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家世后代楷模-谢氏宝树家族
谢姓的来源介绍
谢姓的来源介绍谢姓主要源于任姓和姜姓,相传任姓谢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姜姓谢氏也已有2800年历史。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谢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谢姓简介谢姓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东西谢营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为得姓始祖。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古时主要聚居在唐河、南阳、永昌、会稽、下邳、九江、章陵、陈郡、阳夏、康乐、东山、梅县区、大埔等地。
谢姓是当代中国第二十四位大姓,在广东、江西、湖南最有影响;谢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72%,总人口大约在870万。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湖南三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广西、台湾七省区,又集中了37%的谢姓人口。
谢姓源出一、是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申伯之后。
据《姓谱》、《元和姓纂》等所载,相传上古部落首领炎帝,传至商未有后裔孤竹君,其长子伯夷与弟叔齐一齐投奔到周。
到周后,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王朝,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在周朝,到成王继位后,便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为申氏之始祖。
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氏,称谢氏,史称谢姓正宗。
是为河南谢氏。
二、是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
据《左传》、《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相传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为任姓。
黄帝赐子为姓,谢氏出于黄帝子族任姓。
三、他姓。
该姓两唐书《谢偃传》记载,隋末唐初有个人叫谢偃,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淇县,唐贞观元年移治汲县,即今河南卫辉市)人,于唐太宗贞观初年应诏对策高第(即考试成绩优秀),被太宗李世民任为弘文馆直学士,又调任魏王府功曹,受诏献赋(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以能得规讽之意,受到太宗的称赞。
谢偃的祖辈本姓直勒,《旧唐书·文苑传》说,他的祖父叫孝政,在北齐任散骑常侍,改姓谢。
谢姓迁徙分布中国的谢姓,发源于河南,申被楚灭后,楚把谢姓人一部迁到淮河上、中游一带,后又把其中部分再迁到今湖北武当山东南的荆山,楚国亡后,谢姓一部南迁潇水流域,一部入重庆涪陵。
谢姓图腾一
起游山玩水,吟诗咏文。
一直到了40岁,他才入仕任司马,官至尚书仆射加后将军。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苻坚亲率87万大军进犯东晋。
谢安自己坐镇建康,派弟弟谢石担任征讨大都督,侄儿谢玄担任前锋都督,带领八万军队前往江北抗击秦兵,又派将军胡彬带领水军五千到寿阳(今安徽寿县)去配合作战。
淝水一战,谢安大败苻坚,使东晋转危为安。
因此,会稽谢氏也名声大起,谢安封庐陵郡公,谢石封南康公,谢玄封康乐公,谢琰封望蔡公。
谢氏一门四公,荣耀无比;谢氏家族先后与琅邪王氏、邪诸葛氏、太原王氏、陈郡殷氏都建立起了婚姻关系,家族声望达到顶峰,成为江左士族领袖。
谢裒有六个儿子:谢奕、谢据、谢安、谢万、谢石、谢铁,后分成六个支派。
谢安后裔以“东山”作为郡望,以“威怀”、“安晋”作为自己的堂号。
而谢玄后裔则以“宝树”为堂号。
据《晋书·谢玄传》载:谢安曾训诫子侄时说:“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这就成了“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典出之处。
因此,谢玄后人便以“宝树”为堂号。
同时,中原谢氏也逐步向陕西、云南永昌、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播迁,并且逐渐在当地发展为大姓。
唐代始,中原谢姓逐渐迁徙福建、广东等地。
据古田石床《谢族家谱》载:谢成“于武德二年(619年)为唐平南守,居三山福城,不慕北土,竟为南枝。
” 唐总章二年(669年)陈政率军入闽时,大批中原谢姓军士随军入闽,落籍于福建各地。
唐圣历元年(698年),虔州节度使、阳夏谢氏谢灵运的后裔谢令淮为避乱辞官携子德额及家眷120余人从江西雩州县(今兴国)择迁广昌张川际开基。
谢令淮的第四世孙谢善宰为光禄大夫,“于唐元和十年(815年)再避乱携家众入闽,定居绥西(今建宁)西里元彭田社,又曰龙津坊开基。
”(建宁客坊水尾村《谢氏族谱》)谢善宰的后裔分布于闽西建宁、宁化,其后又有分迁于江西广昌、广东梅县、浙江等地者。
唐大中八年(854年),河南光州固始的谢文仕(号闽峰)为光禄大夫、授兵部尚书职,于大中十三年(859年)辞职后,“由淮入闽,驻福州,后寻至福宁麦山下埔樟澳开基。
关于谢朓的成语故事
关于谢朓的成语故事(原创版3篇)目录(篇1)1.谢朓其人及其历史背景2.成语故事的起源和发展3.谢朓与成语故事的关系4.成语故事的现代意义和启示正文(篇1)谢朓,字玄晖,是我国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
他生活在一个国家分裂、政治动荡的年代,但他却以清丽的文笔、高超的才华,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被誉为“齐梁文士”。
然而,他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却是与他有关的一系列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顾名思义,就是讲述成语来源的故事。
它们往往源于古代的历史事件、寓言传说,或者是名人的言行。
在成语故事中,人们可以了解到成语背后的历史文化,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而谢朓,因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成为了许多成语故事的主角。
在谢朓的一生中,他曾两度被贬谪。
第一次被贬为晋陵太守,他在任内曾写下“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的诗句,赞颂橘树经冬不凋的品质,寓言自己的坚贞不屈。
这便是成语“丹橘经冬”的来源。
第二次被贬为扬州刺史,他在治理扬州的过程中,深感百姓疾苦,写下了“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这便是成语“白头搔更短”的来源。
谢朓与成语故事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经历上,还体现在他对成语的运用和推广上。
他的诗文中,成语运用得十分精妙,使得这些成语在流传过程中,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
如今,我们再来看谢朓与成语故事,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更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
比如“丹橘经冬”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白头搔更短”则告诉我们,要时刻关心民生,为人民服务。
目录(篇2)1.谢朓与成语的故事背景2.成语"东山再起"的来源3.成语"青衫泪"的来源4.成语"谢家宝树"的来源5.成语故事对后世的影响正文(篇2)谢朓,字玄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
谢家老谱到底都怎么记载始祖的?(下)
谢家老谱到底都怎么记载始祖的?(下)原创 2018-02-24 道扬宝树道扬(链接上)《临海张廷壁序》“按谢氏之先,周宣王封申伯于谢,后以国为姓。
秦季隐显莫考,汉文仪者治春秋,为世名儒讳夷吾字尧卿者,永嘉间拜巨鹿守第五伦,另班固为文以荐之曰:才兼四科……”▲《四门八世祖楚序》“谢姓,古姜姓也。
自申伯以周宣王母舅封于谢,子孙以国为氏,居会稽则有安石幼度……”显然的一书两说。
8、峒岐谢氏宗谱民国三年(1914)为谢鲲立传,明始迁祖峒岐;▼9、盖东谢氏族谱民国十四年(1925)海门公原谱(嘉靖乙亥1575)世系始祖衡公,前谱(道光乙酉1825)世系始祖衡公;始迁祖为曾五公▼,该谱引用下列旧序:咸通三年(862)左丞相周墀“谢氏之姓,从何始乎?推阙由来炎帝之胤也。
盖周申伯以来,周宣王之舅受封于汝南谢城,诗云,申伯番番,既入于谢,由是知谢,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南宋绍兴五年彭龟年序▼“氏族之学难稽者久矣,君子必质诸世本者,以其原於周官小史著姓之说,理当可信不诬。
谢氏之裔出于炎帝,则世本果安在哉?”与上序显然是针锋相对。
宋代彭龟年在为《谢氏家谱序》▲时就说:“惟谢姓自受姓以来,历世相传,无所倚讬而乱之者。
参考始宁旧谱,足以征之矣。
”▼为始宁东山统宗系图:据资料,余姚图书馆藏有一部《东山世系图谱》,其吊线式、一世祖谢缵均与始宁东山谱相同,难怪彭龟年序说“参考始宁旧谱,足以征之矣”。
▲下列原序《海门公族谱总序》、《海门公谢氏族谱序》、《海门公盖东谢氏族谱序》未提申伯▼“谢氏族谱二前以衡公为始祖”10、东山谢氏四修支谱(民国18年)“东山始祖智”;▼“我祖自申伯公受姓以来历数十传而至夷吾公,东汉时为钜鹿太守▼上湘谢氏续修族谱丙辰年(1916)“我族始祖荣仲公生元至治二年,距前清咸同授受之际五百四十有四年,而明嘉靖老谱又于崇祯季年叠遭兵燹,散失几尽,为时既久,文不足证,先辈乃于所凭籍之中编辑成谱……▼《凡例》写到:神农炎帝之后,为姜姓,姜太岳之裔,即尧典四岳也。
谢氏祠堂楹联
谢氏祠堂楹联1.宝树千年茂陈留绳祖武陈留百世昌宝树焕孙枝评注:第一联①对仗工整,语义吉祥。
②上联用双关、比喻手法,全联洗练、通俗易懂。
③“千年”、“百世”语义重复。
第二联①绳祖武: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
比喻继承祖业。
绳,继续。
武,足迹。
②孙枝:喻孙儿。
“枝”与前面的“树”语义相连,比喻自然、恰切。
焕:光彩夺目、焕然一新,表达了谢氏子孙在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之中,表现得更为杰出卓越。
③上下联中,“祖”“孙”对应,全联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寓意,吉祥美好。
用于谢氏祠堂宗庙,贴切不移。
2.陈留旧德远陈留祖德远宝树新枝长宝树宗枝长(或用“孙枝”)评注:①旧德:谓先人的德泽;往日的恩德。
唐韩愈《题楚昭王庙》:“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②联意先后有序,上联对祖先功德称颂,下联对后代祈盼,全联隐含怀念并弘扬祖德、青胜于兰、世代绵长之意。
此二联(第二联更用上“祖”、“宗”二字)可谓极切祠堂之用。
③对仗精工,语浅义深。
3.宝鼎崇典祀树德笃人伦评注:①典祀:按常礼举行的祭祀。
宋范成大《祭灶词》:“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盃盘丰典祀。
”人伦:礼教中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
笃:指“笃信”忠实地信仰,深信不疑。
②用鹤顶格,切谢氏;联语切祠堂之用。
③“宝鼎”、“树德”属对欠工。
4. 陈留祖德千年远陈留祖德流芳远宝树孙枝万派长宝树宗枝奕世长评注:奕世:奕代,累世。
晋陶潜《闲情赋》:“缀文之士,奕代继作。
”5. 陈留祖德延福祉宝树孙枝洁蒸尝评注:①洁:洁诚,态度真诚。
②蒸尝:本指秋冬二祭,后泛指祭祀。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其中深察名号第三十五有云:“享鬼神者号一曰祭。
祭之散名,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蒸尝”一词取自冬祭的“蒸”和秋祭的“尝”,用部分代替全体,以指一年四季的祭祀,属修辞上的借代用法。
《后汉书•冯衍传下》:“春秋蒸尝,昭穆无列。
”6.宝树繁荣征百世陈留俎豆兆千秋评注:①俎豆:1.祭祀、宴客用的器具。
姓谢的传说故事
姓谢的传说故事
谢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
据说,谢姓的始祖是周朝时期的一位名叫申伯的伟大人物。
申伯是周宣王的舅父,他德才兼备,在周朝担任要职,辅佐周宣王治理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了表彰申伯的功绩,周宣王将他封于谢国,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申伯的家族在谢国繁衍生息,后来便以国为姓,改姓谢氏。
谢姓在中国历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谢国建立以来,谢氏家族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他们不仅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谢姓人物的故事被传颂千古,成为激励后人的典范。
其中,东晋时期的谢安是谢氏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谢安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谢安临危受命,指挥若定,最终成功击败了强大的前秦军队,保卫了东晋的江山。
谢安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他成为了谢姓家族的骄傲。
此外,谢姓还与一些著名的文化现象紧密相连。
例如,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灵感。
谢朓则是南朝齐梁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意境深远,被誉为“谢家诗派”的奠基人。
总之,谢姓的起源和发展伴随着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
谢氏家族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的故事和成就不仅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谢氏宝树堂对联欣赏
请您及时更换请请请您正在使用的模版将于2周后被下线请您及时更换
谢氏宝树堂对联欣赏谢Fra bibliotek宝树堂对联欣赏 宝树家声远,东山世泽长。 宝树又称玉树,传说中的仙树,魏晋时候借指那些姿貌秀美,才干优异的人才。芝兰玉树比喻謝家弟子。 东山指谢安隐居的东山,无仕宦之志,朝廷屡辟不出。谢氏南迁落籍浙江上虞东山,谢安东山再起的功绩与精神在世人心 目中竖立起永恒的丰碑。 上联意思是谢氏家族几千年来声望长远流传。 下联是东山谢氏祖先留给子孙后裔的高尚品德和深厚恩泽渊源流长。
宝树谢安
固让军号。于时悬象失度,亢旱弥年,安奏兴灭继绝, 求晋初佐命功臣后而封之。顷之,加司徒,后军文武尽配 大府,又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 燕国诸军事、假节。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 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 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 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 别有旨。” 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 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 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 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二〕 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
性好音乐,自弟万丧,十年不听音乐。及登台辅,期 丧不废乐。王坦之书喻之,不从,衣冠效之,遂以成俗。 又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 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常疑 刘牢之既不可独任,又知王味之不宜专城。 牢之既以乱终,而味之亦以贪败,由是识者服其知人。 时会稽王道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安出镇广陵之 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帝出祖于西池,献觞赋诗焉。 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镇新 城,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 雅志未就,遂遇疾笃。上疏请量宜旋旆,并召子征虏将军 琰解甲息徒,命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阳,前锋都督玄抗威 彭沛,委以董督。若二贼假延,来年水生,东西齐举
简文帝疾笃,温上疏荐安宜受顾命。及帝崩,温入赴 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 于坐害之。坦之甚惧,问计于安。安神色不变,曰:“ 于坐害之。坦之甚惧,问计于安。安神色不变,曰:“晋 祚存亡,在此一行。” 祚存亡,在此一行。”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 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 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 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 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 遂笑语移日。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温尝 以安所作简文帝谥议以示坐宾,曰:“此谢安石碎金也。” 以安所作简文帝谥议以示坐宾,曰:“此谢安石碎金也。” 时孝武帝富于春秋,政不自己,温威振内外,人情噂 □,互生同异。安与坦之尽忠匡翼,终能辑穆。及温病笃, 讽朝廷加九锡,使袁宏具草。安见,辄改之,由是历旬不 就。会温薨,锡命遂寝。
湖南氏族志之谢氏(二)
湖南氏族志之谢氏(二)谢湘乡谢氏始祖惟兴公,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千秋乡水北保梅子坡圳上,第三子汉三郎迁徙湖南宝庆邵湘两界地名界牌铺。
第三子政三郎,字安诚,元皇庆二年(1313)迁居湘乡新田云岭,今属双峰吴湾。
子应德,谱尊为一代祖。
应德五子:祖五郎、祖六郎、祖七郎、祖九郎、祖十一郎。
祖五郎又三子:宗五郎、宗七郎、宗八郎。
共衍为腾、财、胜、隆、通、贞、贤七房。
财裔居新田,隆裔居云岭,通裔居鹦口西冲、划舡塘,贤裔居黄檀、云路、乾冲,腾裔十代至通添公,字政天,始由暮潭迁青山。
清康熙元年(1662)应德公派下合修通谱,乾隆五十九年(1794)、嘉庆七年(1802)宗五郎、宗七郎派合修,至1917年宗五郎派六修,2001年宗五郎派下青山侯堂支又续修。
乾隆七年(1742)建大宗祠于羊牯峒。
班行:惟汉政应,祖宗必达,思彦敏永,通文元武,显添顺再振,兴仁徵国瑞(邦嗣克家),合续肇南方,惠直声闻远,蕃宣世泽长,佐时毓哲辅,立学茂贤良,尚冀光先德,用期久发祥。
通添公派下十八代孙振定,字一斋,又字竹湖,号芗泉,乾隆进士,曾官江南道御史,署兵科给事中,人誉为“烧车御史”,著有《知耻斋集》,子兴峣,亦有名。
二十二代国光,字炳硅,曾任零陵镇守使,湘南护国军总司令。
湘乡案山谢氏始迁祖锦材公,字楚一,明宣德二年(1427)携长子广生自本邑西阳枣子坪徙居案山。
清道光十五年(1835)、光绪五年(1879)、1937年纂修族谱。
班序:锦广允仲,宗祖兴旺,福德思先,昌大万代,俊杰振卓,延承世泽,忠厚传家,文章徵国,敦笃伦纪,崇尚清白,玉树光荣,芝兰秀特。
湘乡白石谢氏始迁祖梦来公,南宋末年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千秋乡行仁里水百保梅子坡因避兵乱,迁居湘乡扶洲。
传至祥钦公,元明之交迁居白石,定居分水坳乌竹山。
生八子:昌信居洞上,昌侣居观山,昌杰居白石,馀迁安化等地不详。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始修墨谱,乾隆二十九年(1764)一修,咸丰元年(1851)二修,宣统元年(1909)三修,时人口9996人,1994年四修,时人口28761人。
家园-书香世家谢氏家族
演播室:说起我们武进,历来是人杰地灵,才俊辈出,诗文创作蔚然成风,曾经出现过许多书香世家。
今天的《家园》,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武进近代非常有名的一个书画世家——谢氏家族。
配音:青瓦镂窗,烟雨江南。
武进,这个有着浓郁人文气息的江南名都,古往今来孕育了多少文人墨客。
谢玉岑,也出生在这片葱郁洁净的土地之上。
1899年,谢玉岑出生于武进书香望族谢家,他的祖父谢祖芳,父亲谢仁湛,伯父谢仁卿,皆工诗善文,有着浓厚的经学古文底子。
流传到谢玉岑这一代,兄弟姐妹数人也都是名噪一时的彦才俊杰。
同期声(武进书画院院长张克强)我们常州的谢家出了几位大书画家,可能大家对谢稚柳比较熟悉一点,其实谢稚柳还有一位兄长叫谢玉岑,也是我们常州近代出的一个大书画家。
因为他在世的时间比较短,37岁就过世了,在这短短的37年里面,谢玉岑先生在书法、绘画、词学方面的成就,堪称一代大家。
配音:谢玉岑的书法,上自甲骨坠简,下及晋帖汉碑,尤善钟鼎款识,是较早的汉简隶法书家。
其书用笔凝而不滞,有古逸朴茂之美姿,直率随意而气韵高古,鹤立于众多篆书名家之中,开创一代简牍之风。
同期声(武进书画院院长张克强)谢玉岑早年就跟张大千兄弟有交往,从书法的角度讲,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资料,看到的一些回忆文章里面,对他的篆隶评价都非常高,有人说他的篆书可以和吴昌硕相抗衡。
配音:能与清代晚期海派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作比,可见谢玉岑书法造诣的精深了。
《谢玉岑十言篆书联》就是他存世的最具精彩的篆书作品。
篆书释文为:“要携青杏单衣杨花小扇,来听金荃旧曲兰畹新声。
”长联旁还有隶书长款。
观谢玉岑的书,龙盘螭绕,苍劲高古;赏他的画,幽淡逋(bū)峭,笔墨奇简。
谢玉岑在书法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同时代众多书画大家的一致认可。
而他的画也得到张大千文人画中“海内当推玉岑第一”的高度评价。
纵然谢玉岑书画有专攻,但实际上,无论是书还是画,都及不上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
同期声(武进书画院院长张克强)因为他从小受的教育,是在我们江南大儒钱名山先生的指导下,研究学问的。
《纪念谢氏祖先歌》译注
《纪念谢氏祖先歌》译注原词:谢冰莹译注:谢五八原词译词於穆我申伯(1),我们尊敬的申伯,赐姓宅南国(2),得姓是您封谢国,是宗周屏翰(3),您是周朝保护者,是文武典则(4)。
您是百官的表率。
缅怀文靖公(5),我们追思谢安公,雍容辅晋室(6),从容不迫辅晋庭,霖雨慰苍生(7),恩如甘雨救百姓,谈笑销铮镝(8)。
谈笑之间赢战争。
社稷赖以安(9),国家因此得安静。
疆土赖以辟(10),领土从此固若金,曰维我祖考(11),只有我们的祖先,实华夏柱石(12)。
确是中华的基墩。
钟鼓声皇皇(13),仪式庄严而隆重,子孙跻跄跄(14),子孙效祖显锋芒,春秋享宗庙(15),宗庙万代香火旺,继志日辉煌(16)。
谨遵遗训创辉煌。
维我献武公(17),我勇武的谢玄公,淝水破苻秦(18),淝水胜了百万兵,风鹤助声威(19),山风仙鹤都助阵,草木皆甲兵(20)。
花草树木都冲峰。
更忆康乐公(21),更加思念灵运公,诗词振古今(22),诗词震古又烁今,怀抱既昭旷(23),胸怀豁达抱负大,披云对天宇(24)。
如同拨云见苍穹。
羯末与封胡(25),玄、川、韶、朗诸子弟,经文复纬武(26),皆文治武功之雄,玉树满阶庭(27),谢门人才绵济济,光扬我族谱(28)。
史册记下其功勋。
钟鼓声皇皇(29),仪式庄严而隆重,子孙跻跄跄(30),子孙效祖显锋芒,春秋享宗庙(31),宗庙万代香火旺,继志日辉煌(32)。
谨遵遗训创辉煌。
注释:(1)於:叹词。
相当于“呜呼”。
穆:恭敬。
申伯:谢氏始祖。
申伯之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嵩高》:“亹亹申伯,王瓒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申伯”一词本不是人名,是国名与爵位名的合称。
“申”是申国,周朝的诸侯国之一;“伯”是“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第三等。
《元和姓纂》曰:“炎帝四岳之后封于申,号申伯,周宣王元舅也。
”申伯是炎帝之后,本姓姜。
《万姓统谱》:“炎帝之胤,周宣王之舅姜申伯封于谢,以邑为氏。
谢氏氏族宗祠,一座被列入潮州市文物保护的古建筑!
谢氏氏族宗祠,一座被列入潮州市文物保护的古建筑!谢氏氏族宗祠概述位于潮州南春路的谢氏世族宗祠,由于历史原因遭受严重的破坏,2013年谢氏海内外宗亲多方筹集资金近400万元,对宗祠进行动工重修,于2014年10月全面完成。
谢氏世族宗祠于明嘉靖壬子年(1552年),由谢氏先人谢麟之玄孙谢淮及六世孙顺庆府副知训谢承志建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宗祠前墙嵌有明万历七年“谢氏世族宗祠碑记”一通,前座门楼为垂花柱连拱承檩构架,门厅为木瓜抬梁构架,主座为驼墩抬梁构架。
根据老族人叙述及碑记查证,宗祠中翁重光前只供奉着谢氏先人谢麟及其子谢玙、其孙谢纪三代。
宗祠座东南朝西北,二进格局,面宽12.15米,进深27.9米,占地面积338平方米。
祠堂分前座、天井和主座三部分,宗祠前墙嵌有明万历七年“谢氏世族宗祠碑记”。
谢氏世族宗祠兼具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这在一般的潮州宗祠建筑中十分罕见,对研究潮州明、清祠堂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它既有明朝线条简洁、结构大气的建筑风格,也有清代建筑的精致华丽、色彩丰富的特点。
谢氏世族宗祠是谢氏族人共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连结乡情乡谊的纽带,它让海内外谢氏宗亲有一个缅怀先祖的地方。
它将激励后人继承先人“崇尚礼仪,以德为本,扶危救济,敦亲睦族”的精神。
2011年,谢氏世族宗祠被列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碑文2011年10月立碑,潮州郡南谢氏世族宗祠重修碑记立于大门左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之后。
碑文记载郡南谢氏,潮州望族。
自元季至正癸未年(公元1343年)南隐公因避寇开基郡南,至今六百余年。
“南门谢”所以家声不萎,美名远播者,源于宝树世家根深叶茂。
兰轩、瀛滨、养心三祖,前赴后继,孝友起家,慈善济世,名垂青史;立德立功立言,遗产丰富。
也缘于郡南谢氏世族宗祠荟萃一族,承上启下,先祖家风,世代相传,后世子孙,笃守祖训,学有榜样,行有规矩,报效社会,家兴族旺也。
郡南谢氏世族宗祠始建于明季嘉靖壬子年(公元1552年),二进格局,朴实大方,清季重修,仍不失明建筑之规制。
谢氏家谱
谢氏家族追踪寻祖,实乃人世间之长情,今有谢氏后代子孙撰文续写谢氏家族迁徙生活轶事,以留待后世子孙所了解。
我乃泗门谢氏之后代。
谢氏先祖,系炎帝之后。
炎帝生于姜水(金陕西省岐山、武功一带),故姓姜。
西周末年(公元前827-782年),沿第六十三世申伯以周宣王舅父佐周中兴,封于谢邑(史称陈留郡阳下,今河南省南阳一代)《诗经·大雅》中有一首《菘高》,就是当时的宰辅大臣尹吉甫为申伯送行时所做。
其后,申伯后裔就以国为氏,申伯也就成为谢氏得姓始祖。
因姜谢实为同宗,为维护血统,泗门谢氏历来有“姜谢二姓不联姻”之族规。
三国时,申伯三十五世谢缵(字伯登),任曹魏典农中郎将,职责是掌管农业生产、民政、田租,官阶与太守通。
谢缵为官式寓居洛阳,死后由其子谢衡扶柩归葬阳夏谢家堂村(今属河南省太康县),至今墓碑犹存。
始祖裒公,一名铎,晋代名儒,吏部尚书,生有六子:奕、据、安、万、石、铁,西晋司马氏统一中国后,谢衡任西晋国子祭酒。
永嘉之乱时(公元311年),中原士民大举南下,谢衡也携全家由阳夏辗转来到会稽郡始宁县之东山(今属浙江省上虞县)定居,史称东山会稽谢氏。
虽然谢缵未曾到过江南,但东山会稽谢氏历代奉谢缵为始祖,谢衡自然也就成为东山会稽谢氏二始祖。
谢氏初到江南,门第并不显赫。
后有谢衡的孙子谢安,东山再起(从浙江会稽郡东山奉诏来到建康,出任官职,后世成语由此而来),指挥淝水之战使得晋室危而复安。
晋孝武帝赠谢安为太傅(太师傅),又追封为庐陵公。
还封谢安弟弟谢石为南康公、谢安子谢琰为望蔡公、谢安侄子谢玄为康乐公。
一门四公,荣耀无比,东山会稽郡谢氏遂成为与琅牙琊王氏齐名的江左望族。
此后的两个多世纪里,谢氏见于史册者有一百多人,进入统治阶级权力中心的三品以上大员有三十三人。
一直到隋朝大兵过江,谢氏才随着南北朝的结束而没落。
五代时,谢缵十九世子孙谢造(字简兴,号日新)任太州同知,从始宁迁居台州临海。
南宋时,谢造十世子孙谢深甫,官至右丞相,死后被追封为太傅(太师傅)、魏国公。
中国谢氏家族的简介
中国谢氏家族的简介来源:网搜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信息学习、交流,非商业盈利用途。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谢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排第十三。
谢姓出自于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早期分布在河南南部,到春秋时期,有些谢姓迁徒到山东、湖北和湖南。
战国时,谢姓扩展到四川和贵州并汇容到当地的少数民族。
唐末开始进入福建,到明朝开始进入广东,广西并且发展到台湾。
历史上谢氏的主要聚集地有唐河、南阳、永昌、汇稽、下邳、九江、章陵、陈都、阳夏、康乐、东山、梅县、大埔等。
历史发展起源始祖•传说中源于黄帝部落:“夏商周”•传说中源于谢国,任姓,黄帝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至周朝亡国,其地为申伯封邑,申伯后人以国名为姓氏。
黄帝之后的谢姓,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三代之际微不见)。
•源于炎帝部落:现代谢氏公认的始祖申伯•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申伯后裔的封地谢邑,属于以国名为氏。
申国王族子孙以地名为姓氏者,称谢氏,是为河南谢氏,史称谢氏正宗。
现代谢氏族人绝大多尊奉申伯为得姓始祖。
•改姓直勒氏•隋末唐初文学家谢偃(?—643年),本姓直勒氏,祖孝政,为北齐散骑常侍,改姓谢。
•复姓谢丘氏•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封支子的封地谢水,属于以居邑为氏。
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曾经封支子于洛邑西南的谢水之滨。
到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后,这部分族人也随之东迁至龚邱(古兖州,今山东宁阳)。
为了纪念故地,周宣王的庶子将新封的龚邱地方也称作谢丘,后有一部份族人以居邑谢丘为姓氏,称谢丘氏,春秋鲁有谢丘章。
战国以后再也不见史料记载。
•射、谢:通假字•在史籍《汉书》中,颜师古更认为:谢氏是射氏的一个分支。
战国墨家谢子(前331-前288),又作祁射子,山西省太原人。
东汉末,大鸿胪谢服,奉旨出征。
天子以为将军出征姓谢名服不祥,将其改姓射名咸。
从此谢服及其谢子登、谢援便不再姓谢而姓射了。
•源于蒙古族汉化(有身份证区别)•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谢枋得-谢氏宝树家族
謝枋得-疊山「謝府元帥」謝素姜截錄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人民日報》 (2005年12月13日第十五版)謝枋得(1226年-1289年),字君直,號疊山,遠祖居會稽,信州弋陽(今屬江西)人,南宋文學家。
其父謝徽明抗元戰死,枋得由母親桂氏教養,自幼穎悟,「每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身不忘」。
寶祐四年(1256年)與文天祥同科進士,性好直言,因得罪賈似道而遭黜斥。
德祐元年(1275年),以江東提刑、江西詔諭使治理信州(今江西上饒),枋得出資十萬貫招信、撫兩州義士萬人馳援江防部隊,功升任兵部架閣。
次年(1276年)正月率兵與元軍在安仁(今余江)展開血戰,無援而敗,妻小皆被俘,押於金陵監獄。
其妻李氏饒州安仁人,守節縊死,枋得三位弟弟先後遇難,女兒葵英投水自盡。
南宋滅亡後,枋得隱居於建寧(今福建省建頤縣)唐石山,後流寓福建建陽山,以賣卜教書度日,不索錢財,惟取米屨(大米和草鞋)而已。
曾到武夷山拜訪遺民熊禾。
元朝先後五次徵聘,堅辭不應,並寫《卻聘書》:「人莫不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決不失志。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被福建行省參政魏天佑強制送往大都(今北京),四月,至京師,問謝太后、瀛國公所在,再拜慟哭。
後拘留於憫忠寺(今法源寺),見壁間有曹娥碑,哭泣說:「小女子猶爾,吾豈不汝若哉!」留夢炎親自帶醫生煮藥及米湯,枋得動怒,擲之於地,絕食五日而死,至死未降為元臣。
遺書自稱「大元制世,民物一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
某所以不死者,以九十三歲之母在堂耳,先妣以今年二月,考終於正寢,某自今無意人間事矣!」。
其子扶棺歸信州,葬故鄉弋陽玉亭龔之原。
門人私諡文節。
今南昌有疊山路以紀念謝枋得。
一個人活在世上,可以有各種嗜好。
但嗜錢如命也好,嗜權如命也好,嗜色如命也好,嗜書畫古玩如命也好,其所嗜的程度,都以命作參照系。
可見,一個人最難割舍的仍是那一條性命。
一旦性命受到了威脅,其他嗜好怕是都可以舍棄的了。
〖谢姓宗祠门楣题辞〗
〖谢姓宗祠门楣题辞〗宝树流芳谢氏在东汉以后,成为望族,世称“崔卢王谢”,为“四海大姓”之一。
尤其到了东晋,家世更为显赫,宰相谢安、都督谢石,名将谢玄均出自一门。
谢石是谢安三弟,谢玄是谢安侄子。
谢家三杰在中国军事史上,导演了一出以少胜多威武雄壮的大戏――淝水之战。
他们三人仅统帅东晋八万兵马,却打败了前秦苻坚九十万大军;使秦军丢盔弃甲,望风溃逃。
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出自此战事。
战后,东晋朝廷表彰谢家功臣称:淝水之战,功在一族。
考东山,在浙江绍兴上虞县西南四十五里,谢家叔侄寓居会稽,在东山建有豪宅,谢安致仕归第,常游东山以山水自娱。
许久不朝,帝心思慕。
适值炎天,晋帝乘舆幸安宅,距安宅数武,停舆憩榕树下,凉爽宜人,百倍精神,帝问左右:“此树谁家所种?”左右以谢对,帝赞曰:“是谢家之宝树也,联若得之,可卜长生。
”王勃《滕王阁序》“谢家之宝树”正指此事。
堂号“东山堂”、“宝树堂”均源于此。
-----------------------------------------------------------------〖谢姓宗祠四言通用联〗系承申伯;源出洛邑。
——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周宣王时,为申伯作邑于谢,后为氏。
庭生玉树;世济凤毛。
——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晋名将谢玄,字幼度,陈郡阳夏人。
他叔父谢安任宰相时,任他为广陵相,组织北府兵抵御前秦,太元年间在淝水大捷,并率军收复徐、兖、青、豫等州,进兵到黎阳。
后镇守淮阴,又因病改任会稽内史。
曾回答谢安的问话说:“子弟们好像是芝兰玉树,让他们生长在阶庭。
”下联典指南朝齐阳夏人谢超宗,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孙子,好学而有文辞,宋时任新安王国常侍。
新安王的母亲死后,他写了诔文,当时皇帝见了,大加赞赏,对谢庄(谢安弟弟谢万的玄孙)说:“超宗非常出众,身有风毛,简直是又一个谢灵运!”人齐官黄门侍郎,因恃才纵酒失去礼仪,出为南郡王中军司马。
谢氏家谱24辈分查询表
谢氏家谱24辈分查询表谢氏全国通谱字辈排行福建闽侯谢氏字辈:'喜添元世一文廷国君兆仲仕日向'。
福建宁化谢氏字辈:'文得子宗宇乔宸祥宪朝显世贤逢良士应时起荣华望日崇'。
福建漳浦谢氏字辈:'恩庆为良才东山久万锦文锡世道永汝时孔敏达宝树成瑞连江左声名远南邦德泽长还基承继绍百代盛流芳'。
四川岳池谢氏字辈:'天国朝嘉有永茂芳平治世泽钟灵运宽仁德义长玉树延先绪荣华万代昌'。
广东谢氏一支字辈:'士崇文学道德才华曰圣维彦汝克绍嘉应元启裔宏宗世遐'。
文明家必茂,福寿冠华章,立志乾振盛,国思全荣昌'。
宝树增辉远,鼎盛列三台。
修齐达平治,体用全宏纲。
本厚华益茂,源清流自芳。
各贤继泰运,昭代发祥光。
群民思惠泽,勋献易明扬。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谢氏:本支祖挥公之先由金陵迁镇江丹徒,自镇江分支:一迁河南南阳,一行山东单县,一还金陵指挥公明成祖时获驾北来,遂家于曹。
山东菏泽曹县谢氏一支字辈:钜铭锡钊锦桂桐树松桢济淇激潍海炳炼焕炘烽坤坊培圾增取于金木水火土。
山东菏泽曹县安才楼谢氏一支字辈:京周颂良翰,江甸纪成功霖沛东山雨,成扬西夏风。
谢氏全国通谱字辈排行福建闽侯谢氏字辈:“喜添元世一文廷国君兆仲仕日向”。
福建惠安谢氏字辈:“昆肇文思仕居建承宗定士邦英谨希顺志兴发庆友双和平济世忠孝传家”。
福建宁化谢氏字辈:“文得子宗宇乔宸祥宪朝显世贤逢良士应时起荣华望日崇”。
福建漳浦谢氏字辈:“恩庆为良才东山久万锦文锡世道永汝时孔敏达宝树成瑞连江左声名远南邦德泽长还基承继绍百代盛流芳”。
福建邵武谢氏字辈:士尚崇先志,明英敬祖扬,诗书言宝泽,忠义友文芳台湾叠山公派谢氏字辈:“奠贤益朴友振腾天福文亭凤日朝阳锦龙从清云上致立久光科甲仕鸿恩”。
台湾兴公谢氏字辈:“弘开景运长韶文祖德光贝振蜚声烈燮世有书香”。
台湾宏献公派谢氏字辈:“承继南邦曾孙恢祖德栽植宝树兰桂发天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輝煌家世後代楷模
王春燦&陳秋強--關于謝安及<謝安家世>的一點斷想
(上虞市東山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2003年10月)
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漫長歲月裏,等級門閥制度壁壘森嚴,寒門子弟入仕做官的途徑十分艱難,但是仍然出現並形成了不少起自寒門、繼而官位尊榮、權勢顯赫的名門望族和文臣武將世家。
以三國兩晉時期為例,尌相繼出現了沛國曹(操)氏、琅琊諸葛(亮)氏、溫縣司馬(懿)氏、樵國龍亢桓(彝)氏、穎川庾(亮)氏、琅琊王(導)氏及上虞謝(安)氏等這樣一批名人與顯赫家族。
這些家族中的代表人物,或以儒學揚名當世,或以儒學揚名當世,或以官臣尊榮一時,或以將帥父子相承,或以外戚左右朝政,或以藩鎮封疆裂土,或以詩文唱和著稱,如此等等,構成了一種令人矚目的家族文化現象。
根據眾多謝氏宗譜、族譜記載,中國謝氏得姓于周宣王封其舅申伯公于河南陳郡謝城,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在公元前823年前後,至今已有2820多年的歷史。
自此之後,謝氏先人在祖國大地上繁衍生息、發展壯大,他們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有的從謝城出發,沿著黃河,古道西行,到達秦晉腹地,嘉峪關外、賀蘭山下;有的順著燕山山脈,北上幽燕,直赴山海關外,遼沈大地;有的東至齊魯勝地、泰山南北,孔子故裏;還有的則走向荊楚與巴蜀,在雲夢澤與巴山蜀水間立足生根,繁衍子孫;更有不少謝氏先人,駕舟飛越長江天塹,往南進入吳越甌閩之鄉,甚至抵達南粵境內,然後再從這一帶出發,飄洋過海,到達世界的許多地方。
這期間,有許多謝氏先人,或成為能工巧匠,或成為富商巨賈,或成為一方良吏,或成為治國能臣,或默默無聞,胝手胼足,辛勤耕耘于一方土地,為陳郡謝氏發展成為名揚天下的望族,作出了自己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據人民日報1987年8月2日公佈的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杜若甫、袁義先生根據當年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得出的研究結論,【謝】姓被排在<新百家姓>中的第24位。
上虞謝氏自公元311年謝安公的祖父謝衡公在西晉【八王之亂】後王朝即將覆亡前舉家從洛陽出逃、歷盡千辛萬苦、最終落籍東山以來,到今天上海交大校長謝繩武先生這一代已傳54世;其中謝塘這一分支,自謝珸公子南宋咸淳即公元1265年從東山遷居謝塘以來,到今天在座的謝晉先生這一代已傳55世。
今天,上虞謝塘、章鎮、豐惠、
東關等地居住著2萬多謝姓人氏,他們為上虞的進步與發展,同樣作出了自己的歷史性貢獻。
上虞東山謝氏在16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上百位名留青史的著名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歷史人物,應推集大名士、政治家、軍事家、名宰相稱謂于一身的謝安。
謝安出生于晉安帝太興二年(公元320年),于晉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逝世,享年66歲。
由于時間的間隔,今天的人們,對以謝安為代表的東山謝氏的歷史貢獻與盛衰榮辱,了解得不會很多。
不過,歷史早已為我們預架了溝通古今的橋梁,那尌是出現在東晉時期,在今天可以說家喻戶曉的【東山再起】這句成語。
【東山再起】不僅形象地概括了謝安的重大人生轉折,預示了他大器晚成的輝煌身世,也為我們走近謝安、認識謝安、研究謝安提供了一條便捷之路。
謝安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再起】之前和【再起】之後兩大時段。
歷史上人們認定謝安【東山再起】的時間為他正式走出東山出任吳興太守的那一年,即晉哀帝興寧二年(公元364年),這一年謝安45歲。
在此之前,謝安早以白衣名士的身份聞名于東晉朝野,並於20歲那一年因東晉開國賢相玉導之邀到相府做過這短短數月的【佐著作郎】,不久便稱疾歸隱上虞東山,與大名士孫綽、許詢、王羲之、支遁等過起了【出則游戈山水,入則言咏屬文】的隱居生活,時間長達20多年。
隱居期間,謝安因揚州刺史庾冰的敦逼,荊刺史桓溫的盛邀,先後到庾、桓兩府去做過一定時間的幕僚外,一直以栖遲東山、遠離廟堂皇、韜晦自處為樂事,他甚至頂住了朝廷下令【禁錮十年】,不準出仕的巨大壓力,繼續以悠游山林、誨導子侄、談笑風生為快慰。
因此,我們可以說,【東山再起】之前的謝安,幾乎是一個遺世獨立之人。
謝安東山再起之後,即為吳興太守。
他即以無為之治(可以理解為今天的德治),把吳興郡治理得裏巷安寧、百業興旺、老少得福,以致他離任後,當地百姓還念念不忘他的恩惠。
此後不久,謝安進入東晉最高權力中樞,即以【鎮以和靖、御以長算、弘以大綱】等治國方略與鐵一般堅強的手腕治理國家,很快使晉廷上下內外敬服,吏民輯睦。
當荊史桓溫覬覦東晉最高權力之時,謝安又以高超的政治手段,挫敗了桓溫的篡權陰謀,確保了東晉江山不移他姓。
晉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北方前秦天王苻堅指揮83萬人馬,以投鞭斷流之
勢,企圖一舉吞併東晉。
而對敵強我弱,軍力懸殊之勢,謝安鎮定自若,運籌帷幄,僅以侄子謝玄率領的8萬北府精兵,在淝水西岸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苻堅及其近百萬人馬,取得了淝水大戰的決定性勝利,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奇迹。
淝水大戰的勝利,不僅使一度驚恐萬狀的東晉朝廷和江左百姓轉危為安,坐享太帄,也使謝安及其家族的聲望達到了頂峰,當時京城建康盛傳一時的【王與馬,共天下】的民謠,即改為【謝與馬,共天下】,可見一斑。
繼謝安之後,東山謝氏更是【賢哲挺生、英才輩出】名臣碩彥難以勝屈。
據我們從晉、宋、齊、梁、陳五朝史料統計,先後有70餘人成為朝廷命官,其中有一朝宰相、方鎮大員、州郡內吏,詩文名家、咏絮才女、而且多半是三品以上的大官。
如果按世系、品級、官銜作一橫向分析,則可看到以下一些情況:東山1-4世,共出現上品官18人,其中一品官3人,分別是謝安與其弟謝石、堂兄謝尚,其餘六品以上官員9人,2人有將軍號,3人有開府號,4人出任方鎮;東山5世共出上品官14人,其中一品官2人,分別是謝裕、謝混,有將軍號者2人,有開府號者1人,出任方鎮之職者1人;東山6-7世入仕人數最多,共有上品官員26人,其中一品官1人,即謝晦,七品官2人,其餘都在二至六品之間,其中有軍旅長官6人,方鎮大員1人,郡縣太守、縣令12人,占全部入仕人數的43%;東山8-10世入仕人數也不少,計有24人走上仕途,其中有一品官1人,即謝胐,品級官11人,占全部人仕人數的48%。
謝安的直系後代中,共有11人擔任過上品官爵,如謝安孫謝峻、謝混,都是三品以上的高官,長孫謝肇也官至五品;謝安的曾孫謝莊,出任過梁武帝朝的吏部尚書,謝莊的兒子謝瀹也接替父班,出任吏部尚書之值,謝莊孫子謝覽又出任齊武帝朝的吏部尚書,謝覽之弟謝舉繼謝覽之後,再次出任梁元帝朝吏部尚書,如此三世4人,歷官三代,莅居吏部尚書之職,自古無族能比,從中不難看出謝氏俊賢不同凡響的個人才德和學識名望。
南北朝以下,謝氏名人依然層出不窮,如北宋時開封出現過【剖腹表忠】的名臣謝皋;南宋有右承相謝深甫和理宗皇後謝夢境(系謝安直系後代),還有【絕粒元都,不食而死】的名臣謝方得;再如宋元時期稱帝于越南的安南國王謝升卿;明代出現過宰相謝遷和布政使謝迪,他們的業績都彪炳史冊,為後人稱頌,也足以證明中國謝氏是名
符其實的【天下之名家,當世之望族】。
<謝安家世>即是以上虞東山謝氏的世系為徑,以上虞東山謝氏歷史名人的事迹為緯、以記敘東山謝氏家族的世系藩衍、遷徙拓展和著名人物的性格、業績、命運為出發點的一本書。
為此,我們用了三年多的時間,跑了百家圖書館、博物館,查閱了我們所能借到的為數眾多的<謝氏家譜>、<謝氏宗譜>及有關地區的<志>書等大量資料,以理清中國謝氏(尤其是謝安支)的世系演變關系,以求在世系脈絡上給讀一個較為清晰、完整的感覺,然後,我們從<資治通鑑>、<晉書>、<宋書>、<南史>、<南齊書>、<梁書>、<陳書>等歷史官修史書以及<世說新語>等稗乘野史中尋覓謝氏名人的行踪和業績,以求使所記謝氏名人的業績,個性、命運盡可能接近歷史的真實。
衹是由于<家世>寫作是近年出現的一種文本,寫作本體上既不同于家譜,也不是家族編年史,更不是歷史小書和某一人物的傳記,<家世>記敘的多是歷史上某一族姓中的名人的真人真事,因此,我們在寫作過程中,把力求準確,可信放在首位,同時,考慮到閱讀上的需要,在記敘歷史時空的廣度,歷史事件的深度和當事者的喜怒哀樂時,適當地采用了一點描寫的手法,如有不當,敬請各位謝氏俊賢指正。
【豈少名山宇宙間,地因人勝說東山】1600多年過去,東山謝氏的子孫已遍及包括臺灣在內的祖國各地與世界的許多地方,而且依然俊賢輩出,名揚一方。
今天謝安的直系後裔中,有著名電影藝術家謝鐵驪、謝添、謝飛、謝園,著名女子國際象棋冠軍謝軍,著名歌唱家謝麗斯,著名企業家謝企華,北京大學著名教授謝冕,已故革命家謝子長、謝覺哉;今天在座的臺灣著名社會活動家謝漢儒先生、著名企業家謝國民、謝坤宗先生等等,都是今天謝氏中的杰出代表,你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中華民族的歷史演進,為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讓我們向你們表示深深的敬意。
由于史識和筆力的限制,今天的發言和<謝安家世>這本書中一定有不少錯失之處,祈盼各位謝氏俊賢與到會專家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