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践活动课我们认识的数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我们认识的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我们认识的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我们认识的数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数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数的名称。

2.通过简单的数的比较和数的排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数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数的概念:认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数的名称和用途。

2.数的比较:掌握简单的数的比较方法,了解大小的概念。

3.数的排序:掌握数的排序方法,了解顺序的概念和规则。

教学难点1.如何能够正确理解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如何能够掌握简单的数的比较方法,了解大小的概念。

3.如何能够掌握数的排序方法,了解顺序的概念和规则。

教学内容导入新知识1.教师先将一些小球分别放在桌子上,然后问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小球。

2.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什么东西可以数?”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听取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认识的数”。

新知阐释数的概念1.介绍数的概念:数是表示数量大小或次序的符号。

2.让学生自己数数,告诉学生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数。

数的名称1.学习数的名称及其表达。

2.将数字与数的名称对应起来。

提示: 1-一,2-二,3-三… 10-十。

数的比较1.掌握简单大小的比较。

2.让学生按大小排列小球,并通过讨论确定哪个最小,哪个最大。

数的排序1.学习数的顺序排列和倒序排列。

2.让学生找出教师放置的数字牌,理解数字从小到大是什么顺序,从大到小是什么顺序。

然后课堂上分别按照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排序。

练习与巩固1.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数的概念、名称、比较和排序。

2.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家中围着家里的东西,数一数有多少个物品,并且把这些物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总结1.学生按照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排序的方法,自己检查一下有没有排错。

2.让学生查阅查阅千家万户中使用的数字和表达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1.家中围着家里的东西,数一数有多少个物品,并且把这些物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苏教版1下第3单元《我们认识的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1下第3单元《我们认识的数》教学设计

第10课时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数感。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估计能力。

3.与他人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数。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估计,发展数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蚕豆、花生米、黄豆。

教学过程:一、课前调查,生活引入。

谈话:在课前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很多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和这些数交朋友,做游戏,你们愿意吗?[设计意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并且可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 :我们知道的数。

1、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44页场景图1师提出听的任务:这几个小朋友在说话时用了哪几个数?这几个数中谁最大?谁最小?谈话: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觚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2、小组交流,把自己想说的话说给同伴听,比比谁说得好、说得多3、汇报与展示。

4、谈话: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活动(二) :年龄中的数。

1、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2、谈话: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要求先说出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

)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听。

3、谈话: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家里人都很关心。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

(出示场景图2。

) 提问1: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64岁,你们门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呢?提问2 :小明家有一个人,年龄比爷爷小,这个人可能是谁?提问3 :小明家有一个人,年龄和你们差不多,这个人是谁?谈话: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在6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0《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0《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0《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3.10《我们认识的数》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认识的数这一节课主要涉及到的是数的比较和大小,包括1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44页至46页,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的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出数的大小的顺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的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出数的大小的顺序。

而教学的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这种比较和排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小猪佩奇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些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入数的比较和大小这个概念,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

然后,我会通过数字卡片和小猪佩奇贴纸等教具和学具,引导学生们进行观察和比较,帮助他们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的方法。

我会通过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数的比较和大小”这个主题,然后用小字列出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和实例,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看图填空,把下列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数的比较和大小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比较大小的方法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内容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数的比较和大小这个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新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和接受这个概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我们认识的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我们认识的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我们认识的数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快速读出和写下数名。

2.能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掌握数码大小的顺序。

3.能通过数的反复加法和连加法,求出小于10以内的数的和。

4.能灵活应用不等式,可以通过观察图形中数点的情况,求出数字的大小关系。

5.能够轻松将单位长度和距离进行比较,了解基本的物理量单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2.不等式的应用。

3.物理量单位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1)数的读写数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在学习数学之前,我们要先掌握如何正确读写数字。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中,数字的读法如下:数字0 1 2 3 4 5 6 7 8 9读法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字的读法中,我们要正确使用“零”。

如果一个数以“零”结尾,我们可以省略掉这个“零”。

例如:•10 读作“十”;•100 读作“一百”;•123 读作“一百二十三”。

(2)数的大小比较在认识数字之后,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比较数字的大小。

在数学中,有两种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数的读法和数码大小的比较。

在数的读法中,我们可以比较数字的读法的长短。

例如,两个数字的读法长度不同,那么读法长的数字就大;如果两个数字的读法长度相同,那么我们可以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例如,如果要比较 63 和 58,我们可以先比较十位数,发现两个数字的十位数都是6,那么再比较个位数,发现3大于8,所以63比58大。

另外,还可以通过数码大小的比较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数字有个位、十位、百位等等,我们也可以根据数码的大小来判断数字的大小。

例如,对于 27 和 29,我们可以直接比较个位数,发现9大于7,所以29比27大。

2. 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是一种比较大小的符号。

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如,如果要表示a小于b,我们可以写成a<b。

同理,如果要表示a大于b,我们可以写成a>b。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能熟练地数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认识。

2. 100以内数的读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能熟练地数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难点:100以内数的读写。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数一数周围的事物,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学生发现数的应用。

2. 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采用数数游戏,让学生从1数到100,边数边拍手,感受数的节奏。

引导学生发现100以内的数是有序的,每个数都有它的大小关系。

3. 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从1开始,逐个教学生读写100以内的数,注意让学生区分同音字、形近字。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4. 实践应用: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小棒、石头等物品摆出100以内的数,并互相交流。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

教案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评价学生在100以内数认识和读写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探究问题。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家长协助孩子用家庭物品(如水果、玩具等)摆出100以内的数,并拍照记录,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认识数字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数字0。

2. 学会用数字0表示物体个数,掌握0的写法和读法。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0的写法和读法。

2. 数字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0,如温度计、电话等,让学生注意到数字0。

2. 讲解:讲解数字0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和朗读数字0。

3. 练习:让学生独立书写数字0,并读出来。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用数字0表示物体个数。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书写和朗读数字0时的准确性。

2. 检查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正确使用数字0表示物体个数。

第二章:认识数字1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数字1。

2. 学会用数字1表示物体个数,掌握1的写法和读法。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的写法和读法。

2. 数字1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1,如一本书、一个苹果等,让学生注意到数字1。

2. 讲解:讲解数字1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和朗读数字1。

3. 练习:让学生独立书写数字1,并读出来。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用数字1表示物体个数。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书写和朗读数字1时的准确性。

2. 检查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正确使用数字1表示物体个数。

第三章:认识数字2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数字2。

2. 学会用数字2表示物体个数,掌握2的写法和读法。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2的写法和读法。

2. 数字2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2,如两个苹果、两只鸟等,让学生注意到数字2。

2. 讲解:讲解数字2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和朗读数字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9 我们认识的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9 我们认识的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9 我们认识的数丨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从1数到100。

2. 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知道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1”和“减1”来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数数:从1数到100。

2. 数的顺序:理解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3. 加1和减1:运用“加1”和“减1”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从1数到100。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1”和“减1”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顺序,知道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2. 理解“加1”和“减1”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数卡片、计数器、数轴模型。

2. 学具:彩色铅笔、剪刀、胶水、A4纸。

教学过程导入1. 老师出示数数卡片,引导学生一起数数,从1数到100。

2. 老师提问:“后一个数和前一个数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对数的顺序的思考。

新课内容1. 老师通过数轴模型,展示数的顺序,让学生理解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2. 老师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加1”和“减1”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加1”和“减1”来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一张数数卡片,一起数数,从1数到100。

2. 学生用计数器,进行“加1”和“减1”的练习。

3. 学生用彩色铅笔、剪刀、胶水,制作自己的数轴模型。

总结与反思1.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制作数轴模型的体验。

板书设计1. 数数:从1数到100。

2. 数的顺序: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3. 加1和减1:运用“加1”和“减1”来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数数,从1数到100。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1100的数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对数序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100的认识和读写。

2. 数序的认识和运用。

3. 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1100的认识和读写,数序的认识。

2. 教学难点: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

2. 数序图。

3. 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对数字有直观的认识。

2. 新课导入:使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学习数字的读写。

3. 深入学习:通过数序图,让学生理解数序的概念。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数字1100的读写。

2. 数序的认识。

3. 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出1100的数字。

2. 让学生按照数序排列数字。

3. 让学生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 学生对数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3. 需要加强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引导和训练。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如水果、玩具、书籍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并触摸到这些物品,然后引导学生用数字来描述这些物品的数量。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这里有多少个苹果?”学生通过数数来回答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入数字的概念。

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数字,从1到100。

教师可以先展示数字1的卡片,并教授如何正确读写这个数字。

接着,教师可以逐渐展示更大的数字,引导学生一起读写。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者互动活动,如“快速找出数字”或“数字接龙”,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识别数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教案:我们认识的数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我们认识的数》。

我们将从认识数字0开始,逐步学习数字1到10的读写,以及它们的组成和拆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读写出数字0到10,理解它们的组成和拆分,培养学生们的数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0到10的读写,以及它们的组成和拆分。

难点:数字的拆分,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开始上课后,我会先带领学生们做一些数字游戏,如数数、接龙等,让学生们迅速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

2. 认识数字0(5分钟)我会拿出数字卡片,向学生们介绍数字0,让学生们反复读写,并理解数字0的意义。

3. 学习数字1到10(10分钟)接着,我会逐一介绍数字1到10,让学生们读写,并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联系。

4. 数字的组成和拆分(10分钟)我会用具体的例子,如数字6,来讲解它的组成和拆分。

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数字的组成和拆分。

5. 随堂练习(10分钟)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如给出数字,让学生们写出它的组成和拆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0到100 1 2 3 4 5 6 7 8 9 10七、作业设计1. 抄写数字0到10各5遍。

2. 给出数字,写出它的组成和拆分。

如:数字6。

3. 思考: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字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二、数字0的认识在认识数字0的环节中,我会特别强调数字0的特殊性。

数字0不仅是数字序列的起始点,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个都没有的数量。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1一. 教材分析《我们认识的数》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排序、比较方法,以及进一步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上册的学习,对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但是,学生对数的顺序、大小关系、比较方法等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排序、比较方法。

3.培养学生数数、比较、排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排序、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能够独立进行数的排序、比较活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数的排序、比较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小礼物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数字宝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有一天,数字宝宝们开了一场音乐会,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来了哪些数字宝宝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10以内的数字,让学生观察、数一数,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

如:“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数字,数一数有几个数字宝宝。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数的排序、比较活动。

如:“请你们拿出自己的教学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的排序、比较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数1~9,并能说出它们的读音。

2.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

3.能辨认1~9中的奇偶数。

4.能指认比大小的标准。

5.能用数码和数符表示自然数1~9。

教学重点1.认识自然数1~9,并能说出它们的读音。

2.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

3.能辨认1~9中的奇偶数。

4.能指认比大小的标准。

教学难点1.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

2.能用数码和数符表示自然数1~9。

教学内容1. 自然数1~91.教师向学生出示1~9的数字卡片。

2.学生请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说出相应的读音。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9的数字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纸牌,上面写着0。

2.教师向学生解释0的概念和作用,比如0表示没有东西。

3.引导学生举例说明0的作用,比如电话号码最后一位缺失时,用0代替。

3. 奇偶数1.教师向学生写上1~9的数字卡片。

2.教师讲解奇偶数概念。

3.教师和学生一起数数,并指出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4. 比大小1.教师给学生出示两个数字卡片。

2.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比大小,并引导学生分别用“大”、“小”、“一样大”来比较数字大小。

3.引导学生用数码和数符表示1~9中的自然数,并在比大小时使用。

教学方式本课采取讲解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评价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出反馈,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互动。

2.教师可提供适当的联欢活动,提高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

3.在评估方面,可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数学游戏等操作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以确认学生的掌握程度。

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让学生认识自然数1~9,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辨认奇偶数以及比大小的标准。

通过此次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字,并学习如何比较大小,为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2023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2023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数字0-100的认识与大小比较: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能够正确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举例:通过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字0-100的顺序,并能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汇描述数的大小。
(2)20以内加减法运算: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计算。
(2)20以内加减法的进位与退位:掌握加减法运算中的进位与退位方法。
难点解析:进位与退位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让学生熟算时,能够熟练进行不同面值之间的换算。
难点解析:货币换算涉及到面值的概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形象比喻帮助学生理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我们认识的数》为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认识和理解数字0-100,进行数的顺序、大小比较;2.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初步认识货币,学会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4.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将围绕这些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数字排序和加减运算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数字的基本原理和运算方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我们认识的数》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建立数字概念,形成对数的直观认识,发展数感;2.掌握数字符号,理解数的表示和意义,增强符号意识;3.熟练运用20以内加减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运算能力;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围绕这些核心素养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践活动课我们认识的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践活动课我们认识的数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40~41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估计的能力。

3、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增强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糖、花生、黄豆、课前一分钟:猜数游戏(教师出题,全班猜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8的数;比66小6的数;比50 大30的数;10个十是;跟78最近的数等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快就猜出那是什么数。

虽然我们才一年级,但本领可不小,认识这么多的数。

(出示29页上的百数表)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趣的实践活动课——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课题:我们认识的数)二、实践活动(一)说一说1、出示书本第一张图,先让学生读一读教材中的四句话生:我们班有42名同学,在北京举行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有56个民族,我家养了75只兔子。

师:这四句话中用到了哪些数?生:42、29、56、75。

师:我们不用这些数,再来读一读。

(教师遮住其中的数和单位名称)生:我们班有同学,在北京举行了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有民族,我家养了兔子。

(预设:生笑)师:你觉得怎么样?预设:生1:说得很不清楚。

生2:没说清楚,不具体。

生3:说得不完整。

师:你也能用数来说一句话吗?2、用百以内的数说一句话预设:生1:我家住在第58幢生2:从一楼到二楼一共有24级台阶生3:我们的数学书一共有104页。

师:你真厉害,都知道一百以外的数了,说明你对数学很感兴趣,值得表扬。

今天,我们尽量用大家学过的数来说一说,好不好?)……3、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们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4、师:老师特喜欢你们,所以很想了解大家。

你能说说自己的年龄吗?【预设】生1:我今年7岁。

生2:我今年8岁。

生3:我今年9岁。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数数。

2. 掌握数的顺序,能较熟练地从1数到100。

3. 了解数的组成,能说出1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数数。

难点:数的顺序和组成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水果图片等。

2. 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玩具、水果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10以内的数。

2. 新课导入: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

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数数比赛,每组从1数到100,数得又快又准确的组获胜。

4. 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自带的玩具或水果,进行数数练习。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数数,还学会了数的顺序和组成。

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数数的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孩子用家里的物品进行数数练习,拍照记录,并发到班级群。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游戏、实践操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数的组成教学中,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鼓励;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和关注。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加减法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教学内容:一、数数1. 认识10以内的数,能用数词表示物体的数量。

2. 能用手指帮助记忆数数。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10以内的数,并能用数词表示物体的数量。

2. 学生能够用手指帮助记忆数数。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如苹果、小球等,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

2. 引导学生用手指帮助记忆数数,如用手指捏住物品,一个一个地数。

3. 教师和学生一起数数,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词。

二、认识数字1. 认识0-9的数字,能正确书写数字。

2. 能理解数字的位置,如个位、十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0-9的数字,并能正确书写数字。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位置,如个位、十位。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0-9的数字。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教师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3. 教师讲解数字的位置,如个位、十位,并用示例展示。

三、数的组成1. 理解10以内的数的组成,如5可以由2和3组成。

2. 能用实物或图片表示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数的组成,如5可以由2和3组成。

2. 学生能够用实物或图片表示数的组成。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如5个苹果,让学生用实物或图片表示5的组成。

2. 引导学生思考5可以由哪些数字组成,如2和3。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实物或图片表示数的组成。

四、数的比较1. 能比较10以内的数的大小,如3小于4。

2. 能用符号表示数的比较,如<表示小于,>表示大于。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比较10以内的数的大小,如3小于4。

2. 学生能够用符号表示数的比较,如<表示小于,>表示大于。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如4个苹果和3个苹果,让学生比较哪个多哪个少。

2. 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数的比较,如3<4表示3小于4。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数的比较。

五、数的加减法1. 理解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如3+2=5。

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2.能够用数码和数量相互对应,初步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3.能够初步认识十以内的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掌握数的加减法。

4.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数的大小关系和加减法。

2. 教学难点•数的大小关系和加减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打开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本,带领学生读课题“我们认识的数”,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数?”2.引导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比如电话号码、汽车牌照、价格等,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广泛应用。

2. 认识数1.让学生看一组数码,比如5,8,6,让学生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字有什么意义,如何读这些数字。

3.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数的含义,以及如何读写数。

3. 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1.让学生通过实物对照理解数字的数量,如让学生拿5只铅笔,8只铅笔进行对比。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数字大小,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4. 认识十以内的数1.让学生认识十以内的数。

2.先让学生数出10以内的数,随机取出一个数,让学生根据它的大小顺序把其他数排列在它的两侧。

3.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通过实物对照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5. 总结1.对本课时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回忆所学的数的认识、数码大小关系和十以内数的顺序排列及加减法。

2.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作业。

四、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数字与所学数字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形成真正的认知。

2.组合拆分法:通过实物对比和拆分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数码的大小关系。

五、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理解数的概念并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读写数码,并能够对数码进行排序。

3.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大小关系、顺序排列及加减法是否掌握。

六、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数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生活中。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我们认识的数丨苏教版 (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我们认识的数丨苏教版 (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我们认识的数 | 苏教版(2)一、教学目标1.了解1~20的数的大小关系。

2.能对1~20的数进行排序。

3.能使用1~20的数做加减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20的数的大小关系,能对120的数进行排序。

2.教学难点:能使用1~20的数做加减法。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我们认识的数。

2. 教学步骤•步骤一:数的认识–让学生念出1~20的数,并板书。

–询问学生哪些数比另外一些数大,并用Venn图的形式展示。

大于大于等于等于小于等于小于151110821813201631917•步骤二:数的排序–让学生根据Venn图的结果,把1~20的数进行排序,同时板书。

•步骤三:数的运算–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的加减法,然后给学生出题目进行练习。

① 12+4=?② 20-7=?③ 7+9=?④ 16-8=?4.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1~20的数的大小关系,并掌握排序方法。

同时,也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加减法。

5. 课后作业完成《我们认识的数》的练习册P12、P13、P14的练习。

四、板书设计•我们认识的数•比较1~20的大小关系•数的排序•加减法的练习五、教学反思20的数的本节课通过Venn图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120的数的大小关系,并完成对1排序。

同时,在运算过程中,也充分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加减法。

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如通过数轴等方式,让学生对数进行更详细的认识。

同时,在练习中,也可以适当加入口算题目,提高学生的加减法口算速度和准确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3、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3、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3、我们认识的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3、我们认识的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大小,掌握数的顺序,理解数的概念。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知道数的顺序,能够用数来描述日常生活的事物。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是很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数的顺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知道数的顺序。

2.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能够用数来描述日常生活的事物。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2.数的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的概念。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图片、玩具等。

2.准备数数卡片,用于学生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玩具,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说一说。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数数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大小,理解数的顺序。

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数的顺序的规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数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的顺序,理解数的概念。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用数来描述。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对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数的顺序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数的顺序,掌握数的概念。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如数数练习,用数描述日常生活的事物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我们认识的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我们认识的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我们认识的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知道数的分类和数的顺序。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掌握数的读写和数的比较。

3. 培养学生的数感,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认识和读写数字0到10。

2. 理解数的顺序和数的分类。

3. 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0到10,理解数的顺序和数的分类,能够比较数字的大小。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字0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数字顺序和分类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

2. 数字挂图。

3. 彩色粉笔。

4. 学生用练习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3. 深入讲解:通过挂图展示数的顺序和数的分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的读写和比较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和讲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出数字0到10,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数字的形状和颜色。

2. 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的顺序和数的分类,使学生一目了然。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出数字0到10,并读出每个数字。

2. 让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和数的分类,进行填空和选择。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数字0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数字顺序和分类的理解,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字0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数字顺序和分类的理解”。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学生对数字0的理解和运用数字0的引入数字0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数字0的意义和它在数学中的作用是一个挑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理解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数数和读写数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10,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排序。

2. 学习数的组成,理解数的分解和组合。

3. 学习数的加减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学习数的比较,理解大小、多少等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的认识和读写,数的加减法。

2. 教学难点:数的分解和组合,数的比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加减法计算器、大小比较工具。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理解数字的意义。

3. 操作:让学生通过计数器、卡片等工具,进行数的操作和练习。

4. 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他们的观察和操作经验。

5.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的读写、加减法、比较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数字1-10,让学生观察和读写。

2. 用图表或图片展示数的分解和组合,让学生理解。

3. 用加减法计算器展示数的加减法,让学生操作和练习。

4. 用大小比较工具展示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理解和练习。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数字1-10,读写和排序。

2. 让学生进行数的分解和组合练习。

3. 让学生进行数的加减法练习。

4. 让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我们认识的数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40~41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估计的能力。

3、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信心,增强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
识。

教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糖、花生、黄豆、
课前一分钟:猜数游戏
(教师出题,全班猜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8的数;比66小6的数;比50 大30的数;10个十是;跟78最近的数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快就猜出那是什么数。

虽然我们才一年级,但本领可不小,认识这么多的数。

(出示29页上的百数表)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趣的实践活动课——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课题:我们认识的数)
二、实践活动
(一)说一说
1、出示书本第一张图,先让学生读一读教材中的四句话
生:我们班有42名同学,在北京举行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有56个民族,我家养了75只兔子。

师:这四句话中用到了哪些数?
生:42、29、56、75。

师:我们不用这些数,再来读一读。

(教师遮住其中的数和单位名称)
生:我们班有同学,在北京举行了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有民族,我家养了兔子。

(预设:生笑)
师:你觉得怎么样?
预设:生1:说得很不清楚。

生2:没说清楚,不具体。

生3:说得不完整。

师:你也能用数来说一句话吗?
2、用百以内的数说一句话
预设:生1:我家住在第58幢
生2:从一楼到二楼一共有24级台阶
生3:我们的数学书一共有104页。

师:你真厉害,都知道一百以外的数了,说明你对数学很感兴趣,值得表扬。

今天,我们尽量用大家学过的数来说一说,好不好?)
……
3、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们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4、师:老师特喜欢你们,所以很想了解大家。

你能说说自己的年龄吗?
【预设】生1:我今年7岁。

生2:我今年8岁。

生3:我今年9岁。

师:7岁的小朋友请举手。

(几个学生举手)
师:8岁的小朋友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9岁的小朋友请举手。

(一小部分学生举手)
师:10岁的小朋友请举手。

(无一人举手)
师:我们小朋友的年龄一般是8岁或9岁,不超过10岁。

师:知道了自己的年龄,哪个小朋友还知道家里的人年龄?
【预设】生1:我爷爷今年65岁,奶奶今年68岁。

生2:我爸爸今年36岁,妈妈今年35岁。

……
师:小朋友了解得真多!我们人的年龄是用数来表示的。

(出示图)
师:图中的小男孩叫小明,他的年龄和你们差不多,他的家里有一个人今年64岁了,你能帮他猜猜这个人可能是谁吗?
生:是爷爷,也可能是奶奶。

师: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在60岁左右;
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师:你们喜欢王老师吗?想不想知道我的年龄?你来猜猜看。

(用大一些、小一些进行提示)
5、师:看大家表现那么棒,我还想考考大家。

想不想接受这个挑战?
出示:(1)今年小美比爸爸小30岁,10年后,小美比爸爸小多少岁?
指名回答,说说为什么?
(2)小雨:我今年8岁。

妈妈:我今年32岁。

当小雨18岁时,妈妈多少岁?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可以在自备本上列式),最后集体展示。

小结:妈妈长,我也长。

(二)猜一猜
1、请一名学生一次抓一把糖,数一数共有几粒,填在表中
师:一把糖大约有7粒、8粒或9粒,有没有更多的?
(请较多的学生说一说。

学生一致认为:抓一把糖一般不到10粒)
2、请一名学生上台抓一把花生,要求不放开。

师:谁来猜猜,这个小朋友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花生?
生回答:10粒、13粒、22粒……
(师生一同数,是n 粒)
师:请猜准确的小朋友说说,你为什么猜得那么接近?
【预设】生1:因为1粒糖和3粒花生差不多。

生2:因为1粒花生比1颗糖小,所以一把花生肯定要比一把糖多。

师:刚才XXX小朋友(指猜n 粒的学生)估计得比较准确。

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试一试,你抓一把花生大约有多少粒?先抓一把,再猜一猜,最后数一数。

(生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想想,如果抓一把黄豆,大概有多少粒呢?
(生回答:70、80、54、48……)
师:你们为什么估计有这么多?
【预设】生1:因为黄豆比花生小,所以一把黄豆要比一把花生多。

生2:因为黄豆比糖小得多,所以抓一把黄豆比一把糖要多得多。

师:为了验证一下大家说得有没有道理,我们请模范小组的成员马上来抓一把黄豆,数数看。

(生活动)
小组活动结束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三)数一数
1、师:我们学校有着明亮的教室和美丽的校园,在这个教室里,你能数出哪些物体的个数?比比谁观察的最仔细。

生活动,全体汇报交流。

2、师:小朋友们真细心,在这个教室里也能数出那么多物体的个数,真了不起。

课后啊,请大家在美丽的校园里找一找,数一数,比比谁数到的物体最多。

三、进行练习。

1、小红:这本书我看了50页。

小军:我看的页数比你少一些。

小军可能看了()页?
A.98 B.48 C.15
2、先找出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0、18、16、14、()、()
(2)60、50、40、30、()、()
(3)11、13、()、17、()、21
四、全课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我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数字?教学板书:
我们认识的数
说一说
猜一猜
数一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