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理解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理解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理解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概述:- 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式,利用高能放射线对肿瘤组织进行杀伤。

- 本文将重点探讨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一、放射治疗的原理放射治疗利用高能粒子或电离辐射(如X射线)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恶性肿瘤细胞损伤。

具体原理包括:1. 直接作用:高能粒子通过打断DNA链、产生DNA融合等方式直接损害癌细胞。

2. 间接作用:辅助体内的水分子形成自由基,进而引发癌细胞氧化损伤和DNA链断裂。

二、放射治疗的技术手段1. 外加速器放射治疗:外加速器是当前主要使用的设备,可以调节药剂量、方向和深度,精确定位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2. 电子束治疗:适用于表浅肿块,如皮肤癌,能够使高剂量电子辐射注入肿瘤区域。

3. 高能X线治疗: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杀伤肿瘤细胞。

4. 药物放射治疗:结合放射线和化学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三、放射治疗在常见肿瘤的应用1. 乳腺癌:根据不同阶段选择手术前、手术后或辅助放射治疗,可以有效消灭残留的癌细胞并降低复发率。

2. 肺癌: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3. 前列腺癌:常采用外加速器放射治疗,可提供较高生存率和较低复发率。

4. 头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喉癌、口腔癌等,通过精确放射计划和技术可以保护重要组织、降低毒副作用。

5. 骨髓移植前及后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在骨髓移植前进行放射治疗可以清除异常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6. 肝癌:放射治疗可用于治疗早期肝癌或晚期转移性肝癌,或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使用。

7. 脑肿瘤:通过精确的高剂量辐射在限制范围内杀死脑肿瘤组织。

四、放射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 非侵入性治疗:不需要手术切除组织,减少副作用和恢复时间。

- 补充全身化疗:结合化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 精确定位:外加速器等现代技术能够更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特定部位,最大程度保护周围组织。

调强适形放疗在肿瘤中的应用

调强适形放疗在肿瘤中的应用

调强适形放疗在肿瘤中的应用【摘要】调强适形放疗(IMRT ) 是一种新的提高治疗增益的放射治疗技术。

在肿瘤治疗中运用IMRT,使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靶区,增加肿瘤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剂量,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肿瘤;IMRT放射治疗,实施1调强适形放疗(IMRT) 目的是努力提高放射治疗增益比,即最大限度地将计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为了达到在剂量分布上的三维适形,要求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必须与病变(靶区) 的投影形状一致,靶区内及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每个射野内诸点的输出剂量率能按临床治疗的要求进行调整。

在肿瘤中运用I MR T可以使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靶区,剂量梯度变化较大,增加肿瘤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剂量。

2 IMRTIMRT设计理论得益于CT成像原理的逆向思维,是依靠逆计划系统为一特定的肿瘤体积决定射线强度,产生正确的计划靶体积处方剂量、要害器官的剂量限制和肿瘤体积剂量最佳适形。

IMRT使用CT模拟定位CT图像经数字重建转换成射野方向视观,避免危及器官,用多叶光栅替换切割挡块。

IMRT的实现方式有二维物理补偿器、电动多叶准直器、断层技术、电磁扫描笔束技术、棋盘准直器、电动准直器静态调强及条形挡块移动技术等,其主要原理为:①在照射过程中利用多叶光栅叶片间距大小、运动方向、运动速度的动态变化达到调强;②利用笔型射线束扫描式照射,通过调节打靶前电子束的打靶方向和束流强度而产生所需不同强度的笔型射线束。

精确的IMRT剂量依赖于高质量的影像技术三维重建,如MRI和CT和PET图像融合软件的使用。

3肿瘤应用IMRT的优势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相比有许多优势,首先它能够优化配置射野内各线束的权重,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相一致,因此,其剂量分布的适形程度要比标准的3DCRT好的多,计划靶区(PTV)内的剂量分布也更均匀,如果需要,在PTV边缘可以同时形成非常陡的剂量梯度。

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作者:田伟肖泽民吴志军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7期摘要:简化调强(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技术是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一种简化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综述是基于简化调强技术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等技术的剂量学对比以及在肿瘤治疗中联合其它治疗手段的应用情况,旨在证实sIMRT是一种具备应用广泛、简易可行、性价比高和时效性好等特点的放疗技术,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必要的选择依据。

关键词:三维适形;简化调强;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临床应用Abstract:The 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 is a simplified model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tumor radiotherapy. sIMRT has its own chacateristics and clinical applicability. In this literature review,we mainly gave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the dosimetry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ose radiotherapy techniques(3DCRT、sIMRT、IMRT,etc)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while sIMRT combined with other therapies, finally, aims to confirm that sIMRT features widely used、simple and feasible、 high ratio of performance-to-cost benefit and good timeliness, besides, providing the necessary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3DCRT;sIMRT;IMRT dosimetry;Clinical application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据估计,每年约有70%左右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应用到放射治疗。

胰腺癌的放疗技术进展调强放疗和粒子放疗

胰腺癌的放疗技术进展调强放疗和粒子放疗

胰腺癌的放疗技术进展调强放疗和粒子放疗胰腺癌的放疗技术进展:调强放疗和粒子放疗胰腺癌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且对传统的治疗方法反应差。

近年来,放射治疗技术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两种新兴的放射治疗技术:调强放疗和粒子放疗,并探讨其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一、调强放疗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是一种现代化的3D放射治疗方法。

与传统的放疗技术相比,IMRT能够更精确地瞄准肿瘤组织,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IMRT通过改变放射束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不同部位的放射剂量分配,从而更好地控制肿瘤的生长。

调强放疗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胰腺位于腹腔深部,周围有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如胃、十二指肠、脾脏等。

传统的放疗技术对这些器官的辐射也难以避免,容易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而IMRT可以更好地限制放射剂量的分布,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二、粒子放疗粒子放疗(Particle Therapy)是一种利用带电粒子进行放疗的方法,包括质子放疗和重离子放疗。

相比传统的X射线放疗,粒子放疗具有更好的聚焦性和准确性,能够将放射剂量更精确地传递到肿瘤组织中,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质子放疗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粒子放疗技术。

通过调节质子束的能量和强度,质子放疗可以精确地瞄准肿瘤组织,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伤害。

研究表明,在胰腺癌的治疗中,质子放疗可以提供更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同时减少晚期副作用的发生。

另外,重离子放疗也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

重离子具有较高的线性能量转移(Let),能够更好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然而,由于设备成本高昂以及治疗资源的限制,重离子放疗在目前应用上还较为有限。

三、放疗技术的进展和挑战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调强放疗和粒子放疗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为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适形调强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适形调强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适形调强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6-08-05T13:36:29.82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6期作者:胡小容[导读]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人群中不断攀升。

胡小容(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摘要】目的:探究适形调强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治疗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放疗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适型调强放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较少,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全身肿瘤与常规放疗方法相比,临床疗效较好,治疗后患者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痛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进一步临床推广。

【关键词】适形调强放疗;恶性肿瘤;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077-02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人群中不断攀升。

恶性肿瘤在早期,癌细胞诊断无明确有效的观察指标,在发现恶性肿瘤后一般为中晚期,已不适宜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放疗及化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升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选取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治疗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析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随机选取2015年10月至今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治疗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19人,女性21人,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45.4±5.7)岁;对照组男性20人,女性20人,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为(43.3±5.4)岁。

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调强放射治疗的价值

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调强放射治疗的价值

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调强放射治疗的价值消化道肿瘤是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是其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

对于这种情况,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调强放射治疗的价值。

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腹腔转移淋巴结的生长。

对于腹腔转移淋巴结的癌细胞,放射治疗可以通过破坏DNA链的导致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调强放射治疗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放射线束,可以更准确地照射到肿瘤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从而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调强放射治疗可以降低一些切除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对于一些位于腹腔重要器官周围的转移淋巴结,切除手术可能会涉及到几个器官的切除,对患者来说风险较大。

而通过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在不切除器官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腹腔转移淋巴结的生长,减少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治疗后,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地减缓病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减轻了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袭,缓解了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调强放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调强放射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随着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的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调强放射治疗对于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它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降低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对于患有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的患者,考虑调强放射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

肿瘤放射治疗的技术改进与疗效优化

肿瘤放射治疗的技术改进与疗效优化

肿瘤放射治疗的技术改进与疗效优化一、引言肿瘤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通过利用高能射线杀伤肿瘤细胞来达到治疗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放射治疗的技术不断改进,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

本文将重点介绍肿瘤放射治疗的技术改进与疗效优化。

二、肿瘤放射治疗的常用技术1. 传统放疗技术传统放疗技术是指以线性加速器或放疗机产生的高能射线作用于肿瘤组织,杀死肿瘤细胞。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泛。

然而,传统放疗技术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如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及放射剂量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2. 调强放疗技术(IMRT)调强放疗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控制每个照射方向的放射剂量分布,使得肿瘤组织得到更高的放射剂量,而正常组织得到较少的剂量。

这种技术可以将剂量传递到肿瘤组织的各个部位,从而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3. 调节放疗技术(IMAT)调节放疗技术是在IMRT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通过使用散射装置来实现剂量分布规划。

这种技术在照射方向上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肿瘤组织的形状和大小。

三、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改进1.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图像引导放疗技术是一种通过实时监测肿瘤位置来改善放疗效果的方法。

传统放疗技术无法准确掌握肿瘤在治疗过程中的位置变化,而图像引导放疗技术通过使用成像设备,如CT扫描机或PET扫描机,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肿瘤位置信息,从而调整放疗计划,提高放疗精确性。

2. 靶向治疗技术靶向治疗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通过针对特定的信号通路或分子靶点,来杀伤肿瘤细胞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并提高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

靶向治疗技术已经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如EGFR抗体、VEGF抗体等。

四、肿瘤放射治疗疗效优化1. 剂量分数调整剂量分数调整是一种通过调整单次放疗剂量和总放疗剂量的方法,来提高放疗疗效的技术。

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脑瘤的方法,通过利用放射线杀死和控制癌细胞的生长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延长其生存期。

本文将对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放射治疗的原理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阻碍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通过将放射线精确地照射到脑瘤所在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杀灭癌细胞。

二、临床应用放射治疗的适应症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适用于以下情况:1.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脑瘤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在手术后杀灭残余的癌细胞。

2.手术不适合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来控制脑瘤的生长。

3.复发性脑瘤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三、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1.控制脑瘤的生长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脑瘤的生长。

通过精确照射脑瘤区域,放射线可杀灭癌细胞,并阻碍其进一步分裂和生长。

研究表明,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可以使大部分患者的瘤体大小保持稳定或缩小。

2.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放射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尤其是对于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脑瘤的患者或复发性脑瘤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起到拖延疾病进展的作用,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改善患者的症状脑瘤常常会引起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通过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放射治疗可以使大部分脑瘤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四、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和风险放射治疗虽然可以有效地治疗脑瘤,但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发脱落、皮肤干燥、疲劳等。

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脑损伤、白质病变等。

因此,在进行放射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讨论,权衡治疗的风险和收益。

总结: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效果。

它可以控制脑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改善患者的症状。

然而,放射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风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和决策。

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局 限性 , 如 增 加 了正 常 组 织 的低 剂 量 照 射 , 治疗跳数过多 , 治 疗 时 间过 长 , 工作效率低 等。为 了克服这些 不足 , 近 年 来 国 内 外
学者提出了简化调强放疗技术( S i mp l i t f e d I n t e n s i t y - mo d u l a t e d
正 常 肝 平 均 剂 量 及 不 同剂 量 水 平 卷 入 射 野 体 积 低 于 I MR T, 高于3 D C R T, 但 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3 3 ) 。 结 论 简 化 调 强 放 疗
技 术 在 原 发 性 肝 癌 放 射 治 疗 中具 有 子 野 及 治 疗机 器跳 数 少 , 正常肝组织 的受照体积 与剂量 小, 靶 区剂 量 高 等 优 势 , 可 作 为 原 发 性
影, 扫 描层 厚 为 5 ml T l , 上界为第八胸 椎上缘 , 下 界 为 右 肾 下 极
瘤_ 1 。 ] , 越 来 随 多 肝癌 患 者从 放 射 治 疗 中 获 得 生 存 期 延 长 , 随 着
现代放 射治疗技术及设备 的发展 , 放 射 治 疗 已发 展 为 继 手 术 、
原发性肝 癌 ( P HC ) 是我 国最 常见 的恶 性肿 瘤之 一 , 放 射 生 物 学 及相 关 临 床研 究证 实 了 原 发 性 肝 癌 并 非 放 射 抗 拒 性 肿
疗禁忌 证 , 并 签 署 知 情 同意 书 。 1 . 2 C T模 拟 定 位 所 有 患者 取 仰 卧位 , 垫 B型 头 枕 , 一次性 热塑体膜固定下 采用 P h i l i p s 型 C T模 拟定位 机进 行增 强 C T 定 位 扫 描 。C T 扫描 前静 脉 注射 1 0 0 mL 碘 海 醇 进 行 静 脉 造

讨论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临床应用

讨论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临床应用

讨论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临床应⽤【摘要】⽬的讨论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临床应⽤。

⽅法采⽤精确的体位固定和CT或MRI三维重建定位技术,以逆向计划算法为基础的治疗计划和计算机控制的计划优化能够在射束内产⽣强度不同的治疗⼦射野,从⽽实现在肿瘤靶区内形成所期望的剂量分布,并使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受量降低。

国内外研究数据表明IMRT能够提⾼肿瘤靶区确定的准确性,在不增加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的情况下,允许提⾼某些部位肿瘤局部控制所需剂量。

结果与结论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肿瘤敏感性的检测⽅法有了进展,以⽣物学为基础的影像技术与计算机控制的治疗计划技术相结合,使得探索确定耐辐射的肿瘤病灶及其表现形式成为可能,IMRT是实现种可能性的途径。

【关键词】调强放疗(IMRT);逆向计划;动态多叶光栅(DMLC);计划优化和评估;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放疗是消除⼈类肿瘤⾮常有效的⼿段之⼀,但受靶区周围的危及器官及正常组织剂量耐受⽔平限制,常规放疗⽆法对靶区及侵犯的亚临床区域以应有的最⼤剂量⽔平的照射,肿瘤的局部控制效果差,转移、复发率⾼,调强放疗(IMRT)是近年来放疗技术上的最新进展,能够实现对肿瘤靶区精确的⾼剂量照射。

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放射⽣物效应是相互独⽴的,若肿瘤控制概率曲线与正常组织损伤曲线相⽐处于低剂量范围时,可作为根治性放疗的依据,才能在肿瘤控制上达到需求剂量的同时,使正常组织损伤程度很低。

然⽽对数肿瘤,肿瘤控制曲线的斜率没有正常组织损伤曲线的斜率那么陡,且两条曲线相距较近,从⽽限制了控制肿瘤所需的⾼剂量照射。

解决的⽅法:⼀是提⾼肿瘤的放射敏感性,通过增敏⽅法达到照射肿瘤致死的程度,但收效甚微,⼆是减少正常组织损伤,通过修正正常组织敏感性的⽅法,使正常组织损伤曲线移⾄⾼剂量区域,IMRT是提供这⼀⽬标实现的技术和⽅式。

常规放疗仅在模拟机下确定肿瘤靶区是不精确的,射野设计常包括很多正常组织作为安全边界,使临近的正常组织受到过量照射,有了CT等辅助的治疗计划设计提⾼了肿瘤靶区确定的精确性,随着计算机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应⽤,能够实现放射区域内三维空间⾥任意点的剂量的计算,精确的计算⽅法和先进的三维计划⼯具的使⽤,使IMRT在治疗⼈体某些部位的肿瘤得以实施,也使受⾼剂量照射的危及器官的体积有所减少,这种减少成为IMRT中允许增加肿瘤照射剂量的重要因素,某些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与照射体积有关,因此减少正常组织受照体积并在达到耐受标准之前就允许肿瘤照射剂量的增加。

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逐渐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一、放射治疗的原理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穿透肿瘤组织,破坏癌细胞的DNA链,使癌细胞失去生存能力。

它可以通过射线学、核医学等方法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和计量,从而实现肿瘤的控制和破坏。

放射治疗常常与手术治疗、化学治疗等综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放射治疗的应用1. 放射治疗在局部治疗中的应用:放射治疗可通过以肿瘤为中心的方式,对肿瘤局部进行照射,达到控制和减小肿瘤体积的效果。

此外,放射治疗还可以用于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以预防肿瘤再次发作。

2. 放射治疗在姑息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放射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放射治疗的优势1. 高度精确的治疗定位:放射治疗通过先进的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将射线准确投送到肿瘤组织,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

2. 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放射治疗可以与手术和化疗等治疗方式相互补充,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无创伤性:相比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不需要进行切除和切开,避免了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期。

四、放射治疗的应用效果临床研究表明,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它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同时,在一些特殊的肿瘤类型中,如骨肉瘤和脑肿瘤等,放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然而,放射治疗也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如放射性皮炎、疲劳等。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副作用,临床医生需要进行精确的治疗计划制定和剂量调整。

此外,放射治疗后的随访也非常重要,以及时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通过精确的治疗定位和剂量调整,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调强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观察-核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调强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观察-核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调强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观察-核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临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放射治疗[1],但由于盆腔内的空肠、回肠、膀胱、直肠等重要器官及其周围正常组织耐受照射剂量的限制,致使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很难使肿瘤靶区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而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的应用,使得在照射靶区剂量增加的同时,减少了危及器官(OAR)的受照射剂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3年7~12月我科采用IMRT技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30例,临床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7~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Ⅱb~Ⅱb期患者60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IMRT组患者年龄29~58岁、中位年龄43岁,鳞癌28例、腺癌2例,Ⅱb期16例、Ⅱa期9例、Ⅱb期5例;3DCRT组患者年龄26~57岁、中位年龄41岁,鳞癌29例、腺癌1例,Ⅱb期17例、Ⅱa 期10例、Ⅱb期3例。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身下垫胸腹平板,以腹臀部热塑体模固定体位,在激光灯下于体前正中和两侧分别置铅点(尽可能靠近靶区中心);行增强CT和(或)MRI检查以明确靶区范围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部分转移病灶可与原发部位同时接受放疗),将影像学资料传输到ADAC 治疗计划系统,由物理师在CT图像上勾画出肿瘤靶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并设定OAR 的剂量体积限定标准(TD5/5)为:小肠50Gy/100cm2、直肠60Gy/100cm2、膀胱60Gy/100cm2、骨髓40Gy/100cm2.(1)IMRT组:采用6MV X线、7野共面照射计划,应用逆向原理设计,处方剂量为CTV 50.4Gy/28F.(2)3DCRT组:采用6MV X线、4野盒式照射计划,应用正向原理设计,处方剂量为CTV 50.4Gy/28F.患者在行IMRT或3DCRT治疗的同时,均予顺铂30mg化疗增敏,每周1次,共4~6次;在外照射结束后均近距离予铱-192(192Ir)腔内后装治疗,每周治疗1~2次,6~7Gy/次,共4~5次,并根据肿瘤消退情况放置施源器。

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应用随着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临床肿瘤学和医学影像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放射治疗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IMRT)有了迅速发展。

IMRT具有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能获得更高的靶区剂量均匀性,从而可适当提高肿瘤的照射量,被确认为21世纪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方向。

1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概述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以各种物理手段的放射治疗技术,根据肿瘤靶区的形状,通过调节和控制射线在照射野内的强度分布产生不同剂量梯度来达到对肿瘤靶区给予致死性的高剂量照射,而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控制在正常耐受剂量以下的一种放射治疗技术,是按设计好的强度分布在治疗机上采用某种调强方式而实施的治疗。

调强放疗技术的原理来自CT的逆向思维:均匀射线束经过人体后变成强度不均匀的射束,如果给予一个不均匀的射束照射,则出射线就有可能是均匀的IMRT的关键是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不均匀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多野照射,就可以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同时也可以使“剂量适形”。

这种根据预定靶区和危险器官结构计算出射束剖面的强度分布并使靶区获得最佳剂量分布的方法称之为大放射治疗计划的“逆向计划方法”,它的剂量计算方法与CT重建图像的计算方法类似,却从相反方向进行,把患者的照射部位分成如CT 扫描时的一个个体层,CT在扫描时给出空间上均匀的射束而接受到的是空间不均匀的出射线束,IMRT则给出空间上不均匀的调强入射线束,以期在靶区获得均匀的剂量分布。

2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意义IMRT最大的优点是其剂量分布可以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形状适形。

常规三维适形放疗是采用照射形状与靶区投影相一致的方法来实现适形的,对于凸形靶区,可以使高剂量区的形状与靶区一致,对于凹形的靶区就无法满足要求。

IMRT 通过逆向计算所得的对线束元权重的优化调节,无论凸形或凹形都能实现适形。

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卢泰祥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近十年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放射技术,IMRT的设计主要致力于受常规放疗的限制部分、同时又要对肿瘤组织的照射不能限制,理论上讲、如果肿瘤能作放射治疗、那么IMRT将对许多肿瘤的治疗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根据肿瘤的形状给予致死剂量的照射,而对肿瘤邻近的正常组织器官接受较低的剂量照射。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卢泰祥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射治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
【相关文献】
1.国产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XGS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廖奎;陈华万;梁廷;王志令;王志海;陈晓品
2.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与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J], 牛锐; 赵维秋; 陈忠; 高建梅; 庞克华; 胡永强
3.大体积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点 [J], 曾疆
4.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征 [J], 刘小慧
5.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与9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在侵犯颅内鼻咽癌患者中的剂量学特点 [J], 刘小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射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放射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放射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全球健康的疾病。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疗法作为肿瘤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探讨放射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深入分析其优势、局限和发展方向。

一、放射疗法的原理与技术1. 放射疗法原理放射疗法利用高能量电离辐射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生长与分裂,达到控制或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常见的放射源包括X射线和γ射线。

2. 放射剂量计算与调整技术合理计算和调整放射剂量是成功进行放射治疗的关键。

通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肿瘤类型以及治愈目标来确定合适的剂量计划,并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精确控制。

二、放射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 放射疗法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放射疗法可以通过直接杀伤癌细胞,达到根治癌症的效果。

在早期恶性肿瘤治疗中,放射外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 放射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放射疗法常常与其他治疗方式如手术和化学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肿瘤治愈率和生存率。

对于不能完全切除的复发性肿瘤或靶向药物无效的患者,放射疗法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3. 放射内分泌治疗对于一些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放射内分泌治疗是一种有效选择。

该技术可以阻断患者体内激素分泌,并通过调节剂量对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进行抑制与控制。

三、放射剂量计算与不良反应风险1. 放射剂量计算的重要性放射剂量计算是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安全的关键步骤。

通过精确计算剂量分布,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正常组织受损,同时保证肿瘤组织获得足够剂量。

2. 不良反应风险与并发症控制虽然放射疗法对癌细胞选择性较高,但仍然有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合理评估不良反应风险,采取措施减轻并发症发生。

四、放射疗法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方向1. 局限性放射疗法在治疗某些特定部位的肿瘤时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深部靠近重要器官结构的肿瘤等。

2. 技术创新和个体化治疗未来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个体化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自适应放疗:根据肿瘤变化调整治疗计划, 提高治疗效果
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头颈部肿瘤
优势: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减少并发症和副作用
适应症:鼻咽癌、口腔癌、 喉癌等
剂量调整:根据肿瘤形状和 大小,精确调整放疗剂量
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 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胸部肿瘤
适应症:肺癌、食 管癌等胸部肿瘤
优势:提高肿瘤控 制率,减少正常组 织损目录标题 调强放射治疗的基本概念 调强放射治疗的技术特点 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调强放射治疗的未来发展
添加章节标题
调强放射治疗的基本概念
定义和原理
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调整放射线的强度和方向,实现对肿瘤的精确照 射,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并发症:心脏疾病 、肺部感染等
预防与处理:个体 化治疗计划、定期 监测与评估
调强放射治疗的未来发展
放疗技术和设备的进步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将更加普及,提 高精准度
新型放射治疗设备如质子治疗和重 离子治疗等将逐渐应用于临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放疗计划制 定和实施中的应用将进一步发展
剂量计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治疗效果需求,精确计算放射剂量,确保 肿瘤得到有效治疗且副作用最小化。
动态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反应和肿瘤缩小情况,动态调整照 射野和剂量,提高治疗精准度。
高级算法:采用先进的物理算法,确保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和治疗计划的优 化。
图像引导和自适应放疗
图像引导放疗:实时监测肿瘤位置,确保精 确照射
放疗与免疫治疗的结合将为肿瘤治 疗带来新的突破

简化调强放射治疗同步化疗对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

简化调强放射治疗同步化疗对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

简化调强放射治疗同步化疗对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代素梅陈红孙晓东张绍华张志卢玉娟刘洪敏张桂玉(唐山市工人医院放化疗科,河北唐山063000)〔关键词〕直肠肿瘤/放射疗法;简化调强;同步化疗〔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6-1269-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6.078通讯作者:陈红(1971-),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

第一作者:代素梅(1975-),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

由于直肠癌起病隐匿,缺乏特异症状,多数患者一旦发现已为晚期,再加上高龄、身体状况差、心理脆弱等多种因素使很多老年患者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

放疗结合化疗药物是目前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减轻肿瘤的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1〕。

本文旨在探讨简化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唐山市工人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经直肠纤维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癌的54例老年局部晚期不能手术患者。

其中男33例,女21例。

年龄63 75〔平均(65.3ʃ2.0)〕岁。

所有患者无卡培他滨化疗史。

患者均经CT 或MRI 检查,至少有一个能够经CT 或MRI 等准确测量的肿瘤病灶,无肝、脑、肺等远处转移。

KPS 评分﹥70分。

预计生存期﹥3个月,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无其他放化疗禁忌证。

随机分为观察组(放化组)28例和对照组(单化组)2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化疗方法相同:卡培他滨1500mg /m 2,每天分为两次口服,连续服用14d ,休息7d ,21d 为一个周期。

至少完成2个周期。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放疗联合化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放疗。

放疗方法:患者于定位前1h 排空膀胱,分3、4次口服20%泛影葡胺20ml +1000ml 水,使小肠显影并充盈膀胱,嘱患者憋尿,俯卧于Belly-board 上,腹部置于孔内,双手前伸,大致确定中心后以热塑模固定体位;利用激光定位系统,确定摆位位置并做好皮肤标记;经飞利浦16排大孔径螺旋CT 进行扫描,扫描层厚5mm 。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IMRT)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3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经术前综合检查及术后病理诊断确诊疾病。

患者先进行术后1-3个周期的化疗,再进行全程IMRT治疗。

分析IMRT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

结果35例妇科恶性肿瘤疾病采用IMRT治疗后,CR比例42.9%,PR比例57.1%,缓解率为100%。

35例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跟踪,有3例复发,1例死亡,分别占比8.6%及2.9%。

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采用IMRT治疗,疾病可得到显著缓解,术后复发率低,效果可得到保证。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IMRT;缓解率;复发率;死亡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intensity 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IMRT) in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s.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February 2019 to February 2020. 35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malignant tumor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preoperativ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for 1-3 cycles after operation, and then treated with whole course IMRT.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MRT on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s. Results after IMRT treatment, the Cr ratio was 42.9%, the PR ratio was 57.1%, and the remission rate was 100%. All 35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one year. There were 3 cases of recurrence and 1 case of death, accounting for8.6% and 2.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MRT can significantlyalleviate the disease,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 and ensure the effect of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s.【 key words 】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 IMRT; Remission rate; Recurrence rate; mortality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目前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宫颈癌是妇女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和化疗。

而放疗是治疗宫颈癌的基本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放疗的疗效可以与手术媲美。

传统的放疗方法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但由于放射剂量受到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的影响导致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多,其中还包括了严重的放射性肠炎、膀胱炎、盆腔骨骼坏死等放射性副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减轻不良反应,近年来,新型放疗技术——调强放射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

IMRT通过在不同角度和强度下照射肿瘤,局部控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尽量减少照射正常组织和器官,从而比传统放疗技术更有效减轻放疗副作用。

但是,目前IMRT在治疗宫颈癌方面的研究较少,大多集中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并且,国内在该领域的临床研究也很少,因此,有必要在此方向上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以拓展该领域的知识和应用基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IMRT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IMRT与传统放疗技术的疗效比较,评估其在局部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1. 研究对象选取初诊宫颈癌患者,按照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

2. 研究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接受IMRT治疗,另一组接受传统放疗治疗。

治疗期间需对患者的身体指标、放疗剂量、副作用进行监测,并在放疗后进行一年内的随访观察,包括复查病情及生活质量评估等。

3. 数据处理采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病理学资料及治疗相关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放疗剂量、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的观察,分析IMRT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四、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将有助于探索IMRT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其与传统放射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并且将促进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预防。

最终预期结果是指导临床医生在宫颈癌治疗中选择最优可行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

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临床分析

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临床分析

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临床分析鲁春慧崔晓斌DOI :10.11655/zgywylc2021.06.045作者单位:043200山西省稷山县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病区通信作者:崔晓斌为了全面探究调强放疗技术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的治疗成效,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本院接受疾病治疗的2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疾病。

并对部分患者在术后开展了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疾病,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员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本院接受疾病治疗的2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受试者均符合保乳手术治疗标准,且均有术后病理实验结果证实,不存在残余肿瘤手术、切缘为阴性、腋淋巴结为阴性、患者不存在放疗禁忌证。

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再次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本实验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符合和赫尔辛基宣言。

按照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具体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4.6±1.4)岁,其中病灶位于左侧59例、右侧41例。

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5.4±1.8)岁,其中病灶位于左侧58例、右侧42例。

经对比2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病患在完成手术治疗之后均接受常规内分泌疗法治疗疾病,且病患所用的化疗方案均为CA 。

对照组受试者在此同时接受常规放疗,具体方法为:受试者接受放疗时,工作人员应当利用内外切线中心野、楔形过滤板、专用乳腺托架开展放疗工作。

针对于受试者病变乳腺位置开展照射。

结合其自身情况择取相适宜的瘤床补量以及照射剂量。

注意做好防护。

观察组受试者接受调强放疗方案治疗疾病,具体方法为:将放射治疗的中心放射线设定为6MV-X 。

病患以仰卧位接受放疗。

工作人员将患者病变乳腺利用托架完成固定,有效标记好患者具体的病灶部位以及乳房边缘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简化调强(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技术是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一种简化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综述是基于简化调强技术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等技术的剂量学对比以及在肿瘤治疗中联合其它治疗手段的应用情况,旨在证实sIMRT是一种具备应用广泛、简易可行、性价比高和时效性好等特点的放療技术,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必要的选择依据。

Abstract:The 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is a simplified model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tumor radiotherapy. sIMRT has its own chacateristics and clinical applicability. In this literature review,we mainly gave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the dosimetry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ose radiotherapy techniques (3DCRT、sIMRT、IMRT,etc)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while sIMRT combined with other therapies,finally,aims to confirm that sIMRT features widely used、simple and feasible、high ratio of performance-to-cost benefit and good timeliness,besides,providing the necessary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3DCRT;sIMRT;IMRT dosimetry;Clinical application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据估计,每年约有70%左右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应用到放射治疗。

基于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发展起来的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无疑掀起了放射肿瘤学史上的一次技术变革,从此打开了肿瘤放疗的新篇章,步入精确放疗时代,该技术大大降低了肿瘤局部复发率和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

所谓调强,就是将加速器或钴-60治疗机的平坦度、对称性都满足要求的剂量(率)均匀输出的射野,变成剂量(率)输出不均匀的射野的过程[1]。

IMRT技术克服了3DCRT技术缺陷,通过利用多个子野分步照射在三维方向上提高肿瘤内剂量和适形度,同时减少肿瘤周围危及器官的受照量及受照体积。

简化调强技术(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是IMRT的一种简化模式,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一种临床可选的技术方案。

1 sIMRT产生背景、定义及应用过程1.1产生背景随着计算机和图像科学的快速发展及设备的更新换代,3DCRT 技术[2]应运而生,开始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

3DCRT要求照射野的形状必须与病变(靶区)的形状一致,并在三维方向观上使得肿瘤内及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旨在确保病变(靶区)接受较高适形度和高剂量的照射,同时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尤其是一些优先级别较高的危及器官;但该技术有一定的缺陷:仅能实现在射野垂直方向上,肿瘤投影形状与剂量分布的二维适形;对形状极不规则或濒临较多危及器官的肿瘤靶区,如包绕型、凹陷型和凸出型靶区,3DCRT技术很难满足临床剂量学需要。

IMRT的出现,迈出了革命性的一部,弥补了3DCRT技术诸多不足,与其相比,具有计算机优化的逆向治疗计划和计算机控制的强度可调节的治疗射线两大优势,该技术不但保证了肿瘤区处方剂量的精确性,而且使周边正常组织结构几乎不受照射。

但IMRT技术自身也存在不足:子野数目过多造成了实际治疗时间延长、子野跳数过小增加剂量不确定性;体部器官运动可能会导致脱靶照射或剂量叠加;除此之外,医疗单位还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对每例IMRT患者的治疗计划进行剂量验证。

鉴于以上问题,大家在极力寻求一种同时具备IMRT剂量学优势与3DCRT技术实施的简便性的放疗技术,sIMRT技术便脱颖而出,并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中。

1.2定义sIMRT技术明确定义最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耿辉、戴建荣[3]等提出:指得是单个照射野的子野数目平均≤5个、子野面积≥10 cm2、子野照射跳数≥10 MU的调强放疗技术。

该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多数医院开展亦被业内认可,是一种定义明确的简化调强;另据文献报道,很多学者也提出了许多针对某种肿瘤个体化的简化调强技术,比如2002年Chui等[4]提出一种能产生类似于全体积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的简化调强技术,即他们认为与靶区相交子野的权重应为中位点处照射处方剂量的1/2,相应的切线野施照剂量合在一起形成中位点处的处方量,如此,每个笔形束子野的优化强度只是开野在中点剂量的倒数。

该技术适用于单野或对穿野布野规律的肿瘤,如乳腺癌、胸壁肿瘤等;另Kestin等[5]针对乳腺癌放疗计划提出采用野中野技术:即在BEV方向观上利用MLC形成一定数目的子野用以遮挡高剂量区,然后通过反复优化每个子野的权重最终达到较均匀的靶区剂量分布的目的。

1.3应用过程sIMRT技术应用过程与IMRT技术相同,包含以下四个环节:即模拟定位、计划设计、计划验证和计划实施。

计划设计环节基本上有以下5个步骤:①根据靶区的具体情况合理布野,确定等中心,可遵循3DCRT布野原则;②设定临床处方剂量要求;③设定优化目标及约束条件,如靶区的最小剂量、最大剂量、平均剂量以及接受处方剂量照射的最小体积,危及器官的最大剂量和接受耐受剂量照射的最大体积等;④设定总的子野个数、每个子野的最小机器跳数和最小子野面积,利用直接子野优化技术[6-7]进行优化,此步骤sIMRT在参数设置上有条件限制;⑤反复评价计算所得剂量分布并调整优化条件,直至得到满意的剂量分布。

IMRT计划验证可根据文献[8]介绍的方法:将IMRT治疗计划移至40 cm×40 cm的固体水标准模体中,将各射野机架角归为零度,其他参数不变,再计算模体计划剂量分布,用半导体探测器阵列Mapcheck[9]在固体水模体中6 cm深度处测量每个射野的剂量分布,并用Low和Harms[10]介绍的方法比较实测和计算的剂量分布。

在测量设备方面,我们也可以用矩阵电离室PTW729或IBA的Matrixx,大量研究表明[11-14]是可行的,临床应用都非常便捷。

由于sIMRT计划的子野面积和子野机器跳数数值比较接近3DCRT的相应值,故计划验证环节可按3DCRT技术相同的验证方法进行,较之IMRT计划验证便捷了许多。

2 sIMRT与3DCRT、IMRT技术剂量学对比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对比,主要通过分析以下几方面: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 )、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以及实际治疗时间的长短等。

其中HI=D5%/D95%,式中D5%和D95%分别为5%与95%PTV体积所受到的照射剂量;CI=VTref/VT×VTref/Vref,式中VTref为参考等剂量线所覆盖的靶体积,VT为靶体积,Vref为参考等剂量线所覆盖的总体积。

sIMRT技术应用在盆腔肿瘤放疗中比较常见的是宫颈癌和直肠癌,倪千喜、张九堂[15]等研究发现,3DCRT 、sIMRT与IMRT三种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差异不大;靶区适形度IMRT>sIMRT>3DCRT;危及器官:膀胱,最大剂量差异不大。

V40:IMRT0.05,无统计学意义,V40:sIMRT优于3DCRT且稍逊于IMRT,V50三者无差异。

机器跳数sIMRT<3DCRT<IMRT;子野个数sIMRT约为IMRT 的1/3;治疗时间:sIMRT与3DCRT相差很小,大约是IMRT计划的1/2。

在胸部肿瘤中,刘旭红[16]等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计划设计过程中采用sIMRT技术,解决了器官运动过大带来的剂量误差、实施治疗时间过长和剂量不确定性等问题,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很好的满足了临床的需要。

另外sIMRT技术应用于其他肿瘤治疗(如胃癌、肝癌、食管癌和脑转移瘤等)在文献[17-21]中也有许多记载,大体可以得出相似结论:s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均匀性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均显著优于3DCRT计划,计划整体质量略逊于IMRT 计划,但对某些危及器官的保护胜于IMRT计划;sIMRT计划的治疗实施时间与3DCRT计划相差不大,大约是IMRT计划的1/2。

3 sIMRT联合其他治疗手段临床应用情况现如今肿瘤治疗更趋于选择综合性治疗方案,sIMRT技术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朱川[22]等在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sIMRT 相对于IMRT可以获得近似疗效和预后,于治疗中和治疗后未增加毒副反应,还有减少发生放射性肝损伤的趋势,可作为PHC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常规替代方式。

刘霄[23]等报道,简化调强放疗结合腔内放疗同步紫杉醇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

除此之外,sIMRT技术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和手术治疗也见诸多文献[24-26]报道,具有改善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作用,并且毒性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近期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研究并推广使用。

4 讨论与展望sIMRT技术既解决了3DCRT技术所不能解决的凹形或多器官包繞靶区的适形及危及器官保护的问题,又能克服IMRT技术的不足;它适用于3DCRT技术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同时IMRT技术又不能显著提高计划质量的情况;该技术拥有简便实用、性价比高和时效性好等诸多优点,目前可广泛应用于肺癌、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脑膜瘤等全身各部位的肿瘤放射治疗,联合手术、后装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亦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