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1)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8张ppt)
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晋以后批 评选举专重家世之弊者不断——《晋书·郑袤传子默附
弊端;
传》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请罢中正除九品疏》 3.八王之乱,耗
材料三: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 竭国力;
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
——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四: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晋书·王导传》
东晋政局
材料一: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 去公家,遂成习俗。——《晋书·姚兴载记》
材料二:(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 (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 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材料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三国
1
三鼎 足立
3
赤壁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获 胜,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 曹操也退回北方无力南下
2
孙权 接手父兄基业开拓江东。
过程
220年,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 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 号,史称蜀汉,简称蜀
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
263年,司马昭发兵灭蜀
从全局来看,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 民族关系:各民族原有布局被打乱,民族接触频繁,差距缩小, 但民族隔阂任然存在
4世纪下半叶,氐人族建立统一北方,苻坚建立国家,史称前秦
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背景:前秦统一北方后与南方的东晋政权
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苻坚决定 荡平江南,消灭东晋,统一中国。
时间: 383年
性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 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36张ppt)
(三)三国的管理区域(经济发展) 1、曹魏经略北方 政治上:从唯才是举到九品中正制。 经济上:利用黄河故道进行屯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如白沟与讨虏渠等,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出现“仓库盈溢”的现象。
民族关系上:对西域实行羁縻政策。
2、孙吴开发江东 政治上:主要依靠江南大地主建立统治。这些大地主 多世代为吴的高官,有的拥有众多的私兵。 经济上:组织郡县屯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有青铜镜制作和青瓷,能养育八辈之蚕,造 船业发达。开凿运河,海外贸易繁荣。 民族和对外关上:征伐及安抚山越; 230年卫温到达 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消极影 ①激化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 响: 阶级内部矛盾,导致南北长期分裂割
据的政治局面。
②士族田庄经济强化了封闭的自然经 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王与马共天下:
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 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
晋武帝死后,晋惠帝司马 衷即位,但其毫无执政能 力,西晋中央立即爆发了 争夺实际控制权的斗争, 史称“八王之乱”。这场 内乱严重消耗了西晋的国 力,西晋统治分崩离析。
西晋灭亡
在八西王晋之灭乱亡期时间的,年西号晋为国“永力嘉严”重。损匈耗奴,人无刘力曜控攻制破境洛内 流阳 一民时片问,瓦题杀 砾及死 。民贵 羯族族 人起、石义官勒,僚在民、东族庶郡矛民击盾三败迅万晋速人军激, ,化洛 杀。阳 王各变 公族成 以上层 少下数十民余族万也人迅。速抓—住—时《机中,华起文兵明反史晋》。公元316年, 问题:(1)边疆内迁民族是怎样对待八王之乱后 西的晋西被晋内政迁权匈的奴?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了 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42张ppt)
B.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 代担任重要官职。
皇帝依赖士族支持。
B.经济: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
C.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为士族提供政治 保障。
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 庄园经济。
D.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提供经 C.文化:崇尚清谈和玄学,担任清官。
济保障。
九品中正制度 特权选官制度
三足鼎立
蜀汉
公元221年 刘备称帝, 定都成都,国号蜀,史称蜀汉 起止时间:221-263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魏
公元220年, 曹操之子曹丕称帝, 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 起止时间:220-265
吴
公元222年, 孙权称王,229年称帝 定都建业,国号吴 起止时间:222-280
2.西晋短暂统一
① 根 源 :西晋建立之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分封宗室子弟为王 者27人,以郡为国,王国各自成立国军。
晋 惠 帝
不问民生
腐败奢靡
石
王
崇
恺
②性质:宗室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的内部暴乱
③影响:西晋国力严重损耗,北方地区破坏 惨重,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北方人口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自此,中国进入长期政权分立 的时期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八王之乱,加剧社会 矛盾。 少数民族内迁,民 族矛盾激化。
东晋与南朝
1.东晋建立
衣冠南渡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刘汉军
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 亡的历史事件。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 史称“衣冠南渡”。
晋
元
帝 司
公 元 317 年 , 皇
马 睿
族司马睿重建
晋朝,定都建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2张ppt)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一、三国与西晋
(一)三国鼎立
国号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魏 220年 曹丕 蜀 221年 刘备 吴 229年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双方:曹操军——袁绍 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特点: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 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结果: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4)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5)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6)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2、影响
(1)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江南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2)文化重心:教育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3)交通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
拓展内容:
三长制: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它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 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发租调力役。 均田制: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初受田者,男 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 俸禄制:就是古代官员的薪资制度,在这之前,官员的薪资不是唯一的,在宗主督护制 下,官员是可以自己决定该不该收税的。俸禄制规范了官员的薪资,以达到反腐和绩效 考察的作用。 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 受田农民将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4)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7张ppt)
魏晋南北
宋辽
③促进了南方科技(如数学)和文先学秦艺秦术汉 (如田朝 园诗隋、唐五书代 法)金的发元展明 ; 清
④在南方经济开发过程中,许北多87山% 区76%的少61数% 民族6逐8%步与50汉% 族29交% 融26%;
南 13% 24% 39%
32%
50% 71% 74%
(2)消极:
C 山区开发,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带来一定环境问题。
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成为东晋政权
的主要支柱。
2.形成原因
永嘉之乱 衣冠南渡
(1)历史根源/经济原因:
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 割据 (2)政治原因:
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 依赖士族的支持; 九品中正制是政治保障。
3.表现
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要求】 通过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知识,了解此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 脉络以及民族交融的新成就。
时间一轴、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东 汉
三 国 ( 魏 蜀 吴 )
水稻为主
小麦推广
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
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东晋越窑小瓶
3.历程
魏晋南北朝
开始南移
(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南宋
奠定基础
(南方开始发展)
唐安史之乱后
完成南移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4.历史影响
(1)积极
B ①南方经济开发为六朝割据东南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形成江南经济区,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6张ppt)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东晋形势图(382年)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乱世下的政权更迭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 (三) 东晋建立——风享雨受飘政摇治的经朝济廷等方面的特门权阀,政形治成,一质个言特之殊,的是社指会士阶族层,与称皇
士族专权:王与马共天下为士族。
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 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乱世下的政权更迭
(三) 东晋建立——风雨飘摇的朝廷 建立时间:317年 建立者:西晋宗室司马睿 地点:建康
会陈并没有陈停霸滞先不前,55还7表年现—出5发89展年的趋势。
——《新编中国史》
◎南北朝形势并立图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乱世下的政权更迭
(五)北方十六国的发展 1.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同时,北 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加上西南 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政权特点: (1)大部分由少数民族建立 (2)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 (3)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8张ppt)
(317-589)
1.东晋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 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 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曹魏政权开始采取的九品中正制,西晋时主要看重 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从而 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魏帝曹髦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263年曹魏权臣 司马昭发兵灭蜀
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 完成统一
2.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材料1:曹操斩杀三郡乌桓蹋顿单于,并把其部众万多落迁至关内,并编入军队。 ——陈寿《三国志》
程不断修③筑北,富民源南也迁不断,开带发,来始先终进江南生的产经—济技—力摘术量编和趋自于邹丰壮纪富胜万。的《魏劳晋动南北力朝。史》
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年)
1.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
建国 魏 220曹丕称帝 蜀 221刘备称帝 吴 229孙权称帝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国家分裂 社会动荡 政权更迭频繁
三国
北朝(439-581)
(220-280)
十六国 北 东魏 北齐
东 汉
221 220
蜀魏
(前秦统一北方) 魏 西
西魏
北周
隋
隋
晋 淝水之战(383年)
灭
朝
吴
222
(266 -316)
东晋
南朝(420-589)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1张ppt)
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 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中 国北部不少地方人口为之减少……既然缺乏有效的中 央政府,每遇灾荒,人民呼吁无门,其痛苦的情形不 言而喻。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纲要上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 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 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画像砖
魏晋穿汉族服装的少 数民族贵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1、民族交融及其表现 据教材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核心概念:三国、两晋、南北朝、士族与士族专权、江南开发、民族交融 关键问题: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呈现怎样的历史脉络?导致这一时期 国家分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为什么能得到初步开发?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推动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 何意义?
材料: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
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
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据以下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时期国家分裂的主要因素
时间背后的信息
空间背后的信息
故事背后的信息
西晋历时共50年 八王之乱历时16年
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流民南迁
统治阶级 放纵腐化
石崇王恺斗富
何不食肉糜?
影响分裂因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斗争;少数民族内迁;豪强地主和士族势力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A. 取代皇权政治
B. 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C. 确保政权稳固
D.
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西晋的社会生产,五胡纷纷 起兵,最终推翻了西晋王朝(永嘉之乱)。
3、东晋与南朝 (1)东晋建立: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衣冠南渡) (2)士族政治(门阀政治)
“王与马共天下” “谢与马共天下” “桓与马共天下”
……
实质:皇权与士族共同掌握政权
(3)南朝:由于东晋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腐朽不堪和寒门与武人崛起,420年,东晋武 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南朝均 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状态,它意味着不同民族之间各方面交往、 交流的增多,更多的是包容文化多元的心态和心境,一种对他文化的认可,即对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发展形态的认同。
----摘编自赵剑峰:《为何用“民族交融”替代“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时期的民族交融更多指的是周边少数民族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 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1
(3)北魏: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 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在位时, 进行一系列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在 冯太后主持,重点在于制度创新。
原因 措施
内容
吏治 腐败
均田制
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 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三长制
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 理户口、田亩和征役。
(2)局限性: 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
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
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8张ppt)
朝代
宋
齐
南 朝
梁
陈
建立者 刘裕 萧道成 萧衍 陈霸先
时间 420年—479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557年—589年
都城 建康
3.江南开发
南方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先秦与秦汉时期,江南农业虽有所发展,但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重心黄
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西晋末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严重消耗 了西晋的国力,西晋统治分崩离析。五胡趁虚 而入。
西晋统一短暂与迅速灭亡的原因:
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②八王之乱,宗室诸王争权夺势,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③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激化。(五胡乱华) ④内迁匈奴贵族灭晋。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称帝建魏,都洛阳。东汉灭亡。 (220-280) 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都成都。 孙权称帝建吴,都建业。
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进行了残酷的民 族压迫,反抗时有发生。
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晋统治者强 迫各族人民纳租税,服劳役,还掠卖少数民 族人为奴婢。因而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 “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少数民族首领趁 机起兵反抗。
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 羌五胡内迁)既促进了民族融合,也 激化了民族矛盾。
开发的原因: ①南方统治者重视;南方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战乱,人民大批南下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 ③人民辛勤劳动
开发的表现:
开发的影响: ①改变了南方落后的经济面貌,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 ②大大影响了南方政治,促成了南北抗衡的政治局面。 ③促进民族交融,带动南方文化的进步。
二、东晋与南朝
结果: 皇权衰弱。
“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30张ppt)
匈奴
羯
鲜卑
汉·前赵 北凉 夏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氐
羌賨
汉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三、十六国与北朝
2.从前秦统一北方到淝水之战
些)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五族内迁后,西晋向其
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由此民族矛盾激化。江统《徙戎
论》指出:"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
一、三国与西晋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由司马炎建立的统一
四川成都武侯祠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政权更迭
三 国 与 西 晋 01
江南开发
02 东 晋 与 南 朝 03 十 六 国 与 北 朝
【课程标准】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原因、表现。 3.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及其产生的影响。
东 汉
魏吴 蜀
西
王朝,定都于洛阳。公元265年西晋代魏,十五年后灭
晋 掉孙吴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再造统一,共历经4位帝王,
三国(220-280)
国祚51年。
2、八王之乱(290-306)
29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
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
1、原因: ①人口: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②自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潜力 巨大。 ③社会: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④其他:南方统治者的重视,各族人民辛勤劳动。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时间、494 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等内容。
2.史料实证:探究三国与西晋时期的分裂割据、东晋与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北魏孝文帝改革。
3.历史解释: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开发、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
4.家国情怀: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时期认识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区域的开发;民族交融难点:“十六国与北朝”牵涉民族、政权较多【时空观念】【本课要旨】1.220年,曹丕建魏,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2.东汉末年以来,内迁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后来隋唐的统一准备了重要条件。
3.淝水之战稳定了东晋王朝的统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4.北魏孝文帝迁都,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
【自主学习】第一遍看书:快速浏览本课的内容,包括图片、小字部分。
第二遍看书:再次细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作出标记。
子目1:三国与西晋梳理时空轴子目2:东晋与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重点1.什么是门阀政治?难点2.(教材P30)学思之窗:根据材料,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
3.(教材P30)思考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重点)子目3:十六国与北朝(民族融合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重点4.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重点)5.(教材P32)史料阅读:概括《魏书》中对孝文帝的评价。
(重点)6.(教材P33)学习拓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方式主要有哪些?【当堂总结与读背】【深化拓展】1、全面认识士族制度(1)形成原因(2)特点(3)①士族自身的腐朽,世袭的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甚至缺乏生存能力。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0张ppt)
产对安工定具,和一技5些术、统;南治他者们方实与统行南治有方利一者于些重农少业视数发民展族的共政同策开,发为南江方南,开加发速提了供当了地较经好济的的环发境展。;当时,南方相
——《中国古代史》
二、经济南移: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
政治上: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选官制为九品中正制; 士族制度的兴衰是这一时期突出的社会政治现象。
经济上:战乱带来的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的迅速开发,南北经济发展逐渐平衡
拥有大量土地、女婢,
科举制;
经济特权进一步加强;
东汉曹魏时
兴起
以经学取仕大儒; 东汉豪强大族垄断察举选举; 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看重家世;
一、政局变化:从三国鼎立到南北分治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孝文帝改革
东 汉
魏吴 蜀
前秦·淝水之战
西
十六国
晋
东晋
衣冠南渡
士族
北 魏
宋齐梁 陈
南朝(420-589)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 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 的文化问题。
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
一、政局变化:从三国鼎立到南北分治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孝文帝改革
北朝(439-581)
前秦·淝水之战
北 东魏
北齐
东 汉
魏吴 蜀
西
十六国
晋
东晋
魏
西魏
灭
北周
隋
隋
朝
宋齐梁 陈 灭
统
门阀士族
一 南朝(420-589)
贰
经济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2张ppt)
任务2:依据材料,分析前秦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的原因。
①前秦统一北方,根基不稳; ②民族交融不够充分,隔阂与冲突仍然存在。
三、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思考: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
……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移风易治,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 ,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 立魏国——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 时期。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 中略占上风。蜀、吴两国则加强 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3、西晋为何短暂而亡?
王恺用干米糖洗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王恺 作紫丝布障四十里,石崇用锦作步障五十里;王
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不食肉糜?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01 02
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少数民族内迁
04 03 八王之乱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 矛盾激化;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重、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 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
任务1:试着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进行政权更迭进行梳理,并 思考这一时期有何特征?
三国
(220-280)
十六国
前秦统一
2.西晋的短期统一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西晋统一。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核心素养】(1)政权更迭﹣﹣三国两晋南北朝。
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情况,结合地图明确各政权的空间位置,画出该时期王朝更替的时间轴和图示,理解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时空观念、家国情怀)(2)区域开发﹣﹣北人南迁与江南开发。
运用史料分析江南开发的原因,理解民族迁徙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史实,利用史料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的关系,认识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江南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知识导航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1)三国陆续建立: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
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
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
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
(2)三国形势变迁①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
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②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西晋的短期统一(1)建立与统一: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司马炎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少数民族内迁与西晋灭亡①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②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
③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治分立时期。
问题思考:据东汉末到西晋完成统一,扼要说明三国鼎立的历史地位。
提示: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的结果,是天下大乱后的局部统一。
三国时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阶段。
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1)建立: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
针对新教材新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提炼并解决关键问题,在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课科书教学内容主要特点有:
1.时间跨度较大,述及朝代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前后近四百年的历史;
2.空间概念复杂,不同时期的诸多政权的地理位置、版图变迁等信息过于复杂;
3.涉及内容丰富,包括历代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等;
4.叙事语言简要,文字通俗易懂,但概括性较强等。
三、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学情分析如下:
1.知识基础:初中时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初步的了解,但程度不够深刻;
2.能力基础:掌握一定的信息提取能力,并能根据要求将信息整理分类,例如能够初步根据历史发展脉络梳理时间轴,从历史地图中提取重要信息等。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分析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民族交融、统一与分裂等历史现象的原因及其内在关系,认识这一时期在推动中国古代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方面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体会唯物史观的科学性,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上的延续、变迁与发展;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作出正确的解释,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的认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前因后果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丰富的内容中提炼并解决关键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六、设计思路
在对课程标准与单元线索、课题与课文详细阅读和辨析并兼顾学术前沿与社会现实的需要的基础上,提炼出本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将关键问题“化”成若干具体问题,汇具体问题的解决而成关键问题的解决;
坚持以生为本,学生全面参与到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七、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需要明确。
本课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要求是:阅读教材,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梳理时间轴,在课堂中展示时间轴并结合历史地图简述这一时期的历史概况。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构建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基本时空框架,了解这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增强时空观念及运用“时空”认知历史的能力,为课堂中重点解决关键问题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展示与提炼关键问题
学生展示时间轴并结合历史地图简述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概况,教师作有针对性的点评及指导。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追问激发学生思考,进而提炼出本课的关键问题——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等。
(1)学生自主梳理的时间轴展示(图1):
图1
(2)选自教材的历史地图(图2):
图2
(3)教师追问:
师:结合时间轴、历史地图以及你刚才的叙述,你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有哪些?
生:政权频繁更迭,长期分裂、短暂统一,民族冲突与交融等。
【设计意图】
首先,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构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基本时空框架,有利于师生的课堂探究直指关键问题,提高课堂效率,进而缓解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其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相关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此加以描述,并概括出历史阶段特征,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
因此,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将得到实质性的锻炼与提升。
2.解决关键问题与提升核心素养
(1)政权频繁更迭
师:请结合地图及教材内容,分析造成这一时期政权频繁更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生:原因:被他国或外族所灭;例子:蜀、吴、十六国等灭亡;
原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例子:西晋等灭亡;
原因:统治集团内耗、政变等;例子:东晋、宋、齐、梁、北魏等;
师:结合这些原因,你认为当时频繁的政权更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政局动荡、社会经济破坏、民不聊生、分裂割据……
【设计意图】
首先,激发学生思维,通过探究“政权更迭”的前因后果,加深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的理解,进而解决此关键问题;
其次,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学生将根据“教材及历史地图”这些史料,遵循“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基本原则——“举例说明”政权频繁更迭的原因,并运用合理的分析解释了政权频繁更迭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史料匮乏的情况下,立足每位同学都掌握的史料——教材与历史地图来解决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效的。
(2)长期分裂与短暂统一
师:这一时期,与政权的频繁更迭相伴相生的还有另一大历史特征,即长期分裂,短暂统一。
那么,这又会给当时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生:战乱、民不聊生……(答案可能会更多地侧重负面影响)
师:那么从历史长河中看,长期分裂,短暂统一的局面有没有发生过积极方面的影响?
生:……(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限,因为此问已经超越了他们的思维惯性)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学者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吧。
史料呈现:
长期的分裂状态会给社会带来战乱与巨大破坏,但是也推动了局部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促进边远地区的移民与开发、利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人才辈出、人民负担减轻等有着积极意义。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师:同学们能分析一下该学者认为长期分裂对历史进程产生这些积极影响的理由吗?
生:……
【设计意图】
首先,通过这个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有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
其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民族交融”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现象,它与“战乱”、“移民与开发”、“文化的保存与传播”等是密切相关的,有利于关键问题的最终解决。
(3)民族的冲突与交融
师:请阅读教材及历史地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冲突与交融的具体表现?
生:……
师:请小组合作,讨论民族交融与政权频繁更迭、长期分裂间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
生:……
【设计意图】
首先,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及历史地图,找到诸如西晋时期“他们受到官府和汉族地主豪强的剥削压迫”、“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等民族冲突的史实,以及西晋末年起“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北魏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等史实。
在此基础上,提升将知识分类与整合的能力。
其次,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会发现民族的冲突、交融与政权频繁更迭、长期分裂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它们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乱世”的成因,又一起相互作用,孕育着以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与发展、民族团结等为标志的“治世”重大因素。
从而形成一种能够将诸多历史元素综合考虑的“大历史”视野与能力。
再次,促进学生养成综合地、辩证地看待历史,感受到中华民族极强的包容性,认识到中华民族在逆境中求生存、求突破的顽强生命力与精神力,有利于包容开放的气度与思维的涵养,并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信心。
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3.本课小结与板书设计
本课小结:
这明明是一个政权频繁更迭、长期分裂、民族冲突严重的“乱世”,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却仍然能够以顽强的生命力与精神力在逆境中求生存,以极强的包容性歉收并蓄、博采众长,逐渐扭转乾坤,让我们的历史从动荡走向稳定,从分裂
走向统一、从民族冲突走向民族交融。
中华民族不仅没有被“乱世”击垮,还在乱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终于创造出世界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大唐盛世”。
看吧,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这就是我们的民族!
板书设计(图3):
图3
八、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教学评价设计以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将评价贯穿于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主要包含两部分:注重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1.量化评价
(1)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80分)+学习感悟得分(20分)(2)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
班级:姓名:得分:
评
价
项
目
评价标准
等级(权重)分自
评
互
评
师
评
优
秀
良
好
合
格
不
合
格
唯
物
史
观
辩证统一地看待民族冲突与交融、政权
频繁更迭、长期分裂等对历史发展的影
响及其三者间的内在关系
10853
时
空
观
念
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相关史事定位在
特定的时空框架下,梳理出时间轴
10853
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
史事加以描述,掌握基本历史发展脉络
10853
概括历史阶段特征,在特定的时间联系
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
10853
史
料
实
证
历
史
解
释
根据“教材及历史地图”这些史料,并
运用合理的分析解释政权频繁更迭、长
期分裂与短暂统一、民族的冲突和交融
等历史特征的成因及影响
201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