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合集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接受大量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最佳时期。

但在近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缺乏长期稳定的学习兴趣,最初只对上机操作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且更多地集中在一些游戏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上机操作也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初始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课程的教学上来。

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并维持学生的兴趣,力求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调整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起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习,喜欢钻研,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

因此,仅仅满足于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去补充更丰富的内容。

1.创设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组成”这一课后,笔者增加了“购买我心爱的计算机”一节。

“现在假设你有5000元钱打算自己购买一台电脑,请你到网上去参考配件价格配置一台电脑,看谁配置的电脑性价比最高而且不超过5000元。

”学生都兴致勃勃地上网查询各种配件价格,仔细填写教师发给他们的配置单,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尝试以“任务驱动”方法组织教学,增加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任务比如:在讲解“美化word文档”一节中,笔者增加了一个任务:设计一张简单的名片(包含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电子邮箱等内容),要求设计得美观大方。

学生热情高涨,围绕这一任务积极去寻找背景素材,复习word相关知识,最后做出来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激发、维持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维持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维持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66-0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小学阶段,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维持小学生的兴趣呢?为了能更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力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十足。

一、激发学习动机,营造民主宽松、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到底愿不愿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有没有信心和兴趣去学习?除了选好切入点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认同,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取决于教师能否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

1.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需要教师的亲和力。

2.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需要对学生的兴趣感兴趣。

3.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4.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需要时刻激励学生。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是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

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生的记忆效果。

情境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容易接受真实具体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任务驱动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任务驱动法的概念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它是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任务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探究和解决问题,形成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法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突出任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的特点1. 学生为中心。

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2. 任务导向。

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教学导向,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实践性学习。

任务驱动法强调实践性学习,通过任务的完成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合作学习。

任务驱动法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1. 设计真实性的任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真实性的任务,如制作一份班级通讯录、设计一份校园网站等,通过这些任务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信息技术项目,如制作一份电子相册、设计一份数字故事等,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兴趣

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兴趣

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兴趣摘要:信息技术课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目前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大多以课堂操作实践为主,而教师也大多采用将学习内容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适合学生的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阐述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解决问题介绍了三种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激发兴趣为手段的教学方法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化繁为简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任务驱动;任务;激发兴趣;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讲理论占了大部分时间,而学生操作只占用少部分时间,这少部分时间一部分学生还用来玩游戏。

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技术教学缺乏吸引力,理论知识枯燥难懂。

过去学生学计算机语言,一开始兴趣挺浓,可操作时间太少,越学越抽象,兴趣渐渐没有了。

而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兴趣就来了。

一些教育专家提出: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动手,带着任务学”,也就是“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一、用趣味软件辅助教学刚进入高中开始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有些学生还不会打字。

这就要求有一些指法练习的课程。

指法练习虽然对中学生不需要太高的要求,但是我认为让他们适当了解并进行适量的练习还是有必要的。

但是在实际练习中,一些熟悉电脑的学生对指法练习没有丝毫兴趣,甚至流露出反感的情绪。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时选用了创意指法、金山打字通等练习软件。

这些软件是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用它们练习指法,声情并茂,可同时欣赏精彩的画面、聆听优美的乐曲,直观而形象。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制定适合孩子们年龄和学习能力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会使用计算机、掌握基本软件操作、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等。

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任务的设计方面,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任务要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程特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和学习乐趣。

比如,在学习WPS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文件排版任务,让学生通过制作报纸、广告、传单等实际应用任务,锻炼学生的文案策划和设计能力。

其次,任务要具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实践性。

让学生在任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信息化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任务要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明确个人能力与团队合作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任务教学中,学生是任务的中心,教师是任务的辅助者。

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其次,在任务实施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平衡。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存在阅读、操作、思考等方面的困难,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保证他们的学习效果;而有些学生可能比较独立和自信,需要教师适度地给予引导和检查,确保他们的学习进度。

最后,在评估任务完成情况时,教师应该注重任务成果的量化评估,这样能更明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但是,教师在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别化辅导和引导方式,在保证任务完成情况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信心。

小学信息技术课激发学生兴趣方法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激发学生兴趣方法论文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缺乏长期稳定的学习兴趣,最初只对上机操作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且更多地集中在一些游戏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上机操作也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搜集、总结了几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寓教于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疑问,往往是伟大发明和创造的开始,是创新的源泉。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巧妙构思、精心设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生成疑问,让其产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引入复制与粘贴的学习时,在一节用画图软件画气球课上,我让学生比赛画飞向天空中的五彩缤纷的气球。

学生们画了一会都急了,然后就有学生抱怨什么时候才能画出很多的气球呢?而看我一会会就画出了很多气球,学生们惊讶地问:“老师,怎么画得那么快呀!”就这样,通过一个小问题,就可以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于是一节有意思的课就这样开始了。

二、搭建舞台,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试问:谁不爱得到他人的赞许、别人的鼓励?所以我肯定地说,教师不应吝啬表扬,不应失去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进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树立自尊和自信,以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推动认知活动的改善。

具体做法也并非只局限在“教师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还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出来,成为别人的榜样!三、任务驱动,阶梯式学习“任务驱动”适合于教授操作类的知识、技能与实践探究式教学。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要讲的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将其设置为“任务”,分散在不同阶段,让学生逐一完成,逐一击破,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把“任务驱动”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

把“任务驱动”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

把“任务驱动”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信息补充教材logo教学中有一课“画多边形”这一课,主要是通过重复命令画图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学生感到枯燥而不愿意学,教师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课前老师准备两份“自我介绍”的材料,其中一份用word编排,版面色彩等要引人注目,另一份按课本的要求用word自己来编排。

上课时,先播放前一份材料,主要是引起学生好奇,并告诉学生,只要认真学好这一课,以后自己同样可以编排出这样精美的文稿,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仅仅是一个开端,也是基础,但要说明这些内容在这节课上并不作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然后再播放第二份材料,提出明确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针对不同学生要求其明确目标,若因时间或其它原因来不及完成,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些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信心,不至于知难而退。

1、兴趣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教学情境,去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则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导致学习成功的关键。

尤其是对于那些学困生特别重要,学困生往往是因为对学习无兴趣、对学习无信心等因素而产生,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也有学好的愿望,只不过是由于经历了多次失败、挫折等,促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知识的缺乏仅是其次。

“任务驱动”式教学不能只一味注重学习任务设计,而忽视了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情境必须符合学生心理、生活和学习等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觉到想学好并且是有决心的,那就一定能够学好的。

2、激励带动“任务驱动”式教学由于学生的个性和操作能力、基础知识等都不相同,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有些学生也因此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这都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各类学生都加以激励,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指出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同时适当降低一些要求,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使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也需要加以激励,肯定他们的成绩,同时指出一些不足之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分析:随着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学好信息技术知识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工具驱动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

本文将着重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包括任务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了解问题的实际,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2.1 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关键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任务目标和任务内容。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设计需要结合中小学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目标。

例如,对于初学者,可以设计如“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等任务;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如“设计一个数字报告”等任务。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设计好任务的情境和背景,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2 教学实施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处于平等和合作状态。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学生在任务中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的实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互助互学,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2.3 任务评价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任务评价应该基于任务目标和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例如,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完成任务的效果、表达和展示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学习兴趣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有所不同,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上可以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画图”软件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情境,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是设计师,要为学校设计一个美丽的校园。

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们会更加积极地探索画图软件的各种工具和功能,努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美丽校园。

再比如,在学习“文字处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编辑小作家”的情境,让学生们把自己写的作文输入到电脑中,并进行排版和美化。

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比如,在练习键盘指法时,可以让学生玩“打地鼠”“青蛙过河”等游戏,通过游戏中的竞争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幻灯片制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幻灯片,学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会主动去学习幻灯片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法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析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任务设计和教学实施两个方面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析。

一、任务设计策略1. 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任务设计时,应当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将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小动画,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入合适的情境。

任务设计时应将学生置于恰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的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购物体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任务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挑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团队合作,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实用的手机应用程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实施策略1. 学生角色转换。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适时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合作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多样化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评价应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应用转变。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成果,以及学生的表现和思考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推荐5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推荐5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推荐5篇]第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任务驱动法俨然成为当前各专业教学的方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是指从表到里、逐层递进的教学思路,并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专业知识理论。

信息技术课是互联网迅速发展而衍生的专业教学课程,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对于现代人们日常办公与生活交流愈来愈重要,许多学校都相继开展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计算机能力。

1.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由于小学生自身条件与学习基础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和知识领悟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而传统固定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化与创新性的发展,这与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理念不符。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结合学生个性化差异需求来制定教学任务,并能够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的潜在能力。

例如,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制定一个任务主题,引导学生对任务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当对办公软件word字体如何设置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布置有关办公软件word字体设置和变化的主题任务,比如当你参加校园演讲比赛时认为在自我介绍阶段word字体设置为怎样的颜色更好。

这样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提出自身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宋体字样相对较好,有的学生可能人认为黑体字更好,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取得的成就与任务主题设置有着直接的关联。

以任务为主线,有效引领和维持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与反思

以任务为主线,有效引领和维持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与反思

荣却耗 时低 效的课 堂教学模式 ,我 不 由想起 从 不贪大求全 ,而是针对学 生实 际,有时只 的教学过 程 中,在完成设 置获奖证 书边框 的
“ 务驱动”教学 法。 任
是 一小步操作 ,有 时提醒学 生注意结合 以前 任务 的时候 ,学生 因为感 觉有点难 度 , 知
不够热烈 ,举 手 的同学寥 寥无 儿。 『 而在这个
稍做尝试后 灵活运用 。作为一名基层 的信息 试 一试 中学 习操作 ,在操 作 中发现 问题。问 是较 为热烈的 ,很快 就有许多 学生举手 ,争 技术教 师 ,我在 自己的 E常教学实 践 中作 了 题 的答案一般 不主动给 出 ,首先让小 组讨 论 先恐后 的回答 问题 。为此 ,对难点 集 中处我 t
在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 ,我就联 任务完成 以后 ,完成第 二个任 务设 置获奖证
使 之完成 “ 务 ”,从 而学会相关 的理论或 系学生生活实 际 ,打消学生 各种疑虑 和对 计 书背景颜 色的时候 ,因为学生 已经 已有 了设 任 技能 ,使其 以后遇到其 他类似 的软 件也能在 算 机的神秘感 ,鼓励学 生大胆动手尝 试 ,在 置 边 框 的 知 识 基 础 ,对 这 一 任 务 提 出 的 反 府
的主要标 准。 容 乐观 ,表 面上 看似学生 最喜欢 的信 息技术
法 ,放 手让学生 自主学 习 、小组合作 、自主 理 会 、 回避 甚 至 恐 惧 。关 注 学 生 回答 问 题 时
的反应是 思路敏捷 、叙述 流畅 、答 案正确全
然而 ,现 实的信息技 术课堂教学效 果不 探究 。
激发 了儿童 的学 习兴趣 ,就能 唤起他们探 索 精神和求知欲望 。
㈡精讲要点 ,加强指导
由于学生 的知识 、能力不 同 ,所 以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任务应该具有真实性和实际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任务,如编写一个简单的网页、设计一个电子表格、制作一个PPT演示等。

这些任务都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而不是传授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指导,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任务的实操,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是一个协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合作任务,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相互帮助和互相激励。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应该与任务的目标和要求相匹配,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实际操作评价、作品展示评价、小组讨论评价等。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在任务中的实际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1. 引言1.1 引言任务驱动法强调学习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定具体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任务驱动法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任务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让学生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

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实用性和意义性,提高他们学习动力。

任务驱动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来完成任务,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任务驱动法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任务驱动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2.2 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原理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原理是以任务为核心,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正确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正确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效 果 等 形 式 激 起 了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这 是 其 他 传 统 的 教 学媒 体所 远 远 不及 的 。于 是 , 生 从 实际 中感 受 到 了 学
智 的 功能 。 小 学 生 毕 竟 年 龄 小 , 玩 、 动 、 奇 , 调 爱 好 好 单 而枯 燥 的 知 识 练 习很 快 让 他 们 厌 烦 ,如 果 采 用 一 些游 戏 来 激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将 学 知 识 与 玩 游 戏 结 合 起 来 . 有 效 地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于 是 , 用 电脑 游 能 运
高昂 , 踊跃 欲试 , 学 效 果 非 常 好 。 教
使 用 网络 游 戏 ,[ Q 其 游 戏 、 比 岛 等 等 , 一 方 面  ̄I 及 Q 奥 另 还 着 力 宣 传 沉 迷 网 络 的 危 害 ,讲 全 国 或 身 边 许 多 本 是
前 途 无 量 的 学 生 因 网瘾 而 违 纪 、 法 的 事 例 , 求 学 生 违 力 在 家 能 自控 上 网 , 不 至 于 将 学 校 正 当 兴 趣 的 培 养 在 家 延伸 为祸 害 无 穷 的 网瘾 。
教学经纬 ・ 信息技术
铲 铲 铲 铲 毋
l 正确潋 .堂生堂习信息技 J !

口E
l 甚 碟 啦 来自江苏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209 宋 伟 260 )
矗 岱 世 矗 毒 世 矗
毋庸 置疑 , 息 技 术 课 是 小 学 生 最 喜 欢 的 , 方 面 信 一
些 富 有 童 趣 的 游 戏 , 深 地 吸 引 了学 生 , 大 限 度 地 调 深 最 动 了学 生 的 积 极 性 , 发 了 他 们 的 学 习兴 趣 , 他 们 在 激 让 玩 中 学 , 学 中玩 , 在 不知 不觉 地 掌 握 了知 识 。 虽然 说“ 脑游 戏是 通往 电脑世界 的捷 径 ”但玩 电 , 电 脑 游 戏 毕 竟 是双 刃剑 , 弊 共 存 。我 一 方 面 严 格 控 制 利 电 脑 游 戏 的 娱 乐 时 间 和 类 型 ,尽 量 使 用 单 机 游 戏 而 不

合理使用“任务驱动”上好信息技术课

合理使用“任务驱动”上好信息技术课

合理使用“任务驱动”上好信息技术课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的欲望。

关键词:任务驱动;创造性;数据库系统、信息技术课有别于其他理论性强的课程,注重动手操作,极富实践性和创造性,注重能力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任务”应围绕教材,不离课标完成“任务”不是目的,我们之所以要完成任务,是希望学生在此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因此,“任务”的设置要与教材相符,要包含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

如果脱离了知识点,那这个“任务”就没有意义了。

例如:因特网应用模块,要求掌握ftp 文件传输服务,我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就安排学生通过相应技术将自己的资料上传到评论文化传输协议服务器上。

这样既完成了任务,又学习了技能。

二、“任务”应区分层次,难易适度“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心理特点不同,对事物与知识的理解方式不同,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分别设计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需求的任务。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将学习目标和任务紧密结合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任务驱动法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目标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问题和任务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它不仅仅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1.设定具体的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设定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网页,完成一个数据分析项目,或者编写一个程序等等。

任务的设定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真实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2.分组合作:任务驱动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合作,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任务。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

3.提供相关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工具软件等等,让学生能够在任务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法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5.反思和总结: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任务驱动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它能够将学习目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任务中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导读:本文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文杨杰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激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任务”,运用多种媒体协同作用,挖掘学生潜能;要讲究教学艺术,让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任务驱动;创设情境;鼓励质疑;讲究方法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出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素质教育的呼唤。

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信息技术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厚望。

信息时代的特殊需求和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殊魅力,促使人们希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因为,信息技术极有魅力,学生一旦钻研进去,身心都会发生明显变化。

最为突出的是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增强。

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笔者认为: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法学习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运用“任务驱动”,激活课堂教学为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教师必须根据需要先提出“总任务”,然后分解成一些“阶段任务”,再把这些“阶段任务”分解成更小的“分任务”,并逐步细化。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具体内容,并确定解决这些“分任务”的方法。

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教师可考虑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同一问题的其他方法。

然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和实际操作,从而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在细化“总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启发、指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及时予以分析和说明,并加以归纳,让学生逐渐学会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开始讲述文字处理软件Word 时,教师可首先出示一张用Word编制的小报,指出它包含文字、图片、表格、艺术字等几个部分,从而可以形成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和插入艺术字等几个“阶段任务”。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愈发重要。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们亟需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目前关于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急需深入探讨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提升教学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任务驱动法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教学原则,为后续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2. 探究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情况,分析任务驱动法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实际效果和应用方法,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导。

3. 分析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和挑战,为教育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认识和评估,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

4. 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启示,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通过以上目的的研究,将对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研究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任务驱动法强调学习者通过实际的项目任务进行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研究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师生之间更加互动和合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1. 引言1.1 概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学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正确地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了解网络安全知识等。

这些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现代的小学生对电子设备和互联网非常感兴趣,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提升自己。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具体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其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正文2.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是指通过设计具体的任务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应用于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应用技能、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

老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使用特定软件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通过这个任务让学生学会使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比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摘要:“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本文就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实际运用,从合理设计任务驱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兴趣
一、引言
当前不是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自身不感兴趣,而是由于未能很好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和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而抹杀了学生的兴趣。

那么怎么样来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要解决学生对于信息技术错误认识,培养学生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良好的真实兴趣。

而且要适合小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使他们实实在在地对信息技术感兴趣。

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现状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同的现状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生动情景的创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互帮互助,从而提高了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兴味索然;老师苦口婆心,学生却总不见长进。

十多年的学习生活,让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充满兴趣的学习常有事半功倍的成效,而缺乏兴趣的学习则往往令人止步不前。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四、以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不是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自身不感兴趣,而是由于未能很好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和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而抹杀了学生的兴趣。

我用了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成果驱动、情感驱动、生活驱动、本能驱动来解决学生对于信息技术错误认识,培养学生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良好的真实兴趣。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㈠成果驱动
成果驱动就是用现成的作品进行导课引入,要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资源,展示形式多样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内容我们教师都要通过演示而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就需要提前准备一些优秀作品或制作一些作品,在作品中运用即将学习的知识,引起学生对电脑作品的兴趣,然后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如在教学制作工艺广告一课时,首先提前在网络上找到一些做得好的具有典型性的工艺广告图片展示给学生欣赏,以之激起学生对制作一副好的工艺广告的强烈欲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

㈡情感驱动
情感驱动就是让所学习的内容用一种活动和主题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设定好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学习方式和实施策略,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一次主题活动中完成。

围绕能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一个主题(一系列事件),以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获取为主要目标,并以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主要载体和研究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展的一系列自主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是一种比较适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

简单地说,就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来设计和进行教学。

在活动过程中不随意偏离主题目标,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活动过程,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讲求体验的深度。

主题活动除了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参与,更多的涉及了小组的分工协作、交流,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大足石刻调查报告”通过任务的提出、分解,小组的分工与合作,让每个同学都各做其事,又有合作探究,最终获得最美的成果。

㈢生活驱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成绩的计算、图表的绘制等等。

所以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生活中实用的知识技能,越是贴近生活,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生活情境。

例如:在讲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时,我先展示了一张完整的成绩表,表中有总分、平均分、排名的计算。

由于此表的信息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此学生兴趣比较浓厚,纷纷进行了讨论。

有学生说使用计算器,有学生说肯定有公式套用等等,参与度高。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引入了本节课的内容:公式的运用。

因此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得知操作的方法。

联系实际导入,要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情。

这样的一种导入方式,由于事情贴切生活,学生热情高涨,参与度高,认知比较深刻,都跃跃欲试想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可以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很多问题的处理离不开信息技术,从而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有了质的改变。

㈣本能驱动
人一生下来就知道吃和睡,这是人的生理本能.同样人一生下来就有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有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的欲望,即人人都有“求知欲”和“展示欲”,这是人的“心理本能”孩子的本能是喜欢学习的,孩子最初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都来源于本能。

部分孩子之所以后来不爱学习,主要是由于教师对他们的“心理本能”还不够了解、不够尊重,甚至采取了违反本能特点的错误行为导致的。

我们应该利用孩子的本能让孩子自己去再利用、再延伸自己的本能,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能不断地迸发出来,成为学习的内驱力。

要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真正成课堂中的主体。

本能驱动可以用游戏式和竞赛式等。

⒈游戏式
每个学生从小时侯起,游戏就伴随着孩子的发育和成长。

孩子的要求和需要在游戏中得到最充分的满足,没有比游戏更好玩的了。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游戏也是一种试验,在不断的试验成功与失败中,孩子体验到创造新的东西、做意见未做过的事都能获得极大的快乐。

孩子在游戏中的创造兴趣得到满足后,便会把兴趣转道现实生活中来。

所以游戏作为儿童的天性和发展必需的部分,它能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发展。

例如学生在进行打字练习的过程中,键位和指法的练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老师要求学生一直重复地练习指法,学生不但学得非常累,有些学生甚至开始不愿意学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适时地引入《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如“警察抓小偷”、“打地鼠”、“青
蛙过河”,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只有掌握了指法和键位,才能取得好成绩。

在这情况之下,老师再把学生引回到指法和键位练习当中,这样学生就能更加认真地进行练习了。

⒉竞赛式
竞赛是激励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习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竞赛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分组竞赛”,旨在“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合作与竞争,体验了主动参与的乐趣,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练习键盘操作时,我会让学生比赛哪个速度,或者在练习搜索引擎时,让学生比一下谁的查找速度快,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特别的高。

也可以分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最出色,学生们对于集体荣誉是非常重视的,往往为了争夺第一名,为了老师的表扬,会表现的非常努力。

这样,枯燥的知识没有让孩子感到厌烦,仍然一如既往的喜欢信息技术课。

五、结束语
兴趣是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对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有其特殊的意义。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信息技术教师慎重而道远的重要任务。

我通过利用好任务驱动使得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志华.“趣”不惊人死不休.《中国教育信息化》
[2] 李可.合理使用教材打造高效课堂。

[3]李艺.信息技术新课改中“主题活动式教学”的再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