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讨论课件
合集下载
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高三理科数学复习《分类讨论专题复习》课件
2.求不等式 ax
2
3ax 2a 0
的解集
3.在等比数列 an 中,a3 4, S3 12 求 a1 , q
4. 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分别是边AC,BD,BC的中点,且 AB与CD所成角为60度,则 EGF 等于___度 5.求函数 y 1 a sin( x
,则 a 等于____
1 y x (x 0) 的值域。 x
2. 求函数
3.集合A={x||x|≤4,x∈R},B={x||x-3|≤ ,x∈R}, a 若B A,那么a 的范围是___。
A.0≤a≤1;B.a≤1;C.a<1;D.0<a<1。
4.求函数
sin x cos x tan x y | sin x | | cos x | | tan x |
3
) (a 0, x [
, ] ) 的值域 2 2
例一: 2 ax 求函数 f ( x ) x e 的单调区间。
练习. 在 xoy 平面上给定曲线 y 2 2 x ,设点A(a,0),a∈R, 曲线上的点到点A的距离的最小值为f(a),求f(a)的函数 表达式。
之和为偶数的概率是( )
10 11 4 A B C D 21 21 9 3. 已知数列{an } an 100 6n (n N ) 求: , 5 9
Sn | a1 | | a2 | ... | an |
第三组:
1. 过点P(2,3),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 A.3x-2y=0; B.x+y-5=0; C.3x-2y=0或x+y-5=0; D.不能确定。
的值域
5.若数列{an }, a1 1, 且an an1 4n,求数列{an} 的前n项和Sn
2
3ax 2a 0
的解集
3.在等比数列 an 中,a3 4, S3 12 求 a1 , q
4. 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分别是边AC,BD,BC的中点,且 AB与CD所成角为60度,则 EGF 等于___度 5.求函数 y 1 a sin( x
,则 a 等于____
1 y x (x 0) 的值域。 x
2. 求函数
3.集合A={x||x|≤4,x∈R},B={x||x-3|≤ ,x∈R}, a 若B A,那么a 的范围是___。
A.0≤a≤1;B.a≤1;C.a<1;D.0<a<1。
4.求函数
sin x cos x tan x y | sin x | | cos x | | tan x |
3
) (a 0, x [
, ] ) 的值域 2 2
例一: 2 ax 求函数 f ( x ) x e 的单调区间。
练习. 在 xoy 平面上给定曲线 y 2 2 x ,设点A(a,0),a∈R, 曲线上的点到点A的距离的最小值为f(a),求f(a)的函数 表达式。
之和为偶数的概率是( )
10 11 4 A B C D 21 21 9 3. 已知数列{an } an 100 6n (n N ) 求: , 5 9
Sn | a1 | | a2 | ... | an |
第三组:
1. 过点P(2,3),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 A.3x-2y=0; B.x+y-5=0; C.3x-2y=0或x+y-5=0; D.不能确定。
的值域
5.若数列{an }, a1 1, 且an an1 4n,求数列{an} 的前n项和Sn
数学分类讨论思想与“零点分段法”(8班)精品PPT课件
(Ⅱ)
在(Ⅰ)的条件下,解不等式
f
x
x
1
1 2
x2
x
1
;
(Ⅲ) 若函数 f x 在区间 1, 2 上单调递增,求实数 a 的取
值范围. (河北衡水中学 2014 届五调考试)
【解析】(Ⅰ)因为
f
x
ax2
a
12Βιβλιοθήκη xaa12
e
x
f
x
2ax
a
12
ex
ax2
a
12
x
a
a
12
ex
ax2
a2 1
③当 1<m1 <e,即1e<m<1 时,
函数 f (x)在 (1,m1 )上单调递增,在(m1 ,e)上单调递减,
则 f (x) max=f (m1 )=-lnm-1.…………………………7 分
④当m1 ≤1,即 m≥1 时,
x∈(1,e), f ′(x)<0,函数 f (x)在(1,e)上单调递减,
x a ex
…2 分
因为 x 0 为 f x 的极值点,
所以由 f 0 ae0 0 ,解得 a 0 ……………3 分
检验,当 a 0 时, f x xex ,当 x 0 时, f x 0 ,当 x 0
时, f x 0.
所以 x 0 为 f x 的极值点,故 a 0 .……………4 分
a 1 ………………6 分 3
滚动训练
滚动练习 1:已知函数 f (x)=(m-3)x3 + 9x. (1)若函数 f (x)在区间(-∞,+∞)上是单调函数,求 m 的取
值范围; (2)若函数 f (x)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为 4,求 m 的值.
分类讨论问题 教学课件
分类讨论问题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 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讨论.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 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
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 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 领会其实质,能帮助学生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请求出运动的时间.
备用图
备用图
解:(1)把 A(2,0),B(8,0)代入抛物线 y=ax2+
bx+6,
得46a4+ a+2b8+ b+6= 6=0, 0,
解得a=83, b=-145,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y=38 x2-145 x+6.
(2)设直线 BC 的函数表达式是 y=kx+6, ∵直线 BC 过点 B(8,0),
∵-38 <0,
∴当 m=4 时,EF 取最大值 6, 此时 E 点坐标为(4,3). (3)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则 BP=OQ=t, ∴BQ=OB-OQ=8-t.
①当 PQ=PB 时,过点 P 作 PD⊥QB 于点 D,
如图.
∵点 C 的坐标是(0,6),点 B(8,0), ∴OC=6,OB=8,
∴BE=12 BP=12 t.
∵∠EBQ=∠OBC,∠BEQ=∠BOC=90°, ∴△BEQ∽△BOC,
1 ∴BBQC =BBOE ,81-0 t =28t , ∴t=6143 ;
③当 PB=QB 时,如图,
则 8-t=t,解得 t=4.
综上所述,当 t 的值为 4 或4103 或1634 时,△PBQ 为等腰三角形.
图1
图2
∵⊙M 与直线 AB 相切,∴MD=2. ∵∠OBA=∠DBM,∠BOA=∠BDM,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课件
A
P
B
在矩形ABCD中:①当QABA=BACP 时,△QAP∽△ABC,则612t
=
2t 6
,
解得t=
6 5
=1.2秒。所以当t=1.2秒时,△QAP∽△ABC。
②当QBCA=
AP AB
时,△PAQ∽△ABC,则
66t= 122t,
Hale Waihona Puke 解得t=3(秒)。所以当t=3秒时,△PAQ∽△ABC。
10。已知二次函数y=2x2-2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 (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直线x=m(m> 1)与x轴交于点D。
0, 解得,t1
16 3
, t2
16(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合上面的讨论可知:当t 7 秒或t 16 秒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
2
3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在直线x=m(m > 1)上有一点P(点P在第一象
限),使得以P、D、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C、O为顶
点的三角形相似,求点P的坐标。
y
O AB
C
X D
解(1)A(-1,0),B(1,0),C(0,-2)
(2) 当 △ PDB
∽
△
BOC时,
PD
BO=
有P(m,
m 2
-
1 2
)
BD CO
当 △ PDB ∽ △ COB时, 有P(m, 2m-2);
O AB
C
P
X D
11.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 C 90°,BC 16,DC 12,
AD=21。动点P从点D出发,沿射线DA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 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 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 点Q运动到点B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1)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线段PQ与线段AB相交于点O,且BO=2AO时,求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划归思想ppt课件
解 (1)由已知可得ac22=a2-a2b2=12, 所以 a2=2b2, 又点 M( 2,1)在椭圆 C 上,所以a22+b12=1,联立方程组aa222+=b212b=2,1, 解得ab22= =42, . 故椭圆 C 的方程为x42+y22=1. (2)(ⅰ)当直线 l 的斜率为 0 时,则 k1k2=4-3 2×4+3 2=34;
思想概述·应用点拨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
归纳总结·思维升华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中学数学中可能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 (1)由数学概念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的 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等. (2)由数学运算要求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 零,偶次方根为非负数,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 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中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 角函数的定义域,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等. (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的单 调性、基本不等式等.
思想概述·应用点拨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
归纳总结·思维升华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当 x 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0,x1) x1 (x1,x2) x2 (x2,+∞)
综上所述:当 m≥0 时,f(x)在(0,+∞)上单调递增.
当 m≤-1 时,f(x)在(0,+∞)上单调递减,当-1<m<0 时,f(x)
在 0,-1+m1-m2 和 -1-m1-m2,+∞ 上 单 调 递 减 , 在
思想概述·应用点拨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
归纳总结·思维升华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中学数学中可能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 (1)由数学概念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的 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等. (2)由数学运算要求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 零,偶次方根为非负数,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 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中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 角函数的定义域,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等. (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的单 调性、基本不等式等.
思想概述·应用点拨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
归纳总结·思维升华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当 x 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0,x1) x1 (x1,x2) x2 (x2,+∞)
综上所述:当 m≥0 时,f(x)在(0,+∞)上单调递增.
当 m≤-1 时,f(x)在(0,+∞)上单调递减,当-1<m<0 时,f(x)
在 0,-1+m1-m2 和 -1-m1-m2,+∞ 上 单 调 递 减 , 在
[名校联盟]浙江省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数学课件:公开课(分类讨论).
t ( x) ax 2 x 在[2,4]单调递减, 由题意得, 且t>0
1 1 4 a 2a 8 t ( 4) 0 16a 4 0
a无解
由(1)(2)可知 a>1
思考题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2,0)和 圆 C : x2+y2=1, 动点 M 到圆 C 的切线长与 |MQ| 的比等于常数 ( 0) ,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1 4. 函数 y x 的值域是_________。 x
A.[2,+∞) B.(-∞,-2]∪[2,+∞) C.(-∞,+∞) D.[-2,2]
5. 过点P(2,3),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 线方程是_6. 直线 y x 3 与曲线 9 4
2
教材中几种常见的讨论问题
1.绝对值
2. 二次函数
a(a 0) a a(a 0)
f ( x) ax2 bx c(a 0)
x
3.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y a 与y loga x 4.等比数列前n项和Sn:
na1 ( q 1) S n a1 (1 q n ) 1 q ( q 1)
5.由数列前n项和Sn,求an:
S1 (n 1) an S n S n1 (n 2)
α≠90o k=tanα 6.直线的斜率: α=90o k不存在
7.椭、双、抛定义中
MF1 MF2 2a( F1F2 2a)
MF1 MF2 2a( F1F2 2a)
Sn Tn 。 比 q 0 ,令 Tn ,求 nlim S n 1
2. 已知集合 M {x x2 1},集合 N {x ax 1} 若 N M ,则
1 1 4 a 2a 8 t ( 4) 0 16a 4 0
a无解
由(1)(2)可知 a>1
思考题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2,0)和 圆 C : x2+y2=1, 动点 M 到圆 C 的切线长与 |MQ| 的比等于常数 ( 0) ,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1 4. 函数 y x 的值域是_________。 x
A.[2,+∞) B.(-∞,-2]∪[2,+∞) C.(-∞,+∞) D.[-2,2]
5. 过点P(2,3),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 线方程是_6. 直线 y x 3 与曲线 9 4
2
教材中几种常见的讨论问题
1.绝对值
2. 二次函数
a(a 0) a a(a 0)
f ( x) ax2 bx c(a 0)
x
3.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y a 与y loga x 4.等比数列前n项和Sn:
na1 ( q 1) S n a1 (1 q n ) 1 q ( q 1)
5.由数列前n项和Sn,求an:
S1 (n 1) an S n S n1 (n 2)
α≠90o k=tanα 6.直线的斜率: α=90o k不存在
7.椭、双、抛定义中
MF1 MF2 2a( F1F2 2a)
MF1 MF2 2a( F1F2 2a)
Sn Tn 。 比 q 0 ,令 Tn ,求 nlim S n 1
2. 已知集合 M {x x2 1},集合 N {x ax 1} 若 N M ,则
分类讨论思想ppt课件演示文稿
1 cos 2 x 2 | sin x | 解析:f x cos x cos x 2 tan x, x [2k ,2k ) [2k ,2k ) 2 2 . 2 tan x, x [2k ,2k 3 ) [2k 3 ,2k 2 ) 2 2
2.引入分类讨论的主要原因
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等;
2 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
中除数不为零、对数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等;
3由函数的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 4 由图形的不确定引起的分类讨论; 5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 6 按实际问题的情况而分类讨论.
考点1 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1.设a为实数,函数f x 2x 2 x a x a .
1 若f 0 1,求a的取值范围; 2 求f x 的最小值.
分析:由f 0 1,知 a a 1,然后根据 绝对值的定义解此不等式可解得第 1 小题; 而第 2 小题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化函数为分 段函数,然后分别求其最值.
【思维启迪】由数学运算性质类型、公式和定理、 法则有范围或者条件限制,或者是分类给出 的,在解答中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本题 Sn 中利用an Sn S n1 n 1与n 2讨论. n 1 n 2 求出an 就须分
分析:分两类n 1与n 2进行解答,但须注
解析:当n 2时,an Sn S n 1
2 2n 2n 2 n 1 2 n 1 4n, 所以an 4n(n 2,n N* ). 2
数学分类讨论思想与“零点分段法”(8班)精品PPT课件
③当 1<m1 <e,即1e<m<1 时,
函数 f (x)在 (1,m1 )上单调递增,在(m1 ,e)上单调递减,
则 f (x) max=f (m1 )=-lnm-1.…………………………7 分1,e), f ′(x)<0,函数 f (x)在(1,e)上单调递减,
即 3x2 3a 1 0 无解……………4 分
0 4 3(3a 1) 0
a 1 3
………………6 分
法 2: f / (x) 3x2 3a 3a ,……………4 分
要使直线 x y m 0 对任意的 mR 都不是曲线
y f (x) 的切线,当且仅当 1 3a 时成立,
(2)若直线 x y m 0 对任意的 m R 都不是曲线 y f (x)
的切线,求 a 的取值范围;
(3)设 g(x) | f (x) |, x [1,1],求 g(x) 的最大值 F (a) 的
解析式. (惠州市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解:(1)当a 1时, f ' (x) 3x2 3,令f ' (x) 0,得x 1或x 1……1 分 当 x (1,1) 时 , f ' (x) 0,当x (,1] [1,) 时 ,
x a ex
…2 分
因为 x 0 为 f x 的极值点,
所以由 f 0 ae0 0 ,解得 a 0 ……………3 分
检验,当 a 0 时, f x xex ,当 x 0 时, f x 0 ,当 x 0
时, f x 0.
所以 x 0 为 f x 的极值点,故 a 0 .……………4 分
(Ⅱ) 当 a 0 时,不等式
f
x
x
1
1 2
x2
x
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课件《分类讨论思想》
由图形或图象引发的分类讨论
[试题调研] x+y-2≥0, (2014· 北京高考)若x,y满足kx-y+2≥0, y≥0, )
[例2]
且z=y-x的最小值为-4,则k的值为( A.2 B.-2 1 C.2
1 D.-2
[思路方法]
线性约束条件中含有参数,k的取值会对可行
域产生影响,因此解题时要注意对k的分类讨论.可将k分为 k>0,k<-1,k=-1与-1<k<0等情况讨论求解.
或0<x≤4,即不等式f(x)≥-2的解集为
1 -∞,- ∪(0,4],故选率、指数 函数、对数函数等.与这样的数学概念有关的问题往往需要根 据数学概念进行分类,从而全面完整地解决问题. (1)分段函数在自变量不同取值范围内,对应关系不同,必 须进行讨论.由数学定义引发的分类讨论一般由概念内涵所决 定,解决这类问题要求熟练掌握并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回访名题] (1)(2013· 辽宁高考)已知点O(0,0),A(0,b),B(a,a3).若△ OAB为直角三角形,则必有( A.b=a3 1 B.b=a +a
两式相减,得 (q-1)Sn=nqn-1-q1-q2-„-qn-1
n n+1 n q - 1 nq - n + 1 q +1 n =nq - = . q-1 q-1
nqn+1-n+1qn+1 于是,Sn= . q-12 nn+1 若q=1,则Sn=1+2+3+„+n= 2 . nn+1 q=1, 2 所以Sn= n+1 n nq -n+1q +1 q≠1. 2 q - 1
(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 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图 象、指数函数图象、对数函数图象等. (5)由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某些含有参数的问 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的结果不同,或者由于对 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等.
2024年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绝对值与分类讨论》精品课件
知识点3 解绝对值方程 【例3】阅读下列材料. 解方程:|x+3|=5,我们可以将x+3视为一个整体,由于绝对值 为5的数有两个,所以x+3=5或x+3=-5,解得x=2或x=-8. 请按照上面的解法解方程:|x-1|=3. 解:由题意,得x-1=3或x-1=-3, 解得x=4或x=-2.
【变式3】 同学们都知道,|3-(-1)|表示3与-1之差的绝对 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3与-1两数在数轴上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试探索: (1)求|3-(-1)|= 4 ; (2)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x-3|=4. 解:(2)|x-1.
同学们,再见!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绝对值与分类讨论
解题思路:需要去绝对值,但无法确定绝对值内的正负时,则需分类 讨论. 知识储备:1.若|x|=3,则x= ±3 . 2.若|-x|=5,则x= ±5 .
知识点1 绝对值与有理数的运算 【例1】已知|a|=4,|b|=5,且ab<0,求a-b的值. 解:因为|a|=4,|b|=5,所以a=±4,b=±5. 因为ab<0,所以a=4时,b=-5;a=-4时,b=5. 所以a-b=4-(-5)=9或a-b=-4-5=-9. 即a-b的值为±9.
【变式1】已知|a|=2,|b|=3,且a>b,求a+b的值. 解:因为|a|=2,|b|=3,所以a=±2,b=±3. 因为a>b, 所以当a=2时,b=-3,则a+b=-1; 当a=-2时,b=-3,则a+b=-5. 即a+b的值为-1或-5.
知识点2 绝对值与约分 【例2】已知ab>0,则|aa|+|bb|= ±2 . 【变式2】已知abc<0,则|aa|+|bb|+|cc|= 1或-3 .
分类讨论之几何问题 (七年级数学精品课件)
且AD=8,在 AC上取一点E,使得以A、D、E为顶点的
三角形与△ABC相似,求AE的长.
A
A
E
D
E
D
B (1)
C B (2)
C
△ADE∽△ABC 或 △ADE∽△ACB
AD AE AB AC
AD AE AC AB
三、小结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实质:是根据数学对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将其分 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
o
x
例2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沿AB边
从点A出发向B以2cm秒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 D开始向A以1cm/秒的速度移动时,如果P、Q同时出 发,用t秒表示移动的时间(0<t<6)
t为何值时,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D
C
Q
A
P
B
针对练习2
如图,在 △ABC中,AB=12, AC=15,点D在AB上,
D
30°
O
如何分类?
M
分类
⑴以OD为底边 ⑴以O为顶角
⑵以OD为腰 ⑵以D为顶角
D
30°
P2
O
P1 P3
P4 M
针对练习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 A(2,4) ,在x轴上确定点P,使得△AOP为等腰三角形,则 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y A (2,4)
作用:能把较复杂的、陌生的问题转化成几个较简 单的问题,克服思维的片面性;
原则:(1)分类按同一个标准; (2)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 (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再见!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 是40°,则该三角形的顶角是_1_3_0_°__或___5_0_°_;
2022届高考《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分类讨论方法》课件
考点探究
函数 f(x)=x2+ax+3.
课后作业
(1)若当 x∈R 时,f(x)≥a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若当 x∈[-2,2]时,f(x)≥a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3)若当 a∈[4,6]时,f(x)≥0 恒成立,求实数 x 的取值范围
考点探究
四、数形结合法
1) f (x) g(x) 函数 f (x) 图象恒在函数 g(x) 图象上方; 2) f (x) g(x) 函数 f (x) 图象恒在函数 g(x) 图象下上方。
例 4.设 f (x) x2 4x , g(x) 4 x 1 a , 3
若恒有 f (x) g(x)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x2 2ax 3a2 0 .
3.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ax2-2≥2x-ax(x∈R).
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考点探究
一、判别式法
一般地,对于二次函数 f (x) ax2 bx c(a 0, x R) ,有
1)
f
(
x)
0
对
x
R
恒成立
a
0 0
;
2)
f
(
x)
0
对
x
R
恒成立
a
0 . 0
例 1 若不等式(m 1)x2 (m 1)x 2 0 的解集是 R,求 m 的范围。
考点探究
变式训练 1 若不等式(a-2)x2+2(a-2)x-4<0 对一切 x∈R 恒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考点探究
二、分离变量法 将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求函数最值问题的一种处理方法,其一般类型有:
变式训练 2 若 x 2, 2时,不等式 x2 ax 3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高考复习课件专题十一分类讨论思想.pptx
当 B=135°时,
AC2=AB2+BC2-2AB·BC·cosB=12+(
2)2-2×1×
2×-
22=5,
解得 AC= 5.符合题意.
例 3 某学校为了迎接市春季运动会,从 5 名男生和 4 名女生组成 的田径运动队中选出 4 人参加比赛,要求男、女生都有,则男生甲与 女生乙至少有 1 人入选的方法种数是多少?
例1已知函数f(x)=|2x+3|+|2x-1|,求不等式f(x)≤6的解集.
解:原不等式化为:|2x+3|+|2x-1|≤6, 当 x≤-3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4x-2≤6,即 x≥-2,∴-2≤x≤-32; 当-32<x<1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4≤6,恒成立,即-32<x<12; 当 x≥1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4x+2≤6,即 x≤1,∴12≤x≤1.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2≤x≤1}.
例 4 已知 f(x)=ax2-2x(0≤x≤1),求 f(x)的最小值.
解:当 a=0 时,f(x) 在[0,1] 上递减, ∴f(x)min=f(1)=-2 当 a>0 时,f(x)=ax2-2x 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向上,且对称轴为 x=1a. ①当1a≤1,即 a≥1 时,f(x)=ax2-2x 的图象对称轴在[0,1]内, ∴f(x)在0,1a上递减,在1a,1上递增.∴f(x)min=f1a=1a-2a=-1a. ②当1a>1,即 0<a<1 时,f(x)=ax2-2x 的图象对称轴在[0,1]的右侧. ∴f(x)在[0,1]上递减.∴f(x)min=f(1)=a-2.
高中数学课件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பைடு நூலகம்
分类讨论思想
主讲教师:李应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专题七讲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课件理
物理中的应用实例
分类讨论思想
在物理学中,分类讨论思想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进行分类讨论;在 研究电路时,可以根据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进行分类讨论。
转化与化归思想
在物理学中,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也很多。例如,在研究能量守恒定律时,可 以将复杂的能量转化过程转化为简单的能量计算;在研究力学问题时,可以将复 杂的受力分析转化为简单的力矩平衡问题。
在分类讨论中,需要明确分类的标准 和原则,将问题划分为具有相同性质 的子问题,然后逐一分析、解决。
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性
分类讨论思想能够使问题更加清 晰、具体,有助于深入理解问题
的本质。
通过分类讨论,可以将复杂问题 分解为简单问题,降低问题的难
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分类讨论有助于发现新的解题思 路和方法,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物理、化学等学科中,转化与化归思想同样适用,如将复杂物理现象转化为数学 模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
在生活中,转化与化归思想也有很多应用,如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问题,将 繁琐事务整理为有序的工作流程等。
如何培养转化与化归思想
培养转化与化归思想需要多做练习, 通过不断尝试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思 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4 分类讨论思想与转化与化 归思想的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的步骤和方法
明确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类型和涉 及的知识点,确定是否需要采 用分类讨论或转化与化归思想
。
制定策略
根据问题的特点,制定合适的 分类标准或转化途径,将复杂 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问题或 等价问题。
实施解决
对分类后的子问题进行逐一解 决,或对转化后的等价问题进 行求解,注意保持逻辑严密和 推理准确。
初二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29 线段计算——分类讨论思想ppt课件
3
②当 Q 在 P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因为 A Q -B Q =PQ ,A Q -B Q =A B , 所以 A B =PQ ,所以 PQ ∶A B =1.
4.(2017·武昌区期末模拟)点A,B,C在同一直线上. (1)若AB=8,AC∶BC=3∶1,求线段AC的长度;
(2)若AB=m,AC∶BC=n∶1(n为大于1的整数),求AC的长.
,A
C
∶B
C
=n∶1,所以
A
C
= mn ; n+1
②当点 B 在线段 A C 上时,因为 A B =m ,A C ∶B C =n∶1,所以 B C =n- m 1,所以 A C
=A B +B C =m + m = m n . n-1 n-1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专题29 线段计算——分类讨论 思想
武汉专版·七年级上册
1.如图,在直线l上取A,B两点,使AB=10,若在l上再取一点C,使AC=2,M,N分别是AB,AC中 点.求MN的长.
【解析】因为 A B =10,M 为 A B 中点,所以 A M =5. 又因为 A C =2,N 为 A】(1)①当点 C 在线段 A B 上时,因为 A B =8,A C ∶B C =3∶1,所以 A C =6;
②当点 B 在线段 A C 上时,因为 A B =8,所以 A C ∶BC =3∶1,所以 B C =4,所以 A C
=A B +B C =12.
(2)①当点 C
在线段 A B
上时,因为 A B =m
B
=8,A
E
=1A 2
C
=11,
所以 D E =A E -A D =3. 综上所述,D E 的长度为 3.
3.P是定长线段AB的三等分点,PB=2PA,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AB的值.
②当 Q 在 P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因为 A Q -B Q =PQ ,A Q -B Q =A B , 所以 A B =PQ ,所以 PQ ∶A B =1.
4.(2017·武昌区期末模拟)点A,B,C在同一直线上. (1)若AB=8,AC∶BC=3∶1,求线段AC的长度;
(2)若AB=m,AC∶BC=n∶1(n为大于1的整数),求AC的长.
,A
C
∶B
C
=n∶1,所以
A
C
= mn ; n+1
②当点 B 在线段 A C 上时,因为 A B =m ,A C ∶B C =n∶1,所以 B C =n- m 1,所以 A C
=A B +B C =m + m = m n . n-1 n-1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专题29 线段计算——分类讨论 思想
武汉专版·七年级上册
1.如图,在直线l上取A,B两点,使AB=10,若在l上再取一点C,使AC=2,M,N分别是AB,AC中 点.求MN的长.
【解析】因为 A B =10,M 为 A B 中点,所以 A M =5. 又因为 A C =2,N 为 A】(1)①当点 C 在线段 A B 上时,因为 A B =8,A C ∶B C =3∶1,所以 A C =6;
②当点 B 在线段 A C 上时,因为 A B =8,所以 A C ∶BC =3∶1,所以 B C =4,所以 A C
=A B +B C =12.
(2)①当点 C
在线段 A B
上时,因为 A B =m
B
=8,A
E
=1A 2
C
=11,
所以 D E =A E -A D =3. 综上所述,D E 的长度为 3.
3.P是定长线段AB的三等分点,PB=2PA,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AB的值.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பைடு நூலகம்H
D
O
E
C
B
返回
例2:形如量角器的半圆O的直径DE=12cm, 形如三角 板的△ABC中, ∠ ACB=900 ∠ABC=300,BC=12cm, 半圆O以2cm/s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 D、E始终在直线BC上,设运动时间为t(s),当t=0秒时, 半圆O 在△ABC的左侧,OC=8cm (1)当t为何值时, △ABC的一边所在的直 线与半圆O相切?
(1)当t为何值时, △ABC的一边所在的直 线与半圆O相切?
(2)当△ABC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 切时,如果半圆O与直径DE围成的区域与△ABC所围 成的区域有重叠部分,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A
分四种情况
D
O
EC
第一种情况
B 第三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 第四种情况
返回
例2:形如量角器的半圆O的直径DE=12cm, 形如三角 板的△ABC中, ∠ ACB=900 ∠ABC=300,BC=12cm, 半圆O以2cm/s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 D、E始终在直线BC上,设运动时间为t(s),当t=0秒时, 半圆O 在△ABC的左侧,OC=8cm (1)当t为何值时, △ABC的一边所在的直 线与半圆O相切?
证明:因为AB∥ DE,,所以∠ A=∠ D, 又因为AB=DE,AF=DC,所以△ABF≌△DEC
解题时需直观观察图形
返回
例1:已知一个梯形的四条边长分别是1、4、4、5,求这个梯 形的面积。
解 由梯形的两底长不等可知梯形的两底有以下三种情况: A
D
(1)如果梯形的两底分别为1、5时,那么两腰分别为4、 4,过A作AE∥ DC,则可求得BE=5_1=4,△ ABE为 B 等边三角形,梯形的高h=2√3,所以S梯形=6√3
B
P3
P2
P1
A
返回
做一做
1.如图1,线段AB上有3个点C、D、E,问图1中
共有几条线段?
AC
D EB
解: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4条: 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3条: 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2条:
以E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
AC、AD、AE、AB CD、CE、CB DE、DB
EB
共有:4+3+2+1=10条
分类时要 不重不漏
故所求正方形个数和为9+4+1=14(个)
下一页
做一做
3.如图,已知AB∥ DE,AB=DE,AF=DC, 请问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并任选其中一 对给予证明。
解:图中有三对全等三角形, 它们分别是:△ABF≌△DEC , △ABC≌△DEF ,△BCF≌△EFC
E
F A
CD
B
A
(2)如果梯形的两底分别为1、4时,那么两腰分别为4、5
则可求得BE=4_1=3,所以△ABE为直角三角形,梯形的高
h=4,所以S梯形=(1+4)*4/2=10
B
(3)如果梯形的两底分别为4、5时,那么两腰分别为1、4 则可求得两底的差为5_4=1,但1、1、4三条线段不可能构 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E
C
D
EC
综上讨论,边长为1、4、4、5的梯形的面积为6√3或10
下一页
例2:形如量角器的半圆O的直径DE=12cm, 形如三角 板的△ABC中, ∠ ACB=900 ∠ABC=300,BC=12cm, 半圆O以2cm/s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 D、E始终在直线BC上,设运动时间为t(s),当t=0秒时, 半圆O 在△ABC的左侧,OC=8cm
(2)当△ABC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 切时,如果半圆O与直径DE围成的区域与△ABC所 围成的区域有重叠部分,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A 第一种情况:t=2/2=1 秒
DO
E
C
B
返回
例2:形如量角器的半圆O的直径DE=12cm, 形如三角 板的△ABC中, ∠ ACB=900 ∠ABC=300,BC=12cm, 半圆O以2cm/s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 D、E始终在直线BC上,设运动时间为t(s),当t=0秒时, 半圆O 在△ABC的左侧,OC=8cm
(1)当t为何值时, △ABC的一边所在的直 线与半圆O相切?
(2)当△ABC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 切时,如果半圆O与直径DE围成的区域与△ABC所 围成的区域有重叠部分,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第二种情况:t=8/2=4 秒
A F
S扇形EOD=∏62/4=9 ∏( cm2)
DO
E
B
C
返回
例2:形如量角器的半圆O的直径DE=12cm, 形如三角 板的△ABC中, ∠ ACB=900 ∠ABC=300,BC=12cm, 半圆O以2cm/s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 D、E始终在直线BC上,设运动时间为t(s),当t=0秒时, 半圆O 在△ABC的左侧,OC=8cm
(1)当t为何值时, △ABC的一边所在的直 线与半圆O相切?
(2)当△ABC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 切时,如果半圆O与直径DE围成的区域与△ABC所 围成的区域有重叠部分,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第三种情况:t=14/2=7 秒
重叠A 部分面积为S扇形DOP+S△POB=(9√3+6∏)( cm2)
(2)当△ABC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 切时,如果半圆O与直径DE围成的区域与△ABC所 围成的区域有重叠部分,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A
C
B
D
O
E
第四种情况:t=32/2=16 秒 Q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几何题中的应用
吉安五中初三数学备课组
*
*
分
分
类
类
讨
讨
论
论
思
思
想
想
在
在
初
初
中
中
几
几
何
何
题
题
中
中
的
的
应
应
用
用
引例:如图,小强与小丽假期去仙女湖旅游,
他们乘游艇从码头B沿南偏东600的方向到达 小岛A后,迷失方向,导游小姐说你们沿正 西方向航行,在这条航线上与码头B,小岛 A成等腰三角形的都是景点,那么在这条航 线上共有景点——个,请标出它们的位置。
线段AB上
有1个点
线段条数和
有2个点
有3个点
有4个点
…
…
有(n-1)个点1+2+3+4+…+n= n(1+n)/2
结果(条)
…
n(1+n)/2
依次计算各 点与其它构 成的线段条
数
下一页
做一做
2.观察图,计算图中有几个正方形:
解: 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1)边长为1的正方形有——— 个 (2)边长为2的正方形有——— 个 (3)边长为3的正方形有———个
D
O
E
C
B
返回
例2:形如量角器的半圆O的直径DE=12cm, 形如三角 板的△ABC中, ∠ ACB=900 ∠ABC=300,BC=12cm, 半圆O以2cm/s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 D、E始终在直线BC上,设运动时间为t(s),当t=0秒时, 半圆O 在△ABC的左侧,OC=8cm (1)当t为何值时, △ABC的一边所在的直 线与半圆O相切?
(1)当t为何值时, △ABC的一边所在的直 线与半圆O相切?
(2)当△ABC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 切时,如果半圆O与直径DE围成的区域与△ABC所围 成的区域有重叠部分,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A
分四种情况
D
O
EC
第一种情况
B 第三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 第四种情况
返回
例2:形如量角器的半圆O的直径DE=12cm, 形如三角 板的△ABC中, ∠ ACB=900 ∠ABC=300,BC=12cm, 半圆O以2cm/s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 D、E始终在直线BC上,设运动时间为t(s),当t=0秒时, 半圆O 在△ABC的左侧,OC=8cm (1)当t为何值时, △ABC的一边所在的直 线与半圆O相切?
证明:因为AB∥ DE,,所以∠ A=∠ D, 又因为AB=DE,AF=DC,所以△ABF≌△DEC
解题时需直观观察图形
返回
例1:已知一个梯形的四条边长分别是1、4、4、5,求这个梯 形的面积。
解 由梯形的两底长不等可知梯形的两底有以下三种情况: A
D
(1)如果梯形的两底分别为1、5时,那么两腰分别为4、 4,过A作AE∥ DC,则可求得BE=5_1=4,△ ABE为 B 等边三角形,梯形的高h=2√3,所以S梯形=6√3
B
P3
P2
P1
A
返回
做一做
1.如图1,线段AB上有3个点C、D、E,问图1中
共有几条线段?
AC
D EB
解: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4条: 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3条: 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2条:
以E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
AC、AD、AE、AB CD、CE、CB DE、DB
EB
共有:4+3+2+1=10条
分类时要 不重不漏
故所求正方形个数和为9+4+1=14(个)
下一页
做一做
3.如图,已知AB∥ DE,AB=DE,AF=DC, 请问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并任选其中一 对给予证明。
解:图中有三对全等三角形, 它们分别是:△ABF≌△DEC , △ABC≌△DEF ,△BCF≌△EFC
E
F A
CD
B
A
(2)如果梯形的两底分别为1、4时,那么两腰分别为4、5
则可求得BE=4_1=3,所以△ABE为直角三角形,梯形的高
h=4,所以S梯形=(1+4)*4/2=10
B
(3)如果梯形的两底分别为4、5时,那么两腰分别为1、4 则可求得两底的差为5_4=1,但1、1、4三条线段不可能构 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E
C
D
EC
综上讨论,边长为1、4、4、5的梯形的面积为6√3或10
下一页
例2:形如量角器的半圆O的直径DE=12cm, 形如三角 板的△ABC中, ∠ ACB=900 ∠ABC=300,BC=12cm, 半圆O以2cm/s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 D、E始终在直线BC上,设运动时间为t(s),当t=0秒时, 半圆O 在△ABC的左侧,OC=8cm
(2)当△ABC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 切时,如果半圆O与直径DE围成的区域与△ABC所 围成的区域有重叠部分,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A 第一种情况:t=2/2=1 秒
DO
E
C
B
返回
例2:形如量角器的半圆O的直径DE=12cm, 形如三角 板的△ABC中, ∠ ACB=900 ∠ABC=300,BC=12cm, 半圆O以2cm/s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 D、E始终在直线BC上,设运动时间为t(s),当t=0秒时, 半圆O 在△ABC的左侧,OC=8cm
(1)当t为何值时, △ABC的一边所在的直 线与半圆O相切?
(2)当△ABC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 切时,如果半圆O与直径DE围成的区域与△ABC所 围成的区域有重叠部分,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第二种情况:t=8/2=4 秒
A F
S扇形EOD=∏62/4=9 ∏( cm2)
DO
E
B
C
返回
例2:形如量角器的半圆O的直径DE=12cm, 形如三角 板的△ABC中, ∠ ACB=900 ∠ABC=300,BC=12cm, 半圆O以2cm/s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 D、E始终在直线BC上,设运动时间为t(s),当t=0秒时, 半圆O 在△ABC的左侧,OC=8cm
(1)当t为何值时, △ABC的一边所在的直 线与半圆O相切?
(2)当△ABC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 切时,如果半圆O与直径DE围成的区域与△ABC所 围成的区域有重叠部分,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第三种情况:t=14/2=7 秒
重叠A 部分面积为S扇形DOP+S△POB=(9√3+6∏)( cm2)
(2)当△ABC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 切时,如果半圆O与直径DE围成的区域与△ABC所 围成的区域有重叠部分,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A
C
B
D
O
E
第四种情况:t=32/2=16 秒 Q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几何题中的应用
吉安五中初三数学备课组
*
*
分
分
类
类
讨
讨
论
论
思
思
想
想
在
在
初
初
中
中
几
几
何
何
题
题
中
中
的
的
应
应
用
用
引例:如图,小强与小丽假期去仙女湖旅游,
他们乘游艇从码头B沿南偏东600的方向到达 小岛A后,迷失方向,导游小姐说你们沿正 西方向航行,在这条航线上与码头B,小岛 A成等腰三角形的都是景点,那么在这条航 线上共有景点——个,请标出它们的位置。
线段AB上
有1个点
线段条数和
有2个点
有3个点
有4个点
…
…
有(n-1)个点1+2+3+4+…+n= n(1+n)/2
结果(条)
…
n(1+n)/2
依次计算各 点与其它构 成的线段条
数
下一页
做一做
2.观察图,计算图中有几个正方形:
解: 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1)边长为1的正方形有——— 个 (2)边长为2的正方形有——— 个 (3)边长为3的正方形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