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听起来为什么不同?)活动建议方案.doc

合集下载

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知道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因素。

能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历探究影响声音特性因素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声音特性的三个方面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音调、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 难点频率和振幅的概念。

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感受其差异,引出声音的特性这一主题。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1. 音调演示钢尺振动实验,让学生观察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高低。

介绍频率的概念,强调音调由频率决定。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音调不同的声音。

2. 响度播放不同响度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其差异。

进行敲鼓实验,改变敲击力度,观察鼓面振动幅度和声音响度的变化。

引入振幅的概念,说明响度由振幅决定,同时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 音色用播放不同乐器或不同人发声的音频,让学生辨别。

讲解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三)课堂练习(10 分钟)给出一些关于声音特性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5 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五)布置作业(2 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后相关习题,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但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还有待改进,例如在讲解频率和振幅的概念时,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有些紧张。

在学生实验探究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幼儿认识声音策划活动方案

幼儿认识声音策划活动方案

汇报人:日期:•活动背景与目标•活动内容与活动流程•活动准备与实施•活动评估与总结•活动安全与风险控制•活动宣传与推广活动背景与目标1. 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重,喜欢探索各种声音。

2. 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从听力开始,通过听来模仿、理解和创新。

3. 声音是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去感受、辨识和表达。

1. 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声音,包括自己的声音和自然界的声音。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精神。

4.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01020304活动内容与活动流程内容声音的来源和种类声音在艺术和娱乐中的应用声音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主题:奇妙的声音世界活动主题与内容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效,引导幼儿进入奇妙的声音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和种类,包括自然声音、人造声音和动物声音等。

设计一些小游戏和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声音的魅力,例如“听声寻宝”、“声音模仿秀”等。

通过播放音乐和歌曲,让幼儿了解声音在艺术和娱乐中的应用,如音乐、歌曲、舞蹈等。

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幼儿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声音,多听、多说、多感受。

讲解环节拓展环节总结环节互动环节活动流程设计活动准备与实施音响设备声音录制设备教具用于录制和整理各种声音素材。

包括声音卡片、玩具乐器等,用于辅助教学活动。

0302 01物资准备用于播放各种声音,如动物叫声、乐器声等。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确保教室内的噪音水平较低。

在教室中放置适当的座位,以便孩子们能够清楚地听到声音。

确保音响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使所有孩子都能听到清晰的声音。

环境布置准备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等。

根据教案准备相应的教具和声音素材,并确保教案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符合。

幼儿听说游戏活动方案及效果分析

幼儿听说游戏活动方案及效果分析

幼儿听说游戏活动方案及效果分析示例文章篇一:《幼儿听说游戏活动方案及效果分析》一、活动方案(一)活动名称趣味听说小乐园(二)活动目标1. 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让幼儿能够专注地听他人说话。

就像小侦探找线索一样,认真听才能知道重要的事情。

2. 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能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们就像小喇叭,要能把心里的话响亮地说出来。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游戏中学会与小伙伴一起玩耍、互动。

这就好比大家一起搭积木,缺了谁都不行。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1. 重点- 引导幼儿准确理解听到的指令并作出正确反应。

比如听到“跳三下”就要准确地跳三下,不能多也不能少。

- 鼓励幼儿大胆开口说话,不怕说错。

幼儿们就像刚学飞的小鸟,要勇敢地张开嘴巴“飞”。

2. 难点- 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

幼儿的注意力就像小蝴蝶,很容易飞走,要想办法把它抓住。

- 协调幼儿之间的互动,避免出现个别幼儿过于主导或者被忽视的情况。

(四)活动准备1. 一些简单的道具,像小铃铛、彩色球、小卡片等。

这些道具就像魔法棒,可以让游戏变得更有趣。

2. 选择一块宽敞、安全的室内场地,就像为小宝贝们打造一个专属的游戏小天地。

(五)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我走进教室,手里拿着小铃铛,轻轻地摇一摇。

“叮铃铃,叮铃铃,小朋友们好呀。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叫做趣味听说小乐园。

”小朋友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就像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我接着说:“在这个小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等着大家呢。

”2. 游戏一:我说你做(10分钟)我把小朋友们带到场地中间。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玩一个‘我说你做’的游戏。

老师会说一些动作,像‘摸摸小鼻子’‘拍拍小手’‘摇摇头’,小朋友们要按照老师说的做哦。

”我先示范了几个动作,然后开始说指令。

“摸摸小耳朵。

”小朋友们纷纷伸出小手摸自己的耳朵。

有个小朋友摸错了,摸到了脸,旁边的小朋友就笑着说:“不是脸,是耳朵呢。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好听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好听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幼儿园小班幼儿通过活动探索“好听的声音”的特点。

通过有趣的声音实验和听觉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培养其对声音的观察和分辨能力,提高幼儿的听觉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声音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辨能力。

3.提高幼儿的听觉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声音的概念和分类2.不同声音的特点和来源3.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4.声音实验和听觉游戏四、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2.不同乐器或盆、勺等制作的简易乐器3.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木头、玻璃、金属等)4.图片、卡片或实物模型5.笔记本、笔等五、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不同声音让幼儿猜测声音的来源,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活动展开•分组让幼儿用不同的乐器或物品制造声音,让其他幼儿听并猜测声音来源。

•带领幼儿在户外发现周围的不同声音,让他们说出觉得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

3. 活动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总结课程中学到的声音知识。

•小结声音的分类及特点,鼓励幼儿多关注周围的声音,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对声音的认识更加具体和直观,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例子和有趣的声音活动,进一步拓展幼儿对声音的认识和体验。

七、延伸活动1.可以邀请音乐老师或音乐爱好者来幼儿园为幼儿展示各种乐器和声音的表演。

2.室内外探索声音活动:带领幼儿到校园内外,听取各种声音,让幼儿记录下自己认为好听的声音。

八、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寻找好听的声音,并告诉家人。

2.在家中用简易乐器或身边材料制作新的声音,并带到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

以上为《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希望能够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活动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活动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活动设计概述本活动以幼儿园小班为对象,旨在通过学习和体验声音的特性,引导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以及声音有什么特点。

2.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声音的来源和区分不同声音。

3.提升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音响设备,各种发声器材(如鸣笛、哨子、铃铛等),玩具或物品用于制作声音实验器材(如纸板、橡皮筋、空瓶等)。

2.活动空间:活动场地应安全、宽敞,并能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

活动流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不同来源的声音,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实验体验:设置各种声音实验站,让幼儿亲自尝试用不同的发声器材制作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产生方式。

3.游戏互动:组织声音传递游戏或模仿声音的互动游戏,让幼儿通过互动体会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4.总结分享:引导幼儿思考当天活动的收获,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活动评估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是否积极互动、实验、游戏是否能正确展开等。

2.收集幼儿对声音的认识、探索过程中的言行记录,以评估幼儿对声音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活动延伸1.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倾听,发现身边更多有趣的声音。

2.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并引导幼儿自主制作声音实验器材进行更多的实践探索。

结语通过《奇妙的声音》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对声音的敏感性和观察力,为其成长奠定基础。

愿这次的活动让幼儿们在探索中快乐成长!。

0-3岁听觉辨别训练活动方案

0-3岁听觉辨别训练活动方案

0-3岁听觉辨别训练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

通过有趣的活动,提升0 3岁宝宝的听觉辨别能力,包括对不同声音的识别、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辨别声音的方向等。

二、活动准备。

1. 发声玩具。

小铃铛:声音清脆悦耳。

拨浪鼓:摇晃时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

沙锤:沙沙的声音很独特。

2. 录制好的声音素材。

动物叫声(小狗汪汪、小猫喵喵、小鸡叽叽等)。

大自然的声音(雨声、风声、流水声)。

家庭常见声音(电话铃声、敲门声、炒菜声)。

3. 柔软的垫子或地毯:为宝宝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活动空间。

三、活动时间。

每次活动时间控制在15 20分钟左右,可根据宝宝的注意力情况适当调整。

每周进行3 4次活动。

四、活动内容。

# (一)声音猜猜猜(3 6个月宝宝适用)1. 让宝宝躺在柔软的垫子上,家长坐在宝宝身边。

2. 家长先拿起小铃铛,在宝宝耳边轻轻摇晃,同时笑着说:“宝宝听,这是什么声音呀?叮铃铃,像不像小精灵在跳舞呢?”然后换个方向,再摇晃铃铛,观察宝宝的反应。

3. 接着用拨浪鼓重复同样的动作,边摇边说:“咚咚咚,这个声音像不像小鼓手在打鼓呀?”4. 最后拿出沙锤,摇晃并说:“沙沙沙,这就像小沙子在唱歌哦。

”5. 多次重复这几个发声玩具的声音展示,每次展示后稍微停顿一下,看宝宝是否会有寻找声音来源或者表现出好奇的反应。

# (二)动物声音大比拼(6 12个月宝宝适用)1. 家长和宝宝面对面坐在地毯上。

2. 家长播放录制好的动物叫声,先播放小狗汪汪的声音,然后用很有趣的声音问宝宝:“汪汪汪,宝宝,是谁来啦?是不是可爱的小狗狗呀?”同时可以模仿小狗的动作,摇摇手像小狗摇尾巴。

3. 再播放小猫喵喵的声音,说:“喵呜喵呜,这又是谁呢?是小猫咪来跟宝宝玩喽。

”并用手比划出小猫的胡子。

4. 每次播放一种动物叫声后,鼓励宝宝做出反应,比如发出声音或者做简单的动作。

如果宝宝有反应,家长要给予大大的拥抱和夸奖,说:“宝宝好聪明呀,都知道是小猫咪呢!”# (三)声音寻宝游戏(12 24个月宝宝适用)1. 在房间里找一个小角落,把发声玩具(小铃铛、拨浪鼓、沙锤)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但是要确保宝宝能够安全地到达这些地方,比如藏在矮柜后面、小椅子下面等。

广播站负责的活动方案

广播站负责的活动方案

广播站负责的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声动校园,畅听无限”二、活动目的。

1.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声音魅力和才华的平台。

2. 加强广播站与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提升广播站在校园内的影响力。

三、活动主体。

全体在校师生。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

1. 时间:[具体活动日期],为期一周。

周一至周五为活动开展期,周六为决赛(如果有比赛环节的话)。

2. 地点:初赛和复赛可以在广播站办公室进行简单筛选,决赛在学校礼堂或者操场(如果场地允许并且天气好的话,操场能营造出很轻松的氛围)。

五、活动内容与形式。

(一)前期宣传(活动前一周)1. 制作超级酷炫(可以夸张一点,吸引眼球)的宣传海报,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麦克风,周围环绕着各种音符和小动物(代表校园里充满活力的同学们),海报上写着“声动校园,畅听无限——广播站活动即将开启,等你来战!”,然后把海报张贴在学校的公告栏、教学楼、食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2. 利用课间时间,广播站成员分成小组到各个班级进行宣传。

到了教室,先播放一段超级搞笑或者超级震撼的音频片段(比如一段模仿卡通人物的声音或者一段激情澎湃的演讲声音),然后说:“嗨,同学们!想不想像这样用声音征服世界?广播站的活动就要开始啦,不管你是有动人的嗓音,还是有独特的创意声音秀,都赶紧来报名哦!”(二)活动环节。

1. 报名阶段(活动前三天)在学校设一个线下报名点,就在教学楼一楼大厅,摆上一张超级大的桌子,桌子上放满了五颜六色的报名表格和可爱的小文具(吸引同学们过来)。

旁边再拉一个横幅,写着“广播站活动报名处”。

同时开通线上报名通道,在学校官方公众号或者班级群里发布报名链接,让同学们可以方便地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联系方式以及自己的声音特长或者想要展示的内容(比如讲故事、唱歌、朗诵诗歌等)。

2. 初赛阶段(活动第一天)参赛选手按照报名顺序,逐个进入广播站办公室。

每位选手有一分钟的时间来展示自己的声音。

可以是简单的自我介绍加上一段小才艺(比如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然后说一段关于这种动物的有趣小知识)。

幼儿园听声辩位活动方案

幼儿园听声辩位活动方案

幼儿园听声辩位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标幼儿期是孩子们感官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活动方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且富有挑战性的“听声辨位”游戏,培养小朋友们敏锐的听力和空间定位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及问题解决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提升综合素质。

二、活动主题“倾听自然,找寻声音的秘密”三、活动对象全体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及教师四、活动准备环境布置:选择开阔、安全且有多种不同材质(如草地、沙地、水泥地、木板等)的户外场地,并在各处设置不同的发声装置,如风铃、敲击乐器、自然材料制作的打击乐器等。

道具准备:盲眼罩、耳机(播放各类声音)、自制简易音响设备、彩色标志物等。

声音资源:提前录制好各类动物叫声、自然声响(如流水、鸟鸣、雷声等)、日常生活中常见声音(汽车喇叭、门铃声等),确保声音清晰可辨。

五、活动流程热身活动:“声音猜猜乐”教师播放各种声音,让孩子闭上眼睛猜测声音来源,初步锻炼孩子的听觉识别能力。

主题游戏一:“声音迷宫”利用彩色标志物搭建一个简单的迷宫,孩子们佩戴盲眼罩,在同伴的指引下仅凭声音判断方向,寻找迷宫出口。

此环节强调听力与合作。

主题游戏二:“自然之声大搜索”在事先布置好的场地上,隐藏若干发声装置,孩子们分成小组,听到声音后迅速找到并标记位置,比拼哪个小组找出的声音源最多。

创意工坊:“小小音效师”提供各种自然材料,鼓励孩子们动手制作自己的小型打击乐器,并在特定区域内制造声音,其他孩子通过听声辨位找到乐器所在。

总结分享:孩子们围坐一起,讨论自己在活动中如何通过声音判断方位,分享成功的喜悦与遇到的困难,教师引导孩子们理解听觉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运用听声辨位技巧的实际意义。

六、安全保障与注意事项所有活动均在老师严密监护下进行,确保儿童安全。

使用盲眼罩时,确保周边无障碍物,避免磕碰。

播放的声音音量适中,避免刺激幼儿稚嫩的耳膜。

七、延伸教育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故事会、绘画创作等活动,让孩子通过图画或故事的形式表达他们对声音世界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巩固本次活动的学习成果。

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

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
三、引导评价
1、帮小圆点找一找,它们的颜色是不是都在气球上。
2、游戏:放气球
环节价值(目标)
重点:体会彩色气球红红绿绿真好看(环节一)
重点: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进行粘贴打扮气球(环节二)
重点:自我检查是不是调换不同颜色的圆点粘贴,体验游戏的快乐。(环节三)
活动反思与建议:
集体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小鱼合唱队
T:小鱼说:你们真棒!把我身上的宝贝一下子就找到了。
4、情景链接:最近大海里要举行一次唱歌比赛,小红鱼听说了这个消息很想参加,它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想学唱歌,参加唱歌比赛。妈妈说:好啊,只要你认真练习,一定能唱出最好听的歌。小红鱼听了妈妈的话,认真地练了起来,小红鱼成功了。小红鱼优美动听的歌声引来了许多喜欢唱歌的小鱼,他们也想和小红鱼一样唱出许多动听的歌。
小结
三只羊表演得真好,脚步声模仿得真像,又很有礼貌。兔姥姥也表演得很棒。
三.听录音,猜猜谁来了
重点提问
1.这是谁的脚步声?(放录音:其中妈妈穿的高跟鞋、小马跑的不同脚步声)
现场版的:爷爷使用拐杖的声音。
2.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小结
每个人的脚步声都不相同,仔细听,开动小脑筋,找找特殊的地方。
环节价值(目标)
2、再次欣赏,并随着音乐摇动手中的瓶子发出响声。
重点提问:刚才摇动瓶子发出的声音好听吗?为什么?
3、跟着教师欣赏歌曲
幼儿拿着瓶子和教师一起随着音乐摇动,体会歌曲的节奏。
小结:我们用手里的瓶子个这首歌伴奏,让它变得更好听。
三、唱唱跳跳
1、幼儿随音乐跟唱歌曲
2、男孩、女孩分乐段伴奏、唱歌,再次感受歌曲的节奏。
二:尝试操作,观察指导
1、我们一起把会唱歌的小鱼找出来,你把小鱼请来了吗?

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微课程设计方案附学习任务单

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微课程设计方案附学习任务单

研讨一: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研讨二 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
测试题: 1.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 3.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三、困惑与问题
力。
技术运用:
运用希沃白板,可以更好的实现互动。
自评等级 优秀□合格□不合格
学习主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习目标
1.掌握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 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
学习难点
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
能传播声音。(声音通过空气这个媒介,传 播到我们的耳朵里。) (二)活动二声音在固定中传播 1.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其他同学 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这样听 到的声音与耳朵不贴在桌面上有什么不同? 同学之间互换角色,再进行上述实验。 2.小结: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比在空气中 传播更加容易。(声音通过桌面这样的固体 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 (三)活动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1.声音能够在空气中,固体中传播,那么在 液体中能传播吗?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探究 呢? 2.实验指导,通过课件出示:将发声的音叉 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声音吗? 3.小结: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仍然能听到声 音,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 三、 研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2.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 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 四、 测试题 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 3.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五、 总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在 不同的物体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 播。

五音不全的成因及解决方案

五音不全的成因及解决方案

五音不全的成因及解决方案五音不全,到底是那五音不全呢?五音,最早出现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另外一种说法是五音是指汉字发音的“五音四呼”中的五音,这五音是喉音、齿音、牙音、口音、唇音。

宋代司马光在《辨五音例》中所谓“欲知宫,舌居中”即是指喉音;“欲知商,口开张”则是指齿音;“欲知角,舌缩却”指牙音;“欲知徵,舌柱齿”指舌音;“欲知羽,撮口聚”指唇音(摘自网络)。

按照这个说法,凡是五音不全的人,那都是存在生理缺陷的。

但是,很多人明明身体健全,吐词清晰,却都声称自己五音不全,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唱歌跑调。

所以在大众的认知中,唱歌跑调就是五音不全。

我是一个声乐老师,从事声乐教学也有十几年了,再此过程中,经常有人问我“李老师,我五音不全,能学唱歌吗?”答案是肯定的,五音不全是可以唱歌的。

但是,同样都是五音不全,同样都是唱歌跑调,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原因,只要找对了原因,对症下药,五音不全就可以治愈。

我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类情况。

第一类:先天因素所谓先天因素,就是由于遗传基因等原因造成了,生下来就是如此,乐感很差。

同样的一首歌,乐感好的人也许听个三五遍就会唱了;乐感差一点的,跟着唱个十几遍也许也就会唱了;那种乐感特别差的,也许老师一句一句的教,教了二三十遍依然唱不准,跑调跑的挺离谱。

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往往就容易失去耐心,扔下一句“你五音不全,不适合唱歌”就把学生给打发了。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有这足够的耐心才行,三十遍教不会,那就四十遍,五十遍……只要功夫下到了,自然就教好了。

当然了,也需要学生自己有毅力,别刚唱个十来遍就烦了,自己先放弃了。

那也许有人会问:要是教了一百遍还教不会那该怎么办?对于这一点,我只能回答“恭喜你,中奖了”。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完全没有音高的概念,无论什么歌曲,他唱出来都是一个调,这种情况,在网络上有人给起了个很恰当的名字“失歌症”。

但是这种人非常非常稀少,比大熊猫还稀有。

《各种各样的声音》作业设计方案

《各种各样的声音》作业设计方案

《各种各样的声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各种各样的声音》是小学音乐课程中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模仿、编创各种声音,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不同声音的来源和特点,认识各种声音的分类;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增强他们尊重和欣赏不同声音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不同声音的分类:人声、乐器声、自然声、机械声等;2. 不同声音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 欣赏名曲中的各种声音;4. 模仿和创作各种声音。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声音的音频,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和兴趣;2. 学习不同声音的分类和特点,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声音的来源和表现方式;3. 欣赏名曲中的各种声音,带领学生认识和感受声音的美妙;4. 模仿和创作各种声音,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并表达自己的创意。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不同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听觉教学法:通过音频材料让学生直接感受不同声音,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3. 互动教学法:设计各种声音的模仿和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表达。

六、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情况;2. 创意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声音模仿和创作作品的创意性和艺术性;3. 听力测试评价:设计听力测试题目,考察学生对各种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到戏剧表演或音乐会现场体验各种声音的融合和表现;2. 邀请专业音乐老师或声音艺术家进行声音表现和创作的指导;3. 组织学生参加声音表现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和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各种各样的声音》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感知、表达各种声音,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声音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尊重和欣赏不同声音的意识。

幼儿园音乐乐园:声音探索与表达活动策划

幼儿园音乐乐园:声音探索与表达活动策划

幼儿园音乐乐园:声音探索与表达活动策划1. 前言幼儿园音乐教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音乐乐园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音乐乐园中,幼儿可以通过各种声音探索和表达活动,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综合素养。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音乐乐园的声音探索与表达活动展开深度探讨。

2. 声音探索在幼儿园音乐乐园中,声音探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声音探索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比如让幼儿利用身体和口头表达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比如模仿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或者是利用各种简单的乐器发出声音等。

在声音探索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并理解声音的特点,培养听觉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和发现能力。

3. 声音表达活动除了声音探索,声音表达活动同样至关重要。

在音乐乐园中,可以设置多种声音表达活动,比如让幼儿根据不同的声音进行情感表达,比如用声音模仿情绪的表达,或者是让幼儿创作自己的音乐小作品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同时也促进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4. 活动策划针对幼儿园音乐乐园的声音探索与表达活动,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活动策划:- 声音探索活动:让幼儿在户外环境中,自由地发出各种声音,并观察和感知周围的声音。

可以设计一些听觉游戏,比如通过声音找到对应的物品。

- 声音表达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声音表达游戏,比如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可以鼓励幼儿自由创作各种声音,或者通过简单的乐器演奏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5. 总结与回顾通过声音探索与表达活动,幼儿可以在音乐乐园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他们不仅可以感知和理解声音的特点,培养音乐感知和音乐表达能力,更可以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幼儿园音乐乐园的声音探索与表达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幼儿园音乐乐园的声音探索与表达活动不仅可以在音乐教育方面发挥作用,更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透过声音探索与表达,可以让幼儿全面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奥秘,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初中物理教案建议

初中物理教案建议

初中物理教案建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明白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传播速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

2. 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问题引导、小组讨论、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好奇。

2. 讲解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通过示例,讲解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3. 讲解声音的传播:说明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看实验,观察声波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传播情况,以及在真空罩中的传播情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

6. 讲解声音传播速度:介绍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解释声速与介质密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7.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如为什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会受到风的影响。

8.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条件和传播速度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3. 进行一个家庭小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知识的掌握。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运用能力。

幼儿园声音教案

幼儿园声音教案

幼儿园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能正确地说出对应的声音名称。

2. 利用有趣的活动,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3. 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幼儿园环境中产生的各种声音,如教室里的铃声、童谣音乐等。

2. 图片或物品,以辅助幼儿识别声音。

3. 小组活动所需的配套材料,如声音卡片、玩具等。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带领幼儿回忆幼儿园里常听到的声音,如铃声、老师的呼唤声等。

- 通过播放录音或模仿各种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辨别声音游戏:- 准备一系列的声音卡片,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等。

- 将卡片逐一展示给幼儿,幼儿观察图片,猜测对应的声音是什么,并说出声音名称。

- 引导幼儿辨别不同声音的特征,如高低、快慢、响亮等。

3. 观察声音活动:- 在教室里或校园特定区域,放置一些隐藏的声音源,如隐藏在盒子里的铃铛、发声玩具等。

- 给幼儿提供纸和笔,让幼儿听到声音后,试图找出声音的来源。

- 让幼儿逐一说出观察到的声音名称,并通过与伙伴的对话,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

4. 声音游戏小组活动:-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组声音卡片。

- 根据卡片上的声音,组员之间进行语言交流,一起确定声音的名称,并找出与之对应的对象或场景。

- 每个小组代表派一名成员向其他小组展示卡片,并引导其他小组猜测声音对应的名称。

5. 制作声音图册:- 鼓励幼儿带来一些有特殊声音的物品或图片,如乐器、家用电器等。

- 将幼儿带来的物品或图片集合在一起,制作成声音图册。

- 每个幼儿依次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或图片,并说出对应的声音名称。

6. 结束活动:- 回顾今天学习到的声音,帮助幼儿巩固记忆。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辨别不同的声音,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观察。

教学延伸:1. 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声音资源,如音乐、戏剧等,加强幼儿的音乐和表演能力。

2. 引导幼儿将学习到的声音与图画、手势等进行联想和表达,培养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精选10篇)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精选10篇)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精选10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精选10篇)》,快快拿去用吧!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篇1活动目标: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

”(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

(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奇妙的声音早教课教案

奇妙的声音早教课教案

奇妙的声音早教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孩子通过听觉感知不同的声音,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2. 帮助孩子通过声音的模仿和发声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声音游戏和歌曲,激发孩子的兴趣,促进身心发展。

二、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发出不同声音的玩具或器材,如铃铛、鼓、哨子、玩具电话等。

2. 准备一些发声乐器,如口琴、小号、手风琴等。

3. 准备一些适合儿童的歌曲和儿歌CD。

4. 教室环境要安静整洁,保证教学秩序。

三、教学过程。

1. 感知声音。

通过让孩子闭上眼睛,听老师发出不同的声音,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等。

然后让孩子自己模仿这些声音,加深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

2. 发声练习。

让孩子跟着老师一起练习发出不同的声音,如高音、低音、尖锐音、柔和音等。

可以通过吹口琴、吹小号等乐器来进行发声练习,让孩子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声音游戏。

设计一些声音游戏,如“听音辨物”、“模仿声音”、“找声音”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感知不同的声音,增强对声音的辨别能力。

4. 儿歌欣赏。

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儿歌,让孩子跟着歌曲的节奏摇摆、跳跃,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5. 课堂总结。

通过简短的课堂总结,让孩子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加深印象,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

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声音的感知、模仿能力、发声表达能力等方面,做出评价,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

针对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总结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家庭作业。

让孩子在家里继续进行声音的感知和模仿练习,可以让家长配合,一起参与进来,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七、延伸活动。

可以组织孩子参加一些音乐和声音相关的活动,如音乐会、声乐比赛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声音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样一堂奇妙的声音早教课,可以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感知声音,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好听的声音 全国通用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好听的声音 全国通用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好听的声音一、活动背景好听的声音可以令人感到愉悦和平静,也能带来正能量和自信心。

在二年级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声音习惯。

因此,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声音的形成和表达,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声音魅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了解不同声音的特点和造成声音产生的原因。

2.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拓展中文和英语的词汇量。

3.掌握正确的声音发音和说话技巧,培养流畅标准的口音和好听的声音。

4.在不同场景下模仿和表达不同类型的声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感性认识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内容1.声音的形成和传播•给学生介绍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原理,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声音的特性和表现形式。

2.拓展词汇和练习口语•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练习素材,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词汇和练习口语的活动。

•例如,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模拟各种日常场景下的对话,强化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

3.声音的发声技巧•给学生了解有声与无声音、气息与喉结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

•通过各种声音的发声练习,帮助学生克服舌根过短、声带受损等误区,培养流畅标准的口音和好听的声音。

4.声音表达的艺术性•通过声音表达的艺术性的讲解,让学生意识到声音表达不仅是听觉的感受,还与情感、思想和文化有关。

•听取名人演讲、有声读物、歌曲等多种形式的声音艺术作品,让学生借鉴自己的声音进行表达,并通过欣赏和评价来培养感性认识和审美素养。

四、教学方法•PPT呈现•视频展示•小组讨论•动手实验•语音训练•声音音频播放五、教学评价与反馈•了解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声音发音准确性,通过口语和笔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测。

•分析评测结果,针对性地给学生反馈和改进建议,并培养学生的自我改进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听起来为什么不同?)活动建议方案【一】活动流程框图【二】活动过程2.1活动一:比较在操场上和教室里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1.1活动任务:感受在操场上和教室里听到的声音的区别,对形成区别的原因做出猜想。

2.1.2活动内容:1、体验在操场上和教室里听到的声音的区别〔1〕教师组织学生在操场上集合,请一个学生站在领操台上,朗读一段物理教科书中的内容。

提示学生认真倾听。

〔2〕组织学生进教室坐好,请刚才那个学生用相同的响度再朗读一遍。

2、对在操场上和教室里听到的声音不同进行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比较在操场上和教室里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分组议一议说出自己的感觉。

同学在教室里朗读的声音比在操场上朗读的声音听起来洪亮,这是为什么?〔2〕请你根据学过的有关声音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3〕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可能的猜想:①可能听者与声源之间的距离不同,感觉到的响度不同,在操场上听者与声源的距离远,在教室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近。

②说话时声带振动的振幅大小不同,在操场上讲话时用力小,声音就小,在教室里讲话时用力大,声音就大。

③在操场上讲话的人站得太高,大部分声波从人的头顶上方传走了,站得低的人听到的声音就小了。

④可能因为教室里有墙,声音遇到东西会反弹,所以声音大,操场上没有墙,而且又大,声音不会反弹,就没有教室里听到的大了。

⑤教室周围有墙,声音被反射,把讲话的原声增强了,而操场就相反。

⑥因为教室有墙,声音会反射,而在操场上,没有让声音反射的条件,所以在教室里讲话的声音比在操场上响。

3、讨论改进实验的方案〔1〕教师提出问题:在操场和在教室两种环境里进行比较实验,用什么方法可以保证声源的振幅、听者与声源的距离都一样?〔2〕学生讨论并交流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保证听者与声源距离相同,且声源振动的振幅也相同:①在操场上画出与教室相同大小的区域进行实验;②可以使用录音机的相同音量播放同一段磁带内容。

4、控制实验条件再次体验在操场上和教室里听到的声音的区别〔1〕学生进行测量活动:请一个小组的学生用皮尺测量教室的长、宽;在操场上按教室长、宽划出区域。

〔2〕教师组织学生按教室座位列队站在操场上划出的区域内,用录音机播放一段英语磁带内容;〔3〕返回教室,用相同的音量重播英语片断。

5、对操场上和教室里听到的声音存在区别的原因做出猜想和解释。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的猜想和解释归结为:可能是教室周围有墙,声音被反射,把原声增强了,而在操场上,没有让声音反射的条件,所以在教室里讲话的声音比在操场上响。

〔3〕解释涉及到的两个声音概念:原声和回声原声:声源发出的没有经过反射的声音。

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1.3活动组织方式:教师组织学生的班级活动,讨论交流可在座位临近的同学之间进行。

2.1.4活动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

2.2活动二:怎样能听到回声?2.2.1活动任务:做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的实验,探究听到回声的条件。

2.2.2活动内容:1、活动引入:〔1〕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个“纸炮”,教师用多媒体图片演示制作纸炮的方法,并示范。

〔2〕每个学生折叠一个“纸炮”,练习甩纸炮发声。

纸炮的制作方法:1.准备一张30cm×40cm的牛皮纸或画报纸。

2.折叠步骤:①把纸张较短的那边对半折好,再打开。

②把四个角都折起来,同时碰到折好的中心线。

③沿着中心线把纸张对半折好。

④把纸张再沿着中心线对折。

把折线压好再把纸打开。

⑤照图⑤这样,把最大的角往下折。

⑥把折好的菱形再往后对折,形成一个三角形。

3.使用方法:“开炮”时,捏紧三角形分开的那两个角,在空中用力往下甩〔把折在中间的纸甩出来〕,就会发出“啪”的一声响。

2、教师播放视频:《回声》,提出探究问题:用我们自制的纸炮做声源,能不能设计一个探究听到回声条件的实验?3、学生分组设计实验:〔1〕教师提示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场地?需要哪些器材?想一想说明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设计一个记录表格,记录距离和现象〔是否听到回声,听到几声等等〕。

〔2〕学生分组活动,设计实验方案。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的实验方案。

〔4〕教师在总结归纳学生设计的基础上指导实验探究。

对合理的设计方案给予肯定,不合理的地方加以修正。

给出实验方案的指导意见。

实验方案参考:实验器材和场地:皮卷尺,纸炮,选择一面较长较高大的建筑物墙体作为障碍物,墙的前面需要有较宽阔的场地。

实验步骤:〔1〕用皮尺测量,在障碍物前35米、32米、29米、26米、23米、20米、17米、14米、11米、8米处画上横线;〔距离可以自己设定〕〔2〕在35米处甩响纸炮,听声音,收集实验现象,做记录;〔3〕向障碍物前进3米,再甩响纸炮,听声音,做记录;〔4〕改变距离重复上述实验,直至距障碍物2米为止。

本卷须知〔1〕一定要保持实验场地及周边环境安静。

〔2〕各小组做好协调,尽量减少相互干扰。

教师组织学生在室外进行探究回声的活动。

学生实验探究,收集实验事实。

5、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1〕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在怎样的距离范围内能听到回声?声源距离障碍物远近不同,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声源到障碍物距离变小,辨别不出回声时,听到的声音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的实验结论。

2.2.3活动组织方式:分组实验和交流讨论。

2.2.4活动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

2.3活动三:在操场上和教室里听到的声音为什么不同?2.3.1活动任务:感受声音的多次反射效果,解释在操场上和教室里听到的声音不同的原因。

2.3.2活动内容: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1〕教师用媒体资源创设情境。

展示一组操场、教室、体育馆等不同场景的图片,创设活动的问题背景。

〔2〕教师甩响纸炮,提出问题:在教室中听不到回声,那么听到的是否就是声源发出的原声呢?声音在教室里反射吗?声音在教室里如何反射?〔3〕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提示学生注意教室有四面墙还有房顶,与前一个探究活动中只有一面墙的区别。

2、对问题进行讨论:〔1〕学生在小组内发表看法,〔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阐述自己小组的想法。

〔3〕教师出示学习卡片,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根据探究回声现象的结论,我们已经知道耳朵分辨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0.1秒,听到原声的位置要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米,才可能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即我们常说的听到回声。

教室的长度小于17米,人耳不能辨别回声和原声;回声和原声叠加在一起,耳朵感觉到声音的响度大了。

教室有四面墙还有房顶,声音会发生多次反射。

学习卡片1:为什么老师在教室里讲课的声音比在操场上讲话的声音听起来响亮?一般人能分辨出时间差大于0.1秒的两个声音。

所以,人假设想对一障碍物发声之后听到回声,与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340m/s×0.1s)/2=17m。

而在教室里,老师讲课与对面墙的距离大概只有10米左右,就算达到17米,也只有前排的同学能听到。

所以,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同学分辨不出回声与原声,他们听到的是回声与老师的原声重叠的效果,从而使得老师的声音变得更响。

在操场上,老师与最近的障碍物远远大于17米,因为一般的操场是没有屋顶的,老师对同学说话声音向各方向传播,能到达障碍物且产生回声的声音是很小的一部分,回声又向各方向传播,就会更弱了。

所以同学们在操场上听不到回声,只有老师说话的原声,听起来就较小。

学习卡片2:在空房子里说话时,为什么会觉得有一种嗡嗡的感觉?当你站在空房子里说话时,会觉得有一种嗡嗡的感觉,这是周围的墙壁反射声音的缘故。

如果房子是足够大,反射回来声音就会比较迟,这样听上去就像是两个或多个声音,就像在山崖上一样。

有时在山崖上你觉得回声有很多个,那是因为声音在山崖间反复反射的结果,每次都会有一定的延迟,所以就会在你喊一声“你好”之后,多次听到“你好”,“你好”,“你好”……这样的现象如果发生在礼堂、电影院等处,观众就会因为声音在墙壁上多次反射而产生的嗡嗡声而听不清。

因此礼堂、电影院要有一定的吸收声音的设置。

但在很小的空房子里,由于墙壁很近,回声延迟极短,你就不可能感觉到有两次声音,只会觉得声音比在旷野里响一些。

住了人的房子一般就没有嗡嗡声。

学习卡片3:交混回响声源停止作用后,声音的延续现象称为“交混回响”。

在各种建筑物中,声波要经过墙壁、天花板等多次反射和吸收。

混响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反射声波的材料对声波的吸收有关。

如果每次只吸收很少一部分声能,那么混响时间长,使声音前后重叠辨别不清感到声音模糊。

如果混响时间过短,虽然对声音分辨很清楚,但使人听起来枯涩、单调,有沉寂枯燥的感觉,使音乐演奏的效果很不理想,影响对演奏的欣赏。

一般来说,适当的时间是在1~2秒之间,使混响强度降低60分贝。

各种物质的吸声性质用吸声系数来表示,吸声系数即吸收的声能在入射波能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软而多孔的物质吸声系数大,而坚硬平滑的物质吸声的系数就小。

所以,交混回响时间的长短,是建筑物重要的声学性质。

例如,北京首都剧场的交混回响时间,满座时是1.36秒,空座时是3.3秒。

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交混回响时间,满座时是1.6秒,空座时是3秒。

3、教师提出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1〕发生多次反射的声音和不发生反射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布置任务,实践体会之后做出回答。

4、实验比较空旷教室中声音的混响效果和操场上声音的原声效果:〔1〕将教室中的桌椅全部搬到室外,关闭门窗。

分小组进入空教室。

甩响纸炮,听一听。

〔2〕在操场上甩响纸炮,听一听。

〔3〕比较声音的响度和听到声音的长短〔延时现象〕。

5、教师组织学生分析论证,进行交流:〔1〕描述听到的声音。

〔2〕解释不同的声音效果产生的原因。

6、总结:〔1〕教师给学生播放视频《三音石》、《雷声隆隆》。

〔2〕教师出示学习卡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

〔3〕总结: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由于房间边界面或其中障碍物使声波多次反射而产生声音叠加和延续的现象。

声波在室内传播时,要被墙壁、天花板、地板等障碍物反射,原声和反射的声波叠加,会使响度增大;声波在室内每反射一次都要被障碍物吸收一些,这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室内要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后才消失,我们就感觉到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还继续一段时间。

这种现象叫做混响,这段时间叫做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的长短是音乐厅、剧院、礼堂等建筑物的重要声学特性。

2.3.3活动组织方式:分组实验和交流讨论。

2.3.4活动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