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名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本教材在第一单元中探究蜡烛的燃烧,第二单元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氧气性质实验中,对常见物质的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有氧气参与、伴随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重在探究燃烧条件和认识灭火原理,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更重要的是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就在身边,化学的有趣有用能增强同学们持续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力。
2.教材主要内容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2)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现象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及生产实际,得出防火、灭火的有效措施,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得出结论。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师生共同探究、讨论的学习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现象的比较,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3)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大名县第三中学冯静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开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1.内容:本课时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课本(人教版(上)第七章第1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与方法等,对原来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整合。
2.特点: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着重表达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故有一定的认知根底。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可以通过猜测一探究一观察一分析一归纳总结的逻辑顺序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燃烧和灭火_教学设计_第一课时
一定条件
可燃物 +氧气→生成物+能量
5min
环节二、探究燃烧条件——应用模型进行分析——
完善燃烧反应模型
【师】: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师】:播放实验视频——探究燃烧条件
【生】:分析铜片上白磷和水中白磷——现象?产生原
因?结论?
【生】:分析铜片上红磷和白磷——现象?产生原因?
思想在实验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5min
环节一、认识燃烧,初步
建立燃烧反应模型
【师】:回顾蜡烛、木炭等物质的燃烧,这些过程有什
么共同点?你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吗?
【生】:回答: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师】:介绍燃烧史——人们对燃烧的认识
【师】:给出燃烧定义
结论?
【生】:完善燃烧模型
温度
可燃物 +氧气→生成物+能量
达到着火点
4min
环节三、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得出燃
烧条件及条件之间的关
系。
【生】: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变量分析?实验用品和操作?现象?结论?实验视频【生】: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
点。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高博《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大庙中学高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
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
二、推进新课
燃烧的条件
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
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说明: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燃烧和灭火》教案-【名师经典教学设计课件】
《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活动;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
1、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
(2)
(3)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灭火的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转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3.了解火灾逃生和自救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蜡烛熄灭方式、燃烧条件的创新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以及用对照法研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火”的两面性的认识和控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通过火灾场景和因火灾造成死伤等素材,教育学生合理用火,善于用火,珍爱生命,远离火灾。通过“防火用火宣传”和拓展作业提升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本节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灭火原理的探究则适合建立在对火灾事故的分析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移走可燃物、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认识到三个条件破坏掉其中任何一个,火就会熄灭。而对于对于燃烧条件的探究,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究是否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发生燃烧,是否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发生燃烧,让学生明白燃烧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一般思路和对照法研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突破措施】
1、通过“模拟消防员”让学生总结出灭火的原理,通过逆向思维猜想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并分别用“牛刀小试”检查巩固。
2、通过对照实验的设计然后参照思路,结合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采用教师点拨、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学生理清设计对照实验的一般思路,让学生学会设计对照实验,学会通过寻找对照组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氧气、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农村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体会。本节能够通过情形创设→问题引入→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总结归纳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观看、去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感受、去验证,从而发觉知识,明白得知识,把握知识。
二、教学案例设计
课题: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明白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明白遭遇火灾时如何自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进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和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实际应用。
学具预备:酒精、水、棉花、蜡烛、玻璃杯、镊子、木条、煤、酒精灯、红磷、白磷。
教学过程:
(一)导课设计,创设情境
1、引言: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燧人氏钻木取火到火为人类利用,人们对燃烧现象进行了大量探究。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你能列举周围利用燃烧的例子吗?(生举例)
2、多媒体展现山林火灾画面。
3、师小结:燃烧是一把“双刃剑”,要想让它为人类造福而不引发灾难,就需要学习“燃烧和灭火”的有关知识。
初中化学_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农村中学初三学生,学习能力一般,但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浓厚,尤其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学生在实验的方案的设计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同学只愿意动手做,不愿意用脑思考,所以学生在实验反思方面还有待提高。本课内容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学生已有的基本上,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对“燃烧与灭火”能形成清晰的认识,并能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但是仅仅通过课本和几个实验,学生难以形成丰富完整的理性认知。我会更多的关注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知,做到“所学”即有“所用”,并通过每年的校园消防演练,进行现场的安全教育。
效果分析
本节课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通过
视频、动手实验等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将理论用于实际,巩固灭火的原理。情感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灭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总共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从认知发展角度过渡比较自然,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初中化学_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燃烧和火火是初中化学中与生活最接近,也是最用得着的知识,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成绩好坏,不论他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安全意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原则,本节课力争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一点有别于以知识为本,以应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二、教学策略
对燃烧这一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学生可能很多时候都是认为一切都是想当然的,很少会对自然现象产生疑问,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就是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质疑,然后去解决掉。要努力改变过去远离学生,单纯以教材为线索,或以教师的设想为线索的做法,而是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推动课堂教学,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记住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所需的条件。
②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火火的原理和方法。
③认识燃料不充分堰烧的危害,知道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
④学会一些火灾逃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岀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火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燃饶条件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发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初中化学_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一、设计思路
燃烧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燃烧和灭火的方法甚至原理学生都比较熟悉了,已经具备了—定的生活经验,那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在“燃烧与灭火”这—节课中,其核心的任务是,引领学生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上再次认识化学变,知道掌握了化学变化的规律,人们是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为我所用的。所以本节课以学生点燃一根蜡烛和点燃酒精灯为探究活动,体会燃烧的条件;破坏维持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而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从学会控制燃烧造福人类,推广到学会控制化学变化得到能量和资源,深刻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
课标对本节课的标准描述为:“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结合本节内容的教学价值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3.体会到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化学反应,发挥最大的化学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化学变化发生的本质及控制的原理。
教师活动 设计问题 学生活动
五、教学设计
【诗歌】引入
教师朗诵:“你在炽热中舞蹈,挥发出热情;你吞吐着红舌,向生命示威。你舞蹈,你跳跃,你奔放,你洒脱,你豪迈!你坚强如钢,吞噬着万物;你柔情似水,温暖着生灵。”请同学们猜这是在说谁?(学生:火)
过渡语:钻木取火开启了人类的文明史,火箭升空,帮助人类探索地球以外的广穹浩宇。火,它又是那么的神圣,因为它代表着光明和希望,所以在奥运赛场上传递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火有时又是那么无情,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那如何能控制好火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通过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化学知识,逐步形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因此,本课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而且,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对燃烧现象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本课比较适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恰当的预设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获取本课主要知识点,充分发挥直接经验的作用。
本课以最新的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点火仪式、2010年上海胶州路特大火灾现场,这两个一正一反的例子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感受火给人类带来温暖、文明的同时,又深深体会到火使用不当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由此,引发了学生想要进一步了解燃烧的欲望。通过对已学的几个燃烧现象的回顾,让学生自主总结燃烧的定义。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组织小组讨论,燃烧现象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由学习的兴趣转入问题的思考,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汇报方案,然后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做完实验后小组汇报,反思评价原来的猜想,最终得出燃烧的条件。然后提出问题: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否同时具备?演示实验7-1,从而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并且借此顺利过渡到灭火原理上,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最后通过火三角的形成和拆散把整节课的内容连贯起来进行小结,让学生从视觉上对知识进一步巩固。
整节课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化学优质课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对活动的探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对本节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板 书 设 计
§7一、燃烧和灭火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燃 烧 条 件
1、有可燃物
2、有氧气
3、达到着火点
灭 火 原 理
三者必备
控制其一
初中化学_初三化学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对燃烧和灭火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积累了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探究性课题,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这部分内容既是对氧气相关知识的巩固,又是对这部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教材通过创设燃烧和灭火的教学情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探究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生命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经历过程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将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重点;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和活动探究。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活动与实验必备的药品和器材。
六、教学过程
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3)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是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用品:
铜片、烧杯2个,大试管(含橡皮塞)1支,小蜡烛,红磷,白磷,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塑料瓶,小试管,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很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做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火”在给我们人类带来光明、温暖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能不能控制燃烧,让它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呢?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用实验的方法去揭示燃烧的规律,找到控制燃烧的办法。
【典故】1.1854年5月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他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船.......
2. 农村之“鬼火”,盛夏时节,在农村经常有人看见鬼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认识燃烧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设计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
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
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
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燃烧在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课题内容的呈现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从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以及日常所使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学习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
学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灭火的方法,总结灭火的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增强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交流合作,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播放视频“少数民族运动会圣火采集仪式”。
知道了火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相信同学们已经猜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题了:7-1燃烧和灭火。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温暖,驱逐猛兽,熟食增强了人的体质,为身体发育,特别是脑髓的发育提供了更多的营养,使猿猴变成了人。
(设计意图:引起兴趣,引入课题)
(二)燃烧的定义
火在我们化学中被称为“燃烧”。回顾我们之前学过的蜡烛、硫、碳、铁丝的燃烧,你能总结他们的共同特点给“燃烧”下个定义吗?(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分类”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设计意图:总结,生成概念)
(三)探究燃烧条件
猜想燃烧的条件:
猜想一:要有可燃物(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猜想二:要有氧气,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设疑:三个条件都要满足?只满足其中几个?还需要其他条件吗?
探究1——燃烧需要可燃物
水能燃烧吗?酒精能燃烧吗?
演示实验:点燃蘸有水的棉花团和蘸有酒精的棉花团。
可见燃烧是需要达到一些条件才能进行的。下面我们就对燃烧所需达到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演示实验:点燃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证明他们都是可燃物。
分组实验:将相同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
生成概念: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探究3——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红磷、白磷燃烧实验)
说明:红磷、白磷都是可燃物。为了防止空气污染,老师将他
们放在试管中,并用气球来密封。
现象:试管中的白磷自燃了。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无变化。
思考:①试管中和热水中的白磷相比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②两支试管中都有空气,为什么红磷不燃烧?
学生:不同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不同。
1.可燃物
③总结:燃烧的条件: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如何让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演示实验:充满氧气的试管倒扣着热水中白磷。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此过程中体现对比实验的思想)
(四)灭火的方法
过渡:燃烧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生活的同时,如果疏忽大意,也会引起火灾,给我们的财产、生命造成巨大损失。火灾视频。所以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灭火的技能。
思考:燃烧需要3个条件,缺一不可。那么,灭火有哪些原理呢?
蜡烛模拟火灾现场,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它熄灭?
学生:分组讨论方法,其中两组上讲台探究实验。
练习1:对于不同的情况下的火,我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分析下列灭火方法利用了哪些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2.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3.酒精灯用完后用灯帽盖灭。
4.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覆盖。
5.家中使用的液化气用完后关闭阀门。
6.高压水枪灭火。
7.扑灭森林着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8.飞机喷洒干冰灭火。
练习2: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以下成语,感受古人的智慧。
釜底抽薪
钻木取火
煽风点火
火上浇油
杯水车薪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还知道一些消防常识,相信大家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
(六)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