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研究——以通化师范学院红色文化育

合集下载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优化学校德育工作6篇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优化学校德育工作6篇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学校德育工作6篇第1篇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质,更是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和影响力。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学校德育工作,是当前各级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红色文化是指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经典、红色故事、红色地标等内容,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感召力。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革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1. 引导学生学习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包括《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著作。

通过学习红色经典,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和伟大成就,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2. 定期举办红色故事分享活动。

红色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感人至深的真实事件和人物,如焦裕禄、雷锋等。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故事分享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奉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 创办红色主题班级。

在学校设立红色主题班级,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建立红色主题班级评选制度,激发学生的自觉参与和积极表现。

4. 创设红色文化角落。

在学校和班级设置红色文化角落,展示红色经典书籍、图片、实物等,让学生随时接触和感受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欲望。

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和纪念碑,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

5. 加强红色文化培训师资队伍。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支撑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支撑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的实践与思考

现代经济信息472信息技术支撑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的实践与思考张 翌 通化师范学院胡秋艳 通化市东昌区第二实验小学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高校人文、学风等的体现。

在信息技术时代应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培养与实践,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

关键词:高校;品牌;信息技术;校园文化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2-0472-0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1]: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3.0时代,“互联网+教育”已经在教育中全面铺展,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借助信息技术,助力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培育,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活动效果,《意见》中还指出:要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

因此,研究信息技术支撑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的实践有其历史性和时代价值。

本文将从一些实践创新做法中认真反思,探索信息技术支撑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的有效方法。

一、建设好校园网站、学校官方微博、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无线网已经全面覆盖了整个校园,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获取资讯,已经是一种习惯,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就应该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行有益的指导。

高职院校“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党建品牌建设探讨

高职院校“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党建品牌建设探讨

高职院校“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党建品牌建设探讨作者:李春萌江颉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0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党支部为例,论述高职院校“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党建品牌建设策略:通过红色理论学习、红色主题实践、红色资源运用等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红色信仰;搭建红色资源平台、多渠道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等传播红色文化,担当育人使命。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支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育人使命党建品牌【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017-03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切党建工作的基础,党建工作开展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充分发挥。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党支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党员的实际,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以党性修养为核心,增强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素质为重点,创建“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品牌支部,真正担当起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

一、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红色信仰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号召力、凝聚力,关系到党建工作的落实,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能否在高校落地生根。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涵的红色精神传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党支部通过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之中,积极引导党员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之中。

(一)红色理论学习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党支部通过红色理论学习,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锻炼,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一支恪守师德、廉洁自律、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团队,建设红色文化育人品牌支部。

基于易班平台提升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探索

基于易班平台提升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探索

第37卷第6期2019年11月龙㊀岩㊀学㊀院㊀学㊀报JOURNALOFLONGYANUNIVERSITYVol.37No.6November2019教育·心理基于易班平台提升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探索谢㊀斌(龙岩学院㊀福建龙岩㊀364000)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育人载体,但目前我国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显著㊂而易班作为 互联网+ 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案例,为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提供了新思路㊂地方本科院校可借助易班平台,通过加强易班管理队伍建设㊁丰富易班红色文化建设㊁驱动易班技术升级等方法,打造地方本科院校红色文化育人教育建设特色㊂关键词:红色文化;易班;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29(2019)06-0123-06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简称 思政 )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㊂[1]地方红色文化作为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㊁民族精神㊁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发扬和传承红色文化㊁丰富高校思政工作内涵㊁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㊂[2]在 互联网+ 行动计划大背景下,随着网络科技的应用和学生网络互动社区的建设,易班(E-class)作为集思政教育㊁教学活动㊁生活服务㊁文化娱乐于一身的综合性网络互动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㊂[3]本研究从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在地方本科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困境出发,通过分析易班平台在红色文化育人中的优势,提出改进易班红色文化建设的措施,以期创新地方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增强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提升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㊂一㊁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育人在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困境(一)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育人在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爱国仁人志士㊁先进的知识分子等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㊁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全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用生命㊁鲜血和智慧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艰苦奋斗㊁勇于开拓㊁大胆创新的革命精神与厚重的历史内涵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革命抛头颅㊁洒热血,凭借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建立党组织,举行工农武装暴动,创建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探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涌现出了一大批不畏艰险㊁顽强拼搏的革命家,留下了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西柏坡精神 等伟大革命精神㊂[4]这些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于大学生把握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前途㊁命运的关系,唤起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㊁激发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㊂321㊀收稿日期:2019-04-15㊀㊀㊀㊀㊀Doi:10.16813/j.cnki.cn35-1286/g4.2019.06.018作者简介:谢斌,男,福建龙岩人,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㊂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利用易班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考 (JAS180479);龙岩学院学工队伍 立德树人 职业能力提升项目 利用 易班 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考 (LX2018005)㊂(二)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育人在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困境目前红色文化在高校的宣传教育中多带有自上而下单一宣传㊁学生参与度低等特点,难以摆脱单调㊁僵硬的传统教育模式困境㊂[5]对地方本科高校而言,由于其应用型的类型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更多与生产过程和职业标准相对接,在能力的培养上更侧重于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展较少,红色文化进思政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㊂1.思想缺乏引导,对红色文化认同度低一方面,当前,移动新媒体灵活方便,微博㊁微信㊁抖音等各类网络新媒体平台信息更新极快,其传播的内容和方式迎合大众审美口味㊂在信息爆炸的 互联网+ 时代,大学生每天接收来自新媒体中关于生活㊁学习㊁社会新闻等各方面的信息,日常聊天方式(微信㊁QQ等)也有极强的即时性特征,每天的碎片化阅读与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容易使大部分学生对于长篇阅读与深入式的学习教育缺乏耐心,增加了红色文化推广与教育的难度㊂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处在和平年代,成长条件优越,人生阅历较浅,对先辈们光辉奋斗的历史没有切身体会㊂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面临升学㊁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更大,更关注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的眼前事物㊂因此,也就更容易滋生利己主义㊁拜金主义观念,更功利性地看待以艰苦奋斗㊁舍己为人等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文化,导致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停留在视听学习㊁文章阅读的浅显层面,缺乏对红色文化的深入感受与价值认同㊂2.教育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从教育者角度出发,互联网时代,高校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新媒体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授课方式传统,教师在信息传授上的主导地位逐步弱化㊂教育者大多简单地将传统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植入多媒体开展教学,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导致课堂的吸引度和趣味性不足,学生很难被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吸引,进而也就缺乏对红色文化深层次了解的兴趣㊂从教学方式上看,当前的红色文化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实践调研㊁实地参观为辅㊂课堂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书本教材和部分史料视频,与大学课堂的其他学科内容相比,较为枯燥和单一,而参观红色文化遗址㊁红色文化调研㊁观看红色文化题材影片等教育形式则局限于对红色文化的表层认知,没有进一步结合当地资源题材,深度讲解历史背景等具体内容和精神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存在开展活动形式千篇一律,学生对调研作业应付了事,对参观内容走马观花未能深入了解等问题㊂如此,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刻,红色文化丰富的教育内容与学习内涵未能得到充分挖掘㊂(三)网络平台建设不够完善,红色文化宣传缺乏有力抓手目前地方高校都已建立自己的校园门户网站,其中包含学校新闻宣传以及红色文化等各类主题教育子网站,但在网站管理㊁内容设计以及宣传方式上仍存在诸多问题,红色文化宣传效果有待提升㊂在网站管理上,网络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权责不够明晰,专门模块没有专门人员负责,工作效率不高㊂此外,网站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新媒体的构架㊁美工和拓展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网络管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导致网页界面时效性弱㊁缺乏特色㊁亲和力低,影响学生用户体验感,进而降低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㊂在内容设计上,网站内容的实用性㊁趣味性㊁针对性不强,很多内容只是从其他网络素材上简单复制,内容陈旧,未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特色化服务功能不明显,没有建立本校网站文化内容品牌,导致红色文化内容浏览量低㊂在宣传方式上,较少结合特定历史事件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红色文化网站宣传推广,且网站信息往往以单向发布为主,与学生几乎没有互动,学生主动浏览㊁学习网站内容的积极性不高,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未能得到扎实推进㊂421因此,如何有效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结合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一个契合大学生交流习惯,整合意识形态宣传㊁信息管理服务㊁交流分享互动等功能的网络平台主阵地,从而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宣传,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㊂二、易班平台在红色文化育人中的优势(一)易班作为移动应用的独特之处易班是为学生提供思政教育㊁教学活动㊁生活服务㊁文化娱乐的综合性网络互动社区,自2007年在上海诞生以来,已完成从Web1.0到Web2.0的版本升级㊂[6]经过不断改版,易班融合了论坛㊁社交㊁博客㊁微社区㊁资料库等新网络应用类型,支持网页和手机客户端访问形式,当前的版本包含了 易班首页 易班联系人 聊天信息 探究 四个模块㊂ 易班首页 为易班平台的主要功能区㊂其中,在个人信息模块可以设置个人信息,上传和保存图片㊁视频㊁文档等信息到个人资料库,可以接收和发送通知给联系人或者群组,还拥有可以发布动态的 易喵喵 ㊁免费的在线易班精品课程㊁易班话题社区㊁丰富的易班应用广场等平台㊂ 易班联系人 包含个人好友和加入的群组㊂在 聊天信息 模块除了可以和联系人㊁群组联系,还可以接收本校㊁二级院系㊁班级和易班推荐用户的动态分享㊂经过不断推广和实践,当前,易班平台已经能够较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追求快速便捷资讯㊁实时交流沟通的互联网使用体验㊂作为移动应用之一,易班较其他的即时联络通讯软件㊁新闻软件等网络移动应用,其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平台规范与内容整合上㊂在平台规范上,与其他移动应用用户匿名㊁层次多样的特性相比,易班用户采用学校㊁班级信息实名认证的方式,使用者均为在校大学生;同时,易班平台内有专门的教师和学生管理团队,管理与审核较为严格,保证了发言信息与讨论交流的质量㊂在内容整合上,易班平台中平台机构群体广泛,整合优势明显,避免了其他移动应用平台分散㊁信息不集中等问题,学生只需登录易班一个移动应用,就可以充分地浏览其他所有高校机构号在易班平台中所发布的各类信息,简单而便捷;同时,平台中发布的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贴近性强㊁实用性高㊂(二)易班平台传播红色文化的独特优势根据在地方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的易班红色文化推广活动效果来看,现阶段,易班平台在红色文化育人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促进红色文化全方位育人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㊁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三方面,对于拉近学生与红色文化的距离㊁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成效有积极的作用㊂1.推进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促进红色文化全方位育人目前,许多高校的班级课堂考勤㊁班级活动㊁学生党团建设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㊁学生资助管理㊁就业信息发布等学生管理工作已经归统至易班网络[7],通过易班平台可以开展教育教学㊁常规班级学生管理以及学生生活服务等事务㊂一方面,易班可以在实现网络化和便捷化的班级管理㊁信息发布的同时,结合学生个性化较强㊁思想活跃等特点,将具体的红色文化故事和精神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㊂比如,利用易班的 本校应用广场 开展的 星级文明班级 评选中加入红色文化元素并设置为参评条件,在宿舍文化节活动中开展 红色文化进宿舍 主题布置,将学生管理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让红色文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㊂另一方面,易班网络平台可以弥补红色文化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短板㊂例如,在易班精品课程中添加 红色文化讲堂 ,在 话题社区 开展与学生思想动态相关的红色文化事件大讨论等,让红色文化延伸进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红色文化全方位渗透,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氛围㊂2.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首先,利用易班平台开展与学生的正向互动,能够加强网络空间的思政教育㊂管理员通过关注学生在易班分享平台 易喵喵 上发表的图文㊁视频,跟进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在留言评论区与学生展开互动引521导,及时发现并消除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苗头,进而优化易班教育环境,同时还可通过探索红色文化与学生思想动态的契合点,增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㊂其次,易班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整合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文献信息㊁教学信息㊁服务信息,提供便捷㊁高效的资源和讯息服务,[8]为红色文化的网络教育平台构建创造了良好条件㊂例如,在个人资料库模块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㊁下载整合好的不同主题的红色文化资源,也可以在线上传分享自身的学习资源或心得体会,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又能够让红色文化更贴近学生思政教育,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促进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㊂3.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在具开放性和交互性的易班平台上,老师与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个人信息,师生地位同等,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双向㊁平等交流学习㊂例如,在 各类活动 模块,结合清明祭扫英烈活动,开展 聆听习总书记讲述红色故事 大学习㊁大讨论㊂又如,在 本校应用 的 谈一谈 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红色文化课程和活动如何更有效开展㊂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信息单向传播模式,既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㊁良性互动,又能够增强学生 参政议政 意识㊂同时,教师在易班平台中,可通过 专题 模块,如 红色文化理论精神周分享 每日一句 红色疑惑我来答 等方式,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学生思政教育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坚定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㊁分辨美丑,增强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㊂(三)利用易班平台推动解决红色文化育人问题当前,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存在思想引导乏力㊁教育形式单一㊁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㊁红色文化无宣传抓手等问题㊂而易班作为移动应用平台,具有用户层次高㊁内容贴近性强㊁信息整合度高的独特优势㊂在传播红色文化㊁推动红色文化育人作用方面,易班具有日常性㊁贴近性㊁交互性等不可替代的优势㊂通过发挥易班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特性,将红色文化故事和红色文化课堂带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红色文化入脑㊁入心,充分弥合原有教育方式导致教育内容与实际学习效果脱节的问题,能够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㊂同时,通过整合各类官方与红色文化学习资源,易班充分发挥了新媒体信息多样㊁资源丰富的优势,既丰富了传统红色文化学习的内涵,又提高了大学生自主学习㊁互动学习的积极性㊂此外,在引导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主题讨论㊁心得分享㊁疑惑解答等交流形式上,易班提供了一个理性思考㊁良性讨论与正能量引导的平台,让大学生既能学习到红色文化知识,又能将深入思考学习所得㊁所思㊁所感凝聚于思想㊁贯彻于行动㊂三、基于易班平台提升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地方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㊂[9]在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易班平台对于促进红色文化全方位渗透㊁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发挥着较强的优势,但由于目前易班平台在队伍建设㊁红色文化内涵建设和易班网站建设上还存在较多问题㊂因此,结合易班的平台特点与其在红色文化育人中的优势作用,应从以下三方面提升易班平台的红色文化育人功能㊂(一)加强易班管理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当前,各高校已成立易班工作站,并建立校㊁二级院系㊁班级易班工作站点,但在日常的建设和管理上,往往是以学生工作处教师㊁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为主导,普通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㊂由于教师平时工作量较大,在网络技术及文字编辑等方面专业性不够强,导致易班的管理和建设不完善㊂因此,高校建立一621支能力强㊁技术硬的易班建设管理队伍十分有必要㊂首先,高校应抓好顶层设计,健全易班管理体制,完善易班考核制度㊁奖惩制度,可将易班工作情况纳入二级学院考核体系,配备易班工作办公室,并安排专门的负责教师管理与指导易班的建设工作㊂其次,高校应加强易班建设管理队伍能力的提升,可邀请对红色文化有研究的教师进行易班内容建设上的指导,定期组织易班管理人员对外交流学习,开展关于红色文化内容建设的培训,提高易班建设管理队伍综合业务能力㊂建立表彰机制,结合学风建设开展 易班十佳班长 易班十佳红色工作站 易班十佳红人 等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评比活动,提升易班管理队伍的获得感,进而提升易班的建设水平㊂最后,二级学院层面应进一步完善本院易班建设体制,制定易班管理条例,设定 易班班长 易班管理员 等职位,重点培养学生干部㊁学生党员作为易班管理人员共同建设易班平台,并及时向学校易班工作站反馈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值得推广的好做法,使红色文化在易班平台上得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进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㊂(二)丰富易班红色文化建设,重视用户体验易班平台已经植入大学校园,在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立体化的服务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㊂易班平台可以从丰富内容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学生日常管理㊁学业教育㊁职业规划和生活娱乐中,在提供思想教育和服务的同时,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建设,提升易班的用户粘性㊂一方面,结合当地文化资源,深度发掘当地红色文化素材,并通过易班通知㊁易班推送㊁易班动态等方式,结合大学生语言习惯,用大学生喜爱的文字内容形式宣传红色文化知识㊂例如,结合革命战争时期先辈的革命诗词作品,在 易班博文 中开展红色文化征文比赛,重温革命时期艰辛的奋斗历程㊂也可以通过开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易班 优课 智慧课堂 等课程,在易班班群㊁易班学院群中分享或组织学习,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㊂另一方面,丰富活动形式,在易班平台开展如 红色故事 朗诵㊁ 红歌 演唱比赛,开设红色电影展等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并开发结合易班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诸如 易班熊 易班抱枕 等周边产品作为奖品或者纪念品,整合优质文化资源,打造易班红色文化品牌项目,让教育渗透进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㊂通过遵循全方位育人规律,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管理中,满足青年大学生学习㊁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升易班平台的影响力㊂(三)驱动易班技术升级,促进红色文化与易班平台深度融合大学生使用网络或新媒体软件时容易受到系统是否流畅稳定㊁运行速度是否快捷㊁运行操作是否方便,以及界面是否美观等情况的影响㊂因此,易班在开发管理㊁学习㊁服务平台等产品时,应适应学生的体验感,契合学生的需求,适当引入潮流元素,打造智能㊁便捷㊁个性化的易班平台㊂在功能研发上,可以开发红色文化相关的个性化应用功能,如在线投票㊁在线答题和问卷调查等 快搭 平台,建立开放平台和红色文化云搜索引擎,在易班平台建设独立的红色文化模块,创建网上流动的红色文化百科全书;在页面和内容建设上,注重更加简便㊁流畅㊁人性化的易班操作平台,在页面视觉表现㊁网站风格㊁版面布局㊁文案表达等方面引入更多的红色文化元素,增强网站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热情㊂互联网时代对地方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也给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㊂当前,全国各地高校广泛使用的易班平台,凭借其教育与管理相结合㊁优化教育资源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等优势,在红色文化育人教育开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㊂在今后的易班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中,地方本科高校应不断思考地方特色红色文化精神价值的深度开发及其与易班平台的深度结合,让红色文化进课堂㊁进生活㊁进思想,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自信,推动全方位育人,开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局面,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㊂721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N].人民日报,2019-02-24(1).[2]杨亚君.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D].太原:中北大学,2015:15-20.[3]卢挚飞.易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群文天地,2012(2):217-218.[4]高良坚.论南路革命精神之特性 兼与红船精神㊁井冈山精神㊁延安精神㊁西柏坡精神比较[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4(1):87-90.[5].陈虹颖. 互联网+红色文化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8:32-38.[6]甘振丽.提升 易班 学生用户活跃度和粘性对策的探索[J].武夷学院学报,2017,36(1):83-87.[7]曹文泽. 互联网+思政教育 模式的实践和创新 对高校 易班 网络思政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社会科学家,2016(12):8-10.[8]郑艳.新媒体环境下易班 校本化 建设途径探析[J].龙岩学院学报,2016,34(1):127-131.[9]姚亚平. 弘观 新语:传承红色基因滋养精神家园[N].人民日报,2015-02-15(5).责任编辑:江清悠ExplorationonPromotingRedCultureEducationinLocalUniversitiesBasedonE-classPlatformXIEBin(LongyanUniversity,Longyan,Fujian364000,China)Abstract:TheRedcultureisthesourceofcohesionandcreativityoftheChinesepeople,whichistheimportantcarrier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However,atpresenttheroleofRedculturei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snotemphasizedenough.Asasuccessfulcaseof Internetplus modeappliedi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E-ClassappprovidesnewideasforgivingplaytotheroleofRedculturei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couldmakefulluseofE-Class,givefullplaytoitsregionaladvantages,andbuildthecharacteristics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constructionoflocaluniversitiesby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ofthemanagementteamofE-Class,soastoenrichtheRedcultureconstructionofE-ClassandupgradingthetechnologyofE-Class.Keywords:Redculture;E-clas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821。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研究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研究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研究作者:盛晓雯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第6期盛晓雯(通化师范学院,吉林通化134002)摘要: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共同精神记忆,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深印在血脉中的气质品格成就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

先进的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作为培育人才的集中场所,高校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和担当。

在高校的发展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每所高校都高度关注的重要方面,也因历史、环境、地域的不同,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质,形成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地方高校;文化品牌;培育机制一、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的不足作为地方高校,由于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发展建设中面临更多挑战和难题,因此怎样走出一条创新文化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校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盲目跟从,特点不鲜明地处中心城市的高校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文化建设中视野开阔、资源丰富,形成了许多成熟的校园文化品牌,并能将其做大做强。

地方高校吸取其经验做法,实行效仿,但往往因资源和资金保障不足,最终草草收场,仅止于模仿。

地方高校在学习和借鉴中忽略了自身的特点特色,盲目学习成功经验,却殊不知这种经验并不一定适合自身,因此造成文化建设特色不鲜明,盲目跟风了事。

(二)注重表面,内涵不深入“在实践过程中,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应景之作,仅靠做表面功夫,将活动包装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走走过场。

”地方高校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往往仅在活动的宣传包装上下功夫、造声势,而对文化建设的内涵挖掘不足,甚至急于求成,不愿深挖,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热热闹闹一窝蜂,经不住时间检验,导致虎头蛇尾。

(三)保障不足,建设不持久校园文化建设要想形成风格、形成品牌,必须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建设历程,不断在原有基础上创新提升。

红土润心铸魂育人,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品牌

红土润心铸魂育人,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品牌

红土润心铸魂育人,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品牌[摘要]学校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陶冶学生崇高理想志向、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听党的话,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有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力争上游、敢创第一的顽强作风的苏区新一代。

[关键词]校园文化;红土润心;特色学校;以人为本步入新世纪,走进新时代,特别是“新古田会议”召开后,古田的教育事业面临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综合改革步入了深水区,全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教育发出的最强音,这就鲜明地突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内涵。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探索、积极开拓,把古田中学建成师生幸福感强,人文素养高,社会满意度好的农村优质完中。

一、红色校园文化取得的成效和反思(一)、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1、优化校园外部环境我校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红色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

我校环境优美,绿树婆娑,布局合理让人赏心悦目。

但在校园环境规划上还不能特别好的体现红色文化内涵。

学校可在显眼的位置设立了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同时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可以多悬挂或张贴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我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的宣传字画或条幅,如“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土新人”、“传承红色基因,争当著名苏区好老师”、“不忘初心铸红土师魂办人民满意教育,牢记使命育古中英才创文明校园”等。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

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红色文化建设教室布置也尽量凸显“红色”,让班级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爱国、爱校、爱班的气氛。

围绕“红色”主题,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

在“三个自信”指引下创建及培育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在“三个自信”指引下创建及培育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在“三个自信”指引下创建及培育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卜秋香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7)007
【摘要】校园文化品牌是高校校园文化浓缩的精华、是校园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是高校文化识别系统.文章在“三个自信”指引下阐述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创建和培育校园文化品牌的现实意义,揭示了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原则.
【总页数】3页(P78-79,82)
【作者】卜秋香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数计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创建与提升 [J], 匡促联
2.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与提升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 [J], 李洪雄;陈桂峰;蒋文波;高敏
3.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创建与思考 [J], 叶斌
4.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创建探析 [J], 陈蘅瑾;杜世卫
5.地方高校校园音乐文化品牌的创建——以梧州学院为例 [J], 詹怡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具有推广价值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不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其他领域如企业文 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等也具有推广价值。
研究不足之处及改进方向建议
研究不足之处
目前对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如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够广泛等。
03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现状分 析
育人理念与实践探索
育人理念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念是以红色文化为载体,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 命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践探索
高校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如开设红色文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 全过程。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引言 •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现状分
析 •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策略研

目录
•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践案 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方面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道德培育价值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中的英雄人物、革命事迹等具有很强的 道德示范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 。
历史文化价值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和改 革事业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能够 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国情。
艺术审美价值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文艺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红色历史融入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红色历史融入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852370973@ 有效德育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 红色文化融入历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阶段性成果㊂作者简介:马跃,男,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戚庭跃,男,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红色文化㊂红色历史融入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ʏ㊀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㊀马㊀跃㊀戚庭跃㊀㊀摘要:红色历史的特殊性㊁多样性和教育性,使其在高师院校人才培育方面展现出足够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上,红色历史的融入更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㊂要将红色历史融入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上,院校相关工作者就需要在前期工作中奠定好融合基础,在中后期实现深度融合并把握融合进度,这样才能让红色历史真正地在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出价值㊂关键词:红色历史;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培养红色历史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人文资源,它包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不论是在思想道德方面,还是在增强人文修养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㊂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师范人才培养的重要营地,重视红色历史㊁传承红色文化㊁实现红色教育,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㊂1㊀红色历史与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关系1.1㊀红色历史与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1.1.1㊀特殊性红色历史与红色文化资源是具有特殊性的,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时间上的特殊㊁空间上的特殊与人物的特殊上㊂在时间上,红色文化贯穿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中国实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㊂在空间上,红色文化资源遍布我国土地,城市和农村都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记录和红色文化资源㊂正是由于红色历史与红色文化资源的这种特殊性,让其具有足够的可应用价值,让其能够适应于高师院校人才培养㊂1.1.2㊀多样性红色文化资源的外显具有多样性,这使得红色历史与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融合同样具有多元化特征㊂红色历史与教育相结合后,其课程资源具有以下几类:一是物质资源如博物馆㊁纪念馆㊁革命文物㊁红色历史遗迹等;二是非物质资源如红色文学㊁红色艺术作品㊁革命精神等㊂多样性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地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基于红色历史与红色文化传承的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具备了应有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色㊂1.1.3㊀教育性红色历史与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较为明显的教育性,该特点是红色历史能够融入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最根本条件㊂红色历史教育说到底就是一种精神教育,它在向学生传达红色历史的同时,还传播了红色历史背后的文化与精神,实现与学生思维方式的对接㊂因此,红色历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㊂1.2㊀红色历史与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联系1.2.1㊀红色历史为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红色教育资源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使其进入教育领域后,将会产生丰富的课程教育资源㊂不论是红色物质资源抑或是红色非物质资源,都将会为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带来足够且多元的培养资源㊂这一方面让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具备了红色教育色彩,另一方面让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更加具有社会主义人文特色,符合我国当下的教育环境㊂1.2.2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运用红色教育资源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融入红色历史和应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了红色历史与红色文化的传承㊂不论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何种红色文化资源,都在一定程度上让红色历史得以重现,让红色精神得以在学生群体中传递,让红色文化得以被广大师生所接受㊁所继承㊂所以,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运用红色教育资源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㊂2㊀红色历史融入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2.1㊀是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的必要举措将红色历史融入进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有效德育852370973@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这恰恰是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所要追求的目标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点是历史价值观,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而红色历史的融入,将会引导历史学专业学生对历史上的善恶㊁进步与倒退㊁正义与否形成清晰的认知把握,最终能够将对红色历史的认知延伸到自己的成长和对当代社会的认识上,并且能够从这个过程中获取足够的个人发展养料,最终付诸实践活动中㊂2.2㊀是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红色文化的重要渠道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将红色历史及其红色文化贯彻进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无疑有助于社会主义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发展㊂前文提及,我国红色历史为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丰富了红色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㊁值得传承的红色精神㊁值得发扬的红色文化,是我国的非物质瑰宝,需要不断有人去传承㊂2.3㊀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三观 的重要方式将红色历史融入进高师院校历史专业人才培养中,有助于培养出德行兼优的历史专业人才㊂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且丰富,不过,这个时期的学生也处于重大的转折期 他们看待世界的视角在此时期开始逐渐展开,独特的人格也在此时期快速发展㊂对于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对其培养过程中融入红色历史,不仅与其专业培养相适应,更有助于引导历史专业的学生构筑一个正确的㊁合理的看待世界的视角㊂因为红色历史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引导作用㊂3㊀红色历史融入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3.1㊀前期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奠定融合基础3.1.1㊀重视红色历史,研究红色历史与历史学专业人才的联系地方高师院校要想在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应用红色历史并且发挥其价值,首先要做的便是提升对红色历史的重视程度,主动研究红色历史与历史学专业人才的联系㊂只有理念先进,后续的各种实践活动才有正确方向,只有不断地更新对红色教育的认知,才能有效推动红色教育与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融合㊂地方高师院校的领导层自身需要加强学习,主动提升对红色历史和红色教育资源的认知,与此同时,还要将红色历史的价值与红色教育理念传达给历史专业的各层教职工,推动历史学专业教职工对红色历史的教育价值形成足够高的认知水平㊂3.1.2㊀做好培训工作,提升教师队伍的红色历史资源应用能力任何教学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主导是教师㊂因此,要将红色历史贯彻进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足够的师资力量是必要的㊂在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授课教师作为培养活动的主导,自己首先要对红色历史具备一定的认知,其次还需要对红色历史背后的教学资源具备一定的发掘能力和应用能力㊂只有自己对红色历史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根据学生的培养需求向其渗透进合适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㊂3.2㊀中后期工作:设计课程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实现深度融合3.2.1㊀使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内容与红色历史相融合红色历史要与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进行 双向融合 ,就要针对历史学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合理的构建,让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设计与红色历史相互融合㊂在此要求下,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红色历史穿插㊁嵌入进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形成一种协同育人效应㊂同时红色历史与思想教育课程的融合,高师院校的历史学人才培养避免不了教育心理类教育,如教育学㊁心理学㊁历史教学论㊁教育思想史等,在这些思想类课程中,地方高师院校同样需要将红色历史背后的红色精神与红色思想与其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教育思想,实现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内容与红色历史的深度融合㊂3.2.2㊀针对红色历史与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构建监督考评机制为了红色历史与地方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不断深度并且持续融合,地方高师院校必须制定一个完善的监督考评机制㊂从监督考评方面来说,地方高师院校的领导层和相关管理部门要联合制定监督考评制度,定时定期定量地对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红色历史渗透情况进行监督与考评,时刻把握住本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红色历史融合进度,并适时地进行敦促㊂从反馈方面来说,地方高师院校的校方或者历史学专业的指导教师,可以定时地㊁有计划地发放调查问卷或者投放匿名纸箱,收集学生对于红色历史与教育活动融合的评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建设评教系统,鼓励学生上网评教,通过反馈系统,院校和相关指导教师可以及时的察觉到融合教育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从而完善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提升培养学生质量㊂参考文献[1]王贝贝.基于情境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 以红色历史人物为例[J].青春岁月,2017,(23):72-73.[2]傅娟.盐城红色历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途径探析 以 铁军精神 为例[J].汉字文化,2019,(06):112-114.[3]高玉梅,刘珩,韩飞.红色历史与地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20):146.[4]刘春玲.高师院校历史教学过程性评价实践效果分析与思考 以包头师范学院历史学系为例[J].阴山学刊, 2020,(04):87-92.责任编辑㊀任㊀远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袁向荣【期刊名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The cultivation of campus culture brands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major way to show normal characters, embody normal spirit and promo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ampus culture. The process should succeed and develop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sist on and enhance normal characters, show and penetrate humanities, rely on and follow the characters of discipline.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 ities should explore the core value of“normal”character, build excellent construction plan, strengthen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pay attention to campus association construction, enhance brand publication and introduction, etc.%培育师范校园文化品牌是凸显师范特色、体现师范精神、推进校园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培育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品牌要继承与发展师范院校文化传统、坚持和强化师范特色、体现并渗透人文性、依托并适应学科特点的原则。

红色师范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红色师范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8.2当前,文化建设受到党中央及全社会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强国被上升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

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江苏省、南通市陆续出台关于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的文件,强调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学校层面讲,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办学历程中逐步创造、积累、丰富、发展形成的,是全体师生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精神文化)、行为规范(制度文化)和校园风貌(物质文化)的一种“综合体”。

文化也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软实力,是激励全校师生积极进取、改革创新的重要精神源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因素。

红色师范的由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南通师范学校的进步师生感应时代召唤,积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之中。

他们在学校建立起南通地区最早的党支部,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在江海大地;他们走进工厂,用革命的真理启迪贫苦劳工;他们深入农村,领导农民暴动;他们参与红十四军的浴血奋战,把江海地区的革命浪潮推向高峰,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响彻云天的英雄之歌。

由此,南通师范学校被誉为“红色师范”。

耿耿在《革命大潮中的红色师范》一文中介绍了全国十几所师范学校的重要革命活动,南通师范学校被列在首位。

原因有二,一是南通师范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二是南通师范涌现出一批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刘瑞龙为代表的人物,南通师范的红色历史在全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今天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南通地区三所百年师范合并形成的“大师范”。

2005年,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与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合并建立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2014年,如皋高等师范学校与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办学。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意蕴与路径研究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意蕴与路径研究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意蕴与路径研究作者:张树伟来源:《党史文苑》2024年第08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好其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作用,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前进历程的宝贵财富,历久弥新,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启迪与引领作用。

红色基因从提出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文化自信的凝聚与体现,高校作为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阵地,应将红色基因传承与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使其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和价值观塑造。

一、研究背景202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规定,利用好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红色资源,加强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其中关于加强红色资源的利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度逐年上升,这为红色基因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二、研究目的新时代背景下红色资源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价值,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文化价值,在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红色基因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征,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研究内容包括红色基因与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融合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评估等方面。

三、红色基因的概念界定(一)红色基因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提到红色基因,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建党精神其实质也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基因本身是没有颜色的,红色基因作为社会学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奋进征程中赋予了基因颜色——红色。

追根溯源,从建党、建国、改革开放再到新时期,红色基因始终贯穿于中国发展的各个时期,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历程中,不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宝贵品质、先进思想和优良作风的总和,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红色教育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红色教育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红色"教育旺苍县黄洋将军希望学校赵海蓉【摘要】在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中,我校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始终把弘扬光荣的革命传统,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使得校园里充满了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本文主要是围绕如何建设特色化的校园文化、让红色文化渗透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把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经常化这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红色文化校园文化红军长征时期,旺苍县是举世闻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黄洋镇不仅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镇,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遗存,还是共和国将军故里.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也鼎力支持学校发展。

在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中,我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将军特色,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爱国主义,始终把弘扬光荣的革命传统,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使得校园里充满了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有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特色化的校园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它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前形势下,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同时红色文化也是我国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是与校园文化相对应的一种亚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扬弃中外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实际实际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础内容的一种特色文化.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在老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内涵。

我校的革命传统教育特色,既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思想上,又落实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学校都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年度工作计划中,革命传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互为载体.在创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活动中,我们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规定将弘扬老区革命传统,彰显红色文化特色作为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培育机制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培育机制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培育机制研究作者:陈敏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30期摘要:校园文化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化”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

本文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品牌活动为例,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进行研究,总结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和“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一、引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优秀的校园文化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主动践行“爱心、责任、行动”的校风,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一直不断探索的育人方式之一。

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是校园文化成果化建设、品牌化培育的产物,具有特定的文化底蕴和识别意义,是一种影响较大、深受师生喜爱和广泛认同的标志性、示范性的校園文化活动,它以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普及度区别于一般校园文化活动。

自2007年以来,学校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学科优势和社会需求,以“以人为本、融合开放、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依托气象、服务民生;坚持科普、担当责任;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走遍祖国、励志青春”为精神内核,通过打造“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品牌活动满足气象防灾减灾需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立足学校、辐射周边、服务社会,发动广大青年学生在全国持续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成于大气,信达天下”(校训)和“爱心、责任、行动”(校风)的精神内涵,并形成了具有成信特色的“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品牌活动。

二、活动背景及基本情况2007年重庆开县小学生受雷击而伤亡数人事件后,成信人在思考:一所以大气科学、大气探测和雷电防护为特色的高校学生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学校与四川省气象局合作,一个由38支队伍、400余名在校大学生、专业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防雷减灾宣传”科普活动在四川省内各地市州山区、学校展开,活动获得了极大成功。

高校红色文化的育人研究问题、动力与路径

高校红色文化的育人研究问题、动力与路径

丨教育探索高校红色文化的育人研究:问题、动力与路径袁晓聪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广州 510090)【摘 要】 培育和弘扬红色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不仅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质量与方向,更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

高校在红色文化育人方面还存在着缺少红色文化的实践的研究以及对红色文化的实践性体验不强两个问题题,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意识到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思想支持,也是引领高校青年成才成长的教育需要。

因此,高校红色文化的育人路径应该重点从红色文化的实践意义出发,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实践研究和增强实践体验。

【关键词】 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从文化演进的视角来看,“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渊源与民族特质。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两个时期形成的价值观与理想信仰,可以引申和概况为共产主义信仰下的红色文化。

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与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视角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

”[1]红色文化中马克思主义信仰与高尚的道德人格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与特质,与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和使命相契合。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培育和弘扬红色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不仅仅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质量与方向,更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

因此,新时期推进高校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其内在拥有的对信念的坚守、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在英雄人物塑造上所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主义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更是大学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

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战佩英;何迪;周丽威;郑君
【期刊名称】《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5)5
【摘要】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铸魂育人功能,是地方高师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培养青年学生责任担当的最好教科书和精神滋养场域。

该文在分析地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瓶颈的基础上,解读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必要性,提出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师院校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地方高师院校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红色基因传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战佩英;何迪;周丽威;郑君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教务处;通化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通化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黔南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有效路径研究
2.地方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以某职业院校为例3.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路径研究4.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5.新时期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校园文化品牌

全国校园文化品牌
包头师范学院
大学生管理中推行助理班主任制的探索与实践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突出航空航天主题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沈阳农业大学
感恩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连工业大学
用心感悟生活 话剧诠释青春
北华大学
北华大学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长春大学
艺术引领 活跃文化 铸就品牌——长春大学星期音乐会
牡丹江大学
情系后学德润人心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审计学院秋之润校园合唱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挖掘杰出校友精神资源营造自信自强自立文化氛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塑造大爱精神文化倾心培育大爱之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的实践探索浙江理工大学传承创新致远浙江理工大学t台文化特色育人温州医学院爱心跨越国界携手美丽人生温州医学院特奥志愿服务文化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扬伟人精神树厚德之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创建周恩来班邓颖超班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智谋人生铸就创意文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旗飘扬团徽闪耀升国旗进支部活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333工程集美大学传承嘉庚爱国精神弘扬捐资兴学文化龙岩学院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打造红色育人品牌龙岩学院持续推进古田会议精神进校园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古田会议精神铸校魂红色文化品牌育英才江西财经大学蛟湖博客网络面对面分类qq群联袂打造校园网络文化新平台东华理工大学铸造核文化特色展校园文化魅力东华理工大学开展核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赣南师范学院以苏区精神滋润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田赣南师范学院扎实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的实践与体会中国海洋大学突出学科特点打造研究生德育品牌活动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济南大学架构以家访为主体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河南中医学院铸爱心工程育诚信英才以国家助学贷款为载体打造诚信育人特色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施文化兴校战略构筑文化育人平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施八大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育民族团结之花促和谐塑中华复兴之才谱新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族团结文化的培育与思考中南民族大学笃信好学自然宽和中南民族大学构筑和践行民族特色校园文化纪实孝感学院立足孝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品牌孝感学院努力彰显校园文化的孝特色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仁术精神的现代传人怀化医专创新爱心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多维渗透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全员进取打造班级文化精品广州大学在主题教育中锻造精神在采风实战中提升素质广州大学学生暑期新闻采风实践活动广西师范大学聆听智者声音领略大师风采广西师范大学独秀大讲坛开讲八年结硕果海南师范大学校园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琼州学院服务地方促和谐志愿奉献铸发展琼州学院构建独具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文化重庆理工大学开办学子百家讲坛打造学生讲师团队创新大学生自我教育新模式西南交通大学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培养倡廉崇洁优秀大学生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成效初

师范类院校传承红色文化策略探析

师范类院校传承红色文化策略探析

师范类院校传承红色文化策略探析作者:李志成来源:《人民周刊》2017年第13期师范类院校是国家培养各类师资力量主要依托,其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其他高等院校不同,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的主流文化的塑造,而且还对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多代人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产生影响。

随着近些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高速发展变化,师范院校师生处于当前社会多元化的大形势之下,面临着各类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冲击,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师生个体、国家教育以及未来几代人的健康成长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近代以来形成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的代表,对师范院校师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观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师范院校师生根据年龄、专业、爱好等分为不同的群体,如何在师生中传承红色文化需要注重策略。

在多视角划分师范院校师生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度是他们中很多优秀分子都属于不同的党支部,抓住这一批优秀分子,在他们中形成良好的红色文化传承效应,很容易在各师范院校促成更为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抓住师范院校师生党支部这一传承红色的核心环节和重要群体,探析使其发挥在传承红色文化过程的基层堡垒作用的策略。

一、师范类院校党支部传承红色文化积极从当前高校初步形成的红色文化传承传播体系汲取营养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多次突出强调红色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等方面内容,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文要求高校“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经过多年发展和建设,中央和地方先后建立了系列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高校系统着重从制度规章、队伍建设、校园氛围、服务管理等方面支持红色文化传承事业,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校系统已经初步形成了红色文化传承传播体系。

师范类院校党支部传承红色文化要有效地利用这一现有体系中的资源成果。

各地完善确定的红色教育基地、文化书籍、红色视频音频资料、培养塑造专业师资队伍等都属于红色文化传承的宝贵资源,师范高校师生党支部传承红色文化应特别重视这些最直接、最容易接近的资源,要着力从中汲取营养。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以四川省红色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以四川省红色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以四川省红色资源为例发表时间:2016-10-22T16:05:24.280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6月作者:辛婷[导读]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这个学校风气的展现,是该学校文化品位以及办学特色的彰显。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10摘要:高校的校园文化是这个学校风气的展现,是该学校文化品位以及办学特色的彰显,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为高校打造一个专有的品牌效应,还能够为学生的教育工作提供鲜明的方向。

红色文化是指将红色资源、精神、环境、习俗等种种要素逐一的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以此能够让学生懂得并遵循同一个理想信念,拥有共同的追求,在这种道德和环境的引导下,渐渐的让学生具有一个艰苦奋斗、求真知、探真理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能够为社会提供一批具有高素质、高修养、高能力的综合性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一份力量。

本文主要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对现阶段高校文化建设的要求进行阐述,并以四川省红色资源为例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途径进行研究,以能够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良好建设。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资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该论文系:“四川省教育厅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JSFZ15-07】前言: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变化,有很大一部分社会人员认为金钱和能力才是社会中的重要元素,只有拥有这两种元素,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承受着各种挑战。

这种金钱至上、能力至上的论调在很大程度下影响着高校中的学生,他们处于半步入社会的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进行良好的精神教育,就很有可能让这一阶段的学生变得迷茫、困惑,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所以,利用红色文化来熏陶这一个阶段的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和教育,是提升学生精神文明的主要方式。

其次,红色文化应该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文化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实践,可以在学生的内心逐渐的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并使其在各种行为活动中自觉的发扬这种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和精神得到继承和发扬,这时,才能够说,红色文化资源已真正融入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中。

高校图书馆培育校园文化品牌策略思考

高校图书馆培育校园文化品牌策略思考
影 响力 和社 会 知名度 .
2 校园文化品牌 的特性分析
校园文化品牌作为一种品牌 , 它有别于一般商 业品牌 , 其 区别在于它发挥作用的空间和主体是大 学校 园 和高校 师生 . 它 造 就 的是 特 色鲜 明 的大 学 文 化, 因此 , 它具 有不 同 于一般 商 品品牌 的一些 特性 . ( 1 ) 体现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 的灵魂 , 是
来 进一 步诠 释 、 创 新大学 精神 .
园文化 活动 的原料 提 供 者 和加 工 者 . 是 高校 校 园 文 化 品牌建设 的智库 . ( 2 ) 图书 馆 是 校 园 文化 品 牌建 设 的重 要 阵地 .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 不仅是文化信息 的收藏 中心 , 同时也是文化信息的传播 中心. 它是大学生课 堂 以外 知识学 习 的主 要 老师 , 被 称 为 学 生 的第 一课 堂; 其大量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大学生 自主学习 、 提高 个 人文 化修 养和全 面 成 才 提供 了重 要 的精 神 食 粮.
息 中心 , 是引导“ 向真 、 向善、 向美 、 向上” 的 校 园 文
能够有的放矢、 主题明确 , 对于促进校园文化 的健康 向上发展 具 有导 向意 义. ( 2 ) 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 重要意 义. 通过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建设优 良校风 , 培育 良 好 的教 风 、 学风 , 弘扬 主旋 律 , 引导 教 育 学生 形 成热
第3 4卷第 1 期 2 0 1 3年 2月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自然科学)
J OU RNAL OF p 0 NG HU A NORMAL UN I V ERS I T Y
Vo 1 . 3 4№1
Fe b.2 01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第7期下(总第307期)
Z
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
如何将校园文化厚植于师生血脉,彰显办学特色、培养人文精神,是每一所地方高校都在思考的问题。

作为地方高校,往往地处三四线城市,远离经济文化中心,地域的不占优势会影响到人才引进、办学资源等多个方面。

但地方高校也有它独特的地缘优势、区域优势。

地处东北重要革命老区通化市的通化师范学院,从建校之初就以靖宇精神建校育人,60年如一日,秉承艰苦奋斗、
不畏艰辛的靖宇精神走出了一条红色育人之路。

靖宇精神成为这所学校培养人才的鲜红底色,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工作,形成了红色育人模式。

一、扎根地域,深挖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定位机制
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以特色建设取胜,而非人云亦云。

作为地方高校,在校园文化发展中更要积极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不可盲目跟随知名大学而丢失了自我发展的优势。

通化师范学院即是建立在良好的地缘优势基础之上发展自身文化特色。

通化是一座红色之城,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抗联英雄们曾在这片热土上抛洒热血,红色文化是这座城市的血脉底色,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的建设更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通化师范学院深深根植于红色文化的土壤之中,紧密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实现新的政校融合,联合建设杨靖宇干部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东北抗联历史研究项目,助力地方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为自身靖宇精神传承开辟了新的历史阶段。

二、组建队伍,形成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联动机制
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绝不
是某个部门、某个单位的任务,而是学校整体上下联动、共同发力的努力结果。

通化师范学院在红色育人模式建设中,
形成了学校党政负责人顶层设计、
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学院团结协作的联动机制,红色育人融入“三全育人”全过程。

在这里,每一位师生都能为你讲诉东北抗联故事,每一位师生都秉承着质朴教育的理念,勤奋奉献在各自的岗位上。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红色教育贯穿始终。

新生入学教育即以靖宇精神引导青年学子,让他们熟悉东北抗联历史,了解历史事件、人物精神。

每年以祭扫靖宇陵园、重走抗联路、主题团会班会等形式弘扬靖宇精神,让青年学子在思想的洗礼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为具有质朴之资、诚朴之貌的青年,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
“能吃苦、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学校注重传统革命文化教育,用文化艺术的方式传承靖宇精神,实施“新时代靖宇精神传承工程”,排演话剧《杨靖宇将军》,谱写歌曲《杨靖宇之歌》,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感染师生、引导师生。

通化师范学院还注重打造对外联动机制。

校园文化的培育与发展不仅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与外界加强联系,形成内外协作的联动机制。

通化师范学院与地方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文化传承、产教融合等多个领域进行密切合作,实现地方与高校间合作共赢。

三、铸造品牌,探索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创新机制
校园文化发展建设的成效是否突出,关键在于是否培育出特色鲜明的品牌。

通化师范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极强
的品牌意识,在凸显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以品牌建设引领优秀的校园文化。

在红色育人模式为底色的基础上,
通化师范学院扎根基础教育,
以艰苦奋斗的靖宇精神为指引,培育出“映山红“顶岗支教实习计划,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截至目前,已有4000余名学生参与”映山红“顶岗支教实习计划,
受援地区覆盖吉林省通化、白山、四平、松原、长白山管委会及辽宁省、
山东省、海南省等18个县市区,受援学校达331所中小学校。

通过顶岗支教实习,学生在实践中真正领悟了靖宇精神的时代意义,培养了育人的博爱精神和胸怀天下的爱国情怀。

同时,在红色育人模式的基础上,通化师范学院培育出基于”
宝贝回家“志愿服务的服务育人模式。

该校的秦艳友教授是”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他与爱人张宝艳自费创办”宝贝回家“寻子网为走失儿童寻找亲人的善举深深感动了通师的学子。

学校成立了”
宝贝回家“工作室,学生作为志愿者投身服务社会的活动中,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接受了爱的教育。

基金项目:
吉林省高校科技与社科“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项目名称: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培育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JJKH20180880SZ。

作者简介:
盛晓雯(1979.10—),女,籍贯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通联:吉林通化师范学院)
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
是一所学校从建立之初历经几代人发展建设形成的思想共识、精神积淀、文化特质,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

如何将劣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是每一所地方高校寻求生存的方向。

现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地区,远离吉林省文化经济中心,地域的偏僻为其发展带来诸多阻碍因素。

学院如何转变发展思路,将目光投向地方文化社会特色,将发展的根系深深植入这片沃土,汲取地方特色文化,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红色育人之路。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研究
——
—以通化师范学院红色文化育人工程为例盛晓雯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