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丁玲等

合集下载

第二章 丁玲20页PPT

第二章 丁玲20页PPT
莎菲“还不是完全资本主义化的”。 “在她的创作里面, 是找不到最富丽的新装 ,看不见不断变幻着光色的跳舞场,也 看不见金醉纸迷的大宴会 ;同时,也没有家备的Motor car,自 动的电话机,金刚钻,画眉笔,以及香槟酒” 。
她是二者的混合物,既厌恶颓废的色欲又渴望放纵它。 莎菲 “苦闷”的文学意义:
从“世纪末”的颓废所生的变质者,第一,肉体上已有和常人不同的特 征,自我观念很强,容易为一时的冲动所动摇。第二个特征,容易动情绪 ,对于毫不相干的事,笑着哭着。第三特征,依其人的周围状况,或为厌 世悲观,或对宇宙人生的种种恐怖心,常常象困惫,倦怠,烦闷。第四的 特征,活动上表现很忧郁的状态。第五的特征,作无止境的梦想,不能注 意于一事,来判断追求统一思想的脑力,因此专耽于漠然,暧昧,无顺序 ,断片的妄想。第六是怀疑的倾向,对于种种问题,怀抱疑惑,诠索其根 底,而不得解决烦闷者。最后一个特征是神秘狂,即Mystical delirium的 状态。(钱谦吾《丁玲》,1931年《现代中国女作家》)
2、早期创作成就:
被誉为描写“MODERN GIRL”的天才作家 大胆、率直的女性心理的描写
●描写“MODERN GIRL”的天才:
她表现的女子是典型的资产阶级“近代女子”的姿态,是其他女作家创 作中所少有甚至没有的,这种女性具有浓厚的“世纪末”病态气质。
“陷于怀疑苦闷的,和心意常常被悲哀锁住着,专门寻欢求乐的倾向, 要算第一了”。
是一种时髦女子与享乐者,专求物质、官能的享乐,沉湎在奢侈放纵 的生活里。(祝秀侠)
《莎菲女士的日记》:十二月二十九日:
我真不知应怎样分析出我自己来。有时为一朵被风 吹散了的白云,会感到一种渺茫的,不可捉摸的难过, 但看到一个二十多的男子(苇弟其实还大我四岁)把眼 泪一颗一颗掉到我手背时,却像野人一样的在得意的笑 了。苇弟是从东城买了许多信封来我这里玩,为了他很 快乐,在笑,我便故意去捉弄,看到他哭了,我却快意 起来。

丁玲散文推荐

丁玲散文推荐

丁玲散文推荐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

湖南临澧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丁玲散文,供大家欣赏。

丁玲散文推荐:五月是一个都市的夜,一个殖民地的夜,一个五月的夜。

恬静的微风,从海上吹来,踏过荡荡的水面;在江边的大厦上,飘拂着那些旗帜:那些三色旗,那些星条旗,那些太阳旗,还有那些大英帝国的旗帜。

这些风,这些淡淡的含着咸性的风,也飘拂在那些酒醉的异国水手的大裤脚上,他们正从酒吧间、舞厅里出来,在静的柏油路上蹒跚着大步,倘徉归去。

这些风,这些醉人的微风,也飘拂在一些为香脂涂满了的颊上,那个献媚的娇脸,还鼓起那轻扬的、然而也倦了的舞裙。

这些风,静静的柔风,爬过了一些花园,飘拂着新绿的树丛,飘拂着五月的花朵,又爬过了凉台,蹿到一些淫猥的闺房里。

一些脂粉的香,香水的香,肉的香。

好些科长,部长,委员,好些官们,好些银行家,轮船公司的总办,纱厂的、丝厂的、其他的一些厂主们,以及一些鸦片吗啡的贩卖者,所有白色的、黄色的资本家和买办们,老板和公子们都在这里袒露了他们的丑态,红色的酒杯,持在善于运用算盘的手上。

成天劳瘁于策划剥削和压迫的脑子,又充满了色情,而倒在滑腻的胸脯上了。

这些风,也吹着码头上的苦力,那些在黄色的电灯下,掮着、推着粮食袋,煤炭车,在跳板上,在鹅石路上,从船上到堆栈,从堆栈到船上,一趟,两趟,三十趟,四十趟,无休止地走着,手脚麻了,软了,风吹着他们的破衫,吹着滴下的汗点,然而,他们不觉得。

这些风也吹着从四面八方,从湖北、安徽,从陕西、河南,从大水里逃来的农民们,风打着他们饥饿的肚子,和呜咽着妻儿们的啼声。

还有那些被炮火毁去家室的难民,那些因日本兵打来,在战区里失去了归宿的一些贫民,也麇集在一处,在夜的凉风里打抖,虽说这已经是倦人的五月的风。

这些风,轻轻地也吹散着几十处、几百处从烟筒里喷出的滚滚的浓烟,这些污损了皎皎的星空的浓烟。

风带着煤烟的气味,也走到那些震耳的机器轧响的厂房里,整千整万的劳力在这里消耗着,血和着汗,精神和着肉体,呻吟和着绝叫,愤怒和着忍耐,风和着臭气,和着煤烟在这挤紧的人群中,便停住了。

丁玲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课件2

丁玲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课件2

丁玲在国际文坛的地位
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丁玲的作品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她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受到赞誉,同时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
丁玲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提供了文学创作的借鉴和启示
丁玲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丁玲的文学作品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我们夫妇之间》 《在医院中时》
《莎菲女士的日记》 《我在霞村的时候》
丁玲的写作风格与特点
细腻的心理描写
对农村和农民的关注
真实反映时代背景
强烈的批判精神
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丁玲作品的影响与评价
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反映 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
运。
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
人道主义立场
丁玲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 立场,她的作品关注社会 底层人民的命运,呼吁社 会公正和平等。
丁玲的人格魅力与社会影响力
才华横溢
丁玲具有杰出的文学才华,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 远影响。
社会影响力
丁玲的作品和言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她积极参与革命事业和社会改革, 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1924年,丁玲前往北京,在北大旁听课程,并开 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作品。
丁玲的职业生涯与成就
丁玲的职业生涯始于1927年,当时她担任了北平 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助教。
丁玲的代表作之一是中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该小说于1952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 奖。
02
CATALOGUE
丁玲的作品与创作风格
部分。
作品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一)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一)

第八章30年代小说(一)第一节30年代小说概述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有下列重要标志:一是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

二是长篇小说的成熟。

李劼人。

三个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三是小说流派的涌现。

本时期主要有左翼作家、京派作家和新感觉派作家等。

早期的革命文学,即普罗小说,“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

蒋光慈(1901-1931),五卅运动后,写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

中篇小说《短裤党》,迅速反映了刚刚过去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平复),“左联”五烈士之一。

分析中篇小说代表作《二月》,萧涧秋,陶岚,文嫂。

分析短篇小说代表作《为奴隶的母亲》,春宝娘,秀才,皮商,秀才大老婆。

艾芜的《南行记》,南国风情。

代表作《山峡中》。

叶紫,代表作《丰收》,“丰收成灾”为主题,老农民云普叔,儿子立秋。

社会剖析小说吴组缃(1908-1994)《箓竹山房》,二姑姑《一千八百担》,宋氏大家族,农民抢谷。

沙汀京派作家废名(1901-1967),《竹林的故事》,三姑娘。

萧乾(1910-1999),长篇小说《梦之谷》,爱情小说,自传色彩。

芦焚(1910-1988),又名师陀。

东北作家群。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东北沦陷,一部分青年作家由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带着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憎恨和浓烈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怀,创作小说,开了我国抗日文学的先河。

其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等。

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第二节丁玲等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出生于临Array澧县修梅乡高桥村黑胡子冲。

1927年,丁玲开始创作小说。

她的处女作《梦珂》、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日记》相继发表此后,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自杀日记》和《一个女人》,中篇小说《韦护》。

之后,又发表了《一九三0年春上海》(之一、之二)、《某夜》、《田家冲》、《水》、《法网》、《消息》、《夜会》、《奔》、《诗人亚洛夫》、《给孩子们》等中、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母亲》。

丁玲带朗诵散文集5篇(2)

丁玲带朗诵散文集5篇(2)

丁玲带朗诵散文集5篇(2)丁玲带朗诵散文集篇三:风雨中忆萧红丁玲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

要是有更大的风雨也好,要是有更汹涌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似的那么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水声也是那么不断地哗啦哗啦在耳旁响,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

这会使人有遐想,想到随风而倒的桃李,在风雨中更迅速迸出的苞芽。

即使是很小的风雨或浪潮,都更能显出百物的凋谢和生长,丑陋或美丽。

世界上什么是最可怕的呢,决不是艰难险阻,决不是洪水猛兽,也决不是荒凉寂寞。

而难于忍耐的却是阴沉和絮聒;人的伟大也不是能乘风而起,青云直上,也不只是能抵抗横逆之来,而是能在阴霾的气压下,打开局面,指示光明。

时代已经非复少年时代了,谁还有悠闲的心情在闷人的风雨中煮酒烹茶与琴诗为侣呢?或者是温习着一些细腻的情致,重读着那些曾经被迷醉过被感动过的小说,或者低徊冥思那些天涯的故人?流着一点温柔的泪,那些天真、那些纯洁、那些无疵的赤子之心,那些轻微的感伤,那些精神上的享受都飞逝了,早已飞逝得找不到影子了。

这个飞逝得很好,但现在是什么呢?是听着不断的水的絮聒,看着脏布也似的云块,痛感着阴霾,连寂寞的宁静也没有,然而却需要阿底拉斯的力背负着宇宙的时代所给予的创伤,毫不动摇的存在着,存在便是一种大声疾呼,便是一种骄傲,便是给絮聒以回答。

然而我决不会麻木的,我的头成天膨胀着要爆炸,它装得太多,需要呕吐。

于是我写着,在白天,在夜晚,有关节炎的手臂因为放在桌子上太久而疼痛,患砂眼的眼睛因为在微小的灯光下而模糊。

但幸好并没有激动,也没有感慨,我不缺乏冷静,而且很富有宽恕,我很愉快,因为我感到我身体内有东西在冲撞;它支持了我的疲倦,它使我会看到将来,它使我跨过现在,它会使我更冷静,它包括了真理和智慧,它是我生命中的力量,比少年时代的那种无愁的青春更可爱啊!但我仍会想起天涯的故人的,那些死去的或是正受着难的。

《丁玲的文学创作》课件

《丁玲的文学创作》课件

II. 丁玲的文学思想
1 现实主义
丁玲以现实主义为指导思想,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民命运来推动社会变革。
2 批判意识
她审视社会不公与压迫,并探讨改变现状的可能性,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
3 人道关怀
关注人民的苦难与斗争,用她的作品传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III. 丁玲创作的背景
动荡时期
丁玲的创作背景受到旧中国的不 平等和社会动荡的影响。
VI.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解读
社会与人物
通过描写农民的斗争和社会 关系,展现了农村社会的复 杂性和人民斗争的韧性。
阶级斗争
作品中的主要矛盾是农民和 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凸显 了社会的不公和剥削。
公正与反抗
作品中的主人公通过反抗和 斗争,呼唤社会的公正和人 民的权利。
VII. 《火花》解读
1
压迫与斗争
社会现实
她亲身目睹了工人和农民的劳作 条件,同时也了解到他们的困境 和斗争。
性别问题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丁玲关注和 探讨了妇女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 和权益问题。
IV. 丁玲的文学创作风格
1 真实写实
以真实为基础,生动地描 绘人物和环境,给人以身 临其境的感受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内 心世界。
2
通过描绘工人的压迫和维权斗争,反映
了工人阶级的困境和呼声。
3
社会背景
以旧中国社会中的阶级矛盾为背景,再 现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命运。
理想与现实
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同时也 展现了现实社会中的挑战和难题。
VIII. 丁玲的散文创作
1 细腻情感
以散文的形式表达情感, 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打动 读者内心。
《丁玲的文学创作》PPT 课件

丁玲:对女性生存困境的独到书写

丁玲:对女性生存困境的独到书写

第五章丁玲:对女性生存困境的独到书写丁玲(1904——1986年)是五四以后第二代善写女性并始终持女性性别立场的作家。

从五四落潮时创作的《孟轲》、《莎菲女士的日记》,到一九二零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具有转型意义的《韦护》,再到一九四零年代初在延安创作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夜》、《在医院中》及杂文《“三八”节有感》等,丁玲笔下始终或显或隐地贯穿着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表现出一个觉醒了的新女性强烈的自省、自觉意识和追求自我解放、人格独立的愿望。

其间,即便是转向革命与解放区题材,也依然坚守着对女性性别身份的认同,以莎菲式的敏感、狷傲与执着,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思想穿透力,对女性生存困境予以大胆的揭示,并“写出平常人所着眼不到处”。

⑴第一节对女性自我欲望的大胆逼视——《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篇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于1927年,发表于1928年2月《小说月报》。

小说内容为芳龄二十的女大学生莎菲三个月里的日记。

故事从对老实的然而狭隘的苇弟的叙写开始,然后描述莎菲对有着高贵模型的美男子凌吉士的爱情,接下来是莎菲关于苇弟对凌吉士嫉妒的心理感触。

小说的高潮是莎菲的内心斗争:她已经知道凌吉士灵魂的卑劣,却无法不受诱惑于他那美的外表。

结局是莎菲长久以来渴望的吻得到了,她才知道自己的可笑,而且深感惭愧。

小说的核心是莎菲内心深处灵与肉、理与欲的冲突及最后灵是怎样战胜欲的。

这篇小说最为人称道的是对莎菲在情欲面前所受的诱惑细致而深入地描写,它把女性的内心深处以及女性身上世代相传的文化积淀,挖掘得相当独特、新颖、透彻。

莎菲是一位非常矛盾和敏感的青年女性,她总是处在对于人间的种种不愿舍弃的热望以及每次追求得来的懊丧的矛盾之中。

丁玲以越轨的笔致,真实地表现了莎菲身上意识与无意识、情感与欲望的冲突。

一方面,莎菲为凌吉士那颀长的身躯,嫩玫瑰般的脸庞,柔软的眼波,惹人的嘴角所诱惑,为他那高贵的气质所倾倒;另一方面,当她了解凌吉士所追求的是金钱和肉体、志趣在于留学哈佛和成为资本家,明白那使她爱慕的高贵模型里,安置着一个卑劣的灵魂,她又悔恨未能拒绝他落在发际的热吻,并转而诅咒自己。

彭德怀速写丁玲概括文章

彭德怀速写丁玲概括文章

彭德怀速写丁玲概括文章“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当年,毛泽东主席的这一诗句不仅是对彭德怀元帅的由衷赞扬,也确实道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才能。

我们或许能从女作家丁玲的笔下,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当年彭德怀元帅的人格魅力。

1936年12月中旬,彭德怀指挥的西征军司令部驻在定边的绍沟沿,这时,著名女作家丁玲从上海十里洋场来到了绍沟沿。

自红军抵达陕北后,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来到了陕北黄土高原,丁玲就是这样到陕北的。

丁玲在冯雪峰的安排下,于1936年11月中旬来到了保安。

丁玲的到来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欢迎宴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中央领导人都出席了宴会。

后经丁玲提议,在保安成立了“中国文艺协会”。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工农大众文艺”的口号,号召文学家到前线去,到生活中去,歌颂工农兵。

12月初,丁玲随杨尚昆等奔赴前线去体验生活。

经过8天的艰苦行军,丁玲等到达了西征军司令部驻地绍沟沿。

彭德怀对丁玲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彭德怀的战争生涯和他那融军人的英武与农民的纯朴为一体的特殊气质强烈地吸引了丁玲的注意。

彭德怀对这位才华横溢、热情奔放的青年女作家也分外亲切,他向她谈自己的身世,和她谈论文学。

彭德怀虽为一名军事指挥员,但也很爱好文学,在战斗之余读过鲁迅和左翼作家的很多作品。

“西安事变”发生后,彭德怀率红军主力开赴庆阳、西峰一带,尔后又南下至咸阳、三原、淳化。

丁玲亦随总指挥部南下。

此时,丁玲对彭德怀有着极好的印象,她对彭德怀观察得那样细致,彭德怀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她都看在眼里,她在随军南下途中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沿途都没有休息,只要一休息下来,便又拟着电稿或指示的彭德怀同志又已坐在人来人往的门边写着什么了。

”“忽然从门外传来一个有力的声音,使大家都肃静地听着,这正是那坐在门槛上写东西的前敌总指挥。

”“说话总是很幽默的彭德怀,也是一个喜欢说一句两句的,并且有时还是做出一点胡闹的举动,我以为只有小孩子才会感兴趣的举动。

浅谈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

浅谈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

浅谈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丁玲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女作家,她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成就非凡。

她的文学作品以批判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多样性为主题,探讨人类的疾苦和希望。

在这个时期,丁玲以其独特的文学观点和才华,对当时的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

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注重批判社会现实。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正处于抗战期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疾苦重重。

丁玲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她通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赵一荻》等作品,描绘了农民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险恶现实。

她用真实的笔触将社会的丑恶面孔揭露出来,唤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她通过文学创作,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农民的命运,促进社会的正义和进步。

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强调人性的多样性。

她深刻地描绘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灵变化,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她在小说《水》中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复杂心理,揭示了人性中的悲欢离合,忠诚和背叛。

她在小说《赵一荻》中刻画了一个女性在革命年代的内心挣扎和追求自由的形象,展现了人性中的执着和矛盾。

她的文学创作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多样性,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体现了对人类疾苦和希望的思考。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类疾苦的同情和对希望的追求。

她透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人类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她在小说《赵一荻》中刻画了女性在革命年代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向往,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类疾苦和希望的思考,激励着人们奋发向前,追求美好生活。

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是丰富而多样的,她注重批判社会现实,强调人性的多样性,思考人类疾苦和希望。

她的作品影响深远,成为当时文学领域的重要作品之一,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她的文学创作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激励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丁玲以其深刻的文学见解和才华,成为当时文学界的巨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丁玲散文推荐(2)

丁玲散文推荐(2)

丁玲散文推荐(2)丁玲散文推荐:秋收的一天夜晚刮了风,被窝怎么也盖不严,破了的窗户纸吹得沙沙地响,等不到天亮,人醒在炕上了。

睡在山底下十四号房间里的薇底,本来一到四五点钟就睡不着了的,今晚似乎醒得更早了。

听了听靠在她左边睡着的管玉,跟她往常一样,不管你什么时候醒,她总是呼噜呼噜地睡得香甜得很。

她是不到吹起床号不醒的,甚至连号音也听不到,要同学叫着她才肯醒的时候也有。

薇底于是转过身去,蜷着,缩着头,闭紧了眼,心里想着:“睡吧!睡吧!明天要上山了呢!”可是慢慢倒更清醒了似的,朦朦胧胧地回忆到上午的秋收动员大会,实际却是很清楚地呈现在眼前。

“为什么大家那么兴奋而愉快呢?”她一面怀疑地问着,那些动人的场景和演说词,便像银幕一般地连续映了出来。

自从柳润波用朗诵诗似的演说向全体同学挑战,那些被刺激了的青年的心谁也忍不住不响亮地给他以回答。

小干部(指小组长)们更忙了起来,重新在他的小组里征求新的意见,以便提出更高的目标作为竞赛条件。

要不是主席善于主持会场,将讨论中心移到组织和技术上去,那会议不知要延长到多久了。

自然,薇底没有感觉到自己在大会上也曾如何地激动和昂奋。

她的身体不算怎么好,神经和心脏都有一点衰弱,每一上山便气喘头晕心跳,但这次她决定参加重劳动。

她的小干部和生产分会的分队长都劝她,要她留在学校里编《秋收小报》,可是仍抵不过她的执拗。

每一回忆到以往的心情(锄草时她是做轻劳动的),就觉得难受。

近来自信身体已经强健得多,并且也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所以她很高兴地做了一些准备上山的工作。

所谓准备也就是除了修理一双好走路的鞋子之外,还在头天送走了来看她的孩子,和睡得早一点而已。

这也就是说她不敢在吹了熄灯号之后还延捱一会儿,思索什么问题了。

然而不到月亮下山她便醒了,翻来覆去都睡不熟。

该是多倒霉的事啊!睡在她右边的刘素,患着厉害的神经衰弱,常常失眠的,听到她的转侧,便轻轻地问道:“薇底:你睡不着吗?”“唔,没有什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总要求一、教学目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要讲述从 1917年文学革命至今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变历史。

本课程教学目标在于:①进入20世纪以来的历史语境和文艺生态环境,掌握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以期学生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本认知;②放眼20世纪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整体格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向和思潮、社团、流派等文坛现象作多维度的诠释,认识当代文学创作的经验、教训与发展规律,以构建基本的史识认知;③强调走进文本世界的专业阅读,深入考察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悟力与审美能力;④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和专业素养,注重现当代文学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功底的夯实,以提升其文学评论及研究能力。

二、教学任务①讲授现当代文学的发生过程与历史脉络;②讲授现当代文艺思潮、文学社团、文学流派及创作现象;③讲授现当代作家作品的综合性研究;④讲授现当代文学创作的经验、教训与发展规律。

三、课时总安排章节设置主要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学时)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2第二章鲁迅(一) 4第三章小说(一) 4第四章通俗小说(一) 1第五章郭沫若 2第六章新诗(一) 4第七章散文(一) 2第八章戏剧(一) 1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2第十章茅盾 3第十一章老舍 3第十二章巴金 3第十三章沈从文 3第十四章小说(二) 6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 2第十六章新诗(二) 2第十七章鲁迅(二) 2第十八章散文(二) 1第十九章曹禺 3第二十章戏剧(二) 1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2第二十二章赵树理 2第二十三章小说(三)8第二十四章戏剧(三) 1第二十五章艾青 2第二十六章诗歌(三) 6第二十七章绪论 5第二十八章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潮述评 2第二十九章当代小说(上)12 第三十章当代小说(下)27 第三十一章当代诗歌创作13 第三十二章当代话剧创作9第三十三章当代散文创作 4合计144学时四、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要求教学单元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第二节新文学初期的发展1、概括和介绍现代文学起始阶段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潮史实,明确现代文学的概念、分期、性质,成就,帮助学生宏观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丁玲 2

丁玲 2

二、左翼时期的丁玲
1930年,丁玲加入“左联”。她创 作的《韦护》、《水》、《母亲》等 作品,丰富了左翼革命文学创作,成 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左翼作家。
•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完成第一部 长篇小说《韦护》。1931年,出任左联机关刊 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1932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这时期她创作的《水》《母 亲》 • 中国著名女作家、散文家 丁玲 • 等一些作品,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 1933年被捕,被软禁在南京,1936年脱离禁 锢,离开南京到陕北。

那女人忽地跑下台阶,就在那万年青的磁 花盆旁边,匍匐了下去,眼泪就顺着脸流了下 来。她哽咽道:“大爷们,请你们高抬贵手, 照顾咱娘儿吧。……请大爷看在咱们一个妇道 人家面上,怜怜惜惜咱的孩子们吧。”磕头下 去。 • 那些雄纠纠起来的佃户,誰也不说 话,……还当她是金枝玉叶,从来也没有受过 折腾的。想起她平日的小恩小惠,反而有些同 情她现在的可怜。
• 第一、不要让自己生病。……没有什么 东西比今天失去健康更不幸些。只有它 同你最亲近,好好注意它,爱护它。 • 第二、使自己愉快。只有愉快里面才有 青春,才有活力,才觉得生命饱满,才 觉得能担受一切磨难,才有前途,才有 享受。……所以必须每天都做点有意义 的工作,都必须读点书,都能有东西给 别人,游惰只使人感到生命的空白,疲 软,枯萎。 •
《在医院中》
• 陆萍毕业于上海产科医院,像一切热 血青年一样,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被 分配到一所医院工作。医院管理混乱、 不少医护人员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 不懂护理知识。医院对病人也敷衍塞责, 轻率地就给病人截肢。病房的卫生没人 打扫,病人的苦痛没人过问。
• 人们感兴趣的,倒是捕风捉影地制造谣 言,传播绯闻。陆萍以一个医生的职业 道德和责任心,向领导呼吁,却被领导 认为她是知识分子的骄傲自大,看不起 工农出身的领导和同事,结果遭来更多 的误解和批评,被扣上小资产阶级、自 由主义的帽子。最后陆萍身心俱疲地离 开这所医院,学习去了。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一)

“大河小说”
“大河小说” (法文romance-fleave), 是近代法国小说的重要体式,其特征是以 多卷体连续小说的形式表现时代历史的社 会生活全貌。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等都是大河小说。
第二节 丁玲、张天翼
一、丁玲 (一)作家生平 (二)早期作品:承袭“五四”精神的苦闷 1、《梦珂》 2、《莎菲女士的日记》及“莎菲”的形象 (三)左联时期 1、知识分子题材:《韦护》 2、工农题材:《阿毛姑娘》、《田家冲》、 《水》
艾芜(1904—1992)
原名汤道耕,四川新繁人。 代表作《南行记》(包括《人生哲学的一课》、《山
峡中》等八篇)、《丰饶的原野》等。
吴组缃(1908—1994年)
原名吴祖襄,安徽泾县人。 代表作《樊家铺》、《一千八百担》、《箓竹山 房》等。
李劼人(1891-1962)
原名李家祥,四川成都人。 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大河小说”的探索者
3、出色的艺术才能
①散文化的小说结构,无完整的故事情节, 却韵味深长。 ②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 茅盾在《〈呼兰河传〉序》里说,“它是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 婉的歌谣。”
那是一个初春,正月的早晨,乡村的土 场上,孩子们群集着,天空里飘起颜色鲜 明风筝,三个五个,近处飘着大的风筝, 远处飘着小的风筝,孩子们在拍手,在笑。 老人——刘成的父亲也在土场上依着拐杖 同孩子们看风筝。就是这个时候消息来了! ——《看风筝的人》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 。以 193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有《生死场》、《手》、 《牛车上》、《商市街》等小说和散文。后期作品有《鲁迅先 生散记》、《小城三月》、《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呼兰河 传》。

杰出左翼进步作家-丁玲

杰出左翼进步作家-丁玲

(一)内容分析:《骆驼祥子》通过旧中国北 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控诉了 封建军阀统治的黑暗社会,提出了城市劳动人 民如何争取解放的重要问题。作品取材于市民 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全书是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北京风俗画和世态画。 许多关于北平风土人情和街头巷尾生活场景的 描绘,都写得鲜明生动、富有光彩。 这部现实主义小说的深刻性在于,不仅描写了 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 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二)
• 第一节 老舍的小说创作 • 一、老舍(l899—1966)满族,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 京。1924年夏应聘英国伦敦 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期 间开始文学创作。 •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 一部作品。 1930年老舍回国 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 学任教授。此时创作了《猫城 记》、《离婚》、《骆驼样子》 等长篇小说。
第二节 丁玲等
频 出主 后 《 学 “ 在 原 ( ) 左编 出 莎 习 五 长 名 一 翼及 任 年菲 。 年四 沙 蒋 ) 进左 左 参女 进” 等 冰 丁 步联 联 加士 上思 地 之 玲 作党 机 左的 年 海潮 上 。 ( 家团 关 翼日 发 大的 中 湖 。书 刊 作记 表 学影 学 南 夫记 物 家》 小 中响 时 临 胡。 《 联等 说 文。 , 澧 也是 北 盟作 系 受 人 ) 到。 杰 斗 ,品 1930 1923 1927 1904-1986
1、成功的灰色人物系列:代表作《包氏父子》 (1934年)批判了小市民的庸俗无聊的观念。 是令人发笑的悲剧。 2、其后有《华威先生》刻画了战时文化官僚 的形象,以揭露了国民党消极抗日的真面目。 3、艺术手法: (1)善于捕捉生活中喜剧性的矛盾; (2)思想力度与讽刺夸张的统一; (3)语言简劲,叙述快疾。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小说(二)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小说(二)

小说(二)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确立后进一步深化并求得发展。

1.历史品格浓厚的长篇占主导,诗体长篇也同时出现,都突破了单线条的传统长篇体制。

2.短篇在“横截面”体完善的同时,追求片断的完整性、印象的统一性及无限开放地摄取人生和内心深广性。

3.写实小说有散文化变体,也有人物高度典型化、集中化的佳作。

4.抒情小说由直抒胸臆向创造诗的意境进而40年代小说的哲理诗情方向发展。

5.讽刺小说有严正的政治抨击、批判,也有更喜剧化的风俗讽刺和幽默讽刺。

6.历史小说门类齐备,流派纷呈。

第一节“左联”和左翼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的涌现,标志着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真正结束了“革命文学”的时代而向前迈进。

这批新人的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初期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力图把政治倾向性与艺术真实性较好地结合起来,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努力塑造人物典型,也注意环境描写的典型化,开始在作品中体现出独特的生活藏量、语言储备与艺术个性,造成小说风格的多样化。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年,简称“左联”,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其作家创作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稚到相对成熟,形成很大的影响。

以茅盾为首,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青年作家所创作的社会剖析小说,是其中一支,对整个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小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的左翼小说各有特色,如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革命的罗曼蒂克 30年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即“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

代表作家是蒋光慈,代表作有《最后的微笑》等,他的这些作品在革命题材的一贯粗豪的情感中注入浪漫的柔情,极力为革命者蒙上一层罗曼蒂克的面纱,内容不是革命如何战胜恋爱、如何为恋爱所累,就是在革命中情感得到升华,形成了“革命+恋爱”的概念化、模式化写作,被称为“革命的罗曼蒂克”。

茅盾、瞿秋白等对普罗文学的这种形式曾给予批评。

蒋光慈其作品强调对重大历史事件做及时反映,具有强烈的宣传鼓动性,并特具一种历史沸腾时期昂扬的激情与艺术追求力。

丁玲小学课文有哪些

丁玲小学课文有哪些

丁玲小学课文有哪些
有《梦珂》、《在黑暗中》、《三八节有感》、《十八个》、《田保霖》、《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也频与革命》、《阿毛姑娘》、《暑假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于1927年写的。

它是一篇日记体裁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

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画出女主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

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己,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找不到。

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

丁玲在20年代时就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闻名文坛,其中《莎菲女士的日记》反映了当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成为文坛不朽之作。

写于40年代中后期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她创作生涯的高峰,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的一种。

现代文学-丁玲等

现代文学-丁玲等

“两位是可以各就自己现在能写的题材, 动手来写的。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 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然而两位都是向着前进的青年,又抱着 对于时代有所助力和贡献的意志,那时 也一定能逐渐克服的生活和意识,看见 新路的。”
鲁迅《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
二、三十年代的作品:
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 (1932年)
其他作品集:《土饼》、《苦难》、 《祖父的故事》
重要作品:《丁跛公》、《代理县 长》、《兽道》、《在祠堂里》、 《赶路》
三、主要内容:
1、表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生活 (《法律外的航线》、《老人》、《战 后》)。成就不高。
2、暴露四川农村基层政权的腐败黑幕 (《丁跛公》、《代理县长》)。
三、艺术成就
1、通过个别人物伦理观念的变动反映农 村社会的变动,使作品更加“生活化”, 更耐咀嚼。
2、结尾往往异峰突起,给读者造成震撼。
2、有些作品通过描写农村中地主阶级的内 部冲突和地主与农民的阶级冲突,揭露了 地主凶恶、伪善的嘴脸(《清明时节》、 《万仞约》、《三太爷与贵生》、 《笑》)。
3、表现下层人民的阶级仇恨和反抗情绪 (《小彼得》、《仇恨》、《二十一 个》)。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三个基本主题: 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
三类讽刺性人物:虚伪、狡诈的地 主官僚形象;动摇、庸俗的小知 识分子、小公务员、小市民形象; 愚昧不幸的城乡底层人民形象。
二、本时期的创作情况:
1935年出版成名作《南行记》,包 括《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 等八篇短篇小说。1935年后转向 表现四川乡土生活。
三、作品内容:
1、流浪者题材:表现边境地区的强盗、盗马 贼、毒贩等游民的生活(《人生哲学的一 课》、《山峡中》、《山中送客记》、《松 岭上》、《海岛上》),是对新文学题材的 重要开拓。这些作品既写出了流浪者们善良 的秉性和豪侠的气度,也没有掩盖他们的阴 暗面。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九章30年代小说(一)第一节30年代小说概述30年代的文学的整体格局:“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之间对峙与互渗左翼文学30年代,左联领导下的左翼作家,自觉以现代大工业中的产业工人代言人的身份,对封建的传统农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同时展开批判,要求文学更自觉地成为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工具。

代表作家鲁迅、茅盾、丁玲、柔石、艾芜、叶紫、吴组缃、周文等,还包括东北作家群的萧红、萧军等。

京派文学30年代,在中国北方,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主要阵地,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一般称为“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

朱光潜、沈从文是他们在理论上的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芦焚、林徽茵、萧乾。

他们追求文学的独立性,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具有政治上自由主义、文化上保守主义倾向。

他们在作品中追寻逝去的美,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怀旧气息,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其小说的散文化和抒情形式的成熟表达,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成熟的抒情和讽刺体样式。

“海派”文学“海派”是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他们依托于文学市场,既享受着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着都市“文明病”。

正是对都市文明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境,使他们更接近西方现代派艺术,有着较为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

代表作家有20年代过来的老海派张资平、叶灵风,及本时期崛起的新感觉派诸作家。

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争30年代。

在中国北方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主要阵地,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一般称为“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

朱光潜、沈从文是他们在理论上的主要代表。

他们的理论主要特点是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子夜》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 结构等方面接受批判现实主义: (1)在题材选择上表现为一种“史诗性”。 采取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坚持着“真实性” 这一艺术特点。 (2)人物塑造上,注重巴尔扎克式的“典型 环境”的描写。 (3)艺术结构宏大严谨。30年代的社会画面 “三条火线”系于吴荪甫 一人之身。
二、《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1936出版,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后的新文学, 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 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现,则打 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 的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拓 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作 出了特殊的贡献。
1、成功的灰色人物系列:代表作《包氏父子》 (1934年)批判了小市民的庸俗无聊的观念。 是令人发笑的悲剧。 2、其后有《华威先生》刻画了战时文化官僚 的形象,以揭露了国民党消极抗日的真面目。 3、艺术手法: (1)善于捕捉生活中喜剧性的矛盾; (2)思想力度与讽刺夸张的统一; (3)语言简劲,叙述快疾。
(二)祥子形象性格: 1、祥子纯朴善良,为人 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 美好的精神世界。 2、祥子性格中蕴含着反 抗及独立自主的要求。 3、祥子尽管意志坚强, 为人正直又有奋斗精神, 但最后还是以穷困潦倒而 告终。
(三)、祥子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1、酿成祥子悲剧的主观原因。祥子与 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 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 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 2、酿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 一是 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二是车 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
小说反映了一群青年知识分子在大革 命时代的生活和斗争。 《幻灭》中的主人公是静女士。是一 位抱着美好幻想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 级女性,她不清楚革命的艰苦复杂, 一次次沉入幻灭。
《动摇》中的人物叫方罗兰,自命为稳健 的左派人物。却经常动摇于革命与反动之间。 另一个叫胡国光,是投机钻营的劣绅的代表。 表面拥护革命,背地无恶不作。 《追求》中的人物叫章秋柳,对生活充满 热情,又以享乐、颓废和感官刺激报复现实。 是病态社会的病态心灵的表现。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二)
• 第一节 老舍的小说创作 • 一、老舍(l899—1966)满族,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 京。1924年夏应聘英国伦敦 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期 间开始文学创作。 •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 一部作品。 1930年老舍回国 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 学任教授。此时创作了《猫城 记》、《离婚》、《骆驼样子》 等长篇小说。
1923 1927
1904-1986
(
丁玲创作的《水》、 《母亲》等作品,显示了 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在 陕北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 团长、《解放日报》文艺 副刊主编等职,并创作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夜》、《我在霞村的时 候》等解放区文学优秀作 品。1948年写成长篇小说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1、《子夜》的内容和主题,表现 30 年 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困境和悲剧 。作 品背景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国际金融集团 对后发国家的民族资本的夹击与强迫依 附 ,民族国家的社会出现整体性的动荡与 危机 。 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在反资本 主义化和反工业文明的家族环境氛围中, 在与以赵伯韬为代表的买办资本家的斗 争中苦苦挣扎,最终走向买办化或者破 产的历史命运。
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 一、施蛰存的《梅雨之夕》是心理分析小说 的代表。写年轻的职员送陌路相逢女子的故 事。 1905年生,杭州人。就读 于上海大学,《现代》杂 志编辑。1952年后任华东 师大教授。 自觉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 析学说进行创作。是新感 觉派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 家。
二、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描写上海大都 会的现代景观,与现代都市相适应,采用了 意识流等手法。 三、穆时英的《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写现代都 市里各有所思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描 摹上海这个半殖民地的人情世态。具有感觉主 义的艺术特征。
(四)结构艺术:人物的来龙去脉都有较完 整的交代,主线清晰,紧扣主题。作者以主 人公想通过买一辆车来改变自己生活为主线, 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五)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 1、老舍善于 运用流畅生动的北京口语写作,简洁有力地 写出了富有地方色彩的生活画面和具有性格 特征的人物形象。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 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 现出浓郁的“京味”。文笔轻松酣畅。小说 具有幽默风趣和用语力求机智俏皮的特点
第十章 30年代小说(三)
茅 盾
茅盾故居
第一节、现实主义小说巨匠-茅盾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 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19 81年辞世。 茅盾十岁丧父, “第一教 师”是寡母。北京大学预科读毕,入上 海商务印书馆工作 。任过国民党中央宣 传部的秘书。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 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 《动摇》、《追求》和《虹》。
三、短篇小说《春蚕》大处 着眼,小处落笔,以小人物 观照大时代,透过某一生活 场景中人物性格命运来折射 整个时代社会历史的命运。 传达“丰收成灾”的主题。 通过那个散发着江南水乡古 老泥土味的老通宝的性格命 运,微缩、还原了中国农村 经济的境况。
《林家铺子》也是如此, 一个小小的店铺成了中 国城乡经济破产的缩影。
代表作品:1、《莎菲女士的日记》,表现 “五四”退潮后,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莎 菲的心路历程。
2、中篇《韦护》,运用革命加恋爱的形 式,塑造了从个人走向集体的充满内心矛 盾的知识分子形象。 艺术上:丁玲的小说具有强烈的个性色 彩,常常采用“我”第一人称和日记体;个 人叙事与社会批判的紧密结合造成其文笔动 情,文风犀利,思想深刻的特征。
第二节 丁玲等
频 出主 后 《 学 “ 在 原 ( ) 左编 出 莎 习 五 长 名 一 翼及 任 年菲 。 年四 沙 蒋 ) 进左 左 参女 进” 等 冰 丁 步联 联 加士 上思 地 之 玲 作党 机 左的 年 海潮 上 。 ( 家团 关 翼日 发 大的 中 湖 。书 刊 作记 表 学影 学 南 夫记 物 家》 小 中响 时 临 胡。 《 联等 说 文。 , 澧 也是 北 盟作 系 受 人 ) 到。 杰 斗 ,品 1930
左联期间他写出 了《子夜》、《林家 铺子》、《春蚕》。 抗战时期,辗转于香 港、新疆、延安、重 庆、桂林等地,发表 了《腐蚀》和《霜叶 红似二月花》、《锻 炼》等。
二、《蚀》属于彷徨期的小说处女作品。 1927年8月,茅盾到上海后,立即将自己参加 革命的经过写成小说《幻灭》,沈雁冰在这 篇小说于《小说月报》连载时第一次使用 “茅盾”的笔名。紧接着他又完成了另两篇 小说《动摇》和《追求》。1930年,这三篇 带有连续性的小说结集为《蚀》出版单行本, 故《蚀》又称“《蚀》三部曲”,被看作是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1906-1985)原名 张元定,号一之。湖南湘乡人。 1926年就读北京大学预科。 1928年发表处女作《三天半的 梦》。1931年加入“左联”。 1937年回长沙从事抗日救亡运 动,创办《大众日报》,发表 短篇小说《华威先生》。著作 有《张天翼小说选》、《张天 翼童话选》等。
第二节、《子夜》属于其小说创作爆发 期的作品,是现实主义小说的高峰。 1930年,他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久即参 加了“左联”,1931年开始创作长篇小 说《子夜》,并陆续创作和发表了他最 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 《残冬》)。1933年,《子夜》由开明 书店出版,被人称这一年为“子夜年”。
(一)内容分析:《骆驼祥子》通过旧中国北 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控诉了 封建军阀统治的黑暗社会,提出了城市劳动人 民如何争取解放的重要问题。作品取材于市民 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全书是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北京风俗画和世态画。 许多关于北平风土人情和街头巷尾生活场景的 描绘,都写得鲜明生动、富有光彩。 这部现实主义小说的深刻性在于,不仅描写了 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 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