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考试通常涵盖了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下面将对生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复习备考。
1. 细胞生理学。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内的生理活动对于人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过程,包括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功能及相互关系、细胞内代谢过程等内容。
2. 神经生理学。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枢,负责接收、传导和处理信息。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等内容。
3. 肌肉生理学。
肌肉是人体的运动器官,对于维持姿势和完成运动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了解肌肉的结构与功能、肌肉收缩的机制、肌肉的调节方式以及肌肉疲劳的生理基础等内容。
4. 循环生理学。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输送系统,负责输送血液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以及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等内容。
5. 呼吸生理学。
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系统,负责供给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了解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呼吸的调节机制、气体的运输与交换以及呼吸与循环的协调等内容。
6. 消化生理学。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营养吸收系统,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消化液的分泌及其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输以及消化系统的调节机制等内容。
7. 内分泌生理学。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调节系统,负责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重点了解内分泌腺体的结构与功能、主要激素的分泌及其作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以及常见内分泌疾病的生理基础等内容。
以上就是生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掌握重点,取得优异的成绩。
生理会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生理会考必考知识点归纳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涉及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生物体的功能。
以下是生理会考中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归纳:1. 细胞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作用,以及细胞的代谢过程。
2. 组织生理:组织是由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
了解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特点和功能。
3. 器官生理:器官是由不同种类的组织构成的结构,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例如心脏、肺、肾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各种生理过程。
了解主要的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和作用。
5.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了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传导的机制。
6.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分类,以及血液循环的路径。
7.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负责气体交换,包括肺的通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8.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
了解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以及消化酶的作用。
9.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10.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负责生物体的繁殖。
了解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殖过程。
11. 体温调节:了解体温调节的机制,包括体温的维持和调节过程。
12. 水和电解质平衡:了解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机制,以及它们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13. 免疫生理:免疫系统的功能是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反应的过程。
这些知识点是生理学考试中的基础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生理学100个必考重点

生理学100个必考重点1、气体(CO₂、O₂、N₂)属于单纯扩散。
2、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葡萄糖、氨基酸。
3、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Na⁺、K⁺、Cl⁻、Ca²⁺等离子。
4、主动转运:钠钾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的主动吸收。
5、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
6、静息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K⁺外流形成。
7、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Na⁺内流形成。
8、兴奋传导特点:双向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
9、骨骼肌的神经传递:首先Ca²⁺内流,ACh外流。
10、阻断ACh接头传递的:美洲箭毒、α-银环蛇毒。
11、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
12、红细胞的造血原料是:铁+蛋白质。
13、维生素B和叶酸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
14、血浆PH(值)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NaHCO₃/H₂CO₃。
15、左心室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
16、左心室容积最小是等容舒张期末。
17、左心室容积最大是心房收缩期末。
18、主动脉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
19、主动脉压力最低是等容收缩期末。
20、主动脉血流量最大是快速射血期。
21、室内压升高最快是等容收缩期。
22、心肌的收缩强度可随着其初长度(由心室前负荷决定)的改变而改变,心肌具有的这种特性称为异长调节。
23、浦肯野纤维的4期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
24、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化由K⁺通道逐渐关闭,Na⁺、Ca²⁺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25、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是足够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26、外周阻力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27、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28、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ACh。
29、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血管是皮肤血管,骨骼肌血管和内脏血管占其次。
30、动脉压力感受器不是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脑血管和冠脉最少。
31、动脉舒张压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冠脉血流量。
生理学考试重点

生理学考试重点1. 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细胞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
2. 牵张反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称牵张反射。
3、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的百分比。
4、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控制。
5、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5、HB氧饱和度:HB (血红蛋白)氧含量和氧容量的百分比。
6、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7、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8、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过程。
9、肾小球虑过率:每分钟两肾所生成的原尿量称肾小球滤过率。
10、内环境的定义:生理学中把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11、反馈:使受控部分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是负反馈;使受控部分的功能活动迅速发起,不断加强,直至完成的是正反馈。
12 、负反馈调节:除排尿、排便、分娩、** 、血液凝固等都是负反馈。
13 、近视佩戴凹面镜,远视戴凸面镜。
14、细胞膜转运物质方式: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易化扩散、通道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15、心交感使心率加快;心迷走使心率变慢。
16 、血细胞生成原料:蛋白质和铁。
19、心肌的生理特征:自动17、呼吸全过程的三个环节:外呼吸与肺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
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收缩性。
20、小肠运动的方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
21、心率平均每分钟75次。
22、散热方式:辐射散热(是指人体以热射线V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体)、传导散热(是指人体将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方式。
)、蒸发散热(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热)。
23、胃主要成份:盐酸(胃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等。
专升本生理学大纲

专升本生理学大纲一、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的概念、特点及物质举例。
2、易化扩散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包括经载体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的概念、特点及钠钾泵的生理意义。
4、出胞和入胞的概念及实例。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的概念、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2、动作电位的概念、特点、产生机制及分期。
3、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及局部电流学说。
(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
2、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关键步骤。
3、骨骼肌收缩的机制及肌肉收缩的形式。
二、血液(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生理功能。
2、血液的比重、黏度、渗透压的概念及分类。
3、红细胞沉降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4、血细胞比容的概念。
(二)血细胞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功能及生成调节。
2、白细胞的分类、生理功能及白细胞的渗出和趋化作用。
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三)生理性止血1、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2、血液凝固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凝血因子的特点。
3、体内的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四)血型与输血1、 ABO 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及输血原则。
2、 Rh 血型系统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血液循环(一)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动周期的概念及分期。
2、心脏泵血的过程及机制,包括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和心室舒张期。
3、心输出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心功能的评价指标。
(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1、心肌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及形成机制。
3、自律细胞的电生理特点及窦房结起搏细胞的起搏原理。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1、心肌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2、心肌的自律性及影响因素。
3、心肌的传导性及影响因素。
4、心肌收缩的特点。
(四)动脉血压1、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动脉脉搏的概念及特点。
(五)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1、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生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生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生物体及其器官、组织、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阐述各种生理功能的过程、机制及调节方式。
2.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内环境和稳态:人体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包括主动转运、被动转运和胞饮胞吐。
2. 细胞的跨膜电位: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3. 兴奋性及其周期变化: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零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使细胞发生反应。
三、血液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具有运输、缓冲、防御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功能。
2. 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容量是指循环系统中血液的总量。
3.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红细胞主要在骨髓中生成,其数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四、血液循环
1. 心脏的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泵血,将血液泵向全身各组织器官。
2.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使心肌细胞收缩。
3. 血管的功能与分类: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4. 血压的形成与调节: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的形成与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的阻力和血容量等因素有关。
血压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实现。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在体内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2稳态 homeostasis内环境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4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被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思考题:1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答: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何谓内环境,及其生理意义?答:内环境就是指多细胞动物的体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内稳态就是生物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状态稳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的机制。
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反馈机制完成的。
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
意义在于:①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
②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兴奋性:机体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称为兴奋性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该电位称为静息电位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膜产生一次快速可逆转、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动作电位,5易化扩散: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借助膜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扩散6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称。
生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生理学研究方法的三个水平:整体、器官和系统水平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兴奋性(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及变化率)、适应性(行为&生理)和生殖二、内环境:1、体液量(60%体重)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3、稳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相对恒定或处在动态平衡中三、生理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特点:快速、短暂、精确种类:非条件反射vs. 条件反射)2、体液调节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对机体某些组织或器官的活动进行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分类:运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3、自身调节概念: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是由其自身特性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特点: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四、反馈调节系统: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1、正反馈:加速体内某一生理过程完成2、负反馈:维持体内环境稳态第二章细胞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1、分子组成:脂类(磷脂、胆固醇、糖脂分子)、蛋白质(镶嵌蛋白、外周蛋白)、糖类2、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即流动的液态脂类双分子层为基价,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少量的多糖分别与类脂和蛋白质结合成糖脂和糖蛋白(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如氧、二氧化碳等影响因素:a.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2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跨膜扩散(1):通过载体蛋白的构型改变完成物质转运,如葡萄糖(G)、氨基酸(aa)等营养物质。
特点:a.高特异性,即某种载体只选择性的与某种物质特异性结合b.有饱和现象,载体数量有限,转运的物质增加到一定限度时,转运量不再增加c.(2):在通道蛋白(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的帮助下完成,如离子特点:通道蛋白的开放和关闭控制着物质的转运a.特异性不高; b.无饱和现象;3、主动转运:非脂溶性物质分子等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谁主动谁耗能),消耗ATP。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运作过程的一门学科,对于理解人体的基本功能和机制十分重要。
在学习生理学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重点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对生理学考试重点的总结和回顾,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细胞的生理学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整个生理学有着重要意义。
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代谢等都是学习生理学的基本内容。
例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机制,包括扩散、主动运输和细胞吞噬等过程,都是重点考察的内容。
二、神经系统的生理学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感觉、运动、内分泌等。
对于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是学习神经系统生理学的基础。
例如,神经冲动的传导机制是重点内容之一,包括动作电位的形成和传播等过程。
此外,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神经系统的组织和功能区划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三、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学心血管系统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血液循环的原理和机制十分重要。
例如,心血管系统中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压的调节机制,以及血管阻力的调控等都是需要着重复习的内容。
四、呼吸系统的生理学呼吸系统负责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的交换,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呼吸过程和氧气运输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了解肺的结构和呼吸肌的作用,以及肺泡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机制等是学习呼吸系统生理学的重点。
五、消化系统的生理学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人体的营养摄取和能量供应至关重要。
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消化器官的工作过程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胃的分泌和消化酶的作用,以及肠道吸收机制等都是需要着重关注的内容。
六、泌尿系统的生理学泌尿系统主要负责体液平衡的调节和废物排泄,学习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血液滤过和尿液形成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生成的主要过程,以及尿液的组成和调节等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生理专升本必考知识点归纳

生理专升本必考知识点归纳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专升本考试来说,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必考的生理学知识点归纳:细胞生理-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磷脂双层和蛋白质。
- 细胞内的主要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 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过程。
神经生理-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 突触传递的原理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肌肉生理- 肌肉收缩的机制和过程。
- 不同类型的肌肉(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特点。
循环生理-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的泵血机制。
- 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 血压的调节和心脏的自主神经控制。
呼吸生理-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
- 气体交换的机制。
消化生理-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
- 消化酶的作用和消化液的分泌。
排泄生理-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 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泄机制。
内分泌生理-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 主要激素的分类、作用和调节机制。
免疫生理-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过程。
体温调节- 体温的生理意义和调节机制。
水和电解质平衡- 水和电解质在体内的平衡机制。
生殖生理- 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生殖细胞的发育和受精过程。
总结生理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涵盖了从细胞到整体的多个层面。
专升本考试中,考生需要对以上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考生可以更好地准备考试,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希望以上归纳的知识点能够帮助考生在生理学专升本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专升本生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就是生理学?生理学就是生物科学中得一个分支,就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得功能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得任务就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得发生机制、条件、机体得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得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得规律。
二、内环境与稳态得概念(1)内环境得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得环境,主要由组织液与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得状态,称为稳态,它就是一种动态平衡。
细胞得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就是在稳态不断破坏与不断恢复得过程中维持与进行得。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得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得调节。
特点就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得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得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就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与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与体液调节得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得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就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就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得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得概念.负反馈凡就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得作用性质相反得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得作用。
正反馈凡就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得作用性质相同得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得作用。
第二章细胞得基本功能一、细胞膜得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与人胞、出胞。
从能量得角度来瞧,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时,物质就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得,不耗能,属于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就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得耗能得转运过程。
这里,电—化学梯度包括电学梯度(电位差)与化学梯度(浓度差)两层含义。
1、细胞膜转运物质得方式及其各自得特点归纳如下:二、细胞得生物电现象1. 兴奋性得概念1) 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发生反应得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生理学考试重点(必看)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消除率(clearance,C):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成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视野:用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的大静脉的血压,约4-12cmH2O。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传递的化学媒介。
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过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被称为球-管平衡。
管-球反馈:由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被称为管-球反馈。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电位的波动被称为动作电位。
阈值(threshold):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的阈值。
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简称纤溶。
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强。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萎缩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
又称黑-伯反射。
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缩反射两种表现方式。
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正常成人的安静时约为(125ml/min)兴奋性: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脊休克:指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中的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精选)(一)2024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精选)(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和机制的学科,是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的重要基础科学。
生理学考试作为医学生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涉及众多知识点。
本文将从整体上对生理学考试中的重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复习。
正文:1. 细胞与组织生理1.1 细胞膜:构成、功能和传递机制1.2 细胞器:核、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1.3 组织生理: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组织的基本特点和功能1.4 组织器官:心脏、肺、肾脏和消化道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5 细胞分裂和遗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与机制2. 神经生理学2.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2.2 突触传递:突触前后膜的电导性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机制2.3 神经传导: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机制2.4 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调节机制和两种神经调节系统的作用2.5 神经肌肉调节机制:神经冲动传至肌肉终末,引起肌肉收缩的机制3. 心血管生理学3.1 心脏的机械特性:心脏收缩、舒张和心脏电位的变化3.2 心血管循环: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循环调节机制3.3 血压调节:血压的测量和调节机制3.4 心脏节律调节: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发放机制与心脏节律调节3.5 血液流量调节:血管阻力、血液黏滞度和血管半径的调节机制4. 呼吸生理学4.1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肺的解剖结构、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4.2 肺通气:肺通气功能和呼吸力学的调节机制4.3 氧合与运输: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气体交换和氧气的运输机制4.4 呼吸中枢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的调控机制4.5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的概念和肺的酸碱调节机制5. 消化与代谢生理学5.1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道的解剖结构和消化吸收的基本机制5.2 胃的分泌与运动:胃酸、胃泌素和胃运动的调节机制5.3 肝脏功能:肝脏的生物转化和代谢功能5.4 胰岛素和糖代谢:胰岛素的分泌机制和血糖的调节机制5.5 营养和能量代谢:营养物质的代谢、能量平衡和体温调节的机制总结:本文对生理学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了全面总结,从细胞与组织生理、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与代谢生理学等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概述。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生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胞生理学:包括细胞膜电位、细胞内外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细胞信号传导等内容。
2. 神经生理学: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神经系统的组织和功能等内容。
3. 消化生理学:包括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消化过程中的吸收和排泄等内容。
4. 呼吸生理学:包括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的机制、呼吸中枢的调节、呼吸过程中的血液氧合等内容。
5. 循环生理学:包括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血压的调节、血液循环的机制等内容。
6. 泌尿生理学:包括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和排泄、酸碱平衡的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等内容。
7. 内分泌学:包括内分泌器官、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平衡的调节等内容。
8. 生殖生理学:包括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性激素的合成和作用、生殖周期的调节等内容。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第⼀章绪论1.机体活动的调节⽅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调节,其中最主要的调节⽅式是神经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反馈调节控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
第⼆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动作电位的产⽣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2.细胞膜上的通道主要可分为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可分为单纯扩散、通道转运、载体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等5种。
4.影响⾻骼肌收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和肌细胞收缩能⼒。
5.从能量消耗的⾓度看,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形式有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
6.CO2和O2等脂溶性物质进⼊细胞内是通过单纯扩散转运形式进⾏的。
7.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增⼤称超极化。
8.冲动达到神经-肌⾁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Ach,使终板膜主要对Na+的通透性增加。
9.使肌⾁在收缩前处于被拉长状态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10.产⽣动作电位的最⼩刺激强度称阈强度,不能产⽣动作电位的刺激称阈下刺激。
11.兴奋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对刺激发⽣反应的能⼒,其能⼒⼤⼩与阈强度呈反⽐关系。
12.在神经纤维上给予有效刺激,要产⽣⼀连串冲动,必须使两个刺激之间的间隔⼤于绝对不应期,如果刺激之间的间隔恰好等于绝对不应期,则只能传送⼀次冲动。
13.在⼀定范围内,肌⾁收缩产⽣的张⼒与初长度成正⽐,肌⾁在某⼀初长度时收缩产⽣最⼤张⼒,此时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
14.当膜内外电位差变⼩或消失,即膜内负电位变⼩成为零的现象称为去极化。
15.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6.由神经⼲记录到的动作电位通常是复合动作电位,其幅度取决于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
故当刺激神经⼲时,在⼀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就越⼤。
17.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的内流属于膜转运⽅式中的通道转运。
生理专升本必考知识点归纳

生理专升本必考知识点归纳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专升本考试来说,掌握一些核心的生理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生理专升本必考知识点的归纳:1. 细胞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细胞的代谢过程,包括糖、脂、蛋白质的代谢。
2. 神经生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
3. 心血管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的调节机制,血压的形成和调节,以及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4. 呼吸生理: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肺的通气、换气过程,以及呼吸节律的调控。
5. 消化生理: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以及消化液的分泌和作用。
6. 内分泌生理: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包括各种激素的分泌、作用机制和调节。
7. 泌尿生理:泌尿系统的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肾脏在体液和电解质平衡中的作用。
8. 生殖生理: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性激素的作用,生殖细胞的生成,以及受精过程。
9. 体温调节:体温的维持机制,包括体温调节的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10. 肌肉生理:肌肉的收缩机制,包括肌肉的类型、收缩原理和运动控制。
11. 免疫生理: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免疫细胞的分类、免疫应答的过程和免疫调节。
12. 感觉生理:感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生理基础。
13. 运动生理: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骨骼肌、骨骼和关节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控制的机制。
14. 水盐平衡与酸碱平衡:体液的组成,水盐平衡的维持机制,以及酸碱平衡的调节。
15. 应激反应:应激的概念,应激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应激反应的调节。
生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以上只是一些基础且重要的部分。
在准备专升本考试时,建议学生结合教材和课程大纲,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做习题和模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1.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异化作用可兴奋组织、细胞对有效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与特性。
3.阈值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4.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5.反射指中在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规律性反应的过程。
6.自身调节指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易化扩散指水溶性的小分子或离子通过膜上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帮助,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2.受体受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蛋白质。
其的功能是可以识别并特异性结合作用于它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并转发化学信息,改变细胞生化反应,增强或减弱细胞生理效应。
3.去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外电位差变小或消失的现象,称为去极化。
4.超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外电位差增大的现象,称为超化。
5.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一般表现为内负外正的跨膜电位。
6.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7.局部电位阈下刺激也可使膜去极化,但这种去极化电位只局限于受刺激部位局部,只能作电紧张扩布,故称为局部电位。
8.兴奋-收缩耦联兴奋-收缩耦联是指把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9.强直收缩骨骼肌在接受连续的有效刺激时,由于刺激频率高,若刺激落于前一次骨骼肌兴奋收缩的收缩期,形成的强而持久的收缩,称为强直收缩。
强直收缩是机体骨骼肌收缩做功的主要形式。
1.血清血清是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2.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容积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3.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对抗低渗容液的抵抗力。
抵抗力大的脆性小,反之则脆性大。
4.红细胞凝集相同的抗原、抗体相遇时,通过免疫反应使经红细胞相互凝结聚集在一起的现象。
5.溶血红细胞膜破裂后,血红蛋白溢出,溶解于血浆中的现象。
6.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可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
7.血型血型特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它是血液中的一种特殊标志物。
1.自律细胞指心内具有自动节律性兴奋的细胞,其生物电特点是复极4期自动去极化。
2.窦性心律由窦房结为起搏点所控制的心动节律。
3.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它与心率成反比关系。
4.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收缩射入动脉的血量。
它等于搏出量乘以心率。
5.自动节律性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6.中心静脉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7.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8.收缩压、舒张压一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室收缩时,使动脉血压上升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由于心室舒张,使动脉血压下降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9.减压反射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这一反射过程引起的效应是使血压下降,故称减压反射。
10.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形成的纤维膜,可阻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液中,这对维持中枢神经的内环境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呼吸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进行的O2和CO2气体交换过程。
2.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是指以肋间外肌运动为主,主要表现为胸部起伏明显的呼吸运动形式。
3.潮气量潮气量指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成人约为500ml左右。
4.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它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之间处于平衡扩张的状态。
6.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至肺泡的气体量,它是真正可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气量。
从数值上等于(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7.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8.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呼吸调节的神经元群。
它们分布于大脑皮层、脑桥、延髓、脊髓各中枢水平。
9.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即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处的可感受血液中化学物质浓度变化的感觉神经周围突。
10.肺牵张反射由于支气管、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1.胃的排空胃的排空是指进入胃的食糜在胃的运动作用下,不断从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2.胃肠激素在消化道粘膜层散在着大量的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所分泌的化学活性物质称为胃肠激素。
主要的胃肠激素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促胰液素。
3.化学性消化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完成,特异的消化酶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性消化。
4.吸收吸收是指被消化为小分子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5.胃粘膜屏障胃上皮细胞膜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也形成一道屏障,防止H+侵主粘膜细胞及防止Na+从细胞内向胃腔弥散,称为“胃粘膜屏障”。
1.能量代谢率以单位时间机体的产热量来代表机体的能量代谢率。
2.食物的卡价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食物的卡价。
3.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升O2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4.呼吸商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一定是时间内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5.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6.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在进食后1-8小时左右,机体即使处于安静状态,其产热量也会比进食前提高。
这种食物引起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7.体温体温是指体内深部的平均温度。
临床上通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它们的正常平均值分别约为36.1℃~37.1℃、36.6℃~37.6℃、36.9℃~37.9℃。
1.排泄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带到排泄器官向体外排出的过程。
2.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的量,即肾小球滤出的滤液量或原尿量。
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125ml/min。
3.渗透性利尿因为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使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尿量增加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4.水利尿由于大量饮清水,通过对血浆的稀释,导致晶体渗透压下降,反射性引起ADH释放减少,造成的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之为水利尿。
5.肾糖阈通常将尿中刚刚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正常人的肾糖阈为8.88~9.99mmol/L(160~180mg%)。
6.尿失禁高位截瘫的病人,因骶髓排尿中枢失去与大脑皮层的联系而出现排尿不受意识支配的现象称为尿失禁。
1.瞳孔对光反射当眼受强光照射时,瞳孔缩小;光线变弱时,瞳孔放大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此反射呈交互效应,即光照一侧瞳孔可引起双侧瞳孔同时缩小。
2.视力视力又称视敏度。
是指眼能识别物体两点间的最小距离。
主要表现视网膜上视锥细胞对物体形态精细辨别的能力。
3.视野视野是指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黄蓝色,红色,最小的是绿色。
正常人人鼻侧和上侧视野较小,颞侧和下侧视野较大。
1.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并且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突触。
2.突触延搁突触传递需要轴突末梢释放递质,经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才能产生突触后电位,因此耗费的时间较长。
称突触延搁。
3.牵涉痛牵涉痛是指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
4.脊休克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休克。
5.肌紧张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地牵位肌腱时发生的缓慢、持久的肌肉紧张性收缩的反射。
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6.胆碱能纤维凡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为乙酰胆碱的称为胆碱能纤维。
7.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将出现全身伸肌紧张亢进的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角弓反张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
8.特异性投射系统经典的感觉传导道(除嗅觉外)上行到丘脑,在丘脑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换元后,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产生专一的特定感觉,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
9.第二信号系统对抽象事物的信号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功能系统,称第二信号系统。
1.激素由机体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具有传递信息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2.下丘脑调节性多肽下丘脑调节性多肽是指由下丘脑促垂体区释放的9种调节肽。
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抑素)、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3.激素的允许作用某激素不能直接引起某种生物效应,但该激素的存在,可以使另一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调节起支持作用激素,这就是激素的允许作用4.促激素促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的合称5.应急反应当体内外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畏惧、剧痛、失血、运动、创伤、寒冷等紧急情况下,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加强,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显著增加,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这一过程变化称为应急反应。
6.应激反应机体当受到各种伤害性刺激时,即感染、饥饿、创伤、疼痛、手术、寒冷等,血中ACTH量大大增加,糖皮质激素分泌相应也增加并产生一系列全身反应,这一过程称为应激反应。
7.激素的生物放大作用激素在体内的浓度很低,但作用显著,它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逐级放大作用,即具有高效生物放大作用;1.月经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从阴道流出经血的现象,称为月经。
2.月经周期从月经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
一般为28天,包括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
3.妊娠黄体若从卵巢排出的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则黄体继续发育形成妊娠黄体。
妊娠黄体可继续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以维持受精卵的发育。
4.排卵卵泡成熟后靠近卵巢表面,卵泡破裂,成熟的卵细胞和它周围的放射冠等一起被排入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5.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胎盘绒毛组织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它一般在受孕6~10天在血中出现,是维持受精卵发育,生长的主要激素。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消除率(clearance,C):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成为该物质的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