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合集下载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古代汉语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现代汉语之母。在古代汉语里,有许多充满生命力的东西:那丰富多彩的语言,一直沿用至今;那广博的思想,发人深思;那高超的写作技巧,可以效法借鉴。为了批判地继承古文化遗产,为了以后的自学和深造,我们应当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一、结合课文,介绍时代背景、作者及相关文化常识

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背景,而写作者都有一定的意图。成文于古代的文言文,若不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的简单生平,就很难深刻领会其内容。因此,在开始讲一篇文言文时,一般首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以及文章出处或有关

的文化常识。比如《曹刿论战》一课,先给学生介绍“长勺之战”背景:齐与鲁是邻国,都在今山东境内,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齐是一等国,曾并三十五国;鲁是二等国,曾并九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此次内乱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详细记载。同时,给学生介绍相关文化常识,比如当时没有常备军,有了战争,由国君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又如当时作战是车战,这种战争一般持续的时间不长。只有通过这些讲解,学生们才会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积极性也就

高了。

二、联系现代词义和句法讲解文言文词句的含义并加以点评

文言文的虚词、实词、句式等都与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教学中如果不讲清字、词、句,学生就无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技巧。因此,在分析课文之前应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笔者所采取的方法是老师与学生译相结合,在译的过程中稍加评点。

比较简单的文言语句,就由学生查注试译,有个别难懂之处,由教师帮助扫除障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就整篇来看比较浅显,可先让学生预习,然后鼓励其在课上提出不懂的地方,学生纷纷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先由学生解答,学生解答不出的由教师讲解。教师可借此机会讲清疑难词、句。接着再让学生译,学生译起来就比较顺利而且比较准确,教师只需稍作纠正、强调即可。有些难度较大的段落语句,须由教师详细讲解。如“古人贵朝闻夕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语句,有的是词的活用,有的句式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有词语较难理解,就须逐字逐句讲解。另外,在译的过程中对一些语句稍加评点是一个好办法。这样做,可以加深对语句以至课文的理解,也增加趣味性,同时也给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该教好文言文,每一位初中学生都应该学好文言文,在教与学中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但是文言文与实际生活差距很大,中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文言文教学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较薄弱的环节,文言文让学生感到难学、厌学、畏学。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探索出一条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让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不仅感兴趣,而且学得轻松愉快,把学习文言文变成享受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美好过程,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难走出误区探索途径寻找方法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该教好文言文,每一位初中学生都应该学好文言文,在教与学中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但是文言文与实际生活差距很大,中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感到难学、厌学、畏学,文言文教学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探索出一条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让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不仅感兴趣,而且学得轻松愉快,把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变成享受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美好过程,从而提高文言文

教学质量。

一、文言文教学中的误区

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有诸多误区。有的语文教师不仅把文言文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奉为至宝,而且将其异化成令学生头痛的紧箍咒。“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充斥了文言文教学课堂,用教师的教全面代替了学生的学,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知识印象不深刻、掌握不牢固,结果教师教得特别辛苦,学生学得非常吃力,效果却很不理想。有的语文教师过分强调熟读、背诵,不管懂不懂,先让学生背了再教;串讲课文大意时不落实到字词句,只是按照教参的译文念一通,念完后就让学生读、背、默写,至于字词意思、句式特点、内容分析等,学生却一无所知。有的语文教师重文言字词解释,轻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感悟;课堂教学流程散乱,讲到哪里算到哪里;教学方式机械、呆板,缺乏创新;组织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毫无生机与活力;无视文章自身特点,教学方法千篇一律……这种文言文教学使教与学脱节,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篇佳作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枯枝败叶”。

农村初中少数民族学生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农村初中少数民族学生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农村初中少数民族学生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让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学会、学好文言文,以及通过学习这些诗文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学好文言文、爱学文言文,我谈谈自己的肤浅见解。

少数民族学生文言文教学农村学校的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内容单一,形式单调,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难度大,兴趣不浓,平时老说素质教育,只要知道意思就可以,但考起翻译来一个重点的词没译好就得不到分,这不仅没有发挥考试的应有功能,还为文言文教学改革设置了“甁颈”。一是信息闭塞,教师缺乏研究和探索精神。二是教育教学施备落后,思想认识也落后。这给山区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带来严重的阻碍。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考试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导致教师在教学时照本宣科,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不考的干脆不教,忽视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活动课的开展与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当前的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积极倡导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学习中不断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这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学会自由学习、自主发展。而惟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根本转变。经过认真探索和实验,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预习——读背——翻译——议论——训练”深有体会。

注重文言文教学 传承中华文化——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注重文言文教学 传承中华文化——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异 义 用双 横 线 “ ”通 假 字 用 圈 圈 出 、 定 句 式用 小 括 弧 =、 固 “ ( )、 殊 句 式 用 “ ” 等 , 样 一 来 , 生 不 但 提 高 ”特 一 等 这 学 了 课 堂 参 与 的 积 极 性 , 增 强 了 解 决 问题 的 自觉 性 、 动 还 主
容 和任务 , 它担负着引导青少年从 古典文学 中汲取 中华 民 族优 秀的文化传统 、 传承古代文明、 提高人文素养 的重任。
初 中文 言文 教 学 还 承担 着 培 养 学 生 文 言 语 感 , 养 学 生 阅 培 读 文 言 文 能 力 的 任务 等 。现 行 教学 目标 中对 文 言 文 的 总 目

注重 课 文 朗读
让学生反复诵读 , 培养文 言语感 。“ 书读百遍 , 其义 自 见” 这是古人的经典之谈。 。 但是农村学生的课前 预习效果

般较差 , 能主动读上一 两遍者更是寥寥无 几。针对这一 具体做法有两步 : 提前布置 预习, ( 一) 要求① 在预 习本
情 况 , 加 强 了 对 学生 的课 文 朗 读 训 练 。 我
文言文是 中国文化历史沉淀 的结 晶, 中国千百 年来 是 的文化精髓 。在近代 , 西方文化价值观大量涌人 中国, 冲击
着 中 国 的 民族 文 化 , 为 一 名 语文 教师 , 足 民族 文 化 , 作 立 多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文言文的时代背景和言语形式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和枯燥,容易产生疏远感和距离感,学生很难进入文本与古人对话。那么如何改善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适当列举名人话语、古诗文词句

在上课时适当列举名人话语、引用古诗文词句,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起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现代和当代的许多名人、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常常恰到好处地引用古语、诗文,使他们的演讲富有深厚的文学性和强大的说服力。我们老师平时可以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以备上课之需用。比如: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的问题时,好几次引用了古语,博得众人热烈的掌声。其中有一处引用了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个例子可以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给学生介绍。因为这句话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都体现了一种勤政为民的思想。

可见,古名人话语、古诗文是如此的精彩与鲜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很多精神特质都是从古人名语中汲取的,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教育资源宝库。

二、展开历史画卷,寻找古今相似点

教一篇古文,不要急着讲解,介绍一下时代背景是很有必要的。“文史不分家”,我们要把文言文的社会背景归位到历史长河中,不要把一篇文章孤立起来,这样会让学生感到疏远,难以与文本亲近。老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历史背景。阅读时应做到“知人论世”,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也可以让学生联系他们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来简单介绍。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也要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拓展更广的更实用的空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多种有利因素,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的不仅是知识,同时在精神上也能获得熏陶。本文仅就初中文言文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民族文化反复朗读语法知识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文言文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学课本上所选的篇章大多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可是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文知识缺乏等因素,文言文教学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心得,谈谈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一、讲清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常常困惑不解的问: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学了文言文有什么好处?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所以,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讲清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

1.要认识文言文的文化价值。中华民族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而这些文化遗产的书面载体主要是文言文。因此,学习文言文,民族文化才能薪火相传;漠视文言文,将导致民族文化记忆的缺失与脱链。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文

言文,就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文化。

2.要认识文言文的教育价值。文以载道,文亦藏理。入选教材的文言文多是经典之作,无论是山水小品,还是史论宏文;无论是抒怀言志,还是叙事写人……都表达了

古人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浸润其中,涵咏体悟,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丰富情感体验,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3.要认识文言文的实用价值。学好文言文,能更好的学习现代语文。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现代语文是文言文的继承和发展。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白话和文言的关系千丝万缕割不断的”。北师大教授王宁说:“文言与白话的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没有古代汉语的知识就无法深入理解现代汉语。有没有文言知识,还直接影响到解释现代汉语的准确程度。”由此可见,学好文言文是学好现代语文的基础。对中学生而言,它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文言的言简意丰,遣词造句的考究,深刻的思想性,出色的论辩艺术,结构特色等都是我们作文的丰富营养。明确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学好文言文的思想基础和前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当前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的串讲,让学生记笔记,背考点,这样往往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因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如果改“串”为“导”,引导学生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情境下进行探索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那么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语文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充当导师的角色。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科学知识是不应当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的去掌握它们。”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应在“导”字上下功夫。而现行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的串讲,让学生记笔记,背考点,这样往往让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因而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如果改“串”为“导”,引导学生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情境下进行探索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么,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呢?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导语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

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我在教《桃花源记》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意思吗?那么,为何称“世外”;桃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里的人们生活状况如何;有着怎样的风俗风情?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这些答案吧,那么请随一代名家陶渊明的笔触去探寻这些答案吧。同学们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探寻,立即投入到学习该文的热情中去。二导读悟读由于文言与现代语有较大的距离,学生学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教师会把大量时间花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留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时间就会很少,殊不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教师在诵读方面多做引导,加强字音、节奏、轻重等方面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就比死记解释、翻译要轻松得多。三导学悟法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言特有的语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多义词;词类活用;(古)单音字变(现)双音词及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引导学生重视课下注释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去确定某个词的含义,并在理解词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反复地这样去引导,渐渐地,学生就会掌握文言语言运用规律,掌握了学文言文的方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自然就会提升。一篇课文学完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归纳,那么,从哪些方面归纳呢?就是对上面提到的文言特有语言现象进行梳理、归纳,一个单元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且所占分值较大。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学生谈古文色变,觉得古文高深莫测,厌学心理相当普遍。作为教师,该如何引导他们,唤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教会方法,重视预习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采取“教读—串讲—翻译”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老师课上讲得累,学生课上写得累,下课背得更累。味同嚼蜡,学习效果不言而喻。针对这种现象,我一改过去的教读为讲授方法,引导预习阅读,让他们自己通过预习,初步明白文章的意思,达到有效学习文言文的目的。首先,在每节新课结束后为下节课做“引子”,如结合下节新课内容,口头讲述相关的文言故事,或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一幅画,播放一首曲子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预习课文。比如:讲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我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一首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教师对张若虚描绘的月夜美景作简析后,要求学生预习《记承天寺夜游》,体会苏轼又是如何写月景的?景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其次,明确阅读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知道该从哪些方面着手预习。例如:要识字解意,要熟读课文,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译课文、编演小故事等。例如:学习《〈世说新语〉两则》时,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在课下自由结合,编演小话剧,准备在课堂上表演。老师可提示他们注意故事背景、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等。再次,交

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如,“三步读书法”:初读,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再读,疏通课文大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三读,质疑课文,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找出疑难问题。我鼓励学生对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提出质疑,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有效利用手中的各种参考资料,变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有效策略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有效策略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有效策略之我见

[摘要]:初中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的文言文篇目都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然

而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文言文教学需采取有效策略:巧设氛围,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原课堂,灵活教学;注重实践,实施迁移。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现状、教学策略、兴趣、方法、迁移

初中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的文言文篇目都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流传久远。《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然而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教师也不愿意深

入研究文言文教学方法。使本应充满诗意与活力的文言文教学成了一个教学死角,学生害怕,教师头痛。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成了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教法僵化,忽略了文言文教学的规律。教学方

法过分强调讲授。,循一种固定的格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

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解析”,或者来个“主题归纳”。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缺少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

(二)文言文教学日益功利化。在文言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在学生还没有“读”到位时,就要求学生功利性地“背”。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

课文时,教师已在做思想内容分析了。有些教师更是直接点出名言名句,让学生

死记硬背应对考试,而忽略了文言文整体教学,违背了文言文教学的初衷。

(三)教学方法“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充分体现以教师为辅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变怕学为乐学、爱学,并最终达到掌握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观念;兴趣阅读;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46-01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于教师来说,确实是个难啃的骨头。而内容丰富、声情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更如“天书”般难以理解。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举行的今天,好多初中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还是老思路、老方法,教学中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收效甚微。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现将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浅知拙见归纳如下:

一、更新文言文的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是受教学观念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必然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因此,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益,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首先,文言文也是母语。文言文是古代书面语,对本国学生来说,也是母语,而不是外国语。这个认识,对文言文教学中选择什么方法,关系甚大。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还是有章可循的,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

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大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尤其是现代的书面语言里。就是说,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一切要从零开始。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我从教五年了,但是每次上到文言文,我都很困惑,很迷茫。文言文到底应该怎么上才能让学生既喜爱它又能懂得它的意思,体会它的内涵?我在摸索中前进。听了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基本都是文章作者介绍,疏通词句,朗诵,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巩固练习这样固定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背诵优秀诗文80篇。固有的教学模式是很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的,但是学生仍然觉得索然无味,所以我要探索的是如何把这种教学模式以更好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在快乐地学习文言文的同时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我对《陋室铭》这篇文章的教学做了尝试。

一、激趣揭题很重要

我一直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课文,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次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燃起对学习的渴望。因此,在导入《陋室铭》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我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选择题。有两个住所供同学们选择。a处住所地处繁华的闹市区,且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但若居住在里面,将既没有任何的知心好友,又没有任何的精神追求,灵魂是空虚颓废的。b 处住所则地处偏僻,陈设简陋,但若居住在里面,将既拥有三五知

己,又拥有高尚的品德,纯正的追求,生活过得积极而又充实。同学们会选哪一处呢?学生们基本都选了b处住所,然后我适时揭题,同学们的选择大多与唐代诗人刘禹锡一致,这说明同学们都有成为流芳百世的历史名人的潜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禹锡,读他的千古名篇——《陋室铭》。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中学古文教学之我见

中学古文教学之我见
四 、活译 句子 。变 难为 易
顺 畅 朗读铺平 道路 。 2 . 教会 学 生使 用工 具 书 ,勤查 阅工 具 书 ,尤 其 是学 会使 用 《 古 汉语 常用 字字 典 》 ,要 求 学生借 助工 具 书读 懂原 文 ,这 是

项 重要的 能力。 3 . 反 复 诵 读 ,积 累 语 言材 料 ,培 养 语 感 。俗 教 学 中 ,语
中学 语文 教材 收 录了大量 中华 民族 的文 化瑰 宝—— 唐 诗 、 宋词 、名家 美文 。这些 倾 注 了无数 古人 心血 的诗 篇佳 作 ,脍 炙 人 口,传唱 千古 。到今 天 ,却 成为 学子 口中的青 橄榄 ,口留余 香 ,但 咀嚼 之苦 不能忘 。苦从 何来 ?苦在 教 法死 ,刻板 灌 注 i 苦 在 学法死 ,死 记 硬背 。学生 谈 “ 古文 ”色 变 ,现将 学 习文言 文 的些许方 法 梳理 如下
中学古文教 学之ຫໍສະໝຸດ Baidu 见
河北 省沧 州 市渤海 新 区中学 田跃 红
擒要 :古文教 学历 来是困 扰 师生 教学的 一大 难题 。只有方 法 上变死板 为 灵活 ,形 式上 变单一 为多 样 ,操作 上变粗 糙 为精细 .才 能换饭 古文 教学的 生机和 活力。 关键词 :活学 活教 活 用


加 分鼓励 。竞 赛 活动 ,既可 激 发学 生的 团体荣 誉 感 ,又能激 发 学 生的好 胜心 和 求成 的动机 ,从而 使其 主动地 细读课 文 ,获 取 知识 。学 生课 前 查字典 、看 注 释 ,课 中动 脑筋 提 问对答 ,课 后 回味无穷 ,更 积 极地 准备下 一 课。 这样 形 成 了 良性循 环 ,消 除 了学生 的畏 难情 绪 ,既 活跃 了课堂 气氛 ,又让 学 生在 愉悦 的情 境 和激烈 的竞 赛 中学 到 了知识 ,比 “ 满堂 灌 ” 的课 堂 效果要 好 得 多。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2-11-13T11:17:32.77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3期7月作者:董树菲[导读] 文言文教学在近现代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了解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董树菲

齐河县赵官镇中学山东省德州市 251100 摘要:文言文教学在近现代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了解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已经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光芒,死气沉沉。虽然课堂上教师很费力地讲给学生听;但除了少数学生在识记字词的翻译外,多数学生昏昏欲睡。究其原因是教学的方式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

读能力,化解眼下文言文教学和学习的困境,我们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模式——“自主阅读”模式。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激发兴趣;共同探讨;

所谓“自主阅读模式”就是以“自主阅读”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首先教师根据内容特点进行相应的方法指导,然后学生一步步学习。具体操作步骤:“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主预习,初读感悟” →“自主翻译,疏通文意”→“自主探究,精读赏析”→“自主拓展,当堂达标”。

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此一来,学生不但收获了知识,更进行了能力的培养,有着全面的发展。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第一篇: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和现代文教学相比,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钱梦龙语)。因为目前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多半是老师讲,学生听。尽管这种传统的教法有它的优势,但整个中学阶段,几十篇文言文,用同一种方法,套同一个模式,难免乏味。况且文言文本身也有难易、深浅之分。困难的、深奥的由老师讲,学生听,自不待言;容易的、浅显的就不一定非要老师一一讲给学生听不可。还有,不同的年级知识结构也不一样,如果说初中低年级同学刚接触文言文时,老师逐字逐句讲解还有必要的话,那么高年级的学生学文言文时,就没有必要让老师一味地讲下去了。或许出于这样的粗浅认识,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围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尝试了一些做法。现不揣浅陋,简述如下,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做任何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文言文也不例外。大多学生都喜欢听老师讲故事。基于这一点,我在上语文课介绍作品的背景资料及作者的生平时不会机械地念文字材料,而是尽量找到些作者的生平事迹,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在听这些小故事中记住作品背景、作者其人。在讲文言文哪怕是练习册上的内容时,我尽量会补充作者介绍或把历史故事补充完整。学生每次都对我讲的这些故事听得很认真。于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我将一本厚厚的成语故事搬上讲台,让科代表每天上课之前将成语的出处引文抄到黑板上,先让全班学生齐读黑板上的内容,老师讲故事,再叫一学生根据老师讲的故事说出成语并翻译黑板上的文言文,最后用成语造句,学会应用该成语。然后从成语出发,给他们讲解一些文言知识,引导他们跨入文言文的大门,如透过成语挖掘出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从而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熟悉了一些文言现象、积累了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等。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极丰厚的文化宝藏。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要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就必须使青少年得以充分的学习。在初中语文的篇目安排上,有着大量的文言文篇目,它们都是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体现,它们起着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情感、熏陶和教诲青少年热爱祖国语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学好文言文,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较成功地进行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呢?我对此谈一下个

人的看法。

一、教师要充实文化素养,并精心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钻研教材,不仅烂熟于所学文言文中每一字词句的意思,用心体会文章所体现的文化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还应潜心进行教学设计,能灵活地富有创意地解读文本,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巧妙而卓有成效地落实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为例,进行说明:

教师在备课前,应先了解《战国策》的基本知识,阅读《战国策》的相关篇目,知道《战国策》中的相关故事,并初步体会“邹忌”“唐雎”等策士的性格特点,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时,教师才可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也才可以在讲解中使学生对《战国策》有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我在上课时,就具体结合“策”,给同学们讲了《战国策》中一

些策士多才善辩、富有谋略的故事:如冯谖为孟尝君买义,苏秦游说六国,荆轲刺秦,还穿插了一些成语故事“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等,同学们对《战国策》描写人物极为生动,叙事喜欢夸张渲染,常运用意味深长、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来说理的特点有了较深体会。当然,这样的介绍不宜过多,应点到为止,否则会冲淡对课文的学习。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文言文有简洁、精练、优美的特点。文言文又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记录了浩瀚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继承这分遗产是继承整个文化的前提。所以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而且对积累知识、陶冶情操等都是十分有益的。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一、注重兴趣激发

1、巧导入。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例如学习《岳阳楼记》可引入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学习《狼》可用故事屠户用肉钩吊死狼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2、用媒体。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文距离,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如《口技》可由洛桑学艺的录像导入,《三峡》《观沧海》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画面。教师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很好的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近古人,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学生审美愉悦,提深对课文的理解。

3、多竞赛。

争强好胜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如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的查字典竞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竞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的竞赛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比“满堂灌”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摘要:文言文教学以朗读为主线,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切入点,以学生动手动脑为必要手段,试图以此法促进能力提升,从而达到培

养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能力培养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初中课本上所选的古诗文占教材的30℅左右。学习文言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教法僵化,使学生日生厌倦之情。文言文的教学是进入课改后最为混乱和困惑的,有的教师过于强调对文言文语法掌握,对实词、虚词的理解,把它当作工具书来上;有的教师缘于对新课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误解,把它当作现代文来上,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即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

一、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通过读准字音,恰当而分明地读出节奏,达到初读要求:通文句,

这是给学生提供阅读的第一个目标和着手点。

音准上不拘泥于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灵活地交流分享解答预习成果。通过比较与归纳,和学生一起发现节奏的把握有两种划分的依据:一为意群,二为音节。如蒲松龄的《狼》中有句话,学生极易误读为“其一犬/坐于前”,那么“犬”义为本义“狗”,学生发现这样理解竟与文义矛盾,深究其文中义为“像狗一样”,怎么读?

应为“其一/犬坐于前”,由此明确第一种依据为意群。但学生读《桃花源记》第二段开头时作“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可是按意读却应为,“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孰是孰非?对比着读,前者更顺口,怎么办?教师明确第二种依据,在不改变文义前提下可依音节而划分,以保证音韵和谐,所以四字句常可断为2-2。至此,学生阅读新文本时,该怎么做,做到什么样子,就心中有数,自然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正如新课程理念中提倡的“应尽力推动学生自发‘卷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必须具备‘卷入’之后的深水平加工所需的必要知识基础。”

二、疏通文意, 各个击破

基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同宗同源的关系,我引导学生归纳出揣摩词义的方法是要么组词,要么换字,先组词后换字,即利用学生已有的现代汉语的知识积累进行组词,再根据语境选用恰当义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确实,这种方法收效明显。如《童趣》中天真的“我”曾对癞虾蟆“鞭数十”,“鞭”字可组词为:鞭子,鞭打,鞭策,结合上下文,不难判断,这里是指具体动作,应选其动词义项,流畅表达为:用鞭子打,也即所谓词类活用。此文中另有句“余忆童稚时”,其中“余”字可组词为:剩余、多余、空余,但都不通,只能换词为代词“我”。

此外应当注意的问题是,由于学生文言文阅读经验毕竟均有限,他们遇到长句、句首词或句中多个词卡壳时难免感到畏惧,误以为

自己对整个句子束手无策,因而放弃探究。此时教师要努力帮助他们重拾自信,找到突破口。通常不管什么句子,其中总有词语可以简易的组词法揣明其义,所以他遇到的困难不如想像的那么大。同时,在此前提下,化难为简,由易到难,逐步揣摩难点词义。这样,走一步、推进一步,各个击破,终究会取得成功。

同时以下方法应当贯穿在上述教学步骤中,才能使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及自主学习全面和谐地统一起来。一是质疑问难,疏通全文。宋代张载说:“学贵善疑”、“学则必疑”,孔子也主张“每事问”,鉴于此,笔者设计了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他们预习中的“疑”与“问”。首先在固定的学习小组里互帮互助,就词句义提出、解决预习中的疑问。教师巡视各组,了解学情。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派代表当班提出,全班同学帮忙,教师相机点拔。这样,一般能解答大部分问题,极少数问题,虽然不能解决,但已具备孔子所说的老师启发的最佳机会,堪称是“愤而启,悱而发”。整个教学过程推动学生不知不觉地“卷入”学生任务中,其中的成就又激励了学生再度学习的内在动机。二是积累文言词汇的基本用法。对于预习中在文言词汇常见现象上的发现成果,各组派代表汇报,然后课件显示教师归纳的内容,接着师生互动明确词义。此外,教师可根据学情适当设计练习,及时反馈矫正,这些作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鉴赏感悟, 充分想象

无论是简明精练的语言,还是深沉蕴藉的内涵,亦或巧妙多样的

技法。教材选编的古诗文都是值得现代人吟咏咀嚼,继承发扬的优秀典范,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最佳载体,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好机会。那么,怎么帮助学生深层解读文本呢?

第一要重视交代背景资料的契机。文学源于生活,彼时彼地彼人与文章思想内容密不可分,因此应当让学生动手,在预习中搜集整理作者的基本情况,此文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时代特点。而且关键的背景信息要等到理解文义,把握要旨的关键时刻加以补充或点明(最好不要在作者简介中轻易交代,让珠混于鱼目),以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入情诵读,他们的感悟往往鲜明深刻,朗读自然用情投入,这种朗读的幸福感对培养自主性是大有裨益的。例如,《观沧海》中曹操当时的胜局与他的踌躇满志,《赤壁》中杜牧的怀才不遇,都是领悟主旨入情诵读的重要钥匙。

第二要鼓励学生结合经验充分想象。文字本是无声语言,但其中的信息却色彩纷呈,神形兼备,声情并茂。唯有唤醒学生曾有的生活体验,阅读体验,大胆而充分地联想和想像,再现作品中的情与景,方可让旧知与新知,让我有与人有,让文字与情感沟通起来,达到深刻而鲜活的情感体验,方可谓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对话,方可悟情明理,深入理解文章。如《与朱元思书》这类借景抒情的诗文,通过想像意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作者醉心林泉的恬淡自适。而像《孙权劝学》,寓理于事,联想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加鲜明地感受孙权“劝”学时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想像揣摩鲁肃赞叹的语气、吕蒙自豪的神情,从而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上述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切入点,以学生动手动脑为必要手段,试图以此法促进能力提升,从而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目标。当然这种做法,对师生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为保证其可行性,教师要着眼长远,在时间安排,各任务达成的速度与层次上都要灵活处理,并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