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过零丁洋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大全:《过零丁洋》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大全:《过零丁洋》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大全:《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遭遇各种辛苦依靠精通经书及第做了官,在兵荒马乱中孤军奋战了整整四年。

祖国河山破碎,就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生活动荡不安,就像被雨水击打的浮萍。

在惶恐滩上诉说着惊惶恐惧,在零丁洋里叹息着孤苦伶仃。

自古以来谁人不死?留下赤诚的心来照耀史册。

1.首联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首联纵向描绘,叙述了科举入仕,与勤王抗元两件事,写出了当时国家危急的局势和个人沉痛的心情。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颔联运用比喻手法,“风飘絮”比喻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限,时起时沉。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磁链横向渲染,先写国家再写自己,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尽艰辛困苦。

3.颈联的构思巧妙,试分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国忧民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苦处境。

“惶恐”。

“零丁”具有双重意义,巧借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地名,自然对仗,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赏析尾联。

答:本联是全诗的文眼句。

作者直抒胸臆,表现自己以死明智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本联之所以是千古名句,在于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国,以生命殉诗,为后世所推崇。

这首七言律诗,诗人用沉痛悲怆的笔触,回忆了艰苦卓绝的一生,表达了作者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鼓励着后代仁人志士为民族,为正义事业献身。

八年级上语文《过零丁洋》课件

八年级上语文《过零丁洋》课件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03
难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05
02
难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04
难词
干戈、寥落、过零丁洋
06
解释
干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意为荒 凉冷落;四周星是指作者被捕到过零丁洋的时 间刚好是四个年头。
重点词语解析
01
02
03
04
“经”
这里指经书,泛指儒家经典著 作。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学术
05
总结与作业
总结重点
诗歌背景
了解《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 ,包括文天祥的生平和当时的
历史背景。
主题思想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民族气节和 忠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 国家的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
艺术手法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比喻、象征 等修辞手法,以及韵律、节奏 等方面的特点。
名句赏析
深入品味诗歌中的名句,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等,理解其深刻含义和
八年级上语文《过零丁 洋》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导入 • 诗词赏析 • 难点解析 • 拓展阅读 • 总结与作业
01
导入
诗人简介
总结词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成就
详细描述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过零 丁洋》这首诗中,文天祥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主题思想
阐述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在元军俘虏的困境中,文天祥依然坚守自己的 信念,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尊严的维护。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是本诗的核心主题 。

《过零丁洋》全诗解析

《过零丁洋》全诗解析

《过零丁洋》全诗解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过零丁洋》全诗解析,希望对大家学习这首诗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过零丁洋》全诗解析《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为其代表作之一,约作于祥兴二年(1279)一一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之时。

后来元军元帅张弘范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他出示此诗以明志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作者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从何写起呢?他只抓住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这是关系他个人政治前途的大事;二是“勤王”,是关系宋王朝存亡的大事。

他深感知遇之恩,满怀效国图报之志,以此两端起笔,就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的心境。

四周星,是指德佑元年(1276)正月,文天祥以全部家产充军费,响应朝廷号召“勤王”,至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岭战败被俘,恰是四年时间。

这四年,为了挽救王室,他竭尽全力,折冲樽俎,展转兵间,但仍未能挽回局势。

“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

据《宋史》记载,朝廷征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

因为干戈寥落,孤军奋战,难以御敌,战争打得愈来愈惨,致使宋朝危在旦夕。

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吕师孟、贾余庆、刘启等一伙的谴责!“寥落”,一作“落落”,其意相反,则是指作者自己频繁的战斗生涯,但所揭示的内涵远不及“寥落”广阔。

接着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抒写,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颔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不过写得更为深沉。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它是“干戈寥落”,孤掌难鸣的必然结局。

一个以巩固王室为己任的重臣,眼见山河破碎,端宗在逃难中惊悸病死,八岁的卫王赵(上日下丙)在陆秀夫等拥立下,行朝设在崖山海中,追兵一到,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大宋江山已如风中柳絮,无法挽回,能不痛心泣血?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八年级语文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赏析

八年级语文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赏析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赏析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大意】国土已经破碎,但是山河依旧;荒城春天来临,草木长得很深。

因为感伤时事,看见花开却使人掉泪;因为怅恨别离,听见鸟叫竟令人惊心。

战争不停,一直打了一年多,已连逢两个三月份;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一封家信十分难得,能抵上万两黄金。

由于忧国思家,头上的白发越搔抓越稀少,简直要插不住簪了。

【赏析】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叛军攻占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把家人安顿在鄜州,只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在途中被安史叛军俘获,押至长安。

到下一年春季三月,当杜甫眺望被战争破坏的颓败长安城时,感时伤别之意,忧国思家之情,不可抑制地喷涌而出,凝铸成了这首不朽名诗。

诗的前四句写春望之景,但景中有情,侧重睹物伤怀。

起首扣住诗题,从“望”写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人放眼远望,旧时繁华的帝都,如今断壁残垣,树木乱草丛生,人迹罕见,满目凄凉。

前句的“破”和“在”字,突出地表现了山河如故,国是全非,大地上寂寥肃条的景象。

后句的“春”和“深”字,又传神地描绘出春光依旧,景物迥异,京城内荒凉无人的情状。

这两句诗凭空起势,长歌当哭,在对当时国家危亡形势和长安残破面貌的高度概括中,饱含着诗人忧时伤乱的悲痛感情,写得摄魂夺魄,沉著感人,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悲凉的基调。

律诗的首联本不用对仗,此联不仅讲对仗,而且对仗工整灵动。

前句着眼整个国家,后句专写荒城长安;前句“国破”和“山河在”意思相反,先抑后扬,而又扬中有抑,后句“城春”和“草木深”亦含意相悖,但先扬后抑,以扬衬抑。

这样写,翻跌转折,寓变化于严整之中,并具有一种顿挫有致的音律美,从而在一开始就增强了诗的沉痛感。

紧承开头的“国破”二字,接着写春天常能望见的景物花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学习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了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4、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赏析。

5、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过零丁洋》1、导学这是一首咏志诗,文天祥,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奉朝廷之命至元营议和,被扣,冒险脱逃。

后继续转战抗敌,以图兴复,然兵败被俘。

在狱中,虽经各有敌人百般折磨诱降,终以不屈被害。

《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于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遂作此诗以明志节。

2、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安人。

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3、朗读:1)老师范读。

2)点名朗读。

3)全班齐读。

4、体裁特点:七言律诗。

5、阅读理解,思考并提示。

1)理解首联:①诗句的含义?②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③评价:首联总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2)理解颔联:①诗句的含义?②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③评析:颔联写作者忧国伤怀之情3)理解颈联:①颈联的含义?②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评析:颈联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

4)理解尾联:①尾联的含义?②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③评析:表明自己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宁死不屈。

6、本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7、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赏析?8、迁移拓展: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9、板书:过零丁洋颔联:写诗人忧国伤怀之情。

颈联: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过零丁洋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过零丁洋
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和舍生取 义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他的崇高民族气节。是诗人 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
直抒胸臆 以死明志
课堂小结:
比 喻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双 关
留取丹心照汗青。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形势险恶 处境艰险
诗文赏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有谁能长生不死?死后一定要留下
一 颗赤诚的心照耀史册。)
解释
丹心:赤诚的心。
照汗青:照耀史册。
汗青:史册。古代在竹简上书写,为了防蛀,先用火烘烤青竹板,制作
竹简时,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称竹简为汗青。后来用“汗青”借指史 册。
尾联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说明个人
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国家危亡 命运坎坷
诗文赏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头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在零丁洋身陷敌营感
叹自己孤苦零丁。)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因急流险恶,所以叫惶恐滩。文天

祥兵败后曾从惶恐滩退往福建汀州。
释 惶恐:惊慌不安。
零丁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
零丁:孤苦的样子。
颈联写的很巧妙,“妙”在何处?
本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字面重复而词义不重 复,地名巧妙地转化为心情。上下两句对仗工整,朗朗上 口,尽显悲怆沉郁之感。
作者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和境况的危苦。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家的心 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初中语文古诗过零丁洋试讲逐字稿10分钟范例

初中语文古诗过零丁洋试讲逐字稿10分钟范例

以下是一个关于《过零丁洋》古诗试讲的10分钟范例逐字稿。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试讲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过零丁洋》。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元朝军队俘虏他并押解他经过零丁洋时所作。

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首先,让我们来看这首诗的标题,“过零丁洋”。

这个标题就已经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背景,即文天祥在被押解经过零丁洋时所写。

接下来,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辛苦遭逢起一经”。

这句诗中的“辛苦遭逢”四字,直接表达了文天祥当时的困苦和艰难。

“起一经”则暗指他从此踏上了艰难的人生旅程。

然后是第二句:“干戈寥落四周星”。

这里的“干戈寥落”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四周星”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展示了文天祥在困苦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

接下来是诗的中心部分,也就是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这两句诗是文天祥对自己和国家命运的深沉感慨。

“山河破碎风飘絮”描绘了国家的破碎和沦丧,“身世浮沉雨打萍”则表达了个人命运的无法自主。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两句诗中的地名“惶恐滩”和“零丁洋”,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巧妙地借地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惶恐和孤苦。

最后是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是文天祥对生命和忠诚的深刻思考。

他明白人终有一死,但重要的是要留下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留下光辉的一页。

这也是他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和诗人的庄严承诺。

总的来说,《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诗歌表达他对国家、民族和生命的深深热爱和坚定信念。

这首诗充满了深深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也体现了文天祥的高尚人格和坚定信念。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我的试讲能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过零丁洋》。

让我们再次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

谢谢大家!。

八年级语文过零丁洋

八年级语文过零丁洋
吃过中午饭,便还是这帮人,拔了秧田的秧苗来这儿插秧了。天一黑,蛙鸣声就落在溪沟里,一声高一声低,仿佛在催耕。
这是“集体”的场景,都是熟练的劳力,一切有序的进行。而我们家,只有父母参与。我们兄弟都还小,“双抢”再忙,我们也帮不上。
而递稻子的,一般是女人,因为不用太费力气。
五个人围着打稻机,各按各位。其余的人割稻子。慢慢地,一丘稻田就收割完了。于是把稻草捆了扎个,拖上田埂。接着便有熟练的犁把式吆了牛过来。而那一班人,便又开始收割下一块稻田。于 是田野里,便响起一片轰鸣的打稻机声,和间歇的吆牛声。真是一派繁忙而紧张的农忙气氛。
等到下一块稻田也收割完毕,这边的水田,也翻耕完了。
打稻机先搁在田埂上,一群人一齐下田。放倒一片稻子后,便由四、五个人将打稻机掀进水田。两个人递禾把、两个人负责脱粒、一个人“捞桶”(负责把脱下的稻谷装进筐)。然后前面的人割稻, 后面的人踩响打稻机,沿放倒的“禾的一般是男人,得有力气。当然,也有女人不服输的,抢着顶上。一边用脚踩着打稻机,一边接过递过来的稻把子,搁打稻机的滚子上来回翻转着。稻谷就滚落打稻机的桶里。

初中语文过零丁洋

初中语文过零丁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 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 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 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 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 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 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 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 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 修辞。
关于背景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 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 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 侵犯矛头直指南宋。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 派所把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 的抗击侵犯的伟大民族英雄。他毅然临危 受命,但是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 使他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他被敌人活捉。 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 宰相之职作为诱饵,企图使文天祥投降, 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 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 以一死足矣!”
人生自古谁无死,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只愿留下赤诚之心永照史册
尾联: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 死明志的决心,表现文天祥为朝廷 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 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 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主题意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后世仁人志 士常把它用 来激励自己 为民族大业 大方激昂, 视死如归。
根据诗的结构分析感知诗的主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首联: 自国己家走危上急仕,途勤,王抗元 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 3情感体会 4修辞手法
四 抒情表达感受
读“惶恐滩头说惶恐”, 我读出了你对祖国的忧叹; 读“零丁洋里叹零丁”,我 读出了你的无奈孤苦。爱国 的方式有很多种,你以死殉 国是对民族气节的最好诠释!
1引用经典
2用第二人称抒情 3鲜明地表达个人情感
学 法 总 结
译诗解说内容
吟诵传情达意 抒情表达感受
文 天 祥
一译诗解说内容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停。
1 释字、扩充 , 解说诗意 2 尽量押韵
二 吟诵传情达意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说深入赏析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 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
动态美女邪恶图/ 0 坙罔牁
1深刻理解作品 2酝酿情感 3定准基调 把握节奏
三 评说深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句赏析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 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 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 想感情 。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 有情趣。
学习目标
• 反复朗读轻松背诵
• 品读鉴赏体会感情
• 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法学以致用
展示预习成果
本诗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是作者的代表作。它作于1279年, 即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 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 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 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 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本诗作为 回答。 本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 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 着爱国主义激情。作者从国家和 个人两方面,抒发了以身殉国的 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本诗意境雄浑,气势豪迈,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