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油画《秋收起义》赏析

合集下载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会师大会上(油画)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中兴奋地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南昌起义胜利后,中共中央于8月3日发布《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决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省发动秋收起义。

要求四省“以农会为中心”,建立革命政权,实行土地革命。

中共中央在给湖南省委的多次指示信中还指出,秋收暴动与南昌起义一样,“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发动土地革命”。

同时要求湖南的秋收起义,要在以衡阳为中心的湘南地区和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地区同时发动;在以宝庆(今邵阳市)为中心的湘西南地区,如有可能,也可同时发动;湘西地区也要有相当的准备,以备湖北省某一部队能到湘西时举行大暴动。

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彭公达前往湖南省,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湖南省委,发动秋收起义,并指定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彭公达为省委书记。

8月中旬,彭公达、毛泽东先后由武汉到达长沙。

8月18日至30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多次开会讨论发动秋收起义问题。

会议认为,武装起义不能单靠农民的力量,需要有一两个团的军队作骨干;武装起义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帜,而应直接打出共产党的旗帜。

毛泽东在会上强调说: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

关于暴动区域,经反复讨论,会议接受毛泽东提出的缩小暴动范围的主张。

认为根据湖南省的主客观条件,暴动的区域不能过多过大,而应集中力量,在条件较好的以省会长沙为中心,包括湖南省的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岳阳和江西省的安源等7个县(镇)举行起义。

关于起义时间,定于9月9日开始破坏铁路,11日各县同时起义,15日长沙起义,16日各路起义武装会师长沙,夺取长沙。

会议决定,毛泽东到湘赣边界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秋收起义。

当时,由我党领导和掌握的能够参加起义的武装,分驻在湘赣两省边界的修水、铜鼓和安源等地。

论油画《拾穗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及对中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影响

论油画《拾穗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及对中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影响

论油画《拾穗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及对中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影响油画《拾穗者》是中国现实主义艺术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它以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村劳动者的生活场景,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现实面貌,对中国现实主义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油画《拾穗者》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农村劳动者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画面中,一位农村妇女挽着一捆稻谷,她的身形略显瘦削,但面部表情却充满了毅力和坚定。

她穿着朴素的衣物,头戴斗笠,脚踏泥土,一双粗糙的手在收割稻谷。

画面中的色彩明亮,线条简洁而有力,让人对于农村劳动者的辛勤劳作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普通的风景画,更是通过艺术手法对农村生活进行的真实而生动的描绘。

油画《拾穗者》所反映的是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真实状态。

在过去的时代,中国农村是农业主导的社会形态,农民是整个社会的主要生产力量。

他们辛勤劳作,勤劳朴实,是中国社会中最基础的劳动者。

受到种种历史原因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农民生活困苦,劳动条件艰苦,劳动收益少。

其中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引起了艺术家的关注和思考,他们通过艺术作品来记录和反映农民的生活现状,为他们发声,呼吁社会关注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

《拾穗者》这幅作品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现状,更是对中国现实主义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实主义创作兴起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社会问题突出,人民生活困苦,国家前途命运堪忧。

中国现实主义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力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关注人民的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国家的前途,努力创作出富有人民性、现实性和时代性的作品。

而《拾穗者》这幅作品正是具有这些特点的杰出代表之一。

中国现实主义创作追求真实性,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它关注人民的疾苦,呼唤社会的公平正义。

《拾穗者》以农村劳动者为题材,真实地描绘了农村的生活现状,其作品的真实性和现实性都体现了中国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白军士兵家属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惨状

白军士兵家属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惨状

HONGSEWENWU大法宝。

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特殊重 要地位和历史意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支工农武 装相结合的、具有独立番号的人民军队;设计制作并第一次在武 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军旗,表明中国共产党独 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开创了 革命斗争新的纪元,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全新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 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中 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油画作者何孔德(1925—2005),四川 西充人。

1949年毕业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

1955年考入中央 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

曾任总政治部创作室美术 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副主任、艺术指导,中 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及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擅长油 画、水彩画,主要作品有《古田 会议》《井冈山会师》《出击之前》《军委全会》等,主持创作半景画 《七•七事变》。

高泉(1936—2014),安徽蚌埠人,国家一级美术师。

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61年以满分成绩毕业于中国著名油 画家董希文教授工作室。

曾任海军政治部美术员、总政治部画报社美术编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 术教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主任、威海海洋画 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 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擅长油画,主要作品有《支 部建在连上》《过草地》《北上》等,领导绘制了我国第一幅半景画 《卢沟桥的战斗》和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

冀晓秋(1931—),女,辽宁大 连人,画家,舞台美术设计家。

1961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曾任总政治部文工团美术组组长、文工团舞美设计、话剧 团舞美队副队长等职。

参加话剧《转战陕北》《冲破黎明的黑暗》以 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 歌》等舞美设计。

主要作品有《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整风 报告》《海鸥》《落叶归根》等。

美术作品中的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美术作品中的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人民周刊 / 2021年第10期专栏/C olumn 艺术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起义的枪声虽已远去,但“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八一精神”却在不断传承与发展中激励了一代代人。

南昌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成为不同艺术家共同刻画表现的主题。

如莫朴的油画《南昌起义》、黎冰鸿的油画《八一南昌起义》、邹达清的版画《南昌起义组画之二》、萧传玖创作完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南昌起义》等,都是这一题材的经典之作。

其中,油画家莫朴于1957年创作的油画《南昌起义》成功地解决了革命历史画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即再现历史的真实性和在真实性基础上的精神层面的发掘。

首先,作者在还原历史的原貌上下功夫,对时间、环境、人物、物件等进行了认真的考证,并到起义遗址实地写生,搜集有关资料。

在此基础上,作品采取横幅形式展开画卷,刻画了40多位栩栩美术作品中的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祝如如生的人物形象,从领袖到士兵,均安置有度,一丝不苟。

在构图的处理上,十分巧妙地将画面中心的煤气灯作为主要光源,烘托了起义前夜的气氛。

灯光由低处向四周放射,不仅突出了起义领导者的形象,而且营造了画面庄严神秘的氛围。

作者用奔放而简练的笔法凝聚了这一永恒的历史瞬间,在人物造型、色彩运用、景物安排上,都匠心独具、大巧若拙,于平淡、真实、自然、朴素之中焕发出一股神奇的力量。

黎冰鸿一生更是三次创作《南昌起义》。

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第一幅;1960年,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绘制第二幅,与第一幅基本一致,只是色调略有差别,表现了黎明前夜,领导南昌起义的几位领导人做最后部署的场景,画面中五位起义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和刘伯承处于靠左的位置,在灯光与台阶的烘托下,居于画面的视觉中心。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课件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课件
问题二: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①位于湘赣边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筹粮筹款; ④大革命时期受革命影响深,群众基础好。
四、井冈山会师:
时间:1928年4月
毛泽东 朱德
队伍: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 胜利会师
毛泽东率领的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动脑筋:
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 南下广东?
①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离必然 导致全军覆没。 ②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较高,南下准备夺 取广州,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
二、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旧址 ——汉口市鄱阳路139号二楼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内容: ①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错误 ②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南 昌 起 义 的 领 导 人 前敌委员会书记
——周恩来
起义代总指挥 ——贺龙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
刘伯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 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与工人群众。
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反 革命政变,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 人漏网”的血腥口号.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 失败了。
面对国民党的屠杀,共产党人怎么办呢?
大革命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惨痛教训是什 么?
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 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 坚持武装斗争。
2、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首都:瑞金
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
政府主席:毛泽东
军委主席兼红军总司令:朱德
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小结: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画布上的红色记忆

画布上的红色记忆

画布上的红色记忆作者:于潇来源:《军营文化天地》2014年第11期古田,革命圣地。

这里,一代伟人指点江山,成就党史军史上的重要篇章;这里,吸引诸多艺术家缅怀领袖,绘出历史画卷成为美术史上的经典。

10月10日下午,“古田会议永放光芒——何孔德油画《古田会议》暨军事题材绘画艺术展”在京开幕,展览由军事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展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中的杰出代表、军事博物馆原创作室副主任何孔德独立创作及与他人合作创作的23件作品,另有部分艺术活动资料照片。

展览以画带史,以《古田会议》《井冈山会师》等为代表的一幅幅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引领观众追忆革命岁月,告诉人们: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再现党史军史重大事件油画《古田会议》在展厅突出位置陈列,这是何孔德众多杰作之中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

画面准确地表达了古田会议主题,又由于精湛的艺术处理,使其成为军事历史主题绘画的高峰。

军事博物馆出版的明信片中、福建上杭县古田会议纪念馆的序厅里,都可找寻到这幅经典之作的影像。

古田会议在中共党史和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使其成为美术界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选题。

画家们纷纷寻访旧址,找寻创作激情灵感,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圣地。

上世纪70年代,为了创作《古田会议》,再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何孔德也专程进行实地写生采访,创作完成了这幅经典之作,并被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据发表在福建党史月刊的《我为古田会议油画创作提供素材》一文记载,1971年秋,军事博物馆画家何孔德等一行数人,专程前来瞻仰古田会议会址。

撰文作者赵惠陪同参观,在3天时间里,向何孔德详细介绍了有关史料中反映的当时古田会议召开的情况。

“询问了有关情况,还查阅了古田会议纪念馆的有关资料,并在古田勾画了初稿,回去后创作了精品《古田会议》油画。

”画布上,主席台上的毛泽东同志右手叉着腰,站立在合并着的方桌旁作报告,目光炯炯,透露出对未来的自信。

红布会标下,马克思、列宁的画像,逼真传神。

一画一课: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之革命历史篇

一画一课: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之革命历史篇

一画一课: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之革命历史篇一画一课: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之革命历史篇在漫长的革命历史中,红色美术家们创作的众多经典作品展现了无数无私奉献的英雄们的英姿和光荣事迹。

这些作品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向全社会展现了革命的艰辛与胜利,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一些革命历史上著名的美术作品,深入分析其创作背景和意义,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个红色美术欣赏的视觉盛宴。

一画:《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是伟大画家徐悲鸿的杰作之一,以独特的手法展现了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及其战友在长征中的英勇和顽强。

画中,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军士兵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仍然始终坚守原则,勇往直前,表现出了他们堪战抗敌的英雄气概。

这幅画的创作是在抗战初期,徐悲鸿被派往西南采风时完成的。

当时,徐悲鸿在山间欣赏到了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及其战友,深受感动。

他决定展现他们的英勇和顽强,以表现中国人民在革命中的奋斗。

这幅画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同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斗争精神,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的艰辛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二画:《黄土地》在革命历史上,徐悲鸿的另一幅作品——《黄土地》,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幅画中,中国工农红军占据了全画面,背景是中国西北地区那片贫瘠的黄土地。

红军士兵们排成了整齐的队形,手持武器,显现出他们奋发图强、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精神。

《黄土地》是在革命胜利后,纪念苏区的建立而创作的。

徐悲鸿看到了革命胜利后红军进驻苏区进行生产和建设的情景,深受感动。

他通过创作《黄土地》,表达了对苏区新生活的祝福和对中国人民在革命中所表现出的顽强和毅力的敬意。

这幅画向人们展示了苏区红军拼搏在黄土高原上的艰苦卓绝,并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为国家繁荣发展而奋斗的精神,是革命史上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百色起义红色题材油画作品研究(下)

百色起义红色题材油画作品研究(下)

百色起义红色题材油画作品研究(下)作者:潘召来源:《人间》2016年第28期摘要:革命红色题材绘画是我国近现代美术作品中一个特殊的类型,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百色起义红色题材油画主要是描绘百色起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及其追随者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进行革命斗争的事迹。

因此百色起义红色题材油画作品在现代艺术这个范畴中占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百色起义;红色题材油画;意义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24-01百色起义是我党在大革命失败后较早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实践,由百色起义所孕育的百色起义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作用和巨大的现实价值。

而百色起义红色题材油画主要是描绘百色起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及其追随者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进行革命斗争的事迹。

百色起义红色题材油画作品,不仅密切配合了起义时期经济、军事和政治的需要,高度彰显了“百色起义”的主题,还造就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繁荣了油画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宣传起义、推动起义百色位于广西西部,北接贵州省,西与云南省毗邻,南与越南接壤,气候以亚热带气候为主。

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红水河上游、南盘江、右江,地下河流众多。

龙州位于广西西南部,西北与越南接壤,南与宁明县、凭祥市毗邻,北接大新县,东接崇左市辖区,地貌以喀斯特溶岩地貌为主,气候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左江。

百色和龙州的这些地理优势为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农民运动和创建及发展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由于百色地处边境,当时交通极度不便利,国民党统治力量在这里又相对薄弱,武装起义举行的阻力在这一地区相对较小。

每個时代的艺术作品都有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家的情感表现往往受到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影响。

战争虽然残酷,但是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文化认同感始终坚定不移的维系着山河破碎中的人心和民心,共同的文化认知,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使得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前后方打成了一片。

中国红色经典绘画赏析

中国红色经典绘画赏析

中国红色经典绘画赏析一、《黄巢起义图》《黄巢起义图》是明代画家赵孟頫的作品,该画展现了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在战斗中的英勇形象,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悲壮历程。

画中黄巢神情坚毅,手持长剑,带领起义军奋勇杀敌,凸显了他的英雄气概和领袖风范。

二、《白求恩医生像》《白求恩医生像》是中国画家徐悲鸿的作品,他通过这幅画表达了对白求恩医生的崇敬和敬佩之情。

画中的白求恩医生面带微笑,手握医疗器械,展现了他的医者仁心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毛主席在延安视察红军画像》该画是中国画家丁雄泉的作品,展现了毛主席在延安视察红军的情景。

画中的毛主席身穿军装,目光坚定,充满着革命的豪情,表达了毛主席对红军的关怀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四、《红军长征图》该画由中国画家刘文西创作,以红军长征为题材。

画中的红军士兵英勇无畏,穿越险峻的山河,展现了他们顽强拼搏、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和壮丽。

五、《解放军攻打台儿庄》该画是中国画家徐悲鸿的作品,画中描绘了解放军在抗日战争中攻打台儿庄的场景。

画中的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展现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抗日战争的赞美和敬意。

六、《庐山千层峰》该画是中国画家黄宾虹的作品,以庐山千层峰为题材。

画中的千层峰雄伟壮观,云雾缭绕,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仰。

七、《红星照耀中国》该画是中国画家李可染的作品,画中的红星照耀中国,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希望。

画中的红星光芒四射,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团结力量。

八、《毛主席像》该画是中国画家吴冠中的作品,画中的毛主席面容庄重,眼神炯炯有神,表达了毛主席的伟大和领袖的威严。

画中的毛主席着装整齐,姿态庄重,展现了他的领袖气质和人民领袖的形象。

九、《红军游击队》该画是中国画家陈逸飞的作品,画中描绘了红军游击队战斗的场景。

画中的红军战士身手矫健,奋勇杀敌,展现了他们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和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风貌。

初中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PPT课件 (1)

初中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PPT课件 (1)

“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B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
4.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 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暴动毛泽东,闹的湘东遍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上述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
二、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旧址内景
“八七”会议知识要点:
背景: 目的: 时间: 地点: 内容:
中共革命失败后需指明新的出路 挽救处于危急中的中国革命 1927年8月7日 汉口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油画)
秋收起义:
时 间:1927年9月 地 点:湘赣边界 领导者:毛泽东
为什么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江泽民题词(1997年)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 军成立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后,将“八一”作为建军节。
?
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1.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2.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较高,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
秋收起义时的毛泽东
3.井冈山革命根据的的建立
为什么毛泽 东主张由进攻大 城市转到向农村 进军?
?
向井冈山进军
长沙
三湾
井冈山




军和
图向

红色经典绘画赏析

红色经典绘画赏析

红色经典绘画赏析红色,作为一种强烈的色彩,总能在绘画作品中带来无穷的力量和张力。

在世界艺术史上,有许多经典的红色绘画作品,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吸引着观者的目光,让人们陶醉其中。

本文将对几幅红色经典绘画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一. 《自由引导人民》《自由引导人民》由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创作于1830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整幅画面以红色为主调,展现了一场激烈而英勇的斗争场景。

在画面的正中央,一位胸前佩带红色外衣的疾速马车驶来,上面站立着一个手持旗帜的女神形象,她的红色长裙如火焰般燃烧,激起了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

这幅作品通过红色的运用,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红色作为热烈的象征,将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核心,激发出他们对自由的热情和追求。

同时,红色所传递出的力量和张力,让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冲击力,给人一种澎湃的心境。

二. 《晚晴》中国画家齐白石的《晚晴》是一幅充满浓厚红色调的作品,其创作于20世纪的民国时期。

整个画面中,红色草丛、“红鱼跃龙门”以及暮色下的红云,构成了一幅意境恢弘的红色画卷。

红色在《晚晴》中的运用,使整个画面显得热烈而生动。

红色的草丛呈现出茂密的态势,与红鱼的跃动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活力四溢的感觉。

同时,红色云彩的暗合和卷曲,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给观者带来一种奇幻的体验。

三. 《蒙娜丽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也是一幅红色调浓郁的作品。

画中女性的红色衣袖和红色背景,衬托出她那微笑神秘的面容,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红色在《蒙娜丽莎》中起到了烘托和平衡的作用。

女性的红色衣袖与她微笑的嘴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她的表情更加生动和迷人。

同时,红色背景则将女性的形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效果。

红色的细腻变化,使整幅画作呈现出一种暧昧和神秘的气氛,引起了人们对这位女性的无限遐想。

四. 《夜巡》荷兰画家雷姆布兰特的《夜巡》是一幅被广泛赞誉的油画作品,其中红色成为了画面的主色调。

军博《红色记忆》画册 红军题材油画大图赏析

军博《红色记忆》画册 红军题材油画大图赏析

军博《红色记忆》画册红军题材油画大图赏析军博《红色记忆》画册红军题材油画大图赏析——“洪哥警影”翻拍本人购于首都军博之藏书《红色记忆-军博馆藏油画经典1927-1949》画辑(洪哥警影-本人2009年9月购书于首都军博大厅书市单价188元/册)油画是艺术殿堂里璀璨的明珠。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一座大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创作收藏了丰富的红色经典油画作品,用以宣传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军事博物馆从馆藏油画中精选我国老中青三代著名画家创作的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这一历史阶段的50来幅经典作品,并先后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深圳、河南等地巡回展出,还编辑出版了《红色记忆1927-1949军事博物馆馆藏油画经典》画册。

这些精心挑选巡展并出版的美术作品,以中国革命为题材,以油画为主要手法,涵盖我党不同历史时期,重大事件、会议,以及战斗场景,都有典型的油画作品进行刻画,再现了自“八一”南昌起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22年荡气回肠的革命奋斗史,以及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其中,沈尧伊的《八七会议》,刘国枢的《飞夺泸定桥》,高虹的《决战前夕》,陈逸飞的《攻占总统府》,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经典画作均在展览和画册中亮相,这些作品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是艺术与历史、艺术与灵魂、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大价值。

军博红色军旅油画和红色记忆画册具有几大特点:一是作者多数为中国美术界和油画界的重要画家,如董希文、何孔德、陈逸飞、彭彬、高泉、高宏、靳尚谊等。

可以说他们引领了中国美术的一个时代。

二是这批参展的油画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每幅都是精典之作,其中许多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三是这批画作作为一个体系,完整展现了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历程。

四是有些作品的作者是作品历史的亲历者,作品凝聚了画家的真情实感,是历史的真实再现。

开国大典油画艺术鉴赏100字

开国大典油画艺术鉴赏100字

开国大典油画艺术鉴赏100字
摘要:
一、油画概述
二、开国大典油画的创作背景
三、开国大典油画的鉴赏要点
四、油画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油画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我国,油画艺术同样具有深厚的基础和丰富的内涵。

开国大典油画便是其中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开国大典油画创作于1950年,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而作。

画家董希文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描绘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

这幅画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在鉴赏开国大典油画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关注画面的构图和布局。

画家巧妙地将天安门广场的宏伟景象收入画中,体现出宽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

其次,关注人物形象的刻画。

画面中的领导人、民众等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出新中国成立的喜庆氛围。

再次,关注色彩运用。

画家以鲜明的色彩搭配,突显出画面的喜庆气氛,彰显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开国大典油画艺术鉴赏,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油画艺术的魅力。

在我国,油画艺术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风格,成为世界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通过对开国大典油画等作品的
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油画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价值所在。

总之,开国大典油画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佳作。

通过对它的鉴赏,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油画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辉煌历程。

溯源红色军工诞生地——山塘兵工厂

溯源红色军工诞生地——山塘兵工厂

溯源红色军工诞生地——山塘兵工厂作者:巴丁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1年第18期1927 年9 月,福建龙岩大山深处一个名叫山塘的小村庄里,夜色沉沉。

只有山脚下那座古老的祠堂,依然亮着点点灯火。

蹊跷的是,祠堂的正厅并没有供奉祖先的牌位,空旷的院落中也没有祭祀仪式,在西侧的一间厢房中,几个人正围着油灯、烛火修理枪支,而在隔壁的几间厢房中,满满地堆放着地雷、炸药、子弹、枪支。

原来,这并不是一座普通的祠堂,在它的内部隐蔽着一家秘密的红色兵工厂。

正是在这里,闽西共产党人创办的红色军工最早的烛火---- 山塘兵工厂,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壮烈见证了红色军工的发展壮大。

巴丁龙岩山塘兵工厂诞生的历史背景1927 年,正当北伐战争势如破竹、直指中原捣王师之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

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顿时陷于低潮,生机盎然的中国南部广大地区更是处于腥风血雨之中。

(图为南昌起义旧址和油画:南昌起义)不屈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高举起革命的旗帜,决心以剑与火的抗争来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等人组成前敌委员会,于1927年8 月1 日凌晨2 时率北伐军二万多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 年8 月,面对“宁汉合流”后汪精卫“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枉走一人”更加血腥的屠杀,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举行了著名的“八·七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首次明确提出“实行土地革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科学论断。

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处于白色恐怖中的中国革命指出了继续前进的奋斗目标。

“八·七”会议后,由中央政治局委派毛泽东为全权代表,回到湖南组织发动秋收起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国民党“斩尽杀绝”的恐怖政 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导入
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 德造警用型毛瑟手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
时间: 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 周恩来、朱德、贺龙等 过程: 意义: 南昌起义 南下广东 受挫分兵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第一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内容: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派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革命摇篮井冈山
三湾改编遗址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确定了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政治上、组织上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南下受挫 南昌起义 反抗 国民党屠杀政策
敌强我弱 秋收起义
井冈山根据地
(会师)
名称
内容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1927.9
湘赣边界
时间
地点
1927.8.1
南昌
周恩来、贺龙、朱德
领导人 旗号 坚持斗争
毛泽东
工农革命军
陈毅 朱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会师(油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革命摇篮井冈山
井冈山主峰——五指峰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革命 群众基础好,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远离中心城市,四周都是产粮区,很利于 军事割据。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会师

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文献

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文献

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文献
摘要:
1.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概述
2.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历史发展
3.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特点
4.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代表作品
5.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正文:
一、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概述
安徽红色美术文化是指在安徽地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红色主题和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文化。

它既包括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产生的宣传画、版画、漫画等,也包括在新中国成立后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安徽红色美术文化是中国红色美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历史发展
安徽红色美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

当时,安徽地区的革命根据地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红色主题的美术作品,如版画《秋收起义》、漫画《保卫家园》等。

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红色美术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如油画《渡江战役》、国画《黄山日出》等。

三、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特点
安徽红色美术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紧密结合革命斗争和革命历史,以宣传革命理念和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二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融合了安徽地区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三是注重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四、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代表作品
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代表作品有:版画《秋收起义》、漫画《保卫家园》、油画《渡江战役》、国画《黄山日出》等。

这些作品以其鲜明的红色主题、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了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经典之作。

五、安徽红色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新时代,安徽红色美术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任务。

革命美术名词解释

革命美术名词解释

革命美术名词解释革命美术革命美术是一种以艺术表达为手段,用于传达和宣扬革命思想和理念的艺术形式。

它在革命运动和社会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与革命美术相关的一些名词及其解释说明:红色题材•红色题材是革命美术创作中经常使用的表现形式,它代表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例:《红军过大渡河》是中国著名画家刘文西创作的一幅红色题材作品,通过描绘红军渡过大渡河的壮丽场景,表达了革命斗争的艰苦和顽强。

具象画•具象画是一种以具体形象和物象为表现对象的画作,常用来描绘现实生活和社会情况。

•例:《工人与农民》是墨西哥艺术家迭戈·里维拉创作的一幅具象画作品,通过描绘工人和农民的形象,表达了对工农阶级的支持和革命情感。

革命画派•革命画派是一种以革命斗争为主题,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用艺术来探索和表达真理的艺术流派。

•例:俄罗斯象征主义画派是一种革命画派,通过象征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俄国革命时期的社会现象和政治冲突。

政治海报•政治海报是用于传播和宣传政治信息的一种艺术形式,常常用于呼吁民众参与革命运动和社会改革。

•例:《工人起来!》是一幅苏联政治海报,通过描绘工人手持斧头起来反抗资本主义剥削的形象,鼓励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争取权益。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艺术作品传递革命思想和政治理念的一种教育方法,用于引导人们的思想觉醒和参与社会变革。

•例: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宣传画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它通过描绘革命英雄和革命斗争场景,教育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和与剥削阶级斗争的勇气。

以上是与革命美术相关的一些名词及其解释说明。

革命美术在革命运动和社会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和宣扬革命思想和理念,激发人们的意识觉醒和参与社会进步的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油画《秋收起义》赏析
作者:黄领黄婷
来源:《党史文苑》2019年第04期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征集和保护安源革命斗争文物、研究和宣传这一光辉历史于1955年筹建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江西省四大直属馆之一,主要介绍1921年至1930年安源工人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蔡和森、李维汉、恽代英、萧劲光、高君宇、毛泽民、蒋先云、贺昌、林育英、林育南、夏明翰、江华、李求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

建馆至今,收藏和宣传了许多反映安源革命斗争的经典油画,这些油画不仅反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还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反映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经典油画《秋收起义》的创作背景、丰富内涵和秋收起义精神及历史意义等,一起重温油画里的红色情怀,一起共赏璀璨的艺术之作。

创作背景
1927年9月初,毛泽东以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委员、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来到江西安源,在张家湾主持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

会议确定了起义的日期、宣传口号、进军路线、军旗式样,确立了部队的建制和名称,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共计5000余人。

其中,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以及鄂南崇阳通城的农民武装组成第一团;安源路矿工人纠察队和我党掌握的安源煤矿矿警队以及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五县的部分农军,共计1400余人编为第二团;以浏阳农军为主,加上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各一部分组成第三团。

9月9日,中共湖南省委遵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湘赣边界发动和领导了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部队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出发,向敌人发起进攻。

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从湖南浏阳文家市出发,经萍乡上栗、芦溪、莲花、永新三湾,向井冈山进军,谱写了壮烈的武装暴动和进军井冈山之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工人和农民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油画赏析
油画名称:《秋收起义》;作者:何孔德、高泉、冀晓秋、陈玉先;创作年代:1973年;油画尺寸:画长230厘米、宽174厘米;材质:布上油画;收藏单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物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油画《秋收起义》历史地再现了在大革命失败全国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下,毛泽东作为军事统帅面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血腥屠杀,毅然高举共产党的革命大旗,组织和领导秋收起义部队,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的战斗英姿。

作品采用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秋收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画面中人物的造型、色彩的搭配与运用拥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当年典型的时代作品的风格特色,
将艺术与审美完美融合,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画面突显主题人物高大形象,带有象征意义。

人物造型带有戏剧特色,色彩浓郁,画面丰盈明亮,富有真实感,具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主要特征。

画面充分突出了毛泽东作为一位军事统帅的伟人风采,他左手拿一个斗笠,右手紧握拳头微微抬起,正迈开矫健的步伐,阔步向前,仰首挺胸,意气风发,豪情万丈;高昂不屈的头颅、深邃有力的眼神、意志坚定的表情,显得高瞻远瞩。

蔚蓝的天空约一半被一大片白云覆盖着,毛泽东紧握的拳头,预示着起义必胜,走向光明前进的道路。

画面左侧一组行军的战士,充满信心的表情,表达出他们对领袖的信赖;中间是肩扛梭镖的儿童、头戴白色毛巾的农民自卫军、身穿黑色铁路服的安源铁路工人以及头戴矿帽的安源煤矿工人,标明部队为工农革命军,大家紧密围绕领袖;画面中儿童和矿工回望领袖的欣喜神态,充满景仰之情;右侧齐步向前的两名赤卫队员,肩扛土炮,身背大刀,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远处崇山峻岭的萍乡罗霄山脉,近处山上、人物脚下为南方特有的植被花草树木,表明秋收起义爆发在湘赣边界特定地域以及起义后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进军。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大家都是怀着一种朝拜的心理去博物馆或纪念馆欣赏油画《秋收起义》,这幅画家笔下不朽的传奇之作,对于怀有艺术梦想的画家和老百姓来说都是珍宝,非常珍贵,它将被载入历史和艺术的史册。

秋收起义精神及历史意义
震惊中外的秋收起义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定理想、矢志不渝”的秋收起义精神,在探索和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关键时刻,上承接并融会贯通于南昌起义精神,后开创、启迪井冈山精神,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注入了强大的思想与灵魂,把中华民族精神升华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具体体现在救国救民、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精神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大法宝。

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支工农武装相结合的、具有独立番号的人民军队;设计制作并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军旗,表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开创了革命斗争新的纪元,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油画作者
何孔德(1925—2005),四川西充人。

1949年毕业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

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

曾任总政治部创作室美术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副主任、艺术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及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擅长油画、水彩画,主要作品有《古田会议》《井冈山会师》《出击之前》《军委全会》等,主持创作半景画《七·七事变》。

高泉(1936—2014),安徽蚌埠人,国家一级美术师。

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61年以满分成绩毕业于中国著名油画家董希文教授工作室。

曾任海军政治部美术员、总政治部画报社美术编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教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主任、威海海洋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擅长油画,主要作品有《支部建在连上》《过草地》《北上》等,领导绘制了我国第一幅半景画《卢沟桥的战斗》和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

冀晓秋(1931—),女,辽宁大连人,画家,舞台美术设计家。

1961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曾任总政治部文工团美术组组长、文工团舞美设计、话剧团舞美队副队长等职。

参加话剧《转战陕北》《冲破黎明的黑暗》以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等舞美设计。

主要作品有《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整风报告》《海鸥》《落叶归根》等。

陈玉先(1944—),安徽淮南人,国家一级美术师。

曾任《解放军报》美术组组长、副主编、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首都美术记者协会副会长等职,終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擅长中国画,专攻水墨人物画,主要作品有《老列兵》《延安整风》《秋收暴动》《首战平型关》《开国元勋》等。

责任编辑 / 陈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