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帝制的终结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帝制的终结回顾历史,发现这场革命胜利之迅速,代价之小,令我辈费解。

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的两年间,清政府还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试图谋求政治体制的改革,走君主立宪之路。

然而,清王朝的这种星星之火为什么被革命瞬息扑灭;谁是清王朝的掘墓人;又是谁主导这场动荡和破坏比较小的革命呢。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问题,浅析事态发生的过程。

一、从“体制内”遭遇到“革命”的落实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促使先进知识分子改革。

鸦片战争前夕,一位先进的思想家龚自珍先生曾经说过:“一祖之法无不弊;千夫之议无不靡”,老祖宗制定的制度、法律、政策总是有毛病的,总有要衰落的时候,大家的议论或是社会思潮没有不衰落的。

因此,他又说:“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也就是他提出了两条改革道路。

第一条是在后人的暴力或者是强有力的革命进行改革;第二条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自己进行改革,应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自己原框架下实施体制之内改革,而辛亥革命的发生却是走的第一条道路,却没有走清政府的自我改革,没有走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改良道路。

辛亥革命的倡导者孙中山先生,他年轻时代是在美国的檀香山生活的,当他回故乡(广东的香山县)探亲,途径香港的时候,他就感觉到境内境外冰火两重天,两地截然不同。

到香港以后,然后坐船回乡,路上经过许多中国的关卡,孙中山受到贪官污吏的刁难和勒索。

后来他到香港读书,亲自感受到香港这个地方确实很美,街道琳琅满目、秩序井然有条,社会发展迅速。

这和他的故乡香山县翠亭村相差不过50多公里,确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时他就想外国人能在七八十年间把一个荒岛建设的这么美,而我们中华民族,拥有着四五千年的文明却没有像香港那样,“外人能在七八十年间在一个荒岛上成此伟绩,中国以四千年之文明,乃无一地如香港者,其故安在?”。

此后,孙中山回到家乡,他也想给家乡做带你贡献,列如:修桥、铺路、建设港口等,然而却困难重重。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PPT课件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PPT课件

国民日日报 1903 俄事警闻 檀山新报 俚语日报
世报 广东日报
1904—1905
1904—1912 1904—1906 1904—1905
上海
旧金山 新加坡 香港
湖北学生报 1903
直说 浙江潮 江苏
东京
东京 东京 东京
(三)革命团体的建立
汤寿潜 立宪派 黄兴 同盟会员 宋教仁 同盟会员 黄复兴 同盟会员 同盟会员
所有各部次长
纲领、政策

政治方面: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 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 卖人口,禁止蓄奴;禁止刑讯,“其罪 当笞杖,枷号者,悉改科罚金、拘留”。 革除历代官场“大人”、“老爷”等称 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严禁种植 和吸食鸦片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主要成员情况表
职位
陆军部长
姓名 基本情况
黄兴 同盟会员
职位
教育总长
姓名
张謇
基本情况
立宪派
外交部长 王宠惠 同盟会员
蔡元培 同盟会员
实业部长
交通部长 参谋部长 法制局长 印铸局长
海军部长 黄钟英 旧官僚 内务部长 程德全 旧官僚 财政总长 陈锦涛 旧官僚 司法总长 伍廷芳 旧官僚 秘书长 胡汉民 同盟会员


出版地 香港 横滨 东京 上海 东京 上海 上海
刊行时间 1900—1913 1903 1903—1904 1903—1907 1903—1904
刊行时间 1900—1901 1900—1901 1901 1902—1906 1902—1903 1902—1905 1902—1903 1903 1903—1904 1903
陆皓东 (18681895) 名 中桂、字献 香。广东香 山人,近代 民主革命者。 广州起义中 英勇就义。 被孙中山称 为"为共和 牺牲之第一 人"。

帝制终结观后感小红书

帝制终结观后感小红书

帝制终结观后感小红书帝制的终结:被遮蔽的“辛亥百年”19xx年xx月xx日,时值xxx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梁xx发表了名为xxx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的演讲,其中提到说,革命虽然是x国历史上的家常便饭,但大都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兜圈子,真正有意义的革命活动寥寥无几。

而xxx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与x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有了本质的区别。

梁xx总结辛亥革命的意义说:“一面是x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x国人自发的凭借”。

自觉些什么呢?就是说凡是x国人都有权来管x国的事,不是x国人就没有权来管x国的事。

梁xx甚至把这这种自觉上升到了民族精神和民主精神的高度:“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这两种精神,原是x国人所固有。

到最近二三十年间,受了国外环境和学说的影响,于是多年的潜在本能忽然爆发,便把这回绝大的自觉产生出来。

”所以从历史上看来,xxx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而我们需要时刻纪念,但是如何纪念呢。

梁xx在演讲中说:“诸君啊,我们年年双十节纪念,纪念个甚么呢?就是纪念这个意义。

为甚么要纪念这个意义?为要我们把这两种自觉精神越加发扬,越加普及,常常提醒,别要忘记。

如其不然,把这双十节当作前清阴历十月初十的皇太后万寿一般看待,白白放一天假,躲一天懒,难道我们的光阴这样不值钱,可以任意荒废吗?”百年之后,梁xx的话还是振聋发聩,我们把两种自觉精神真正发扬光大了吗?普及了吗?还是说纪念只是纪念,形式大于意义?xxx命是把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尝试呢,还只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革命?20xx年是xxx的一百周年,除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各种研究著作层出不穷,算下来有百余种图书出版,其中不乏打着纪念的幌子的粗制滥造之作,在加上当年的舆论环境的浮躁与喧嚣,大多数图书都成为了过眼云烟,留下很深印象的著作实在不多。

杨天石的帝制的终结一书也是当年纪念的产物。

如果搁置在20xx年的辛亥图书的出版热潮中,我们很难有颗平常心阅读这本著作,此次再版,反而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抽肉出喧闹的纪念历史的机会,重新审视和打最这本著作真正的学术生命。

《帝制的终结》纪录片解说词

《帝制的终结》纪录片解说词

《帝制的终结》纪录片解说词1912年二月十二日,紫禁城从睡梦中醒来,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如同人们已经习惯千百年的生活方式,但对古老的中国来说,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这一天,隆裕太后带着六岁的小皇帝宣统连续发布三道诏书,宣告清帝退位,中国结束帝制,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诏书声明,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

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诏书劝诫人民保持冷静,维持秩序,支持新政府,由此同时,清政府外务部,也向各国驻华公使馆发出照会,宣布清室已自动退位,希望各国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为合法继位者。

清帝宣告退位,标志着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王朝走向终结,而新政府的成立,则意味着一个更为重大的历史转折,这不是数千年来一个王朝替代另外一个王朝的轮回,也不是政治权力一家一姓的再次转换,退位的小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位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化,在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轰然坍塌,建立一个共和国家成为这块古老大地上新的社会理想,留给世人无尽的思考。

这里是北京的孔庙,始建于元朝,鼎盛于清朝的皇家祭孔之地,从顺治皇帝开始,历代清朝皇帝就在这里祭拜孔子,并成为制度一直延续下去,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承认明朝的教育制度,学习汉语,和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大力推进文治的儒学化,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清王朝为了更好地统治这个庞大的国家,在入主中原后,迅速调整单纯的军事征伐政策和民族压迫政策,致力于国家制度和文化层面的建设和完善。

清初的统治集团朝气蓬勃,奋发激昂,康雍乾诸帝平定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台湾采取多项军事、宗教和政治政策,巩固了清王朝在新疆、西藏、蒙古和西南地区的统治,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

随着统一局面的稳定,清王朝的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潮流,也是历代的统一,都没有达到清王朝这样的高度,所以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样一个世界大国,应该说是在康雍乾时期,清初这个时期奠定的。

清朝灭 亡封建帝制的终结

清朝灭 亡封建帝制的终结

清朝灭亡封建帝制的终结清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近三百年的封建王朝,最终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走向了灭亡,也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终结。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更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的衰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在其统治后期,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官员贪污成风,百姓生活困苦。

加之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同时,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其与世界的发展脱节,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1840 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清朝命运的转折点。

英国凭借着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丧失,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在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困境时,清朝也曾试图进行改革自救。

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实现自强,但由于其只注重器物层面的变革,而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最终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强大和改革派的软弱,变法仅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宣告失败。

1900 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

清政府在这场浩劫中,再次暴露出其腐朽无能的本质。

为了维持其统治,清政府不得不推行所谓的“新政”,但这些改革措施并未能挽救清朝的命运,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1911 年,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

起义迅速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多个省份纷纷宣布独立。

在革命的浪潮面前,清政府无力抵抗,统治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境地。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标志着清朝的灭亡和封建帝制的终结。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中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清朝的灭亡和封建帝制的终结,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第四讲帝制的终结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第四讲帝制的终结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第四讲帝制的终结: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经典案例与解析案例一: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号召,要把三民主义之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

继《民报》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各地遍设宣传机关,出版书报杂志。

据统计,1905年至1907年革命派主办的报纸、杂志达60余种,其它革命出版物“无虑百数十种”。

这些刊物都在不同程度上阐述了同盟会的革命主张。

对此,康、梁等人十分恐惧,公然宣称“今者我党与政府死战,犹是第二义,与革党死战,乃是第一义。

”梁启超以《新民丛报》为阵地,连续发表文章,抨击同盟会政纲。

随之,革命派也组织有力的回击。

这样,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双方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辛亥革命网:《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解析]1905年至1907年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展开了论战。

此次大论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的。

1、关于革命与改良的界定一种意见认为,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暴烈的行动,是消灭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实现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向另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

它是飞跃,是质变,通常表现为自下而上的暴力行动。

而改良则不破坏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只要求统治阶级在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作某些让步,依然保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它是渐进,是量变,通常是以自上而下的非暴力形式进行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革命与改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斗争的方法与手段上有所不同:前者采取暴力手段,后者采取非暴力手段。

……但是,验之于中国近代史,那些被称为改良的政治运动也有要求质变的。

(梁友尧、谢宝耿同编著:《中国史问题讨论及其观点》,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4-437页)就此次论战来看,双方对于旧王朝的态度、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与实现国家和社会变革的方式等都有本质的区别,彼此态度鲜明,界限明晰。

《百年中国》解说词第四集帝国的终结

《百年中国》解说词第四集帝国的终结

《百年中国》解说词第四集帝国的终结1、溥仪登基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公元1908年11月13日晚上,一支不寻常的队伍离开紫禁城急匆匆赶奔醇亲王府。

他们带来慈禧太后的懿旨。

醇亲王的长子溥仪已经被定为皇位继承人。

突如其来的消息,使醇亲王府陷入一片忙乱之中。

深知太后秉性的醇亲王载沣此时心头非常复杂。

他心疼只有三岁的儿子,却又不敢违背太后旨意。

幼小的溥仪大哭不止。

太监只好将奶妈王焦氏一并带进宫去。

此后六年的时间溥仪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生身母亲。

半个世纪后,已经成为普通公民的溥仪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这样描述他刚进宫时的情形:「我记得那时自己忽然处在许多陌生人中间,在我面前有一个阴森森的帏帐,里面露出一张丑得要命的瘦脸──这就是慈禧﹍」据说溥仪一看到慈禧就立刻嚎啕大哭,浑身哆嗦不止。

其实对慈禧的威严,光绪皇帝最有体会。

三岁进宫的他从当皇帝的第一天,光绪就受制于慈禧。

一次听戏的经历很能说明光绪和慈禧的关系。

一天,光绪陪慈禧看京剧《打龙袍》。

慈禧一边看一边说﹕「皇帝犯了错误,要打就真打,何必打龙袍呢﹖」光绪连声称是。

戊戌变法后,光绪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整整十年。

大清帝国在激烈的动荡中日渐没落,庚子之变,新政讨论,保皇党的挽救,革命党的反抗。

光绪帝都无能为力了。

溥仪进宫的第二天,光绪如同一盏孤灯,绝望地熄灭了。

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巧合,光绪死后第二天,慈禧也命归黄泉。

清王朝为慈禧举行了奢华的葬礼,国忧大葬,政府规定:一月之内禁止婚嫁,百日之内不准奏乐,然而大清帝国的威严正一点点丧失,即是在慈禧葬礼上,人们的表现也不仅只是悲伤,吏部尚书端云,在葬礼上还轻松的摆弄照相机呢,这组照片正是他留下的。

两个月后,清廷在太和殿为溥仪举行登基大典。

年号宣统。

隆裕太后代替慈禧被封为皇太后,又一个女人坐到了皇帝的身后。

2、鉴湖女侠从慈禧到隆裕,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清帝国一直掌握在两个女人手里。

但这并不意味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

民权主义内容

民权主义内容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学说的确立
(1)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5年8月20 日在日本东京 成立
•同盟会的组织体系:
总理
•同盟会纲领
评议部 司法部 支部 分会
执行部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2)三民主义学说
民族主义 内容: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优点: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 清朝政府;将满族贵族和满 族人民区分开来。 缺点: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 帝国主义的主张;对汉族地 主阶级妥协。
(《辛丑条约》和签 订。签约国:大清 国,英国,美国, 日本,俄国,法国, 德国,意大利,奥 地利,比利时,西 班牙,荷兰)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接受西式教育 •上书李鸿章
(1899年的孙中山)
•成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和 惠州起义
(檀香山兴中会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
(兴中会成立宣言)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汤化龙任 民政部长。
2、各省独立 湖南(焦达峰) 江西 陕西 山西(阎锡山)
云南(蔡锷)
浙江(汤寿潜)
上海(陈其美)
江苏(程德全)
贵州安徽(孙毓筠 柏文蔚)
广西 广东(胡汉民) 福建(许崇智)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 命政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该政权 中居领导和主体地位; 临时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措 施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 上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革命派:《民报》——汪精卫 改良派:《新民丛 报》——梁启超 陈天华、胡汉民、章炳麟等 问题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改良派:中国不能革命, 只能改良——要推翻清朝统 治,实现共和,就必须进行 暴力的革命(暴动革命), 而现在的“国民”并没有实 行共和的能力,所以革命只 能造成“内乱”,而且还会 引起外国的干涉,造成中国 被瓜分的局面 ,使中国 “流血成河”、“亡国灭 种”。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帝制的终结: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一)主要线索1、内在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二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与清政府腐朽统治的斗争。

2、革命进程:背景与条件→酝酿与发展→爆发与高潮→结束与意义(二)知识要点与主要理论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2、三民主义学说(1)民族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2)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

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3、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2)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以失败而告终。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并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从根本上说,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上说,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

(四)知识框架。

第4讲:辛亥革命与帝制终结

第4讲:辛亥革命与帝制终结

‚所有柴、米、纸张、杂粮、 蔬菜等项,凡民间所用,几乎 无物不捐‛; ‚当捐之行也,一盏灯,一斤 肉,一瓶酒,无不有税‛。
上海出版 的《民呼 日报》刊 登的一幅 漫画
‚我国今日之新政,固速乱之导线也。十 年以来,我国朝野上下莫不奋袂攘臂,嚣 然举行新政。兴学堂业,办实业也,治警 察也,行征兵业,兼营并举,日不暇给。 然而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变益 以纷挐,国势益以抢攘。夫我国今日所谋 之新政,固行之东西文明诸国,致治安而 著大效者也;然移用于我国,则反而速亡 而招乱‛。
咨议局声明: ‚名为内阁,实则军机,名 为立宪,实则专制。‛
当时印发的反对清政府 伪立宪传单——上面印有 劝告国人反抗伪立宪文。
这幅漫画发表在当时的画报上。它 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口头上宣布立宪, 实际包藏专制祸心。图的左上角用四个 滑稽字组成一对葫芦,这四个字是“立 宪”、“专制”。葫芦下面写上“依样” 两字。作者用“依样画葫芦”这个成语 戳穿了清政府宣布立宪的把戏。

1886年,就读于广州博济医学院,结识 郑士良。
郑士良
• 1887年,转学至香港西医书院。
1888年10月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与朋友 合影。左起: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尤列。 即通常所说的“高谈革命”之“四大寇”。后排 站立者为关景良。
翠亨村孙中山 的书房,1894 年他在这里草 拟了上直隶总 督李鸿章书。
论战的内容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革命还是改良?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保留光绪皇帝?还是摧毁帝制? ▲要不要社会革命? 是否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论战的结果
‚数年以来,革命论盛行于国中,今则得法 理论、政治论以为之羽翼,其旗帜益鲜明,其 壁垒益森严,其势力益磅礴而郁积,下至贩夫 走卒,莫不口谈革命,而身行破坏‛,‚革命 党者,公然为事实上之进行,立宪党者,不过 为名义上之鼓吹,气为所摄,而口为所箝‛。 ——《新民丛报》1907年评论

第四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袁世凯(1859—1916.6.6)

思考题:
1、辛亥革命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 程中有何伟大的意义?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有过 多次追求,为什么总是行不通?

阅读文献
1、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载《孙 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孙中山:《建国方略》,载《孙中山选集》,
出生:广东香山(1866年)。
教育:檀香山、广州、香港接受西式近代教育。
革命(1894年11月,檀香山创建兴中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
思想:改良(1894年5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
1895年10月领导广州起义失败,海外流亡。
1894年至1911年间,领导了十余次起义。)
二、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二)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起义。
(三)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1911年12月18日,上海)
(四)孙中山回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12月25日,上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12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关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
1905到1907年间革命派围绕着用什么手段,建立一 种什么样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 良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参阅课本第60-62页)
第一,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第二,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三,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实行社会革命。

1912年1月1日出任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

二、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问题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即要不要改变地主土 地所有制,而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改良派:平均地权是煽 动乞丐流氓,导致中国 的大动乱。
革命派:认为才有通过平均地权, 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 出现。
刘师培(韦裔)《悲佃 篇》 :“土地者,一国之所共
有也,一国之地当散之一国之民。 今同为一国之民,乃所得之田有 多寡之殊,兼有无田有田之别, 是为地权之失平。”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汤化龙任 民政部长。
2、各省独立
湖南(焦达峰)
陕西
江西
山西(阎锡山)
云南(蔡锷)
上海(陈其美)
浙江(汤寿)
广西
福建(许崇智)
广东(胡汉民)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 命政权:
(檀香山兴中会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 (兴中会成立宣言)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资 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章炳麟:《驳康 有为论革命书》
鲁迅:“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
抵不过浅近直接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 军》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示钟》)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3年黄兴成立华 兴会;
1904年刘静庵成立 科学补习所,年底 组建日知会;
1904年蔡元培组建 光复会;
----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学说的确立
(1)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5年8月20 日在日本东京 成立
•同盟会的组织体系: •同盟会纲领
总理
评议部 司法部 执行部 支部 分会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20世纪中国

第四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 法院、附则等7章,共56条。其主要特 点是:
• 中华民国当时的最高法律。 • 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 治原则。 • 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 央制度。 • 规定了对约法的严格修订程序,保障约 法的稳定性。 #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1)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 • (2)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都发生了积极变化。
#
• 《辛丑条约》的一些重要条款:
• • • • • • • 除惩办罪犯;赔款; 1、向德国和日本道歉。 2、建立一支永久性的公使馆卫队。 3、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道之各炮台。 4、两年内禁止进口武器。 5、北京至海道的重要地点驻扎外国军队。 6、暂停拳民肆虐的约45个城市的科举考试五 年。
#
• 2、 清政府对国内问题处理不力
组建革命组织1903年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人在长沙成立华兴会黄兴任会长1904年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组成光复会蔡元培任会长1904年湖北刘敬安张难先等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报名刊行时间出版地刊名刊行时间出版地中国日报19001913香港中国旬报19001901香港1903上海19001901横滨国民日日报1903上海国民报1901东京19031904上海政艺通报19021906上海19031907檀香山游学译报19021903东京俚语日报19031904长沙大陆19021905上海世界公益报19031904香港19021903上海警钟日报19041905上海湖北学生报1903东京大同日报19041912旧金山直说1903东京图南日报19041906新加坡浙江潮19031904东京广东日报19041905香港江苏1903东京革命报刊一览表?宣传革命思想与改良派论战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要不要社会革命民报第3号刊发号外提出与新民丛报论战的12条纲领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连续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即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案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案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分析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结局,认识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2.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3.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教学的主要内容: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探索国家的出路,不同的积极力量都曾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但都无一例外的先后失败了。

从19世纪末到20实际初,在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历史条件下,一支新的政治力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新的探索。

他们提出了建立资产积极共和国的方案,组织了革命党,发动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清王朝。

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帝制的终结: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一)主要线索1、内在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二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与清政府腐朽统治的斗争。

2、革命进程:背景与条件→酝酿与发展→爆发与高潮→结束与意义(二)知识要点与主要理论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2、三民主义学说(1)民族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2)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

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3、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2)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以失败而告终。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并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从根本上说,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上说,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

(四)知识框架。

帝制的终结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经典案例与解析

帝制的终结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经典案例与解析

第四讲帝制的终结: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经典案例与解析案例一: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号召,要把三民主义之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

继《民报》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各地遍设宣传机关,出版书报杂志。

据统计,1905年至1907年革命派主办的报纸、杂志达60余种,其它革命出版物“无虑百数十种”。

这些刊物都在不同程度上阐述了同盟会的革命主张。

对此,康、梁等人十分恐惧,公然宣称“今者我党与政府死战,犹是第二义,与革党死战,乃是第一义。

”梁启超以《新民丛报》为阵地,连续发表文章,抨击同盟会政纲。

随之,革命派也组织有力的回击。

这样,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双方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辛亥革命网:《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解析]1905年至1907年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展开了论战。

此次大论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的。

1、关于革命与改良的界定一种意见认为,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暴烈的行动,是消灭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实现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向另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

它是飞跃,是质变,通常表现为自下而上的暴力行动。

而改良则不破坏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只要求统治阶级在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作某些让步,依然保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它是渐进,是量变,通常是以自上而下的非暴力形式进行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革命与改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斗争的方法与手段上有所不同:前者采取暴力手段,后者采取非暴力手段。

……但是,验之于中国近代史,那些被称为改良的政治运动也有要求质变的。

(梁友尧、谢宝耿同编著:《中国史问题讨论及其观点》,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4-437页)就此次论战来看,双方对于旧王朝的态度、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与实现国家和社会变革的方式等都有本质的区别,彼此态度鲜明,界限明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思考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 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 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 说明了什么?
参考文献
1、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1912年7 月) 2、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 3、《民报》:《〈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 领》(1906年4月28日)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6、《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 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2日)
(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武装起义
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 1907年7月光复会发动的皖浙起义; 1908年熊成基发动的安庆起义; 孙中山在华南领导的七次武装起义(影响最大的一次 是广州黄花岗起义);
……
2、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6月成都保 路同志会成立 保路风潮发展为 全省抗粮抗捐斗 争 成都血案 荣县及各州县独 立
2、辛亥革命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给人们带来 了思想上的大解放。 3、辛亥革命推进了振兴实业热潮的出现,
为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辛亥革命不仅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也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建立新的社会生活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 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的高涨。
(《辛丑条约》和签 订。签约国:大清 国,英国,美国, 日本,俄国,法国, 德国,意大利,奥 地利,比利时,西 班牙,荷兰)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接受西式教育 •上书李鸿章
(1899年的孙中山)
•成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和 惠州起义
(檀香山兴中会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
(兴中会成立宣言)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学说的确立
(1)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5年8月20 日在日本东京 成立
•同盟会的组织体系:
总理
•同盟会纲领
评议部 司法部 支部 分会
执行部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2)三民主义学说
民族主义 内容: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优点: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 清朝政府;将满族贵族和满 族人民区分开来。 缺点: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 帝国主义的主张;对汉族地 主阶级妥协。
第四讲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本章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第二个问题: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历 史功勋? 第三个问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四个问题:旧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 然失败?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列宁:只有下层不 愿照旧生活,上层也不能照旧生活和统治下去的 话,革命才会取得胜利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汤化龙任 民政部长。
2、各省独立 湖南(焦达峰) 江西 陕西 山西(阎锡山)
云南(蔡锷)
浙江(汤寿潜)
上海(陈其美)
江苏(程德全)
贵州安徽(孙毓筠 柏文蔚)
广西 广东(胡汉民) 福建(许崇智)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 命政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该政权 中居领导和主体地位; 临时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措 施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 上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民权主义
内容:创立民国
优点:把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结合起来
缺点:没有触及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制度
民生主义
内容:平均地权
优点:把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结合起来
缺点: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 的土地要求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905年—1907年)——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同时也促进革命思想进 一步发展 1904年孙中山《敬告 同乡书》:“革命、保皇 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 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 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 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 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 而驰”。
革命派:认为才有通过平均地权, 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 出现。 刘师培(韦裔)《悲佃 篇》 :“土地者,一国之所共 有也,一国之地当散之一国之民。 今同为一国之民,乃所得之田有 多寡之殊,兼有无田有田之别, 是为地权之失平。”
改良派:平均地权是煽 动乞丐流氓,导致中国 的大动乱。
三、辛亥革命的成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体(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 体)
规定了中华民国的政体(内阁、法院、参议院) 规定了中华民国国民的一系列民主权利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20世纪中国
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资 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飞跃。
1、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就 任 临 时 大 总 统
解 散 国 民 党 和 国 会 废 除 临 时 约 法
南 北 和 谈
逼 请 帝 退 位
任 命 亲 信 组 阁
闹 选 大 总 统
洪 宪 帝 制
袁世凯独裁统治能够建立的 原因: 帝国主义的大力扶持和帮助;
国内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 积极支持;
立宪派的支持;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 协; 袁世凯拥有相当的军事政治 实力。
革命派:只有革命才能促进 中国社会进步、民族独立。 陈天华(思黄)《中国革 命史论》 :“革命者,救人世 之圣药子,终古无革命,则终 古成长夜也。”“吾因爱平和 而愈爱革命。何也?革命平和, 两相对待,无革命则亦无平和。 腐败而已!苦痛而已!”
问题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制
改良派:不能实行 共和政体,而应实 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中国国民自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 力;且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武昌起义与各省独立
1、武昌起义
•1911年9月24日文学 社和共进会组成同一 的起义 领导机构,蒋 翊武任湖北革命军总 指挥,孙武任参谋长。 •1911年10月9日起义 消息泄露,刘复基、 彭楚藩等革命党人被 杀。
•1911年10月10日 晚新军工程营革 命党人打响起义 第一枪,12日武 汉三镇光复。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资 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章炳麟:《驳康 有为论革命书》
鲁迅:“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 抵不过浅近直接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 邹容:《革命军》 军》 ”。
(陈天华:《猛回头》《警示钟》)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3年黄兴成立华 兴会;
1904年刘静庵成立 科学补习所,年底 组建日知会; 1904年蔡元培组建 光复会; ----
革命派:《民报》——汪精卫 改良派:《新民丛 报》——梁启超 陈天华、胡汉民、章炳麟等 问题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改良派:中国不能革命, 只能改良——要推翻清朝统 治,实现共和,就必须进行 暴力的革命(暴动革命), 而现在的“国民”并没有实 行共和的能力,所以革命只 能造成“内乱”,而且还会 引起外国的干涉,造成中国 被瓜分的局面 ,使中国 “流血成河”、“亡国灭 种”。
(孙中山出席广州各界欢迎南下护法的海军将士时合影)
4、第二次护法运动
(陈炯明炮击孙中山)
(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局主 限观 性原 (因 阶: 级革 局命 限派 性的 )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
毛泽东在论述辛亥革命的成败时指出: “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 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 这不是胜利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 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了,中国仍就在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对帝国主义 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一)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2、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主要表现
•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 专制统治,投靠帝国主 义。
•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 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 资产阶级的利益。
•文化上,尊孔复古思 潮猖獗。
(二)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屡挫屡奋
1、二次革命
(李烈均发起讨袁二次革命)
2、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
蔡锷
3、护法运动
(1917年护法运 动时期任中华民 国海陆军大元帅 的孙中山。)
梁启超《答某 报第四号对于本报 之驳论》 :“今 日之中国万不能行 共和立宪制;而所 以下此断案者,曰, 未有共和国民之资 格。”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 体》: 认为中国国民能力差,因而“殴美可 以言民权,中国不可以言民权,欧美 可以行民主,中国不可以行民主”, 这是对中国国民的侮辱。
问题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即要不要改变地主土 地所有制,而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