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陈谨斋家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诒贻文言文翻译
古之君子,言行必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以德行昭著,声名远播,子孙承袭,世世相承。
夫修身之道,莫若勤学,勤学之要,莫若读圣贤之书。
故《大学》云:“君子必慎其独也。
”夫独者,无人见之地,非必有人见之始慎其行也。
独能慎,众亦能慎;独能谨,众亦能谨。
是以君子慎独,而后能正其身,正其身而后能正其家,正其家而后能正其国,正其国而后能平天下。
嗟乎!世之君子,或有修身而不及家,或有齐家而不及国,或有治国而不及天下。
修身者,其心不正,齐家者,其家不和,治国者,其国不治,平天下者,其天下不安。
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必积德累行,而后能致其极。
昔者孔子游于乡校,见其弟子有修身齐家者,有治国平天下者,皆能谨言慎行,以诚待人。
孔子叹曰:“吾弟子之才,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矣!”孔子之所以赞许其弟子,以其能行仁义,能谨言慎行,能以诚待人也。
今之人,或有才而不行仁义,或有行仁义而不谨言慎行,或有谨言慎行而不以诚待人。
夫才与德,犹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是以才德兼备者,方能远行,方能致远。
夫才德兼备,非一日之功,必积学以广才,积善以成德。
积学之要,莫若博览群书,以求真知;积善之道,莫若存心仁厚,以礼待人。
真知在于学,仁厚在于心,二者不可偏废。
故君子之道,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先修身,而后齐家,再治国,终平天下。
修身之道,在慎独,在谨言慎行,在以诚待人。
齐家之道,在和睦,在仁爱,在礼让。
治国之道,在公平,在正义,在法制。
平天下之道,在仁爱,在和谐,在天下为公。
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非易事也。
然君子必勉力为之,以尽其心,以尽其力,以尽其德。
如此,则子孙世世相传,声名昭著,照耀千古。
是以君子必勤学,必积善,必慎言,必慎行,必以诚待人,必以礼待人。
如此,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可得而致也。
夫学之不已,善之不已,言之不已,行之不已,诚之不已,礼之不已,此君子之所以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是以君子之道,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力行,贵在心诚。
姚鼐《方恪敏公家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姚鼐《方恪敏公家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方恪敏公家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姚鼐《方恪敏公家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方恪敏公家传》原文及翻译姚鼐原文:方恪敏公,讳观承,字嘉谷,桐城人也,而居于江宁。
桐城方氏,自明以来以文学名数世矣,而亦被文学之累。
公之祖工部都水司主事讳登峰、考中书舍人讳式济,皆以累谪黑龙江。
公时尚少,与其兄岁往来塞内外,以营菽水之奉,奔走南北,徒步或数百里。
数年,祖考皆没。
公益困然于其间厉志气勤学问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风俗遂蓄为巨才矣。
平郡王福彭尝知之,雍正十年,平郡王为定边大将军往准噶尔,即奏为__,诏赐中书衔以往。
在军营建策善,归补中书舍人。
乾隆初入军机处,累迁吏部郎中,出为直隶总督。
自是居直隶二十年,中惟西疆用兵,暂署陕甘总督,筹军饷半年即返。
公性明于用人,一见与语,即能知才所堪任,授之事,随难易缓急,委寄必当。
及公没,而为督抚有名,若周元理、李湖等凡十余人,皆宿所拔于守令、丞尉中者也。
直隶为天下总汇之区,人事糅杂,纷扰不易靖安。
乘舆①岁有临幸,所过备置刍粮,公处此皆储备精密。
卒未尝少舛乏②,而于民居无扰病焉。
公自为清河道至总督,皆掌治水。
直隶之永定河,故无定河也,其迁移靡常,不可以一术治,不可以古形断。
公皆见地势,相时决机,或革或因,或导或障,其于河务前后数十疏,从之辄利。
上每叹其筹永定之为善,非他人执成法者所能及也。
磁州有逆民为乱,公擒治,论斩绞罪十人,其余释。
上疑公宽纵,下诏严责者数,公执不易,诏令九卿讯狱,乃知公所定之当,上益以公贤。
公素勤于学,工为诗及书。
乾隆初尝举博学鸿词,以平郡王监试,避嫌不试。
仕宦数十年,公事之暇,即执书读之。
尝偕秦文恭公辑《五礼通考》,所著《直隶河渠书》百三卷,诗集十三卷,其余杂记直隶事又数十卷。
及薨,家无余财,而有书数十笈。
于桐城及江宁皆建家祠,置田以养族之贫者。
公在时已加太子太保,其薨以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年七十一。
姚鼐《李斯论》原文及翻译译文
姚鼐《李斯论》原文及翻译译文1、姚鼐《李斯论》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李斯论》原文及翻译姚鼐李斯论(1)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2),是不然。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3),得商鞅任之(4)。
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5),设告坐之过(6),而禁游宦之民(7)。
因秦国地形便利(8),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9)。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10),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11)。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12),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13),灭三代法而尚督责(14),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15)。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16),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17)。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18)。
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易》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19)其能视且履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20),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
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21),其始之不同术也(22),而卒出于同者(23),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24),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25),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
2022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26
2022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26吾母姓钟氏,十八归先府君。
府君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
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毋间未尝有俭色。
越二载,生铨,家益落。
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
母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记母教铨时,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儿怠,则少加夏楚。
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鸡鸣卧焉。
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
外祖母濒危,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
他曰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
其善诱之!”语讫而卒。
十岁,父归。
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秦赵魏齐梁吴楚间。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惑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
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缍事,一如教儿时。
(节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八归.先府君归:回到。
B.盘罍间未尝有俭色..俭色:不丰满的情形。
C.鸡鸣..卧焉鸡鸣:鸡叫天明。
D.复力争.之争:争辩。
(三五)1.B(A.女子出嫁;C.丑时,即一点到三点;D.规劝)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恨不见女子..婉言规..成立 B.母必正色C.明年..视之..娶张氏 D.母女2.B(A.“女”通“汝”;C.第二年;D.母女视之,“女”名词作状语)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乃”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乃”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C.两个“乃”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乃”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3.A(“乃”:均作“竞”“却”解。
姚鼐张逸园家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姚鼐张逸园家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姚鼐张逸园家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张逸园家传姚鼐张逸园君者,讳若瀛,字印沙。
君为人慷慨强果,自其少时,里人皆异之矣。
君始以诸生为书馆誊录,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
热河今为承德府,君仕时,未设府、县,以巡检统地逾百里。
岁为天子巡驻之所,四方民汇居其间,君以严能治办,奸蠹屏除。
留守内监为僧者曰于文焕,君一日行道,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
于是热河内府总管怒,奏君擅杖近御,直隶总督亦劾君。
上闻之,顾喜君强毅,不之罪,而以劾君者为非。
其后为良乡知县,顺天府南路同知①。
有旗民张达祖,居首辅傅忠勇公门下,始有地数百顷,卖之民矣,久而地值百倍,达祖以故值取赎,构讼,经数官,不敢为民直。
君至,傅忠勇颇使人示意君也,君告之以义,必不可,卒以田归民。
畿南多回民,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
君多布耳目,得其巨魁,或亲捕之,凡半年,获盗百余。
盗畏之甚,乃使一回民伪来首云:“有某人至其家,巨盗也。
”及捕之至,即自首:“某案己所为盗,有赃在京师礼拜寺②。
”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则反与哄斗。
至刑部讯,以某案事与此人无与,以君为诬良,议当革职;既而上见君名,疑部议不当,召君,令军机处复问,减君罪,发甘肃以知县用。
是时上意颇向君,然卒降黜者,大臣固不助君也。
在甘肃二年,尝为张掖复营兵所夺民渠水利,又以张掖黑河道屡迁,所过之田,为沙砾数百顷,而岁输粮草未除,力请总督除之。
时甘肃官相习伪为灾荒请赈,而实侵入其财,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
其后为者皆败,于是世益推君。
君引疾去甘肃,里居数年。
君居里为园,时游之,名之曰逸园,言己不得尽力为国劳而苟逸也,故人以逸园称之。
【注】①同知:官名,清代为知府、知州的佐官。
②礼拜寺:又名清真寺,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兼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叙:议叙B.君一日行道行:行走C.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诘:究办D.岁输粮草未除输:缴纳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张逸园“慷慨强果”的一组是(3分)①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②君告之以义,必不可③盗畏之甚④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⑤力请总督除之⑥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逸园为人慷慨强果,年轻的时候,乡里人就视他为不同寻常的人。
事迹文言文翻译中文
陈氏女,名素心,世居吴郡。
其父陈公,素以织工名闻乡里。
素心幼承家学,聪颖过人,尤善织锦。
年十五,已能独当一面,织造之技,颇得家传。
一日,陈公偶染重病,家道中落。
素心见父憔悴,心忧如焚。
乃下定决心,日夜织造,以供家计。
素心织技日进,织造之物,精美绝伦。
邻里皆叹其才,有识之士,争相与之结交。
时值春暖花开,素心见庭前花开似锦,心生一计。
遂以五彩丝线,织成百花图案,制成一袭华服。
衣成,素心自试,顿觉风姿绰约,宛如仙子。
于是,素心将此衣献于县令,以求赏赐。
县令见素心之衣,惊叹不已。
遂命其进宫,为皇宫织造。
素心不敢有辞,乃辞别父母,赴京。
临行前,父母泪眼相送,勉励素心勤勉织造,光耀家门。
素心至京,皇宫内织造之技,堪称天下一绝。
素心虽置身其中,却依然勤勉不辍。
她日夜织造,不辞劳苦,织造之物,无不精美。
宫中之人,皆称素心为“织女仙子”。
一日,皇帝亲临织造坊,见素心织造之技,赞不绝口。
遂封素心为“织造司监”,赐予紫袍金印,掌管皇宫织造。
素心感念皇帝恩宠,更加勤勉,织造之技,日新月异。
岁月如梭,素心在皇宫中织造二十载。
期间,她织造的衣物,无不成为皇宫中的珍品。
皇帝对其宠爱有加,赐予金银珠宝无数。
然而,素心始终不忘家国之情,将所得赏赐,尽数分给家中亲人。
素心年事已高,皇帝念其功绩,特赐予荣誉之位。
素心谢恩后,告老还乡。
临行前,皇帝亲自送行,赐予金鞍宝马,以示尊崇。
素心归乡,邻里皆夹道欢迎。
她将所得赏赐,分给乡邻,助其度日。
素心晚年,家人围绕,子孙满堂,享尽天伦之乐。
素心一生,勤勉织造,忠孝传家。
她以一己之力,支撑家业,光耀门楣。
其事迹传颂后世,成为佳话。
世人皆称素心为“织女仙子”,以其勤劳、智慧、忠孝,永载史册。
(注:此篇事迹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字数约500字。
)。
元好问《市隐斋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好问《市隐斋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元好问《市隐斋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元好问《市隐斋记》原文及翻译元好问市隐斋记●元好问原文: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
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
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
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日:“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
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
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
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①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②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
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
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
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
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
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
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干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
②锥刀:喻微末的小利。
译文:我一个姓李的朋友对我说过:“我游历长安,住在娄先生家。
娄先生,是个隐士,住在长安的街市三十年了。
他家有个小书斋,叫做‘市隐斋’。
来往的官员大多都为它写过赋、传,他也想得到你为他写的记,希望你就看我的面子写一篇吧。
姚鼐《朱竹君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姚鼐《朱竹君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朱竹君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姚鼐《朱竹君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朱竹君先生传》原文及翻译姚鼐原文: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
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①,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正分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②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
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
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
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③兄弟,而外好交游。
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
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
其文才气奇绝色,于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
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
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
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
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
先生暮年,宾客转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
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同上诗,游山水,幽险皆至。
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陈谨斋家传(姚鼐)(2)原文
陈谨斋家传(姚鼐)(2)原文陈谨斋因经商往来于江上,有时候居住在吴地,有时候居住在六合或江浦。
自已占有的货物曾经有套利润可赚,但是他总是舍弃离开,他离去后,那些守着他的货物的人果然损失了利益,他聪明过人就像这样。
他在家里侍奉父母十分孝顺,奉养成了寡妇的姐姐特别优厚。
姐姐去世后,他又竭力向上请示,使姐姐的节操获得表彰。
在乡里,每年都用平价出售大米,修建了陈氏宗祠,还置办了祀田,并订立了较为完备的条规制度;倡议在乡邑修建贤祠。
村子的南面有条大溪,跨过大溪就能取道到达婺源,但是溪水一涨就成为阻碍人们行走的障碍。
陈谨斋为人们制造了船义务为大家摆渡,并置办田地来提供摆渡的费用。
在六合、江浦,凡是遇到公事并能办得到的,陈谨斋一定带头去做,就好像在休宁的家乡一样。
陈谨斋供养自已十分简单,但是接济他人却毫不吝惜。
有人欺骗了他,他非常坦然不曾跟他们计较。
有人频繁地求他办事,他总是答应,不曾厌烦。
在空闲之余用忠谨之道,教育他的家人,然而不曾谈论他人的过失。
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个算命的人,告诉他说:你在某年会发点小财,在某年会发大财,以及其他事的成与败,后来都得到神奇的验证。
又说你会在五十三岁的时候去世!因此陈谨斋到五二岁的时候就回到陈村闭门不出等待终老。
然而陈谨斋活到七十八岁才去世,人们都说是他修养行善使寿命延长了。
陈谨斋去世之后,他的家风仍然不失贤者风范,这是陈谨斋教育的结果。
陈谨斋有四个儿子:有灏、文龙、有泗,他们都纯厚谨慎是有德行的人,但是都比陈谨斋去世得早;只有他的小儿子陈有涵给他送终,陈有涵当时五十岁了,因为尽孝道,在为父亲守丧其间伤害了自已的身体,被人们称颂。
陈有涵的儿子陈兆麟,跟随姚鼐学习写。
2020(浙江版)高考语文二轮考前阅读冲刺《单文精练3篇》含解析
单文精练一传是楼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传是楼记[清]汪琬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
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
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述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
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①,启钥灿然。
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汝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
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②尊斝③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
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汝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
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
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④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
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
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⑤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
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月无仕⑥,翕然..有名于当世。
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
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
《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文言文翻译
《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文言文翻译原文曩者,鼐在京师,歙程吏部、历城周编修语曰:“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
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古文者未广。
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鼐曰:“夫黄、舒①之间,天下奇山水也,郁千余年,一方无数十人名于史传者。
独浮屠之俊雄,自梁陈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
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
岂山州奇杰之气,有蕴而属之邪?夫释氏衰歇,则儒士兴,今殆其时矣。
”既应二君,其后尝为乡人道焉。
鼐又闻诸长者曰:康熙间,方侍郎名闻海外。
刘先生一日以布衣走京师,上其文侍郎。
侍郎告人曰:“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
”闻者始骇不信,久乃渐知先生。
今侍郎没,而先生之文果益贵。
然先生穷居江上,无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世之英少,独闭户伏首几案,年八十矣,聪明犹强,著述不辍,有卫武懿诗②之志,斯世之异人也已。
鼐之幼也,尝侍先生,奇其状貌言笑,退辄仿效以为戏。
及长,受经学于伯父编修君,学文于先生。
游宦三十年而归,伯父前卒,不得复见,往日父执往来者皆尽,而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先生亦喜其来,足疾未平,扶曳出与论文,每穷半夜。
今五月望,邑人以先生生日为之寿,鼐适在扬州,思念先生,书是以寄先生,又使乡之后进者,闻而劝也。
注:①黄舒:黄山、舒城。
桐城在黄山、舒城之间。
②卫武懿诗:卫武即春秋时卫武公姬和。
《诗经大雅》中的《抑》篇,相传为卫武公晚年为警戒自己而作。
懿诗:美诗,指《抑》篇。
翻译过去,姚鼐在京城吏部为官.历城姓周的编修告诉我:“写文章的人,先模仿学习然后能学会写文章,学会之后再有所创新,然后才能有大的成就”.大清朝的统治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前朝,就是在文章的创作方面,成就还不够大.过去有方侍郎(方苞),现在有刘先生(刘海峰),天下的文章,大概都是出自桐城吧?姚鼐回答说:“黄山舒城一带,是天下风景秀丽的地方.沉默压抑了千余年,没有对少人在史册上留名”,但是佛教寺庙自南朝梁陈以来,不超过二三百里便有一座,佛教僧徒遍布天下,而这一代寺庙是发源地.或许山州的奇气灵气都被佛教占据了吧!但是佛教衰败之后,儒家就兴旺起来,或许现在就是儒教兴盛的时机吧!方先生、刘先生就是儒教兴起的标志,他们也引导教诲了乡人后辈.姚鼐还从年长的人那里听说:“康熙年间,方苞闻名天下。
承拙斋文言文翻译
承拙斋,古之雅室也,以其主人心怀拙朴,故得名。
斋中藏书丰富,卷帙繁多,皆为历代先贤所著。
余得暇之余,常于此斋品茗读书,感慨良多。
今日,遂将其中一则文言文翻译如下,以飨读者。
原文:子路问曰:“君子之行也,何先?”孔子曰:“其行也,先其言;其言也,信而美。
”子路曰:“然则言不如行乎?”孔子曰:“非也。
行而未言,人莫知之;言而未行,人莫信之。
故言行,一也。
”译文:子路问道:“君子的行为,应当先注重什么?”孔子回答说:“他的行为,应当先于言语;他的言语,应当诚实而美好。
”子路又问:“那么,言语不如行为重要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
行为了而没有言语,别人不知道;言语了而没有行为,别人不相信。
所以,言语和行为,应当是一致的。
”此段文言文,言简意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孔子强调言行一致,认为言语和行为应当相辅相成。
一个人,如果言行不一,那么他的言行就失去了意义。
正如《论语》中所言:“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言行一致为耻,故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承拙斋之中,此类文言文不胜枚举。
每一篇,都如同一颗明珠,闪耀着先贤智慧的光芒。
翻译文言文,不仅是对原文的理解,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在翻译过程中,我深感自己肩负重任,必须严谨治学,力求做到忠实原文、准确表达。
以下,再举一则承拙斋中的文言文,以飨读者。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欲行之,则将远谋;不欲行之,则已而已。
且王者之不仁,不配王;不义,不配王者之号。
王若欲行仁义,则天下归之;若不行,则天下去之。
”译文:孟子去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难道有什么好处可以给我们国家吗?”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只说好处呢?其实,仁义就已经足够了。
如果您愿意实行仁义,就要有远大的谋划;如果您不愿意实行,那就罢了。
而且,如果大王不仁,就不配称为王;如果不义,就不配称为王者。
如果大王愿意实行仁义,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归附;如果不行,那么天下的人都会离开。
姚鼐《复鲁絮非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姚鼐《复鲁絮非书》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复鲁絮非书》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姚鼐《复鲁絮非书》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复鲁絮非书》原文及翻译姚鼐原文:①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
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
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
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
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
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者。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鸪之鸣而入寥廓。
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②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①,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
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
”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
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
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
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②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
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
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③不失法;吐辞雅驯④,不芜而已。
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
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
先生以为然乎?[注]①绌(chù):通“黜”,退。
②曾公:指宋代散文家曾巩。
③廉肉:《礼记·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
”孔颖达疏云:“廉,谓廉棱,肉,谓肥满。
姚鼐“格律声色”说探赜
姚鼐“格律声色”说探赜周丽;陶家韵【摘要】“格律声色”说是姚鼐散文八要素说中的“文之粗”说,这一理论是姚鼐在吸收其师刘大櫆文论精华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的诞生极大充实了桐城派写作学理论宝库.笔者综合学界的相关论述,归纳提炼得出:“格”指篇章的结构布局;“律”指文章的字法、句法、章法;“声”指诵读时声音的大小、长短、快慢、刚柔;“色”指文章的文采、辞藻.为进一步探究“格”、“律”、“声”、“色”说的理论内涵,笔者结合姚鼐的作品进行了相关论述.【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9)008【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姚鼐;格;律;声;色【作者】周丽;陶家韵【作者单位】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系,安徽桐城231400;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系,安徽桐城23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2清代桐城派古文理论集大成者姚鼐,在多年的古文学习和创作实践中,努力吸收前人文论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主张,如桐城派散文艺术要素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的为文八字诀。
在《<古文辞类纂>序目》中,姚鼐提出了“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的散文八要素说,简称“为文八字诀”。
他是这样阐述的: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
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
然苟舍其粗,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
[1] 任何理论都有其产生的思想基础,姚鼐的为文八字诀亦如此。
其师刘大櫆的文论思想为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刘大櫆在他的文论专著《论文偶记》中论述道:“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然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
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姚鼐《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原文及翻译
《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原文及翻译姚鼐原文:公讳步瀛,字麟洲,陈氏先世居歙,公曾祖讳时宾迁江宁,遂为江宁人。
祖讳应陛。
考讳士鋐。
家故殖财,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赀,生四子,而公为季。
公长益贫,精厉为学,闳杰于文词,中乾隆二十六年恩科会试榜第一,选庶吉士。
散馆,改兵部主事,再擢至武选司郎中。
公在兵部,职事修办,吏不能为奸。
服阕,其尚书奏请补车驾司郎中。
逾二年,授河南陈州府知府,再擢至甘肃按察使,谳狱平。
值平凉府盐茶厅回民为乱,党连数郡,人心皆耸。
为逆者聚于通渭石峰堡,而总督李侍尧乃托以追逸贼,西往靖远,独留公扼陇上为守御。
公亦愤发,不避险难,尽拘为逆者之家,又擒其分处他县为间应者。
官军初战失利,公度贼乘胜必东犯陕西,以隆德、平凉当下陇之要,而守卫单弱,即拨回原兵分守,而后奏闻。
其后,贼果东犯,不得过。
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逾月,贼平,公虽身未履战陈,而功足以埒。
上乃擢为布政使,而旋调任于安徽,赐之花翎以奖焉。
乾隆五十年,江淮大饥,米升至钱五六十,暴民胁众为攘。
公遍至所部,颁布上恩,督吏赈恤,防捕盗贼,全护疲困,自夏迄秋末,安徽得宁,而公劳瘁成疾。
其后,擢贵州巡抚,抵治所,旧疾大作,遂薨,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年六十。
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
安徽布政司书吏皆江宁人,公临之有恩谊,而不以奸公法。
公自奉俭陋,其在陈州,尝举家食稷。
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
少工文章,喜诵书,老而不倦。
承学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与公进士同榜,又同一年为巡抚,人以为美谈。
(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译文:陈公,讳名步瀛。
陈氏家族早年居住在歙县,陈步瀛的曾祖父陈时宾迁居江宁,于是就成了江宁人。
祖父陈应陛。
父亲陈士鋐。
家里先前经商,到了陈步瀛父亲,致力于文学,喜欢施舍周济他人,钱财都用尽了,生了四个儿子,陈步瀛是老四。
姚鼐《复张君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姚鼐《复张君书》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复张君书》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姚鼐《复张君书》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复张君书》原文及翻译姚鼐原文:辱书谕以入都不可不速,嘉谊甚荷。
以仆騃蹇,不明于古,不通于时事,又非素习熟于今之贤公卿,顾蒙识之于俦人之中,举纤介之微长,掩愚谬之大罪,引而掖焉,欲进诸门墙而登之清显,虽微君惠告,仆固愧而仰德久矣。
仆闻蕲于己者志也,而谐.于用者时也。
士或欲匿山林而.羁于绂冕,或心趋殿阙而不能自脱于田舍,自古有其志而违其事者多矣。
仆少无岩穴之操,长而役于尘埃之内,幸遭清时,附群贤之末,三十而登第,跻于翰林之署,而不克以居,浮沉部曹,而无才杰之望,以久次而始迁。
值天子启秘书之馆,大臣称其粗解文字而使舍吏事而供书局其为幸也多矣不幸以疾归又不以其远而忘之为奏而扬之于上其幸抑又甚焉。
士苟获是幸,虽聋瞆犹将耸耳目而奋,虽跛躃犹将振足而起也,而况于仆乎?仆家先世,常有交裾接迹仕于朝者,今者常参官中乃.无一人,仆虽愚,能不为门户计耶?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诚可矣,虽皇皇以求得之而不为慕利,虽因人骤进而不为贪荣。
何则?所济者大也。
至其次,则守官摅论,微补于国而道不章.。
又其次,则从容进退,庶免耻辱之大咎已尔。
夫自圣以下,士品类万殊,而所处古今不同势,然而揆之于心,度之于时,审之于己之素分,必择其可安于中而后居,则古今人情一而已。
夫朝为之而暮悔,不如其弗为;远欲之而近忧,不如其弗欲。
抗.孔子之道于今之世,非士所敢居也;有所溺而弗能自反,则亦士所惧也。
是故古之士,于行止进退之间,有跬步不容不慎者.,其虑之长而度之数矣,夫岂以为小节哉!若夫当可行且进之时,而卒不获行且进者,盖有之矣,夫亦其命然也。
仆今日者,幸依圣朝之末光,有当.轴.之褒采,勇跃鼓忭以冀进,乃其本心。
而顾遭家不幸,始反一年,仲荣先殒,今又丧妇,老母七十,诸稚在抱,欲去而无与托,又身婴疾病以留之。
中考语文 古诗文归纳梳理 11 承拙斋家传
承拙斋家传一、趣文导读送父上学一人问:“公子与封君孰乐?”答曰:“做封君虽乐,齿已衰矣。
惟公子年少最乐。
”其人急趋而去,追问其故,答曰:“买了书,好送家父去上学。
”【译文】有个人问:“做公子与做受封的贵族哪一个高兴?”另一个人回答说:“做受封的贵族虽然高兴,但年高衰老了,只有做公子年岁小才是最高兴的。
”问话的人急忙跑走,那人追问他跑的原因,回答说:“买了书,好送我的父亲去上学。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茗柯文编》是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由黄立新先生整理点校。
为当今收录张惠言赋、文、词最完备的别集,也是历代最详备的版本。
张惠言(1761—1802),原名张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幼年贫困,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授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
善长于骈文辞赋,提出“比兴寄托”,主张“意内言外”,人称常州词派始祖。
著有《茗柯文》五卷。
是常州词派创始人,又是阳湖文派宗师(与恽敬一起开创阳湖派),还是常州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骨干。
【文言原文】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
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
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
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
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指趣如此。
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
杨万里《玉立斋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杨万里《玉立斋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杨万里《玉立斋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杨万里《玉立斋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杨万里《玉立斋记》原文及翻译杨万里原文:零陵法曹厅事之前,逾街不十步,有竹林焉。
美秀而茂,予甚爱之。
欲不问主人而观者屡矣,辄不果。
或曰:“此地所谓美秀而茂者,非谓有美竹之谓也,有良士之谓也。
”予闻之,喜且疑。
竹之爱,士之得,天下孰不喜也,独予乎哉?然予宦游于此几年矣,其人士不尽识也,而其良者独不尽识乎?予欲不疑而不得也。
今年春二月四日,代者?①将至,避正堂以出,假屋以居,得之,盖竹林之前之斋舍也。
主人来见,唐其姓,德明其字。
日与之语,于是乎喜与前日同,而疑与前日异。
其为人,庄静而端直,非有闻于道,其学能尔乎!有士如此,而予也居久而识之,斯谁之过也?以其耳目之所及,而遂以为无不及,予之过,独失士也欤哉!德明迨暇,与予登其竹后之一斋。
不下万竹,顾而乐之,笑谓德明曰:“此非所谓‘抗节玉立’者耶?”因以“玉立”名之。
而遂言曰:“世言无知者,必曰‘草木’;今语人曰‘汝草木也’,则勃然而不悦。
此竹也,所谓草木也非耶?然其生,则草木也;其德,则非草木也。
不为雨露而欣,不为霜雪而悲,非以其有立故耶?世之君子,孰不曰:‘我有立也,我能临大事而不动,我能遇大难而不变。
’然视其步武而徐数之,小利不能不趋,小害不能不逋。
问之,则曰:‘小节不足立也,我将待其大者焉!’其人则不愧也,而草木不为之愧乎?”?德明负其有,深藏而不市,遇朋友有过,面折之,退无一言。
平居奋然有愤世嫉邪之心,其所立莫量也。
吾既观竹,夜归,顾谓德明曰:“后有登斯斋者,为我问曰,人观竹耶?竹观人耶?”隆兴元年,庐陵杨万里记。
【注】①代者:指接替杨万里职务的官员,当时杨万里在零陵任期已满,正在等下一任官员来交接。
译文:在零陵法曹官署的门前,穿过街道不到十步远,有一片竹林,长得秀美茂盛,我很喜欢这片竹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鼐《陈谨斋家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陈谨斋家传
姚鼐
陈谨斋讳志鋐,字纯候。
休宁有陈村,在县治西南山谷之间,俗尚淳朴,陈氏世居之。
谨斋之曾祖仁琦,以孝悌称,为乡饮宾①。
其子耀然、孙世墱,皆敦厚不欺为长者。
世墱又为乡饮宾,仅一子志鋐,守其家法尤谨,故自号曰谨斋也。
谨斋以行贾往来江上,或居吴,或居六合、江浦。
所居货尝大利矣,而辄舍去之,既去而守其货者,果失利,其明智绝人如此。
而内事亲孝,养寡姊甚厚。
姊亡,尽力上请获旌其节。
在里则岁以米平,建陈氏宗祠,置祀田②,设为条制甚备;倡修邑乡贤祠③。
其村南有巨溪,越溪道达婺源,而溪涨则阻为人患。
谨斋为造舟设义渡,置田以供其费。
在六合、江浦,遇公事所能为者,必以身先,如其在休宁焉。
其自奉甚简陋,而济人则无所惜。
人或欺许之,夷然未尝较也。
人或频以事求索之,辄应,未尝厌也。
暇则以忠谨之道,训其家人,而未尝言人之过。
少时,遇一术者为言:君某岁当少裕,某岁大裕,及他事成毁,后皆奇验。
又言君当五十三岁死矣!故谨斋至五十,即归卧陈村不出以待终。
然寿七十八乃没,人谓其修善延也。
既没,而其家不失长者风,谨斋之教也。
谨斋子四人:有灏、文龙、有泗,皆笃谨为善人,皆先人卒;惟
幼子有涵送其终,时年五十矣,而以尽礼致毁有称。
有涵之子兆麒,从姚鼐学为文,尝为鼐述谨斋之行。
姚鼐曰:谨斋生平皆庸行,无奇诡足骇人者;然至今人我称之者,以其诚也。
夫使乡里常多善人,则天下之治,无可优矣。
如谨斋者,曷可少哉!曷可少哉!
(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有删改)
[注]①乡饮宾:乡饮酒礼的宾介。
按周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
其后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
②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
③贤祠:供奉先贤的祠堂。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明智绝人如此绝:超过
B.尽力主请获旌其节旌:表彰
C.设为条制甚备备:完备
D.及他事成毁毁:诽谤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毁:失败。
【思路点拨】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
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陈谨斋有“长者”之风的一组是(3分)
①守其家法尤谨②所居货尝大利矣,而辄舍去之③。
而内事亲孝,养寡姊甚厚④谨斋为造舟设义渡,置田以供其费⑤故谨斋至五十,即归卧陈村不出以待终⑥时年五十矣,而以尽礼致毁有称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长者”指的是有德行的人,“‘长者’之风”指的就是高尚德行。
①写陈谨斋遵家法,体现了他谨严的品德;②写陈谨斋舍弃货物离去,表现其善于经商,不能体现其“长者”之风;③写陈谨斋孝敬父母,奉养姐姐,体现了他孝悌的品德;④写陈谨斋义务为陈村人摆渡,体现了他慷慨助人的品德;⑤写陈谨斋回陈村等待死期,不能体现其“长者”之风;⑥是写陈谨斋有涵。
故答案应选A项。
【思路点拨】这类考题的考查经常以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
然后,看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是“局部内容”还是“整体内容”——如是前者,需要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以避免错论;如是后者,则需要遗漏细节,因为细节对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村民俗淳朴,陈谨斋的祖上几辈人都是贤良之人。
这些因素对陈谨斋的高尚品性的形成不无影响。
B.陈谨斋经商时,有时会居住在六合、江浦,他同情当地百姓的生活,遇到力所能及的事会率先去做。
C.陈谨斋受人欺骗也不计较,不拒绝帮助多次求他办事的人。
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性格温和敦厚的人。
D.文末姚鼐对陈谨斋的评价先抑后扬。
先指出他一生没有突出的成就,再称颂他为人坦诚、德行高尚。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他同情当地百姓的生活”无中生有;且“力所能及的事”与原文不符,原文指的是力所能及的“公事”。
【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其自奉甚简陋,而济人则无所惜。
(3分)
(2)有涵之子兆麒,从姚鼐学为文,尝为鼐述谨斋之行。
(4分)(3)如谨斋者,曷可少哉!(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陈谨斋供养自已十分简单,但是接济他人却毫不吝惜。
(2)陈有涵的儿子陈兆麟,跟随姚鼐学习写文章,曾经向姚鼐讲述陈谨斋的事迹。
(3)像陈谨斋这样的人,怎么可以缺少呢!
解析:(1)“济”“惜”“自奉”各1分;
(2)“从”“为”“为”“行”各1分;
(3)“如……者”,“曷”各1分。
【参考译文】
陈谨斋,名叫志鋐,字纯候。
休宁有个陈村,在县城西南的山谷之间,当地人崇尚淳朴之风,陈氏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
陈谨斋的曾祖陈仁琦,凭借孝悌出名,是乡饮宾,陈仁琦的儿子陈耀然、孙子陈世墱,都是敦厚老实有德行的人。
陈世墱也做了乡饮宾,陈世墱只有一个儿子陈志鋐,陈志鋐遵守家中的规矩更加谨慎,因此自号“谨斋”。
陈谨斋因经商往来于江上,有时候居住在吴地,有时候居住在六合或江浦。
自已占有的货物曾经有套利润可赚,但是他总是舍弃离开,他离去后,那些守着他的货物的人果然损失了利益,他聪明过人就像这样。
他在家里侍奉父母十分孝顺,奉养成了寡妇的姐姐特别优厚。
姐姐去世后,他又竭力向上请示,使姐姐的节操获得表彰。
在乡里,
每年都用平价出售大米,修建了陈氏宗祠,还置办了祀田,并订立了较为完备的条规制度;倡议在乡邑修建贤祠。
村子的南面有条大溪,跨过大溪就能取道到达婺源,但是溪水一涨就成为阻碍人们行走的障碍。
陈谨斋为人们制造了船义务为大家摆渡,并置办田地来提供摆渡的费用。
在六合、江浦,凡是遇到公事并能办得到的,陈谨斋一定带头去做,就好像在休宁的家乡一样。
陈谨斋供养自已十分简单,但是接济他人却毫不吝惜。
有人欺骗了他,他非常坦然不曾跟他们计较。
有人频繁地求他办事,他总是答应,不曾厌烦。
在空闲之余用忠谨之道,教育他的家人,然而不曾谈论他人的过失。
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个算命的人,告诉他说:你在某年会发点小财,在某年会发大财,以及其他事的成与败,后来都得到神奇的验证。
又说你会在五十三岁的时候去世!因此陈谨斋到五二岁的时候就回到陈村闭门不出等待终老。
然而陈谨斋活到七十八岁才去世,人们都说是他修养行善使寿命延长了。
陈谨斋去世之后,他的家风仍然不失贤者风范,这是陈谨斋教育的结果。
陈谨斋有四个儿子:有灏、文龙、有泗,他们都纯厚谨慎是有德行的人,但是都比陈谨斋去世得早;只有他的小儿子陈有涵给他送终,陈有涵当时五十岁了,因为尽孝道,在为父亲守丧其间伤害了自已的身体,被人们称颂。
陈有涵的儿子陈兆麟,跟随姚鼐学习写文章,曾经向姚鼐讲述陈谨斋的事迹。
姚鼐说:陈谨斋一生都很平常,没做出足以让人惊骇的奇特事情;但是至今人们大多称赞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坦诚,假使乡里常常增加
一些有德行的人,那么天下的太平就可以不用担心了。
像陈谨斋这样的人,怎么可以缺少呢!看么可以缺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