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水,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球上的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球上的水

考点1 水圈与水循环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分析思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1)从时间角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角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开发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

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

3.水资源(1)水资源的衡量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多是因为径流量的时空分布不均。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3)我国不同地区缺水原因差异【堂上练习】(2020天津,2,3分)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

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A.调节地表径流量B.减少地下径流量(提示:水循环过程:径流、下渗、蒸发)C.减少水的下渗量D.减少地表水蒸发(2018江苏单科)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下题。

2.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3.(2017上海,8,2分)水循环由多个环节组成。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A.长江东流B.海水倒灌(提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C.台风登陆D.黄河凌汛考点2 陆地水体与水资源1.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体存在三种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5(地球上的水)

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5(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的水【知识回顾】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特点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2 •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洋流的形成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具体分析如下:联想记忆:中间分数线为赤道;分子“ 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 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 ),洋流以流经海域名称命名。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表层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分布、海洋航行、海洋污染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如下:环境 类型影响举例气候高、低纬度间热量 的输送和交换,调 节全球热量平衡; 对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 流降温减湿①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北欧气候:55° N 〜70°N 大西洋两岸最冷月平均气温、自然景观不同,北 极圈内出现不冻港,英国北部和挪威海港封冻期 缩短;②秘鲁寒流影响南美大陆西岸气候:南美 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 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 料丰富T 大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 养物质带到表层T 者名渔场①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 汇处;②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 冷水交汇处;③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 流交汇处;④秘鲁渔场:秘鲁寒流深层冷海水上 涌形成;⑤舟山渔场:台湾暖流与东海沿岸流交 汇处海洋 顺洋流航行节约①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是逆着北大西扱地离6U-V5压% ―凤向-祥流3. 水资源紧张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供水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针对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读图回答1-2题。

1 .该图显示的是:A.城市地表径流利用系统 B .城市污水利用系统2 •图中右侧的深井,所发挥的作用是:A.滴灌B .渗灌C .回灌地下水 D .抽取地下水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 2.1平方千米。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课题高中地理下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课题高中地理下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课题〕:《高中地理》下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节水资源的利用〔学生认知基础〕:知识:这是本章的最后一节,通过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关于水的知识。

能力:在绘制统计图表方面学生有过一定的训练,读图用图能力方面训练较多;独立分析综合能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情感:对于水资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太重视,特别是北京的孩子更感觉不到水资源的缺乏,合作精神是学生普遍缺乏的。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水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

2、通过绘制扇形统计图使学生明确各种水体在自然界所占的比例,培养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的动手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高效率和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3、通过对某一国家水资源的评价,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一种地理事物的简单方法,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培养学生检索、储存、分析、加工、运用地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合作精神,以及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的能力和检索、储存、分析、加工、运用地理信息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的工作方法以及合作精神培养。

〔教学难点〕:学生各种能力基础的差异,以及对各种活动在方法上的指导和在时间上的调控。

〔教学方法〕:小组学习法〔教学手段〕:投影片、教学挂图、《世界地图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准备课后小结水资源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1、提出活动要求。

2、为学生计时。

3、请写出最多的两组宣读。

4、总结:“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每三人为一小组,在一分钟内,相互配合,写出尽量多的关于水的事物。

1、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

2、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使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培养学生高效率的意识和竞争意识。

为每个小组准备好白纸,以免耽误时间。

1、学生参加活动踊跃,能迅速进入教学情境。

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水,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水,复习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规律。

2.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 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通过相关材料、图表或实例的分析, 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第 1 页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习目标】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3.了解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的作用、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不同影响, 并能利用教材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4.从读图出发, 学习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了解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位置和成因。

5.了解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以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归纳】★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参看课本P57图3.5, 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60)⑴、对气候的影响(参看课本P59案例1)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围.★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 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 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依据:①等温线向高纬凸, 则为暖流;等温线向低纬凸, 则为寒流。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 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习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以及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结合实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知识点归纳】1.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第 3 页。

地球上的水复习课学案

地球上的水复习课学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主备:慕伟备课(教研)组长:梁九奇授课教师:【考点解读】1. 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水圈中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

3.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意义。

4. 大洋环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5.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1.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意义。

2.大洋环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自主复习】考点一: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要求:注意观察课本P54图3.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1、水的存在形态:、、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

2、水的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水包括_____、 _____、 _____等水体。

_____是陆地淡水资源的主体,但是目前______________还不多。

考点二:水圈中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

(请同学们仔细读图3.2:陆地上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试着完成下列思考题)1、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那几种水体?2、河流与湖泊、地下水的关系十分密切,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考点三: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意义。

(请同学们仔细读图3.3:水循环示意及其相关内容,试着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连续运动的过程。

2、环节:、、、、下渗。

3、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4、自己绘制一幅水循环示意图,需标明各环节,并进行分类。

5、你总结的水循环的意义有:考点四:大洋环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请同学们仔细阅P57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 1、 概念: 海洋中的表层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 按冷暖性质分类:暖流:从水温 的海区流向水温 的海区,从 较 纬度,流向较 纬度。

寒流:从水温 的海区流向水温 的海区,从 较 纬度,流向较 纬度。

3、 海洋水体运动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洋流前进时还会受 的限制和 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合作探究】1、如何判断寒流、暖流?2、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总结大洋环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地球上的水教案(通用5篇)

地球上的水教案(通用5篇)

地球上的水教案(通用5篇)地球上的水教案 1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2、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3、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4、能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能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形象的比喻以及学生的动手行动来深刻理解体会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四、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学生活动材料:杯子、小勺、滴管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出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提问:1、老师很爱旅游,课前老师和几位同学也聊了聊,发现他们也很爱旅游,而且去过很多地方。

省内的、省外的,国内的、国外的。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哪里呢?地球外,你们去过吗?2、但是我们国家的宇航员杨利伟却去过,这是他在“神舟五号”上为地球拍摄的照片,从太空看地球,你们发现了什么?(播放课件)教师小结:你们对地球上的水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话题“地球上的水”。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教师提问:1、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它们都在哪里呢?学生回答:海洋、河、湖泊、小溪、冰川、高山积雪……(教师帮着整理、并板书)2、空气中有水吗?对,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

3、那谁来总结一下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那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几种不同地方的水。

(播放课件)4、可见地球上的水分布确实很广,它分布在祖国及世界的各个地方。

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个更加形象美丽的名字吗?(水的星球)教师讲述:1、这个名字非常美!还有吗?(水球)2、好,这个名字非常形象!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愧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三)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教师提问:1、既然地球是个大水球,那么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能被人利用,为人们服务吗?哪些水我们不能用呢?为什么?(海洋中的水不能用,因为那里的水是咸水。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2.学生对水资源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分工不均、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有效沟通,提高合作能力。
4.学生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需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形式,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4.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水资源分布、利用和保护状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球水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状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水污染防治工作。
3.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全球视野,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关注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问题。
4.通过学习水资源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分布的?
2.水在地球上有何作用?
3.水资源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地球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流等环节,并解释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介绍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重点讲解淡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衡性,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对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教学源自想如下:-安排GIS软件操作的基本培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
-设计实际操作任务,如利用GIS分析当地水资源分布,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复习课学案1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复习课学案1

单元复习课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的疑问】课堂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就是小水滴的旅途.回顾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回答下面的问题.1.是什么推动了水滴们的旅行?2。

水滴们到达陆地时,为陆地带来了什么礼物?3。

陆地上哪些人类活动可能会影响水滴们的归程?4。

水滴们在陆地旅行时,对地表形态有怎样的影响?5。

水滴们重新回到故乡时,为海洋带回了什么礼物?【知识补充】土壤存在着大量孔隙,并与岩石孔隙相连,水可以在土壤和岩石孔隙中自由流动。

不同土壤的孔隙度不同,同一种土壤的不同土壤发生层孔隙度也不同,表层土壤孔隙度较大.岩石孔隙一般要远远小于土壤孔隙。

当土壤接受降水补给时,土壤表层孔隙充水,水分不断下移,通过不同土壤发生层和岩石,转化为地下径流.一旦土壤表层充满水呈饱和状态,降水不能下渗,只能转化为地表径流。

因此,大气降水补给土壤的速度、土壤不同土层间水的运动速度、土壤与岩石间水的运动速度的比较就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降水补给越慢,转化为地下径流的比例越高。

可见,大气降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种途径补给河流。

森林植被不仅包括乔木,还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等多个层面。

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后,降水直接降落到土壤表面,雨滴溅落速度快,降水大多转化为地表径流.森林植被恢复后,降落的雨滴通过森林中多个层面,缓慢地渗入土壤,降水可慢慢转化为地下径流。

因此,植被的变化改变了降水补给河流的主要途径,进而引起补给滞后的时间差异。

地表径流为主要补给途径时,由降水转化为河流径流的环节少,转化的速度快。

地下径流为主要补给途径时,由降水转化为河流径流的环节多,转化的速度慢。

【巩固练习】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

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

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5.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难点是分析水资源分布、利用和保护的问题,以及提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对于水循环过程的理解,学生需要掌握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的相互联系,以及大气、土壤、植被等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4.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国内外水资源问题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案,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提交作业时,要求字迹清晰,图表规范,论述严谨。
3.作业中要充分体现本章所学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案例分析报告和小论文要有自己的观点,切勿照搬照抄。
作业提交时间:请学生在下周三之前将作业提交至教师邮箱。
3.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如组织实地考察、模拟决策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水资源的现状,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
-模拟决策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决策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图片,如湖泊、河流、冰川等,引发学生对地球水资源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水资源的珍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分析水资源数据,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教案6(地球上的水)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教案6(地球上的水)

第1课时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最新考纲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考点一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整合]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示意图(2)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特别提醒】外流区也存在陆地内循环在外流区除具有海陆间循环外,地表水因蒸发进入当地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返回本地地表,也存在陆地内循环,在内流区只存在陆地内循环。

[深度思考]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特点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水利措施: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但是,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高考探究](2013·四川文综,5)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在冬季降水量最大,冬季降水丰富,水循环最活跃。

答案 D(2013·安徽文综,26)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设想:通过动态模拟实验、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过程,增强理解和记忆。
2.水体类型及其特征的认识是另一个重点,学生需要能够区分并描述不同水体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水体特征,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设想:利用图像、图表和模型,配合实际观测,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提高辨识和运用能力。
-学生能够阐述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水体的特点及作用。
-学生能够分析地球淡水资源稀缺的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3.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能够分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策略。
-学生能够列举不同地区水资源利用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
-学生能够探讨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水循环过程。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本章的实践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水资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综合分析能力。
-设想: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实际项目中,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图表等,将抽象的水循环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难点。
-通过动态演示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通过分析图表数据,训练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抽象出地理规律。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通过案例,让学生思考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1.针对学生对水循环理解不深的问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建立起水循环过程的整体认识,强调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地球上的水学案设计-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学案

地球上的水学案设计-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学案地理I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考核要点: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1、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知道水循环的概念。

( )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 )、( )、( )。

(2)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1-13所示,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台风登陆属水汽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地表径流环节,跨流域调水是人类改变了地表径流。

外流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内流河(如塔里木河)只参与了陆上内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 );②( );③( )。

【例1】读右图回答问题:(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C , E ,F 。

(3)由A 与B 组成的水循环叫 ;由D 与E 组成的水循环叫 。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填字母)。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

(6)环节B 与E 水量较大的是 。

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影响因素和补给特点主要分布区 雨水 夏秋季节 随降水量而变化,不连续且集中 东部季风区 积雪融水 春季 春季升温,有时间性、渐增过程 东北地区 高山冰川和永久积雪融水夏季夏季高温融水,水量较稳定西北和青藏地区图1-13湖泊水全年湖泊水和河水的相对水位,对河流有调节作用长白山天池和长江中下游地下水全年与河流水位有互补关系,水量稳定可靠普遍(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洋流是指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2.学生自我归纳,整理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理解;
3.教师通过板书、PPT等形式,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呈现;
4.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作业小结
本节课的作业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题目,涵盖水的性质、分布、循环等方面;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分享实际案例,如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通过视频介绍水循环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与再利用;
4.创设小组讨论情境,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如水资源保护措施,进行探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包括: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针对水的性质、分布、循环等方面提出问题;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点拨和引导;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思考和收获。
(四)总结归纳
本节课的总结归纳将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具体包括:
1.教师引导学生对水的性质、分布、循环等方面进行总结,强化记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复习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
1.理解水的性质,如水的分子结构、溶解性、比热容等;
2.掌握水的分布,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
4.掌握我国水资源现状,了解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3.设计不同难度的复习题目,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复习课学案人教版必修1.docx

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复习课学案人教版必修1.docx

单元复习课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的疑问】课堂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就是小水滴的旅途。

回顾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回答下面的问题。

1.是什么推动了水滴们的旅行?2.水滴们到达陆地时,为陆地带来了什么礼物?3.陆地上哪些人类活动可能会影响水滴们的归程?4.水滴们在陆地旅行时,对地表形态有怎样的影响?5.水滴们重新回到故乡时,为海洋带回了什么礼物?【知识补充】土壤存在着大量孔隙,并与岩石孔隙相连,水可以在土壤和岩石孔隙中自由流动。

不同土壤的孔隙度不同,同一种土壤的不同土壤发生层孔隙度也不同,表层土壤孔隙度较大。

岩石孔隙一般要远远小于土壤孔隙。

当土壤接受降水补给时,土壤表层孔隙充水,水分不断下移,通过不同土壤发生层和岩石,转化为地下径流。

一旦土壤表层充满水呈饱和状态,降水不能下渗,只能转化为地表径流。

因此,大气降水补给土壤的速度、土壤不同土层间水的运动速度、土壤与岩石间水的运动速度的比较就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降水补给越慢,转化为地下径流的比例越高。

可见,大气降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种途径补给河流。

森林植被不仅包括乔木,还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等多个层面。

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后,降水直接降落到土壤表面,雨滴溅落速度快,降水大多转化为地表径流。

森林植被恢复后,降落的雨滴通过森林中多个层面,缓慢地渗入土壤,降水可慢慢转化为地下径流。

因此,植被的变化改变了降水补给河流的主要途径,进而引起补给滞后的时间差异。

地表径流为主要补给途径时,由降水转化为河流径流的环节少,转化的速度快。

地下径流为主要补给途径时,由降水转化为河流径流的环节多,转化的速度慢。

【巩固练习】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

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

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

高中地理学案阶段提升课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高中地理学案阶段提升课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阶段提升课第四章1.宏观思路:水循环过程、洪涝灾害和洋流是本章的难点。

在学习中可选择通过演示或实验等学习手段,引导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2.复习策略:认识角度从全球的视角,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水。

通过一些数据和事实材料,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的空间分布特征、陆地水的主要类型以及各种水体所占比例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三个方面,介绍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波浪、潮汐和洋流三个方面,介绍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从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空间资源三个方面介绍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二是介绍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数理分析借助一些数据信息,通过数理分析了解地球上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各种水体所占比例以及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影响因素过程推理通过模拟实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形成的过程以及从水循环的角度进行分析洪涝灾害的原因与防治图像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各种图形、图像,增强对地理事象的直观认运用识。

同时对于水循环、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等知识,可以通过自绘简易的示意图进行理解一、用水循环“微导图”分析地理现象1.制作水循环微导图:很多与水有关的问题都可以从水循环的角度思考,把水循环各环节细化成不同的“小箭头”,按其逻辑关系顺序依次摆放,形成相关的微导图,从而解释某地理事象的前因后果。

制作微导图时,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水循环的各环节要细化、保证不漏项,用的时候才不会丢掉要点。

尤其需要关注“下渗”“地下径流”“蒸腾”等不属于“正式名称”的小环节。

(2)水的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也就是“收支平衡”,一个地区的储水量=收入支出。

关键是把握好常见的收、支项目:收入——大气降水;河、湖、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灌溉等。

支出——蒸发、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

2.利用水循环“微导图”解释地理问题:内流河断流的成因沼泽地的形成城市内涝的原因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修建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3.5地球上的水 复习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3.5地球上的水 复习  教案设计

地球上的水考纲要求:1.地球上水体的主要类型2.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回顾的内容:1.地球上的水体类型海洋水:96.53%(地球上水体的主体)地球上的水体陆地水:<3.5%包括冰川水(2/3)、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等大气水(1)河流水:世界主要河流:(按流程长短前10位)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黄河、鄂毕河、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刚果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按所在大洲:亚洲:长江、黄河、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恒河、印度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阿姆河、锡尔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非洲: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等欧洲: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顿河、塞纳河、罗纳河、波河、易北河等北美洲:密西西比河、科罗拉多河、圣劳伦斯河、育空河和哥伦比亚河等南美洲:亚马孙河、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大洋洲:墨累-达令河我国主要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元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大运河等河流的类型外流河内流河我国外流区、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水文特征: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水能蕴藏等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东北地区河流(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量较大,汛期短,含沙量小,冰期长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黄河、海河、淮河):流量较小,汛期短,含沙量大,冰期短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冰期西南地区的河流(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蕴藏量丰富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塔里木河、弱水、疏勒河: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冬季断流河流的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大小、落差大小(水能)、河道曲直情况、支流多少,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因素:径流量——主要与流域内的气候有关,降水量、流域面积、干流长度、支流多少都对径流量有影响。

高三地理高考新课标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一地球上的水

高三地理高考新课标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一地球上的水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八讲地球上的水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水圈内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2.结合图表和数据信息,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水量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从水循环的概念与环节入手分析全球或者者某区域的程度衡状态。

4.分析世界主要海洋区域的洋流形式及主要的洋流名称,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5.通过分析图表资料分析世界或者者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差异与时间是是分布特点,提出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合理化建议。

本讲重点:1.水循环的组成环节及影响2.世界主要海区的洋流分布及影响3.水资源的空间差异与时间是是分布特点本讲难点:世界主要海区的洋流分布及影响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互相联络的水体1.水圈组成:图8-1图8—22.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是是 影响因素和补给特点 主要分布区 雨水 夏秋季节 随降水量而变化,不连续且集中东部季风区 积雪融水 春季 春季升温,有时间是是性、渐增过程 东北地区 高山冰川和永久积雪融水 夏季 夏季高温融水,水量较稳定西北和青藏地区 湖泊水 全年 湖泊水和河水的相对水位,对河流有调节作用长天池和长江中下游地下水全年与河流水位有互补关系,水量稳定可靠 普遍陆地水体的互相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

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

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

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根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互相补给关系。

[经典例题1]一般情况下,河流R 〔〕 A .只有春汛B .只有夏汛C .只有秋汛D .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解析:考察读图才能。

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度,纬度48°在我国是纬度较高地区,经度130°根本位于我国最东部地区。

根据河流分布、流向,山脉分布、走向,国境线、区界限等地理事物内容判断图示地区是的大部地区,河流R 是的支流松花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规律。

2、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通过相关材料、图表或实例的分析,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知识点归纳】
1、水体分类(课本P54)
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学习目标】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3、了解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的作用、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不同影响,并能利用教材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4.从读图出发,学习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了解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位置和成因。

5.了解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归纳】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参看课本P57图3.5,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
⑵、对渔场分布影响
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
步骤: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依据:①等温线向高纬凸,则为暖流;等温线向低纬凸,则为寒流。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以及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结合实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知识点归纳】
1、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
★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