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种类
法律规定的分类
法律规定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1、授权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积极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3、禁止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是规定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或者必须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禁止性规范也可以说是一种义务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的区别在于:义务性规范是设定作为义务,禁止性规范却是设定不作为义务。
二、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的程度,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1、强制性规范强制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肯定,不允许有任何方式的变更或违反的法律规范。
强制性规范表现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或者说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绝大部分都属于强制性规范。
2、任意性规范任意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允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
三、按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1、确定性规范确定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直接而明确地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适用时无须再援用其他的法律规范来补充或说明的法律规范。
大多数法律规范是确定性规范。
2、委任性规范委任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授权由某一专门机构加以规定的法律规范。
3、准用性规范准用性规范,是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但明确指出可以援引其他的规则是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
四、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行为是否可能发生在该规则之前,可以分为调整性规范和构成性规范1、调整性规范调整性规范,是对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来调整相关行为的法律规范。
2、构成性规范构成性规范,是以规则的产生为基础而导致某些行为方式的出现,并对其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
(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律基础知识第一节、法律一般理论1、法的概念与特征——是指反映一定物质条件下的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赋予社会关系的主体相应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2、法的特征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4.规定权利和义务。
一、法律规范(一)法律规范的含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法律规范的种类1.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1)授权性规范规定主体享有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利,肯定主体为实现其利益所必须的行为自由。
如宪法3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民法通则98: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2)义务性规范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①命令性规范,即规定主体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如宪法56: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商标法:商标使用人应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
②禁止性规范,规定主体的消极(不作为)义务。
即禁止主体为某种行为,以实现权利人的利益。
如“严禁刑讯逼供”。
(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例题·单选题】《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按照法律规范的性质和调整方式分类,该法律规范属于( )。
A.义务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C.授权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答案】A2.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例: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
”这属于什么样的规范?属于授权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3.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与准用性规范【练习题·单选题】我国《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属于()。
经济法(黄洁洵版)
黄洁洵版:2016 CPA经济法第一单元(1-4章)经典考题研析与拓展一、法律规范的种类【考题1·单选题】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根据这一分类标准,下列法律规范中,与“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属于同一规范类型的是()。
(2015年)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B.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C.未经证券交易所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证券交易即时行情D.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答案】B【解析】(1)“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这一法律规范授予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的权利,属于授权性规范;选项B授予股东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亦属于授权性规范。
(2)选项CD:“不得……”、“应当……”,属于义务性规范。
(3)选项A:是对《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作出确定的说明——境内垄断行为直接适用本法(而非“准用”),属于确定性规范。
【拓展·多选题】“未经证券交易所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证券交易即时行情”这一法律规范属于()。
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确定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答案】BC【解析】该规定禁止人们未经许可擅自发布行情,属于义务性规范;同时,禁止的内容明确,不允许变动和伸缩,属于确定性规范。
二、法律关系主体(一)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考题2·单选题】下列关于法律关系主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5年)A.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同时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自然人不包括外国人C.分公司具有法人地位D.法律关系主体既包括权利人,也包括义务人【答案】D【解析】(1)选项A: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权利能力,但不一定具备行为能力;例如,3岁的小孩,具备权利能力但无民事行为能力,其仍可作为法律关系主体。
(2)选项B: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自然人,既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居住在一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法律要素
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是指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的法律 规范。
委托性规范,又称非确定性规范,是指规范中没 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委托某一机关 加以确定的规范。 准用性规范,是指没有直接转述行为规则的内容, 而是规定在某个问题上须参照,引用其他条文 或其他法律、法规的法律规范。 课文认为准用性规范应归入确定性规范的范畴。
此外最近有学者提出新的两要素说,认为法律规 范的逻辑结构只由规范适用的条件(或称为假 定)和行为模式(或称为处理)构成,法律后 果要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
教科书的四要素说:
假定条件
法律规范中规定该规范适用的条件或情况的部分。
例如《公司法》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 程。”该法律规范中,“设立公司”就是假定部分, 意指这条法律规范是在设立公司时适用。
第十二条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 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国务院根据本法制定实施条例。
保护性规范、奖励性规范和制裁性规范 保护性规范是确认人们的权利、行为合法、 有效并加以保护的法律规范。 奖励性规范是指给予各种对社会作出贡献 的行为,以表彰或物质奖励的法律规范。 制裁性规范是指对违法行为不予承认,并 加以撤销以至制裁的法律规范。
制裁性规范在刑法中很多,在其他法律中 也不少,例如《保险法》: 第一百四十条 保险代理人或者保险经纪 人在其业务中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 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构成犯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保 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五万 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 的,吊销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不能单独适用,但它为法律 规则和法律原则的适用限定范围和提供 前提。
行政法类法规
行政法类法规行政法类法规是指制定、实施、执行和管理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
它是国家行政规范的法律依据,也是保障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
行政法类法规的种类主要包括: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指导国家制度和国家行政规范的基本法律。
宪法中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权力机构的作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对行政法律规范的制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二、行政法律法规。
行政法律法规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包括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文件。
行政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公民、组织对国家进行行政活动,使其能够依法行使权力,从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行政法规划及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规划是对行政法规制定和修订进行规范化安排,明确法规制定的目标、原则、内容、程序、责任等,保证行政法规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规范性文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行政管理规程、工作程序、行政考核标准等,明确行政行为标准和行政管理要求的文件。
四、行政法管理制度。
行政法管理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保障权利、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管理,规定并保证公民、组织和行政机关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制度。
行政法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公民和组织行政救济、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诉讼等。
行政法类法规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对行政行为进行规范,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同时,行政法类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也可以促进行政机关行为的规范化,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公开性和法律性。
行政法类法规的完善和健全,在建设法治国家和加强行政管理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行政法类法规的实施与运用需要符合法律程序,必须依法正确使用。
同时,在行政法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公民和组织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情况,避免规范过于苛刻,对公民和组织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损失。
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起来的行政法规制度将有助于加强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为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标题:(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等词汇,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本文将对这些概念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体系。
一、法律1.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公布并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1.2 法律的特点: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规,具有最高的效力和权威性。
1.3 法律的种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
二、法规2.1 法规的定义:法规是由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制定、公布并实施的规范。
2.2 法规的特点:法规是对法律的具体化、细化,是对法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
2.3 法规的效力:法规具有较高的效力,但不能超越法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三、规章3.1 规章的定义:规章是由各级政府机构或相关部门制定、公布并实施的规范。
3.2 规章的特点:规章是对法规的具体细化和实施细则,是行政管理的具体指导。
3.3 规章的效力:规章具有较低的效力,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四、规定4.1 规定的定义:规定是由机构、组织或个人制定、公布并实施的规范。
4.2 规定的特点:规定是对内部管理的规范,通常适用于企业、团体等组织内部。
4.3 规定的效力:规定的效力仅限于内部,不具有对外法律效力,但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五、条例5.1 条例的定义:条例是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公布并实施的地方性法规。
5.2 条例的特点:条例是对地方性事务的规范,适用于特定地区的行政管理。
5.3 条例的效力:条例具有地方性的法律效力,但不能与国家法律和法规相抵触,必须在其范围内有效。
结语:通过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体系的构成和运作方式。
应该必须可以的区别
法律术语中“应该”和“必须”的区别是什么?··都是法律术语。
法律规范的种类。
都属于————禁止性规范。
但,严厉程度不一样。
应、应当、应该等,属于原则性的用语,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守,但,特殊情况可以例外。
必须属于严格定义,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例外和动摇。
第一,程度不同。
“必须”具有无条件性,即不论主体的意愿如何,客观上必然要求主体去实施某种行为、实现某种结果,因而“必须”是无条件义务性法律规范(即强义务)。
而“应当”则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或一般要求,因此允许在执行中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例外和特殊情况存在(弱义务)。
第二,性质不同。
“必须”形式的法律规范是表现出客观上的必然性,不能不这样、由不得行为人自由裁量和主观上的选择,因而这种指向是客观现实的、排他性的。
“应当”形式的法律规范表现出立法者的指向是引导性的,符合立法者要求的价值标准。
第三,引起的法律后果不同。
“必须”属于无条件义务性规范(强义务),必须一律强制执行,不得有任何托辞或借口,不得不依照规范的要求去实行,一旦违反,即必遭制裁。
“应当”属于有条件义务性规范(弱义务),因而一般来说没有相对应的法律后果。
"可以",表示"许可'的意思。
在法律规范中凡带有'可以"的条文,从法律规范的角度说,是授杈性的规范。
这种规范的特点是法律赋予公民、法人或国家机关以某种权利,实施与否由有关者自已决定。
某种行为法律规定可以为,也就同时允许可以不为。
这要由被授权者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
"必须'和'可以"正好相反。
带有'必须"的法律条文,在法律规范中属于义务性的规范,规定的是一种责任。
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将所有的情况都加以考虑了,没有例外和特殊,必须一律执行。
"应当',在法律规范中的意义比较复杂,难以用权利义务的概念来表达。
我国法律中的"应当'虽然很近似于"必须",但和'必须'相比,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或者说是一般性的要求。
综合法律知识整理笔记(自用)·
一、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 (一)完整的法律规范 逻辑性规范的内在结构 (1)假定,又称行为条件。
(2)处理,又称行为模式,分为三种: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勿为模式。
(3)制裁,又称法律后果,分为合法后果、违法后果。
(二)法律规范的形式结构 命令性规范的结构 命令性规范在功能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命令规定合法行为的模式(假定-处理),另一类命令则规定违法行为及其否定式法律后果(假定-制裁)。
三、法律规范的种类 1、按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积极、消极)和权义复合性规范(授予权利、设定义务eg:宪法公民教育权和劳动权的规定)2、按法律规范确定性程度: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有绝对确定的规范和相对确定的规范(必选其一、任选、情况性、准用性、非确定性)之分。
非确定性规范主要是指委托性规范,它是不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而是规定应由某一国家机关加以具体规定的法律规范。
3、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1)强行性规范是指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人们只能无条件地遵守,不能随意加以更改的法律规范。
(2)任意性规范是指规定的内容具有任意性质,允许人们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自行选择或者协商确定行为方式或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
4、专门化规范(原则性、定义性、业务性、冲突性)法律原则较法律规范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
分类:按产生基础不同:政策性和公理性;按覆盖面不同:基本和具体;按内容不同:实体性和程序性。
法律渊源的概念 法律渊源是指法律创制的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
我国法律渊源的种类 四、规范性文件的系统化方形式制定机关式(一)法规汇编 (二)法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部门规章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条约或协定国际法主体之间典编纂(只能由国家立法机关进行)(三)法规清理(集中清理、定期清理、专项清理) 五、我国法律的效力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标题: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引言概述:在法律体系中,人们往往会听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等词汇,但这些名词之间的区别和效力差异往往让人感到困惑。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概念的含义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规范。
一、法律的含义及效力1.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发布并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1.2 法律的效力: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全国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
1.3 法律的种类:法律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具体规定了不同领域的法律关系。
二、法规的含义及效力2.1 法规的定义:法规是由国务院或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法律的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2.2 法规的效力:法规具有次于法律的效力,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具有约束力,但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2.3 法规的种类:法规包括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针对不同领域的行政管理进行规范。
三、规章的含义及效力3.1 规章的定义:规章是由政府部门或者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3.2 规章的效力:规章具有次于法规的效力,对相关行政管理对象的行为具有约束力,但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3.3 规章的种类:规章包括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主要用于具体行政管理事务的规范。
四、规定的含义及效力4.1 规定的定义:规定是指由上级机关或者主管部门对下级机关、单位或者个人作出的具有强制性的指示性文件。
4.2 规定的效力:规定具有一定的效力,对下级机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能代替法律、法规的规定。
4.3 规定的种类:规定包括工作规定、管理规定、操作规定等,主要用于内部管理和规范。
五、条例的含义及效力5.1 条例的定义:条例是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律的授权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法律法规常识真题
法律法规常识真题法律法规常识真题一1. 简述什么是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它们旨在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2. 国家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的目的是什么?国家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公正和进步。
法律法规为社会提供了一种秩序和框架,以确保和平与繁荣。
3. 法律法规的种类有哪些?法律法规的种类可以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最高法律法规,也是中国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
宪法确立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5. 法律法规的制定程序是什么?法律法规的制定程序通常包括立项、起草、审议、发布和实施等环节。
立项阶段由相关部门提出并形成立项报告,起草阶段则由专门的法律法规起草机构负责。
审议阶段是指将草案提交给相关机构进行讨论和修改,最后经国家机关正式发布和实施。
6. 法律法规的解释和适用原则是什么?法律法规的解释和适用原则包括宪法权威原则、特别法优先原则、广泛最优解释原则、最优解释原则、有利于人民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法律的权威、合理性和公正性。
7. 法治国家和法制国家有什么区别?法治国家和法制国家都强调法律的地位和法治的原则,但在运行机制上存在差异。
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法律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必须遵守的准则,而法制国家更强调法律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8.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是什么?法律意识是公民对法律的认同和遵守的意识。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可以使人们更加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9. 如何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意识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法律培训、法律服务等多种方式。
政府、社会组织和媒体等应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区别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等词汇,但是不少人并不清晰它们之间的区别。
下面将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定义和特点出发,详细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法律1.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国家行使主权的产物。
1.2 法律的特点: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约束力,是国家的最高法律规范。
1.3 法律的制定:法律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如国家人大及其常委会。
二、法规2.1 法规的定义:法规是国务院及其各部委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2.2 法规的特点: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属于次级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2.3 法规的种类:包括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三、规章3.1 规章的定义:规章是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2 规章的特点:是地方性法规,适合于特定的地区或者单位,具有普遍约束力。
3.3 规章的制定:规章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如地方政府及其部门。
四、规定4.1 规定的定义:规定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4.2 规定的特点:是具体的规范性文件,适合于特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具有约束力。
4.3 规定的种类:包括规程、细则、办法等。
五、区别5.1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最高法律规范,具有普遍约束力;法规是国务院及其各部委机关制定的次级法律规范;规章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5.2 法律的制定主体是国家的立法机关,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及其各部委机关,规章的制定主体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规定的制定主体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5.3 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效力低于法律,但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需要遵守和执行。
通过以上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定义和特点的详细解释,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好地遵守和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规定的分类
法律规定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1、授权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积极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3、禁止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是规定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或者必须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禁止性规范也可以说是一种义务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的区别在于:义务性规范是设定作为义务,禁止性规范却是设定不作为义务。
二、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的程度,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1、强制性规范强制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肯定,不允许有任何方式的变更或违反的法律规范。
强制性规范表现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或者说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绝大部分都属于强制性规范。
2、任意性规范任意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允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
三、按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1、确定性规范确定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直接而明确地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适用时无须再援用其他的法律规范来补充或说明的法律规范。
大多数法律规范是确定性规范。
2、委任性规范委任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授权由某一专门机构加以规定的法律规范。
3、准用性规范准用性规范,是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但明确指出可以援引其他的规则是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
四、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行为是否可能发生在该规则之前,可以分为调整性规范和构成性规范1、调整性规范调整性规范,是对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来调整相关行为的法律规范。
2、构成性规范构成性规范,是以规则的产生为基础而导致某些行为方式的出现,并对其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
法规的规范
法规的规范法规是指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法律规范,以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权利等为目的。
下面将从定义、功能、种类、制定过程等方面对法规进行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一、定义法规是国家或地区依照宪法授权制定的法律规范,是具有普遍约束力、具体可操作性的法律文本。
法规是对宪法、法律进行细化、补充和解释的产物。
二、功能1. 维护社会秩序: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规定行为准则、规范社会生活,提高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2. 保护公共利益:法规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经济行为、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3. 保障公民权利:法规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人格权利等。
三、种类法规根据制定机关、效力等方面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1. 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规:如国家或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规,具有普遍约束力,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
2. 中央机关制定的法规:如国务院、中央部委制定的行政法规、决定、通知等,对相关事务作出规范,具有普遍约束力。
3. 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下属机关、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地域性、局部性的法规,适用于相应的地域范围。
4. 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及其下属部、委办局制定的对本部门内部行政事务进行规范的法规,具有特定对象和范围。
5. 地方性规章:由地方各级政府及其下属部门、机构制定的对本地区或单位内部行政事务进行规范的法规,适用范围有限。
四、制定过程法规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立项调研:确定法规的制定需要,进行相关调研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2. 起草:由立法机关或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法规进行起草,细化具体条款和规定。
3. 审议通过:法规草案经过相关机关的审议、讨论和修改,最终经立法机关审议通过,成为正式的法规文件。
4. 公示征求意见:法规公示,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使法规更加科学、民主、合理。
法律规定的分类
法律规定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1、授权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积极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3、禁止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是规定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或者必须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禁止性规范也可以说是一种义务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的区别在于:义务性规范是设定作为义务,禁止性规范却是设定不作为义务。
二、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的程度,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1、强制性规范强制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肯定,不允许有任何方式的变更或违反的法律规范。
强制性规范表现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或者说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绝大部分都属于强制性规范。
2、任意性规范任意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允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
三、按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1、确定性规范确定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直接而明确地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适用时无须再援用其他的法律规范来补充或说明的法律规范。
大多数法律规范是确定性规范。
2、委任性规范委任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授权由某一专门机构加以规定的法律规范。
3、准用性规范准用性规范,是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但明确指出可以援引其他的规则是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
四、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行为是否可能发生在该规则之前,可以分为调整性规范和构成性规范1、调整性规范调整性规范,是对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来调整相关行为的法律规范。
2、构成性规范构成性规范,是以规则的产生为基础而导致某些行为方式的出现,并对其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种类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知识点1 法律规范的种类授权性规范1、法律规范按内容不同命令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2确定性规范3、按照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委任性规范非确定性规范准用性规范1、按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是授予人们“可以”做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别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2)命令性规范是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即“必须怎样”、“应当怎样”等。
(3)禁止性规范是“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即“不能”、“不得”、“不准”等。
2、按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3、按照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1)确定性规范: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2)非确定性规范:无具体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4、委任性规范:内容不明确,概况性提示,相应机关相应处理。
5、准用性规范:没规定具体行为模式,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关内容。
例子:下列法律都属于哪些类别?1、《著作权法》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此规定属于委任性规范。
2、《合同法》第148条规定:“供用水、供用气、供用电力合同,参照供用电合同的有关规定。
”此规定属于准用性规范。
3、婚姻法中要求结婚的男女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
4、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例题:1、单选:资不抵债的民办学校的清算,参照适用《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这一法律规范属于()。
A. 准用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禁止性规范D.确定性规范答案:A确定性规范: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该规范在表达上没有使用义务性规范的典型用语“须”。
也没有使用禁止性规范的典型用语“不得”2、多选: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法律规范种类
知识点1 法律规范的种类授权性规范1、法律规范按内容不同命令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2任意性规范(授权性规范)确定性规范3、按照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委任性规范非确定性规范准用性规范1、按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是授予人们“可以”做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别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2)命令性规范是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即“必须怎样”、“应当怎样”等。
(3)禁止性规范是“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即“不能”、“不得”、“不准”等。
2、按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3、按照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1)确定性规范: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2)非确定性规范:无具体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4、委任性规范:内容不明确,概况性提示,相应机关相应处理。
5、准用性规范:没规定具体行为模式,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关内容。
例子:下列法律都属于哪些类别?1、《著作权法》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此规定属于委任性规范。
2、《合同法》第148条规定:“供用水、供用气、供用电力合同,参照供用电合同的有关规定。
”此规定属于准用性规范。
3、婚姻法中要求结婚的男女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
4、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例题:1、单选:资不抵债的民办学校的清算,参照适用《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这一法律规范属于()。
A. 准用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禁止性规范D.确定性规范答案:A确定性规范: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该规范在表达上没有使用义务性规范的典型用语“须”。
也没有使用禁止性规范的典型用语“不得”2、多选: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法律有哪些种类
法律有哪些种类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法律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种类。
以下是对几种常见的法律分类的简要介绍:1.刑法:刑法是一种用于规范犯罪行为的法律,旨在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和防止犯罪行为的再次发生。
刑法规定了不同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刑罚,并规定了审判程序和刑罚执行方式等。
2.民法:民法是一种用于调整个人和私人关系的法律。
民法涵盖了合同、财产、继承、家庭和婚姻等方面的规定,旨在维护个人权利和财产权益,保护合同自由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
3.行政法:行政法是一种用于规范行政行为和组织的法律。
行政法规定了政府和公共行政机构的职权、行使方式和程序,以确保政府的行政活动遵守法律和法规的制约,保障公众的权利和利益。
4.宪法:宪法是一种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构、公民权利和政府的运作方式等核心内容。
宪法通常被认为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5.国际法:国际法是一种规范国家间关系和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行为的法律。
国际法包括公法和私法两个领域,涉及领土、领海、国际贸易、人权、冲突解决等方面的规定。
6.劳动法:劳动法是一种用于保护劳动者权益和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终止、工资和福利保障、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的规定。
7.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一种用于保护创造性和创新性成果的法律。
知识产权法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旨在确保创造性和创新性成果的产权和使用权,鼓励创新和知识传播。
8.环境法:环境法是一种用于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法律。
环境法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的规定,旨在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除以上提到的法律种类外,还有经济法、司法法、社会保障法、媒体法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法律的种类和分类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上只是对几种常见法律分类的简要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
知识点1 法律规范的种类
授权性规范
1、法律规范按内容不同
命令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
2
确定性规范
3、按照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
委任性规范
非确定性规范
准用性规范
1、按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是授予人们“可以”做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别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2)命令性规范是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即“必须怎样”、“应当怎样”等。
(3)禁止性规范是“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即“不能”、“不得”、“不准”等。
2、按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3、按照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
(1)确定性规范: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2)非确定性规范:无具体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4、委任性规范:内容不明确,概况性提示,相应机关相应处理。
5、准用性规范:没规定具体行为模式,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关内容。
例子:下列法律都属于哪些类别?
1、《著作权法》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此规定属于委任性规范。
2、《合同法》第148条规定:“供用水、供用气、供用电力合同,参照供用电合同的有关规定。
”此规定属于准用性规范。
3、婚姻法中要求结婚的男女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
4、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例题:
1、单选:资不抵债的民办学校的清算,参照适用《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这一法律规范属于()。
A. 准用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禁止性规范
D.确定性规范
答案:A
确定性规范: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该规范在表达上没有使用义务性规范的典型用语“须”。
也没有使用禁止性规范的典型用语“不得”
2、多选: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关于该法律规范性质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该法律规范属于义务性规范
B、该法律规范属于禁止性规范
C、该法律规范属于授权性规范
D、该法律规范属于强制性规范
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