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误差预测修正的DMC算法_张爱新
一种改进的DMC算法及其应用
e d.Com p r o en in n a ed c nv t alDM C go i m ,PI o al rt h DDMC g i m as b te on r alor h h e t rc tol t
p r r n e, d t e e wi b o d p o p c s f r n n er g a p ia i n. e o ma c an h r l e g o r s e t o gie i p l t f l e n c o Ke o d d n m i ti o t l PI c n r l t ma n; e or n e a a y i y w r s: y a c ma r c n r ; D o to ; i do x e me i p r ma c n l ss f
GU iY 0 S a -e O We. A h oj i
( e at n f lcr a E gn e i ,n tueo fr t na dC nrlN nigU i ri f D pr me t e tc l n i r g Isi t fno mai n o t , a j nv st o oE i e n t I o o n e y
I omainS in ea dT c n l y Na j g2 0 4 Chn n r t c c n e h oo , ni 1 4 , ia) f o e g n 0
Abs r c : s d o D a g r h a d dy a i ti o to l o i m a y i , h e f r n e ta t Ba e n PI l o i m n n m c ma r c n r l g r h an ls s t e p ro ma c t x a t i d x o y a i a r o to l o i m e tu t r d a D r a d t e d ia i f n e f n m c m t x c n r l g r h i r s r c u e s PI f m n h er t d i a t s 0 v on o PI DDM C alor h i v n Th ar g i m sgie . e p ame er l c i n e i e e mh d an h f e c t t et e on m g r s a s e d te i l n e nu o DDMC o tol rp a f PI c n r l ar me e n n n s s em e f r n e i n lz me d ma n. e t r u ig o y t t p r ma c a a y ed i t o o s ni i Si l t s a e a a y e u e h a e t a t m p a u e c s a e c n r y t mu a i r n lz d i s p r e t d s e m on n e er t r a c d o t s s em h ol i te n
基于DMC的航空摄影测量误差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
基于DMC的航空摄影测量误差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摘要: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已成为国土、测绘、水利、公路、铁路、城建、灾害监测、通信等领域进行决策、管理、规划、建设不可缺少的支撑手段。
航空摄影是快速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更新国家地形图以及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的重要资料源,在空间信息的获取与更新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重点就基于DMC的航空摄影测量误差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DMC;航空摄影;测量误差;质量控制引言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中,如果技术分类不同,具体的操作就会有所区别,要根据不同分类来开展技术。
在应用中要完成地形技术测量任务还要完成非地形技术测量任务,两种测量方式上的不同,造成测量的价值不同,两种测量都为各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航空摄影测量中要掌握具体的要点,根据不同作业方式来开展技术。
1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分类1.1按摄影的位置分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分类中,按摄影位置进行分类,包括航天摄影测量技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地面摄影测量技术。
其中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通过航天摄影来完成整体测量,要根据具体的测量对象进行不同的研究。
航天测量的测量距离相对更远,技术水平也更难达到标准,对摄影及测量人员的要求也更严格,并且环境造成的干扰对摄影的影响也更大。
工作人员需要更精细的测量,并对地形进行精准的勘测,来保证摄影测量技术符合测量和勘测的规定。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指在空中进行摄影并根据比例尺对具体的距离进行计算的过程,航空摄影测量一般是在飞机上。
而地面摄影测量技术一般需要对摄影进行处理,使形状、大小等综合数据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采用地面测摄影测量技术使很多难以测量、难以勘测、难以计算的地形得到勘测,很多大坝和地形复杂铁路的测量就采用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它攻克了地形勘测带来的危险,为地域勘测服务。
目前有很多领域把三种技术结合在一起,达到了为摄影测量和勘测服务的目的。
1.2按研究对象分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分类中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技术和非地形摄影测量技术,地形测量是指对地形图的测绘过程,通过对地表和地形在水平面的投影中显现的数据,把数据按比例尺进行缩放来实现摄影和测量的目地。
改进的修正预测法预报电离层
2 实验分析 选用 IGS 发布的 2008 年第 70 ~ 120 d 的电离
层格网数据对每个格网点建立模型并预测, 用第 121 ~ 130 d 的数据来检验模型的预测精度。
( a) 10 阶
第 28 卷第 1 期
刘 军, 等: 改进的修正预测法预报电离层
21
差与预测步长有关, 步长越大, 预测方差也越大。 方案 2 是基于数据更新的动态预测方法, 每次向 前预测一步( 即 2 h) 。方案 3 是在修正预测法的基 础上, 用上一周期的预测误差改正方案 2 的结果。 各种方案的预测结果见图 2 和表 3。
i , t+ l- i l q
i= 1
1 x^ t ( l - 1) + +
式中
p x^ t ( l - p ) ,
l> q
x^ t ( k) , k 1 x^ t ( k) =
x t+ k , k 0 如果获得了 p 个新观测值 x t+ 1 , , x t+ p ( 1 p l ) , 要获得 x t+ l 更精确的预测值并不需要重新 建模, 只需利用新的观测值信息对旧的预测值进 行修正即可, 称之为修正预测, 即
的热点之一。 基于时间序列的电离层预报模型, 有很多学
者已经做了深入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文献[ 6] 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对欧洲的 VT EC 进行了预测; 文献[ 7 8] 利用球谐函数对 IGS 发布的电离层格 网数据进行拟合, 然后用模型对系数建模并预报, 进而通过预报的系数求得垂直总电子含量; 文献 [ 9] 建立了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尽管上述工 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对于时间序列模型的 选取、阶数的确定以及更高精度的预测方法等问 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xcalibur 误差计算 高分辨质谱
高分辨质谱误差计算研究一、概述高分辨质谱技术作为一种精密的分析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质谱分析中,误差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提高质谱分析的精准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高分辨质谱误差计算进行深入探讨。
二、高分辨质谱技术概述高分辨质谱技术是指质谱仪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质量精度,能够准确鉴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其主要应用包括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药物分析等领域。
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出现,推动了质谱分析领域的发展,为化学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工具。
三、误差计算的意义误差计算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对实验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距。
在高分辨质谱分析中,误差计算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准确地确定目标化合物的质谱峰位置、峰面积和峰宽,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四、高分辨质谱误差计算方法目前,常见的高分辨质谱误差计算方法包括质点质谱法、四元数质谱法、假点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误差进行了计算和修正,能够有效提高质谱分析的精准度。
其中,质点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误差计算方法,通过对质谱峰的位置、面积和形状进行精细分析,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误差数据。
五、误差计算在高分辨质谱分析中的应用高分辨质谱误差计算在蛋白质质谱与代谢组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在蛋白质质谱中,误差计算可以帮助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氨基酸序列,为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在代谢组学研究中,误差计算可以准确识别和定量代谢产物,为代谢通路的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六、高分辨质谱误差计算的挑战和前景尽管高分辨质谱误差计算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复杂的样品矩阵、质谱仪性能的波动和峰形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误差计算产生影响。
未来的研究需要从多个角度对误差计算进行进一步优化,提高其对复杂样品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七、结论高分辨质谱误差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提高质谱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改进的基于概率约束DMC控制算法
对被控系统实施优化控制 , 能有效处理系统输入输 出约束 和抑制随机干扰。为了使具有概率约束的被控对象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速 度和鲁棒性, 在优化性能指标函数中引入跟踪误差 的微分项 , 再通过高斯近似把概率约束指标转换为确定 约束 , 建立有约束 D C预 M 测控制算法。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使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品质。
c n tan sc n e td it eemiitcc n tan y u igGa sin a rxmain。tu o sr itDMC pe itv o t lag rtm se tb o sriti o v re no d tr n si o sr itb sn u sa pp i t o o h sc n tan rd cie c nr lo h i sa — o i
K y od :D nmc ai cn o P bb ii cnti s R t ocag rrci r r O t i tnoj te uco ew rs ya im tx otl r aisc osa t r r o lt r n a f hne o t k ge o e f a n r pi z i b cv ntnh e ut o e rt sa ay i a d c mp t z d s lt n p o e ta i a p a h ma e h y tm h v etrc nr l u ly i e .T er s l f h o ei n ls n o ue e i ai rv t hs p r c k ste s s a e b t o t ai . s s t c s i r mu o h t o e e o q t
性 强的特 点 , 用 于渐进 稳定 的线 性 系统 胡 。设被 适 ] 控对象 的单 位 阶跃 响应的采 样值 a( =12 …, , i , , Ⅳ)
Macom校准算法
Macom校准算法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机器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及逐渐火热,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控制算法,其应用范围与领
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目前提出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主要有基于非参数模型的模型算法控制(MAC)和动态矩阵控制(DMC),以及基于参数模型的广义预测控制(GPC)和广义预测几点配置控制(GPP)。
虽然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种类有多种,但始终离不开这三大要素: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输出进行预测;
滚动优化——滚动进行有限时域在线优化(最优控制);
反馈校正——通过预测误差反馈,修正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精度。
MAC作为一种非参数模型,以系统脉冲响应作为内部预测模型,通过过去与当前的输入输出状态,根据系统的预测模型来预测系统未来的输出状态。
通过分析MAC算法的过程可以大致了解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实现过程,但在具体设计时,还有一些设计细节需要注意,
如控制时域、预测时域长度的选择,权重矩阵系数的调节等都是需要注意的。
具有误差预测修正的DMC算法
具有误差预测修正的DMC算法
张爱新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年(卷),期】1998(011)001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张爱新
【作者单位】抚顺石油学院自动化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
【相关文献】
1.具有半球形足端的六足机器人步态修正算法 [J], 金波;陈诚;李伟
2.具有模型概率修正的新颖IMMPDA算法 [J], 王美健;吴小俊
3.一种具有误差向量的DMC控制算法 [J], 胡章军;刘军
4.具有浓度迁移率和对数势能的修正Cahn-Hillard方程的有限元算法 [J], 李亚楠;王旦霞;任永华
5.具有误差预测修正的预测控制算法 [J], 古钟璧;王祯学;王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DMC的航空摄影测量误差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DMC的航空摄影测量误差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MC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空中取像测量的新方法,它是由美国开发,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地质勘探、国土调查等多方面的一种技术,具有,测量方便、耗时少、精确度高等多个特点。
但是,其测量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精确度的因素,本文笔者就从这些因素出发探讨其误差以及质量控制的方法。
希望能为其发展助力。
标签:DMC 误差分析质量控制措施0前言随着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快,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得到完善,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在短短几十年间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国。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发育。
但是在我国经济越来越好的今天,人们对工程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工程的测量是工程质量的保障。
因此,在工程测量方面我国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许多的工程测量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测量的简便性和精确度,为我国各类工程事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帮助。
但是,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速度过快,因此根基略显浮夸,对这类技术的管理和应用很不完善,这制约着我国工程测量的整体、和谐发展,更使得这一技术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DMC作为一种引进的技术,属于新型技术的一类,我国缺乏应用的经验,更缺乏相关的数据,难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因此我们在DMC的应用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制约着其作用的发挥。
因此,要使DMC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到发展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我们必须要找到其误差出现的诸多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进行研究,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测量质量控制的相关方法,为此技术作用的全面体现提供帮助。
本文笔者就是从此出发展开的论述,在研究当中,笔者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概括,得到了一些有效的数据,并对国外相关技术做了研究和探讨,从对比角度得出了我国面临的DMC方面的困境,此外,笔者在实际测量中,也对研究所得进行了实践,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种多变量系统分散优化DMC算法
一种多变量系统分散优化DMC算法
李嗣福;陈忠保;刘勇;赵守忠
【期刊名称】《控制理论与应用》
【年(卷),期】2000(017)001
【摘要】提出一种多变量系统的分散优化动态矩阵控制(DMC)算法.该算法利用预测控制滚动优化的特点,将多变量系统DMC算法分散为若干单变量系统的DMC 算法,使多变量DMC算法参数设计和算法求解计算大为简化.
【总页数】5页(P102-106)
【作者】李嗣福;陈忠保;刘勇;赵守忠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合肥,23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23
【相关文献】
1.多变量DMC预测控制算法在热工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J], 李书才;董建康;张力
2.阶梯式多变量DMC分散优化算法及工程化实现 [J], 薛福珍;崔连喜;李世剑;唐雷
3.阶梯式多变量DMC分散优化算法及工程化实现 [J], 薛福珍;崔连喜;赵灿;李世剑;唐雷
4.网络控制系统多变量DMC算法的稳定性分析 [J], 赵旋; 何德峰; 周洲
5.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多变量DMC参数优化 [J], 王岱鹏;何同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测控制DMC.
1
DMC的输出预测
当控制时域M=1时,u(k)引起的系统输出值y(k) :
y (k 1) y0 (k 1) a1u (k ) y (k 2) y0 (k 2) a2 u (k ) y (k P) y0 (k 1) aP u (k )
PN
2018年10月3日星期三
© Copyright by Zhihuan Song
阶跃响应模型
系统的单位阶跃采样数据示意图
y
模型截断
aN-1
aN u(k)=1
a1 0 1 2
a2 3
a3 N-1 N t/T
单位阶跃响应序列:
a1 , a2 ,, aN ,
2018年10月3日星期三
© Copyright by Zhihuan Song
PN
2018年10月3日星期三
© Copyright by Zhihuan Song
1
u(k)产生的预测输出
ˆ m k j y
Δu(k)
ˆ m k 2 y
ˆ m k 2 y
aPΔu(k)
ˆ m k 1 y
a1Δu(k) a2Δu(k) a3Δu(k)
ˆ 0 k 1 y
DMC算法中的模型参数
有限集合aT={a1,a2 ,…,aN} 中的参数可完全描述系 统的动态特性,N称为建模时域或模型截断长度。 保证模型可用有限的阶跃响应描述 则保证了可用线性系统的迭加性等
系统的渐近稳定性
系统的线性
2018年10月3日星期三
© Copyright by Zhihuan Song
1
离散阶跃响应模型
适宜对象:线性、定常、自衡系统 数学表达式:
多变量DMC预测控制算法在热工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在 热 工 系 统 控 制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李 书才 , 建康 , 董 张 力
山 东电力工程 咨询 院有 限公 司, 东 济 南 2 0 1 山 50 3
[ 摘
要] 针对 复 杂热工 系统 多 变量 、 强耦 合 的特 点 , 绍 了多 变量 的动 态矩 阵控 制 ( 介 DMC) 法 算 用 于热 工 系统控 制 的 实现 步骤 , 出 了 D 提 MC控 制 器参数 自整定 方 法。将 D MC控 制 器
s tm a eb e r s n e a d t es l—s ti g me h do a a ee sc n e nn y e h v e n p e e td, n h ef e tn t o fp r m t r o c r igDM C c n r l rb — o to l e e
L h c iDONG in a g, HANG IS u a , Ja k n Z Li
S a d n e ti we gn ei gCo s lig I tt t d,ia 5 0 3, h n o gPr vn e, h n o g Elc r Po rEn ie rn n utn nsiu eCoLt Jn n 2 0 1 S a d n o ic PRC c
典型 的 多变量 热 工过 程 , 个 变 量之 间 存 在着 强 耦 合 各 关系 , 因此 采 用 DMC控 制 器 参 数 自整 定 方 法 的 控 制 策略 , 以提 高球 磨机运 行 的经济 性 。
收 稿 日期 : 2 1 — 3 2 0l o— 9 作者简介 :  ̄ '18 一 , , (93 )男 山东聊城人 , 于山东大学 , 士, 毕业 硕 工程师 , 主要从事 电力热工系统设计及控制研究 。
一种采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误差补偿的DMC算法
∆u M (k ) = ( A T QA + R ) −1 A T Q[W P (k ) − ~ y P 0 (k )]
(4)
1
DMC动态矩阵算法
作为预测控制算法的一种,DMC算法具有3个基
式中:∆u(k)=cT∆uM(k), cT=[1, 0, ···, 0],u(k)=u(k−1)+ ∆u(k) 3) 反馈校正。DMC引入反馈校正来修正模型预 测输出值。输出误差按式 (5) 给出,预测输出按式 (6) 修正,修正后的预测值经过移位成为下一时刻的预测 初值,移位过程如式(7)所示。 (6) cor N1 ~ ~ ~ 式 中 : y cor (k + 1) = [ y cor (k + 1 | k + 1), ·· , y cor (k + N |
(1. 北京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 北京联合大学平谷学院 计算机系,北京,101200)
摘 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 DMC 预测控制算法, 论述了其原理并进行 DMC 预测控制系统仿真,
实现了在模型失配明显的情况下对系统的有效控制。在该算法中,BP 神经网络基于一系列过去的误差信息预测 未来的误差,对模型预测误差进行在线补偿,它作为模型预测的重要补充,可以克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复杂变 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DMC;预测控制;神经网络;误差补偿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07)S1−0027−05
i=1, ···, N−1 (7) ~ 而 y N 0 (k + 1) 中的最后一个分量,即 t=(k+1)T 时刻对
cochran-mantel-haenszel方法
cochran-mantel-haenszel方法Cochran-Mantel-Haenszel方法(CMH方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多因素随机效应的统计方法。
它主要用于评估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如疾病的病因研究、生态学研究等。
该方法是由Cochran、Mantel 和Haenszel三位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独立发现的。
CMH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计算不同组合的校正风险比(Adjusted Risk Ratio,ARR),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校正风险比是一种相对风险,表示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
通过比较不同组合的校正风险比,可以检验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CMH方法的步骤如下:1. 收集数据:收集暴露因素和疾病的数据,通常采用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设计。
2. 数据清洗:对数据进行清洗,排除缺失值、异常值等。
3. 构建列联表:根据暴露因素和疾病的数据,构建四格列联表(二维列联表)。
4. 计算校正风险比:使用CMH方法计算不同组合的校正风险比。
5. 检验关联性:比较校正风险比,检验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若校正风险比显著大于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正向关联;若校正风险比显著小于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负向关联。
6. 结果解释:根据检验结果,解释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并为预防或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CMH方法适用于具有多元随机效应的研究设计,例如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研究目的、数据特点和统计软件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应关注潜在的偏倚和误差,如信息偏倚、选择偏倚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先进控制算法的研究与探讨及创新途径
先进控制算法的研究与探讨杨宝星(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辽宁辽阳 111003)摘要:DMC预测控制算法能够较好改善纯滞后复杂对象的控制效果。
基于Labview设计实现了DMC、DMC-PID、差分方程MPC等高级控制算法。
利用Labview对以上算法进行仿真,并选取一阶纯滞后模型作为控制对象进行控制效果检验。
实验结果证明以上控制算法较常规PID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预测控制,模型辨识,阶跃测试,LabviewAbstract:DMC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can be used to improved the effect of time delay complexity control object. Based on Labview, DMC、DMC-PID、MPC based on differential equation and other advanced control algorithm are designed. Using labview we simulate these algorithms,and select first-order time delay model as control object to test control effect. The experiment proves that these advanced algorithms have better control effect than custom PID algorithm.Keywords: predictive control, model identification, step test, Labview0. 引言随着工业过程日益走向大型化、连续化、复杂化,很多系统极其复杂,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强耦合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性和大时滞等特性,并存在苛刻的约束条件,使常规控制无法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由此先进的工业控制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东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ABSTRACT
With electricity demand growth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power grid has become larger and more complex.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large power grids, the quality of electricity supply and electric security improves, also, resources complementary has been strengthened. Once fault occurs, however, it will spread to a wider area with a faster speed. For these merit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fault diagnosis for power network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By analyzing relative literatures and building a simulation model, this thesis finishes the analyzing of fault waveforms and harmonic distribution, and studies faul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gnal synthesis. To extract fault features submerged in original fault data, this thesis deeply studies the fuzzy processing method, the value detection of instantaneous current and the common fault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wavelet singular entropy. For the error-prone of instantaneous current detection, fuzzing set ideas is drew to optimize the training samples and by modifying diagnostic strategies, the shortcoming is overcame. To reduce the elapsed time of the common fault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wavelet singular entropy, a new fault feature combination is proposed by comparing the method with instantaneous current detection. This new combination can inspect faults rapidly when current has a sharp rise such as no- load line closing serious short circuit and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when fault current rise is more gentl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wavelet transform which has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fault features are extracted entirely, artifirt vector machine are used to diagnose power network faults. On one hand, a comparison of the two methods and a study on kernels,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nd SVM training algorithm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other hand, for a figurative expression of the diagnostic results, two dimensions are constructed from the training samples and a twodimensional optimal hyperplane is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simulation system structure and data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by analyz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mple points, the three-dimensional optimal hyperplane is explored. -III-
DMC控制算法范文
DMC控制算法范文DMC(Dynamic Matrix Control)是一种高级控制算法,用于实时优化过程控制。
它是一种预测控制算法,通过模型对未来的系统行为进行预测并计算出最优的控制策略。
DMC算法的核心是简化为一个离散时间系统的ARX(自回归外推)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来估计。
ARX模型的形式为:y(t)=b1*u(t-1)+b2*u(t-2)+...+a1*y(t-1)+a2*y(t-2)+...其中,y(t)是当前的系统输出,u(t)是当前的系统输入。
b1、b2、..为输入u(t)的系数,a1、a2、..为输出y(t)的系数。
通过拟合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模型参数。
在DMC算法中,通过将未来一段时间的参考轨迹(即控制目标)转化为一系列未来时刻的输出预测,将控制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的最优化问题。
通过数学优化方法,可以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控制策略。
DMC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根据系统的实时输入和输出数据,通过ARX模型估计出当前系统的模型参数。
2.从控制目标中提取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参考轨迹,转化为一系列的输出预测。
3.通过最小化预测输出与参考轨迹的误差,得到最优的控制输入序列。
4.应用最优输入序列到系统中进行控制。
5.等待下一个采样周期,然后重复以上步骤。
DMC算法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实时系统的性能要求进行灵活调节,提供了更好的控制品质。
它能够处理系统的时变性、非线性和耦合性等问题,并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然而,DMC算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它需要一个准确的系统模型,而模型不准确会导致控制性能下降。
其次,DMC算法在计算方面相对复杂,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和实时性。
最后,DMC算法对于系统辨识的选择和参数调整也有一定的要求。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对DMC算法进行改进和拓展。
例如,引入了递归加权最小二乘法(R-LSE)方法来实时估计系统模型参数,提高了算法的实时性能。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答案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答案【篇一:应用回归分析人大版前四章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应用回归分析(1-4章习题详解)(21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第二(三)版,何晓群,刘文卿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目录1 回归分析概述 ....................................................................................................... (6)1.1 变量间统计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6)1.2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7)1.3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的意义是什么? (7)1.4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7)1.5 回归模型的设置理论根据是什么?在回归变量设置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8)1.6收集,整理数据包括哪些内容? (8)1.7构造回归理论模型的基本根据是什么? (9)1.8为什么要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9)1.9回归模型有哪几个方面的应用? (10)1.10为什么强调运用回归分析研究经济问题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10)2 一元线性回归 ....................................................................................................... . (10)2.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哪些基本假定? (10)2.2考虑过原点的线性回归模型足基本假定,求ny??*x??i1ii,i?1,2,...n 误差?1,?2,...?n仍满?1的最小二乘估计。
.............................................................................. 11 n2.3证明?e?o,?xe?0. .................................................................................. . (11)i?1ii?1ii2.4回归方程e(y)????x的参数?,?o101的最小二乘估计与最大似然估计在什么条件下等价?给出理由? (12)2.5证明??0是??0的无偏估计。
《环境空气 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环境空气 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测 定 气相色谱法》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环境空气 甲烷、非甲烷总烃和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编制组 二〇一六年二月
项目名称:环境空气 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项目统一编号:852 承担单位: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编制组主要成员:滕加泉、章建宁、戴玄吏、余益军、李春玉、章霖 之、杨旭、孙佳、祁红娟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谭玉菲 标准处项目负责人:张 朔
3
《环境空气 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1)2007 年 7 月 26 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 2007 年度国家环境保 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函〔2007〕544 号),向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下达了《环 境空气 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标准编制任务,项目统一编号为 852。
目录 1 项目背景...................................................................................................................................1
1.1 任务来源...........................................................................................................................1 1.2 工作过程...........................................................................................................................1 2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分析...........................................................................................................3 2.1 环境空气中非甲烷总烃和甲烷的环境影响 ...................................................................3 2.2 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5 2.3 现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 ...................................................5 3 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7 3.1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7 3.2 国内相关分析方法研究...................................................................................................8 4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12 4.1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12 4.2 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12 5 方法研究报告.........................................................................................................................15 5.1 方法研究的目标.............................................................................................................15 5.2 方法原理.........................................................................................................................15 5.3 试剂和材料.....................................................................................................................15 5.4 仪器和设备.....................................................................................................................18 5.5 样品.................................................................................................................................19 5.6 分析步骤.........................................................................................................................19 5.7 结果计算与表示.............................................................................................................20 5.8 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20 6 方法验证.................................................................................................................................21 6.1 方法验证方案.................................................................................................................22 6.2 方法验证过程.................................................................................................................23 6.3 方法验证结论.................................................................................................................23 7 与开题报告的差异说明.........................................................................................................24 8 参考文献.................................................................................................................................24 附件一 方法验证报告(毛细管柱测定)...................................................................................25 附件二 方法验证报告(填充柱测定甲烷)...............................................................................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控制律
取 k 时刻的控制目标是使下列性能指标取最小值 : J( k )= ‖ WP ( k )-Y P ( k) ‖ Q + ‖ΔU ( k) ‖Χ
T
( 9)
其中 , WP( k) = [ w( k+ 1) , w( k+ 2) , … , w( k +R ) ] 为期望输出向量 ; Q= diag{ q 1 , q 2 , … , qR } , Χ = diag { φ 1, φ 2 , …, φ R} 分别为误差权矩阵和控制权矩阵 ; 将( 8) 式代入( 9) 式 , 并极小化 j, 可得 : ΔU ( k )=( A QA + Χ ) A Q[ WP ( k )- Y 0( k )- Y e( k) ]
DMC Algo rithm w ith Error Predicting Correction
Z hang Aixin Li Ping
(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 Fushun Petroleum I nstitute , Liaoning Fushun 113001) Abstract As one of the ty pical algorithms of predictiv e contro l , DM C has many properties , such as simple modeling , less computation and strong robustness , etc . However , the control character is not very ideal now for all the DM C w hen there' s mo re serious modeling dismatching , for the erro r informations at any time are all equal to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actual output this time and the one -step model output prediction last time , the predictio n beased on model is co rrected by such erro r informations , too .A DM C w ith error predicting cor rection is provided for this reason by establishing an error predicting model w ith the historical data of prediction error , with w hich to co rrect the non -parametric mo del -based predic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t can derease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ling -er ro r and make the control character impro ved . Keywords Predictiv e co ntrol ; Dynamic matrix control (DMC ); N on - parametric model ; Least square parameter estimation
T T T -1 T
( 11) ( 12)
第 1 期 张爱新等 . 具有误差预测修正的 DMC 算法
85
到下一个采样时刻( k +1) , 首先检测对象的实际输出 y ( k +1) , 将其与( 13) 式求得的 y M ( k +1 k ) 求 差 , 得到一步模型输出误差为 : e 1( k +1)= y ( k +1)- y M ( k +1 |k ) 将( 13) 式的元素进行移位 , 即可得到( k+ 1) 时刻的初始预测值 , 为 : y 0( k +1 + i |k +1)= y M( k +1 + i |k +1) i = 1 , 2 , …, N -1 y 0( k +1 + N |k +1)= y M( k + N |k +1) 同时 , 由 e 1 ( k +1) 实时校正误差预测模型参数 k 11 , k 12 , …, k 1 m 。 ( 15) ( 14)
…
…
e j( 1 -m ) e j( 2 -m ) 为此
e j( 0) … U … …
ej ( B -1) ej ( B -2) … e j( B -m )
由( 4) 式 , 可采用最小二乘法递推估计误差模型参数 θ j( k) , 具体计算步骤见文献[ 3] 。 根据参数估计结果和误差预测模型 ( 3) , 若用 y e ( k +j k ) 表示 k 时刻时未来 j 步的预测误差 , 则 有:
图 1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 a)系统输出 ( b) 控制作用
图 2 采用没有误差 预测的 DM C 的仿真结果
( a)系统输出 ( b) 控制作用
图 3 采用具有误差 预测的 DM C 的仿真结果
86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第 11 卷
1 预测模型
1. 1 基于模型的预测[ 1] 一般地 , 在 L 个连续控制增量 Δu ( k) , …, Δu( k +L 1) 作用下 , 未来各时刻基于单位阶跃响应模 型的输出值为 :
min(L , i )
y M( k + i |k )= y 0( k + i |k )+
j =1
∑
α k + j -1) ( i = 1 , 2 , …, N) i -j + 1 Δu(
T ye ( k + j |k )= ν ( k) θ k )= k j1 ej ( k )+k j2 ej ( k -1)+ … +k jmej ( k - m +1) j(
( 5)
考虑到算法的实时性及计算的简便性 , 本算法只对一步预测误差按上法建立误差模型 , 得到 y e ( k +1 k) 后 , 以后各步预测误差按下式计算 : ye ( k + j |k )= y e( k +1 |k )+[ y 0( k + j |k )-y 0( k) ]
4 仿真结果
设一过程为 : y( k )= 0 . 9 y( k -1)-[ 0 . 5 +0 . 02 sin( π k / 20) ] y( k -2)+ [0 . 6 +0 . 04 cos( π k / 20) ] u( k -3)+0 . 8 u( k -4) 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1 所示 。 将数学模型取为 : y( k )= 0 . 9 y( k -1)-0 . 5 y( k -2)+ 0 . 6 u( k -3)+0 . 8 u( k -4) ( 17) ( 16)
T 1 T
( 10)
3 滚动优化
实际控制中 , 在 k 时刻时只取即时控制增量 Δu ( k) 构成实际控制 u( k) ,即 : u( k )= u ( k -1)+Δu( k) 设 d 为( A QA +Χ ) A Q 的首行向量 , 则 : Δu ( k )= d [ WP ( k )- Y 0( k )- Y e( k) ] 将 u ( k) 加于实际对象上 , 可得模型输出预测为 : y M( k + i |k )= y 0 ( k + i |k )+ ai Δu ( k) i = 1 , 2 , … , N ( 13)
参 考 文 献
1 席裕庚 .预测控制 .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 1993 .10 ~ 18 2 古钟壁 , 王祯学 , 王苇 .具有误差预测修正的预测控制算法 .控制与决策 , 1992 , 7( 6) : 432 ~ 442 3 方崇智 , 萧德云 . 过程辨识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1988 . 146 ~ 149
( 1)
其中 , α L , i) 表示在 L 和 i 中取较小的一个 , y 0 ( k +i k ) 为假定 k 时 i 为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系数 , min( 刻控制作用保持不变时对未来 i 个时刻的输出初始预测值 , N 为建模时域 , L 为控制时域 。 1. 2 误差预测修正 文献[ 2] 指出 , 到 k 时刻为止的 j 步预测误差信息有 : y( k )- y M( k |k - j ) , y( k -1)-y M( k -1 |k -1 - j ) , …, y ( k - i )-y M( k - i |k - i - j ) , … 其中 , y ( k -i) 是在( k -i) 时刻系统的实际输出 。 令 ej ( k - i )= y ( k - i)-y M ( k -i |k - i - j) ( 2) 由( 2) 式的定义 , 到 k 时刻为止的 j 步预测误差可简记为 : e j( k) , e j( k1) , … , e j( k -i) , …。 这是一个随机时间序列 , 可用 AR 模型描述为 : e j( k )= k j1 ej ( k -1)+ k j 2 e j( k -2)+… + k jme j( k - m )+ξ ( k) 其中 , m 为误差预测模型的阶数 , ξ ( k) 为 k 时刻的噪声 。 记ν ( k -1) = [ ej ( k -1) , e j( k2) , …, e j( k -m ) ]T, θ k) = [ k j 1 , k j 2 , …, k jm ] T j( 令 k =1 , 2 , … , B , 由( 3) 式可得线性方程组 : EB = VB θ k )+ξ j( B 其中 , EB = [ e j( 1) , ej ( 2) , … , ej ( B) ] , ξ [ξ ( 1) ,ξ ( 2) , …, ξ ( B)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