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毛概试题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D )
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C )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改革 D对外开放
3、我国改革的重点是( B )
A科教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政治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改革
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发展是改革、稳定的( C )A前提 B基础 C目的 D手段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C )
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落后
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6、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 )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B、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
C、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
D、全方位、多方向、宽领域
7、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 C )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D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8、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D )
A对外开放为主、自力更生为辅 B自力更生为主、国外援助为辅C互不相干、相互排斥
D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9、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D )
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
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0、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发展是( D )
毛概第七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毛概》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思考习题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我国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从国际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3)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这种革命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外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4)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
毛概三 一些问题及答案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概参考资料课后答案完整版
1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第一章 1.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
2.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
和实践基础?和实践基础?
4.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重要思想各自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重要思想各自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5.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6.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7.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
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一个问号的答案为下述五点内容,第二个问号的答案为后四点的内容)
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段话深刻阐释了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表达了我们党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那么,改革开放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究竟有哪些重大历史作用呢?
1.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及时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当时,我们党之所以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正如邓小平所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5]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带领人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社会主义的中国尽快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正是由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举起了改革开放这面伟大旗帜,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所以才逐步引导全国人民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向全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制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也是中国现
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自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将探讨中国的社会主义改
革开放的背景、影响和未来发展。
一、背景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背后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经历了封闭和不断尝试的时期。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导致了许
多问题,如经济增长放缓、社会不公平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随着时代
的发展和觉醒,中国迫切需要变革。
二、经济改革
经济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核心。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
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元素,允许私营企业的发展,并推行开放政策以吸
引外资。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跻身世
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行列。
三、政治改革
除了经济改革,政治改革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逐步推动了普选制度、法治建设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的迈进。政治改革的目标是为了
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文化改革
改革开放为文化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文化改革包括思想解放、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推动,中国的文化开始与世界接轨,并倡导创新和多元化。
五、社会影响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发展差距减小,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中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了改善,社会福利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高等教育]毛概论文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仍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我国先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作为两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固有的关系。
首先,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两者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大产物.是中共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没有当年的改造,就不可能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样没有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便难以巩固。
其次,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即继承当年改造当年的积极成果:公有制基础,解决改造遗留下来的诸如所有制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以巩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两者在目标方向上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两者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大产物.社会主义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根本变化,从而阶级关系和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开辟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清了道路,创造了前提。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C)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D)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
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B)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2
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自从建国以来,没有什么能像改革开放那样如此彻底地改变着中国。如果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改革开放则真正表明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走起来,跑起来了。三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上,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无疑是最壮丽的史诗、最华彩的篇章。如果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沿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那么,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并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践不是偶然的。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
出:“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从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科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精辟地点明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毛概考试资料(含选择题)
考试题型和分值分布
1、选择题:2*8=16
2、判断题:3*10=30
3、简答题:2*10=20
4、材料题:1*20=20
5、问答题:1*14=14
三、考试范围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科学内涵(教材3—7页);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
背景和实践基础。
参考答案补充: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时代背景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教材第13页教材第14页
邓小平理论教材第22页教材第23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材27—29页教材27—29页
科学发展观教材33—36页教材33—36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实事求是)正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为
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教材第60—61页)
参考答案补充:
(1)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
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
第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解放思想;
第三,从理论上讲,客观世界的不断变化需要人们提高认识水平。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四者之间关系: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C)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D)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
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B)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毛概简答题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毛泽东为我们党制定的第一条总路线。他在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基本内容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个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战时期还包括部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性质:它既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途: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救中国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1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3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4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5改革开放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改革开放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2为什么必须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具有自己的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削弱和丢掉这些制度,决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 两党制和多党制。(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全国各族人民享有最广泛的民主。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同社会主义法制相结合的。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和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并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以实现党对国家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统一。(3)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必须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总结经验做出的重要决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必须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策,政治体制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A. 改革开放
B. 与时俱进
C. 科学发展
D.快速发展
2.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十四大
3.改革的性质是()。
A.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 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4.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
A.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B. 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
C.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D. 敌我矛盾理论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D. 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权益的实现
6.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
A. 改革
B. 阶级斗争
C. 发展生产力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在全面改革中,改革的重点是()。
A. 政治体制
B. 经济制度
C. 经济体制
D. 农村改革
8.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大力发展生产力
D.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9.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人民内部矛盾
B. 敌我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0.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前提。
A. 改革
B. 发展
C. 稳定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毛概习题答案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习题答案7-11
第七章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政局混乱,经济崩溃。从国际环境看,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对于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社会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实力,只有改革开放。
第二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
1、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第三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的。
改革开放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目的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解放生产力。
第四,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强调的是改革的具体措施,而不是单纯的姓“社”姓“资”的争论。
第五,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稳定发展。
第六,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对外开放。
对外开对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实的基本国策。
我国的对外开放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最后第七点,总结一下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
1、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
3、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
4、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5、第五,改革开放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我们的改革成功了,但是它的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改革开放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是通过深化改革都得以解决。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绩和功效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事实
雄辩的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