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精品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
介绍人类遗传病的诊断和预防方法,包括基因检测、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措施。同时强 调遗传病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加强遗传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05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 法与技术
细胞遗传学方法
显微镜观察
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 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结构和数量,以及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定位。
农业育种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定向改造农作物或家畜家禽的遗传性状 ,提高产量和品质。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前景
揭示复杂疾病机制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未来有望揭示更多复杂疾病的 遗传机制,为精准医疗提供有力支持。
发展个性化医疗
基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变异情况,可以为个体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基因表达分析技术
包括RNA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 ,用于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表达 模式和调控机制。
生物信息学方法
基因组组装和注释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数 据进行组装和注释,确定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功能注释。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或个体的基因 组数据,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进化和变异。
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
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基因线路和基因组,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或 性状的生物体或细胞工厂,为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开辟新领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概念及特点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通过DNA序列编码蛋白质或 RNA等分子。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能够控制 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和表现型。
基因具有可变性,可以发生突 变和重组,从而产生新的遗传 变异。
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设计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二)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四、课时安排2个课时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法、列表比较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问题探讨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由此联想到孟德尔分离定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很相似。
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有许多个基因。
阅读思考,引入新课:(一)萨顿的假说思考与讨论P28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保持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细胞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同左在配子中,成对中的一个体细胞中的来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左形成配子时的行为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填图,并请学生到黑板填图:若把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则是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再结合图,不难看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规律相符,因此可断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通过此过程,让学生亲自实践萨顿假说的发现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又称合理性推理。
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各小组以抽签方式抽到本小组的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后,由小组成员派出代表进行答案汇报。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1课程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基础知识1、萨顿的假说(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原因: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4)推理:①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存在方式: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③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思考: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
(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成本低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繁殖率高)(3)实验过程及现象:P 红眼(雌) × 白眼(雄)↓F1 红眼(雌、雄)↓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3/4 1/4(4)提出问题:白眼性状与性别相联系。
(5)作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6)理论解释:SHAPE MERGEFORMAT(7)设计测交实验:F1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测交。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完整资料)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2)会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归纳“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基因的物质基础。
(2)参与讨论、探究、分享,形成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认识科学的本质,认同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完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之后,对遗传规律、遗传图解等知识已经比较熟悉,而学习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之后,对于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也已经了解,通过“类比推理”方法的介绍,只要稍加点拨即可得出两种存在平行关系,因此此块内容不存在太大难点。
而对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学生存在的难点是白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或Y上?抑或是两者都有?此内容正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遗传图解自己探究,既可以突破难点,又可加深印象。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辅为主,顺利地完成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假说—演绎法”为主线,根据“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几个环节,分别解决“萨顿的假说”、“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等几个主要问题。
其中涉及到与旧知识的联系较多,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用任务驱动、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列表比较、探究、分组合作等方法展开学习,辅以一定的讲解和课件展示,适时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过度和理解。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已有知识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一、萨顿的假说思考与讨论的必然性么?2.推理的正确性取决于什么?师:1903年,美国的遗传学家萨顿在研究蝗虫生殖细胞形成过程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整合】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教案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Word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教学重点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三、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五、教学方法1.学情分析:已学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及减数分裂,知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顺理成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法:引导学生对萨顿、摩尔根等人的研究进行探究,设计合适的问题,以提问式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对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再现摩尔根使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的历程。
从萨顿假说,到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引导学生在再现的科学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
3.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锻炼通过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那么,摩尔根是否能根据测交试验结果,证明自身假说的正确性?提示:摩尔根等人又通过一系列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假说。
6.摩尔根研究方法【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引导回顾摩尔根实验过程,归纳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发现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什么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作出假说:控制白眼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
实验验证:测交得出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教师活动】: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
提问: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够自由组合吗?【学生思考】: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进行进一步的探究,锻炼实验设计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巩固课堂知识,引申知识板书设计:&2.1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假说1、依据2、方法:类比推理3、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二、实验证据(摩尔根)——假说演绎1、材料:果蝇2、现象常染色体3、染色体♀:XX性染色体♂:XY4、解释:5、验证: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三、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小课堂: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完整版)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完整版)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本文讲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中的生物教学任务和探究性研究的重要性。
作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层层深入的推理和探究活动,立体推进三维教学目标,努力使学生亲历并感悟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
本节课是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XXX 提出遗传因子(即基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并确定基因在细胞内的存在位置,完成整个有关“基因在哪里”的科学探究过程。
文章还分析了教材的处理与安排,并提出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情分析。
总之,文章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生物课程,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请大家回答以下问题:1.在果蝇眼色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和隐性性状分别是什么?2.控制果蝇眼色的这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为什么?有何特殊之处?3.如果基因在染色体上,那么控制眼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为什么?4.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又有哪些可能呢?5.你的假设能够解释摩尔根的实验现象吗?请写出遗传图解(红眼基因用W表示,白眼基因用w表示)。
6.需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吗?设计什么实验?7.为什么果蝇的白眼性状总和性别相关联呢?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我们通过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方法,提出假说并进行实验验证,最终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深刻体验了科学发现的艰辛与严谨,也提升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作业布置:以AaBb为例,画出细胞的减数分裂图,尝试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解释XXX的遗传定律。
同时,设计心声,思考本次探究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在我初接触新课程时,我曾轻率地认为它只是“换汤不换药”。
但是,当我认真阅读材并体会它的编排时,我被深深吸引了。
材试图引导教师不仅仅传授“鱼”,更要教授“渔”。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掌握发现新知识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而不仅仅是研究已有的知识。
2.3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的内容,按照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说明科学家是先通过类比推理,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然后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做出相关的解释,使用实验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在学完有丝分裂、遗传因子的发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学生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些为本章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类比推理法在课本中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生活中学生也会常常无形之中用到,所以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明显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具有可行性。
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学生对于假说演绎法虽然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达不到灵活应用的程度,所以教师在讲述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要及时灵活的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是怎样思考的,这实际上是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再次巩固了假说演绎法的知识,并且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可尝试独立灵活运用此方法,借此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教学目标1.运用假说—演绎法对果蝇眼色遗传现象进行解释,阐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构建相关生物学概念。
2.借助假说演绎法再现摩尔根的实验,学会自主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并验证,体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置的实验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基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事实,运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科学思维,阐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4.认同基因的物质本质、体会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科研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高一生物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在染色体上【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知识方面)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能力方面)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能力方面)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习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学习难点】1.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自学导引】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和,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2) 在体细胞中基因存在,染色体也是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后期也是。
2.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对染色体,其中对是常染色体,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的,用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的,用表示。
3.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4.美国生物学家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上呈排列。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细胞的染色体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具有一定的,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自由组合。
【知识总结】一、萨顿的假说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具体如下:基因染色体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形态结构相对稳定存在[高考资源网KS5U]体细胞ks5u成对成对配子单个单条体细胞中来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一个条自母方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第一篇: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包括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个教学知识点。
在人类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领悟科学家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由于本节从上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引过来,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思路如下:(1)通过回忆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观察哺乳动物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联想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学生的这种疑惑源于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由认知冲突产生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接着引导学生把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重读分离定律,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让学生强烈意识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点的认同程度。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教师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通过介绍多种生物的染色体和基因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到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另外,还简要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定位上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代感,体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4)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生物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1、尝试总结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大胆质疑的同时必须小心求证,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此时学生的心中会有一些疑问:遗传因子(基因)是什么?遗传因子(基因)在哪里?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假说—演绎法,此时再次提出起到了有效巩固知识的作用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1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生物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一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遗传学的进展顺序,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科学家通过类比推理法以假说的形式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而后才以实验的方式加以证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基于萨顿的假说,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内容的学习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第一章学到的假说演绎法推理整个过程,得出实证,更能够激起学生对科学讨论的热爱和爱好。
与此同时,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结合了细胞学和遗传学内容,较为深奥,选择用微课课下教学,课堂针对性解决难点问题应当会更加高效。
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过程与(方法)(1)掌握假说演绎法,并运用验证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证明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
(2)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科学讨论需要大胆质疑,勇于实践,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参加假说演绎的推理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实验设计技能。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二)教学难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2)推动假说演绎法的使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果蝇的测交实验。
(1)学生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上一节课已经介绍了类比推理法和萨顿的假说,通过微课和课堂反馈,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并认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观点。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自主探究】◆复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再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样的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呢?一、萨顿的假说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体细胞中存在形式_________存在___________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_______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_________体细胞中的来源成对中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一个来自______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一条来自______形成配子时组合方式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
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他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但他认真钻研,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2.实验材料:果蝇选取果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基因与染色体的概念介绍1.1 引入话题: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存在和分布。
1.2 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1.3 讲解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4 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决定了基因的数量和种类。
第二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2.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染色体图谱,了解基因的排列顺序。
2.3 讲解基因的距离与遗传的关系:基因越远,遗传信息的传递越不稳定。
第三章:染色体的变异与遗传病3.1 讲解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结构的改变等。
3.2 引导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对遗传的影响。
3.3 讲解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的关系: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第四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4.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细胞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遗传学方法等。
4.2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4.3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进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五章: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5.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5.2 引导学生了解教学设计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践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5.3 进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方案。
第六章: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6.1 讲解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决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6.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对生物特征的影响。
6.3 讲解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
第七章: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影响7.1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 教案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染色体分离
阅读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杂交过程中
指导学生学会基因的表示方法: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3对:ⅡⅡ,ⅢⅢ,ⅣⅣ
雌性同型:XX
雄性异型:XY
假设二: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 、假设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 染色体上,而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把核心概念形成概念图,如下:色体上,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
作业布置
Homework
2.2基因在染色体上作业案
板书设计Blackboard Designs 1、萨顿假说
2、摩尔根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学解释
教学反思Teaching Reflections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重点把握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联系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进一步学习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图解。
课件名称或课件网址
Name or Website of CaseWare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优秀)
染色体异常导致遗传疾病
唐氏综合征
由21号染色体三体引起,表现为智力障碍、面部特征异常和多种健 康问题。
特纳综合征
女性由于全部或部分缺失X染色体导致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身材 矮小、卵巢发育不全和其他健康问题。
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
男性由于额外X染色体导致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身材高大、睾丸小 、精子数量少等症状。
非编码RNA
03
包括长非编码RNA和短非编码RNA,它们可以通过与DNA、
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
05
人类遗传疾病与基因在染色体上关系
单基因遗传疾病
囊性纤维化
这是一种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影响肺部和消化系 统功能。
镰状细胞贫血
由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使得红细胞形状异常,容易破裂,从 而导致贫血。
药物研发与精准用药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指导精准用药,降低药 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生物技术创新和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有助于改进基因编辑技术,提高其在生物技术创新和应用中的效 率和准确性。
生物育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可以为生物育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 动农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蛋白质修饰
通过对蛋白质进行磷酸化 、糖基化等修饰,改变其 活性或稳定性,从而调控 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学在表达调控中作用
DNA甲基化
01
通过改变DNA的甲基化状态,影响基因的表达。甲基化通常与
基因沉默相关。
组蛋白修饰
02
通过对组蛋白进行乙酰化、甲基化等修饰,改变染色质的结构
(完整版)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宋翠一、教课理念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中重申:生物教课的基本任务是培育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修养 , 这相同也是新课程标准实行中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理念之一。
别的,新课程理念中还倡议研究性学习,以为只有经过研究式的教课活动,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才能使知识和能力之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努力以这些新课程理念为依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经过层层深入的推理和研究活动,立体推动三维教课目的,努力使学生亲历并感悟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
二、教材剖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生物必修② 《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次序,在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即基因)的基础上,指引学生进一步找寻并确定基因在细胞内的存在地点,达成整个有关“基因在哪里” 的科学研究过程。
本节课既是对前方“基因和染色体知识” 的总结和升华,又为第三章说明基因的实质确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所表现出的“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在后续的章节中还会多次用到,所以本节课拥有鲜亮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的办理与安排: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包含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考凭证以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说三部分,在实质的教课中,因为需要联系前方所学的有关知识,还需要增补有关性染色体的内容,最后对孟德尔定律的升华要点在于应用,容量大,难度高,所以本节课我计划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经过回首有关知识,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让学生体验“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重视能力的培育和感情的体验;第二课时则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新的发现去深入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经过适合的练习,达成知识的升华和应用。
此中第一课时是我本次要讲的内容。
3、教课目的【知识目标】:能够说出“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依照;能够概括“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过程;【能力目标】:试试经过“类比推理”研究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够运用“假说演绎法”考证一种假说的正确与否;【感情价值观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小组合作研究,确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谨慎,初步确定正确的思想方法,努力养成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2_基因在染色体上_教学设计_教案_4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①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②尝试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并需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领悟、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杂交试验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因子换位同源染色体将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这个替换有问题吗?为什么?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替换没有问题给出理由.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分离,配子中也没有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也是自由组合。
遗传因子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相似,所以替换没有问题。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与萨顿的假说比较,对自身分析充满自豪。
这只是假说,证明假说是否成立要拿出实验证据。
历史上谁作出了贡献呢?阅读摩尔根的相关故事。
思考实验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它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果蝇优点:①个体小易饲养②繁殖速度快③有各种易于区分的性状等摩尔根实验过程及分析:相对性状:红眼(显性)—白眼(隐性)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相同。
但是F2代中白眼为什么全部是雄性?当时对果蝇的染色体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怎样解释F2代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这一与性别相联系的现象?排除该基因在Y染色体上:若在Y 染色体上,F2是白眼,则逆推F1雄性应为白眼,与事实不符。
若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呢?讲解或学生自己分析推理。
与事实相符。
这种解释虽能说明实验事实,但能否能说明其它情况还有待验证。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教学方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⑴教法指导:本节虽然没有涉及到真正的实验探究过程,但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比较完整的逻辑思路。教材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类比推理法,还通过摩尔根果蝇实验再现了其科学探究的历程,所以对学生来说也是较好的科学史的教学资料,从遗传因子的提出到萨顿假说,摩尔根实验最后应用结论总结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这个对基因探索历程的教学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再现的科学情境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其次在有些细节内容上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比如开始问题探讨中“一个是看不见得染色体一个是看的见的基因,由此你可以得到哪些推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培养其发散思维方式,和一般的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事实推导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进一步介绍摩尔根的后续工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锻炼其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
1.展示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内容,“能否利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结论,对两大遗传定律进行再解释?”
2.展示两对同源染色体与两对等位基因,通过减数分裂中产生四种的配子,引导学生分析等位基因的分离与菲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5.学生合作完成设计测交实验,并分析其中的可行性方案
6.通过两个测交实验,预测后代性状与性别相关,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一致,证明假说正确。
7.学生通过推理与观察,总结基因在染色体上如何分布展示实Leabharlann 过程与实验现象,为学生探究做准备。
经过观察、分析、推理,培养遗传图解的完成能力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大胆的质疑
三、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数据2.技能性目标: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3.情感性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我教的班级是高一理科次重点班。
学习热情较好,学生物的积极性高。
但整体都有点畏难情绪,逻辑思维欠缺,且他们是刚分班重新组合的新班级,课堂上讨论的习惯还没养成,所以为了课上学生能有时间真正去讨论和推理,本节内容的果蝇染色体组成和基因的表示方式都安排在课前预习部分。
知识方面,学生对于前面刚学习过的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较好掌握,为学习这节内容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2.教学难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四、教学内容分析在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减数分裂之后,沿着遗传学发展史的顺序,本节主要安排了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二者分别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深入理解,而且也为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很多老师都觉得这一节没有什么实际内容,所以往往会简单地把这一部分内容分解到其他各相关节一带而过。
但实际这节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一部分,教学难点较多,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这一节在知识性、技能性和情感性目标方面都有很多值得仔细探讨的地方(见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的教学目标既全面又丰富,是一节十分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和探索的内容,而且这一节课还可以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的一个理想材料。
五、教学环节与活动教学步骤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提前两天布置学生培养、培养观察果蝇印发果蝇相关资料培养果蝇,根据资料学会识别雌雄,观察果蝇的眼色、翅形等性状使学生对果蝇有感性认识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若用“同源染色体”一词替换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是否可行?2.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萨顿起到了先驱者的作用。
1.思考回答2.用同源染色体替换遗传因子。
尝试总结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3.阅读了解萨顿研究借助已有知识,发现新问题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的依据指导学生思考分析二者在哪些方面存在怎样的平行关系?(课件呈现表格答案。
)学生思考、抢答,而后用表格进行整合和补充。
让学生亲历萨顿的思维过程。
2.提出假说从上面的类比可以看出,二者行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引导学生推断二者位置关系。
发现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到子代。
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应用类比推理法。
3.引出摩尔根实验指出萨顿的假说缺少实验证据阅读课本举例说明类比推理并指出类比推理的优缺点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2.为摩尔根出场做铺垫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观察实验提出问题1. 课件简介摩尔根,诙谐指出摩尔根质疑萨顿的假说,也质疑孟德尔的遗传定律2.课件展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P 红眼(雌)×白眼(雄)↓F1 红眼(雌、雄)↓F1雌雄交配3. 学生观察分析实验,交流讨论,不难得出如下结论:①眼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果蝇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想关联创设争相提问、争相回答的探究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F2 红眼(雌、雄)白眼(雄)3/41/42.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1.课件展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明确染色体组成及性染色体的不同(这部分因有提前预习,所以可以一带提出)2.引导学生都做一回摩尔根,试着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规定用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红眼A,白眼a.(把课本的W基因改掉,因为不该掉学生书写容易混乱大小写)3.学生可能会提出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性染色体上。
进一步追问,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提出以下四种假说:假说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说2:基因位于Y染色体特有区段( X , Y a)假说3: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X a, Y a)假说4:基因位于X染色体特有区段(X a , Y),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基因让学生具备摩尔根当时的知识基础,重演摩尔根当年的思维过程3.筛选假说判断假说是否正确首先要能解释原有的实验结果。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每种假设,并在学案上写出相应的遗传分析图解。
最后派一名小组代表上台做解释。
2.学生分四组讨论后小组长上台展示各自小组解释遗传图,并下结论。
3.学生分两组分别依据假说1和假说2画遗传图解演绎实验结果。
(各找一名代表上台直接投影)假设1的分析.AA(红眼雌) X aa(白眼雄)↓F1 Aa(雌、雄红眼)提高学生分析现象、推理验证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F2 AA(红) 2Aa(红)aa(白)组长结论:从上图F2中白眼果蝇性染色体的组成既有可能是XX,也有可能是XY。
即这种假设不能合理解释F2中的白眼全是雄性果蝇的实验现象。
假说2的分析P: XX X XY a红雌↓白雄F1:XX(红眼雌)XY a (白眼雄)组长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此假设不能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中F1全部都是红眼的实验现象。
假说3的分析P: X A X A X X a Y a红雌↓白雄F1:X A X a X A Y a红眼雌蝇↓红眼雄蝇F2 X A X A X A Y a X A X a X a Y a红雌红雄红雌白雄组长分析:遗传分析跟摩尔根实验完全符合,所以我们小组认为假说3有可能成立。
假说4的分析P: X A X A X X a Y红雌↓白雄F1:X A X a X A Y红眼雌蝇↓红眼雄蝇F2 X A X A X A Y a X A X a X a Y红雌红雄红雌白雄组长分析:从上图可知,假说4也符合摩尔根实验现象。
所以假说4也可能成立。
4.利用假说,演绎测交结果及做测交实验检验假说是否正确假说是否正确还要用测交进行检验1.因为F1中红眼果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所以理论上需要对两种性别的基因型分别进行测交,但现实是摩尔根当年实验室还没有白眼雌果蝇,因此只有一种测交方案可行。
2.学生最先想到的可能会是用 F1中的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进行的杂交。
4.学生个小组上台分析完后,课件出示摩尔根所做实验结果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雌蝇:白眼雄蝇= 126 :132 :120 :115约等于1:1:1:1依据两种假说演绎的结果都和摩尔根的实验结果相符,难道这两种假说都对?而摩尔根只提出了假说1,摩尔根错了么?2.学生愤悱之际,适时点拨:摩尔根为验证他的假说,又设计了三个新实验,其中最为关键的实验是:将上述测学生继续分组讨论,组长代表解释针对假说3的测交分析P: X A X a X X a Y a红雌白雄F1:X A X a红雌X a Y a白雄1 : 1针对假说4的测交分析P: X A X a X X a Y红雌白雄F1:X A X a红雌X a Y白雄1 : 1学生板书如下:假说3的补充实验分析P: X a X a X X A Y A白雌红雄F1:X A X a红雌X a Y A红雄1.引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突破难点。
2.训练学生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和开方性。
3.感受科学家严谨治学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交实验所得白眼雌蝇和野生红眼雄蝇进行杂交。
3.让学生再依据各自提出的假说演绎白眼雌蝇和野生红眼雄蝇进行杂交的结果,同时叫两名学生上黑板板书分析过程图。
4.学生画好图解后,课件出示摩尔根所做该实验的结果:雌蝇全部红眼,雄蝇全部白眼。
水到渠成,排除了假说3,从而确认了假说4,即摩尔根的假说是正确的。
也认同了摩尔根的测交实验是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的杂交。
11.总结: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具体的基因在具体的染色体上,从此摩尔根成为孟德尔遗传规律和萨顿的坚定支持者 1 : 1假说4的补充实验分析P: X a X a X X A Y白雌红雄F1:X A X a红雌X a Y白雄1 : 1三.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简单介绍摩尔根和他学生后期研究的结果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新进展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 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是核心概念,要利用课件精讲。
2. 课件展示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携带两对等位基因的减数分裂过程图。
3. 强调: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且在减Ⅰ后期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8.启发学生思考遗传定律发生时1.识图填写学案:2.总结分离定律实质3.总结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4.讨论总结: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
讲练结合重点突破间和适用范围。
五:课堂小结以概念图的形式课件展示听讲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六、教学资源1.提前两天让学生养果蝇,在此期间观察果蝇2.印刷果蝇的相关资料,特别是相对性状和雌雄的区分,让学生提前预习3.由于课时紧张,一定要使用多媒体以实现课堂的高效七、教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是课程改革特别重视的教育理念之一,本节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性,在难点突破过程中,本节的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以及情感性目标均水到渠成地达成,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遗憾的是若学生的讨论和表达水平有限,所以这方面以后上课得多加强。
附件:预习学案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预习学案)教学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温故知新:下图为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示意图(○代表着丝点)。
(1)请在下图右侧画出该图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配的各种可能组成示意图(无互换)。
(2)根据你画出的染色体各种组成图,写出该图可能形成配子的基因型。
自主学习与要点讲解:一、萨顿的假说 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