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课件:第2单元 第8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 第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课件 (共121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 第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课件 (共121张PPT)

单元学习任务
一、劳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塑造着人的思想 品格。袁隆平等杰出劳动者的模范事迹,古代人民热烈的劳动 场面,彰显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普通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手工 匠人的高超技艺,体现出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从下列话题中任 选一个,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分组进行专题研讨。 话题1 :劳动的崇高与美丽 话题2 :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话题3 :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 话题4: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了解袁隆平
(1)生平: 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 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 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 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 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 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 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 问题作出了贡献。
▪ 2.解 题 ▪ (1)正题 ▪ “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
山》中的诗句,表达的不仅是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而且还隐含着对未来农业更广阔前景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袁 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 七律·到韶山 ▪ 毛泽东
▪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 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意是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比喻做事谨慎或保守,不敢超越原
来的规定或限度。 ▪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 概括文章主题: ▪ 明确 ▪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第8课时优秀PPT课件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第8课时优秀PPT课件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 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概说: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找到核心人物。会发散思维, 从故事不同人物身上找到不同立意点;但是要抓住主要人物,寻求最 佳立意。
四、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方法二——从核心事件揣摩命题意图 通读材料类型并划分层次
概括核心事件 找出关键句 提出中心论点
活动三 写作真题我来练
真题再现
(2021 ·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 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 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 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 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五、漫画图文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概说:概括画面内容和要点,确定画面主体和性质,思考命题者 的倾向(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要说明的道理),联系自身的储备和 现实生活来确定立意。
因为从材料中提取的观点可以有多样性,所以在进入 写作时对所提炼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时要 注意三点: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比较新颖;③有 理可讲,有话可说。
二、立意四原则
(1)准
准确、鲜明。立意准确就是准确提炼材料的主旨,做到“思想 健康,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就是要体现时代的正能量,抒发 积极健康的感情。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全单元名师PPT课件(精编版超全338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全单元名师PPT课件(精编版超全338页)

• 1993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
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 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
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习任务
一、劳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塑造着人的思想 品格。袁隆平等杰出劳动者的模范事迹,古代人民热烈的劳动 场面,彰显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普通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手工 匠人的高超技艺,体现出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从下列话题中任 选一个,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分组进行专题研讨。 话题1 :劳动的崇高与美丽 话题2 :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话题3 :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 话题4: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 (3)人物通讯类型: • ①传记式: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
容丰富。 • 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
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 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 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 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文学常识
• 1.作者简介: • 沈英甲,1983年至2003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
志和《世界博览》杂志、《科技日报》任记者,期间曾 担任多年机动记者,在《科技日报》曾先后任副刊部主 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代表作品有《走 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前尘》等。
文体知识
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 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意是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比喻做事谨慎或保守,不敢超越原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课件
第九页,共二十页。
2.第一段中,哪几句直接写天姥山?采取了什么 写法?有什么作用?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
• 夸张、比较、衬托 ——神奇、高大、雄伟
• 为下文的梦游作铺垫。
第十页,共二十页。
3.天下的名山大川很多,天姥甚至还没天台山有名。诗 人为什么独钟情于天姥?
在诗人心中,天姥高耸入云,势拔五岳,“拔”是 一种想象中的夸张,在夸张与想象中带入浓烈的个人情 感。
对此欲倒东南倾( ) 云青青兮欲雨( )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虎鼓瑟兮鸾回车( ) 古来万事东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2动词的活用 栗深林兮惊层巅( )
二、赏析诗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第二十页,共二十页。
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
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 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第四页,共二十页。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
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 七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 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 ;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天台山 tāi 著 zhuó 澹澹 dàn 悸 jì
第七页,共二十页。
①入梦的原因是: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 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倾。”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1.朗读思考:梦游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 各画面的景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8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共21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8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共21张ppt)
他的声音沉重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 亢。
对梁任公声音特点的描写,状其演讲风神。
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 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 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写梁任公演讲中引证背诵的情景,敲头的 动作描写极为传神,既写出了梁任公的博 闻强识、才华横溢,又写出了他的投入与 现场的氛围。
让我们看看他记住了什么。
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10) 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解答这样几个问题: 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 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课文中找原句回
答)
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 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 精选事例; • 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 在记叙的同时,夹以议论和抒情,夹叙
夹议。
演讲时感情强烈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记梁任公先生 的 一次演讲
梁先生的肖 像、神态、 语言、动作 (细节)
作者的 感受评论
•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有“神童” 之称,十二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1890年 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 想。先后倡导、发动公车上书,积极宣传维新变 法理论,参与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成为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
• 戊戌政变后,他东渡日本,并创办《清议报》、 《新民丛报》,广泛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 思想和社会学说,影响和启迪了整整一代人。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 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 顿足,有时狂笔,有时太息……他悲从中 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又真 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语文必修一第八课

语文必修一第八课
课 后 拓 展 阅 读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1927 年至 1929 年赴法国留学,1929 年回 国后,从事文学创作。曾任第三、四、五、六届中国作协主席, 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 年 4 月 2 日,获得但 丁国际奖。
第5页
第三单元
第八课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2)阅读课文,然后思考:按叙事进程来分析,本文可分为几 个部分?请概述这几部分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后 拓 展 阅 读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答案] ⑥pōu
(1)①jiū ②lí ba ⑦qià n
③shè ④fè i ⑤chì
(2)①chǔ chù ②zhuǎ zhǎo
③fè nɡ
fé nɡ
④sà n
sǎn
第16页
第三单元
第八课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语文·必修1
2.写准字形
第三单元
第八课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语文·必修1
2.背景探寻
课 前 自 主 预 习
《小狗包弟》写于 1980 年 1 月 4 日,选自《随想录》 。 “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友相继 受到各种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 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被压抑的
课 后 拓 展 阅 读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 《春蚕》 《秋收》 《残冬》 。 茅盾的《蚀》三部曲: 《幻灭》 《动摇》 《追求》 。 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 《女神之再生》 《湘累》 《棠棣之 花》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课件:第2单元 第7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课件:第2单元 第7课时

②彘 肩( . ) ) ) )
)
) ⑧玉玦 ( . ) ⑩奉卮 酒( . ) ) 鲰 生说 我( . . 按剑而跽 ( .
) )
数 目项王( .
)
欲王 关中( .
)
[自我核对]①fán kuài ②zhì ③chēn ④zǔ ⑤shènɡ ⑥sháo ⑦lù ⑧jué ⑨xiǎng ⑩zhī nà zōu shuì zì jì shuò wàபைடு நூலகம்g
[自我核对]“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士气不同。 张良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 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 知道取得项伯的信任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准了项羽 贪慕虚荣而又刚愎自用的致命弱点,知道只要刘邦在项羽面前放 低姿态,项羽就不会将刘邦当作对手。
第7课 鸿 门 宴
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2.识记“举、谢、坐、不、为、于”等重要词语,掌握文言 文特殊句式的相关知识并总结规律。 3.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深入分析刘邦取胜的原因并反思项羽失败的历史教训。
1.回顾旧学,查阅资料,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2.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了解故事情节,理清结构层次, 感受人物形象。 3.梳理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用法,加强文言 知识积累,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 4.学以致用,总结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
1.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并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 题。 答:
[自我核对]文章以刘邦赴宴谢罪为核心,故事按照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的顺序展开: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 献计→刘邦谢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救主 →沛公出逃→张良入谢→项王受璧→亚父破璧→沛公除奸。

第一单元第2课峨日朵雪峰之侧-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人教版)上课课件

第一单元第2课峨日朵雪峰之侧-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人教版)上课课件

诗歌意象 1.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太阳和山海并举, “太阳”象征的是光明、是未来、是希望,它 虽“彷徨许久”,但最终仍旧出场、带给人们新的期待。 而“山海”象征的是深渊、是失望,它虽“引力无穷”,但人们仍 然在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奋斗、砥砺向前。 2.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 的喊杀声。 落日的动势和石砾滑坡的动势都是下坠的。这里的石砾和深渊代表 着种种挫折与打击,出现在人们追求光明的道路上,考验着人们的 意志和毅力。
诗人渴望自己能像雄鹰般展翅翱翔于蓝天,如雪豹般自由驰骋于崖璧 ,但由于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的缘故,无法与雄鹰或雪豹为伍。这几句真实描写了自 己作为一个攀登者的内心感受。 3.一只小小的蜘蛛给了我怎样的惊喜?
在继续攀登,还是选择放弃当口,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 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呈示在这种高度 的生命必定是强健和雄壮者的生命。伟大与渺小,理想与现实,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 到诠释。 4.诗人写蜘蛛的“可怜”“默享”有什么作用?结合全诗分析。
王昌耀,湖南桃园人。当代诗人。1956年报名到大 西北拓荒。1957年因《林中试笛》被错划为“右派”。 后来被当做“有文化的犯人”选拔出来,在一家监狱工 厂学炼钢。颠沛于青海垦区二十余年。“文革”后平反, 仍坚持留在青海,在青海省作协从事专业创作。出版诗 集有《昌耀抒情诗集》。
背景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 展了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反右派斗争。这一运 动后来被严重扩大化,一大批响应党的号召仗义执言的 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的确定为“右派分子”, 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作者因被 打成右派,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 动改造。

人教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雨巷》教学课件

人教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雨巷》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一上册第一单元雨巷课前导读基础知识课文探究学习拓展目录壹课前导读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

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课前导读“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作者简介《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

诗人时年22岁。

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

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在孤独中嚼味“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诗人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创作背景《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营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接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含蓄暗示出作者迷惘伤感的情怀,给人一种朦胧而幽深的美感。

创作背景贰基础知识第一部分(1):“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第二部分(2-5):“我”遇见丁香姑娘第三部分(6):“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

理解文章,理顺文脉,列出结构。

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啊?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理解文章,理顺文脉,列出结构。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8课1《荷花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8课1《荷花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课教案授课内容: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8.1课《荷花淀》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校:8.1《荷花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荷花淀》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是描写抗日战争生活的典范,有许多地方值得学生认真学习。

小说的人物对话描写及环境描写都十分出色。

对话描写通过朴实的语言,准确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环境描写渗透作者感情,达到情景交融。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学习作品优美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小说诗化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不一样的传说,不一样的作品1.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

荷花淀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

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今天我们就学习与此相关的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被人们称为“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的小说《荷花淀》。

2.提起战争,同学们想到了哪些词语?痛苦、灾难、血腥、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烈火硝烟、炮火连天、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战争给我们的印象是总苦痛的。

3.战争中也有清新、恬静,也有自然、和谐,更有人性、人道,甚至带给我们一种美好的感觉。

高一语文下册课件《短歌行》

高一语文下册课件《短歌行》

高一语文下册课件:《短歌行》【教学目标】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具体教学步骤】一、导语*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

如果历****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

“挟天子以令诸侯”。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有《曹操集》。

三、写作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四、文题理解《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又有《长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五、同学有感情朗诵示范朗诵六、整体感知、赏析全篇(一)解构诗句分节鉴赏分解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PPT(系列一)(共3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PPT(系列一)(共35页)

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是其对康
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感的姿态,给全
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加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料的奇想
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
讨论××探版 究×修×
第×单元
1.怎样理解和欣第赏×《雨课巷》中×的ד×雨巷הד丁×香”这两个主要
意象提? 示: 意象 本义
象征义
雨巷
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 两边是寂寞的人家
迷惘的情绪、朦胧的希望,诗人的追 求之路
丁香
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 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 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 和忧愁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 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
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 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 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知人×论×版世×修×
第×单元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其前期的代表作。这首诗写于
1927年夏天。“四第一×二”课反革命×政变×后×,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
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冰的深渊。戴望舒写这首诗时只有22岁,当时他因曾 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 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 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 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点评:①“她静默地走近”,表明这种理想似乎来到,然而又从身
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把诗人和 理想的距离又重新拉开。
②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我”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 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 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着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 象征意味。诗人就此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理想未果的孤苦的心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全部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全部课件
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 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恼了秦 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 耻辱柱上让后人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 功的几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乐”
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嫉妒、红眼病。
2、从文中可看出,烛之武对国家大事了 解得很透彻。既然他一直不被用,他了解 得那么透彻想干什么?
初识烛之武
怀才不遇 临危受命,不记个人得失
识大体,顾大局
三 寸
说退秦师:
一 言


















夜缒而出,见秦伯, 夜:在夜里。名→状
既:已经
曰 : “ 秦 晋 围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
关于《左传》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 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 ;写人简而精,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 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 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
我国古代史书有哪几种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 记 》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 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面是关于老师的习作片段,请你从人称运用的角度进行 点评。 我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当起了人类 灵魂的工程师。每天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备课,上课,批改作 业……日子在忙碌而平静中过着。 然而,一天我在翻阅学生的周记时发现了这样的文字: ‚老师,开学这么长时间了,老师们的目光从来没有停留在 我的身上,哪怕老师的目光能在我身上停留一秒钟;也从没有老 师提问过我,更没有老师表扬我,哪怕是批评我。我一直认为自己 是个无用的人,坐在这被人遗忘的角落。是您,老师,是您第一次 对我说出了‘你能行’!是您,老师,是您第一个将目光停留在我 身上!是您,老师,是您第一次让我的名字在班内响起!
2.如果写一篇关于老师的文章,你认为应注意什么?
【与你交流】(1)确定中心。就是说这个老师的思想品质和性格 特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 (2)选好材料。这样,才能透过一件事或多件事看到老师的品 质和特点。 (3)选取好记叙的角度。写赞颂老师的文章,最主要的就是写 出老师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品质,抒发对老师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做到以情动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4)精心选择典型事例,做到点面结合。一般来说,大多数老 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仅做好了分内事而且做好了分外事, 因此我们必须精心选取典型事例,否则会偏离中心。如果只对老 师做简单介绍,老师的形象就显得单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 法就是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通过‚面‛的介绍,可以使读者了
第 8 课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1.明确有哪些‚记叙的角度‛。 2.分析不同‚记叙角度‛的表达效果与作用。 3.能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最佳的记叙角度,力求 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1.仔细阅读‚话题探讨‛,激发写作联想。 2.仔细阅读‚写法借鉴‛,了解‚记叙的角度‛的概念,体会 各种记叙角度的作用和效果。 3.结合典型片段或文章,相互讨论,分析不同记叙角度的利 弊,掌握恰当运用的方法。
1.了解选择不同记叙角度的利弊,并能根据需要恰当选择。 2.明确对记叙‚切入点‛的认识,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合 理选择最佳的记叙角度,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1.可借助多媒体,提供图片或音像资料,创设合理情境,激发 学生兴趣。 2.提供典型片段或例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运用的记叙 角度及其表达效果。
3.用第二人称记叙有何好处? 答:
[自我核对]用第二人称记叙的好处至少有三:一是能够使自 己迅速进入角色,把情感调动起来并融入文章;二是便于抒怀,即 用第二人称行文,作者自然而然就成了抒情的主体;三是会让读 者读起来更加亲切、随和。
4.什么是第三人称的记叙?它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答:
[自我核对]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 叙。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 ‚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这样的记叙, 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自由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 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2.什么是第一人称的记叙?它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答:
[自我核对]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 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 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 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 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 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 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 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震惊了,更确切地说是震撼了。我明白了‚一句话,可以造 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的真正内涵,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天 平不能倾斜的想法。 【与你交流】片段运用第一人称组织材料,给人一种真实感, 同时又注意了人称的变化,特别是学生周记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 称的混合运用,既写出了学生当初的真实感受,又抒发了对老师 的感激之情。
[自我核对]所谓叙事视角,是指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即作者是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在记 叙文,尤其是在记人的文章中,从人称上说,一般指的就是第一人 称叙事视角、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从观察点、 立足点的角度考虑,一般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叙事视角的选择体现了写作技巧方面的要求,但要受到内容 表达与情感抒发方面的制约;而切入点的确定则更多地体现了观 察、思考方面的侧重点,同时也体现了技巧方面的能力。真正成 熟的记叙文应该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进而创造美文, 创造精品。
3.开展写作训练,选取优秀的学生习作进行张贴,引导学生 相互交流、评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4.本课教学共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尊师传统;明确记 叙的角度,结合例文及典型片段,学习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最佳的 记叙角些叙述角度。 答:
‚老师,当我的名字第一次在教室里响起时,所有同学都愣 了,我也愣了,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老师,我真的不敢 相信是在叫我!我哆嗦了,因激动而哆嗦了。老师,我语无伦次,您 没有批评我,反而对我说:‘你能行!’老师,我当时真想哭,真想 哭! ‚老师,从那天起,我觉着天也蓝了,地也宽了…… ‚老师,是您让我找回了自己! ‚我想说:‘谢谢您,老师!’‛
5.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选择记叙的人称呢? 答:
[自我核对]写作时,到底选择哪种人称,不能一概而论,应该 从用哪一种人称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最有利的角度来考虑。 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称叙述,都必须事先确定好,一般要贯穿文章 始终,做到前后人称的一致。但有时也存在人称转换的情况,如鲁 迅的小说《祝福》就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叙述:用第一人 称描写‚我‛在鲁镇的见闻,又用第三人称叙述祥林嫂悲惨的一 生。两种人称交错使用,使表达更丰富,更深刻。但我们在使用两 种人称叙述时应注意:一是不要频繁更换;二是更换时要交代清 楚,不能随意打断叙述的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