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民族高校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为 了加 深 学 生 对 理 论 知 识 的 理 解 和 掌 握 , 课 程 理 论 教 学 中 需要对重点和难点 内容设置实验 ,如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切削
力 的测量 、机床结构模型分析试验 ,机床静 刚度测量 和误差复 映规律试验 。以往开设 的这些实验大多都是验证性的实验 ,不 能很好地发挥学生 的思维和想象 , 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 的实 际 动手能力 。 针对这个 问题 , 在课程实验 中, 减少验证性的实验 , 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 ,如典型零件 的工 艺分 析和机床 夹具
计 、生 产 实 习联 系起 来 ,既 可 以对 书 本 上所 学 的较 抽 象 的 理论 内容 很 好 地 理 解 , 又 为 后 面 的 专 业 课 的 学 习 及 实 践 环 节 打 下 一
1) 及相 应的教学方法 ,使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 程体系进一步 完善 ,合理解决课程 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 ,并在实践 中不断 总结提高 , 从而使本课程 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地方 院校 先进水平。
教 学效 果 。 三 、“ 机 械 制 造 技 术 基 础 ”教 学 改 革 1 、构 建 机 械 制 造 技 术 基 础 课 程 教 学新 体 系 积 极 吸 收 国 内外 面 向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机 械 制 造 技 术 课 程 教学 改 革 的 成 果 ,不 断 创 新 课 程 的教 学 内容 、课 程 体 系 ( 图
一
、
本 课 程 内容 较 多 , 包括 “ 工 程 材 料 …‘ 机械制造工艺学…‘ 金
在进行科研工作和实践工作中 , 将其 中的经验成果与教学 内容 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学 习本课程 的过程 中,能够充分理
解 和 掌 握 对 其 理 论 知 识 和 科 学 研 究 的 方 法 与 手 段 ,同 时对 本 学 科的前沿研究成果有所 了解和掌握。 ( 3) 启发 、 提问式教学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积 累 了 许 多宝 贵 的 教 学经 验 和 教 学 方法 ,教 学 质 量 也 得 到 一 定 的提 高 和 改 善 ,但 由于 其 教 学 内容 比较 抽 象 、 复 杂且 涉及 实 际生产 经验 等特 点 ,还存 在 一些 问题 。
1 1教学手段的不正确使用 .
随着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 多 先 进 的 教 学手 段 进 入 课 许 堂教学, 如幻 灯 片、 影 仪 、 音 设备 、 投 语 多媒 体 等 。 初 将 最 这 些 手 段引入 教学 的目的是使 教 学 内容 化 繁为 简, 难 为 化 易, 由抽 象 变 为 直 观 , 于 观 察 和 认识 , 利 于 学 习和 掌 便 有
A t ac T e a e a pr bl ms n he e ch ng bs r t h re r m ny o e i t t a i of me h ni al c a c ma uf c ur ng n a t i te h l gy Ac or ng c no o . c di t t f at es f o he e ur o me h ni al c a c ma u c u n te h ol g t a hi g m y e or m ho we e r po ed n fa t ri g c n o y e c n , an r f m et ds r p o s to n n i t ac n e e t. e ha ce t e hi g ff c K w d c ni l ey or s me ha ca ma uf c r ng e n o y t c ng re o m b n a tu i t ch ol g ea hi f r asi c r c u c u ri ul m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第l 2期
李爱海 马乐群 黄长永: 机械制造基础 ” “ 课程教学改革
21
机械 制造 基础 ”课程教 学改革
李爱海 马乐群 黄长永
潍 坊科 技 学 院 山东潍 坊 22 0 6 70
“ 械 制 造 基 础 ”是 一 门 应 用 性 和 实 践 性 极 强 的 科 或 师 范 院校 改办 而 来 。学 校 的 教 学工 作 ,尤 其 是课 堂 机 基础 学 科 。 在 高职 教 育 中 , “ 械制 造 基 础 ”教 育 具 有 教学 方 法 基本 上 延 用 高 校传 统 的教 学方 法 ,而 这种 教 学 机 独特 功 能 和 作用 。一 方面 ,它 为 学生 学 习 相 关专 业 知 识 方法 已不 再适 应 目前 高职 发 展 的需 要 ,应 彻底 改革 。根
到 ) 、快 ( 学 进 度要 快 ) 。因此 ,高 职 “ 械 制 造 基 该 做好 的事情 。 教 机 础 ”教 育应 结 合 自身 的特 点和 教育 教 学 规律 ,加 强 教 学 22 吸收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 研 究 ,努 力 提 高 教学 质 量 , 以便 发 挥 高职 教 育 特 有 的教 的突 飞猛 进 , “ 械 制 造 基 础 ”课 程 的 有关 领 域无 论 是 机 育 功 能 。特 别 是 随着 市 场经 济 的发 展 、高 职 办 学 体制 的 科 学理 论 研 究 ,还 是 应 用 技术 成 果 ,新技 术 、 新成 果 不 改革 和 高职 自身面 临 的 问题 ,加 强 该 课程 的教 学 研 究显 断 涌现 。大 学 生 更需 要 了解科 学 技 术 发展 的新 动态 和 信
的需 要 。
要 加 强这 方 面 知 识 的教 学 。 “ 械 制 造 基础 ”教 学与 上 机 述 知 识联 系 密 切 ,息 息 相 关 。 因此 ,这 些知 识 的学 习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心 、 缩课 程学 时 、 重学生 知识 、 力与 素质培 养这 压 注 能
一
三 、 学计 划 的修订 和前 、 置课 程的 衔接 教 后
《 械制 造技 术基 础 》 程是 综合 了多 门先 修课 机 课
程 知 识 , 研 究 、 决 生 产 实 际 问 题 的归 结 性 课程 , 以 解 同 时又 是 学生 进 一 步 学 习 专业 课 程 的基 础 性 课 程 , 课 程 在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中起 着 承上 启 ( 转 第 4 下 6页 )
就 班 地 做 详 尽 的 定 量 计 算 , X- 程 不 善 于 分 析 。为 而 - , j  ̄
此 , 教 学过 程 中应 强调 定性 分 析重 于理 论计 算 , 在 注
重 学 生 解 决 工 程 实 际 问题 能 力 的 培 养 ,使 他 们 的 综
合 能 力 和素质 得 以提高 。 加 强 实 践 性 教 学 环 节 。根 据 该 课 程 的 特 点 , 程 课 的 教 学 需 要 与 金 工 实 习 、 产 实 习 、 验 教 学 以及 课 生 实 程 设 计 等 多 种 教 学 环 节 密 切 配 合 。为 此 。 们 对 生 产 我 实 习 、 验教 学 内容 在原 有基 础 上进 行 了精选 、 整 实 调 和补 充 ;同时为 培养 学生 的动手 能 力和 对知 识 的综 合 运 用 能力 , 们 设 立 了该课 程 的综 合课 程设 计 , 我 改 变 了过 去学 生所 学 的书本 知 识 与实 际生 产相 脱 节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以“精内容、强能力、重应用”为指导思想,针对该课程涉及内容多、综合性高、灵活性大、实践性强等特点,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将原“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更新,形成的一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具有涉及内容多、综合性高、实践性强等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国内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现已建成四门国家精品课程。
长春理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组结合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内容、强能力、重应用”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了“以金属切削理论为基础,以机械制造工艺为主线,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1. 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大学本科阶段的学生以学为主,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其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更重要,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在思维方式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方面有所收获和提高。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讲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师的责任。
教学中采用课堂讲授、交流、讨论、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传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例如,一面两销定位是典型定位方式之一,现教材仅从定位元件如采用两个圆柱销将产生过定位方面分析,得出定位元件采用一个圆柱销和一个削边销的结论。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键 词 : 机械 制遗技术基 础 课程 教 学改革 教 学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 号 : G6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4 0 8 ( 0 0 ( ) 0 6 -0 1 7 — 9 x 2 1 ) 9 b- I 1 1 6 0 《 机械 制造 技 术基 础 是 机 械 制 造 与 自
动 化 专 业 的 学 生 必修 的一 门专 业 技 术 基 础
课 , 合 了传 统 制 造 技 术 与现 代 制造 技 术 , 融
此 有 必 要在 不 改 变 教 学 要 求 的 前 题 下 探 索 观 清 楚 的 了 解 和 学 习工 艺 加 工 流 程 。 更好的教学方法 。 校 企 合 作 是 实 践 教 学 的 另 一 重 要 环 2. 以任 务为载 体 的项 目教 学法 1 节 , 们 通过 与一 些 企 业 合 作 , 固 了学 生 我 稳 改 革 教 学 模 式 的 一 个 方 面 就 是 要 改 变 的 实 习场 所 。 个 学 期 安 排 学 生 到 实 习 基 每 以 往 老 师 一 本 书 、 支 粉 笔 在 台 上 滔 滔 不 地 进 行 顶 岗 实 习 。 过 实 习 , 学生 了解 企 一 通 使
教 学 改 革 很 重 要 的 一 个 方 面 是 教材 的
发 展 要 求 现 在 的 高职 学生 要 具 备 更 高 的 理 问 题 。 如说 在 学 习机 械加 工 工 艺 规 程 的 改 革 , 材 改 革 是 教 学 改 革 的 基 础 。 比 教 由于 论水平和动手能力, 因此 , 们 应 重 视 该 课 制 定 这 部 分 内 容 的 时 候 , 学 生 分 成 若 干 《 械 制 造 技 术 基 础 》 门 课 内 容 的特 殊 我 将 机 这 程 的建 设 和 教 学 方 法 的 改 革 。 何 让 学 生 的小 组 , 定 一 个轴 类 零件 , 组 讨 论 拿 出 性 , 必 要 将 其 课 程 内 容 根 据 其 它具 体 改 如 给 小 有 学 好 这 门 课 程 , 把 学 生 培 养 成 真 正 的 应 工 艺 的 制 定 方 案 来 。 位 学 生 都 可 以 各 抒 革 措 施 也 进 行 相 应 的调 整 。 充 分 结 合 教 并 每 要 用 型 人 才 , 目前 我 们 急需 解决 的 问题 。 是 鉴 己见 , 讨论 找 出一 个 最 佳 的 方 案 , 后 由老 学 大 纲 和 实 用 性 原 则 , 着 让 学 生 易 充 分 最 本 于 目前 的形 式 , 者 结 合 自己授 课 的 经 验 , 师 点 评 。 种 教 学 方 式 能 够 促使 学 生 主 动 理解 , 与 实践 相结 合的 目的 , 心 对教 材 笔 这 并 精 对 《 械 制 造 技 术 基 础》 门 课 程 的 教 学改 学 习 , 学 生 对 理 论 知 识 的 理 解 更 加 的 深 内 容进 行 重 新 整 合 , 适 应 教 学 需 求 。 机 这 使 以 革做一些探讨 。 刻 , 实 际 运 用 中更 加 自如 。 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出发 ,不断改革课程实践教 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 提高教学质量。
一
、
目前 实践教 学现 状
目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 题 主要有 以下 几方 面 。 1 . 课程实践性强 , 实践环节学时少 , 以保证在有 难 限学时内既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又能培养学生 的工程意识 、 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内实验学时少 , . 课 开设的实验 内容 以验证性实 验为主, 缺少 自主性 、 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由于 课时少 , 可设实验内容多 , 国内一些高校该课程不包括 课 内实验闭 。
收稿 日期 :0 卜 0 — 3 2 1 9 1
图 1机 械制 造技 术基 础课程 实践 教 学 内容体 系
作者简介 : 朱从容 (99 )男, 16一 , 浙江舟山人 , 浙江海洋学院机 电学院教授 , 主要从 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 动化研究。 基金 项 目 : 江省新世 纪 高等教 育教 学改 革项 目“ 向应 用型人 才培 养的机械 制 造技 术基 础课 程教 学 改革 与 实践” 浙 面
S ra O.9 eilN 9 3
■教 学改革 与创新
机械 制造 技术基础 课程 实践教 学 改革探讨
朱 从容
( 江海洋学院, 浙 浙江 舟 山 3 60 ) 10 0 摘 要: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技 术基础课程 , 该课程在机械 类专业学生的知
识结构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针对 目前机械制造技 术基础课程 实践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 , 构建 了实践教 学
机械类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
较先进和前沿 的知识 ,又有本专业传统扎实的基本功和知识
为现有企业所欢迎和接受 。
异, 每个课程组还精选了一批 参考教材 、 书籍和网络资源等 , 以满足不同层 次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上 的需求 。
课件 制作 及 网络化教 学 平 台开发
1 课件制作 . 编制高水 平的机械类 专业课和 实践环节 的多媒体课件 , 不但能够很好地弥补学生实践认知的不足 ,也使教师能够在 有限 的课堂教学和场地教学时间 内尽可能多地传授应用性实 践性 的知识 ,从而更好地实现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 的培养 目
按照认知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从 “ 制 进行 教学改革 有较多的尝试 和做法 ,我们 认为教学改革 将相关 内容 以工艺 为主线 , 造基 本知识— —制造技术基础— —制造设备基础— —先进技 要解 决好新知识不断出现与传统课程总学时过多超 过要 求的
矛盾 ;解决实践教学环节经费和时间投人多但效果不理想的 矛盾 ;因此确定改革主线的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认 为改革要 从专业总体高度角度进行考虑 ,而社会实际需求是检验改革 效果 的标 准。对于机械类专业 来讲 ; 应以制造工艺作 为主线 , 改革 要围绕这一主线进行 。基础知识 、感性知识 、 专业知识 、 先进技术知识知规律进行安排 。这样 的学生才有可能掌握本专业
任务确定为以下几项 :1 对涉及 到的专业课进行 内容上 的合 )
理删减和整合 , 合理安排 相关 基础 知识 的传授顺序 ; ) 2 根据 课程 内容 的调整情况 以及调查反馈 的结果 由各个课程组 的教 令人满意 的效果 ,研究项 目主要进行 了以下工作 : 师分别 进行多媒体课 件 的制作 和相关教学 资源的搜集整理 ; 确定 教学 改革 对象 ) 4 由于各方 面条件 的限制 ,我们 只能选取部分专业课程进 3 依托课件和相关教学资源开发专业课 网络化教学平 台; ) 并不断改进 行改革尝试 。我们挑选 了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 、 金属切削机 随时交流 、反馈 、收集 和整理使用效果 和建议 , 床 》 《 属切 削刀具 》 金 属切 削原理 》等传统专业课 和新 和完善 。 、金 、《 开专业理论课程 《 先进制造技术 》 总学时 占所有专业课学 时 , 课 程 内容 改 革 对 比新老培养计划 ,各 门专业课学 时虽然被压缩 了 ,但 的 2%,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1 确定这些对象 的原 因是 :( )它们是本专业具有代 表性 是人 才培养方案对 于课程质量 的要求反 而更高 。新 的人才培 1 的传 统课 程 ,与机 械制 造工艺密切相 关 ;( )它们 与本专业 养方 案要求教 师尤其是专业课教 师把越来越 多的实践性 、应 2 后续课程及学 生毕业后 的工作水 平直接相 关 ;( )与生产实 用性 、扩展性 知识融入 到课 堂教学 中 ,这 就对 专业课课 堂教 3 际联 系紧密 ,要求 有较 强的感性 知识 为基 础 ;( )为解决感 学 的内容组织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4 为此 ,我们组织 多个课 程教 学组 ,对 现有教材和课 件进 性知识 的建立 ,需要相对多 的时间 、财力 、物力 和投入 。 行 了多次 的讨论 , 在整合过程中破除了传 统的惯性思维定势 , 确定 教 学改革 主线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
部 分教材的主题 内容是冷加工部分 。无论是 热加工 组 织 形 式 也 应 不 同 . 学 形 式 还 应 由 : 验 、 习 、 教 实 实 电 还是冷加工 , 对学生 的动手能力 的要 求越来越高 , 课 化教 学 以及 工 艺设 计 等环 节 组 成 。 程 的 内容 与生 产 实 践 紧 密 相 连 , 一 门综 合 性 、 业 是 专 课 堂教 学 必 须 以产 品成 型方 法 为 体 系 ,综 合 分 性 、 践性 很 强 的课 程 。 实 析 工 艺 原 理 , 艺 方 法 与 产 品质 量 的关 系 , 强 新 工 工 加 艺 的 内容 ; 堂讨论 的内容应是课程 的重点 , 课 其讨论
排 学 生 自学 :对 于知 识 相 近 的 章 节 可 让 学 生 上 台 助 理等) 和热加工 ( 如铸造 、 塑性加 工 、 焊接 、 热处理 、 表 讲 、 教师后 面补充完 善 ; 学生掌握 不好 、 辨不 清 对 分 面 改 性 等 ) 大 部 分 内 容 。新 课 程 体 系 整 合 以后 , 两 大 的 问 题 可 组 织 学 生讨 论 。不 同 的 课 型 其 课 堂 教 学 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分析
2017年第12期(总第252期)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课程教学立班级微信英文群,仍然按照班级编号采用英文名入群,开始用简单的英文与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应状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地在微信群中推送课前任务、课后作业,指导学生上网查找学习资源等。
为了完成课前任务与课后作业,学生需要不断地上网学习,随时随地与教师沟通,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更加频繁。
这种现象在微信上随时可见,从而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期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良好的学习动机是通过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教育而形成的。
首先,教师要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内部驱动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将专业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经常讲解英语在建筑专业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在建筑专业中的重要性;再次,努力创造一个学英语的良好教学氛围,如每个学生在群里都有一个英文名,上课用英文名进行点名和提问。
(三)采用分层教学,提高学生自信心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分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标准。
具体方法有:第一,将学生分层,按高考成绩进行排名,90分以上为第一层次,60-90分为第二层次,60分以下为第三层次;第二,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选择的教材内容不要太深,经过试用对比分析,由彭杰等主编的英语教材较合适;第三,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对第一层次学生按照现行高职高专三年制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对第二、三层次学生制定低于现行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主;第四,对考核与评价进行改革,将考核分为三个层面,即笔试成绩占40%,课堂表现占30%,课后作业占30%。
改革后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上课开始动口动手了,课后学习时间增多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高职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关 键 词 :调 整 课 程 内容 结 构 ;整 合 ;教 学 实践 ;环 节
一
、
课 程 教 改 的 背 景
能 融合 , 提 高 教 学效 果 , 要探 索 新 的 课 程体 系 , 为 需
实 践 新 的教 学 方 法 和 教 学 手 段 。
二 、 程 改 革 的 实 践 课
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在 对 毕 业 生 职 业 岗位 及 职 业
料 确 定 ,能 定 性 确 定 构 件 受 力 后 失 效 形 式 与 危 险 截 面 位 置 ,从 而 完 成 通 用 零 件 的选 择 与 专 用 零 件 的结
计 、 度设 计 ”淡化 “ 载设计 计算 ” 精 , 承 。对 于 常 用 机 构 应 用 着 重 于 类 型 、 择 与 应 用 , 化 设 计 。为 了 使 学 选 淡
照 “ 就 业 为 导 向” 要 求 , 业 生 就 业后 应 能 胜 任 以 的 毕 通 用 机 床 及 数 控 机 床 操 作 岗 位 , 业 2 3年 后 , 步 从 ~ 逐 能够 胜任 机 械加 工 工 艺 编制 、 装 设 计 、 品试 制 、 工 新 生 产现场 管 理等 岗位 , 据本 地 区企业 用人 要 求 , 根 毕
在 高 校 扩 招 后 , 源 素 质 有 了 很 大 的 变 化 , 职 生 高 入 校 新 生 的 高 考 文 化 成 绩 大 都 位 于 考 生 群 体 的 中 间 层 , 辑 思 维智 能优 势 不 突出 ; 一 方 面随 着社会 发 逻 另 展 与 科学 技 术 进 步 , 技术 、 工 艺 不 断 涌现 , 生 新 新 催 了特 殊 功 能 的 零 件 。 照 高 职 学 生 的 培 养 目标 , 程 按 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4 完善课 程考评体 系 , 励学 生 自主学 习 . 激
为激 励学生 自主学 习 , 提高学 生学 习效率 , 改善学 生作 业 质量 , 正实 现公 平性 原 则 , 真 必须 完善课 程 考评体 系 。 课程考 评体 系可采用 过程评 价与结 果评价相 结合 的方 式 , 全方 位考查 学生 整学期 的表现 情况 , 同时 , 可 引入 激励机 制 , 置学生评 价环 节 。学生 评价环 节是 过程评 价 的一个 重要 组 成环节 , 由学生 还 设 即 考评小组 给予评 分 , 分体 现 了公平 性原则 。 充 学生考评 小组是 由学生 班委及 各小 组组 长组成 的 , 小组 成员 可根据课 堂讨论 时 间内每位 学生 的表现和平 时独立 完成作 业情况 进行 无记 名评 分 , 样 既能调 动优 等生 这
中巩 固、 择 、 选 重组 理论知 识 , 而提高 学生 自主学 习的能力 。这 种 以学 生实 践活 动为 重点 组织 和实施 的 从
教学 , 可使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 打破理论与实践相互独立的局面。 在理论教学中有实践教
学, 在实践 教学 中介 绍 、 用理论 知识 , 步加深学 生对 理论知 识 的理 解 , 断提 高学生 的实践 能力 。 应 逐 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12,201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在全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合并以后,全国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新的指导性专业培养计划中所推荐的工科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新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是将原机制专业的三大主干专业课(即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俗称“老三样”)按照重基础、少学时、低重心、新知识、宽面向的原则整合而成的。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创新型机械制造专业类人才的需求,国内各高校纷纷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优化改革。
经过几年的探索,各高校已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搞好我校机制专业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结合我们的教改项目,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国内5所高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制专业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从课程教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及教学效果两方面进行,其中前者主要通过走访、电话交流进行;后者选了3所院校进行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已修完该课程的学生,调查方法是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
问卷内容主要由选择题组成,情况如下:1-3题为学生对专业及本课程的兴趣程度及出勤情况调查;4-14题为教学情况及对教学满意程度调查;15-16为开放题,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本课程今后教学的建议。
本项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回收率94.5﹪。
本研究报告基于上述数据撰写而成。
1课程教学现状1.1课程教学安排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各学校都充分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在原先的“老三样”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了融合调整,使其内容更加丰富、集中及涉及面广。
在课时安排上,各高校均作了不同程度缩减,其课时情况如表1所列,除我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外其它几所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均开设了2~3个实验,在课程结束后,又安排1.5或2周的课程设计。
机械类技术基础课课程设计的教学主体改革
机械类技术基础课课程设计的教学主体改革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类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的机械工程师,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机械类技术基础课课程设计进行教学主体改革。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这一改革,以期为我国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理论方面的改革1.1 更新教学理念在进行课程设计教学主体改革之前,我们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而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因此,我们需要在课程设计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2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通过听讲、记笔记等方式掌握知识。
这种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机械类技术基础课程来说,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们还可以引入模拟实验、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真实的实践环境。
三、实践方面的改革2.1 加强校企合作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实用性,我们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
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指导。
2.2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传统的课程设计评价体系往往以书面报告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摘要:思想政治课是教师欣赏和德育实施的主要领域;专业课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主要渠道。
但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通过探究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要素,有助于学生认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培养其素质。
这是一个微妙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觉或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教师所代表的正确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
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本课程所包含的思想政治要素,完成了课程教学设计,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思政教育引言对中职学生来说,职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德育的关键环节。
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不仅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还要不断探索其他职业的思想政治要素,做好教学改革工作,培养社会的合格技术人才。
一、中职学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直接进入一线企业生产和技术管理领域,其政治觉悟、理想和信念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其对企业、行业的贡献度,还与其所在的企业和机构的技术安全紧密相关。
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往往伴随着眼界与思想的扩展,而这种扩展往往存在一定的无序性,需要科学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此外,进入上级院校深造的学生的思想水平也直接影响其学业和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特别是突出的高精尖人才的政治素养的高低甚至直接影响国家在某一领域的人才储备和科技实力的提升。
综上考虑,在中职学校机械类学科中开展思政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育人的角度来讲,技术与思想的提升本身是同步的,真正的高素质人才都是德才兼备的。
在高等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证明,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思政教育渗透,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切实可行的。
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合理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将深奥的、抽象的思政理论变得有血有肉,而且能够使专业课程教学变得多姿多彩、富有乐趣,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又能升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对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于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
课 程 体 系改 革
首 先 , 原 《 械 制 将 机
教 学 内容 的 进 展 , 训 内容 应 贯 穿 始 终 。 实 可 安 排 学 生 进行 实 际 零件 的 技 能 加 工训 练 , 工 出具 体 的典 型 零 件 。 完 成 具 体 加 在
新 人 才 的 培 养 目标 。根 据 社 会 对 人 才需 求 的 变 化 趋 势 ,应 构 建 适 应 教 学 目标 的
课 程 体 系 , 择 教 学 内容 和 教 学 方 法 , 选 保
可 把原 来 的金 工 实 训 以课 题 任 务 的形 式
况。() 3 自评 和 互评 , 由 学 生对 自己 先 的工 作 结 果 进 行 自我 评 估 ,然 后 小 组互
维普资讯
专 业教学研 究
关于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
周 华 覃 岭 : 朱 敏
(. 禺职 业技 术 学院 广 东 番 禺 5 18 ;. 1番 14 32顺德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广 东 佛 山 5 80 ) 2 3 0
摘 要 :在机 械 类专 业技 术基 础课程 教 学 中, 用 课题任 务教 学模 式 , 运 开展 课 力 、 业 能 力 , 高 就业 率 。 这也 是 职 创 提 题 任务教 学 , 可提 高 学生的职 业技能 。 业 教 育 改 革 与 发展 的重 要 导 向 。 为适 关键词 : 学体 系; 教 任务 型教学模 式
职业 教 育 的本 质是 为受 教育 者提
供 就 业 服 务 ,增 强 学生 的就 业 进 行 总结 答 辩 。考 核 内 容 :1根 据 课 () 题 任务 确 定 工 作 步 骤 和 程序 ,分 阶段 考 核课 题 任 务 的完 成情 况 。 2 学 生各 () 自在 小 组 中 的分 工 及 小 组成 员合 作情
基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地位 ; 介绍 我 国制造业 现状 , 明确肩 负历 史使 命 。在 这个 环 节辅 助 可 以播 放 国家 目前 制 造业 的 视频 , 《 国制 造 》 像 中 的 系列专 题报 道 。接着 就课 程体 系 、 主要 特点 , 及课 程 的教 学 要求 、 习 及方 法 给学 生作 出简要 讲 解 , 学 生心 中有 底 、 学 使
纯 的课 堂 理论 教学 要 想 完成教 学 目标 是非 常 困难 的 。所 以
教 师进行 组 织 , 让全 班 同学 进行 摸拟 测试 练 习 , 样使 学 生 这 能 主动 积极 地把 握和 学 习专业 知识 。 222 行 为 引导教 学培 养模 式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系统 地针 对课 程相 关章 节设 置 实践 、 实训 教 学环 节 , 到 学 达
其 三是学 生 参与 对课 程 知识 固定 和提 升 。为 了学 生 更 好 地 主动地 掌握 教 学课 程 的重难 点 ,鼓 励学 生 以小 组形 式
针 对教 材 出单元 测试 题 ,然 后在 课 堂 的章节 复 习课 堂 中 由
金属 切削 刀具 理论 、 机械 制造 理 论等 理论 部 分 , 仅依 靠单 仅
以教师 为 主导 、 生为 主体 的启 发式 的新型 教学 模 式 , 到 学 达
致 力 于开发 学生 的工 艺思 路 , 养 学生 的 自主 能力 , 培 提高 学 生 的 自觉学 习 的积极性 , 过实 践收效 很好 。 通
内容 , 教学 质量 不佳 。
12 实践教 学 、 . 生产 实训 内容偏 少 。 《 机械制 造基 础》 因包 含材 料及 热处 理 、 金属 切 削机床 、
生在 实践 过程 中熟 悉课 程理 论 知识 , 面掌握 课 程 内容 , 全 同
机械制造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机械制造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摘要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组织开展新一轮精品课程建设,针对机械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根据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特色与要求,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进行论述。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械制造技术;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40-03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专业教育核心课程,在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2005年校级一般项目建设、2009年重点课程建设、2012年精品课程建设,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除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外,工业工程专业、物流工程专业也开设少学时的机械制造工程,列为专业基础课,全校每年开设相关课学生数达250人。
新一轮的精品课程建设已拉开序幕,总结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突出课程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成为进一步开展课程建设的抓手。
1 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入21世纪,机械制造业发生巨大的变化,机械工程学科突破传统意义上学科的概念。
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向机械行业渗透,机械设计和制造的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机械制造成为新世纪工业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
不能采用昨天的教育模式去培养今天的学生,然后让他们去解决明天的问题;应当针对本专业宽口径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上海海洋大学机械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应用型人才,机械制造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展开,因此,突出课程特色成为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工科类高校都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归为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专业教育核心课程,该课程从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出发,将原有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多门专业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新的课程体系,力求基础扎实、重点突出、结构紧凑、内容先进,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机械制造技术的知识结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具有涉及知识 面广 综合 性强、概 念性 强及与生产实践关系密 认识实习效 果并不理 想。为改善认识实习效果 ,有效 发挥 其铺 切等特点。该课程 由多门课程整合而成,内容庞杂,知识点多, 垫 作用,可将学生分成若 干小组 ,由任课 教师引导,边参观边
教学上存 在着一定的难 度。而目前根据教学大 纲要求该课程教 讲解 。如参观常用金属切削机床时,请工人师傅操作 ,同时任 学 时数又被大 量减少,这就 给 该课 程 的教学 带来更大 的困难。 课 教师介绍机床的结构、运动及功能 ,这样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 另外学生在学 习该课程 过程 中,由于缺乏相关 的感性认识和实 习兴 趣 ,增 加 了其 感 性 认 识 ,又 加 深 了印象 ,为 后 续 该 部 分 内 际经验,难 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导致其学起来枯燥乏味, 容的讲授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课程及今后从事机械设计 制造工作奠定 必要的基 础。因此探 切 联 系 的 实 践 知 识 ,只 有具 有 较 多 的 实 践 认识 ,学生 才 能 深入 索研 究有效教学方 法以提高 “ 机械 制造 技术基 础”课程教学质 理 解所学 内容。而学生缺少生产实践经验和认识,因此高等院 量对 于提 高学 生的全面 素质 ,培养高层次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具 校 在 课 程 设 置 时,大 都 安 排 学 生在 “ 械 制 造 技 术 基 础 ” 授 课 机 有重要意义 。
CP E E中国 电力教育
面磊 丽
D I O 编码 : 03 6 / . s . 0 — 0 92 1.70 1 1.9 9 j sn 1 7 0 7 . 02 .3 i 0 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苏 宇
摘要 : 分析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 程的特点及教 学中 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 ,结合教学认识与实践,着重阐述了 该课程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民族高校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李联辉高阳王富伟雷婷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6期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包括金属切削过程、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等内容。
本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除理论教学外,该课程教学体系还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环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在理论、实验、课程设计、学业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教学实践表明,改革方案能较大幅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应用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受“北方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JY090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支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43-01
一、引言
北方民族大学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一所综合性民族类普通高等院校。
我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大多来自民族地区,基础普遍比较薄弱。
因此,主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使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学业评价等方面的系统化改革和探索,找出一套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真正在兴趣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逐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1.理论教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内容比较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笔者采用教学录像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时,例如讲授刀具标注角度这一内容,将图形、文字、动画有机结合,加大课堂教学中的信息量浓度,使学生对刀具标注角度有更加直观的视觉认识。
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
现场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提问教学法、主线贯穿教学法等。
结合教学的内容、特色以及学生的主观感受,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求,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兴趣,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实验教学
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中需要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设置实验,如车刀几何角度测量、透明机床模型分析、误差统计分析和夹具观测与设计等。
以往开设的这些实验大多都是验证性的实验,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有的实验设备去综合地设计实验教学过程,让学生能自主地搭建实验平台,包括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选择测量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析方法等,才能使学生既复习和巩固已学的专业知识,又根本性地提高动手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在实验教学中要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
例如,在夹具观测与设计中,首先给定一个虚拟的具象零件,开展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工艺路线拟订及论证,进而初步制订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然后针对某道关键性工序,结合实验室已有的工装夹具,进行专用夹具的总体方案设计与论证。
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学以致用的关键路径。
现有课程体系中,课程设计仅有两周的学时,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是面临的关键问题。
因此,笔者提前下达课程设计任务,将课程设计内容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再在两周的课程设计环节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验证。
4.学业评价体系
本课程以往的考试模式大多沿用传统的考试管理模式,采用闭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70%和30%,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和作业组成,更多地注重所学的理论知识,而对实践环节的检验不够充分。
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之间互相抄袭作业的现象。
因此,笔者尝试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对学业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具体做法是将课堂学习、课堂问题回答、课堂师生互动、课后作业、实验作业等全周期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并对每一项内容施加以合适的权重,最后得到学生平时成绩的综合测度结论。
三、结语
通过改进目前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对学业评价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从而构建了面向民族高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
在新工科建设稳步推进的背景
下,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最终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彦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3):38-40.
[2]纪宏璠,于艳华,陈晓希.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探索民族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新路径——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10):55-58.
作者简介:
李联辉(1986-),男,汉族,河南洛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