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Ⅱ级人员考核大纲(磁粉部分)

合集下载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MTⅡ级人员培训考试试题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MTⅡ级人员培训考试试题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M TⅡ级人员培训考试试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磁粉(MT)探伤Ⅱ级培训试卷(MTⅡ级培训试卷A)一.是非题(正确的打“0”,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1、《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规定,移装锅炉投运前必须进行内外部检验和水压试验。

()2、《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规定,检验时发现因苛性脆化产生的裂纹必须进行挖补或更换。

()3、《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规定,进行水压试验时,水温一般应保持在0℃~100℃。

()4、99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中压搪玻璃容器属于第二类压力容器。

()5、99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为防止压力容器超寿命运行引发安全问题,设计单位一般应在设计图样上注明压力容器设计使用寿命。

()6、JB4730标准规定,当采用剩磁法检测时,交流探伤机必须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

()7、JB4730标准规定,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磁粉检测应安排在焊后1小时进行。

()8、AE检测指的是涡流检测。

()9、持证人员的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10、磁畴的存在是铁磁介质具有各种磁特性的内在根据。

()11、当使用直流电时,通电导体外面的磁场强度比导体表面上的磁场强度大。

()12、磁粉探伤方法适用于检测点状缺陷和平行于表面的分层。

()13、同样大小的峰值磁化电流,交流比直流易于发现试件表面下的缺陷。

()14、焊缝中的层间未熔合,容易用磁粉探伤方法检出。

()15、试件烧伤可能是由于夹头通电时的压力不够引起的。

()二.选择题(共30题,每题分,共45分)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锅炉制造过程中,焊接环境温度低于()℃时,没有预热措施,不得进行焊接。

A、-20B、0C、5D、102、能被强烈吸引到磁铁上来的材料称为:()A、被磁化的材料;B、非磁化材料C、铁磁性材料D、被极化的材料。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磁粉二级考核流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磁粉二级考核流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磁粉二级考核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考核目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磁粉二级考核是为了评估无损检测人员在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磁粉技术方面的掌握情况,确保其具备执业资格进行相关工作。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检测
第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
磁粉检测
共:
615 题
其中:是非题
209 题
选择题
272 题
问答题
93 题
计算题
41 题
一.是非题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磁粉检测中所谓的不连续性与缺陷, 两者的概念是相同的。 ( ) 磁粉检测与检测元件检测都属于漏磁场检测。 ( ) 磁粉检测的基础是不连续性处产生的漏磁场与磁粉的磁相互作用。 ( ) 工件正常组织结构或外形的任何间断称为不连续性,所有不连续性都会影响工件的使 用性能。 ( ) 磁粉检测不能检测各种不锈钢材料,也不能检测铜、铝等非磁性材料。 ( ) 磁粉检测方法只能探测表面开口的缺陷,而不能探测表面闭口缺陷。 ( ) 磁粉检测难以发现埋藏较深的孔洞,以及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 20°的分层。 ( ) 采用磁敏元件探测工件表面漏磁场时,检测灵敏度与检查速度有关,与工件大小无关。 ( ) 如果被磁化的试件表面存在裂纹, 使裂纹产生漏磁场的原因是裂纹具有高应力。 ( ) 磁粉检测对铁磁性材料表面开口气孔的检测灵敏度要高于渗透检测。 ( ) 一般认为对表面阳极化和有腐蚀工件的表面检测, 磁粉检测通常优于渗透检测。 ( ) 用磁粉检测方法可以检出焊缝的层间未熔合缺陷。 ( ) 磁粉、渗透、涡流检测都属于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方法。 ( ) 磁粉检测可以发现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微米级宽度的小缺陷。 ( ) 由磁粉检测理论可知,磁力线会在缺陷处断开,产生磁极并吸附磁粉。 ( ) 磁场强度的大小与磁介质的性质无关。 ( ) 顺磁性材料和抗磁性材料均不能进行磁粉检测。 ( ) 铁磁性材料存在磁畴的原因是铁磁性材料具有较高的原子(或分子)磁矩。 ( ) 铁磁性材料是指以铁元素为主要化学成分的、容易磁化的材料。 ( ) 磁力线在磁体外是由 S 极出发穿过空气进入 N 极, 在磁体内是由 N 极到 S 极的闭合线。 ( ) 真空中的磁导率为 1。 ( ) 铁磁性材料的磁导率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 ) 铁磁性材料在加热时,其磁导率会减少。 ( ) 漏磁场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缺陷的磁导率远远低于铁磁性材料的磁导率。 ( ) 由于铁磁性物质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因此在建立磁路时,它们具有很高的磁阻。 ( ) 由于铁磁性物质具有较大的磁导率,因此在通以相同电流的情况下,其磁场强度比非 铁磁性物质高得多,所以能够实施磁粉检测。 ( ) 磁滞回线只有在交流电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因为需要去除剩磁的矫顽力。 ( ) 所谓“磁滞”现象是指磁场强度 H 的变化滞后于磁感应强度 B 的变化的现象。 ( ) 漏磁场的产生与缺陷和工件的磁导率差异有关,如果铝制工件表面存在钢的夹杂物, 由于两者磁导率的差异,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也会产生漏磁场。 ( ) 因为漏磁场的宽度要比缺陷的实际宽度大数倍至数十倍,所以磁痕对缺陷宽度具有放 大作用。 ( ) 因磁感应强度 B 和磁场强度 H 都是矢量,由公式 B=μH 可知:磁感应强度 B 和磁场强度 H 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 ( ) 在非铁磁性材料中, 磁力线与电流方向成 90°角。 ( ) 铁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度不但和外加磁场强度有关,而且与其磁化历史状况有关。 ( ) 当两个相互垂直的磁场同时施加在一个试件上,产生的合磁场的强度等于两个磁场强 度的矢量和。 ( )

特种设备Ⅰ、Ⅱ级无损检测磁粉检测人员培训考核习题集.

特种设备Ⅰ、Ⅱ级无损检测磁粉检测人员培训考核习题集.

第 4部分磁粉检测特种设备Ⅰ、Ⅱ级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考核习题集一、是非题:221题二、选择题:210题三、问答题:61题四、计算题:20题最新工程检测 , 食品检测 , 桥梁检测 , 管道检测 , 压力容器检测 , 船舶检测一、是非题 (在题后括号内,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1 磁粉检测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制工件的表面、近表面缺陷。

(1.2 马氏体不锈钢可以进行磁粉检测。

(1.3 磁粉检测的基础是不连续处漏磁场与磁粉的相互作用。

(1.4 磁粉检测中所谓的不连续性就是缺陷。

(1.5 对于铁磁性材料的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

(1.6 工件正常组织结构或外形的任何间断称为不连续性 , 所有不连续性都会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

(1.7 一般对于有腐蚀的工件的表面检测,磁粉检测通常优于渗透检测。

(2.1 磁力线是在磁体外由 S 极到 N 极,在磁体内由 N 极到 S 极的闭合曲线。

(2.2 可以用磁力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大小。

(2.3 铁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度不仅与外加磁场强度有最新工程检测 , 食品检测 , 桥梁检测 , 管道检测 , 压力容器检测 , 船舶检测关,还与被磁化的铁磁性材料有关,如与材料磁导率μ有关。

(2.4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比值称为相对磁导率。

(2.5 材料的磁导率μ不是常数,是随磁场大小不同而改变的变量。

(2.6 磁导率μ的大小表征介质的特性,μ>>1的是顺磁性材料。

(2.7 通常把顺磁性材料和抗磁性材料都列入非磁性材料。

(2.8 铁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中,磁畴的磁矩方向与外加磁场方向一致。

( 2.9 磁化电流去掉后,工件上保留的磁感应强度称为矫顽力。

(2.10 磁场强度的变化落后于磁场感应强度的变化的现象,叫做磁滞现象。

( 2.11 硬磁材料的磁滞回线是下图 A ,而软磁材料的磁滞回线是下图 B 。

( 最新工程检测 , 食品检测 , 桥梁检测 , 管道检测 , 压力容器检测 , 船舶检测最新工程检测 , 食品检测 , 桥梁检测 , 管道检测 , 压力容器检测 , 船舶检测(A(B2.12 硬磁材料指具有高磁导率、低剩磁和低矫顽力的材料,容易磁化,也容易退磁。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UT-Ⅱ级)考核大纲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UT-Ⅱ级)考核大纲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Ⅱ级)考核大纲(超声检测部分)第一章通用知识中的专业基础知识1 超声波探伤物理基础1.1 振动与波动1.1.1 振动⑴振动的一般概念(B)⑵谐振动(A)⑶阻尼振动(A)1.1.2 波动⑴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波(C)⑵波长、频率和波速(B)1.1.3 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⑴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的区分(A)⑵超声波的应用(B)1.2 波的类型1.1.1 按质点的振动方向分类⑴纵波、横波及表面波(B)⑵板波(A)1.2.2 按波的形状分类平面波、柱面波和球面波(A)1.2.3 按振动的持续时间分类连续波和脉冲波(A)1.3 超声波的传波速度1.1.1 固体介质中的纵波、横波与表面波声速⑴无限大固体介质中的声速(A)⑵细长棒中的纵波声速(A)⑶声速与温度、应力及介质材质均匀性的关系(A)1.3.2 板波声速的一般知识(A)1.3.3 液体、气体介质中的声速⑴液体、气体介质中的声速公式(A)⑵液体介质中的声速与温度的关系(A)1.3.4 声速的测量⑴超声波探伤仪测量法(A)⑵测厚仪测量法(A)⑶示波器测量法(A)1.4 波的迭加、干涉、衍射和惠更斯原理1.4.1 波的迭加与干涉⑴波的迭加原理(A)⑵波的干涉(A)1.4.2 惠更斯原理和波的衍射⑴惠更斯原理(A)⑵波的衍射(绕射)(A)1.5 超声场的特征值1.5.1 声压、声阻抗及声强的定义(B)1.5.2 声压、声阻抗及声强的一般表达式及各参数的物理意义(A)1.5.3 声压、声阻抗及声强的单位及变化规律(A)1.6 分贝与奈培1.6.1 分贝与奈培的概念⑴分贝的定义及相互换算(B)⑵分贝与奈培的公式、计算及应用(A)1.7 超声超垂直入射到界面时的反射和透射1.7.1 单一平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⑴声压反射率与声压透射率的定义及应用(B)⑵声强反射率与声强透射率的定义及应用(B)⑶声阻抗的定义及应用(B)1.7.2 薄层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⑴均匀介质中的异质薄层(Z1=Z2≠Z3)①影响声压反射率、声压透射率有关因素(B)②声压反射率与波长、薄层厚度的关系(B)③反射和透射的特征(A)⑵薄层两侧介质不同的双界面(Z1≠Z2≠Z3)声压往复透过率与薄层厚度的关系(B)1.7.3 声压往复透过率⑴声压往复透过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计算(B)⑵声压往复透过率与声阻抗、入射方向的关系和变化规律(A)⑶声压往复透过率与检测灵敏度的关系(B)1.8 超声超倾斜入射到界面时的反射和折射1.8.1 波型转换与反射、折射定律⑴纵波斜入射①反射、折射定律及第一、二、临界角的定义、计算和应用(C)②产生波型转换的条件(B)⑵横波入射反射、折射定律及第三临界角的定义、计算和应用(C)1.8.2 声压反射率⑴纵波倾斜入射到钢/空气界面的反射①影响声压反射率、透过率的基本因素(A)②常见界面的声压反射率、透过率图及某些特征的应用(A)⑵横波倾斜入射到钢/空气界面的反射①影响声压反射率、透过率的基本因素(A)②常见界面的声压反射率、透过率图及某些特征的应用(A)1.8.3 声压往复透过率⑴声压往复透过率定义(B)⑵水/钢界面声压往复透过率(A)⑶有机玻璃/钢界面声压往复透过率(A)1.8.4 端角反射⑴端角反射定义及特征(B)⑵端角反射率及应用(C)1.9 超声波的聚焦与发散1.9.1 声压距离公式及各参数的物理意义(B)1.9.2 球面波在平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⑴在单一平界面上的反射(B)⑵在双界面的反射(A)⑶在单一平界面上的折射(A)1.9.3 平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⑴在曲界面上的反射、透射、聚焦、发散的产生条件、特征和应用(B)⑵影响聚焦、发散的主要因素(A)⑶声透镜的应用及原理(B)1.9.4 球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⑴球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①球面波在球面上的反射波及应用(B)②球面波在柱面上的反射波及应用(B)⑵球面波在曲界面上的折射现象及应用(A)1.10 超声波的衰减1.10.1 衰减的原因⑴扩散衰减(A)⑵散射衰减(A)⑶吸收衰减(A)1.10.2 衰减方程与衰减系数⑴衰减方程(A)⑵衰减系数(A)1.10.3 衰减系数的测定⑴薄板工件衰减系数的测定、计算及应用(B)⑵厚板或粗圆柱衰减系数的测定、计算及应用(B)2 超声波发射声场与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2.1 纵波发射声场2.1.1 圆盘波源辐射的纵波声场⑴波源轴线上声压分布①波源轴线上的任意一点声压公式及应用(B)②近场区定义、其声压分布特征及应用(B)③远场区定义、其声压分布特征及应用(C)⑵波束指向性和半扩散角①定义、计算公式及各参数的物理意义(B)②波束指向性和半扩散角的影响因素(A)③波束指向性和半扩散角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及应用(C)⑶波束未扩散区和扩散区①定义、计算公式及各参数的物理意义(B)②波束未扩散区和扩散区的影响因素及应用(A)2.1.2 矩形波源辐射的纵波声场⑴定义、计算公式及计算、各参数的物理意义(C)⑵近场区声压分布特征及应用(B)⑶远场区声压分布特征及应用(B)⑷矩形波源辐射的纵波声场与圆盘波源辐射的纵波声场差异(A)2.1.3 近场区在两种介质中的分布⑴近场区在两种介质中的计算及应用(B)2.1.4 实际声场与理想声场的比较⑴实际声场与理想声场的定义(B)⑵近场区内的实际声场与理想声场的区别及原因(A)⑶实际声场与理想声场在远场区轴线上声压分布情况(B)2.2 横波发射声场2.2.1 假想横波波源⑴横波探头辐射声场的组成(A)⑵横波探头辐射的实际波源与假想横波波源的区别及相互关系(B)2.2.2 横波声场的结构⑴波束轴线上(当X≥3N时)的声压计算公式、计算及应用(B)⑵近场区长度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B)⑶半扩散角①横波声束半扩散角与纵波声束半扩散角的区别(A)②横波声束半扩散角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B)2.2.3 聚焦声源发射声场⑴聚焦声场的形成(A)⑵聚焦声场的特点和应用(A)2.2.4 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⑴平底孔回波声压(当X≥3N时)①平底孔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孔径、孔距之间的关系(C)②平底孔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⑵长横孔回波声压(当X≥3N时)①长横孔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孔径、孔距之间的关系(C)②长横孔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⑶短横孔回波声压(当X≥3N时)①短横孔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孔径、孔长、孔距之间的关系(C)②短横孔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⑷球孔回波声压(当X≥3N时)①球孔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孔径、孔距之间的关系(C)②球孔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⑸大平底面回波声压(当X≥3N时)①大平底面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距离之间的关系(C)②大平底面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⑹圆柱曲底面回波声压(当X≥3N时)①实心圆柱体Ⅰ实心圆柱体底面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距离之间的关系(C)Ⅱ实心圆柱体底面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②空实心圆柱体Ⅰ空实心圆柱体底面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距离之间的关系(C)Ⅱ空实心圆柱体底面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2.2.5 A VG曲线⑴纵波平底孔A VG曲线(当X≥3N时)①通用A VG曲线的制作、计算及应用(B)②实用A VG曲线的制作、计算及应用(B)⑵横波平底孔A VG曲线(当X≥3N时)①通用A VG曲线的制作、计算及应用(B)②实用A VG曲线的制作、计算及应用(B)3 仪器、探头和试块3.1 超声波探伤仪3.1.1超声波探伤仪概述⑴仪器的作用(B)⑵仪器的分类①按超声波的连续性分类(A)②按缺陷显示方式分类(A)③按超声波的通道分类(A)3.1.2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的一般工作原理⑴仪器电路方框图⑵仪器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B)3.1.3 仪器主要开关旋钮的作用及其调整⑴用于调节探伤仪功能的开关旋钮(工作方式选择旋钮、发散强度旋钮、衰减器、增益旋钮、抑制旋钮、深度范围及深度细调旋钮、延迟旋钮、聚焦旋钮、)(C)⑵用于调节探伤仪工作状态的开关旋钮(频率选择旋钮、水平旋钮、垂直旋钮、深度补偿开关、辉度旋钮、重复频率旋钮、显示选择开关)(C)3.1.4 仪器的维护⑴仪器的维护的目的(B)⑵仪器的维护的内容和要求(B)3.1.5 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⑴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的特点(A)⑵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3.2 超声波测厚仪3.2.1 超声波测厚仪分类、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B)3.2.2 超声波测厚仪的调整、测试、维护和应用(C)3.3 超声波探头3.3.1 工作原理(压电效应)⑴压电效应定义及产生机理(B)⑵影响压电效应的几个主要因素(压电材料性能主要参数)①压电应变常数d33定义、计算公式、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B)②压电电压常数G33定义、计算公式、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B)③介电常数ε定义、计算公式、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B)④机电耦合系数K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B)⑤机械品质因子θm定义、计算公式、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B)⑥频率常数N定义、计算公式、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B)⑦居里温度T定义及应用(B)3.3.2 探头的种类和结构⑴分类方法(按波型分、按耦合方式分、按波束分、按晶片数量分)(B)⑵探头的基本结构(直探头、斜探头、表面波探头、双晶探头、聚焦探头、可变角探头、高温探头)(B)3.3.3 探头型号(探头型号的组成内容)(B)3.4 试块3.4.1 试块的作用(B)3.4.2 试块的分类(B)3.4.3 试块的要求和维护(B)3.4.4 国内常用试块简介及应用(C)3.4.5 国外常用试块简介及应用(A)3.5 仪器和探头的性能及其测试3.5.1 仪器性能(垂直线性、水平线性、动态范围、衰减器精度)及其测试(B)3.5.2 探头的性能(入射点、K值和折射角βS、主声束偏离与双峰、声束特性)及其测试(B)3.5.3 仪器和探头的综合性能(灵敏度、盲区及始脉冲宽度、分辨力、信噪比)及其测试(B)4 超声波探伤方法和通用探伤技术4.1 超声波探伤方法概述4.1.1 超声波探伤方法的分类⑴按原理分(脉冲反射法、穿透法、共振法)(A)⑵按波型分(纵波法、横波法、表面波法、板波法、爬波法)(A)⑶按探头数目分(单探头法、双探头法、多探头法)(A)⑷按探头接触方式分(直接接触法、液浸法)(A)4.1.2 超声波探伤方法的应用(B)4.2 仪器和探头的选择4.2.1 仪器的选择(选择依据和选择原则)(B)4.2.2 探头(型式、频率、晶片尺寸、K值)的选择(选择的依据、原则、目的和要求)(B)4.3 耦合与补偿4.3.1 耦合剂(作用、要求、种类及应用)(B)4.3.2 影响声耦合的主要因素(耦合层厚度、耦合剂声阻抗、工件表面粗糙度、工件表面形状)(B)4.3.3 表面耦合损耗的测定和补偿(B)4.4 探伤仪的调节4.4.1 扫描速度的调节⑴纵波扫描速度的调节(试块、方法和要求)(C)⑵表面波扫描速度的调节(试块、方法和要求)(B)⑶横波扫描速度的调节(试块、方法和要求)(C)4.4.2 探伤灵敏度的调节⑴探伤灵敏度的定义、调节目的和要求(B)⑵调节方法(试块调整法、工件底波调整法)及应用(C)4.5 缺陷位置的测定4.5.1 纵波(直探头)探伤时缺陷定位(方法、计算公式)及应用(C)4.5.2 表面波探伤时缺陷定位(方法、计算公式)及其应用(C)4.5.3 横波探伤时缺陷定位(方法、计算公式)及其应用(C)4.5.4 横波周向探测圆柱曲面时缺陷定位及其应用⑴外圆周向探测时缺陷定位(方法、计算公式)及其应用(B)⑵内壁周向探测时缺陷定位(方法、计算公式)及其应用(B)⑶外圆周向探测时最大探测壁厚的计算与应用(A)⑷外圆周向探测时声程修正系数μ和跨距修正系数m计算和应用(A)4.6 缺陷大小的测定4.6.1 当量法⑴当量试块比较法(方法、要求与应用)(C)⑵当量计算法(当X≥3N时):应用原理、计算方法与应用(C)⑶当量A VG曲线法(应用原理、计算方法与应用)(B)4.6.2 测长法⑴相对灵敏度测长法(应用原则、方法与要求)(B)⑵绝对灵敏度测长法(应用原则、方法与要求)(B)⑶端点峰值法(应用原则、方法与要求)(B)4.6.3 底波高度法(应用原则、方法与要求)(B)4.7 缺陷自身高度的测定4.7.1 表面波波高法(A)4.7.2 表面波时延法(A)4.7.3 端部回波峰值法(A)4.7.4 横波端角反射法(A)4.7.5 横波串列式双探头法(A)4.7.6 相对灵敏度法(10d B法)(A)4.7.7 散射波法(衍射法)(A)4.8 影响缺陷定位、定量的主要因素4.8.1 影响缺陷定位的主要因素⑴仪器的影响(仪器水平线性及水平刻度的精度)(B)⑵探头的影响(声束偏离、指向性、双峰、斜楔磨损)(B)⑶工件的影响(表面粗糙度、材质、表面形状、边界、工件温度及缺陷情况)(B)⑷操作人员的影响(扫描速度比例调整、入射点及K值调整、定位方法不当)(B)4.8.2 影响缺陷定量的主要因素⑴仪器及探头性能的影响(频率、衰减器及垂直线性、探头形式和晶片尺寸、K值)(B)⑵耦合与衰减的影响①耦合的影响因素:耦合剂声阻抗及耦合层厚度、探头施加压力、工件表面耦合状态等影响因素(B)②衰减的影响因素:介质晶粒度,工件尺寸(B)⑶工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影响因素:工件底面形状、粗糙度及与探测面的平行度,工件尺寸的大小及其侧壁附近的缺陷情况(B)⑷缺陷的影响因素:缺陷性质、形状及其表面粗糙度、位置及其与超声波入射方位,缺陷回波的指向性(B)4.9 缺陷性质分析4.9.1 根据加工(焊接、铸造和锻造等)工艺分析缺陷性质(B)4.9.2 根据缺陷特征(平面形、点状或密集形)分析缺陷性质(B)4.9.3 根据缺陷波形(静态波形、动态波形)分析缺陷性质(B)4.9.4 根据底波(底波消失、缺陷波与底波共存、底波明显下降而缺陷波互相彼连高低不等、底波和缺陷波都很低)分析缺陷性质(B)4.10 非缺陷回波的判别4.10.1 “迟到波”定义、形成原理、特征、识别方法及应用(B)4.10.2 “61。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MTⅡ级人员培训试题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MTⅡ级人员培训试题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MTⅡ级人员培训试题第一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MTⅡ级人员培训试题特种设备无损检测MTⅡ级人员培训试卷磁粉(MT)探伤Ⅱ级培训试卷(MTⅡ级培训试卷A)一.是非题(正确的打“0”,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1、《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规定,移装锅炉投运前必须进行内外部检验和水压试验。

()2、《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规定,检验时发现因苛性脆化产生的裂纹必须进行挖补或更换。

()3、《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规定,进行水压试验时,水温一般应保持在0℃~100℃。

()4、99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中压搪玻璃容器属于第二类压力容器。

()5、99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为防止压力容器超寿命运行引发安全问题,设计单位一般应在设计图样上注明压力容器设计使用寿命。

()6、JB4730标准规定,当采用剩磁法检测时,交流探伤机必须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

()7、JB4730标准规定,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磁粉检测应安排在焊后1小时进行。

()8、AE检测指的是涡流检测。

()9、持证人员的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10、磁畴的存在是铁磁介质具有各种磁特性的内在根据。

()11、当使用直流电时,通电导体外面的磁场强度比导体表面上的磁场强度大。

()12、磁粉探伤方法适用于检测点状缺陷和平行于表面的分层。

()13、同样大小的峰值磁化电流,交流比直流易于发现试件表面下的缺陷。

()14、焊缝中的层间未熔合,容易用磁粉探伤方法检出。

()15、试件烧伤可能是由于夹头通电时的压力不够引起的。

()二.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锅炉制造过程中,焊接环境温度低于()℃时,没有预热措施,不得进行焊接。

A、-20B、0C、5D、102、能被强烈吸引到磁铁上来的材料称为:()A、被磁化的材料;B、非磁化材料C、铁磁性材料D、被极化的材料。

3、磁铁上,磁力线进入的一端是:()A、N极B、S极C、N 极和 S 极D、以上都不是4、材料的磁导率是表示:()A、材料被磁化的难易程度B、材料中磁场的穿透深度C、工件需要退磁时间的长短D、保留磁场的能力5、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强度可用下列哪个公式进行计算?()A、H=I/2πr;B、H=2πr/I;C、H=2π/Ir;D、H=2r/πI。

质监局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试系列之磁粉检测二级计算总结

质监局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试系列之磁粉检测二级计算总结

磁粉检测二级相关计算总结本文源自:无损检测招聘网 1. 圆柱导体内、外及表面的磁场强度表面磁场强度:D IR IH ππ==2外部磁场强度:r IH π2=(r>R )内部磁场强度:22R IrH π=(r<R )2. 通电钢管中的磁场强度3. 空载通电线圈的磁场强度中心磁场强度:22D L NI COS LNIH +==α4. 有效磁场)1(10-+=r N H H μ退磁场大小与工件L/D 的关系:实心非圆柱形:D为工件横截面上的最大尺寸;空心非圆柱体:π2202iA A D -= 钢管:220i e f f D D D -=5. 磁路定律:mr NIs L NI ==Φμ/短螺管线圈中 有限长螺管线圈螺管线圈线上的心轴磁场分布 中心轴线上的磁场分布 横截面上的磁场分布式中:H ── 有效磁场(A/m ); H 0 ── 外加磁场(A/m ); N ── 退磁因子;μr ── 相对磁导率。

6.电流:交流电:电流表值为有效值;峰值I m =2I ≈1.414I或I =I m /2≈0.707I m平均值I d =(2/π)I m ≈0.637I m 透入深度: r f σμ500=δ整流电:电流表值为平均值; 单相半波I m =πI d ;I =1.57I d三相全波dm I I 3π=7. 轴向通电法磁化规范8. 中心导体法磁化规范: 中心放置法:同上表偏置芯棒法:T d D 2+= d 为芯棒直径 磁化次数:%)101(4-=d DN π9.触头法磁化规范:电极间距L :75mm ~200mm ; 有效磁场宽度:触头中心线两侧各1/4L; 两次磁化区域之间的重叠:≥10%。

10.线圈法磁化规范:有效磁化区:线圈长度+两端向外各延伸150mm ;重叠区:分段检测长度的10%;充填因数Y :线圈横截面积与被检工件横截面积(含中空部分)之比低充填因数线圈(Y ≥10):①偏心放置:D L IN /45000= (±10%);②正中放置:5)/(61690-=D L RIN (±10%);高充填因数线圈(Y ≤2):2/35000+=D L IN (±10%)中充填因数线圈(2<Y <10):82)(810)(1-+-=Y IN Y IN IN h其中:L/D ≥2时上述公式有效;L/D <2时接长; Y ≥15时,取15; L/D 中的D:中空的非圆筒形工件:π)(2h t eff A A D -=中空的圆筒形工件:220i eff D D D -= 实心:D 为工件直径或横截面上的最大尺寸。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考试-磁粉检测PT-(II级-)是非题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考试-磁粉检测PT-(II级-)是非题

一、是非题1.1磁粉探伤中所谓的不连续性就是指缺陷。

(X )把影响工件使用性能的不连续性称为缺陷1.2磁粉探伤中对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是愈高愈好。

(*)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过高的灵敏度会影响缺陷的分辨率和细小缺陷显示检出的重复性,还将造成产品拒收率增加而导致浪费.1.3磁粉探伤的基础是磁场与磁粉的磁相互作用. (* )缺陷处产生漏磁场是磁粉检测的基础。

磁粉检测是利用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磁痕来显示不连续性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严重程度1.4马氏体不锈钢可以进行磁粉探伤。

( )1.5磁粉探伤不能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也不能检测铜,铝等非磁性材料。

( )1.6磁粉探伤方法只能探测开口于试件表面的缺陷,而不能探测近表面缺陷。

( * )可以检测出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开口和不开口)的缺陷1.7磁粉探伤难以发现埋藏较深的孔洞,以及与工件表面夹角大于20°的分层.( * )检测时的灵敏度与磁化方向有很大关系,若缺陷方向与磁化方向近似平行或缺陷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20度,缺陷就难以发现。

1.8磁粉探伤方法适用于检测点状缺陷和平行于表面的分层。

( * )1.9被磁化的试件表面有一裂纹,使裂纹吸引磁粉的原因是裂纹的高应力. (* )裂纹处的漏磁场1.10磁粉探伤可对工件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进行检测。

(* ) 铁磁性材料1.11一般认为对表面阳极化的工件和有腐蚀的工件检测,磁粉方法优于渗透方法.()1.12焊缝的层间未融合缺陷,容易用磁粉探伤方法检出. (* )2.1由磁粉探伤理论可知,磁力线在缺陷处会断开,产生磁极并吸附磁粉. (* )漏磁场2.2磁场强度的大小与磁介质的性质无关. ( )2.3顺磁性材料和抗磁性材料均不能进行磁粉探伤。

( ) 2.4当使用比探测普通钢焊缝的磁场大10倍以上的磁场强化时,就可以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进行磁粉探伤。

(* )所有顺磁性材料、抗磁性材料的磁化率都很小,其相对磁导率几乎等于1,这说明它们对原磁场只产生微弱的影响。

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统编教材 磁粉检测

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统编教材 磁粉检测

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统编教材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是特种设备无损检测领域的重要检测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设备检测中。

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统编教材中,关于磁粉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磁粉检测的原理和基本知识:介绍磁粉检测的原理、磁粉的种类和选择、磁场的产生与控制等基本知识。

2. 磁粉检测的设备和工具:介绍磁粉检测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如磁粉检测仪、磁粉罐、磁棒等。

3. 磁粉检测的操作方法:详细介绍磁粉检测的操作方法,包括准备工作、涂粉、清洗、观察和判定等步骤,并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4. 磁粉检测的缺陷判定与评定:介绍磁粉检测中常见的缺陷类型和判定标准,如裂纹、气孔、夹杂等缺陷的判定与评定。

5. 磁粉检测的安全注意事项:强调磁粉检测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注意电磁辐射、防护措施等。

此外,教材还可能包括磁粉检测的应用案例、典型错误分析以及磁粉检测的新技术与发展方向等内容,以帮助考核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磁粉检测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磁粉探伤二级

磁粉探伤二级

磁感应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H矢量方向相同,磁感应线 的疏密程度代表H矢量的大小。
2.2 铁磁性材料
2.2.1磁畴
铁磁性平行排列,并形成自发磁化的小区 域,体积10-5cm3. 1)无外加磁场时,磁矩方向相互抵消; 2)有外加磁场时,磁矩转动,畴壁位移,使磁矩与外加磁场一致。 3)去掉外加磁场,磁畴局部转动,保留一定剩磁。
2.2 铁磁性材料
2.2.2磁化过程(了解)
2.2.3 磁特性曲线
初始磁化曲线是表征铁磁性材料磁特性的曲线,用以表示 M-H或B-H的关系 。
将环形工件绕上一定匝数的线圈,线圈经过换向开关K和可变 电阻器R接到直流电源上,通过测量线圈的电流I,计算材料内 部的H;用磁通计测量穿过工件横截面的磁通量,从而计算出 磁感应强度B,还可求出磁化强度M,绘成初始磁化曲线。
2.1.4 磁介质中的磁场
1、磁介质(理解)
能影响磁场的物质叫磁介质。 在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为B0 放入磁介质后,磁化了的磁介 质激发附加磁感应强度B’,任一点总的磁感应强度B为两者的矢 量和。 ①顺磁质 μr 略大于1 弱磁性 (铝、铬、锰) 非磁性材料 ②抗磁质μr 略小于1 弱磁 性 (金、银、铜) 铁磁性材料(铁、 镍、钴) 在工程上,习惯将铁磁性材料称为磁性物质,抗磁与顺磁均为非 磁性物质。 ③铁磁质μr 远大于1 强磁性
I H
B
0
M
H dl I
该式为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表面H矢量的环流只与励磁 电流有关,与被磁化的物质无关。
3、磁场强度
磁化强度M不仅和磁介质的性质有关,也和磁介质所处的 磁场有关
B 0 H 0 M B 0 (1 m ) H
(M m H (r 1 m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Ⅱ级人员的考核大纲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Ⅱ级人员的考核大纲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Ⅱ级人员考核大纲(射线检测部分)第一章通用知识中的专业基础知识1 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1.1原子与原子结构1.1.1元素与原子(A)1.1.2核外电子运动规律(A)1.1.3原子核结构(A)1.2射线的种类和性质1.2.1 χ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B)1.2.2 χ射线产生及其特点(1)连续谱的产生和特点(B)(2)标识谱的产生和特点(A)1.2.3 γ射线的产生及其特点(B)1.2.4 射线的种类(A)1.3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3.1光电效应(B)1.3.2康普顿效应(B)1.3.3电子对效应(A)1.3.4瑞利散射(A)1.3.5各种相互作用发生的相对概率(A)1.3.6窄束、单色射线的强度衰减规律(B)1.3.7宽束、多色射线的强度衰减规律(A)1.4射线照相法的原理与特点1.4.1射线照相法的原理(C)1.4.2射线照相法的特点(C)2 射线检测设备及器材2.1 χ射线机2.1.1 χ射线机的种类和特点(1)χ射线机的分类(B)(2)携带式χ射线机的技术进展(A)2.1.2 χ射线管(1)结构和种类:普通χ射线管、金属陶瓷管(B)特殊用途管(A)(2)技术性能①阴极特性和阳极特性(B)②管电压(B)③焦点(B)④辐射场的分布(B)⑤真空度(A)⑥寿命(C)2.1.3高压发生电路(1)半波整流电路(B)(2)全波整流电路(A)(3)倍压整流电路(A)(4)全波倍压恒直流电路(A)2.1.4 χ射线机的基本结构(B)2.1.5 χ射线机的主要技术条件(A)2.1.6 χ射线机的使用、维护和修理(1)χ射线机操作程序(C)(2)χ射线机的使用注意事项(C)(3)χ射线机的维护和保养(C)(4)χ射线机的常见故障(A)2.2 γ射线机2.2.1 γ射线源的主要特性参数(A)2.2.2 γ射线探伤设备的特点(B)2.2.3 γ射线探伤设备的分类与结构(A)2.2.4 γ射线探伤机的操作(B)2.2.5 γ射线探伤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B)2.3射线照相胶片2.3.1射线照相胶片的构造与特点(B)2.3.2感光原理及潜影的形成(A)2.3.3底片黑度(C)2.3.4射线胶片的特性(1)特性曲线(C)(2)特性参数(B)2.3.5卤化银粒度对胶片性能的影响(A)2.3.6胶片的光谱感光度(A)2.3.7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B)2.3.8胶片的使用与保管(C)2.4射线照相辅助设备器材2.4.1黑度计(光密度计)(B)2.4.2增感屏(C)2.4.3像质计(C)2.4.4其他照相辅助设备器材(C)3 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3.1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3.1.1 概述(A)3.1.2射线照相对比度(1)对比度公式的推导(A)(2)对比度的影响因素①影响主因对比度的因素(B)②影响胶片对比度的因素(A)3.1.3射线照相清晰度(1)几何不清晰度Ug(C)(2)固有不清晰度Ui(B)3.1.4射线照相颗粒度(B)3.2 灵敏度和缺陷检出的有关研究(1)最小可见对比度△Dmi n(A)(2)射线底片黑度与灵敏度(A)(3)几何因素对小缺陷对比度的影响(A)4 射线透照工艺4.1透照工艺条件的选择4.1.1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1)射线源的选择(A)(2)χ射线能量的选择(B)4.1.2焦距的选择(1)焦距与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关系(C);(2)焦距与被检工件的几何形状及透照方式的关系(B)(3)焦距与总不清晰度的关系(A)4.1.3曝光量的选择和修正(1)曝光量的推荐值(C)(2)互易律、平方反比定律和曝光因子(C)(3)曝光量的修正计算①利用曝光因子的曝光量修正计算(C)②利用胶片特性曲线的曝光量修正计算(A)4.2透照方式的选择和一次透照长度的计算4.2.1透照方式的选择(C)4.2.2一次透照长度的计算(1)透照厚度比K值与一次透照长度的关系(C)(2)直缝透照一次长度的计算(C)(3)环缝单壁外透法一次长度的计算(C)(此要求宜针对图表法而非公式法)(4)环缝单壁内透法一次长度的计算(C)(此要求宜针对图表法而非公式法)(5)环缝双壁单影法一次长度的计算(C)(此要求宜针对图表法而非公式法)4.3曝光曲线的制作及应用4.3.1曝光曲线的构成和使用条件(C)4.3.2曝光曲线的制作(C)4.3.3曝光曲线的使用(C)4.4散射线的控制4.4.1散射线的来源和分类(B)4.4.2散射比的影响因素(A)4.4.3散射线的控制措施(1)选择合适的射线能量(B)(2)使用铅箔增感屏(B)(3)散射线的专门控制措施:背防护铅板、铅罩和光阑、厚度补偿物、滤板、修磨试件(B)4.5焊缝透照常规工艺4.5.1透照工艺的分类和内容(B)4.5.2焊缝透照专用工艺卡示例(B)4.5.3焊缝透照的基本操作(C)4.6射线透照技术和工艺研究4.6.1大厚度比试件的透照技术(B)4.6.2安放式接管管座焊缝的射线照相技术要点(B)4.6.3管子—管板角焊缝的射线照相技术要点(B)4.6.4小径薄壁管透照技术与工艺(1)透照布置(B)(2)厚度变化分析(A)(3)透照次数计算(B)(4)像质要求(B)4.6.4球罐γ射线全景曝光工艺(设备和器材选择、工艺程序、曝光时间的计算、及措施布置、注意事项、安全管理)(B)5.暗室处理技术5.1暗室基本知识5.1.1暗室布置及对工作质量的影响(B)5.1.2暗室设备器材使用知识(B)5.1.3配液注意事项(B)5.1.4胶片处理程序和操作要点(B)5.1.5胶片处理的药液配方(A)5.1.6控制使用单位的胶片处理条件的方法(B)5.2暗室处理技术5.2.1显影(1)显影液的组成及作用(B)(2)影响显影的因素(B)(3)显影的基本原理(A)5.2.2停显(1)组成及作用(B)(2)基本原理(A)5.2.3定影(1)定影液的组成及作用(B)(2)影响定影的因素(B);(3)定影的化学知识(A)5.2.4水洗和干燥(B)5.3 自动洗片机(A)6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6.1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6.1.1底片的质量要求(C)6.1.2环境、设备条件要求(C)6.1.3人员条件要求(C)6.1.4与评片基本要求相关的知识(A)6.2评片基本知识6.2.1管片的基本操作(B)6.2.2投影的基本概念(B)6.2.3焊接的基本知识(A)6.2.4焊接缺陷的危害性及分类(A)6.3底片影像分析6.3.1焊接缺陷影像(B)6.3.2常见伪缺陷影像及识别方法(B)6.3.3表面几何影像的识别(B)6.3.4底片影像分析要点(B)6.4焊接接头的质量等级评定6.4.1焊接接头质量分级规定评说(B)6.4.2射线照相检验的记录与报告(B)。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考试 磁粉检测PT (II级 )是非题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考试 磁粉检测PT (II级 )是非题

一、是非题1.1磁粉探伤中所谓的不连续性就是指缺陷。

(X )把影响工件使用性能的不连续性称为缺陷1.2磁粉探伤中对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是愈高愈好。

(* )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过高的灵敏度会影响缺陷的分辨率和细小缺陷显示检出的重复性,还将造成产品拒收率增加而导致浪费。

1.3磁粉探伤的基础是磁场与磁粉的磁相互作用。

(* )缺陷处产生漏磁场是磁粉检测的基础。

磁粉检测是利用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磁痕来显示不连续性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严重程度1.4马氏体不锈钢可以进行磁粉探伤。

()1.5磁粉探伤不能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也不能检测铜,铝等非磁性材料。

()1.6磁粉探伤方法只能探测开口于试件表面的缺陷,而不能探测近表面缺陷. ( * )可以检测出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开口和不开口)的缺陷1.7磁粉探伤难以发现埋藏较深的孔洞,以及与工件表面夹角大于20°的分层。

( * )检测时的灵敏度与磁化方向有很大关系,若缺陷方向与磁化方向近似平行或缺陷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20度,缺陷就难以发现。

1.8磁粉探伤方法适用于检测点状缺陷和平行于表面的分层。

( * )1.9被磁化的试件表面有一裂纹,使裂纹吸引磁粉的原因是裂纹的高应力。

(* )裂纹处的漏磁场1.10磁粉探伤可对工件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进行检测。

( * )铁磁性材料1.11一般认为对表面阳极化的工件和有腐蚀的工件检测,磁粉方法优于渗透方法。

()1.12焊缝的层间未融合缺陷,容易用磁粉探伤方法检出。

(* )2.1由磁粉探伤理论可知,磁力线在缺陷处会断开,产生磁极并吸附磁粉。

(* )漏磁场2.2磁场强度的大小与磁介质的性质无关。

()2.3顺磁性材料和抗磁性材料均不能进行磁粉探伤。

()2.4当使用比探测普通钢焊缝的磁场大10倍以上的磁场强化时,就可以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进行磁粉探伤。

(* )所有顺磁性材料、抗磁性材料的磁化率都很小,其相对磁导率几乎等于1,这说明它们对原磁场只产生微弱的影响。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二级开卷题型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二级开卷题型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二级开卷题型特种设备磁粉检测二级开卷题型一、磁粉检测技术概述1.1 什么是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在工业生产和安全管理中,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一直备受重视。

其中,磁粉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特种设备的安全评估和维护中。

磁粉检测是利用磁性粒子在特定磁场中的性质,检测特种设备表面和潜在裂纹、缺陷的一种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发现特种设备的潜在缺陷,从而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1.2 磁粉检测的应用范围及意义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桥梁、轨道交通、化工等行业,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磁粉检测,可以发现设备的裂纹、疲劳损伤和应力腐蚀等问题,提前预防和解决设备的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特种设备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1 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磁粉检测利用磁性粒子在磁场中的性质,通过磁粉检测剂和磁场的作用,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测。

当特种设备表面存在裂纹或缺陷时,磁性粒子会在裂纹附近形成磁粉堆积,从而形成可见的磁粉痕迹,通过观察和分析磁粉痕迹可以准确判断出缺陷的位置和形态。

2.2 磁粉检测的方法和步骤磁粉检测可以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而干法磁粉检测又可以分为干磁粉法和干磁粉预激法。

在进行磁粉检测时,首先需要对特种设备表面进行清洁和去除毛刺,然后进行磁粉检测剂的喷洒或涂抹,接着施加磁场,观察和分析磁粉痕迹,最终得出检测结果。

三、特种设备磁粉检测的注意事项和难点3.1 注意事项在进行磁粉检测时,需要注意保持特种设备表面的清洁和光滑,避免影响磁粉检测的准确性。

对于不同材质和不同形态的特种设备,需要采用不同的磁粉检测方法和工艺,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难点和挑战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难点和挑战。

特种设备表面的形状复杂、结构繁琐,裂纹和缺陷的类型和形态多样化等问题,给磁粉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针对性地研究和改进磁粉检测技术,提高磁粉检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ndt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统编教材 磁粉检测

ndt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统编教材 磁粉检测

ndt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统编教材磁
粉检测
《NDT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统编教材:磁粉检测(第2版)》是由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委会组织编写的磁粉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的统编培训教材,按照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大纲编写。

这本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磁粉检测物理基础,磁化电流、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磁粉检测器材,磁粉检测设备,磁粉检测工艺,磁痕分析与质量分级,磁粉检测应用,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国内、外磁粉检测标准对比分析。

书后还增加了11个相关实验。

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访问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官网。

磁粉检测(Ⅱ级)

磁粉检测(Ⅱ级)

第一部分 标准理解
• • • • 第三章 一般要求 5.磁化规范 ③触头法 JB4730-94标准中触头法选择的磁化电流是:T< 20mm时,I=(3~4)倍触头间距,T≥20mm时,I= (4~5)倍触头间距,在ASME标准中规定:T< 19mm时,I=(3.5~4.3)倍触头间距,但国内已习 惯使用I=(3.5~4.5)倍触头间距,这样的数值便于 记忆,同时也在磁化电流的误差范围之中,因此本 标准也规定,T<19mm时,I=(3.5~4.5)倍触头 间距。另外,ASME规定T≥19mm时,I=(3.9~4.9) 倍触头间距,国内已习惯使用I=(4~5)倍触头间 距,而且误差不大,本标准采用了后者。
第一部分 标准理解
• • • • • • 第三章 一般要求 5.磁化规范 ⑤平行电缆法 本标准在修订时删去平行电缆法检测角焊缝的内容。 ⑥线圈法 JB4730-94标准规定:线圈法的有效磁化区在线圈 端部0.5倍线圈直径的范围内。ASTM E1444-94a规 定对于低充填因数线圈法,有效磁化区在线圈中心 向两侧延伸0.5倍线圈直径范围,对高充填因数线圈 法,磁化有效区是从线圈中心向两侧分别延伸 200mm。美国ASME规范第Ⅴ卷第7章“磁粉检验” 中T-774.2中规定:如果线圈磁化范围扩大到超过线 圈任一边6in.(152.4mm)时,其适当的磁场应由 T-753的磁场指示器来确定。
第一部分 标准理解
• 第三章 一般要求
• 3.磁粉、载液及磁悬液 • 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施加方法和被 检工件表面状态等因素来确定。配制浓度采用g/L单 位使配制变得简单方便。沉淀浓度采用mL/100mL 单位,使得日常工作中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时利 用梨形沉淀管测定磁悬液浓度变得简捷可行。 • 4.标准试件 • ①几何形状复杂的零件磁化时各部位的磁场强度很 难用公式进行计算,而且方向也难以估计,因此采 用传统的磁化方法显然对某些部位检测不合适,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教材

一.是非题1.1 磁粉检测中所谓的不连续性与缺陷,两者的概念是相同的。

(B )1.2 磁粉检测与检测元件检测都属于漏磁场检测。

(A )1.3 磁粉检测的基础是不连续性处产生的漏磁场与磁粉的磁相互作用。

(B )1.4 工件正常组织结构或外形的任何间断称为不连续性,所有不连续性都会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

(B )1.5 磁粉检测不能检测各种不锈钢材料,也不能检测铜、铝等非磁性材料。

( B)1.6 磁粉检测方法只能探测表面开口的缺陷,而不能探测表面闭口缺陷。

(B )1.7 磁粉检测难以发现埋藏较深的孔洞,以及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20°的分层。

( A)1.8 采用磁敏元件探测工件表面漏磁场时,检测灵敏度与检查速度有关,与工件大小无关。

( B)1.9 如果被磁化的试件表面存在裂纹,使裂纹产生漏磁场的原因是裂纹具有高应力。

( B)1.10 磁粉检测对铁磁性材料表面开口气孔的检测灵敏度要高于渗透检测。

(B )1.11 一般认为对表面阳极化和有腐蚀工件的表面检测,磁粉检测通常优于渗透检测。

( A)1.12 用磁粉检测方法可以检出焊缝的层间未熔合缺陷。

(B )1.13 磁粉、渗透、涡流检测都属于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方法。

()1.14 磁粉检测可以发现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微米级宽度的小缺陷。

()2.1 由磁粉检测理论可知,磁力线会在缺陷处断开,产生磁极并吸附磁粉。

( B)2.2 磁场强度的大小与磁介质的性质无关。

( A)2.3 顺磁性材料和抗磁性材料均不能进行磁粉检测。

( A)2.4 铁磁性材料存在磁畴的原因是铁磁性材料具有较高的原子(或分子)磁矩。

(A )2.5 铁磁性材料是指以铁元素为主要化学成分的、容易磁化的材料。

(B )2.6 磁力线在磁体外是由S 极出发穿过空气进入N 极,在磁体内是由N 极到S 极的闭合线。

( B)2.7 真空中的磁导率为1。

( B)2.8 铁磁性材料的磁导率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 A)2.9 铁磁性材料在加热时,其磁导率会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Ⅱ级人员考核大纲(磁粉检测部分)第一章通用知识中的无损检测专业基础知识1 绪论1.1 磁粉检测的发展简史和现状(A)1.2 漏磁场检测分类(磁粉检测定义、原理、适用范围、程序、优点及局限性)(B)1.3 表面无损检测方法(MT.PT.ET)的比较1.3.1 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C)1.3.2 能检测出的缺陷及表现形式(B)1.3.3 优点及局限性(B)2 磁粉检测物理基础2.1 磁现象和磁场2.1.1 磁的基本现象(B)2.1.2 磁场与磁感应线(定义、特性)(C)(1)圆周磁场(B)(2)纵向磁化(B)2.1.3 真空中的恒定磁场(1)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定义、单位)(B)(2)安培环路定理(B)2.1.4 磁介质中的磁场(1)磁介质(C)(2)磁场强度(B)2.2 铁磁性材料2.2.1 磁畴:定义、特性及其应用(B)2.2.2 磁化过程:特性及其应用(B)2.2.3 磁特性曲线:定义、表征特性及其应用(C)2.2.4 磁滞回线(1)定义、应用(B)(2)铁磁性材料磁滞回线的特性(A)(3)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磁滞回线的特征(A)2.3 电流与磁场2.3.1 通电圆柱导体的磁场(1)磁场特征及方向(右手定则)(C)(2)磁场强度计算a.计算公式、各符号的表征物理意义及单位(C)b.计算应用(C)(3)钢棒通电法磁化(C)(4)钢管中心导体法磁化(C)2.3.2 通电钢管的磁场(C)2.3.3 通电线圈的磁场(1)磁场特征及方向(右手定则)(C)(2)磁场强度计算(C)a.计算公式、各符号的表征物理意义及单位(C)b.计算应用(C)(3)线圈分类a.按通电线圈的结构分类(B)b.按线圈横截面积与被检工件横截面积的比值分类(B)c.按通电线圈的长度L和内径D的比分类(B)d.各种线圈的计算应用实例(C)2.3.4 感应电流和感应磁场(B)2.4 磁场的合成2.4.1 交叉磁轭的磁场合成(1)旋转磁场的形成(B)(2)旋转磁场分布特点(C)(3)交叉磁轭的提升力(C)2.4.2 摆动磁场的合成(B)2.5 退磁场2.5.1退磁场概念(1)定义、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B)(2)计算公式及各符号的表征物理意义(B)(3)退磁因子及应用(B)2.5.2 有效磁场定义及表达式(B)2.5.3 影响退磁场大小的因素(B)2.5.4 退磁场计算(B)2.6 磁路与磁感应线的折射(A)2.7 漏磁场2.7.1 漏磁场的形成:定义及形成原因(B)2.7.2 缺陷的漏磁场分布(1)分布特征: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和分量合成(A)(2)缺陷漏磁场对磁粉吸附的原理(B)(3)缺陷漏磁场与缺陷实际尺寸大小的关系(A)2.7.3 影响漏磁场的因素(1)外加磁场强度的影响(C)(2)缺陷位置及形状的影响(C)(3)工件表面覆盖层的影响(B)(4)工件材料及状态的影响(B)2.8 磁粉检测的光学基础2.8.1 光度量术语及单位(A)2.8.2 发光(A)2.8.3 紫外线(A)2.8.4 人眼对光的响应(A)2.8.5 黑光灯(A)3 磁化电流、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3.1 磁化电流(1)交流电、整流电、直流电、冲击电流:定义、表示符号及单位(B)(2)峰值电流和有效电流物理意义及换算关系(B)(3)优点和局限性(B)(4)交流电的集肤效应(B)(5)如何选用磁化电流(C)3.2 磁化方法3.2.1 磁场方向与发现缺陷的关系(1)磁粉检测的能力(C)(2)选择磁化方法应考虑的因素(C)3.2.2 磁化方法的分类(B)3.2.3 各种磁化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和优缺点(B)3.3 磁化规范3.3.1 磁化规范及其制定(1)制定磁化规范应考虑的因素(B)(2)制定磁化规范的方法a.用经验公式计算(A)b.利用钢材的磁特性曲线(A)c.用仪器测量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A)d.用标准试片确定(A)3.3.2 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3.3.3 偏置芯棒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3.3.4 触头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3.3.5 线圈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3.3.6 磁轭法磁化规范:磁轭法的提升力、检测灵敏度和标准规定(C)4 磁粉检测器材4.1 磁粉4.1.1 荧光磁粉和非荧光磁粉(特性、要求和应用)(C)4.1.2 磁粉的性能:磁特性、粒度、形状、流动性、密度和识别度(B)4.1.3 磁粉的验收试验:污染、颜色、粒度、灵敏度、悬浮性和耐用性(B)4.2 载液4.2.1 油基载液(特性及要求)(C)4.2.2 水载液(特性及要求)(C)4.3 磁悬液4.3.1 磁悬液浓度(定义、要求和应用)(C)4.3.2 磁悬液配制(配制方法和要求)(B)4.4 反差增强剂:应用、配方、施加及清除(B)4.5 标准试片和标准试块4.5.1 标准试片用途、分类及使用(B)4.5.2 标准试块(1)用途、类型及使用(B)(2)磁场指示器:用途、类型及使用(B)4.5.3 自然缺陷试块:用途、类型及使用(B)5 磁粉检测设备5.1 磁粉检测设备的命名方法(B)5.2 磁粉检测设备的分类5.2.1 固定式探伤机(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B)5.2.2 移动式探伤机(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B)5.2.3 便携式探伤机(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B)5.3 磁粉检测设备的组成部分5.3.1 磁化电源(主要结构及几种调压装置)(B)5.3.2 工件夹持装置(装置特点及要求)(B)5.3.3 指示和控制装置(电流表、电压表的精度和量程)(B)5.2.4 磁粉和磁悬液喷洒装置(装置组成和技术要求)(B)5.3.5 照明装置(B)5.3.6 退磁装置(B)5.4 常用典型设备(A)5.5 测量仪器(A)6 磁粉检测工艺(工艺内容、工艺程序、检测时机及要求)(C)6.1 预处理:方法和要求(C)6.2 磁化、施加磁粉或磁悬液6.2.1 连续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2.2 剩磁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2.3 湿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2.4 干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3 磁痕观察、记录与缺陷评定6.3.1 磁痕观察:观察时机、观察照明亮度及其他要求(C)6.3.2 磁痕显示记录:方法及要求(C)6.3.3 缺陷评级(C)6.4 退磁6.4.1剩磁的产生与影响(B)6.4.2 退磁原理(B)6.4.3 退磁方法和退磁设备(B)6.4.4 退磁注意事项(A)6.4.5 剩磁测量(A)6.5 后处理与合格工件的标记6.5.1 后处理:方法和要求(B)6.5.2 合格工件的标记:标记方法、标记注意事项(B)6.6 超标缺陷磁痕显示的处理和复验6.6.1 超标缺陷磁痕显示的处理(B)6.6.2 复验(C)6.7 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内容、格式及填写规定(B)6.8 影响检测灵敏度的主要因素(A)7 磁痕分析与质量分级7.1 磁痕分析的意义(B)7.2 伪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3 非相关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 相关显示7.4.1 原材料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2 热加工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3 冷加工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4 使用后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5 电镀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6 常见缺陷磁痕显示的比较(C)7.5 JB/T4730.4—2005磁粉检测质量分级7.5.1 磁痕分类(B)7.5.2 磁粉检测质量分级(B)8 磁粉检测应用8.1 焊接件磁粉检测8.1.1 焊接件磁粉检测的内容与范围(C)8.1.2 检测方法选择(C)8.1.3 焊接件检测实例(1)坡口检测(B)(2)电弧气刨面的检测(B)(3)对接焊缝的检测(C)(4)T型焊接接头的的检测(C)(5)角接接头的检测(C)8.2 锻钢件磁粉检测8.2.1 锻钢件检测的特点(C)8.2.2 锻钢件检测方法选择(C)8.2.3 锻钢件检测实例(1)曲轴磁粉检测(C)(2)塔形试棒样件检测(C)(3)万向接头磁粉检测(C)8.3 铸钢件磁粉检测8.3.1铸钢件检测的特点(C)8.3.2 铸钢件检测实例(1)空心十字铸钢件检测(C)(2)高压厚壁三通管件检测(C)(3)凸轮件检测(C)(4)铸钢阀体检测(C)8.4 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磁粉检测8.4.1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磁粉检测的要求(C)8.4.2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磁粉检测的特点(C)8.4.3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检测实例(C)(1)球形压力容器的开罐检测(C)(2)高压螺栓和石油钻管的钻铤磁粉检测(C)(3)起重机械吊钩检测(C)(4)镀硬铬钢管检测(C)8.5 特殊工件磁粉检测(A)8.6 磁粉探伤—橡胶铸型法及其应用(A)9 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9.1 磁粉检测质量控制(内容和要求)9.1.1 人员资格的控制(C)9.1.2 设备的质量控制(C)9.1.3 材料的质量控制(C)9.1.4 检测工艺的控制(C)9.1.5 检测环境的控制(C)9.2 磁粉检测安全防护(1)紫外线的危害和防护(B)(2)电气与机械的危害和防护(B)(3)材料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4)磁粉检测系统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5)检测场所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6)磁粉检测系统和检测环境相互作用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10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10.1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要求、内容(B)10.2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编制要求、内容(B)10.3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编制举例(B)11 国内、外磁粉检测标准对比分析(1)JB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C)(2)其他相关磁粉检测标准(A)(3)国外标准(A)12 实验(A)第二章通用知识中的无损检测相关知识1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1.1 材料力学基本知识1.1.1 应力与应变、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B)1.1.2 有关材料的进一步知识(A)1.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1.2.1 金属的晶体结构、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B)1.2.2 热处理的一般过程(A)1.2.3 承压特种设备用钢常见金相组织和性能(B)1.2.4 承压特种设备常用热处理工艺(B)1.3 承压特种设备常用的材料1.3.1 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B)1.3.2 低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B)2 焊接基本知识2.1 承压特种设备常用的焊接方法:(手工电孤焊、埋孤自动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孤焊及电渣焊)(B)2.2 焊接接头2.2.1 焊接接头形式(B)2.2.2 焊接接头的组成(B)2.2.3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1)不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B)(2)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A)2.3 焊接应力与变形2.3.1 焊接应力及变形的概念(B)2.3.2 焊接变形与应力的形成(B)2.3.3 焊接应力的控制措施(B)2.3.4 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B)2.4 承压类特种设备常用钢材的焊接2.4.1 钢材的焊接性定义(B)2.4.2 控制焊接质量的工艺措施(B)2.4.3 低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B)2.5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原因2.5.1 外观缺陷(形状缺陷)(1)分类(C)(2)形成原因(B)2.5.2 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裂纹(1)分类(C)(2)形成原因(B)2.5.3 其他缺陷(1)分类(C)(2)形成原因(B)3 非磁粉检测专业的无损检测基础知识3.1 无损检测概论3.1.1 无损检测的定义与分类(B)3.1.2 无损检测的目的(B)3.1.3 无损检测的应用特点(B)3.2 非磁粉检测的无损检测基本知识3.2.1 RT检测(1)RT检测的原理(B)(2)RT检测设备器材(B)(3)RT检测工艺要点(B)(4)RT检测的特点(A)3.2.2 UT检测(1)超声波的发生及其性质(B)(2)UT检测的原理(B)(3)UT检测工艺要点(B)(4)UT检测的特点(A)3.2.3 PT检测(1)PT检测的原理(B)(2)PT检测的分类(B)(3)PT检测工艺要点(B)(4)PT检测的安全管理(B)(5)PT检测的特点(A)3.2.4 ET检测(1)ET检测的原理(B)(2)ET检测仪器和探头(A)(3)ET检测工艺要点(A)(4)ET检测的特点(A)3.2.5 AE检测(1)AE检测的原理(B)(2)AE检测仪器和探头(A)(3)AE检测的特点(A)(4)承压特种设备的的AE检测(A)3.3 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选择3.3.1 承压特种设备制造过程中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A)3.3.2 检测方法和检测对象的适应性(B)第三章特种设备专门知识1 锅炉基础知识1.1 锅炉概述1.1.1 定义、用途、特点及主要参数(B)1.1.2 饱和水和水蒸气性质(A)1.2 锅炉的分类及型号1.2.1 锅炉的分类(B)1.2.2 锅炉的型号(A)1.3 锅炉结构1.3.1 锅炉结构的基本要求(A)1.3.2 锅炉主要受压部件、安全附件、几种典型锅炉结构(A)1.4 锅炉的工作过程1.4.1 锅炉汽水流程系统(A)1.4.2 锅炉水循环(A)1.4.3 锅炉的工作过程(A)1.5 锅炉的无损检测要求1.5.1 应遵循的原则(B)1.5.2 《规程》对锅炉焊缝无损检测的主要要求(C)2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2.1 压力容器概述2.1.1 定义和用途(B)2.1.2 压力容器的主要工艺参数(B)2.1.3 压力容器的分类(B)2.1.4 我国的压力容器法规和标准体系(B)2.2 压力容器的典型结构和特点2.2.1 中、低压压力容器的筒体结构(A)2.2.2 高压容器的筒体结构(A)2.2.3 压力容器的封头(A)2.2.4 压力容器的开孔与接管(A)2.2.5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分类及设计的一般原则(B)2.3 压力容器制造的无损检测2.3.1 压力容器用钢板无损检测要求(C)2.3.2 压力容器用锻件和无缝钢管的无损检测要求(C)2.3.3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要求(C)2.4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2.4.1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的一般要求(A)2.4.2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C)3 压力管道的基本知识3.1 压力管道的定义及其分类(按用途、安全管理)(B)3.2 压力管道的用途及特点(A)3.3 压力管道的组成及结构(A)3.4 压力管道检验与无损检测3.4.1 压力管道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A)3.4.2 压力管道检验标准(B)3.4.3 压力管道无损检测的基本要求(GB50235,GB50236)(C)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B)第三章特种设备专门知识1 锅炉基础知识1.1 锅炉概述1.1.1 定义、用途、特点及主要参数(B)1.1.2 饱和水和水蒸气性质(A)1.2 锅炉的分类及型号1.2.1 锅炉的分类(B)1.2.2 锅炉的型号(A)1.3 锅炉结构1.3.1 锅炉结构的基本要求(A)1.3.2 锅炉主要受压部件、安全附件、几种典型锅炉结构(A)1.4 锅炉的工作过程1.4.1 锅炉汽水流程系统(A)1.4.2 锅炉水循环(A)1.4.3 锅炉的工作过程(A)1.5 锅炉的无损检测要求1.5.1 应遵循的原则(B)1.5.2 《规程》对锅炉焊缝无损检测的主要要求(C)2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2.1 压力容器概述2.1.1 定义和用途(B)2.1.2 压力容器的主要工艺参数(B)2.1.3 压力容器的分类(B)2.1.4 我国的压力容器法规和标准体系(B)2.2 压力容器的典型结构和特点2.2.1 中、低压压力容器的简体结构(A)2.2.2 高压容器的简体结构(A)2.2.3 压力容器的封头(A)2.2.4 压力容器的开孔与接管(A)2.2.5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分类及设计的一般原则(B)2.3 压力容器制造的无损检测2.3.1 压力容器用钢板无损检测要求(C)2.3.2 压力容器用锻件和无缝钢管的无损检测要求(C)2.3.3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要求(C)2.4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2.4.1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的一般要求(A)2.4.2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C)3 压力管道的基本知识3.1 压力管道的定义及其分类(按用途、安全管理)(B)3.2 压力管道的用途及特点(A)3.3 压力管道的组成及结构(A)3.4 压力管道检验与无损检测3.4.1 压力管道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的(A)3.4.2 压力管道检验标准(B)3.4.3 压力管道无损检测的基本要求(GB50235,GB50236)(C)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B)第四章无损检测知识在特种设备检测中的应用1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相关无损检测的有关规定1.1 我国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关系(是一种开放性的标准体系)1.1.1 “法规”与“基础标准”的关系(“容规”与“GBl50”关系)(A)1.1.2 “基础标准”与“相关标准”、“附属标准”、“产品标准”关系(A)1.2 与检测相关的法规标准1.2.1 相关法规对表面检测的规定(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3)《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检定(B)(4)《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5)《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6)《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7)《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8)《超高压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9)《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10)《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定》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11)《锅炉定期检验规则》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12)《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1.2.2 相关标准对表面检测的规定(1)《钢制压力容器》(GBl50)(A)(2)《管壳式换热器》(GBl51)(A)(3)《火力发电厂焊技术规程》(DL/T869)(A)(4)《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DL612)(A)(5)《钢制球形贮罐》(GBl2337)(A)(6)《球形贮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4)(A)(7)《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JB4732)(A)(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A)(9)《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A)(10)《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A)(11)《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A)(12)《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A)(13)《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A)1.2.3相关法规对无损检测的具体规定(1)检测人员资格及技术等级的规定(C)(2)无损检测质量等级的规定(C)(3)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检测时机的规定(C)(4)检测方法、质量验收应遵循的标准和合格级别的规定(B)(5)局部检测的检测部位和比例的规定(C)(6)局部检测发现不合格缺陷应做补充(扩大)抽查的规定(C)(7)全部(100%)检测条件的规定(B)(8)有延迟裂纹和再热裂纹倾向材料的无损检测的规定(B)(9)现场组装焊接的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规定(B)(10)检测记录检测报告的有关规定(B)2 JB4730中磁粉检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2.1 JB4730第一部分:通用要求(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的规定(B)(2)检测方法主要使用原则的规定(B)(3)有关术语的规定(B)(4)新的无损检测方法和新的无损检测设备的规定(B)(5)检测单位及检测人员的职责,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视力的规定(B)(6)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规定(B)(7)检测验收标记的规定(B)2.2 JB4730第四部分:磁粉检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的规定(B)(2)磁粉检测人员的规定(B)(3)检测程序的规定(B)(4)磁粉检测设备的规定(B)(5)磁粉、载液、磁悬液的规定(B)(6)标准试件的规定(B)(7)磁化电流类型及其选用的规定(B)(8)磁化方向的规定(C)(9)磁化规范的规定(C)(10)磁粉检测质量控制(B)(11)磁粉检测安全防护(B)(12)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B)(16)检测时机(B)(14)磁粉检测方法(C)(15)磁痕显示的分类和记录(C)(16)退磁(B)(17)缺陷磁痕显示的分级(C)(18)复验(B)(19)磁粉检测报告和验收标记(B)3 磁粉检测工艺设计(编制)能力3.1 磁粉检测工艺的基本知识(1)磁粉检测工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a.磁粉检测工艺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格式的要求(B)b.磁粉检测工艺文件与“标准”之间的关系和根本区别内容(B)c.通用工艺与专用工艺(或工艺卡)之间的关系和根本区别内容(B)(2)磁粉检测工艺文件和目的a.磁粉检测工艺(通用、专用)文件的属性(B)b.通用工艺文件建立的目的(B)c.专用工艺文件建立的目的(B)3.2磁粉检测工艺设计(编制)基本要求(1)工艺编制依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a.了解国家“规程”、“标准”与单位检测工艺文件之间的关系(B)b.单位资源条件与检测工艺之间的关系(B)c.受检产品结构特征与检测工艺文件之间关系(B)d.顾主要求与检测工艺文件之间的关系(B)e.市场条件与检测工艺文件之间的关系(B)(2)检测工艺文件编写和审批程序a.《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管理规则》对工艺编写人员资格要求(B)b.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对文件编写审批的控制程序规定内容(B)(3)检测工艺文件内容编写的基本要求a.确保单位检测工艺文件具有针对性的基本要求内容(B)b.确保单位检测工艺文件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内容(B)3.3针对具体工件编制磁粉检测工艺能力3.3.1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能力(1)磁粉种类的选择和应用能力a.磁粉种类的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磁粉种类的选择与工件可能出现的缺陷类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磁粉种类的选择与工件材料特性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d.磁化种类的选择与表面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e.磁化种类的选择与现场检测环境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2)磁粉分散剂的选择和应用能力a.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工件出现的缺陷类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工件表面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d.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检测速度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e.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磁粉检测安全防护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f.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期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3)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和应用能力a.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工件出现的缺陷类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工件磁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d.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工件几何形状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e.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工件表面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f.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磁粉分散剂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g.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磁化电流的种类相关性分析能力(B)(4)磁化电流的种类选择和应用能力a.磁化电流的种类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磁化电流的种类选择与工件可能出现的缺陷类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与工件磁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5)磁化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能力a.磁化方法的选择与工件几何形状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磁化方向的选择与工件可能出现的缺陷方向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磁化方法的选择与磁粉检测速度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d.磁化方法的选择与工件规格尺寸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e.磁化方法的选择与磁粉检测速度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f.磁化方法的选择与磁粉检测安全防护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g.磁化方法的选择与现场检测环境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6)磁化方向的选择和应用能力a.磁化方向的选择与工件几何形状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磁化方向的选择与工件可能出现的缺陷方向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磁化方向的选择与磁化方法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d.磁化方向的选择与磁化电流的种类相关性分析能力(B)e.磁化方向的选择与工件表面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3.3.2磁化规范的选择和应用能力(1)用经验公式选择的应用能力a.通电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b.中心导体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c.触头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d.磁轭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e.线圈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f.经验公式中磁化电流有效值和峰值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g.通电法和线圈法磁化规范当量直径的分析和计算能力(B)(2)根据材料的磁特性曲线确定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a.磁特性曲线和磁化规范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b.磁特性曲线和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期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c.根据磁特性曲线确定剩磁法和连续法标准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B)d.根据磁特性曲线确定剩磁法和连续法严格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B)(3)根据工件表面的实测磁场强度确定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a.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和磁化规范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b.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和磁粉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c.根据工件表面的实测磁场强度确定连续法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B)d.根据工件表面的实测磁场强度确定剩磁法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B)(4)根据标准试片确定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a.标准试片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标准试片选择与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期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标准试片选择与工件几何形状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d.标准试片选择与工件规格尺寸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e.标准试片选择与与工件表面有效磁场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f.标准试片与标准试块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3.3.3磁粉检测程序设计能力(1)预处理程序a.根据工件表面状态确定预处理方法的应用能力(B)b.预处理程序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预处理程序与磁痕观察和评定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2)磁粉检测时机设计能力a.磁粉检测时机与工件加工工序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b.磁粉检测时机与工件材料特性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c.磁粉检测时机与工件表面状态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3)磁化a.根据磁粉检测方法确定磁化顺序的能力(B)b.根据磁粉规范大小确定磁化顺序的能力(B)c.根据工件几何形状确定磁化顺序的能力(B)(4)施加磁粉或磁悬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