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及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动点的运动过程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
, ,
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
此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当 时,
此时函数图象是过一、三象限的一次函数;
当 时,
.
此时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所以符号题意的图象大致为 .
故选: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动点运动过程表示出函数解析式.
∴CD=2
∵点 为 边中点,
∴AD=CD=2,CA=2CD=4
由图象可知,当运动时间x= 时,y最小,即CP最小
根据垂线段最短
∴此时CP⊥AB,如下图所示,此时点P运动的路程DA+AP=
所以此时AP=
∵∠A=∠A,∠APC=∠ACB=90°
∴△APC∽△ACB
∴
即
解得:AB=
在Rt△ABC中,BC=
3.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直线l⊥边AB,并从点A出发向右平移,设直线l在菱形ABCD内部截得的线段EF的长为y,平移距离x=AF,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
A.3B. C.2 D.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图1和图2结合起来分析,分别得出直线l过点D,B和C时对应的x值和y值,从而得出菱形的边长和高,从而得其面积.
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考查了扇形弧长、解直角三角形等相关知识,解答时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7.小亮同学骑车上学,路上要经过平路、下坡、上坡和平路(如图),若小亮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1<v2<v3,则小亮同学骑车上学时,离家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正确理解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同辞家门赴车站,父亲和学子的函数图象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一样,当学子离开车站出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父亲离开车站回家,离家越来越近.
故选B.
【点睛】
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函数图象解决问题,掌握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函数 的取值范围()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
【详解】
函数 的取值范围: ,所以 .
故选:C
【点睛】
考核知识点:自变量求值范围.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由图象容易得出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2)由题意得出慢车速度为 =60(千米/小时);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由图象得出方程60×4+4x=600,解方程即可;(3)求出快车到达的时间和慢车行驶的路程,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由图象得: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故选项A错;
【点睛】
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将图形的运动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4.如图,在 中,点 为 边中点,动点 从点 出发,沿着 的路径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 点,在此过程中线段 的长度 随着运动时间 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则 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函数图象.解题关键点:从图象获取信息,由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列出算式.
2.如图,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中,点P从A点出发,沿A→B→C→D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点Q同时从A点出发,沿A→D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则 的面积S关于时间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根据函数图象的意义,①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故射线O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错误;
②甲的速度为:64÷8=8米/秒,乙的速度为:52÷8=6.5米/秒,故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正确;
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正确;
【分析】
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即可求出CD的长,从而求出AD和AC,然后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和垂线段最短即可求出CP⊥AB时AP的长,然后证出△APC∽△ACB,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AB,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
【详解】
解:∵动点 从点 出发,线段 的长度为 ,运动时间为 的,根据图象可知,当 =0时,y=2
10.如图:图中的两条射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
①射线A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
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
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对每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图象得正误.
【详解】
解:A、从图象上看小亮的路程走平路不变是不正确的,故不是.
B、从图象上看小亮走的路程随时间有一段更少了,不正确,故不是.
C、小亮走的路程应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两次平路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此图象符合,故正确.
C.林老师从家里到超市的平均速度与从超市到书店的平均速度是相等的
D.林老师从书店到家的平均速度是10千米/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家距离超市1.5km”,所以A中说法正确;
B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在书店停留的时间为;80-50=30(分钟),所以B中说法正确;
【详解】
解:因为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A1→A2→A3→A4→A5爬行,从A1→A2的过程中,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从A2→A3的过程,高度不变,从A3一A4的过程,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从A4.→A5的过程中,高度不变,所以蚂蚁爬行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B.
故选:B.
【点睛】
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排除法求解.
④当点P在线段AD上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故答案选D.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
12.某生物小组观察一植物生长,得到的植物高度y(单位:厘米)与观察时间x(单位:天)的关系,并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AC是线段,直线CD平行于x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开始观察时起,50天后该植物停止长高;
(2)由题意得:慢车总用时10小时,
∴慢车速度为: =60(千米/小时);
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
由图象得:60×4+4x=600,解得:x=90,
∴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
(3)快车到达甲地所用时间: 小时,慢车所走路程:60× =400千米,此时慢车距离乙地距离:600-400=200千米,故选项D错误.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一辆慢车从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一辆快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匀速行驶至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
B.快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
C.慢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
D.快车到达甲地时,慢车距离乙地100千米
②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为 ;
③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
④该植物最高为15厘米.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①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知50天后植物的高度不变,也就是停止长高;
②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线段的解析式,
故选D.
点睛:读懂题意,“弄清函数图象中每个转折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解放军某部接到上级命令,乘车前往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前进一段路程后,由于道路受阻,汽车无法通行,部队通过短暂休整后决定步行前往.若部队离开驻地的时间为t(小时),离开驻地的距离为s(千米),则能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详解】
解:由图像可知,当点P到达点A时,OB=OA=a,S△AOB= ,
过点A作AD⊥OB交OB于点D,
则∠AOD=90°,
∴在Rt△AOD中,sin∠AOD= ,
∵∠AOB=60°,
∴sin60°= ,
∴AD= ,
∵S△AOB= ,
∴ ,
∴a=4(舍负),
∴弧AB的长为: ,
∴ .
故选:B.
【点睛】
D、因为平路和上坡路及下坡路的速度不一样,所以不应是一条直线,不正确,故不是.
故选C.
8.父亲节当天,学校“文苑”栏登出了某同学回忆父亲的小诗:“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轴t表示离家的时间,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相吻合的图像是()
【详解】
解:由图2可知,当直线l过点D时,x=AF=a,菱形ABCD的高等于线段EF的长,此时y=EF= ;
直线l向右平移直到点F过点B时,y= ;
当直线l过点C时,x=a+2,y=0
∴菱形的边长为a+2﹣a=2
∴当点E与点D重合时,由勾股定理得a2+ =4
∴a=1
∴菱形的高为
∴菱形的面积为2 .
故选:C.
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正确;
故选B.
【点睛】
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的快慢.
11.如图,在△ABC中,AC=BC,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B→A匀速运动.则CP的长度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描述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如图,过点C作CD⊥AB于点D.
∵在△ABC中,AC=BC,∴AD=BD.
①点P在边AC上时,s随t的增大而减小.故A、B错误;
②当点P在边BC上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
③当点P在线段BD上时,s随t的增大而减小,点P与点D重合时,s最小,但是不等于零.故C错误;
9.如图,一只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A1⇒A2⇒A3⇒A4⇒A5爬行,那么蚂蚁爬行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A:到A2蚂蚁是匀速前进,随着时间的增多,爬行的高度也将由0匀速上升,从A2到A:随着时间的增多,高度将不再变化,由此即可求出答案.
6.如图1,在扇形 中, ,点 从点 出发,沿 以1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 ,图2是点 运动过程中, 的面积 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则 , 的值分别为()
图1 图2
A.4, B.4,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结合函数图像中的(a, )可知OB=OA=a,S△AOB= ,由此可求得a的值,再利用弧长公式进而求得b的值即可.
③把x=40代入②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④把x=50代入②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CD∥x轴,
∴从第50天开始植物的高度不变,
故①的说法正确;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
∵经过点A(0,6),B(30,12),
∴ ,
解得: ,
∴直线AC的解析式为 (0≤x≤50),
故②的结论正确;
C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从家里到超市的平均速度为:1500÷30=50(米/分钟),林老师从超市到书店的平均速度为:(2000-1500)÷(50-40)=50(米/分钟),所以C中说法正确;
D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从书店到家的平均速度为:2000÷(100-80)=100(米/分钟)=6(千米/时),所以D中说法错误.
当x=40时, ,
即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
故③的说法正确;
当x=50时, ,
即第5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6厘米;
故④的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仔细观察图象,准确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描述了林老师某日傍晚的一段生活过程:他晚饭后,从家里散步走到超市,在超市停留了一会儿,马上又去书店,看了一会儿书,然后快步走回家,图象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表示时间,y表示林老师离家的距离,请你认真研读这个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林老师家距超市1.5千米
B.林老师在书店停留了30分钟
【解析】
【分析】
根据动点的运动过程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
, ,
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
此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当 时,
此时函数图象是过一、三象限的一次函数;
当 时,
.
此时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所以符号题意的图象大致为 .
故选: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动点运动过程表示出函数解析式.
∴CD=2
∵点 为 边中点,
∴AD=CD=2,CA=2CD=4
由图象可知,当运动时间x= 时,y最小,即CP最小
根据垂线段最短
∴此时CP⊥AB,如下图所示,此时点P运动的路程DA+AP=
所以此时AP=
∵∠A=∠A,∠APC=∠ACB=90°
∴△APC∽△ACB
∴
即
解得:AB=
在Rt△ABC中,BC=
3.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直线l⊥边AB,并从点A出发向右平移,设直线l在菱形ABCD内部截得的线段EF的长为y,平移距离x=AF,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
A.3B. C.2 D.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图1和图2结合起来分析,分别得出直线l过点D,B和C时对应的x值和y值,从而得出菱形的边长和高,从而得其面积.
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考查了扇形弧长、解直角三角形等相关知识,解答时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7.小亮同学骑车上学,路上要经过平路、下坡、上坡和平路(如图),若小亮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1<v2<v3,则小亮同学骑车上学时,离家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正确理解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同辞家门赴车站,父亲和学子的函数图象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一样,当学子离开车站出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父亲离开车站回家,离家越来越近.
故选B.
【点睛】
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函数图象解决问题,掌握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函数 的取值范围()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
【详解】
函数 的取值范围: ,所以 .
故选:C
【点睛】
考核知识点:自变量求值范围.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由图象容易得出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2)由题意得出慢车速度为 =60(千米/小时);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由图象得出方程60×4+4x=600,解方程即可;(3)求出快车到达的时间和慢车行驶的路程,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由图象得: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故选项A错;
【点睛】
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将图形的运动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4.如图,在 中,点 为 边中点,动点 从点 出发,沿着 的路径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 点,在此过程中线段 的长度 随着运动时间 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则 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函数图象.解题关键点:从图象获取信息,由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列出算式.
2.如图,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中,点P从A点出发,沿A→B→C→D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点Q同时从A点出发,沿A→D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则 的面积S关于时间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根据函数图象的意义,①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故射线O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错误;
②甲的速度为:64÷8=8米/秒,乙的速度为:52÷8=6.5米/秒,故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正确;
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正确;
【分析】
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即可求出CD的长,从而求出AD和AC,然后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和垂线段最短即可求出CP⊥AB时AP的长,然后证出△APC∽△ACB,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AB,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
【详解】
解:∵动点 从点 出发,线段 的长度为 ,运动时间为 的,根据图象可知,当 =0时,y=2
10.如图:图中的两条射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
①射线A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
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
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对每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图象得正误.
【详解】
解:A、从图象上看小亮的路程走平路不变是不正确的,故不是.
B、从图象上看小亮走的路程随时间有一段更少了,不正确,故不是.
C、小亮走的路程应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两次平路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此图象符合,故正确.
C.林老师从家里到超市的平均速度与从超市到书店的平均速度是相等的
D.林老师从书店到家的平均速度是10千米/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家距离超市1.5km”,所以A中说法正确;
B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在书店停留的时间为;80-50=30(分钟),所以B中说法正确;
【详解】
解:因为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A1→A2→A3→A4→A5爬行,从A1→A2的过程中,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从A2→A3的过程,高度不变,从A3一A4的过程,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从A4.→A5的过程中,高度不变,所以蚂蚁爬行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B.
故选:B.
【点睛】
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排除法求解.
④当点P在线段AD上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故答案选D.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
12.某生物小组观察一植物生长,得到的植物高度y(单位:厘米)与观察时间x(单位:天)的关系,并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AC是线段,直线CD平行于x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开始观察时起,50天后该植物停止长高;
(2)由题意得:慢车总用时10小时,
∴慢车速度为: =60(千米/小时);
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
由图象得:60×4+4x=600,解得:x=90,
∴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
(3)快车到达甲地所用时间: 小时,慢车所走路程:60× =400千米,此时慢车距离乙地距离:600-400=200千米,故选项D错误.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一辆慢车从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一辆快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匀速行驶至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
B.快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
C.慢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
D.快车到达甲地时,慢车距离乙地100千米
②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为 ;
③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
④该植物最高为15厘米.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①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知50天后植物的高度不变,也就是停止长高;
②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线段的解析式,
故选D.
点睛:读懂题意,“弄清函数图象中每个转折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解放军某部接到上级命令,乘车前往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前进一段路程后,由于道路受阻,汽车无法通行,部队通过短暂休整后决定步行前往.若部队离开驻地的时间为t(小时),离开驻地的距离为s(千米),则能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详解】
解:由图像可知,当点P到达点A时,OB=OA=a,S△AOB= ,
过点A作AD⊥OB交OB于点D,
则∠AOD=90°,
∴在Rt△AOD中,sin∠AOD= ,
∵∠AOB=60°,
∴sin60°= ,
∴AD= ,
∵S△AOB= ,
∴ ,
∴a=4(舍负),
∴弧AB的长为: ,
∴ .
故选:B.
【点睛】
D、因为平路和上坡路及下坡路的速度不一样,所以不应是一条直线,不正确,故不是.
故选C.
8.父亲节当天,学校“文苑”栏登出了某同学回忆父亲的小诗:“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轴t表示离家的时间,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相吻合的图像是()
【详解】
解:由图2可知,当直线l过点D时,x=AF=a,菱形ABCD的高等于线段EF的长,此时y=EF= ;
直线l向右平移直到点F过点B时,y= ;
当直线l过点C时,x=a+2,y=0
∴菱形的边长为a+2﹣a=2
∴当点E与点D重合时,由勾股定理得a2+ =4
∴a=1
∴菱形的高为
∴菱形的面积为2 .
故选:C.
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正确;
故选B.
【点睛】
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的快慢.
11.如图,在△ABC中,AC=BC,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B→A匀速运动.则CP的长度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描述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如图,过点C作CD⊥AB于点D.
∵在△ABC中,AC=BC,∴AD=BD.
①点P在边AC上时,s随t的增大而减小.故A、B错误;
②当点P在边BC上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
③当点P在线段BD上时,s随t的增大而减小,点P与点D重合时,s最小,但是不等于零.故C错误;
9.如图,一只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A1⇒A2⇒A3⇒A4⇒A5爬行,那么蚂蚁爬行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A:到A2蚂蚁是匀速前进,随着时间的增多,爬行的高度也将由0匀速上升,从A2到A:随着时间的增多,高度将不再变化,由此即可求出答案.
6.如图1,在扇形 中, ,点 从点 出发,沿 以1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 ,图2是点 运动过程中, 的面积 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则 , 的值分别为()
图1 图2
A.4, B.4,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结合函数图像中的(a, )可知OB=OA=a,S△AOB= ,由此可求得a的值,再利用弧长公式进而求得b的值即可.
③把x=40代入②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④把x=50代入②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CD∥x轴,
∴从第50天开始植物的高度不变,
故①的说法正确;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
∵经过点A(0,6),B(30,12),
∴ ,
解得: ,
∴直线AC的解析式为 (0≤x≤50),
故②的结论正确;
C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从家里到超市的平均速度为:1500÷30=50(米/分钟),林老师从超市到书店的平均速度为:(2000-1500)÷(50-40)=50(米/分钟),所以C中说法正确;
D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从书店到家的平均速度为:2000÷(100-80)=100(米/分钟)=6(千米/时),所以D中说法错误.
当x=40时, ,
即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
故③的说法正确;
当x=50时, ,
即第5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6厘米;
故④的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仔细观察图象,准确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描述了林老师某日傍晚的一段生活过程:他晚饭后,从家里散步走到超市,在超市停留了一会儿,马上又去书店,看了一会儿书,然后快步走回家,图象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表示时间,y表示林老师离家的距离,请你认真研读这个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林老师家距超市1.5千米
B.林老师在书店停留了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