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仙槎桥镇第三初级中学语文版(新)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江月
湖南省邵东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21 西江月学案 语文版
2、读下阕,感悟先“急”后“喜”
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词人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词人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诵读悟境
学习整首词作,似乎跟随作者一起夜行。与刚上课时比较,相信已经有了不同的体会或者更深刻的体会,或者已经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连起来再读读全词,还可以边读边想象,便读边体会。
1、学生练读
2、指名朗读交流,并说说自己现在的体会。
教师随机捕捉“这次夜行留给你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西江月
“三学四导”导学案
主备人:xxx
审核人:
时间:2017年上学期
课型
年级
七年级
课时
一课时
科目
语文
课题
西江月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3、能想象这首词所描 绘的景象,能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收的思想感情。
我们不禁联想到------
让我们再次感受诗句------
4、柳暗花明又一村:①范读,齐读想像画面
刚才点点繁星在哪儿去了 呢?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
②出示课件画面: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人此前走过 这条路没?茅店在哪儿?为什么没找到?让我们再想像这幅遇雨寻店图,齐声朗读感受吧 。四、字字句句总关情
2、揭题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诗词五首西江月》PPT课件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 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描写暴雨将至的句子: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词中的对偶句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 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3谦虚使人进步, • 4、人应有一技之长, •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 7艺无止境 •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刻苦
夏末秋初的月夜之景;
月明天晴 (上阙)
云起雨将至(下阙)
2、该词描写的景象具有什么特点?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
夜色清幽,气氛恬静,作者描绘了一幅清新、 宁静而欢悦的乡村夜景图。
七年级古代诗词西江月教案
七年级古代诗词西江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创作风格,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词意。
2、引导学生感受词中描绘的优美田园风光,体会词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诵读、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掌握词中的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
2、教学难点理解词中个别词句的含义,如“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的读音和意思。
感受词中所表达的田园生活的情趣和词人的心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去领略那别样的风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辛弃疾(1140 年 5 月 28 日-1207 年 10 月 3 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词人在夏夜行走在黄沙道中,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农村夏夜图,表达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事丰收的喜悦之情。
(三)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四)精读诗词,理解词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西江月》教案 语文版
作业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请写一段文字,描写这个画面。
3、“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以浪漫的手法,把现实与现象,幻觉与时空变化,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似幻似真。
4、“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
通过文字的解读,构建画面,感悟诗歌艺术的图画美与音乐美。
西江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借助圈画想象、分析理解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义及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充分理解词的内容。
2.理解作者运用奇幻的想象表达自己心情的诗词写作手法。
3.了解作者少年得志后因爱国主战遭受贬谪的人生经历,及赴任途中遭遇风浪阻行而写作的背景,感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旷达乐观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充满主观浪漫奇幻想象的宋词。本词写于1168年秋,X孝祥离开某某,到某某荆州任职的途中。
了解、识记
介绍作者和本词的写作背景,才能知人论世,为学生的学习做铺垫。
初读
感受全词
带着问题读全文:你最喜欢那一句?
齐读全词
圈点批注
熟悉文本,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
赏析上阕
1、请生交流初读感受或问题。
2、上阕写了那些景?
3、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想象?
4、赏析动词。
5、背诵上阕。
1、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或问题。
2、“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
七年级语文教案:西江月的阅读策略及其实践
七年级语文教案:西江月的阅读策略及其实践1.引言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也是学生发展素养的重要途径。
针对中学生的阅读课程,必须注重实用性和个性化教育,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教案将以《西江月》为学习内容,探讨中学生阅读中的一些策略和技巧,并提供一些实践案例。
2.《西江月》的故事内容《西江月》是由著名作家柯灵所作的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小学生李影在家乡西江某小学上学期间,利用自己的本领帮助老师和同学的故事。
小說情節吸引人,同時又朴實自然、感性細膩。
本教案将以这个故事为基础,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语文理解和写作技能。
3.阅读策略3.1.快速预览阅读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掌握主旨和思路,因此快速预览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预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更快速地找到主题句、关键信息等重点内容。
预览的时候除了通读一遍,还可以扫视一下文章的标题、图片和图表。
3.2.重点标记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重点信息,以便于后续的消化和总结。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用笔或者高亮来标记重点内容。
标记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不要过度标记,否则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在标记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做一个提取重点内容的练习来增加记忆。
3.3.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常见的总结工具,思维导图在中学生的阅读中非常有用。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结构和关键信息,特别是对文章中繁琐的细节进行整合和归纳。
在学生阅读之后,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以便于更好的掌握文章的主要思路。
4.实践案例4.1.阅读练习一根据以上介绍的阅读策略,学生可以尝试阅读以下文章并练习使用这些策略:冬日暖阳。
趁着昨晚的一场大雪,我把百合花盆重新挪了位,上面的雪盖着大半。
我一下子就顾不得这些小雪片了,拿起刨刀,劈哒一刀,雪刨完了,我终于又看到了绿油油的叶子和那紫红的花苞。
最后我望着这满盆迎风开过的艳丽的花儿,感到很满足。
快速预览:文章主题是关于一位作者花园的活动。
语文版七下《西江月》表格式教案
和寨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二十二西江月
华师大松江实验中学刘海波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借助圈画想象、分析理解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义及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充分理解词的内容。
2.理解作者运用奇幻的想象表达自己心情的诗词写作手法。
3.了解作者少年得志后因爱国主战遭受贬谪的人生经历,及赴任途中遭遇风浪阻行而写作的背景,感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旷达乐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精彩的诗句。
2.难点:品味本词丰富的想象与新奇的比喻。
教学过程。
西江月初一语文教案
西江月初一语文教案《西江月》教案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培养点运用联想和想象赏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情感体验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设想1.重点:如何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精彩的诗句。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阅读赏析课通读感知词的节奏、韵味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全词,理解词的意境;鉴赏精彩语句,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
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
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
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感知作者: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
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合作探究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长。
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互动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1 诗词五首 西江月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 诗词五首西江月教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 诗词五首西江月教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 诗词五首西江月教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西江月教学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培养点运用联想和想象赏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情感体验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设想1.重点:如何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精彩的诗句。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阅读赏析课通读感知词的节奏、韵味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全词,理解词的意境;鉴赏精彩语句,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
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感知作者: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西江月》教学设计案例
《西江月》教学设计案例《西江月》教学设计案例篇一:《西江月》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阵雨来临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读通、读懂、背诵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辛弃疾,获得更深的体验。
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读通——正确朗读诗词1、语言导入: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更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背诵了不少诗词。
现在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今天,我们走进南宋,与一位著名词人相约。
他曾经陶醉与“白发翁媪的相媚好中”。
他是谁?2、说说你对辛弃疾的了解。
3、出示课题,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教师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
今夜,作者在黄沙岭散步,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另外注意节奏停顿,请看屏幕。
5、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6、多层次赛读:男生读上阙,女生读下阕。
一二大组读上阙,三四大组读下阕。
老师读上阙,学生读下阕。
二、读懂——走进作者内心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
(七年级语文教案)《西江月》、《天净沙·秋思》课堂教学实录
《西江月》、《天净沙·秋思》课堂教学实录七年级语文教案《西江月》、《天净沙秋思》课堂教学实录任课教师: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石岩公学谢红卫老师授课班级:初一(1)班授课时间:____年9月27日星期三,第三节教材分析:两首古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古风”和”近体诗”两种诗歌体裁的基础上所要学习的内容,它们是宋词和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为学生领会和学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供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例。
学生分析:属年级第一层次班,感悟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
设计理念:多渠道引导学生品味写景语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情之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欣赏这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的古诗朗读能力,学会如何阅读欣赏古代诗歌。
教学流程:师: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投影课题并板书:《西江月》(词)、《天净沙.秋思》(散曲)]师:我们知道古代诗人往往借助唐诗、宋词、元曲等多种古诗体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那么,这两首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这两首诗歌,细心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和感情。
生:自由朗读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那么,这两首诗歌分别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生:(应答热烈)(答案众多,但都言之有理)师:都答得很好!我想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首诗歌,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西江月》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高兴喜悦情感的,《天净沙秋思》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悲伤情调呢?生:(踊跃举手,一生起来高声朗读第一首)师: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样?生:(对此进行评议,并纠正两个错误读音:见、社。
)师:第二首谁来读?我希望读的同学能改正刚才出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争取读得更好,谁来?生:(踊跃举手,一生起来高声有感情朗读,完毕,全班学生用掌声给予充分肯定)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你读得很棒!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们成功地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语文教案之西江月.doc
七年级语文教案之西江月细读课文,进入诗境1、好一个明月别枝惊鹊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深秋的明月无情的落下,留给诗人的只是一片孤寂。
而这里的明月别枝惊鹊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呀!明月、树枝、乌鹊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中有景啊,板书景。
惊鹊鹊即被惊醒会怎样呢?(离开树枝,鸣叫)这真是此地无声胜有声啊!(板书声)不写啼而啼自现。
乌鹊对月光十分依恋,月食时乌鹊会惊叫不安。
别这是怎样的一种别呢?(依依惜别、恋恋不舍)明月的离别有着多少的不舍呀!好一个明月别枝惊鹊这里面有景、有声、更有情啊(板书)(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前两句)(从你的读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非常恬静优美的山间夜景。
)2、炎热的夏夜,行走在绿树环绕的山路上,听着蝉鸣虫叫,感受着迎面的徐徐凉风,多么的惬意,深深地呼吸这清新的空气。
啊,我仿佛闻到了稻花的香味?正如作者所说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说丰年?都有谁在说丰年?他们又对谁说丰年?(小青蛙对大青蛙说:爸爸妈妈,你们捉了那么多害虫,使水稻长得好,丰收的果实里有你们的功劳。
大青蛙说:孩子,多学本领,多捉害虫吧,我们可是这些庄稼的卫士呀。
师:多么尽职尽责的父子呀!)(辛弃疾自言自语地说:闻着这稻花的清香,今年的水稻一定能够丰收,百姓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师:好一个忧国忧民的辛弃疾!)(白发苍苍的老翁对老伴说:孩子他娘,闻着这稻花的香味,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
是呀,再也不为揭不开锅而发愁了。
)(天真的孩童对父亲说:好香的稻花呀,终于可以有白米饭吃了。
呵呵,就你嘴馋。
)4、小结:人人展望着丰收,都透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喜悦。
带着这种喜悦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指导朗读)5、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常识,在水稻扬花的时候来一场及时雨是再好不过了!真是天随人意呀,瞧,天变了,怎么变了?(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生:下雨了,师:两三点雨又是什么样的雨?(豆大的雨点,榆钱般的雨点,这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
七年级语文下册 30《诗词五首 西江月》教学课件 (新版)语文版
西
路旧两七听稻清明
江 转 时 三 八 取 花 风 月
溪茅点个蛙香半别
头店雨星声里夜枝
月 忽 社 山 天 一 说 鸣 惊
见林前外片丰蝉鹊
边
年
辛弃疾,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 他的词 以沉雄激越著称。但也有清新自然 的词作。
宋孝宗淳熙八年,词人被奸佞中伤、 弹劾以致罢官后闲居上饶,有机会充分领 略黄沙道上的风景。写了一组清新俊逸、 绰约自然的词。
《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
边读边做:
1、请给这首词划分节奏:
注意:不能划破句。
2、划出词的韵脚。
3、找出词中的对偶句。
西江月
明 月/ 别 枝/ 惊 鹊 清 风/半 夜 /鸣 蝉 稻 花 香 里/说 丰 年 听 取/ 蛙 声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天 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 时/ 茅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溪 头 /忽 见
动脑筋:
你最喜欢词中的哪几个句子? 为什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
明亮的月光 盘旋飞绕中的鹊儿 横斜突兀的树枝 鸣叫的蝉 徐徐的清风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漫村遍野的香气 一片蛙声欢唱丰收前景 喜悦之情萦绕心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头忽见。”
寥落的星 轻微的阵雨 遥远的“天外”、“山前” 熟悉乡村茅店
思考:
西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路旧两七听稻清明
江 转 表时现三了词八人被取美妙花的夜风色月所
陶溪醉茅以及点对丰个收前蛙景的香喜半悦之别 情头。店 雨 星 声 里 夜 枝
月 忽 社 山 天 一 说 鸣 惊
见林前外片丰蝉鹊
边
年
西江月
板 书 设 计
注:通过简单明了的板书,融合作者所见所听所闻所感,整体感知上阕作者描绘的夏夜农村的清新 恬静之美,进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章
谢谢 收看
BY:UNDRELAN
说 教 学 重 难 点
章
说教法 情感诵读法、 情境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
说学法
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教 法 与 学 法
章
说教学过程
(一)
初读——与文本对 话
(二)
品读上阕——与作者对 话
(一)初读——与文本对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己练读
3、指名朗读交流 (指出:“路转溪 桥忽见” ,“见”的读音)
《西江月》辛弃疾
说课
13汉语言文学03班 陈来燕
章
说课流程
1 2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3
4
5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6
《西江月》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 单元第30课 ,诗词五首中的一首词。
《西江月》这首词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的一首名作。词人通 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 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词人热爱大 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 情。
2、品:通过语言文字,融 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 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说 教 学 目 标
章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词的节奏,感受词 中描绘的意境,初步体会词中作者热爱大自 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词的上阕对景物的描写, 通过这些景物描写的词语,领略夏夜农村的 清新恬静之美,进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
章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21《西江月》教学设计
《西江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2.咀嚼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珍珠,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每一首词都有其特有的韵味。
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尽显幼安少女时的娇羞之态;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尽展东坡豪迈志气。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这首词是来自和东坡齐名,和易安并称“济南二安”的辛弃疾的《西江月》。
屏显:辛弃疾背景资料。
稼轩的词多沉雄豪迈,但也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稼轩的脚步一起欣赏黄沙道的美景吧!二、读人――和作者对话过渡:读好词,犹如品好茶,要细细咀嚼,方能尝到香味。
现在就请发挥我们的想象与稼轩同行,陪他夜游黄沙道。
读上阕,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从视觉角度说一说这首词抒写了什么?品析“惊”字的妙处。
(生读上阕思考,交流展示,师点拨。
)明确:明月、别枝、惊鹊、稻子。
“惊”是惊动的意思,是说喜鹊被明月惊动,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突出月光的明亮。
也正因为鹊儿惊飞,自然会引起“别枝”摇曳。
教师引导提示:苏轼有“明月别枝未安枝”的词句,明月悬挂苍穹,喜鹊高飞树枝,稻田风摇成片,看到此景,能体会作者的心情吗?明确:愉悦……2.从听觉角度说一说这首词抒写了什么?体会“说”的内涵。
(生读上阕思考,交流展示,师点拨。
)明确: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这里的“说”,可能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也可能是农民们在说丰年,还可能是词人与在路上认识的农民在说来年丰收的景况。
教师引导提示:如果是词人和农民的对话,你觉得他们会说些什么?从“说”丰年的景况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屏显:淳熙八年,辛弃疾在带湖建新居,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生看资料思考后展示师生交流。
)预设:可能是对丰收的展望;可能是祝贺农民将有一个丰年,盼望丰收;希望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读下阕,感悟先“急”后“喜”
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词人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词人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xxx中学“三学四导”导学案
主备人:xxx
审核人:
时间:2017年上学期
课型
年级
七年级
课时
一课时
科目
语文
课题
西江月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3、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能来自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2、背诵课文。
3、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并写成一段话。
导学过程
主讲人备课
自
主
预
学
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
揭题导入
1、复习学过的词
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词作了,大家还记得吗?
(毛泽东的《咏梅》、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读起来都琅琅上口,而且别有一种意蕴,这也是词这种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之一吧。因为词是依据曲子填的,不同的词牌名有不同的调,同一个词牌名因内容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情调。
3、齐读
4、背诵
提
高
拓
学
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1、展开想象,把作者的夜行经历写下来。
2、收集田园诗词,进行赏析比较。
教后评价
教
学
反
思
我们不禁联想到------
让我们再次感受诗句------
4、柳暗花明又一村:①范读,齐读想像画面
刚才点点繁星在哪儿去了呢?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
②出示课件画面: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人此前走过这条路没?茅店在哪儿?为什么没找到?让我们再想像这幅遇雨寻店图,齐声朗读感受吧。四、字字句句总关情
2、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辛弃疾写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自主预习单:
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互
助
探
学
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
南腔北调应有调
1、齐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2、出示这首词,听课件录音。
3、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指名读,齐读。5、读出节奏。三、释文怎能随意取
1、作者词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呢?2、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填一填3、满岭夜色关不住
①范读上阕,齐读想像,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几幅相关图
②读中想像
走在黄沙岭的路上,清风送来阵阵稻香,蛙声此起彼伏,词人不禁联想到------
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诵读悟境
学习整首词作,似乎跟随作者一起夜行。与刚上课时比较,相信已经有了不同的体会或者更深刻的体会,或者已经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连起来再读读全词,还可以边读边想象,便读边体会。
1、学生练读
2、指名朗读交流,并说说自己现在的体会。
教师随机捕捉“这次夜行留给你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