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的诗意介绍

合集下载

寒食李山甫诗意

寒食李山甫诗意

寒食李山甫诗意
李山甫,晚唐诗人。

累举不第,落魄有不羁才。

在动荡的时代,李山甫同罗隐等众多晚唐寒士一样,久困科场,仕途渺茫,一腔报国之志无处得张。

发而为诗,多为忧国忧时。

《寒食》诗意:
在《寒食》这首诗中,诗人独出心裁,用“三点两点”“十枝五枝”描绘出了春天雨滴的稀稀落落和花儿遍地、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诗人此举却是在以乐景衬哀情,末句笔峰一转:“每年都是这样,谁人相问?”一语道出诗人想建功立业却不能成的悲痛之情,如此之下,诗人只能独自默默流下眼泪。

而本诗最吸引人的地方也莫过于此吧。

此时的诗人,本应为这样的美时美景所感染,却没有这份闲情,联想到自己坚守高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空虚,无聊,诗人只能将满腔抱负,随酒化入愁肠。

全诗以乐景衬哀情,尾联将久郁心间的不快喷薄而发,令人叹息。

原文:
《寒食》李山甫
唐代李山甫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

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

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

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泥醉乡。

《寒食》古诗 韩翃意思

《寒食》古诗 韩翃意思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词句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的古诗翻译

寒食的古诗翻译

寒食韩翃〔唐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寒食》原文及译文

《寒食》原文及译文

《寒食》原文及译文《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咱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接下来,咱们一起聊聊这首诗的译文哈。

“春城无处不飞花”,这一句说的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就好像整个城都被花给包围了。

想象一下,走在长安的大街小巷,春风一吹,那花瓣就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多美呀!我记得有一次春天,我去一个古城游玩,那漫天飞舞的花瓣,真的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花瓣落在我的肩头,落在地上,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彩色的地毯。

“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是在寒食节这天,东风吹拂着皇宫里的柳树,柳枝随风倾斜。

这画面是不是很有诗意?就好像那柳树也在享受着春风的抚摸,轻轻摆动着身姿。

我曾经在一个公园里看到过类似的场景,一排排柳树在微风中摇曳,那嫩绿的柳枝就像姑娘的长发一样柔顺,让人心生欢喜。

“日暮汉宫传蜡烛”,到了傍晚,皇宫里忙着赏赐蜡烛,给王侯贵戚。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家里长辈会给孩子们分糖果,那场面也是热闹又温馨。

“轻烟散入五侯家”,蜡烛的轻烟飘散到王侯贵戚的家中。

这轻烟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气息,悄悄地溜进了那些富贵人家。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京城的景色和寒食节的风俗,含蓄地讽刺了当时的王侯贵族的特权。

韩翃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咱们读这首诗,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那个繁华的长安城,感受到那个特殊节日的氛围。

怎么样,朋友们,对于《寒食》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是不是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啦?。

寒食古诗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寒食古诗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寒食韩翃〔唐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古诗《寒食》释义

古诗《寒食》释义

古诗《寒食》释义“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

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

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

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

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

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

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

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

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哀景写哀情,即陪衬的艺术手法。

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

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

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

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

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

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

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

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

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

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

《寒食》韩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寒食》韩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寒食》韩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作品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①,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词句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白话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创作背景: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作品鉴赏: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寒食》原文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韩翃《寒食》的意思及赏析

韩翃《寒食》的意思及赏析

韩翃《寒食》的意思及赏析
寒食
韩翃1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2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3家。

1翃:读hóng。

2寒食: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两天(也说是一天)的一个传统节日。

这一天家家禁火,只吃冷食。

3五侯:泛指贵幸一宠一臣。

暮春时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的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

黄昏宫里开始赏赐各部新蜡烛,皇帝贵戚家的屋顶最先升起了轻烟。

【飞絮之美】
一到春天,北京城里各处都是飘舞的柳絮和杨花,北京人最能
感受“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感觉。

写这句诗时,能够想见诗人定是立足高远、视野宽阔,才能看到全城飞花的景象。

都城中到处是飞花弥漫,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历史与现实相一交一汇,飞花之城中,出现了一个隐隐绰绰的古都。

【赏析】
如果说“春城处处见飞花”也可以,但是还不够,而“无处不飞花”,双重否定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可以说没有地方不是在飞舞着杨柳絮。

我们要表达强烈的语气,也可以用“无处不”这样的双重否定形式。

【启示】
寒食节的来历说法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

春秋时代的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

重耳即位后,介子推却背着老母躲入深山,宁愿被烧死也不出来。

介子推懂得功成身退,一方面他淡泊名利之心难能可贵,另一方面他坚忍不拔的意志也让人敬重。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寒食》原文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寒食》诗意_韩翃

《寒食》诗意_韩翃

《寒食》诗意_韩翃
【寒食】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诗今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名句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

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

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

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

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

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
的写法,就叫含蓄。

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注词释义】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赐给。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韩翃《寒食》原文及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及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及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韩翃《寒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寒食唐韩翃解释诗意

寒食唐韩翃解释诗意

寒食唐韩翃解释诗意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描写寒食节长安城中景象的诗。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冷食,故名寒食。

诗的前二句描写寒食节时长安城和皇城的风光,后二句则是借“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这样的情景暗含隐喻。

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批准,才可列外。

除了皇宫,只有皇亲贵族才可以得到这份恩典。

“汉宫传蜡烛”正是写这样的情景,一个“传”字说明赐火是按等级制度一个个赐予的,可见封建等级次第的森严。

“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了一幅宫中宦官走马传烛的画面,虽然句中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飘散的袅袅轻烟,透露着这一消息,使人嗅到了烛烟的气味,听到了清脆的马蹄声,犹如身临其境。

同时,使人自然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

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独传蜡烛,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

进而,优先享受这种特权的,则是贵为“五侯”的家。

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

中唐以来,宦官集团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
败,有如汉末之世。

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喻讽刺之情。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唐德宗曾十分欣赏韩翃这首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官职。

这首诗诗意含蓄却富有情韵,虽然止于描绘,但是能发人深思,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寒食韩翃诗意及中心

寒食韩翃诗意及中心

《寒食》韩翃诗意及中心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期间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原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方面,前两句写白昼风光,描写了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寒食节虽然禁火,但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家里轻烟缭绕。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寒食节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中心思想方面,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同时,通过写“日暮汉宫传蜡烛”的场景,委婉地讽刺了皇权统治下的特权现象。

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美好。

总之,《寒食》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对皇权统治下的特权现象的批判和对生命的珍视。

寒食的诗意全解

寒食的诗意全解

寒食的诗意全解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寒食节虽然禁火,但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家里轻烟缭绕。

整首诗中,诗人以乐景衬哀景,通过描写全城皆春的美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诗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方面展现了皇城的富贵和繁盛,另一方面也暗含了讽刺意味,暗示了社会现实中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

此外,这首诗还表现了诗人对皇城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也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关注。

诗人通过寒食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综上所述,《寒食》这首诗的诗意全解为:诗人通过描绘寒食节长安城的景象,表现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同时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关注,以及对皇城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韩翃《寒食》全诗鉴赏详解《寒食》唐诗赏析

韩翃《寒食》全诗鉴赏详解《寒食》唐诗赏析

韩翃《寒食》全诗鉴赏详解《寒食》唐诗赏析《寒食》由韩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寒食》作者: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注解】寒食: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前两日。

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长安。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寒食》【韵译】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寒食》【评析】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寒食》的诗意

《寒食》的诗意

《寒食》的诗意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人。

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五侯: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寒食唐韩翃诗的意思

寒食唐韩翃诗的意思

寒食唐韩翃诗的意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你看啊,春天的城里啊,到处都飘着花呢。

这“无处不”就感觉那花啊,多得都没地方躲了,就像调皮的小孩子满世界跑似的。

寒食节的时候啊,东风一吹,皇宫里的柳树都跟着歪歪斜斜的,就像喝了点小酒的人,摇摇晃晃的,特别有画面感。

这皇宫里的景色啊,都被诗人给写活了呢。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到了傍晚啊,皇宫里就开始传蜡烛啦。

为啥要传蜡烛呢?因为寒食节的时候啊,是不能生火做饭的,这是个习俗呢。

可是啊,这皇宫里就有点特殊,那些蜡烛啊,就带着轻烟散到了五侯家。

这五侯家啊,就感觉像是得到了特别的待遇,就好像是在一群小伙伴里,有几个被特别宠爱的,能吃到独食一样。

这诗人啊,其实也是有点小想法在里面的呢。

他表面上是在写皇宫里寒食节的这些事儿,可暗地里啊,可能是在说这社会上有些不公平的现象。

咱就想啊,寒食节大家都不能生火,普通老百姓就得老老实实遵守这个规矩。

可这五侯家呢,就靠着皇宫里传出来的蜡烛,能有火用。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排队等东西,结果有几个人靠着关系就插队先拿到了。

不过呢,诗人也没有特别直白地说出来,就用这种很委婉的方式,就像跟你讲个小故事一样,但是聪明的人一听就懂了。

寒食节本来是个挺严肃的节日,纪念介子推的嘛。

结果这诗里啊,把皇宫里寒食节的那些小细节都给写出来了。

既有春天的美景,又有这种特殊的待遇描写。

我们读的时候啊,就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那个时候,站在长安城的街头,看着皇宫里传蜡烛的场景。

这诗啊,就像是一幅画,把那个时代的寒食节给画得清清楚楚的,还藏着诗人的一些小心思,就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所以说啊,这韩翃写的寒食诗啊,真的是越读越有味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食的诗意
寒食的诗意
《寒食》
作者: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蜡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4、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5、斜:音“霞”。

诗意: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
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
率先升起在皇庭贵族的宫里。

赏析: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
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