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名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a.学生分组研究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蔓延过程和灭火措施。
b.各小组整理研究成果,制作成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拓展阅读:
a.阅读一本关于燃烧和灭火的科普书籍,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b.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使他们懂得在火灾事故中如何正确自救和互救。
2.观察与思考作业:
a.观察家中或学校中的灭火器,了解其类型和操作方法,并记录下来。
b.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燃烧和灭火问题,如厨房火灾、电器短路等,探讨如何预防和应对。
3.实践活动:
a.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并进行一次家庭火灾逃生演练,制定逃生路线和注意事项。
b.拍摄一段短视频,展示家庭火灾逃生演练的过程,并分享给班级同学。
-助燃物:讲解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他助燃物质。
-点火源:分析各种点火源,如火柴、打火机、高温等。
2.灭火原理及方法:教师阐述灭火的基本原理,如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移除可燃物等,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不同类型的灭火方法。
-隔绝氧气:演示用灭火器灭火的实验,让学生了解隔绝氧气的作用。
-降低温度:介绍水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降低温度对灭火的影响。
3.强调燃烧和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安全,提高防火意识。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以下书面作业:
a.根据课堂学习,绘制一张关于燃烧三个条件的思维导图,明确各条件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灭火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学生需要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原理,并能根据火灾场景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教学设想:设计火灾场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并运用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等灭火方法,加深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3.家庭火灾应急预案编写:结合家庭环境,编写一份火灾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报警、灭火方法、逃生路线等,要求具体、实用。
4.分析以下案例,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并说明理由:
a.油锅起火
b.电器短路引发的火灾
c.纸张燃烧引发的火灾
5.深入思考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至少三种减少燃烧污染的方法,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说明。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燃烧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如酒精灯的使用、火柴的正确点燃方法等。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燃烧过程中能量转化、物质变化等现象,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火灾的危害,掌握防火、灭火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培养绿色化学观念,倡导低碳生活。
5.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他们对化学反应、实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燃烧和灭火这一章节的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燃烧的原理、灭火的方法等方面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燃烧和灭火_教学设计_第一课时
【生】:完善燃烧模型
温度
可燃物 +氧气→生成物+能量
达到着火点
4min
环节三、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得出燃
烧条件及条件之间的关
系。
【生】: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变量分析?实验用品和操作?现象?结论?实验视频【生】: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
点。
变量分析?实验用品和操作?现象?结论?实验视频【师生】:小结:可燃物燃烧条件及条件之间的关系。【师】:小结: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多因素影响问题的
一般思路。
5min
环节四、应用燃烧条件解
决问题
【师生】:1.如何使热水中白磷燃烧?
2.奥运会火炬水下传递分析?
3.解释火上浇油?
4.解释室内起火时为什么不能打开门窗?
5.解释为什么可以用纸火锅加热?
2min
环节五、知识小结
思想在实验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5min
环节一、认识燃烧,初步
建立燃烧反应模型
【师】:回顾蜡烛、木炭等物质的燃烧,这些过程有什
么共同点?你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吗?
【生】:回答: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
的剧烈的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应。
【师】:介绍燃烧史——人们对燃烧的认识
【师】:给出燃烧定义
【生】:初步建立燃烧模型:
一定条件
可燃物 +氧气→生成物+能量
5min
环节二、探究燃烧条件——应用模型进行分析——
完善燃烧反应模型
【师】: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师】:播放实验视频——探究燃烧条件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的现象和本质。
2.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能力及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及灭火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火灾现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燃烧现象。
2.学生分享对燃烧现象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燃烧条件1.教师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点火温度三个条件。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燃烧条件,如白磷燃烧实验、红磷燃烧实验等。
(三)探究灭火原理和方法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灭火?2.学生分享灭火方法,如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等。
3.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灭火原理,如灭火器的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实验等。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几个火灾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火灾原因及灭火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防火措施及灭火策略。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原因及灭火方法。
四、教学反思亮点: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2.实验操作规范,观察仔细。
3.案例分析深入,防火意识增强。
不足: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内容讲解较快,学生消化吸收可能不足。
2.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3.课堂互动较少,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充分吸收知识。
2.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探究燃烧条件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甲回答:“我猜需要氧气和火吧。
”教师引导:“很好,氧气是必须的,但还有其他条件。
我们来一起做一个实验,看看燃烧到底需要什么。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
探究灭火原理和方法教师提问:“如果发生火灾,你们知道怎么灭火吗?”学生乙回答:“我知道,可以用灭火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用。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乐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公开课的主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燃烧和灭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却未必深入了解。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场景,如厨房烹饪、森林火灾等,让学生感受燃烧和灭火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实验情境,如烧杯燃烧实验、灭火器材使用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燃烧和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燃烧和灭火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部分。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生活中常见的几幅图画入手,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原理,通过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及日常所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本课题内容位于本册教材最后,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知识相联系,突出化学在科技、生活、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现象,也听说过火灾的一些报道,在学习氧气时又观察了木炭、红磷、硫、铁丝、蜡烛等物质的燃烧,知道燃烧发生时首先有可燃物、有氧气,所以说学生对燃烧的定义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很多生活经验也帮助学生了解燃烧是有条件的,只不过还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概念而已,所以通过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会很容易掌握燃烧的定义及燃烧的条件等问题的。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课时2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时1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 通过实例探究与分析,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 学习安全消防常识,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小组讨论:实验分析探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烧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小组讨论::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实验准备
提前上网预约实验!
教师实验准备:白磷、红磷、热水、烧杯、铜片、试管
教学过程
授课人
教师活动:
影片片段
设疑:为什么用烧掉一片草地的方法逃生?
回忆:镁条燃烧、铁丝燃烧、红磷燃烧、木炭燃烧的现象
总结:燃烧的共同特征?
(学生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实验)
1.实验一: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2.实验二:分别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片刻,比较点燃的难易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验三:在铜片两边分别放置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加热铜片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燃烧发生的条件:
教学案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三
课题: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说出合适的常见火灾的灭火的原理。
3.能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习
重点
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学习
难点
灭火的原理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了?
4.怎样让热水里的白磷燃烧?
5.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缺少一个行吗?
(思考讨论)
1.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及原理?最简单的方法?原理?
实验用品:沙土、剪刀、烧杯、水、抹布,使用这些用品你能用几种方法将蜡烛的火焰熄灭呢?原理?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结: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实质: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燃烧的化学反应实质。
2.灭火原理及方法:掌握不同类型的灭火原理,如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等,了解各种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
3.燃烧热的计算:理解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学会计算燃烧热的方法。
3.实践操作,强化技能:组织学生进行燃烧与灭火实验,分组讨论实验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a.燃烧实验:选择不同可燃物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燃烧条件。
b.灭火实验:演示不同类型的灭火方法,如用灭火器灭火、用灭火毯覆盖灭火等,让学生了解灭火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颗燃着的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并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如何才能将蜡烛熄灭?”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兴趣。
2.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燃烧与灭火的实例,如炒菜时油锅起火、森林火灾等,讨论这些实例中燃烧与灭火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家庭火灾逃生计划,包括逃生路线、灭火方法及逃生时的注意事项,要求图文并茂,明确具体。
2.完成课后习题:针对燃烧与灭火的条件、原理、计算等方面,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
3.撰写实验报告:对燃烧与灭火实验进行总结,分析实验现象,阐述实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和表达能力。
4.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燃烧与灭火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燃烧实例,如篝火晚会、火灾事故等,激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燃烧的概念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2.联系实际,会分析灭火的方法及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带来灾难。
使学生能体会到科学利用燃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三、主要采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投影展示四幅图片:篝火晚会;煤炉烧饭;奥运圣火;火箭发射。
师: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火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热量,火把我们带进未知的世界,总之,火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世界。
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火造福于人类呢?接下来我们就对燃烧进行研究。
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过哪些?生:讨论并积极发言。
师:鼓励引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填写P88页的表格师:燃烧的事例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不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呢?生:交流讨论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你知道燃烧发生的条件吗?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对酒精和水两种液体而言,那种能被燃烧?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持续燃烧吗?3、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教师提问:物质的燃烧是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还是满足一个就可以呢?教师演示1:在烧杯中倒入开水,把一小块白磷放入水中,在烧杯口上放一铜片,在铜片的左端放少量红磷,右端放一小块白磷教师演示2:“烧不坏的手帕”实验,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在空中能否燃烧的关键。
总结:这些事实强有力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燃烧、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学会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的实质及燃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3)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药品:白磷、红磷、氯酸钾、二氧化锰、碳酸钠粉末、稀盐酸;仪器和用品:烧杯、药匙、镊子、滤纸、薄铜片、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单孔塞、导管、蜡烛、火柴、热水。
六、教学过程条件的探究步骤一:如下图步骤二:将薄铜片上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三者必须同时满足。
3.引导得出着火点的定义投影的步骤完成“燃烧的条件”实验。
2.根据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
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同学们安全、正确的完成实验。
引导同学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示步骤1能得说明什么。
步骤2又能得说明什么。
两者相结合得出正确的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八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
鼓励同学们的积极的动手和思考问题。
提出探究时出现的小问题。
避免再犯。
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小魔术中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6.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使其在遇到火灾时能冷静应对,具备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燃烧的现象?这些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现象,它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今天我们将学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燃烧现象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氧化反应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安全意识是否提高等。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及合作学习情况。
4.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效果。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强调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在遇到火灾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
5.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实验和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6.课后拓展,提升应用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名师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完整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年级学科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入,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燃烧在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课题内容的呈现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从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以及日常所使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 .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3 .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二)过程与方法1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 .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汇报交流】各组分别派代表进行汇报,把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然后进行归纳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介绍】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板书】1、需要可燃物;2、需要氧气;3、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过渡提问】能否设计一组实验同时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多媒体播放【实验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与改进实验的演示第一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第二步: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第三步:将铜片上的红磷加热【提问】该实验有无不足之处,能否改进【学生讨论】不环保、产生有毒物质、操作性较差……【实验改进】改进二【讨论小结】物质燃烧是需要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还是只需要具备某i两个条件就行用大屏幕展示“火山角''的示意图,通过形象的分合动画,学生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提问】燃烧三个条件的关系是“只具其一”还是“缺一不可”呢【展示】展示“火山角''的示意图,通过形象的分合动画,学生加深对灭火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实际案例,如蜡烛燃烧、火灾现场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结合生活实例,设计情景模拟,如烹饪火焰的调节、灭火器的使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什么了解?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如何实现灭火?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为基础,旨在通过实际教学场景,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燃烧的本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方法。本节课通过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让学生明白燃烧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结果。同时,介绍灭火的原理,如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等,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理解灭火的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3.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现象,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了解燃烧和灭火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创设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1课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认识防火、灭火的措施以及自救的一般方法。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
2.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加深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选自人教2012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接触过一些燃烧现象,并初步了解了氧化反应的概念;并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单元学习中了解到二氧化碳是可以灭火的。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在这一课题中学生将会对燃烧进行理论层面的认识,并为在下一课时对氧化反应类型(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的梳理打下基础。
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
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实际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二是根据燃烧的条件推断灭火的原理;三是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我设计的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和根据燃烧的条件推断灭火的原理。
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对以前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对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非常熟悉“燃烧”这种变化,也见过不少相关的现象,但没有提升到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通过对第二单元氧气性质的探究和对第六单元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等已经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多数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常识。
教学目标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事物的双面性。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救常识。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和自救常识的掌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单位:潼南县大佛初级中学校教师:龚海军2012年4月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重庆市潼南县大佛中学龚海军 402660一、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在生活中,学生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本课题是对前面所学“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对高中阶段“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学习将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座桥梁。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3、解决措施:(1)通过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
(2)通过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3)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通过熄灭蜡烛了解灭火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播放《2010年广州亚运会圣火采集》视频。
【师】这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圣火采集仪式。
说到火,人们自然会想到燃烧。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投影图片】图片。
【师】燃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燃烧,它开启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燃烧,它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辉煌。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c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三、教具酒精灯,纸条,木块,烧杯,坩埚钳,石块四、教学内容[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设计意图: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新课]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想实施: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示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和灭火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4.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设想实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1.学生对燃烧现象的认知:大部分学生对燃烧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本质和条件可能认识不清。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燃烧的实质。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需加强指导。教师应注重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学生思维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缺乏归纳、对比等思维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要求:整理阅读笔记,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分享燃烧技术在环保方面的成果和展望。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爆炸的概念、原理和防护措施。
-要求:列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讨论。
5.情感态度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科学态度。
-设想实施: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1.燃烧的概念:介绍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特点是有光、有热、有火焰。
2.燃烧的条件:讲解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3.燃烧的类型:介绍气态燃烧、液态燃烧和固态燃烧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认识燃烧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设计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
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
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
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燃烧在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课题内容的呈现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
从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以及日常所使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学习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
学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灭火的方法,总结灭火的原理。
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增强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交流合作,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播放视频“少数民族运动会圣火采集仪式”。
知道了火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相信同学们已经猜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题了:7-1燃烧和灭火。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温暖,驱逐猛兽,熟食增强了人的体质,为身体发育,特别是脑髓的发育提供了更多的营养,使猿猴变成了人。
(设计意图:引起兴趣,引入课题)
(二)燃烧的定义
火在我们化学中被称为“燃烧”。
回顾我们之前学过的蜡烛、硫、碳、铁丝的燃烧,你能总结他们的共同特点给“燃烧”下个定义吗?(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分类”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设计意图:总结,生成概念)
(三)探究燃烧条件
猜想燃烧的条件:
猜想一:要有可燃物(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猜想二:要有氧气,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设疑:三个条件都要满足?只满足其中几个?还需要其他条件吗?
探究1——燃烧需要可燃物
水能燃烧吗?酒精能燃烧吗?
演示实验:点燃蘸有水的棉花团和蘸有酒精的棉花团。
可见燃烧是需要达到一些条件才能进行的。
下面我们就对燃烧所需达到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演示实验:点燃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证明他们都是可燃物。
分组实验:将相同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
生成概念: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探究3——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红磷、白磷燃烧实验)
说明:红磷、白磷都是可燃物。
为了防止空气污染,老师将他
们放在试管中,并用气球来密封。
现象:试管中的白磷自燃了。
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无变化。
思考:①试管中和热水中的白磷相比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②两支试管中都有空气,为什么红磷不燃烧?
学生:不同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不同。
1.可燃物
③总结:燃烧的条件: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如何让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演示实验:充满氧气的试管倒扣着热水中白磷。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此过程中体现对比实验的思想)
(四)灭火的方法
过渡:燃烧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生活的同时,如果疏忽大意,也会引起火灾,给我们的财产、生命造成巨大损失。
火灾视频。
所以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灭火的技能。
思考:燃烧需要3个条件,缺一不可。
那么,灭火有哪些原理呢?
蜡烛模拟火灾现场,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它熄灭?
学生:分组讨论方法,其中两组上讲台探究实验。
练习1:对于不同的情况下的火,我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分析下列灭火方法利用了哪些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2.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3.酒精灯用完后用灯帽盖灭。
4.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覆盖。
5.家中使用的液化气用完后关闭阀门。
6.高压水枪灭火。
7.扑灭森林着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8.飞机喷洒干冰灭火。
练习2: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以下成语,感受古人的智慧。
釜底抽薪
钻木取火
煽风点火
火上浇油
杯水车薪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还知道一些消防常识,相信大家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
(六)作业布置
结合本节课知识,制作海报或宣传标语,把消防意识传递给我们身边的人,让灾难远离我们,世界才有更多欢笑。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的延伸,突出学以致用,建立全民消防意识。
)【板书设计】
§7-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1.可燃物
2.条件: 2.氧气(或空气)
(缺一不可)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方法(缺一即可)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引入视频是一大亮点,既吸引学生,又切合课题。
在
教学过程中顺利运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既注重了教师的引导,又突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燃烧条件实验体现的对比思想是重要考点,还需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