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隆中对比较

合集下载

隆中对和出师表

隆中对和出师表

3、一词多义 道 中道崩殂(路) 咨诹善道(方法) 遗 以遗陛下(给予)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 (尽力) 为 俱为一体(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但任)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 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无 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 行 然后施行(实行) 性行淑均(行为) 行阵和睦(行列) 益 有所广益(益处) 至于斟酌损益(增加)
4、虚词 ①“于”的用法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欲报之于陛下也(给)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对) ②“以”的用法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遂许先帝以驱驰(而)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故临崩寄臣以人事也(把) 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时间,地域等界限)
5、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 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亲近、疏远) 深入不毛(名词动用,长庄稼)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当时 驻扎 器重
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判断句
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
难道 靠近 委屈招来 一起 应该委屈
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
驾顾之。”
车马 看望
由是先主遂诣yì 亮,凡三往,乃见。因屏
拜见 崩溃 总共 才 就 屏退 蒙受灰尘
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窃取皇帝的命令
孤不度duó 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
估计
因此 失败
志犹未已,君 谓计将安出?”

《隆中对》与《出师表》阅读练习

《隆中对》与《出师表》阅读练习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以彰其咎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7.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9.《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

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出师表》理解性背诵(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

一、文学常识1.《出师表》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

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该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刘禅(姓名)的一篇表文。

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刘备(姓名)。

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他写这篇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崩殂(cú)恢弘(hóng)菲薄(fěi)(bó)陟(zhì)臧否(zāng)(pǐ) 攸(yōu)以遗(wèi)陛下裨(bì)猥(wěi)自枉(wǎng)屈夙(sù)庶(shù)竭驽(nǔ)钝咎(jiù)咨诹(zī)(zōu) 昭(zhāo)遗诏(zhào)三、找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及意思1、必得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疏漏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选拔四、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中道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3、不懈于内(懈怠)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失,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13、陟罚臧否(陟,奖励。

臧,善。

否,坏、恶。

《出师表》《隆中对》课外阅读比较及答案

《出师表》《隆中对》课外阅读比较及答案

《出师表》《隆中对》课外阅读比较及答案《出师表》《隆中对》课外阅读【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躬耕于南阳躬: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③约己爱民约:④悉仰于官悉:22.翻译下列句子(2分)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分)答案:21.①躬:亲自,亲身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③约:克制④悉:全部,都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23.D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二: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

(13分)【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隆中对》和《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隆中对》和《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24课《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1、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 诸葛亮在本文中先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劝说后主继承 先帝的遗志;后陈述往事,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深 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最重要的,为 什么? •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侫。亲贤远侫是三条建议的核心, 因为它是另外两条建议的思想基础,只有做到亲贤远侫,才能 为为忠谏之言开路,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赏罚分明。

• • • • •
3、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 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答: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贤能为之用;总揽英雄。 4、结合课文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答:刘备:是一个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以复兴汉室为 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谋臣形 象
6、相关诗句: •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7、《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智慧的事例: •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 八封阵、三气周瑜
• 默写: •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闻达于诸侯; • (2)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 危难之间。 • (3)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 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 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 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

《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

《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一)【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乙】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日:“君与俱来。

”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欲信.大义于天下()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译文:3.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甲文:乙文:4.诸葛亮和刘备历来备受尊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二)【甲】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颖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

州平,烈之子也。

徐庶见备于新野。

备器之。

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诸戎,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结合隆中对和出师表评价诸葛亮200字

结合隆中对和出师表评价诸葛亮200字

结合隆中对和出师表评价诸葛亮200字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他出生于东汉末年,在三国时期担任蜀汉的丞相,为抗击曹魏建立蜀汉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

《隆中对》是诸葛亮在与刘备商议军事问题时所作的文章,其中诸葛亮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战略思想和军事策略,表明了他作为军事家的才华和深刻的战略眼光。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打仗前写给刘备的一封信,其中诸葛亮勉励刘备要善于运用兵法,不能沉迷于非理性的权力斗争,并告诉他如何治理国家。

这封信表明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深刻思想和清醒的政治眼光。

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战略眼光和政治眼光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除了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才华外,诸葛亮在思想方面也是卓越的。

他的著作《论语》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哲学思想,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

这些思想反映了诸葛亮对知识、善行和快乐的重视,并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此外,诸葛亮还是一位慈善家。

在蜀汉的政权中,他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资助贫困学生,为灾民提供救济,并建立了一所学校,为广大学生提供免费教育。

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慈善家,他的贡献为中国历史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较隆中对和出师表

比较隆中对和出师表

比较《隆中对》和《出师表》天秀中学刘桂玲一、大处着眼分析两篇文章2000年,湖北省襄樊市半年内5次进京奔走,甚至市长都亲自出马了。

有关领导看到了他们以教研报告形式提交的汇报材料感到很惊奇,笑着对他们说:“地方上来找我们都是为了要项目,搞创收,你们为了一篇课文能上教材跑到北京来,我们真是第一次碰到。

”2003年春,这篇课文出现在我们大家现在使用的这册教材中。

可河南省南阳市又发起举行了“万人签名活动”,他们认为这一课的一个注释出现了错误,并要求“尊重史实,捍卫历史”,纠正这个注释。

究竟是哪一篇课文让这两个地方“大动干戈”呢?原来是《隆中对》这篇课文。

人教版把《隆中对》和《出师表》两篇有一定难度的文章并列出现在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这给教学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教学“机遇”。

《隆中对》是人物传记节选,它的核心部分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卓越才能。

作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学习时宜反复诵读,对策一节要求学生熟练背诵。

重点解决两个问题:①选材详略得当。

本文主要写诸葛亮的卓越才能,最能突出他的才能的是他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并为其规划了成就霸业、兴复汉室的基本方针和具体策略的过程,所以写得非常详细。

其余部分则惜墨如金。

②写人物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

“隆中对策”时,直接从正面突出诸葛亮身居一室,心怀天下的卓越才能;同时徐庶的推荐,刘备如鱼得水的评价,都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其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历来被视为“表”中代表作。

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也有“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的名句。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诸葛亮的耿耿丹心,光照日月,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练习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练习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以彰其咎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译文:(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5.《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隆中对和出师表

隆中对和出师表
当时 驻扎 判断句 器重
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
难道 靠近 委屈招来 一起 应该委屈
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驾顾之。 驾顾之。”
车马 看望
5、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 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亲近、疏远) 深入不毛(名词动用,长庄稼)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
亲自 田地 喜欢唱
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 惟博陵崔州平, 善,谓为信然。 谓为信然。
经常 只有 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的人
赞许 友好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先主曰: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 于是与亮情 感情 一天 好日密 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 曰:
解释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 孤之有孔明, 鱼之有水也。 好象 君勿 复言。 羽飞乃止。 复言。”羽飞乃止。
字词归纳 1、积累下列词语: 中道崩殂:中途去世。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深入不毛:深入到不长草木的地方。 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妄自菲薄:随便轻视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苟全性命:保全性命,苟活于世。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革兴。 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

从隆中对和出师表看诸葛亮的才能

从隆中对和出师表看诸葛亮的才能

从《隆中对》和《出师表》看诸葛亮的才能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有着传奇色彩。

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效忠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千古佳话。

诸葛亮的谋略在三国时期没有人会怀疑,“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蜀汉的鼎力,诸葛亮是功不可没的。

在《隆中对》中就有详细地记载。

刘备三顾茅庐,请教诸葛亮,诸葛亮未出隆中,已知天下三分,对天下的分析可谓是淋漓尽致,神机妙算。

他论曹操“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他评孙权“据江东,历三世,国险民附”他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以吴国为外援,共同对抗强大的魏国。

也正因如此,蜀汉才能在如此复杂的动荡局势下立足,建立自己一片天地。

诸葛亮能把天下局势分析得如此透彻,不仅因为它足智多谋,还有就是他身在草庐,心系天下。

他虽然“躬耕于南阳”,但他并没有只把眼光局限于一个范围内,而是身系天下事。

刘备两次去拜见诸葛亮,可诸葛亮都外出会友,这也就是诸葛亮了解天下事的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析天下政治,自信满满的诸葛亮怎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诸葛亮的成功,与他的自信是分不开的。

《隆中对》中,写道诸葛亮把自己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徐庶荐贤,刘备屈驾,亲自登门拜访。

足见诸葛亮对自己的才华是十分自信的,正因如此,诸葛亮得到了刘氏父子的重用。

诸葛亮也十分重义气,知恩图报。

正因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使诸葛亮“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但后来208年,刘备被曹操战败,蜀汉国力衰败,而诸葛亮没有因此而临阵脱逃,更没有去投奔实力强大的魏国,而是临危受命,忠于陛下,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

刘备临崩前,对刘备说,如果刘禅治国不力,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夺权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地称霸蜀汉。

但诸葛亮并没那样做,他一直辅佐着扶不上墙的刘阿斗,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蜀汉大旗,直至病逝于五丈原。

任用贤才是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所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

《隆中对》与《出师表》对比阅读

《隆中对》与《出师表》对比阅读

《隆中对》与《出师表》对比阅读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 猥.自枉屈__________以彰.其咎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1)挟天子而令诸侯挟:____________(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夙夜: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

《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word课件

《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word课件

《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④由是先主遂诣亮(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5.“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6.有人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理解对出一下联。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下联: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隆中对》、《出师表》知识梳理

《隆中对》、《出师表》知识梳理

《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一、背景常识。

“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

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了这段佳话。

陈寿,西晋史学,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二、字词归类。

1.生字识记。

好(hào)为乐(yuè)毅诣(yì)屏(bǐnɡ)人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胄(zhòu)箪(dān)食(sì)壶浆倾颓(tuí)屯(tún)新野遂用猖獗(jūe) 挟(xíe)天子2.通假字①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②自董卓已来:“已”通“以”③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⑤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3.一词多义。

①已:a.停止:然志犹未已b通“以”:自董卓已来②遂:a.就:由是先主遂诣亮b因此:遂用猖蹶③因:a.凭,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b于是:因屏人曰④为:a. 动词,吟诵:好为《梁父吟》b判断词,是:谓为信然c.表被动,被、替:贤能为之用d.动词,作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⑤于:a.连词,跟、和: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介词,在:欲信大义于天下c.介词,向: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古今异义。

①猖蹶:a.古义:失败,例句:遂用猖蹶b.今义:凶猛而放肆②许:a.古义:承认,例句:时人莫之许也b.今义:允许,赞许③就:a.古义:接近,靠近,例句:此人可就见b.今义:多用作连词④可以:a.古义:可以把(它),例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b.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⑤国:a.古义:地势,例句:国险而民附b.今义:国家三、解释句中的词语。

《隆中对》《出师表》翻译

《隆中对》《出师表》翻译

《出师表》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

但是,侍奉守卫的臣子在宫廷里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忘死的原因,原来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优待,想报答给陛下。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志士的勇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于阻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为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的以及做忠诚善良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更大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在过去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说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向宠做了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帝、灵帝表示慨叹和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种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间扬名做官。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把当世的大事拿来询问我,因此(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来(为他)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间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教育资料】《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学习专用

《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④由是先主遂诣亮(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5.“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6.有人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理解对出一下联。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下联: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出师表》与《隆中对》的对比阅读

《出师表》与《隆中对》的对比阅读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屈尊、排除(铲除)、拜访、感动激动、通“伸”伸张、估计、奔走效劳。

2、(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自那以来有二十一年了。

(2)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

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3)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们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

(4)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3、(1)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2)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3)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

诸葛亮是一个有远大抱负,有才能的人。

(4)报先帝、忠陛下;忠: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侫的建议‘推荐人才;平定南方,稳定后方;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4、B D单车岁月答案:1.①载全家走亲戚;②学会了骑车,在骑车中长大;③上学的唯一交通工具;④骑车赏景的伴侣。

2.(1)旧时乡村偏僻、落后,物质匮乏,生活的色彩单一,所以用灰暗。

(2)既实指自行车的锈迹斑斑,也是指当年的车,旧时的事已经随时光的流逝而不再那新鲜,令人感动了。

3.(1)比喻的说法,戏谑的口吻,写出了单车在崎岖山路上的颠簸和难受。

匠人与大师答案13.我们不应满足于敝“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2分。

意思对即可。

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14.□甲: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答出一种即可)□乙: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断进步的道理。

《隆中对》《出师表》《25词五》文言知识梳理 (1)

《隆中对》《出师表》《25词五》文言知识梳理 (1)

《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一、背景常识。

1.“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

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了这段佳话。

陈寿,西晋史学,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二、字词归类。

1.生字识记。

好(hào)为乐(yuè)毅诣(yì)屏(bǐnɡ)人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胄(zhòu)箪(dān)食壶浆倾颓(tuí)屯(tún)新野2.通假字①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②自董卓已来:“已”通“以”3.一词多义。

①已:a.停止:然志犹未已b通“以”:自董卓已来②遂:a.就:由是先主遂诣亮b因此:遂用猖蹶③因:a.凭,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b于是:因屏人曰④为:a. 动词,吟诵:好为《梁父吟》b判断词,是:谓为信然c.表被动,被、替:贤能为之用d.动词,作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⑤于:a.连词,跟、和: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介词,在:欲信大义于天下c.介词,向: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古今异义。

①猖蹶:a.古义:失败,例句:遂用猖蹶b.今义:凶猛而放肆②许:a.古义:承认,例句:时人莫之许也b.今义:允许,赞许③就:a.古义:接近,靠近,例句:此人可就见b.今义:多用作连词④可以:a.古义:可以把(它),例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b.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⑤国:a.古义:地势,例句:国险而民附b.今义:国家5、词类活用①箪:名词作动词,用箪盛饭②壶:名词作动词,用壶盛浆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3、省略句:君与俱来。

4、状语后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四、重点语句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山西省(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1分)13、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身”的意思是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3分)1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1分)15、“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2分)1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12.先帝13.Zhòu; 亲自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14、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15、“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6、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2004江都市(三)阅读下面《隆中对》中的文段,完成28—30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28.(1分)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9.(2分)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30(2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①曹操:②诸戎、夷越:2004兰州市(三)阅读下面《隆中对》中的文段,完成28—30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28.(1分)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9.(2分)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30(2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①曹操:②诸戎、夷越:(三)28.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9.A 30.①此诚不可与争锋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05黄冈隆中对(节选)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自董卓已来( ) (2)名微而众寡(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11.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2)(3)12.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9.(1)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控制)(4)物资(4分,每处1分) 10.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11.(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3分,每小题1分,答题顺序可颠倒,意同即可)12.(1)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1分,可选其中一例回答)(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分,意同即可)05荆门一、文言文(共13分)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B.利尽南海利:利用C.国险而民附附:归附D.时先主屯新野屯:驻扎4.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贤能为之用②不足为外人道也B.①而其主不能守②舍生而取义者也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5.句子翻译(3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文:6.填空(3分)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7.简答题(3分)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3.B 4.5.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这个意思吗?(本题要注意“殆”、“资”及反问语气,翻译意思对即可)6.兵力(或“军事”、“军队”)人才、民心(只答一词亦可)、物产(或“物资”)7.天命观(或“唯心主义”,意思对即可)06天津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721题(12分)【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不耻劳辱()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译文: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通假字是,本字是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4分)答:16. (2分)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17.(2分)①去拜访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每词1分)18.(2分)左右皆笑之(多写不给分)19. (2分)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20.(2分)通假字:研本字:砚(各占1分)21. (4分)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描写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异同各占2分,不结合文本扣一半分)2006安徽濉溪(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由是先主遂诣亮()(3)先帝不以臣卑鄙()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7、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18、回答下列问题(4分)(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15、(1)拜访(2)到……去,这里有“去拜访”之意(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16、(1)因为(2)总共17、(1)我原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希望在动乱的年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一般人没有谁同意他这种比附18、(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兰州市2007二、文言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一11题.(11分)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以弱为强者 B 曹操比于袁绍贤能为之用信义著于四海C 此用武之国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⑷总揽英雄揽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二、文言文阅读(共23分)(一)(11分)9.(3分)D10.(4分)(1)争强、争胜(2)资助、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罗致11.(4分)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意思对即可)课外相关文段2008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燕昭王招贤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15.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2)孤之愿也( )(3)燕国殷富( ) (4)燕王吊死问孤(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17.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 我的理解:18.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我的感悟:答案:15、(1)降低身份,指谦卑;(2)愿望;(3)殷实富足;(4)慰问16、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17、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18、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2008年岳阳市(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由是感激(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 况贤于隗者乎B.受任于败军之际/ 臣闻古之君人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D.遂许先帝以驱驰/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士争凑燕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译文:(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译文: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8.(1)此(或“这”,或“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答应(4)买9.B10.士/争凑燕11.(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12.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