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小石潭记》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小石潭记》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小石潭记》知识点分析1. 作者简介《小石潭记》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篇散文,其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杜甫在游玩时发现一个小石潭,引人深思。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诗人、思想家,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并被后世誉为“诗圣”,其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人性关怀。

2. 文本背景《小石潭记》是唐代杜甫所撰的散文,其选自《杜诗选》的分册之一,《风雅颂》卷中的《水槚记》中。

此文的创作时间比较靠后,大约是杜甫晚年的产物。

文中富有感人肺腑的叙述,体现了杜甫的思想沉郁情感,具有较高的价值和艺术魅力。

3. 文本分析(1)思想内涵作品从自然环境中发掘文学的价值,叙述了一个在游玩中发现小石潭的故事。

讲述了小石潭的美景、人们的生活地点等信息,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和批判。

全文描写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是深刻探讨自然和人类关系的优秀篇章。

(2)语言运用作品的语言风格简练明了,文字充满感情,形象地描绘了小石潭的美景,使人留连忘返。

杜甫运用了大量散文手法,如描写、描摹、描写环境、事物等,展示了杜甫的文学才华和渊博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1. 思路设计(1)分析《小石潭记》的背景、作者及作品内涵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杜甫及其时代的社会情况。

(2)通过阅读文本,展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从中感受哲理的厚重和诗情的典雅。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小石潭记》的作者及其代表作,让学生学习杜甫的著作并了解其思想及文化价值。

(2)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小石潭记》,思考作者的意图,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文本的隐含意义和哲理。

(3)交流分组讨论学生关于文章的感受、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分享各组讨论的结果。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与反思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个人发言环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关于教学总结和回顾环节,我认为本次课程的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小石潭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较为深刻,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对于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把握,学生可能感到困难。
举例: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文章中的精彩片段与其他文章进行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主要包括、修辞等基础知识;三是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四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小石潭记》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文言文,它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小石潭记》中的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公布课教案教学实录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公布课教案教学实录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公布课教案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把握记叙的顺序。

2、能力训练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术,细致真切地描述事物的方式,培育学生成心观看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育健康的审美乐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4、美育渗透点:领略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的美。

【学法引导】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式。

把握课文内容能够从写作顺序入手。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①把握记叙的顺序。

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术,细致描述事物的方式。

解决方式: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述。

解决方式: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部份情感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解决方式: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课时安排】1课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式。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情感。

4、口头作文:依照教师展现的画面,细致观看,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教学步骤】一、导语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路的。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此刻咱们眼前。

今天,咱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二、整体感知1、学生依照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显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第五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3、朗诵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讲明什么缘故?⑴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独特可爱。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以“画”和“音乐赏析”作为突破口,力图给学生营造读出个人体验和感情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以达到景在画中现,情在曲中悟的目的。

因此,只有善于找到突破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

才能让散文教学更活,更美,更精彩。

【反思】在教《小石潭记》时,我做了以下尝试:选准突破口,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以“画”为突破口,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美景。

每一首好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同样是一幅极美的画。

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这个环节“画小石潭”,让学生展开想像,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石潭。

学生为了要画好小石潭,就必须深入阅读谭文,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构思画面。

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主动品味课文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小石潭的情境中。

而在“评画”的教学环节,学生一定要引用课文的原句,来评析每一幅画的优点与不足。

这样,在评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句子的理解,一个幽静清秀的小石潭的形象也逐渐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展现在学生的心中。

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就不再是一个抽象模糊的影像了。

二、以“音乐”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柳宗的情。

《小石潭记》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美静秒的景沟,还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孤忧愤之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以一首古筝乐曲为突破口,让学生在音乐中思考:这段乐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因此,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就得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身世去思考,去品评:这段乐曲表现怎样的感情?它与课文思想内容相吻合吗?它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吗?在这里,音乐成为了一个媒介,在时缓时疾的古筝乐曲声中,不似乎看到了作者孤独的身影,触摸感受到了作者悲凉愤懑的心情。

音乐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引导学生走进文中创设的情境,与作者的感情形成了共鸣。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一、导入:师:现在正是秋天。

有句古诗大家都学过:“自古逢秋悲寂寥”。

的确,秋天,西风渐起,万木萧萧。

很容易给人伤悲的感觉,正是古人所谓“悲秋”,这表现了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

但,反过来,在很多时候,人的心情也会影响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打个比方,大家看到鸟语花香有什么感觉呢?生:春天,快乐,春游。

师:大家说是快乐.可是杜甫却有名句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开他要落泪,鸟鸣他要心惊,大家说为什么呢?能从句子当中找到答案吗?生:因为”感时”和”恨别”师:是啊,这就是心情对人感官的影响。

正所谓境由心生,情随思变(板书境由心生,情随思变),即使面对美好的景色,心境失落,笔下的文字也就凄冷了。

师:我们最近读了不少东西,比如说余秋雨的散文中关注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失意文人,他们经历了很多坎坷并将之以及自己的感受付诸笔下。

我们还刚刚学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还记得他是怎么描绘自己的遭遇吗?生: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师: 巴山楚水凄凉地!问问你们,你们知道么是凄凉吗?生:知道,反正就是伤心。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你们有为伤心而落泪吗?生:有的。

师:你们那还是小委屈啊.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一去就是23年。

他还有个好朋友叫做柳宗元.刘、柳二人本是好朋友,命运也相似。

师:请大家共同阅读柳宗元生平。

师:柳宗元被贬来到了永州,正值三十多岁施展才华之时,一呆就是10 年,后又被贬柳州。

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使他的心中无比凄苦,难以自抑。

付诸笔下。

也是一片凄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希望同学们在掌握文言词语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且进而体会作者在描写一片美丽景色时的心境.(板书: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二、诵读课文,落实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师:课前已经布置了大家的预习, 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文。

两分钟后,请大家做一个检查训练,在发给大家的资料上,我把《小石潭记》抽去所有标点符号,请大家给文章标上正确的句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2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1《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刻画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冷幽深的环境,借景来表达自己在贬官生涯中孤寂凄凉的心境。

我认为像这样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因此我决定在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领会文章的借景抒情的写法。

我以向导的身份,以课后训练一"发现石潭——潭中风物——潭水来源——潭上氛围"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起游览小石潭。

课堂上我豪情满怀,由介绍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忧和喜的心态变更,引导学生从"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景抒情"等角度解读课文,一路领着学生欣赏作者的写景艺术。

讲的时候自我感觉入情入理,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进。

我还精心设计了拓展延伸训练:外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开发成游览景区,假如请您作为设计者去设计景点,你会怎么设计学生也设计了不少贴切的景点名称:"听水径","幽竹阁","玉佩泉","翠蔓廊","观鱼台","看溪亭"可是第二天上课时我却发现同学们朗读不过关,有读破句子的现象,对一些字词的理解也有错误。

虽然后来进行了补救,但我觉得效果不是那么理想。

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

发现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疏忽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根本环节。

他们毕竟只是八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多,再加上我所教两个班的学生有85%以上都是外来民工子女,不仅语文根底单薄,而且缺少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以他们的文言文语感很差。

第二,基础知识落实的还不到位,这对课文的朗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与反思《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与反思《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与反思《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与反思《小石潭记》教学设计》这是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鲁修贤【教学目的】1.感受人生挫折中的勇气与坚韧。

2.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设计理念】1.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文下注释,解决初读中遇到的疑难,合作疏通字词句义。

①给下列字词注音。

A.篁竹()清冽()为坻()B.为屿()为嵁()佁然()C.俶尔()翕忽()差互()D.寂寥()悄怆()幽邃()②翻译全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板书课题。

)一提起“艺术”呀,我们总觉得它特高雅,很高深……但艺术也在我们身边。

其实我们接触过很多形式的艺术,譬如音乐、美术、电视、电影、舞蹈……对,别忘记了文学,我们语文课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也是艺术,艺术的形式真多,但艺术是相通的,为什么?──因为艺术都是抒写人的内心情感的。

今天我们就尝试一下,用其它的艺术形式来解读我们的文学作品。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我们读一篇好的作品时,从心灵深处就会响起一首曲,隐隐约约,脑海中会闪现相关的画面,朦胧或者清晰?二、整体感知。

1.试读。

2.悟情。

探究:通过试读,你感悟到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他是想寄情山水,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小石潭记》一文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一、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达成本次教学我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了《小石潭记》的文章内容、作者情感以及写作手法。

学生在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小石潭畔的孤独与悲凉心境,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因此,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诵读法、点拨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方式。

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通过点拨,我能够在关键处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三、学生表现与反馈从学生的实际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在品味语言环节,学生能够找出文中的描写句子,并尝试分析其妙处。

然而,也有少数学生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点拨。

四、教学不足与改进回顾本次教学,我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时间的安排上,部分环节过于紧凑,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在个别难点的处理上,我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解释,导致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注重难点的处理和解释,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本次《小石潭记》的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附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附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附教学反思)【学习目标】一、积累文言实虚词,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生动细致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通过此游记表达的凄苦忧伤的感情。

【授课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齐声)喜欢。

师:一次畅快的旅游能让你们收获到什么呢?生1: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生2:在旅游中能忘掉生活中不愉快的事。

生3:旅游时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观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

师:的确,风和日丽时,与好友结伴而行遍访祖国名山大川,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今天我们要和唐代代文学家柳宗元先生去一个地方,那就是位于今湖南省境内的一个小石潭。

板书课题、作者。

(情景导入,让学生从自身旅游经历谈起,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创设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二、叩响生字之门师:跟着古人游名胜,有两道门槛我们必须迈过去。

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义。

让我们先来扣响生字之门,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的通顺、流畅。

学生自由阅读,标注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音。

(屏幕显示初读要求) 师:让我们在初读文章时遇到的拦路虎请同桌帮我们解决,现在同桌轮读,纠正字音。

生生轮读,纠正字音。

老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尤其是一些多音字、通假字、生僻字的读音。

(屏幕显示重点字词的注音)生推选代表范读课文,其余学生以流畅度为标准评价。

生齐读课文。

(通过自读、互读、范读、评价、齐读多种读的形式,创设浓厚的阅读古文的氛围,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在这一环节,也让学生初步领会到自主互助学习的乐趣。

)三、叩响词句之门师:在同桌的帮助下,我们已经成功迈过了第一道门槛,相信这第二道门槛也不在话下。

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自由译文,译文要求:忠实于原文,表述要明确,语句要通畅。

(屏幕显示译文要求)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由译文。

用横线标出自己的疑难词句。

师:同学们,把自己在译文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词句交给小组内其他成员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故事主人公小方在独自探险中发现的小石潭及其附近的景象,引出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怀。

作为一所初中语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篇文章进行了深入思考,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针对文章认识的调整当我刚开始给学生教授这篇文章时,我对文章的认识是“这篇文章简单易懂,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探险的故事,情感中立,可以作为积极乐观的范文”。

但是在教学中,我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我发现了这篇文章在词汇运用和句式构造上的独到之处。

其次,在认真阅读了作家的丰富语言及充满生命气息的细节描写后,我意识到文章其实是对自然的一种赞美,蕴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思考。

因此,从最初的“学习探险故事”转化为了更加宏观的“感受自然、反思人生”的目的。

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意识到《小石潭记》的真正含义后,我对教学方式也进行了调整。

我觉得传统的讲授方式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因此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比如为小石潭描绘海报、根据文本细节想象小石潭的美景、借助多媒体展示小石潭的实物等。

这些方式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了更广阔的视野中,让他们在探究文章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奥秘。

学生反应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学生的主动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采用了细节询问、互动问答等方式,让学生们在探讨文章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开启自己对自然的探索,有的同学会讲述自己见到过的美景,有的同学会讲述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样,让学生们自发地参与到探究中来,感受到了自己思考的重要性。

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过于平缓,思路较为单一。

因此,我采用了一些新颖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比如用思维导图分析文章结构、通过评论节选文本中的名言警句概括文章的主旨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发掘文章中的内在逻辑和作者的隐含意图。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教学之前,针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对他们提出了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并自主试读三遍;
2、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句作圈划;
教学步骤分五步:
1、由柳诗《江雪》导入,用时三分钟;
2、走进课文,包括正音识字、朗读课文、疏通课文等,强调实词的解释和加强学生个别朗读,整个环节用时二十二分钟;
4、教师小结,用时两分钟;
5、学生朗读课文,布置作业,用时三分钟。

师:(出示课件思考题)那么,柳宗元来游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联想柳宗元的相关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江雪》、《黔之驴》等)
生(甲):以前背过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就写“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一直因被贬而失落抑郁,应该是“凄”多吧。

生(乙):他在《江雪》中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就是他孤独、失意的写照。

师:是啊,柳宗元与刘禹锡一起参与变革,也一起被贬。

还记得刘禹锡写的《酬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怎么写的?。

初中语文_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2、过程方法: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3、情感态度:探究作者于文中表现出的心情变化以及含蓄流露的心境。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一、导入新课以学过的诗《江雪》导入,引出唐代诗人柳宗元。

二、走近柳宗元,了解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

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找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

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的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

《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二、预习检查1、注音:篁竹()清冽()为坻()为嵁()佁然()深邃()参差()披拂俶()尔远逝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三、深入文本,细读小石潭,研讨下列问题1、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怎样?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循声而至,砍竹成路,下见小谭;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2、合作探究请再次阅读全文,品读文章以“这是一个----------- 的小石潭,我读懂了作者---------------的感情”句式探究作者写景的手法和作者的感情朗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进行展示。

小石潭记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小石潭记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
李娜
单位名称
武汉汉阳二中
填写时间
2020年6月8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小石潭记
难点名称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小结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的心境,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积累文言词语。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作者和课题: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和韩愈都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世称“韩柳”。

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为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被贬至永州为司马。

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

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

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

任期十年中,他专心著述,写下了大量内容广泛、思想深刻的诗文。

同时,他又以山水为寄托,遍游任所附近奇山异水,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集为《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二、诵读课文,疏通文意1.指名一女生读第一-----三自然段,一男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点评2.纠正字音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堪.()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3.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要字字句句落实,不懂的可以自由讨论、请教。

教师巡视指导5.出示课件,让学生翻译重点字词句,疏通文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读断句读,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品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前段时间有位女教师写了一封被誉为史上最牛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于是毅然辞职。

一时哗然,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请问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愿望和冲动吗?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去游历山水,请问你是怎样的心情?(请同学回答)今天我一起来见识一位“怪人”,他见到美景既欢喜又忧伤,这其中到底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小石潭记》。

二、熟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2.推荐学生朗读3.纠正字音和节奏4.全班齐读(注意断句和读准字音)三、整体感知1.课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小石潭)2.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水石树鱼源岸环境)3.小石潭中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语(预设)。

(1) 清(水尤清冽)句子: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学生朗读,解释。

链接材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 石(奇)句子: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3) 青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学生朗读,赏析。

妙哉!这里有青青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它们交错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

此等仙境,令人心驰神往。

(4) 活句子:佁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 折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 幽句子:隔篁竹伐竹取道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总结1:小石潭景色清幽、凄美,但它却被遗弃在荒野之中,无人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一、导入:师:现在正是秋天。

有句古诗大家都学过:“自古逢秋悲寂寥”。

的确,秋天,西风渐起,万木萧萧。

很容易给人伤悲的感觉,正是古人所谓“悲秋”,这表现了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

但,反过来,在很多时候,人的心情也会影响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打个比方,大家看到鸟语花香有什么感觉呢?生:春天,快乐,春游。

师:大家说是快乐.可是杜甫却有名句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开他要落泪,鸟鸣他要心惊,大家说为什么呢?能从句子当中找到答案吗?生:因为”感时”和”恨别”师:是啊,这就是心情对人感官的影响。

正所谓境由心生,情随思变(板书境由心生,情随思变),即使面对美好的景色,心境失落,笔下的文字也就凄冷了。

师:我们最近读了不少东西,比如说余秋雨的散文中关注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失意文人,他们经历了很多坎坷并将之以及自己的感受付诸笔下。

我们还刚刚学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还记得他是怎么描绘自己的遭遇吗?生: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师: 巴山楚水凄凉地!问问你们,你们知道么是凄凉吗?生:知道,反正就是伤心。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你们有为伤心而落泪吗?生:有的。

师:你们那还是小委屈啊.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一去就是23年。

他还有个好朋友叫做柳宗元.刘、柳二人本是好朋友,命运也相似。

师:请大家共同阅读柳宗元生平。

师:柳宗元被贬来到了永州,正值三十多岁施展才华之时,一呆就是10 年,后又被贬柳州。

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使他的心中无比凄苦,难以自抑。

付诸笔下。

也是一片凄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希望同学们在掌握文言词语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且进而体会作者在描写一片美丽景色时的心境.(板书: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二、诵读课文,落实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师:课前已经布置了大家的预习, 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文。

两分钟后,请大家做一个检查训练,在发给大家的资料上,我把《小石潭记》抽去所有标点符号,请大家给文章标上正确的句读。

学生自读,老师巡视并指导。

两分钟后合上书本完成训练。

师:请几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句读划分逐段朗读,并在朗读过程中进行正音、句读划分的纠正,并检查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要句子的解释。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基本功不够扎实的同学进行朗读以及重点词语的解释落实工作)课文大意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师:请一名同学来朗读课文的第一段:“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再次检查重要词语解释的落实)师: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写自己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生:先听见水声才看见小潭.师:对,这水声有什么特点?生:好听!如鸣佩环。

(板书: 如鸣佩环)师:是啊,未见其景先闻其声。

而且闻其声已知其美啊!这是进行描写的重要手法之一.比如说:《红楼梦》中凤姐的出场也是如此(幻灯片):“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Ё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师:精彩啊!这样就增加了描写的层次,而无论写人写事写景,层次角度一丰富,自然栩栩如生。

师:闻水声,如鸣佩环。

大家都说美.那么作者呢?在文中找找看,水声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心乐之。

师:找的好,作者这个时候的心情是十分快乐的.在这种快乐之中,接下来,作者本段中又描写了哪些景物?生(纷纷数出)水、石、树、蔓……(板书:水、石、树、蔓)师:啊!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色,而且作者用很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写出了,潭水的特点是什么?生:清冽.(板书: 清冽)师:石底的特点呢?生,全石,而且形状多样, 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板书: 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师: “蒙络摇缀”四个字,写什么景物? (板书: 蒙络摇缀)生:树和蔓。

师: 对,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四个字,或茂盛、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一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简洁而美好,事实上都在紧紧扣住作者此时的心态是……生:乐。

师:是啊,就在这一段中,作者还是高兴,快乐的,因为他还能寄情于山水。

请大家借助黑板上的板书朗读,背诵这一段,语调要求自然轻快。

在学生自读背诵后选择几名同学背诵并加以点评,以鼓励为主。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最主要的对象是什么?生:鱼。

(板书:鱼)师:是鱼,主要是写鱼,可是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描写鱼的同时,其实作者还写了什么景物?虽然没有出现这个景物的具体名字。

生:还有水,清澈的水。

师:是啊,有水,可是你们怎么知道水清澈?在文中找出依据。

生:皆若空游无所依。

生:还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落实这两个句子的解释)(板书: 皆若空游)师:找的好!这里写水的清澈是否与前文有照应关系呢?生:第一段中有“水尤清冽”师:清澈的水很美丽啊!同学们,假如是你,天天能够在这么清冽的水中生活,你会有什么感觉?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感觉?生:很快乐,很幸福师:连你都感觉快乐幸福,那么这些鱼应该更幸福了。

哈哈。

大家看看文中的鱼幸福吗?能找出依据吗?生: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落实这两个句子的解释) (板书: 相乐)师:鱼乐什么啊?生:他们在水里想动就动,想游就游,它们很自由。

生:它们看见人来了,就好像和人做游戏一样,相乐。

师:人怎么知道鱼们一定乐啊。

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幻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师:翻译过来就是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

庄子说:"鱼从容自得地游来游去,这就是鱼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麽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但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完全是可以确定的。

"庄子说:"我们回到问题的原点。

一开始你说"你怎麽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实际上是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才问我的呀,现在我回答你,我是在濠水上才知道它的。

"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濠梁之辩,庄子以一个艺术家的闲情逸致去揣测鱼儿的快乐,而惠子却以一个哲学家的严谨,去探求事实的真实性。

于是在我们的文化里就出现了用"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这句话来反驳那些胡乱臆断别人想法的人。

我们姑且不讨论这个故事中的哲学意义。

请大家结合这个故事和柳宗元文中的描写。

你对作者以及他笔下的快乐的鱼还有什么感触吗?生:我们说鱼快乐是因为柳宗元笔下把鱼写的很快乐师:那么,柳宗元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生:那也是柳宗元自己瞎猜的。

师:瞎猜?生:我觉得是柳宗元看见鱼很自由,于是很羡慕。

所以就感觉鱼很快乐/生:其实就是因为柳宗元的心中向往这种快乐才会让作品中的鱼这么快乐的。

师:其实你的意思也还是咱们的主题啊!境由心生,情随思变。

是吧?很好!生:可是我总感觉这段中对鱼的描写虽然说是乐,可是还是不能脱离石潭。

隐约还是有些不够快乐。

因为还是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老师应对此时的生成有所控制) 师:有了自己的见解,很好!见仁见智。

希望大家在下面的学习里继续开动自己的脑筋.至少我们可以知道这时候的柳宗元心情非常复杂。

似乎在鱼的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既有对快乐的向往又引发了自己的心绪,为后文的描写做了铺垫.师:请大家朗读,背诵本段,语调语气的处理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表现。

检查背诵效果,直接进入第三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板书: 潭岸不可知其源)本句稍微有点难度,先逐词翻译。

师:本段的写作对象大家都知道了吧?生:流入小潭的小溪师:小溪?呵呵。

就先当作是小溪吧。

你们感觉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没有?从文章语句来看。

生:比较诡异,有点吓人。

生:好像没有正常小溪的欢畅。

师:是啊是啊,我们一般写小溪都是欢畅的小溪,可是作者写的小溪不一样,它的特点是什么?生:很朦胧。

很迷茫。

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师:这么朦胧和迷茫。

就象什么?生:作者的人生。

生:作者的前途生:作者之前的遭遇生:还有其岸势犬牙差互,为什么要用狗牙来比喻呢?我认为是柳宗元是比喻自己遭受小人陷害。

在这里正好用来比喻人生遭遇坎坷出自小人,表达了他对于那些小人的不满和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郁闷。

师:哈哈,很有道理的一家之言啊,以后你可以去专门研究柳宗元了。

大家同意这种看法吗?说实话,你将了老师一军,因为老师也不知道柳宗元是否真的有这种意图.那么你的这种一家之言是否正确呢?大家有没有办法来验证呢?想想看.生:我们可以去与中国文学的网站去查.生:可以去查阅学者们对柳宗元的研究文章生:可以写信给大学的教授,提出这种观点,请教授们帮助我们.师:非常好!能够提出见解是难得的,能够有办法寻找方法来求证,你们就更了不起了!这个工作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做的很好,这对于大家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啊.师:无论如何,大家已经感觉到这里的描写已经在情感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作者在前段中美丽欢快的景色描写在这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再往下读.“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师:这一句中,作者在围绕一个字来写,是什么?生:清.(板书:清)师:什么意思?生:凄清,冷清.师:朗读。

多遍朗读。

直到朗读到让人心里发冷为止。

师:读了这么多,读得大家也感觉到冷了。

大家感觉哪些东西让柳宗元这么冷的啊?生:竹树环合,寂寥无人,阴森森的生:石头和水都很冷生:前面他感怀自己的人生,越想越凄凉。

师:很好啊。

哪点最冷?生:心里的凄凉师:内心的凄凉啊!!一切景语皆情语。

心冷才是最寒的冷啊。

结合对作者的简介来看.是什么让作者如此心冷呢?生讨论师: 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使他的心中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信心,无比凄苦,难以自抑.这语句正是作者消极心态的写照.背诵本段.齐声朗读第四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