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前汛期降水极值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合集下载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你知道吗?中国南方地区的降雨量比北方地区要多得多。

这是因为南方地区的气候更加温暖潮湿,而北方地区则更加干燥。

让我们来看看东南沿海地区。

这里是一个非常潮湿的地方,经常下雨。

如果你去过厦门、福州、广州等地,你就会知道这里的气候非常舒适。

这些城市经常有阳光和雨水交替出现的情况,所以人们称之为“南国风光”。

当你向西北方向前进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随着你向内陆移动,气温逐渐降低,降雨量也逐渐减少。

在西安这样的城市,一年只有不到100天的降雨量超过50毫米。

这意味着你需要做好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旱灾。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这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关。

当太阳直射在地球上时,赤道附近的地区会受到更多的热量和光线照射,因此气温更高、降雨更多。

而当太阳斜射在地球上时,高纬度地区的气温会更低、降雨更少。

这就是为什么夏季在赤道附近会更热、冬季则会更冷的原因。

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降水量的变化。

例如,地形地貌、海洋环流等等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但是总的来说,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是比较明显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气候变化会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它。

比如说,我们可以种植耐旱作物、建设水库等等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推广节能减排的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的城市。

由于地处南亚热带,潮州市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每年的汛期是潮州市降水最为集中和充沛的季节,而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对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潮州市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汛期是指每年的5月至10月,也是潮州市的降水最为集中和充沛的季节。

在这一时期,潮州市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以上,是城市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期。

根据潮州市气象局资料统计,潮州市汛期的月平均降水量在200mm以上,雨量分布不均。

汛期降水特征表现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频次大、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其中6月份最为集中,占整个汛期降水总量的40%,是潮州市降水最为充沛的月份。

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降水量的多少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上。

根据潮州市气象资料统计,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比较显著,有年降水充沛,有年降水相对较少。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潮州市汛期降水量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且降水持续时间也有所延长。

这种年际变化对潮州市的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以及城市防灾减灾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潮州市汛期降水的气候背景和影响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与气候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潮州市位于南亚热带季风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明显。

在汛期,由于潮州市受到热带气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加之热量充足,水汽蒸发大,湿度高,形成了有利于降水的气候环境。

汛期降水对潮州市的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城市防灾减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降水充沛能够滋润土地,保证农作物的生长;能够补给城市的水资源,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但降水过多则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生产、生活和交通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

了解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展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城市防灾减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该地区在前汛期(5月至6月)通常会出现强降水事件。

本文将从降水量的分布特征、降水过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闽北地区前汛期的降水量表现出一定的分布特征。

根据历史气象资料统计,闽北地区在前汛期的降水量较大,平均值在200毫米以上。

尤其是山区地区,降水量一般在300毫米以上,甚至超过500毫米。

降水主要集中在闽北地区的东南部,如南平市、宁德市等地。

闽北地区前汛期的强降水通常伴随着特定的降水过程。

根据观测资料,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主要表现为降水过程集中、降雨强度大、降水范围广等特点。

这些降水过程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3天内,但降水强度较大,小时降水量可达50毫米以上。

在降水过程中还常伴有雷电、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现象。

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降水系统、暖湿气流和地形等。

降水系统是引发降水过程的重要因素,如副热带高压、副热带气旋、季风等。

暖湿气流则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常由西南气流和对流层滞留高压带等形成。

闽北地区的地形特点也对降水产生一定影响,如山地地形容易形成局地性强降水。

靠近台湾海峡的闽北地区还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过境时常伴有强降水事件。

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表现出降水量较大、降水过程集中、降雨强度大、降水范围广等特点。

降水量和降水过程的形成主要受降水系统、暖湿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分析这些气候特征对于预报和防范前汛期强降水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1644—19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旱涝变化特征

1644—19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旱涝变化特征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气候多样、地理复杂的地区,其气候特点受到季风影响,同时也受到太平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冷干气流的影响。

东部沿海地区的旱涝变化特征由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地形地貌等因素。

在1644—1911年这段时间里,东部沿海地区的旱涝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在这期间,东部沿海地区经历了一些重大气候事件,如长江流域的长江洪水、华北平原的黄河洪水等,这些事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在这段时间里,东部沿海地区经历了一些干旱事件。

干旱是指一段时间内雨水稀少或无雨的天气现象,造成土壤干燥、农作物生长受阻等后果。

据统计,东部沿海地区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多次干旱事件,其中以明清时期的旱情最为严重。

干旱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当地居民生活面临较大挑战。

其次,在这段时间里,东部沿海地区也经历了一些洪涝事件。

洪涝是指由于极端降雨、河流泛滥等原因造成的洪水现象。

东部沿海地区在这期间出现了多次洪涝事件,其中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洪水规模最为惊人。

洪涝事件对当地的农田、村庄、城市等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总的来说,1644—1911年的东部沿海地区旱涝变化特征是多样的,旱涝交替出现,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其中,干旱事件使当地农业受损,洪涝事件则给当地民众带来生命财产上的损失。

在这段时间内,当地政府和居民不断探索应对旱涝变化的方法,积极进行防灾减灾工作,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1644—1911年的东部沿海地区旱涝变化特征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类活动、地质地貌等因素。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问题也给旱涝变化带来了不利影响,加剧了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因此,未来在应对旱涝变化方面,除了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外,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福建省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的空间差异

福建省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的空间差异

福建省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的空间差异卢嘉怡;陈艺倩;陈兴伟;邓海军【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年(卷),期】2024(22)2【摘要】受台风与季风降水的不同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差异显著。

为揭示该区域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的差异,以福建省为典型区,应用熵权-CRITIC组合权重模型赋权的TOPSIS方法,选取最大1 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降水强度、暴雨时间和强降水量等5项代表性指标,分别对25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的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1)福建省前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指数总体较高,呈现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山区递增的趋势;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总体较低,呈现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山区递减的趋势;2)福建省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指数差异大,可分为前汛期显著型站点14个、前后汛期相当型站点6个和后汛期显著型站点5个。

因此,区分前后汛期并分别进行极端降水危险性评价,能够更合理地揭示区域极端降水危险性及其空间变化的规律,为区域防汛抗涝、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总页数】10页(P34-43)【作者】卢嘉怡;陈艺倩;陈兴伟;邓海军【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福建省陆地灾害监测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16【相关文献】1.深圳市汛期(4~9月)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2.近30a福建省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其成因3.西宁地区汛期极端降水与不同级别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4.陕西省汛期极端降水概率分布及综合危险性评估5.基于不同气象站资料的甘肃省汛期降水及极端降水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南地区降水变率特征研究

东南地区降水变率特征研究

qiyekejiyufazhan2020年第11期(总第469期)0引言众所周知,中国东南部是东亚季风的盛行区,也是中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1],东南部地区(本文指福建、浙江、江西和广东4省)的汛期(4~6月)和台风季(7~9月)降水占一年中总降水量的80%以上,秋冬季降水则不足20%。

因此,春夏季节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整个东南部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水问题。

当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在过去的50年中,中国全国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多,尤其是洪涝与干旱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年际之间的降水量波动变大,从而影响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及其利用[2-4]。

降水变率可以衡量某一区域在某一时刻的降水量的变动程度,该指标可以反映出某一地区在某一时间的降水变化,对该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掌握某一地区降水的变化特征[5]。

东南地区是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降水的变化对该区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东南地区的降水多寡除受西风带系统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外,也是易受台风影响的区域[6-8]。

因此,研究中国东南部地区降水变率特征,可为我们进一步寻找降水因子和预报指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合理蓄水和用水提供科学的依据。

1资料来源与计算方法1.1资料来源综合考虑气象资料的严谨性和代表性及各省气象数据时间尺度和气象站点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研究采用1990—2009年福建省(20个代表站)及其相邻的浙江省(11个代表站)、江西省(11个代表站)和广东省(13个代表站)近2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2降水变率的计算方法1.2.1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是指某一时期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称为降水绝对变率。

然而,为了便于不同地区进行比较,我们采用相对变率的计算方法,即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CV =1nn i =1∑X i -X⭢X⭠×100%(1)式(1)中:CV 为降水相对变率;X i 为某站逐年降水量;X ⎺为某站累年平均降水量;n 为资料年数。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东临南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年降水量较多,主要由汛期和旱期两个季节组成。

本文将对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潮州市汛期降水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潮州市的汛期一般从4月份开始,到9月份结束,主要受到台风和季风的影响。

从历史气象数据来看,潮州市的汛期降水量较大,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

在时间上,汛期的前期和后期降水较少,主要降水集中在5月至8月份。

在空间上,沿海地区的降水量较内陆地区多,主要是因为海洋气团的影响。

潮州市的降水量呈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特征。

根据气象数据分析,潮州市汛期降水量在不同年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些年份的降水量较多,有些年份的降水量较少。

这种年际变化可能与台风的活动频率和路径有关。

如果台风经过潮州市的路径较多,那么潮州市的降水量就会较多;反之,则会较少。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还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发现,潮州市汛期降水量在短期内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这一周期大约为10-15年左右。

在这个周期内,潮州市的降水量有时较多,有时较少。

这种周期性变化可能与大气环流和地球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

潮州市的气候变暖也对汛期降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潮州市的汛期降水量可能会有所增加。

由于气温升高导致大气水汽含量增加,进而增加了降水的可能性。

气候变暖还可能导致台风活动频率和强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潮州市的降水量。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呈现出年际变化和周期性变化的特征。

在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发展,潮州市的汛期降水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对潮州市的城市防洪和农业生产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加强对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的监测和研究,为城市规划和气象灾害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受季风影响,呈现明显的雨热同期的特征。

每年的汛期是潮州市降水最多的时候,也是潮州市防汛工作最为紧张的时期。

本文将对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相关防汛和灾害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情况潮州市汛期一般为每年的5月至10月,这段时间是潮州市降水较多的时候,也是潮州市气温较高的时期。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潮州市汛期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例超过70%,可见汛期对于潮州市的降水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潮州市在汛期降水方面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汛期降水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近10年来,潮州市汛期降水量明显增多。

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分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雨量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降水偏多,有的地区降水偏少,这种分布不均对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汛期降水变化的影响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对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汛期降水量的增多使得城乡排水系统的负担加重,尤其是城市的排水设施,很多时候都难以应对汛期的大雨袭击,造成城市内涝等问题。

汛期降水的增加也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农作物受灾、土壤水分过剩等问题逐渐凸显。

汛期降水对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洪涝导致水质污染、水源地垃圾外溢等问题时有发生。

而且,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潮州市汛期降水不规则的情况逐渐加重,这种不规则的降水对当地的水资源调度、防汛工作等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及时分析汛期降水变化的特征,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汛预案和降水调度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气候变化是导致汛期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潮州市汛期的气温和降水量出现了一些变化,尤其是降水量的增多与气候变暖有一定的相关性。

人类活动对于潮州市的水文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水土流失、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都对潮州市汛期降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山岭交错、河流众多的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闽北地区在汛期常常会出现强降水天气,造成洪涝灾害。

对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对灾害防治和生产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闽北地区的前汛期通常由3月初至4月中旬。

在这个时期,强降水天气频繁出现,降水量较大。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这个时期的降水量往往是全年的最高点。

强降水主要表现为强对流天气,包括大风、雷暴、冰雹等。

这种天气形势往往给农作物生长、交通出行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根据对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其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地形因素是影响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

闽北地区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存在着众多的山脉和流域。

这些地形特点使得空气流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形成锋面、抬升气流等天气系统,从而形成强降水天气。

海洋气候因素也对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有着重要影响。

闽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靠近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较大。

春季气流较为活跃,携带着水汽从海洋上空向内陆输送,使得闽北地区的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降水形成。

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也是影响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重要因素。

3月初至4月中旬正值春季,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加,地表温度升高,加速了大气的水汽蒸发和达到饱和的速度。

与此大气环流也发生了变化,季风气流逐渐增强,水汽向闽北地区输送加强,形成了有利于降水的气候环境。

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是地形因素、海洋气候因素、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综合结果。

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对于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气象数据、灾害预警和防治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各地河流流量曲线的分析要点

我国各地河流流量曲线的分析要点

我国各地河流流量曲线的分析
一、东部季风区(华北地区)
降水集中在7、8月份,故汛期为7、8月及稍晚一些时间。

由于冬春降水少,枯水期出现在12、1、2月份。

本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春季易出现春旱天气。

二、东北地区
由于纬度较高,冬季严寒,积雪深厚,春季积雪消融,4、5月出现第一次汛期(春汛),7、8月夏季风带来降雨,河流又出现第二次汛期。

三、西北内陆地区
降水稀少,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

冰川消融量随气温的增高而增加。

故该地区河流的汛期出现在7、8月。

冬季,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河流出现断流。

四、南部沿海地区
每年5月因季风带来降雨,出现汛期(8、9月多台风雨)。

本地区纬度低,又濒临海洋,是我国降水最丰富的地区,所以河流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

五、西南地区
溶洞、暗河等发育,河流与地下水关系密切,补给量稳定可靠,径流量一般变化较小。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海滨平原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

汛期是指每年的7月-9月,是潮州市的雨季。

在这个季节里,潮州市往往会出现大量降水,给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基于潮州市2011-2020年的气象数据,对汛期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一、汛期降水总体趋势从潮州市2011-2020年的降水量表示,十年来汛期的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

但总体来看,潮州市汛期降水总体呈现出减少趋势,其中2011年和2012年降水量较多,2019年和2020年降水量较少。

从时间序列的角度看,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到9月,在这段时间里,潮州市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0%以上。

二、月降水量的变化从分月降水量变化来看,汛期的降水量持续时间较短,降水强度较大。

七月是潮州市汛期降水开始的时间,此时的降水量一般比其他月份都高,且降水频次也较多。

八月的降水量次之,九月降水量相对较少。

其中,2011年和2018年的八月份降水量最多,分别为496.3毫米和424.9毫米,而2019年和2020年的八月份降水量则最少,分别为66.6毫米和142.8毫米。

三、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在潮州市境内,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有差异性。

潮州市境内的沿海地区在汛期降水数量明显要大于内陆山区。

这是由于潮州市位于海岸线上,潮州市东南部是南海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具有显著的海洋气候特征。

内陆山区相对干燥,降水量较少,不具备形成多雨季节的气候条件。

同时,潮州市位于中国气候带的交界地区,东南亚热带气候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也同时存在。

综上所述,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汛期的降水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具有差异性。

在未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汛期降水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波动,这对潮州市的农业生产和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东南沿海极端气候成因分析

东南沿海极端气候成因分析

东南沿海极端气候成因分析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地形、大气环流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极端天气现象。

首先,纬度是影响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东南沿海地区位于亚热带到热带的交界处,与北方相比,它的气候更加温暖潮湿。

这是因为东南沿海地区离赤道较近,太阳直射的角度较大,所以辐射能更强。

这导致了该地区的年平均温度较高,且四季温差较小。

其次,地形也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南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有大片的海域,这使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

海洋性气候以海洋为主要影响因素,使得该地区的气温变化较为缓和,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同时,陆地和海洋之间的温度差异导致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季风气候。

冬季,海洋上的高温使得陆地上的冷空气减弱,导致寒冷的冷空气不易南下,所以冬季冷空气活动较弱。

而夏季,海洋上的低温使得陆地上的热空气上升,导致了季风的形成,使得夏季较多降水。

此外,大气环流也是影响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东南沿海地区位于西风带的边缘,所以受到副热带高压和赤道地面东南风的影响较大。

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使得该地区的气温较高,天气较为稳定。

夏季,副热带高压北移,带来炎热的气流,导致了梅雨季节的来临,降水较多。

总结起来,东南沿海地区的极端气候主要是由纬度、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纬度使得该地区具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和较小的季节温差;地形使得海洋性气候成为主导,冬季温暖,夏季潮湿;大气环流使得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冬季天气稳定,夏季降水较多。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东南沿海地区在夏季出现高温潮湿以及梅雨季节的降水较多,而冬季气温较为温暖的极端气候现象。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地区位于福建省北部,是沿海山区和内陆山区的过度地带,其气候类型为季风气候。

该地区年降水量较多,主要分布在5月至9月之间,其中汛期降水量最为丰富,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该地区汛期的强降水趋势逐渐增强。

1、时段分布特征闽北前汛期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之间,通常指的是入汛前两个月,这一时期的强降水主要分布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特别是4月下旬至4月30日和5月1日至5月5日这两个时段,为闽北地区入汛前的强降水期,降水量集中,且较为频繁。

2、气候背景特征闽北地区汛期前降水主要由南海西南暖湿气流、季节性反气旋以及辐合线的影响所致。

在此期间,我国南方地区的持续降水使得湿气流向闽北地区,同时季节性反气旋的影响也会使得地面风向逆时针旋转,带动暖湿气流犯闽北地区,形成强降水。

此外,高空急流及其支配的波动也影响闽北地区的气候,从而导致强降水的发生。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宁德市、龙岩市等地。

其中福州市的强降水降水日数最多,最长降水历时达到13天。

宁德市及其周边地区强降水频次也较高,降水历时较长,为东南部地区的主要汛期。

二、强降水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闽北地区农业生产占有重要地位,汛期前的强降水对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强降水会造成农田内涝、水稻秧苗失收、蔬菜水果果实腐烂等现象,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强降水也会造成山洪灾害、水库、水电站溃坝等灾难性事件,给当地居民带来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因此,面对汛期前强降水的影响,当地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应对。

对于降水特别丰沛的地区,需要在地质环境复杂的地方设置工程措施加固堤坝,提高抗汛能力;并在强降水易发地区加强监测和信息发布,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协助居民转移避险。

对于农业生产受损地区,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农业科技服务等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的自我保护能力。

东南沿海前汛期与后汛期降水的比较分析

东南沿海前汛期与后汛期降水的比较分析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1 期
2 0 0 7 年 2月
. . 4, 1 F b 0 e .2 0 7
M AR E FORECASTS
东 南 沿 海 前 汛 期 与 后 汛 期 降 水 的 比较 分 析
太 平洋海温场 对比分析发现 : 汛期降水与后汛期 降水在年代际变化上差异 明显 。前汛期 降 前
水 逐 年 变 化 幅 度 小 , 大 旱 、大 涝 年 少 ;后 汛 期 降水 逐 年 变 化 幅 度 大 ,大 早 、大 涝年 多 。前 汛 期降水与后汛期降水的大早 、 大涝 年 环 流 形 势 场 和 海 温 场 均 存 在 明 显 差异 。 与 北 半 球 5 0 P 在 0ha
任 广 成 ,范飞龙 ,沈爱 华
(1 二炮 兵 气 象 中心 ,北 京 12 0 ;2 .第 0 2 8 .中 国气 象 局 上 海 台 风 研 究 所 , 上 海 2 0 3) 0 0 0 摘 要 :本 文 通 过 对 东 南 沿 海 前 汛 期 降 水 与 后 汛 期 降 水 的 多年 气 候 变 化 及 5 0 P 流 场 和 北 0 h a环
1 7
图 1降水 量年 变化 曲线

图 2 前汛期与后汛期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演变曲线
出现 3 , 9年 占总 年数 的 7 %, 降 水量 距 平 百分 率在 + 0~士 O 1 而 2 4 %的共 出现 1a ≥士 O 3 , 4 % 的 仅 出现 3 。而 后 汛 期 降水 量 距平 百 分率 在士 O 以下 的仅 为 2 a 2% 4年 ,占总 年数 4 % ,降 4 水 量距 平 百分 率在 + 0~ 士 O 2 4 %的共 出现 1a 8 ,≥士 O 4 %的竞 高 达 1a 平均 约 4 就 出现 一 3。 a 个 大 旱或 大 涝 年 。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降水量的多少和分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左右着降水量的变化?降水量又有着怎样的分布规律呢?影响降水量的因素众多,其中地理位置是一个关键因素。

纬度位置不同,所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时长就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由于接近赤道,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降水相对较多;而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弱,气温低,空气对流不活跃,降水相对较少。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常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可以超过 2000 毫米;而两极地区则寒冷干燥,年降水量通常在200 毫米以下。

海陆位置也对降水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沿海地区通常降水较多,因为海洋中的水汽丰富,海风能够将大量的水汽输送到陆地。

当暖湿气流遇到地形阻挡时,容易形成降水。

比如,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靠近海洋,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而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相对较少。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沙漠,如撒哈拉沙漠,就位于大陆内部,年降水量稀少。

地形对降水量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差异明显。

当湿润的气流遇到山脉时,被迫抬升,在迎风坡形成降水;而在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

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是迎风坡,降水丰富,而北坡是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

此外,山脉的高度也会影响降水。

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山脉越高,降水越多。

因为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更容易形成降水。

大气环流也是影响降水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会带来不同的天气状况和降水分布。

例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降水稀少;而在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气流波动较大,容易形成降水。

季风环流对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夏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导致降水增多;冬季风寒冷干燥,降水较少。

此外,洋流也会对沿岸地区的降水量产生影响。

暖流流经的地区,增温增湿,降水较多;寒流流经的地区,降温减湿,降水较少。

近30a福建省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其成因

近30a福建省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其成因

近30a福建省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其成因刘静;管兆勇;龚振彬;陈艳蝶【期刊名称】《气象科学》【年(卷),期】2016(036)001【摘要】利用1981-2010年前汛期(5-6月)福建地区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对福建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规律及环流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a福建地区前汛期各站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在40~62次之间,沿海台站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内陆台站.区域性极端降水发生频次亦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为0.06次/a,且在1994年后,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多.区域性极端降水86次事件平均的降水分布显示在闽西中部降水量最大,并由此向外围逐渐减小.极端降水事件对前汛期降水贡献较大,约占前汛期总降水量的两成以上.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与大气环流异常存在密切关系,对深刻认识福建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8页(P28-35)【作者】刘静;管兆勇;龚振彬;陈艳蝶【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福州市气象局,福州35000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福州市气象局,福州350008;福建省气象局,福州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6【相关文献】1.近30a山东夏季降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J], 于婷婷;刘路花2.广东省近50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J], 蒋鹏;王大刚;陈晓宏3.乌鲁木齐市近30a太阳辐射变化及其成因初探 [J], 王健;张月华4.近50年东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演变特征 [J], 徐佳奥;李谢辉5.近30a来长江源区沙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及成因分析 [J], 胡光印;董治宝;逯军峰;颜长珍;魏振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地区是福建省中部偏北地区的一个行政区划范围,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气候受到季风和海洋影响较大。

在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即四月至五月期间),常常会出现强降水天气,给农田灌溉和水利活动带来一定的困扰。

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前汛期强降水的降水量较大。

由于前汛期处于季风过渡期和降水量逐渐增加的时候,降水量较前期明显增加,尤其是四月下旬至五月初,常常有暴雨或大暴雨天气过程出现,在短时间内降水量较大。

这种降水气候特征会给农作物生长和耕地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前汛期强降水的强度较大。

强降水的特点是短时强降水量大。

在前汛期,由于气候变化较快,大气锐减层存在,湿度较大,容易形成对流云团,从而导致雷暴天气的产生。

而雷暴天气往往伴随着强降水,降水强度较大。

这种强降水的特征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交通和生活带来不便。

前汛期强降水的频率较高。

在闽北地区的前汛期,降水天气的频率较高,常常出现不连续性的降水天气过程。

即使是一个整天降水的过程也会有明显的间断现象。

这种频繁的降水会对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带来一定的困扰,也会对交通运输和市政设施造成影响。

前汛期强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在闽北地区的前汛期,降水分布不均匀。

由于地理地形的影响,闽北地区的山区和平原地区的降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通常情况下,山区相对平原地区降水量更大,降水强度也更大。

这种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特征会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强降水具有降水量大、强度大、频率高、空间分布不均匀等气候特征。

了解和分析这些特征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洪抗灾和水资源管理措施,提高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适应性。

我国东南沿岸及复杂山地近31年主汛期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我国东南沿岸及复杂山地近31年主汛期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7)我国东南沿岸及复杂山地近31年主汛期降水气候特征分析吴政秋1,庞 波2*,赖辉煌3,陈 钰41.福建省气候中心,福建福州 350028;2.福建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福建福州 350028;3.福建省九仙山气象站,福建泉州 362500;4.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213摘要 选取福建省1990—2020年4—9月国家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百分位法等对我国东南沿岸及复杂山地近31年主汛期降水气候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1)我国东南沿岸及复杂山地近31年主汛期降水极不均匀,强降水带位于山区,平原盆地降水较弱;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1 216.60 mm,年降水量最大值在东部柘荣、周宁、寿宁和宁德等山地,超过1 500 mm,最小值位于东南沿岸地区,不足500 mm;(2)降水标准差分布受极端强降水影响较大,90%、95%、99%百分位极端强降水在东部、西北部和南部年降水量波动大且强度较强,中部地区较弱且相对平均值变幅较小;(3)上述气候特征受到复杂地形因素的影响,高海拔山地丘陵地形复杂,东南沿岸多平原盆地,海陆差异较大,降水具有极强的不均匀性。

关键词 东南沿岸;复杂山地;主汛期降水;气候特征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7–0141-03我国东南沿岸及复杂山地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主汛期强降水引发的气象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主汛期降水气候变化一直是气象业务研究的重点问题。

东南沿岸及复杂山地主汛期时间与我国华南地区主汛期一致,集中在4—9月,其中,4—6月为前汛期,7—9月为后汛期。

研究表明,我国东南沿岸前汛期降水主要发生在南海季风建立时和暴发后,受活跃季风影响,降水既有我国暴雨的共性,也有独特的地域特征,降水大值区主要位于武夷山及其周边地区,降水强度大、范围集中、持续时间长,是引发暴雨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1-2];后汛期降水主要受台风和对流活动影响,闽北地区山脉居多,东南沿岸临近海洋且地势较低,极不均匀的地面高度和热力环流使局部地区产生日变化性降水,东南沿岸近海区受地形抬升和海陆差异影响降水集中在清晨,而内陆山区受地形热力效应及海陆风影响降水集中于午后[3]。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你知道吗?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一般比较潮湿,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干燥。

这种气候差异主要是由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所导致的。

我们来看看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

这里一年四季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夏天的时候,经常会下暴雨,让人感到非常凉爽舒适。

而冬天则相对温和,很少有雪天。

这里的人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气候,因为可以随时享受到阳光和海滩。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

这里一年四季都很干燥,很少下雨。

夏天虽然也会有一些雨水,但是很快就会蒸发掉。

冬天则更加干燥,有时候会有沙尘暴来袭。

这里的人们都非常不喜欢这种气候,因为很容易感到口渴和皮肤干燥。

那么,为什么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会出现这样的气候差异呢?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影响。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左右,而公转一周则需要365天左右。

因此,地球表面的不同部分会受到不同的太阳辐射和温度变化。

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靠近海洋,所以受到的太阳辐射比较均匀,温度也比较稳定。

而在西北内陆地区,由于离海洋较远,所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温度也相对较低。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还与地形和气压系统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夏季的时候,东南沿海地区常常会出现台风等强热带气旋天气系统,带来大量降雨;而在冬季的时候,西北内陆地区则常常会出现高压天气系统,导致天空晴朗干燥。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它涉及到地球自转、公转、地形、气压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不过无论怎样变化,我们都应该珍惜每一滴雨水,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地区是福建省北部的一片地域,地处我国南岭山脉向东枕向福建台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气候多变。

在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备受关注。

前汛期通常指的是5月至6月初的时间段,这段时间正是气候转暖、降水增多的时期。

由于闽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之地势复杂,形成了独特的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

下面我们将从降水量特征、降水过程特征、气温特征三个方面来详细分析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

一、降水量特征1. 降水量分布不均在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丘陵地带和东北部的沿海地区,而在中部山地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

丘陵地带地势较低,地形开阔,容易形成对流性降水;而沿海地区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在前汛期常常出现较强降水过程。

由于地处南岭山脉向东的过渡地带,地形多变,山地与平原交错,所以降水量分布呈现出不均匀性。

2. 降水量较大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之一就是降水量较大。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闽北地区前汛期的月平均降水量通常在200-300毫米之间,年降水量则在1200-1600毫米之间。

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达到甚至超过300毫米;而山区和丘陵地带降水量则在200毫米左右。

3. 降水事件频繁在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之一就是降水事件频繁。

降水事件通常以短时强降水为主,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但降水强度大,容易引发城乡内涝、山洪灾害等次生灾害。

每年前汛期,闽北地区都会出现多次降水事件,对当地农田和水稻生长影响较大。

二、降水过程特征1. 局地性强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之一是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局地性。

由于地形复杂,山、丘、平原、河流、湖泊等地形因素的影响,使得降水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较大的不规则性。

一场降水过程可能只在一个市县或一个乡镇降大雨,而周围地区却无降水甚至出现晴天。

这种局地性强的降水过程给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强对流天气较多在前汛期,闽北地区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如雷暴、龙卷风等极端天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