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力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力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力学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可以直接测量的,通常使用牛顿(N)作为单位。

在高中力学中,学生需要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概念和特点。

1.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个向下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质量有关,可以用公式F=mg来表示,其中F是重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2. 弹力:弹力是物体内部分子间或原子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是一个恢复力。

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产生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变形量有关。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力,是一个阻碍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相互接触的压力有关,通常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重要基础,可以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分别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个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作用力的关系,即必须有外力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

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可以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是作用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所有相互作用的力都是成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个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任何作用都有相应的反作用。

三、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惯性和运动变化。

在高中力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动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守恒定律。

1. 动量的定义:物体的动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乘积,可以用公式p=mv表示,其中p是动量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一、位移、速度、加速度1. 位移:物体的位移是指相对位置的改变。

计算位移时,使用初末位置的坐标值之差,计量单位是米。

2. 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

计算平均速度时,使用物体所经过的总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计量单位是m/s。

3. 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改变的程度。

如果速度增加,则加速度为正,如果速度减小,则加速度为负。

计算平均加速度时,使用速度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计量单位是m/s2。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惯性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即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而反作用的。

即如果A物体对B物体施加了力F,那么B物体对A物体也会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三、动能和势能1. 动能:动能是指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它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平方再除以2。

计算公式为E=1/2mv2,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质量,v表示物体速度。

2. 势能: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产生的能量。

它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化学势能等等。

重力势能是指物体位于高处时所具有的能量,它等于物体重量与高度的乘积。

计算公式为Ep=mgh,其中E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3.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只受保守力作用,则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即机械能的总和等于系统的初始机械能总和。

这个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四、作用力、反作用力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而反作用的。

比如,当手掌打在桌面上时,手掌向下施加力,桌面也会向上施加同一大小的反作用力。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详解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详解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详解一、力学基础概念1、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N)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千克(kg)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重量(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计算公式:G = mg (g 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 98m/s²)二、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F = ma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常见的力1、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胡克定律:F = kx (k 为劲度系数,x 为形变量)2、摩擦力静摩擦力:当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在 0 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 f =μN (μ 为动摩擦因数,N 为正压力)3、重力已经在前面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合力的范围|F1 F2| ≤ F 合≤ F1 + F23、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的过程,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五、运动学基本概念1、位移定义: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2、速度平均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高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力、运动、能量、功率等概念。

下面是力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推动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分类按照力的作用物体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拉力等;非接触力包括引力、电磁力等。

3.力的叠加原理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合力是这些力的矢量和,可以通过矢量法则或力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二、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定义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是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力作用在作用力的物体上。

三、运动学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量,其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矢量表示;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其大小和方向也可以用矢量表示;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则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3.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则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不为零。

四、能量和功率1. 功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动力学量,其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点积,可以表示为W=Fs,其中W为功,F为力,s为位移。

2. 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速率,可以表示为P=W/t,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3.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表示为K=1/2*mv²,其中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力与运动-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或摩擦力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总结力学知识点归纳高中

总结力学知识点归纳高中

总结力学知识点归纳高中一、运动的描述1.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Δx / Δt,其中Δx为物体在Δt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瞬时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dx / dt,通过求导可以求得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 = Δv / Δt,其中Δv为物体在Δt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2. 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描述一般包括两个物体之间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和外力的关系。

具体表达为:F = m * a,其中F为物体所受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作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往往用来解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运动的规律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情况,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来描述。

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来描述物体的加速度情况。

2.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着弯曲的轨迹移动。

它的运动规律往往需要借助向心力和离心力来描述。

3.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物体以圆周轨迹绕定点运动的情况,它的运动规律需要用到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四、动量和能量1. 动量动量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的计算公式为:p = m * v,其中p为动量,m 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动量的变化情况。

具体表达为:Δp = F * Δt,表示物体受到力F作用时间Δt内动量的变化。

3. 动能动能描述了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计算公式为:E = 1/2 * m * v^2。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和力学基础
- 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加速度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力的关系
-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 力的分解和合成
- 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和垂直分量的求解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成
- 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
3. 重力和运动
- 重力:万有引力定律和重力加速度
- 自由落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 抛体运动:物体在抛体运动中的轨迹和速度
4. 动量
- 动量: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 动量守恒:系统总动量守恒的条件
- 冲量: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冲量等于动量变化5. 能量和功
-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
- 功的计算:力和位移的乘积
-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 能量守恒:系统总能量守恒的条件
6. 机械振动
- 机械振动的特点和描述
- 简谐振动: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关系
- 力的振幅和频率与物体的振幅和频率的关系
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物体的惯性决定了其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F = ma。

- 加速度与施加力的方向相同,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属性,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p = mv。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力的合成- 若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则其合力等于各力矢量的矢量和。

7. 加速度-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率:a = Δv / Δt。

8. 重力-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Fg = mg。

9. 弹簧力- 弹簧力是弹簧受拉伸或压缩时的力。

- 弹簧力的大小等于弹簧常数乘以变形长度:Fh = kΔx。

10. 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 静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max = μsN,动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 = μkN,其中μs和μk分别为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11. 斜面运动-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运动。

- 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平= mgsinθ,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垂= mgcosθ,其中θ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大小等于速度的平方与半径的比值:a = v²/r。

- 圆周运动物体存在向心力,大小等于质量与向心加速度的乘积:F向心 = ma = mv²/r。

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经典总结,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和解答与力学相关的问题。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学1.1 直线运动•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与位移关系式1.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基础知识:半径、圆心角、弧长、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等•匀速圆周运动:切线与目标方向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匀变速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与相应的公式关联,如角位移、切向加速度等2. 力学基本定律2.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原理的表述和例子,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示例•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表达式,质量与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力(例如重力、摩擦力)对物体造成的影响。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之间产生干扰;合力和平衡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2 物理力学的应用•弹簧力、压强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表达式•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分析•研究平衡问题时所使用的自由体图3. 动量和能量3.1 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如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等3.2 能量转化与守恒•力做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原理•势能转换、机械能转换及其相关例子4. 古典力学中其他重要概念4.1 平衡条件分析•不同类型杆件或物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所保持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

•杠杆平衡以及杠杆原理应用4.2 圆周运动中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作用•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概念及表达式•深入分析物体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运动学、力学基本定律、动量和能量以及其他重要概念。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对您在学习物理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单位:牛顿(N),它等于1千克物体在加速度为1米/秒²时所受的力。

4、力的性质:力是矢量,即有大小和方向;力是可传的,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沿着力的方向传递。

二、力学公式与理论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比例系数为常数k。

即 F=kma。

2、重力加速度:物体在地球表面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

3、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正压力与摩擦系数的乘积,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即 F=μN。

4、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的大小用质量来表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动量定理:力在一个过程中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即Ft=mv2-mv1。

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三、力学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2、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

3、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实验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解释。

四、力学应用1、工程应用:力学在建筑工程、机械设计、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建筑物的稳定性需要用到重力加速度和摩擦力等力学知识;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航空航天领域则需要深入研究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力学等。

2、日常生活应用:力学知识也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车辆的制动和加速需要用到摩擦力和牛顿第二定律;人体的运动和健康需要考虑到动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3、科学研究:力学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即:力,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和波,功和能,动量和冲量,等。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重要概念1.、力矩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其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作用时,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但物体间不一定接触。

力是矢量。

力按性质可分重力(G=mg)、弹力(胡克定律f=kX)、摩擦力(0<f静<f最大、,f=μN)、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可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对于各种力要弄清它的产生原因、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具体效果。

力矩是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原因。

力矩M=FL通常规定使物体顺(逆)时针转动的力矩为负(正)。

注意力臂L是指转轴至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点、参照物质点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平动的物体一般视作质点。

参照物指假定不动的物体。

一般以地面做参照物。

3.置、位移(s)、速度(v)、加速度(a)质点的位置可以用规定的坐标系中的点表示.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由始位置引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与路径有关。

速度表示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变化的方向。

其大小称为速率。

在S-t图象中,某点的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物线的斜率。

在匀速四周运动中,用线速度v=s/t和角速度ω=φ/t,v是矢量,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两者的关系为v=ωR。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限速度方向相同。

在v-t图象中某点的加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用向心加速度a=v2/R和a=ω2R描述,其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4.量(m)、惯性质量表示物体内含有物质的多少,是一标量且为恒量.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全)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复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1. 运动的描述
- 位置、位移和路径: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位移和路径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速度和加速度: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计算及应用。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直线和曲线上运动时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牛顿三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 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物体所受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力的特点和性质。

3. 动量和能量
-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动量守恒定律。

- 动能和机械能:动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 功、功率和能量守恒: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能量守恒定律。

4.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的定义、特点以及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

- 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的定义、特点以及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

5. 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
- 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路径上的加速度和力的计算,以及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

- 万有引力:牛顿引力定律的概念、计算方法及万有引力的特点和应用。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中物理力学的核心内容,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原理。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高中力学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包括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和力的作用等内容。

下面是对高中力学知识点的总结:一、力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速度改变或产生加速度的作用。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性质:力是矢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若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合成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大小的和。

2. 力的分解:若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力,则这两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解力。

常见的力的分解有平行分解和垂直分解两种形式。

三、力的平衡1. 力的平衡条件:物体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受到的合力为零。

2. 力的平衡定律:物体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四、力的作用1. 直线运动中的力:(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不为零。

2. 曲线运动中的力:(1) 向心力:物体在做曲线运动时,沿径向指向圆心的力叫做向心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圆周半径和角速度有关。

(2) 引力:物体间通过引力相互作用。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重力大小约等于物体质量与地球加速度的乘积。

(3) 弹力:物体受到的弹性物体压缩或拉伸所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 斜面运动中的力:(1) 平面和斜面之间的关系:物体在斜面上受到作用力,将力分解成平行于斜面的力和垂直斜面的力。

(2) 牛顿第二定律在斜面上的应用: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斜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五、功与能1. 功:力对物体做功是指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位移与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功等于力乘以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的投影。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力与运动
1. 力的概念与力的计算公式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4.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6. 斜面上的力与分解
7. 行星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
二、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1. 动量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2. 冲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3. 动量守恒定律
4.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
5. 动量守恒定律在爆炸问题中的应用
四、实验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1. 实验与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
3. 科学研究的过程与要求
高中力学部分的知识点包括力与运动、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功、机械能与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理解和解决各类物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要掌握实验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力学知识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和势能、功和能量、机械振动等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共包括三条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外力合成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动能和势能1. 动能: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力,其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2. 势能:物体在某一位置上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三、功和能量1.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部分的乘积。

2. 能量:系统具有的做功能力的量称为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原理是宇宙间一种基本的能量守恒规律。

四、机械振动1. 单摆:单摆是清晰的简谐运动,其周期与振幅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2. 弹簧振动:弹簧振动是一种简谐振动,其频率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质量有关。

以上是高中力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力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习力学知识时,要多做题,善于总结,加深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力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0字】第2篇示例: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教学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力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中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一、牛顿三定律1.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高中力学模块知识点总结

高中力学模块知识点总结

高中力学模块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学1.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某一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位移,并且具有方向。

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也即是速度的变化速率。

1.2 物体的运动类型根据运动学的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不同类型。

1.3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使用简单的公式来计算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而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则需要使用微积分的知识进行计算。

二、动力学2.1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若受力为零,则物体静止或作匀速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2 力和力的分解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和方向。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发生加速度改变,并产生运动。

力的分解指的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的过程,通过分解力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3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惯性系是指相对于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物体在惯性系中服从牛顿运动定律。

非惯性系则是指相对于其物体产生有加速度的参考系,物体在非惯性系中不服从牛顿运动定律。

2.4 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定理指出,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外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能量与功3.1 功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力和位移的乘积。

功可以正面做功,也可以反向做功,而做功的方式可以是加速物体的运动、减速物体的运动等。

3.2 功率功率是描述单位时间内的功的做功率。

功率可以表示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率,也可以描述物体能量转变的速率。

3.3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变化率等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3.4 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不受任何非弹性力的物体系统中,能量转换过程中,机械能的总和是不变的。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力和运动力是指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相互作用,通常用矢量表示。

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运动的状态。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即 F = ma,其中 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由于接触面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根据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吸引物体的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弹力弹力是由于物体变形或发生弹性碰撞而产生的力。

弹簧伸缩的力和物体与弹簧接触的力都属于弹力的范畴。

6.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即a = Δv/Δt,其中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变化量。

7.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即 F = G(m1m2/r^2),其中F表示引力,G表示万有引力常量,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8.质量和重量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是一个标量量值,单位是千克。

物体的重量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受到的力,是一个矢量量值,单位是牛顿。

9.动量动量是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表示为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

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10.功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力量,表示为力乘以移动距离。

功的单位是焦耳(J)。

11.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位置和运动状态所决定的能量。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完整版)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力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

理解要点:(1)力拥有物质性:力不能够走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其实不是先有施力物体 ,后有受力物体(2)力拥有互相性:一个力总是关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互相作用的物体能够直接接触,也能够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拥有矢量性:力不但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收效: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依照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依照收效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依照收效命名的,不同样名称的力,性质能够同样;同一名称的力,性质能够不同样。

重力定义:由于碰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碰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周边的物体都碰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够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他地址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 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样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样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所以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可否还受其他力也没关系。

③在办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周边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框架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平动和转动的区别和联系2. 运动的态势和变化过程3. 相对运动和真实运动二、运动的描述1. 基本运动参数及其物理量2. 运动的矢量描述3. 运动的曲线描述4. 均匀运动和变速运动三、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3. 牛顿第三定律4. 刚体平稳转动的瞬时轴和瞬时转轴概念5. 物体的重量和重力四、动力学1. 力的概念和性质2. 弹力和弹力系数3. 常见摩擦力研究4. 力的分解与合成5. 包括加速度的质点运动学方程五、动能和动能定理1.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动能和功的关系3. 动能定理4. 动能守恒定律六、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势能和势能公式的推导2. 万有引力势能和弹性势能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七、角动量和角动量定理1. 角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转动惯量及其计算3. 角动量定理及其应用八、线性动量和动量定理1. 线性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动量定理及其应用3. 冲量和冲量定理九、力矩和刚体平衡1.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刚体的平衡条件3. 杠杆的平衡条件4. 浮标平衡原理十、万有引力1. 引力的概念和性质2. 万有引力公式和引力的计算方法3. 引力势能和引力势能公式4.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方法5. 保守场的概念和性质十一、惯性系和非惯性系1.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概念2. 判断某个系是否为惯性系3. 惯性力和离心力的概念和性质以上是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的框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基础知识概述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高中阶段,涉及的力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转换与守恒、功与能原理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解决力学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牛顿运动定律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此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二)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具体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F=ma。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三、能量转换与守恒要点(一)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这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能帮助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功与能原理要点(一)功的概念功是力在距离上的累积效应,是用来描述力对物体所做功的能量转化量度的物理量。

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二)能量转化与做功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通过做功可以实现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五、力学中的其他重要知识点除了上述内容外,高中力学还包括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需要同学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与应用建议高中力学知识点众多且相互联系,要想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同学们多做习题以加深理解,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此外,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遵循从基础到进阶的学习路径,逐渐深化对力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 ----- 直线运动1) 匀变速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v平二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 中间时刻速度vt/2=v 平=(vt+vo)/24. 末速度vt=vo+at5.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 位移s=v 平t=vot+at2/2=vt/2t7. 加速度a=(vt-vo)/t {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 反向则a8.实验用推论S s=at2 { S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⑴内位移之差}9.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度(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⑴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 平均速度是矢量;(2) 物体速度大, 加速度不一定大;(3) 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 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 图、v--t 图/ 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 自由落体运动1. 初速度vo=02. 末速度vt=gt3. 下落高度h=gt2/2(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4. 推论vt2=2gh注:(1)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 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运动1. 位移s=vot-gt2/22. 末速度vt二vo-gt (g=9.8m/s2 ~ 10m/s2)3. 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 往返时间t=2vo/g (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 全过程处理: 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 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 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 ---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 平抛运动1. 水平方向速度:vx=vo2. 竖直方向速度:vy=gt3. 水平方向位移:x=vot4. 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6. 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3 :tg B二vy/vx二gt/vO7. 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a :tg a =y/x=gt/2vo8. 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 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 B与3的关系为tg 3 =2tg a ;(4) 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 是解题关键;(5)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 匀速圆周运动1. 线速度v=s/t=2 n r/t2. 角速度w =© /t=2 n /t=2 n f3.向心力口速度a=v2/r= w 2r=(2 n /t)2r4.向心力f 心=mv2/r=m w 2r=mr(2 n /t)2=m w v=f 合5. 周期与频率:t=1/f6.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w r7.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w =2n 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 ):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⑴:秒(s);转速(n) :r/s;半径(r):米(m);线速度(v) : m/s;角速度(w ): 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 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 万有引力1.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 n 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 x 10-11 n?m2/<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 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 天体半径(m), m 天体质量(kg)}4.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 w =(gm/r3)1/2;t=2 n (r3/gm)1/2{m :中心天体质量}5.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 地r 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 地球同步卫星gmm/(r 地+h)2二m4兀2(r 地+h)/t2{h 〜36000km h: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 地: 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 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 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 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 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

三、力( 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 常见的力1. 重力g=mg (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 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 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 , x: 形变量(m)}3. 滑动摩擦力f=卩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卩:摩擦因数, fn :正压力(n) }4. 静摩擦力O Wf静w 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 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 x 10-11 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 静电力f=kq1q2/r2 (k=9.0 x 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 电场力f=eq (e :场强n/c , 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 安培力f=bilsin 0 (B为b与I的夹角,当I lb时:f=bil ,b//l 时:f=0)9. 洛仑兹力f=qvbsin 0 (0为b与v的夹角,当v丄b时:f=qvb , v//b 时:f=0)注:(1)劲度系数k 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卩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⑶fm略大于卩fn,一般视为fm~卩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 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 , I :有效长度(m), i:电流强度(a) , 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 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 f=f1-f2(f1>f2)2. 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 a )1/2( 余弦定理) fl 丄f2 时:f=(f12+f22)1/23. 合力大小范围: |f1- f2| < f < |f1+f2|fx=fcos B,fy=fsin B ( B 为合力与x 轴之间的4. 力的正交分解:夹角tg B =fy/fx)注:(1) 力( 矢量) 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 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 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 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 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a匍越大,合力越小;(5)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二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amp;acute;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 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 超重:fn>g ,失重:fn6.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 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1. 简谐振动f=-kx {f: 回复力,k: 比例系数,x: 位移,负号表示f 的方向与x 始终反向}2. 单摆周期t=2 n (l/g)1/2 {I: 摆长(m), 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0 >r}3. 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 驱动力4. 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 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 波速v=s/t二入f=入/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 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 C :332m/s;20 °C :344m/s;30 C :349m/s;(声波是纵波)8. 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 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 多普勒效应: 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 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1) 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 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 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 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 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 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 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 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