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气象灾害
中国的气象灾害PPT课件
第25页/共37页
6、各地灾害表现:
北方: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降 温、冻害、雨雪等。
探究活动: 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第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 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 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 危害农牧业生产。
第33页/共37页
显示了干旱给人类带来的恐慌和无奈。
第34页/共37页
4、华北地区缺水的表现及原因
补充:
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主要表现为水量性缺水, 即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人口密集、 有超大城市群,生活用水多;国家商品粮基地, 灌溉用水多;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用水多等; 还表现为水质性缺水,即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 水、农田农药与化肥污水、海水倒灌等一系列污 染水增多,导致清洁淡水减少。
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 海陆兼备,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气候 极不稳定,决定了我国季节降水和年际降 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气象灾害 种类多,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 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第1页/共37页
一、旱灾
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 性气象灾害。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1
主要的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
(1)形成原因:最主要原因是暴雨;其他原因有凌汛(春季)、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
(2)发生地区: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因为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导致亚洲洪涝灾害严重。
(3)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严重,包括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
(4)防御措施:①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②工程措施:修筑加固河堤、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建设分洪蓄洪区;③生态建设: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④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区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2、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干旱是各种自然灾害中发生范围最大、影响最严重的一种,也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1)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偶发性或者周期性的降水减少,以及全球变暖等。
人为因素:
①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短缺。
②森林植被遭破坏,蓄水功能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分减少。
③人类活动使大量水体污染,导致可用水资源减少。
④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
(2)影响: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公开课】气象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6.1气象灾害
一、课标分析
1.课程内容结构分析
“地理1”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和原理,既是全体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模块,也是为高考选考地理的学生打下基础。
“地理1”试图帮助学生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带动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地理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这一模块的大部分标准都能通过探究的方式逐步落实,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直接告知学生或仅进行文字推理等方法的使用。
本模块共有12条内容标准,分为地球知识、自然地理要素、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信息技术4组。“气象灾害”一节的内容属于第3组,共包括1条标准,即标准1.11,简称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以人类活动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人类活动,也就没有所谓的自然灾害,因此,本条标准是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并加以认知的,这也使得其内容与“自然地理要素”一组的7条标准均直接相关。
2.内容要求分析
标准1.11为“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首先,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教师可以重点考虑所在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进行讲授,以便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加深理解。当然,也要适当照顾我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拓展学生的视野。
其次,本条标准并不是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自然灾害,而是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上。因为不少自然现象的成因和过程都安排在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模块中,这里不要求教师讲授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过程机制,而是直接讲致灾过程和灾情。例如,对于台风造成的灾害,不要求讲述台风的形成,而是讲授台风致灾的方式——狂风、暴雨、巨浪等,以及其可能为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如果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比较简单,教师也可根据情况讲授。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强度也与人类活动有重要联系,根据这些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这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应帮助学生理解,面对自然灾害,政府应该做什么,个人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结合现实思考,分析、讨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在学生的自主建构中达到“了解避灾、防灾”的目的。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
气象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1.1949-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 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 造成的。
2.我国每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约500 亿—600亿人民币)的57%。
3.其中旱涝灾害是气象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
以地球大气圈里的各种变化为主 要致灾因子所引发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气象灾害
洪涝灾害
1、概念:
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时间降雨,积水淹没低 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洪灾
涝灾
2、危害:
对工农业、交通、城市造成破坏、经济损失
人员伤亡,难民,疫病
引发次生灾害
洪涝灾害: (1)形成原因:
①降水量大且集中:降水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台风引起。 ②排水不畅:河道弯曲;水系支流多;地势低平等。 ③人为原因:围湖造田降低湖泊的蓄洪能力;破坏植被造成水 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亚洲洪水最多。如:中国、孟加拉国、日本等
思考:孟加拉国洪涝多发的原因?
(1)孟加拉国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排水不畅。
(2)多发地区:我国多出现在南方地区、华北地区。 (3)发生时间:我国多出现在夏秋季节。
我国洪涝分布图
案例分析: 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
气象灾害—洪涝灾害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台风的发生常常会导致海水倒灌,淹没村庄。
7、有关部门要做好户外广告牌的加固;建筑工地要做好临时用房的加固,并整理
、堆放好建筑器材和工具;园林部门要加固城区的行道树。
8、台风来临时,千万不要在河、湖、海的路堤或桥上行走,不要在强风影响区
域开车。
9、台风带来的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大家心里要有这
回顾本次洪水成因:首先,长江流域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其次,由于淤积、 围垦等原因,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减少了45.5%。仅洞庭湖、鄱阳湖和汉水湖 群,50年代以来由于围垦和淤积而丧失的湖泊容积就超过300亿m3,大大降低了 长江中下游湖泊的调洪能力。再次,由于河道淤积、滩地围垦、设障严重等原因, 使河道的行洪能力下降,是导致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性大洪水的主要4原因。
暴雨 洪水
融雪 洪水
主要有台风、 锋面等带来的 暴雨
有积雪融水和 冰川融水形成 的暴雨
东部季风区 各大江河的 中下游平原
4—9月, 自南向北 推移
西北和 东北山区
4—5月积雪洪水 7~8月冰川融水
冰凌 河流凌汛形成 洪水 的洪水
主要发生在黄河 上游和部分下游 河段,其次松花 江部分河段
秋末和春初, 河流封冻和解 冻的季节
气象灾害—洪涝灾害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洪涝成灾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出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和避灾方法。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习题:气象灾害(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章自然灾害
第一节气象灾害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的影响( )
A.气候和土壤
B.气候和地形
C.气候和植被
D.地形和河流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有( )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
⑤湖泊淤积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下游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弱
A.②④⑤⑥⑦
B.①③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⑦
3.下列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联系的水道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和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4.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洪涝灾害北方多于南方
B.我国东北地区降水较少,不会出现洪涝灾害
C.我国长江以南地区6—9月降水集中
D.华北地区夏季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洪涝发生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
A.川江河段
B.长江下游河段
C.荆江河段
D.金沙江河段
6.该河段洪涝多发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上游支流多,水系呈扇形
②流量季节变化小
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为漫画“表里不一”。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2020浙江诸暨中学高一上期中)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分,漫画所示自然灾害属于( )
A.海洋灾害
B.气象灾害
C.地质灾害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检测与评估: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讲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第三讲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保B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3·南京二模)读我国某地等值线图(右图),且数值a>b>c,若右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图,则Q地的天气,可能是( )
A. 偏北风,阴雨天气
B. 偏东风,晴朗天气
C. 偏西风,晴朗天气
D. 偏南风,雨或雪天气
(2013·南京模拟)读我国部分城市位置图及7月平均气象资料表,回答24题。
2. 表中气象资料与图中城市搭配最为合理的是( )
A. ①——丁
B. ②——丙
C. ③——乙
D. ④——甲
3. ④城市出现这种气温状况的原因是( )
A. 准静止锋控制
B. 暖锋控制
C. 副高控制
D. 台风影响
4. 丁城市7月平均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白昼长
B. 地势高
C. 气压高
D. 天气晴朗
(2013·南京模拟)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56题。
5. 与乙地相比较,图中甲地的大气状况是( )
A. 气温低
B. 盛行下沉气流
C. 多阴雨天气
D. 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向内辐合
6. 甲地,图示季节( )
A. 达一年中气温最高值
B. 牧民忙于剪羊毛
C. 达一年中降水最大值
D. 农民忙于收割水稻
(2013·最后5天黄金卷)读下图,亚洲东部某月17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P沿线正经历多云降水天气,回答78题。
7.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月份最有可能是( )
A. 1月
B. 5月
C. 6月
D. 8月
8. 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南岛气压值比周围低
B. 上海天气晴朗,大风,气温低
C. P沿线为梅雨天气所在地
D. 朝鲜半岛风力大于中南半岛,都盛行偏北风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自然灾害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
自然灾害
各区域突发的自然灾害增多,成为命题的热点情境。复习自然灾害部分要基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分布规律以及相互联系。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不同的问题,梳理基础知识,强化综合思维。
考点一气象灾害
1.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典型自然灾害分析
(1)寒潮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天气的影响,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寒潮天气较少外,其他地区均有明显寒潮天气,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影响较大。寒潮是一种大型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会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和人体健康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然而寒潮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寒潮也有益处:①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的交换。寒潮挟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亚热带地区移动,使地表进行大规模热量交换。②寒潮可缓解冬季旱情。中国受季风影响,冬季气候干旱,但寒潮南侵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冬季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③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杀死大量潜伏在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注意】
①并非最冷的时候寒潮最频发:11月寒潮天气过程最多,其次为12月和3月,最冷的1月和2月反而较少。
②为何隆冬时节的寒潮反而比春秋季少呢?春秋季属于季节转换时段,夏季风与冬季风切换,天气系统及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起伏比较剧烈。尤其是秋季,前期基础温度比较高,一次冷空气开始之前往往会出现明显升温,冷空气影响后降温幅度非常大,容易形成“断崖式”降温,相对容易达到寒潮标准。而隆冬时节基础气温本来就低,冷空气来袭时降温幅度有限,达到寒潮标准的情况就相对较少。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讲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第三讲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自主学习
1.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 以某种自然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2013·江苏高考)下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题。(双选)
1.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 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 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 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 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A. 高压脊控制
B. 锋面活动
C. 反气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
3.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
A. 江汉平原
B. 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2011·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4-5题。
4. 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5. 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 气旋
B. 反气旋
C. 暖锋
D. 冷锋
(2013·江苏高考)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
)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 ppm。下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
2
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图是CO
2
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6-7题。
小学科学气象灾害
小学科学气象灾害ppt
xx年xx月xx日
•气象灾害概述
•各种气象灾害的特征与影响
•气象灾害的预防与应对措施目录
•气象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科学小知识
01气象灾害概述
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暴雪、冰雹、雷电等。
定义
气象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影响范围广泛、破坏性强等特点。
特点
什么是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如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雷电
引起火灾等。
气象灾害的危害
人员伤亡
气象灾害对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房屋倒塌、道路阻断等。
财产损失
气象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暴雨引起水土流失、台风破坏森林等。
生态环境破坏
暴雨
暴雨是指降雨量超过一定阈值的气象现象,包括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雷电是云与地面之间或
云内部电荷放电产生的
气象现象,包括闪电和
雷鸣。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
其中心附近持续风力达
到12级以上,具有破坏
性影响。
暴雪是指降雪量超过一
定阈值的雪天气象现象,
常导致道路阻断、交通
受阻等问题。
冰雹是指云中水滴或冰
晶在强烈气流作用下互
相碰撞形成的固体降水,
具有破坏性影响。
气象灾害的分类
雷电暴雪冰雹
台风
02
各种气象灾害的特征与影响
总结词
破坏性地震,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常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详细描述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地震的能量沿地震波传播,对建筑、地形、地貌等产生破坏作用,甚至引发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
地震
总结词
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巨浪等极端天气现象。
详细描述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12级以上。台风具有快速移动、发展迅速等特点,常常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台风经过的地区,应关注天气预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014年高三地理专题二 常见天气系统与自然灾害
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某年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图,回答1~2题。
1.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2.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右图中的L线示意某月海平面等压线,丁地气压高于乙地。读图完成第3~4题。
3.此时丁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4.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下图中实线为锋线且正向西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
区。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气转晴
B.气温剧烈下降
C.连续性降水
D.狂风
6.若该锋线两侧a、b、e三点的气压对比是a=b>e,则下
列气压对比正确的是
A.a<c
B.b>d
C.c=d
D.d>c
右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
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题。(双选)
7.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
可信的有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读某日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各地风的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A.北京吹干冷的西北风
B.郑州吹暖湿的东南风
气象灾害教案
《气象灾害》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与气候资源内容一样,都是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所不同的是,气侯资源是气候对人类有益的影响,而气象灾害则是气候对人类带来的不利或是有害的影响。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结合气候资源的数值特征,与气候资源利用注意减灾、防灾的知识,形成前呼后应,同时还结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和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等有关知识。气象灾害知识的学习,又可以为后面的地质灾害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是从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入手,了解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以及人类怎么防御气象灾害,很好的体现了人与大气环境的关系。
本课主要介绍我国的几种的气象灾害类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教材内容结构主要表现为:灾害类型——形成原因——灾害特点——灾害防御措施。
二、教学思路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认识到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能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观念,树立“防灾、抗灾、减灾”的意识。知道应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
(二)整体感知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课将气候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同时,清楚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自然灾害知识点气象灾害
第六章气象灾害
6.1 大气圈和天气系统
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什么是气象灾害?(掌握)
答:(1)短时间内大气变化的现象,称为“天气”。
(2)某地区长时间天气的特征和现象,称为“气候”。
(3)气象灾害:由大气的运动和变化导致的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及其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产生危害的事件。主要包括:台风、沙尘暴、洪涝、干旱、冰雹、龙卷风、热浪、寒潮等灾害。
由于全球变暖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对地球环境的强烈影响,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2、什么是天气系统、气候系统(了解)
天气系统: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称为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锋面、台风、龙卷风等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3、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了解)
氮气占78%,氧气占20.95%,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4%,水蒸汽占1%,还有极少量的其他气体。
4、90%的大气圈的质量都集中在地面以上16 km的范围以内。绝大部分(99.99997%)大气分布在100km 以下的大气层之中。因此有人把离地面100km的地方看成是地球大气与外界空间的边界,把它叫做卡曼线(Karman line)。(熟悉)
5、气压随高度变化遵循指数关系,即距地面高度每上升5.6km,气压减少一半。(了解)
6、作用于空气中的力(了解)
(1)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在北半球引导风向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极地最大,赤道最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旱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九月份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注意九观月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结论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华北、东北 7、8月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长江中下游地区 9月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南方 雨季
开始早 结束迟 雨季长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 3、频率高
2、分布范围广 4、地域差异大
西北:常年干旱、冰雹、 暴雨、地震
东北:季节性干旱(冬 春)、低温冻害、暴雨
洪涝、森林火灾
华北:季节性干旱(春 秋)、暴雨洪涝、地震
青藏:地震、低 温冻害、冰雹
西南:冬春干旱、森林火灾、低温、 冰雹、台风、暴雨、地震滑坡泥石流
资料 4:在我国历史上,干旱连年出现是经常的,例如 北京地区在 1470---1949 年间发生干旱 170次,其中有 115 次是连年发生的。 1637--1643 年和1939---1945 年干旱竞 连续7年之久。 1949年以后,干旱仍有连年发生的现象, 如长江中下游地区 1958--1961 年连续4年干旱,农业减产; 1966--1968 年连续3年干旱; 195l一1980年 我国华北地区 出现春夏连旱和伏秋连旱的年份有 14次。
我国四大多洪涝区:
海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东南 沿海
时间分布: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五月份
冷气流
注意五观月察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六月份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
注意六观月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七八月份
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区
注七意·八观月察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图中能反映出来的我国干旱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
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2. 分析干旱灾害与干旱的区别。
干旱是指蒸发量比降水量大得多的一种气象现象,不 一定会造成灾害。干旱灾害是指对农业、工业和生活 产生了灾害的干旱。
3.阅读课本 P35图2-2,读出我国干旱灾害的严重区
气象灾害是对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一)特征
资料2:1981—2001年全国农业受灾面积波动情况图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资料3:干旱发生的次数多于洪涝发生的次数。在 1951 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 300次,洪涝 236 次,干旱次数占干旱和洪涝总次数的 56%。
(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思考: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哪些类型?
(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资料1:据报道:1949--1980年全球因自 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 其中61% 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我国每 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 种自然灾害总损失的57%;我国每年由 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 灾害死亡人数的40%。
(二)我国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人为原因:
河流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中 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围湖造田,蓄洪能力减小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探究:阅读课本P39-P40 长江洪涝灾害的材料, 总结长江1998年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探究:阅读课本P39-P40长江洪涝灾害的材料, 总结长江1998年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 时间分布: 多发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二)我国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暴雨是直接原因 夏季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引发暴雨的天气因素
流域地貌特征、江河洪枯流量变化、植被分布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探究:干旱灾害防御措施
1、因地制宜实行农牧林相结合的结构 2、选择耐旱的作物
3、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4、营造防护林
5、改进耕作制度等。
四川三台县鲁班水库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
空间分布:
读P38表格,总结我国洪涝灾害集中的七大流域:
珠江、海河、江淮、松花江、黄河、长江、辽 河流域。
长江中下游:伏旱、暴雨 洪涝、台风、风暴潮等
华南:季节性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台风、 冰雹、风暴潮、地震
思考: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1)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 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 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5)我国人口地理分布很不均衡,经济水平的地区 差异也很明显。
华北旱灾区;华南和西南旱灾区;长江中 下游旱灾区;东北旱灾区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二)我国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
1、降水:
分区 旱灾 类型
东北、 春旱 华北 为主 地区
长江 伏旱 以南 为主
西南 地区
冬春 连旱 为主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
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 和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 时期,故有“春雨贵如油” 的说法。
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 作物生长期和城市用水需求 副高控制,出现高温晴朗天气, 量大。 形成伏旱
冬春季,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 无论是该地区东北边缘的低 交汇于西南地区的北部、东北 温阴雨天气还是该地区的低 部、东部,在那里形成了连阴 温干旱天气,都对农作物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天气;而该地区处于锋面以西, 生长影响很大。 为旱季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2、水资源 水资源南多北少,北方耕地多需求量大,但水资 源少;南方反之。
3、社会经济因素 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大; 人口增加,工业发展,用水量增多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干旱危害:导致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河 流、湖泊干涸,人畜和工农业用水困难,造 成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气候: 夏季风异常,导致
自 长江全流域持续降暴雨。
然 原 因
地形: 地势低平,排水 不畅。
水系: 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来水量大;河道弯
曲,泄洪能力差。
人 植被破坏: 植被覆盖率下降 ,蓄水滞水 能力下降。
为
中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泥沙淤
原
积,河床抬升,泄洪能力差。
因 围湖造田: 使湖泊的调蓄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