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合集下载

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浅说

旧体诗分为诗、词、曲三类。

其中的诗,是指与词、曲并列的诗歌。

狭义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指唐代以前形成的诗,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诗。近体诗有两种: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则有严格的格律。

但古体诗也要押韵,也讲节奏,也要用文言词语。古体诗一般也不能平仄通押,要么只押平声韵,要么只押仄声韵。

一、格律诗的格律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南清清江万里桥。

平仄平平仄仄平

海内风尘诸弟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涯涕泪一身遥。

平平仄仄仄平平

惟将迟暮供多病,

平平仄仄平平仄

未有涓埃答圣朝。

仄仄平平平仄平

跨马出郊时极目,

仄仄仄平仄仄仄

不堪人事日萧条。

仄平平仄仄平平

说明:白、隔、一、迟、时、出、极,古读入声。

(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不是节拍字,故可平仄自由。第二、四、六个字是节拍字,故平仄须遵守格律。每句最末一个字,偶数句须押韵,故用平声。奇数句末字原则上用仄声。如果第一个句就入韵,则此句末字也须用平声,如不入韵,则须用仄声。

(二)格律原则:

(1)平仄交错

指一句中相邻的节拍字(即第二、四、六字)须平仄交错。

(2)平仄对立

指每一联中的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节拍字平仄相对。

(3)平仄相粘

指上一联的第二句与下一联的第一句中的节拍字平仄相同。

(4)律诗的颔联、颈联须对仗(即两组意义相关的对偶句)。

(三)绝句是可以看作是律诗的前一半或后一半。格律与律诗一样。只是不

要求对仗。但有些古绝句则可押仄声韵,此时,奇数句的末字须为仄声。

(四)五言格律诗也遵守上述原则。

诗词格律简介

诗词格律简介

诗词格律简介

诗词格律简介

一、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代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唐代开始的。唐初时候,一种新的诗体形成了,这种诗体在字数、声韵和对仗方面都有格律规定,是一种格律诗,唐人为了与古时的诗体相区别,把这种诗体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而把唐以前的诗体称为“古体诗”或“往体诗”。后人沿用唐人的说法,因此现在一般也分别称它们作“近体诗”和“古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还可以分成若干种类。一般按每句诗的字数划分,称为“言”,比如,每句诗五个字,就称为“五言”。诗的种类,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杂言都有,但是三言极少见。三、四、六言和杂言诗,只有古体诗才有,五言和七言,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有,因此为了区别,唐人把五、七言古体诗称作“五古”和“七古”,其他言数的诗,不加“古”字也知道是古体诗。

《诗经》中收录的上古诗歌以四言居多,《诗经》以后,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比如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陶渊明的《停云》等。唐代及以后,四言极少见,王维写过四言《酬诸公见过》。

五古较四言晚起,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汉代以后,写五古的人很多,南北朝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以后写作的古体诗也以五古居多。

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多见,唐代开始,七古才大量出现。唐人又叫七古为“长句”。

杂言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短则一言,长则十言以上,但仍以三、四、五、七言为多。《诗经》中就有杂言,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较多,唐代及以后的诗人也写了不少杂言。一般又把杂言归入七古一类,在诗集的编纂排列中往往可以看到。李白的杂言有许多名篇,如:《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等。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杂言。

古代诗歌格律简介

古代诗歌格律简介

古代诗歌格律简介

【诗分古近体】:

古体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包括杂言诗)

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五言律绝、七言律绝、

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自唐代起有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一种格律严格的诗歌在初唐得以定型,为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之称为“近体诗”或“ 今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主要指五律、七律和由五言、七言组成的长律。符合格律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也包括在近体诗之中。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它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唐以后凡不合近体诗格律的诗歌,都称为古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讲究格律,它在格律的作用下使古典诗歌整齐化、对称化、声律化,由此产生了多方面的美感作用,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对称之美、音韵之美、修辞之美与变化之美,它是中国语言文字之美在古典诗歌中的综合体现。

【近体诗格律】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曾把律诗的特点概括为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四个方面,我们把它稍加解释,排列如下:

1、字数、句数有限定。律诗每首限定八句,五律为五言八句,共四十字;七律为七言八句,共五十六字。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2、律诗押平声韵。每首只能用一个韵,隔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在中间两联。

一、律诗的韵

诗歌要押韵,这是诗歌与散文最大的区别。

中国诗歌的用韵经历了三个时期:

1、唐以前为第一期:完全依照口语来押韵。

自《诗经》以来,古体诗皆自然押韵,一般按方言押,在用韵上也没有什么限制;

2、唐以后至五四为第二期:韵文的押韵,必须依照韵书,不能专以口语为标准;

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平水韵 :
共106个韵部: 上平声15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 下平声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 上声29部,如一董、二肿、三讲、四纸……等; 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寘……等; 入声17部,如一屋、二沃、三觉、四质……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注:“欲”字是仄声字, 此处可平可仄)
返 回
春日偶成
周恩来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返回
押韵
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 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 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比较常用的 是【平水韵】。
兰陵王
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韵)。 平仄(韵),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韵),仄平仄平 仄(韵)。 平仄(韵),仄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韵)。

诗词格律常识

诗词格律常识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 收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词格律常识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元以前的中国 文学史基本是中国诗歌史。即使散文、 小说、戏剧中也有大量的诗词。散文中 的赋、骈文,戏剧中的唱词更多诗歌的 成分。
世界著名诗人的诗作译成中文,没有 几首会被大家熟读背诵,而匈牙利诗人 裴多菲的诗作“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 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却妇孺 皆知,只是因为后者是用中国格律诗的 形式翻译的(平仄尚不全合)。
4、南宋·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
5、金·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106) 6、清·戈载《词林正韵》
平水韵30个平声韵部
上平声: 东、冬、江、支、微、 鱼、虞、齐、佳、灰、 真、文、元、寒、删; 下平声: 先、萧、肴、豪、歌、 麻、阳、庚、青、蒸、 尤、侵、覃、盐、咸
词韵14个平声韵部
粘: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 ;

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 — — | | — ,| — — | | — —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烟 雨中。
❖ — — | | | | | , —| — — — | —
❖ (八、十拗,烟救。)
Ⅳ把孤平拗救与出四拗或出三拗相结合
❖ | |——| , ——| |—wk.baidu.com

↓ ↓↓
5)不拘与拗救
❖ 近体诗有的地方平仄要求不严,可以不拘平仄,即 通常说的
❖ “一三(五)不论, ❖ 二四(六)分明”。 ❖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仄收句确实是这样,但平收句
就不能这么说了。 ❖ A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a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B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b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 | |
(2)押韵要求较宽,可用平声韵也可用 仄声韵,可以换韵。
可以隔句押韵,也可句句押 韵;
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 换韵。
(二)近体诗
1、什么是近体诗(GO) 2、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GO) (1)字句数的要求 (2)押韵的要求 (3)平仄的要求 (4)对仗的要求
(BACK)
1、什么是近体诗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指在唐初
❖ 对五言来说,对与黏又下定义为(朱振家): ❖ 对:就是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第二个字的

诗词格律格律诗词格律格律诗词诗词格律检测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格律诗词格律格律诗词诗词格律检测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格律诗词格律格律诗词诗词格律检测诗词格律大全

第一节:格律诗的类型

格律诗是按一定的平仄,音韵,对仗句式等关系组成的古体诗。它包括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排律等。

1、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中间四句必须两两对仗,在结构上要求具有起承非转合的的关系;例如毛主席的长征:

毛主席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五律——五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其他与七律相同。

例如:

俗夫客居

久客京城里,溟蒙雾里鸿。

一街花月貌,全是陌生容。

泪里沧江水,愁边碧岭风。

乡关三万里,尽在一杯中。

3、七绝——七言绝句的简称,每首四句,每句七字,必须符合律诗的平仄。

例如:

易水寒送春

柳絮参差十里坡,秋来春去又如何?

但将飞马踏花去,一路香幽一路歌。

4、五绝——五言绝句的简称,每首五句,每句五个字,要求符合律诗的平仄,例如:

李白《秋蒲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第二节:古体诗词的用韵及平仄

用韵就是压韵,古体诗词对压韵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在古代,没有韵的就不叫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前人整理了很多韵谱,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这部《平水韵》。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语音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平水韵也不能很准确的反映出现代人的语言了,于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又编出了一本

《诗韵新编》,现代不少古体诗人写诗是按照这本韵书用韵的规则的。

用韵应该掌握两个最基本的法则:

基础诗词格律PPT课件

基础诗词格律PPT课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古体诗的用韵
③古体诗可以句句押韵(近体诗除首句外,奇 数句不能押韵) 。
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如: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 南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 淹留寄它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 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 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基础诗词格律
一、格律诗的句数和字数
联:
每2句为一联。
出句和对句:
每联第1句为出句,第2句为对句。
联名:
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绝句:首联、尾联。
二、格律诗的押韵
1、何谓“押韵”? 押韵 是指在诗歌该用韵的地方用同韵部的字。 格律诗一般隔句押韵,偶句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
可用韵,也可不用韵,用韵的叫“首句入韵”,不 入韵的叫“首句不入韵”。五言诗多首句不入韵, 七言诗多首句入韵。 格律诗用韵的字也叫“韵脚”
由于近体诗只押句尾韵,逢偶句必然押韵,除 首句之外,单句都不入韵,一般只用平声韵, 因此一句诗的末一字的平仄必然要受到韵律 的影响,当五言的二二一句式末一字的平仄 不合韵律时,后两个节拍就必须换位,以调 整平仄,也就是选用二一二,就有了平平平 仄仄和仄仄仄平平这两种五言诗平仄句式, 即 2+1+2式。(注意:從五言的節奏組合 來說,“1+2+2”是不合理的,這是由漢語的 節奏特徵決定的。 )这样五言诗就有这样几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一、什么是格律

格律,就是格和律的合称。格:平仄、字数、对、粘、对仗、押韵、起、承、转、合,合称为“格”。律:音律、声律、韵律,合称为“律”。格+律=格律。

音律:指四声。1.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 2.泛指乐曲,音乐。3.文字声韵的规律。(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声韵》:“永明中,沈约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

声律: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三国时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南齐开始分别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唐朝以上去入为仄,平仄相配,逐渐形成了平仄协调的格律。

韵律:平仄和押韵规范,主要指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

为了表述方便,人们习惯性地设置了平仄符号,我们先记住这些符号:

平:○ ○○ ○○○

仄:● ●● ●●●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二、格律诗的主要特点

1,限定字句。每首限定八句,每句七个字或者五个字。五律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押韵。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四声。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我们通常把押韵、四声、平仄、对仗称为诗词的四大要素。

4,平仄。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明确规定。

关于诗词格律简析

关于诗词格律简析

关于诗词格律简析

关于诗词格律简析

基础知识一,律诗之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诗。

历史上,把韵文体的作品,统称为诗。诗,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以时期来看,包括诗三百,也就是《诗经》,先秦诗,乐府诗等等,自然,也包括律诗。根据这个概念,词、曲,还有现代诗都是诗的范畴。不押韵的现代诗算不算诗?没有定论……但我想这是文体转变的必然产物把

《二》什么是律诗。

顾名思义,有律的诗。写的时候要遵守格律,否则,就不是律诗。格律是一种规矩。律诗以前的诗也有规矩,但这些规矩都是约定俗成的,而律诗的格律却是由政府颁布的。律诗因格律严谨得名,起源于汉末,成熟于唐朝。律诗呢,有四个概念。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A.指历史上一切有“律”的诗,“律”是官方制订、发布的规则。B,指唐宪宗、唐哀宗时期的诗,李义山等人在总结近体诗、今体诗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由官方颁布而执行。也就是俗称的晚唐诗。这不得不提到两个概念,

(1)今体诗。指按照唐玄宗时期钦定颁布的格律写下的诗作品,就是“今体诗”。比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

(2)近体诗。指从齐梁体、永明体到今体诗之间这段时间的诗作品,含齐梁体和永明体。比如杜审言(杜甫的爷爷)、宋之问等。

B.北宋欧阳修等人,奉命整理而完成了一部律诗格律。按这个格律完成的作品称为格律诗,简称“律诗”。此类作品,包括宋诗,元诗,明清诗,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律诗作品。

C.今天所说的律诗,指历史上相对符合(未必全面符合)格律的诗作品,亦包括唐朝时候,并未归在律诗范围内的民间作品。比如,朋友之间的`酬唱,以及压私韵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整个唐朝的作品。实际上,唐朝,共四次颁布诗格律。分别为李渊、武则天、李隆

诗词格律(简编)

诗词格律(简编)

诗词格律基本内容

一、四声

1、何为四声

四声,是指古代汉语平、上、去、入的四种声调。

音韵学分四声,韵文文体分为平仄两类,《平水韵》分上平、下平、上、去、入五类,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去四类。

声调,是汉语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宋末元初时期,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汉语的声调发生一些变化,音韵学称之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今人了解入声字,除依据中古时期的韵书外,还可以借助方言,如北方地区的晋方言,南方地区的吴、闽、赣、湘、粤、客家等方言。

入声字的韵尾都为塞音:[p]、[t]、[k]或[ʔ],发音较为短促,明显存在气流阻塞的现象。学习旧体诗词,须特别注意那些变成平声的入声字,如:

阴平:屋、昔、锡、贴、薛、泼、哭、黑、捉、剥、出、一、七、八、十、杀、札、说等等;阳平:竹、熟、福、服、幅、德、决、觉、菊、族、轴、烛、国、学、琢、逐、独、狭、合、乏、石、活、勺、泊、局、毒、薄、节、择、革等;

上声:索、辱、铁、雪、血、法、笔、骨、渴、北、甲、掠、撇等;

去声:质、物、药、陌、屑、叶、洽、术、末、麦、裂、烈、热等。

2、诗词的四声中,除须特别注意入声字外,还要注意掌握一字多读或古今异读的情况。

1)一字多读

骑,读去声时,为名词,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

读平声时,为动词,如陆游《剑门道中遇雨》:细雨骑驴入剑门。

思,平声,动词,思念;如李白《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

去声,名词,思想,情怀;如方干《许员外新阳别业》:莫羡高情求逸思,须防急诏用长材。

古汉语诗词格律(精)

古汉语诗词格律(精)

失粘举例-1
送别崔著作东征 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
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郡, 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
失粘
归邀麟阁名。

失粘
返回本章目录
失粘举例- 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 微注小窗明。 ○ 越鸟巢干后, ○
归飞体更轻。
粘对、失粘、失对
粘对 对,就是同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
反。粘,就是下一联出句第二字与上一
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
失对 近体诗中同一联的对句同出句第二字的
平仄相同。
失粘 近体诗中下一联出句第二字同上一联对
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反。有人称为折腰体。
返回本章目录
第一节 韵
返回本章目录
韵与韵母
韵是诗词构律的基本要素之一。韵,
大致等于韵母,但有区别。
音韵学 概念 同韵只要 主要元音和韵 尾相同,介音 区别四声 可不考虑。 同韵母要 求主要元音、 不管声调 韵尾、介音都 要相同。
返回本章目录

语音学 韵母 概念
韵、韵部、韵目
韵,不管有没有韵头或韵头是否相 同,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就算同韵。 如 “ 东、董、送、屋 ” 为四个韵。 所有同韵的字汇成一个部类,就叫 做韵部。 从各韵部中选取一个代表字作为该 韵部的标目,这个代表字叫做韵目。

诗词格律口诀

诗词格律口诀

诗词格律口诀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

格律诗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格律诗基础知识课件汇总.

格律诗基础知识课件汇总.

然后是战国末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创造的诗体 《楚辞》(代表作有《离骚》)
后面依次是《汉乐府》(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 《南北朝名歌》(代表作有《木兰诗》),“永明 体”(又称“新体诗” )。
★ “新体诗”强调声韵格律,对后来的格律诗的
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代表诗人有沈约、
谢朓。
接下来是“宫体诗” (内容多为宫廷生活,艺术形式上则追求词 藻靡丽,代表诗人有萧纲、萧绎)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 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 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 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看看这个表,就更清楚啦!
古代汉语 平 仄 仄 平声 上声 去声 → → → 现代汉语 阴平、阳平[1、2声] 上声、去声[3、4声] 去声[4声]

入声

部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部分1、2、3、4声]
在七言律诗的几种格式中,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 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这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 分明。 如果是五言,因为少了两个字,那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了。
“一三五不论”不是说随便平仄都可 以的,但只要不犯“孤平”和“三 尾平”就行了,这是格律的两大忌 讳,这个后面会讲到的;
五律(平起入韵) 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 。 ⊙仄⊙平仄 ,平平⊙仄平。 ⊙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平仄 ,平平⊙仄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

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 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 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 句。古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押韵

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如东(dōng)、公(gōng)、龙(lōng)红(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就可以押韵。但要注意,"韵"和"韵母"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韵母包括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是不包括韵头的。上面的几个字韵母是相同的。但有的字如然(rán)、连(lián)、船(chuán),它们的韵母是不同的,因为它们的韵头不同,但属于同一韵部。它们的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能在诗歌中相互押韵。

格律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排律即使句子再长,也不能换韵,也不许换邻韵的字,如果用了邻韵的字,就叫出韵。

格律诗必须用平声韵,不能用仄声韵;个别的诗押仄声韵,那是变格。

格律诗押韵的位置是偶句用韵(即二、四、六、八句),奇句不用韵。首句原则上可用可不用。五绝,五律的首句以不押韵者为多,而七绝、七律的首句则以押韵者为所。

(三)平仄

平仄是形成近体诗最重要的因素,字句要论平仄是格律诗的基本要求。毛泽东讲"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平,是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平声和下平声;仄,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近体诗按一定规则交替使用平声字或仄声字,因而音律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近体诗平仄的规律看起来复杂,但我们可以从掌握它的基本格式入手,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这样就能以简驭繁,便于理解和记忆。近体诗平仄的规则主要有两点:

一是要平仄相间以求声调的抑扬顿挫。如果以"平平"和"仄仄"为单位,那么平仄相间无非两

种形式:"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但是这样在只 构成四个字,而近体诗是五言或七 言,要构成五言的诗句,就要在"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的后面或中间再加上一个字, 这就形成了四种形式:

甲) 仄仄平平仄 乙) 平平仄仄平 丙) 平平平仄仄 丁) 仄仄仄平平

这是近体诗的基本句式。七言的近体诗只是在这四种基本句式前后加上相反的平仄:

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不同格式的律诗。

第一种是五言的仄起仄收式。句式是甲乙丙丁、甲乙丙丁。如果在每句的前面加上相反的平 仄,就造成了七言的平起仄收式。

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 | – - | – - | | –

(甲)细 草 微 风 岸 (

- – - | | | | | – -

(丙)星 垂 平 野 阔 (

① | – - | – - | | –

(甲)名 起 文 章 著 (

- – - | | ① | | – -

(丙)飘 飘 何 所 似

( ("一"代表平,"|"代表仄。加圈的表示这个字的平

仄和四种基本句式中的平仄不合。七言不 举例。)

第二种是五言的平起仄收式。句式是丙丁甲乙、丙丁甲乙。如果在每句的头上加上相反的平 仄,就成了七言的仄起仄收式。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乙)危 墙 独 夜 舟

丁)月 涌 大 江 流

乙)官 应 老 病 休

丁)天 地 一 沙 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