的右部换作“刀”】稻—“禾+刀”(左+右)道—“辶+刀”(半包围)
殿—*【“殿”去掉右边】叮、盯、钉、靪—丁董—苳懂—“忄+冬”(左+右)短—“矢+卜”(左+右)蹲—“足字旁+屯”
(左+右)燉—炖
贰—*【“贰”去掉“贝”】
愤—忿孵—孚伕—夫富—“宀+夫”(上+下)副—付
秆、竿—杆钩—勾罐—“缶+又”(左+右)灌—“氵+关”(左+右)鳜—桂裹—果
薅—“艹+好”(上+下)盒—合葫、猢、蝴、糊—胡毁—*【“毁”左上“臼”换作“日”】
籍—笈建—“廴+占”(半包围)豇—江酱—*【“将”去掉左边】跤—交椒—茭街—亍阱—井境—“土+井”(左+右)韭—艽
酒—“氵+九”(左+右)橘—桔镢、钁—*【“决”左“冫”旁换作“钅”】
慷—“忄+亢”(左+右)糠—“米+亢”(左+右)靠—“亻+告”(左+右)款—“牛+欠”(左+右)
蓝、篮—兰澜、滥—“氵+兰”(左+右)谰—“讠+兰”(左+
右)懒—“忄+兰”(左+右)缆—“纟+兰”(左+右)磊—“石+双”(上+下)
荔—“艹+力”(上+下)璃—玏量—“旦+力”(左+右)潦—了僚—“亻+了”(左+右)燎—“火+了”(左+右)寮、寥—“宀+了”(上+下)
廖—“广+了”(半包围)磷—“石+令”(左+右)龄—令溜、遛、熘、馏—*【“氵+(上三点+下‘田’)”(左+右)】掳—虏
慢—“忄+万”(左+右)帽—“巾+毛”(左+右)貌—“白+儿”(上+下)煤—*【“扎”左“扌”换作“火”】幕—“大+巾”(上+下)
酿—*【“酿”右“良”换作“上”】虐—*【“虐”去掉“虍”】
漆—“氵+七”(左+右)歧—岐器—*【“中”中竖上下不出头】谦—“讠+千”(左+右)潜—汘歉—欠墙—“土+羊”(左+右)
勤—“井+力”(左+右)渠—“氵+巨”(左+右)
嚷—“口+上”(左+右)壤—“土+上”(左+右)儒—“亻+入”(左+右)
赛—“宀+西”(上+下)煽、搧—扇绱、鞝—上杓—勺输—“车+入”(左+右)爽—夾私—ㄙ算—祘
泰—太檀—枟糖—“米+广”(左+右)套—*【“套”中间的三短横改作“丿”】腾*【“腾”去掉“月”】停—仃
稳—“禾+文”(左+右)舞—午
稀—希稀—希瞎—“目+下”(左+右)镶—“钅+上”(左+右)橡—“木+向”(左+右)萧—肖鞋—“又+圭”(左+右)信—“亻+文”
雄—*【“雄”去掉“隹”】修—*【“修”去掉左旁】宣—“宀+一”(上+下)癣—“疒+先”(半包围)靴—“又+化”(左+右)雪—彐
阎—闫演—“氵+(上‘宀’+下‘一’)”(左+右)耀、曜—“光+夭”(左+右)意—“乙+心”(上+下)臆—肊翼—“羽+一”(上+下)
迎—“辶+(上‘一’+下‘巾’)”(半包围)影—“井+彡”(左+右)臃—“月+用”(左+右)游—沋愉—“忄+于”(左+右)遇—迂
预、豫—予圆—元原—“厂+元”(半包围)源—沅缘—“纟
+元”(左+右)
赞—*【“辇”下面的“车”换作“贝”】寨—“宀+在”(上+下)账—帐辙—“车+切”(左+右)整—“大+正”(上+下)籽—子嘴—咀
座—坐
哔叽—毕几枓栱—斗拱咔叽—卡几蝌蚪—科斗曚昽、朦胧、蒙昽—苎龙霹雳—辟历蚯蚓—丘引镜—“钅+井”(左+右)
2.可做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21个)(原字—二简字—→类推出来的二简字)
鼻—“自+廾”(上+下)—→“鼾”可类推
察—“宀+叉”(上+下)—→“擦”可类推
感—“干+心”(上+下)—→“撼、憾”可类推
冀—丠—→“骥”可类推
具—*【“具”去掉三短横,下左点换作撇(撇上端突入框中)】
—→“俱、惧、犋”可类推
留—*【“三点+‘田’”(上+下)】—→“榴、瘤”可类推
眉、嵋—*【“眉”去掉“目”】—→“媚”可类推
蒙—苎—→“蠓”可类推
面—*【“面”去掉“口”中的部件】—→“缅”可类推
囊、嚷—*【“束”去掉撇捺】—→“攮”可类推
青—“*【‘丰’去掉一横】+*【‘令’去掉‘人’和‘人’下的丶】”(上+下)—→“静、靛、请、猜、情、清、晴、睛、靖、精、菁”可类推
桑—“又+木”(上+下)—→“搡、嗓”可类推
属—“尸+专”(半包围)—→“嘱、瞩”可类推
堂—茔—→“螳”可类推
易—*【“”去掉“木”】—→“剔、惕、赐、锡、踢”可类推
婴—*【“妥”去掉撇】)—→“缨、樱”可类推
展、辗—“尸+一”(半包围)—→“碾”可类推
真—*【“真”去掉三短横,下左点换作撇(撇上端突入框中)】—→“颠、填、慎、滇、镇”可类推
直—*【“直”中三短横换作一竖】—→“值、植、殖”可类推
卒—“九+十”(上+下)—→“悴、啐、碎、粹、醉、翠、瘁”可类推
尊—*【“‘尊’去掉‘酉’‘寸’+‘专’去掉一横”(上+下)—→“撙”可类推
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请示的通知
(1986年6月24日)
国务院同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现转发给你们,
请贯彻执行。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停止使用。
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
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国务院责成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尽快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各方面用字管理办法,逐步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的不正常现象。
为便利人们正确使用简化字,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其他有关报刊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
在今年一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与会同志对《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长期未作定论和当前社会用字的严重混乱现象,提出了批评和建议,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尽快加以解决。
现将有关问题请示如下:
一、由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经国务院批准,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在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报纸上发表,在全国征求意见,其中第一表的简化字在出版物上试用。
由于这批简化字不够成熟,所以一九七八年四月和七月,原教育部和中宣部分别发出通知,在课本、教科书和报纸、刊
物、图书等方面停止试用第一表的简化字。
但是,这个草案并未废止。
几年来,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并对这个草案进行了多次修订。
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社会上或学术界,对要不要正式公布、使用这批新简化字,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
我们认为,一九五六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和一九六四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已经使用多年,但有些字至今仍不能被人们准确使用,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和巩固。
同时,考虑到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对社会应用和纠正当前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较为有利。
此外,当前规模最大的《汉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其它多卷本工具书已经或即将出版;电子计算机的汉字库已采用固定掩膜体芯片存储,如现在再增加新简化字,将会造成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浪费。
因此,我们建议国务院批准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为便利人们使用规的简化字,建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其它有关报刊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我委所属的语文也将重印《简化字总表》,以供社会各方面需要。
二、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和乱造简化字的现象比较严重,使用汉语拼音也存在不准确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外各方面人士的关注,
纷纷提出批评意见。
万里同志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严重注意,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干预和纠正”。
为此,我们建议对社会用字作如下规定:翻印和整理出版古籍,可以使用繁体字;姓氏用字可以使用被淘汰的异体字。
除上述情况及某些特殊需要者外,其他方面应当严格遵循文字的规,不能随便使用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和被淘汰的异体字,也不能使用不规的简化字。
三、使用简化字,以一九六四年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具体要求如下:(一)报纸、杂志、图书、大中小学教材,应当严格使用规的简化字;(二)文件、布告、通知、标语、商标、广告、招牌、路名牌、站名牌、街道胡同名牌等,要使用规的简化字;(三)电影电视的片名、演员职员表和说明字幕要使用规的简化字;(四)汉字信息处理要使用规的简化字;(五)提倡书法家书写规的简化字;(六)凡使用汉语拼音,拼写应当准确。
我们拟根据以上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分别制订各方面用字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