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营养菌丝老化现象的形态学研究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课件
双孢蘑菇应贮藏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贮藏温度应 控制在2-4℃,湿度控制在85%-90%。同时应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腐烂 的蘑菇。
04
双孢蘑菇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
市场前景分析
全球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增加 ,双孢蘑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 食用菌,其市场需求呈现不断增
培养料准备
根据双孢蘑菇生长需求, 准备充足的培养料,并进 行预处理,如干燥、粉碎 、发酵等。
设施设备
搭建菇房、准备菌种、栽 培容器、覆盖材料等必要 的设施设备。
栽培过程
菌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 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 确保菌种质量可靠。
播种与覆土
将菌种均匀播撒在培养料 上,然后覆盖一层湿润的 土壤,控制好温湿度,促 进菌丝生长。
总结词
新品种研发是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有助于提 高产量和品质。
详细描述
随着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品种的研发成为双孢 蘑菇栽培技术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基因编辑、突变育种等技 术手段,可以培育出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双孢蘑 菇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栽培技术的改进
总结词
改进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长的趋势。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是双孢蘑菇生产大国,国内市 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尤其在南 方地区,双孢蘑菇的消费量逐年上 升。
出口市场拓展空间
我国双孢蘑菇品质优良,具有国际 竞争力,出口市场仍有较大的拓展 空间。经济效益评估高收益来自农业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双孢蘑菇栽培周期短,见效快,收益较高 ,成为许多农户和农业企业优先选择的农 业项目。
THANKS
双孢蘑菇
二次发酵操作程序-后发酵
1.菇房要求 选择室外的田地或闲地,50平方米建一个标准化菇房, 用竹或木做柱杆,覆盖塑料膜,外遮盖稻草,顶为人字 4.巴氏消毒 形,菇房内设2排床架,每排5层,床面12平方米 (1.5×8米),栽培面积120平方米,5个标准化菇房联 最好使自热达50℃的时间落在上午12时 体相通,总栽培面积600平方米,菇房南北向,2个房门, 左右,马上强火加热通蒸汽,使料温达 房顶设10个活动的拔风筒。
58~60℃,保持10小时。巴氏消毒后,打 开菇房门和排气筒进行换气,使新鲜的空 2.加温设备 气进入房内,当中层料温降到50℃,保持 每5个标准化联体菇房外的中间建1个简易土灶,离菇 房垂直1.5米,53加仑汽油桶改装的简易蒸汽发生器5个, 3~6天,培养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时间 煤块500千克,用直径10厘米的塑料筒拉成蒸汽通管5条, 的长短,视前发酵原料的腐熟程度而定。 连接汽油桶,通到菇房的不同位置。 5.整理床料 有益菌培养后,菇房进行通风换气,室 3.进抖、自热 前发酵料搬入菇房,集中堆入在2、3、4中间3个层架 内温度降到28℃以下,人员方可进入,把 上。腐熟程度相对较高的,放在第2层,料偏生的调足 集中堆放的发酵料,整理在每个层架上, 水后堆放在第4层。。 产生自热,一般气温在25℃左右,自热20小时后,料温
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态 1-5:菌盖,菌褶,菌环, 菌柄,根状菌束
双孢蘑菇菌褶横切面图 1-4:幼嫩担子,成熟担子, 担子柄,担孢子
双孢蘑菇生物学特性
营养生理特性
双孢蘑菇是一种草腐菌。它生长最好 此外,矿物元素也是双孢蘑菇生长中不可缺 的碳源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产物; 少的,所需矿物元素主要为钙、镁、钾、磷、 适宜的氮源为尿素、铵盐和多种氨基酸。 在堆制发酵过程中,堆肥中氮被微生物利 硫、铜、钼锌等,因而生产上常常在培养料 用并转化为菌体蛋白,这些菌体蛋白被分 中加入石膏、碳酸钙、过磷酸钙和石灰等到 解成为双孢蘑菇生长的优质氮源。通常, 来补充矿物元素。 据报道,培养料中N:P:K 蘑菇栽培时,培养料堆置时碳氮比为33:1, 的浓度比以13:4:10为好。最后,维生素 13 4 10 发酵后适宜蘑菇菌丝生长的碳氮比为17:1 是促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微量物质,主要是 或者18:1;而蘑菇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形成 硫胺素(维生素B1)和生物素(维生素H), 的最适碳氮比为14:1。双孢蘑菇不能直接 利用秸秆原料,需经堆制发酵腐熟即被微 在培养料堆置发酵过程中,嗜热细菌、放线 生物降解后才能利用。因此,栽培双孢蘑 菌、腐殖霉等微生物十分活跃,合成了大量 菇不能直接利用秸秆来栽培,这与平菇、 的维生素,所以在培养料的堆置时无需有意 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的生产方式不同。
基因枪法遗传转化双孢蘑菇菌褶
基因枪法遗传转化双孢蘑菇菌褶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酶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2793为试材,采用基因枪法对其菌褶进行遗传转化,相对转化率为2.69%,转化子经PCR检测表明,外源潮霉素B抗性基因已经被转入到菌丝体中。
双孢蘑菇;基因枪;遗传转化;潮霉素B抗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
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研究者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双孢蘑菇的基因转化,包括对原生质体、菌丝或子实体等的PEG介导转化、电转化和基因枪转化等,但均未获得成功[1-4]。
1996年,V AN DE RHEE等以大肠杆菌潮霉素B 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应用原生质体电转化法建立了双孢蘑菇有效而稳定的转化系统[5,6]。
目前,双孢蘑菇最为常用的转化系统是CHEN等的农杆菌介导的菌褶转化法[7]。
该法比食用菌中常见的原生质体PEG介导转化和电转化简便,但比基因枪法繁琐。
本文报道的是应用基因枪法转化双孢蘑菇菌褶获得潮霉素B 抗性转化子的实验结果。
1 材料与方法1.1菌株与质粒双孢蘑菇(A. bisporus)2793菌株,由河南农业大学应用真菌实验室提供。
质粒PAN7-1,含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GPD启动子和潮霉素B抗性基因,由荷兰PUNT博士赠送。
1.2培养基PDA加富高渗培养基:200 g马铃薯,205 g蔗糖,20 g葡萄糖,2 g酵母膏,2 g MgSO 4,2 g KH 2PO 4,1 g胰蛋白胨,20 g琼脂,1000 mL蒸馏水。
1.3潮霉素适宜浓度筛选取在PDA平板中培养的双孢蘑菇菌落边缘菌丝块(直径9 mm),分别接种于含0、1、2、3、4、5 μg/mL潮霉素B的PDA平板中央,每处理3个重复,置于28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 d,观察并记录菌块的生长情况。
双孢蘑菇麦粒原种制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双孢蘑菇麦粒原种制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食用菌原种生产的原料多采用麦粒,麦粒原种具有营养丰富、菌丝生长快、转接率高等优点,但双孢蘑菇较平菇、金针菇、灵芝等食用菌的菌丝生长慢、菌丝弱、生产操作要求高,若在生产中对麦粒原种制作的关键步骤把关不严,常易出现污染和菌丝生长不好等问题,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分析了双孢蘑菇麦粒原种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常出现的问题1.1细菌污染麦粒经灭菌接种后,接种菌块菌丝不吃料,或局部不吃料,麦粒成水渍状。
污染开始发生于麦粒与麦粒、麦粒与瓶壁的接触点,经培养一段时间后就出水并形成湿斑,很快使麦粒变软,呈暗黑色或黑色、灰色、橙黄色,并产生粘液,打开瓶口则散发出类似有机物腐烂的臭味。
1.2木霉菌污染接种5d以后,可见到瓶子中麦粒零星变绿,继而面积扩大,也有部分是在菌种菌丝已封住麦粒表面或将要满瓶时,在未长菌丝的麦粒上出现木霉菌污染。
1.3毛霉菌污染主要发生在接种后3~5d,麦粒中出现灰白色的纤细、绒毛状菌丝,再经4d左右即长满瓶。
1.4菌丝长不到瓶底在正常发菌温度下,接种后经20d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培养,瓶子下部麦粒不长菌丝,而且与无菌丝的培养基高度一致。
2原因分析2.1麦粒煮得过烂制作麦粒原种时以麦粒煮到无白心为宜,即“熟而不烂”。
若煮得时间过长,麦粒表皮破裂,淀粉外泄,造成麦粒结块,灭菌不易彻底。
此时一些尚存活的抗热性细菌遇到外泄淀粉营养便会造成木霉菌污染。
2.2摊晾时间短麦粒煮好后需经摊晾,晾至不粘手时方可拌石膏粉装瓶。
如果摊晾时间短,麦粒装瓶后就易粘连结块,灭菌就不易彻底,会造成木霉、细菌污染,同时又因麦粒未晾干,水分过大,装瓶竖放后下部的麦粒含水量过多,透气不良,菌丝难以长到瓶底。
2.3在培养过程中污染由于菌种培养环境达不到要求,如培养室不清洁、消毒不严、杂菌孢子多、温度时高时低、湿度过大,常会造成杂菌污染。
3预防措施3.1选好麦粒,掌握好水煮时间选未发芽、无破碎、无霉变、无虫蛀、大小均匀、籽粒饱满的麦粒作原料。
双孢菇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双孢菇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双孢菇,即蘑菇的一种,是一种食用菌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双孢菇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多糖、粗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然而,这些营养成分在双孢菇的生长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进而对其品质产生影响。
首先,双孢菇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成分会有所不同。
在双孢菇的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是持续进行的。
例如,双孢菇的毛孢子体和菌梗的生长阶段,由于水分含量较高,其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
而在菌盖展开的生长阶段,菌梗的含水量减少,使得营养成分的含量有所下降。
因此,在不同生长阶段采摘的双孢菇,其营养成分会有所差异。
其次,双孢菇在不同储存条件下营养成分也会发生变化。
存放时间和温度的不同可引起双孢菇中营养成分的降解和转化。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储存和高温环境会导致双孢菇中维生素B族的流失,尤其是维生素B2和维生素B3。
此外,双孢菇中维生素C也易受光照和热敏因素的影响而损失。
因此,合适的储存温度和时间对于保持双孢菇的营养成分非常重要。
除了双孢菇生长和储存过程中的变化,其品质也会受到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
营养成分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双孢菇的口感、香味和风味。
例如,蘑菇中的蛋白质对于提供丰富的风味和口感至关重要。
而多糖和粗纤维则是赋予双孢菇独特风味和口感的关键成分。
另外,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含量也是保持双孢菇色泽鲜艳和新鲜口感的重要因素。
因此,双孢菇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其品质的好坏。
为了充分利用双孢菇中的营养成分并保持其良好品质,人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时间采摘双孢菇,尽量选择在菌盖展开前采摘,这样可以保证双孢菇中营养成分的最大含量。
其次,在储存双孢菇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尽量保持在低温下储存,并尽早食用以避免营养成分流失。
此外,烹饪过程中也应注意不要过度加热,以保留双孢菇中的营养成分。
总结起来,双孢菇的营养成分在其生长和储存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影响其品质。
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内容三
引言
双孢蘑菇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食用菌,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生产 和消费。中国是双孢蘑菇生产大国,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较大。然而,双 孢蘑菇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生产成本较高、市场价格波动大等,这些 问题影响了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因此,本次演示旨在分析中国双孢蘑菇生 产的经济效率,以期为提高双孢蘑菇生产的效益提供参考。
3、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双孢蘑菇生产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生产者的 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降低劳动力成本。
4、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单位产品 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感谢观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经历了从传统的手工栽培向现代化、 模式化栽培的转变。然而,双孢蘑菇的栽培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生长环境的要 求、病虫害的防治、产量的提高等。尽管如此,科研人员仍在不断探索新的栽培 技术,以解决这些问题。
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为其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主要包 括营养供给、温湿度控制、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等方面。这些条件的优化可 显著提高双孢蘑菇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式,探讨双孢蘑菇乳酸发酵饮料的加工工艺。首 先,对双孢蘑菇进行破碎、过滤,得到双孢蘑菇汁。然后,将不同种类的乳酸菌 (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接种到双孢蘑菇汁中,进行发酵。在发酵 过程中,控制温度、pH值等参数,并采用高速离心机对发酵液进行分离。最后, 对发酵饮料进行质量检测,包括乳酸菌数量、营养成分、口感等方面。
总的来说,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推动产业发展,我们仍需不断优化技术体系, 加强与其它技术的结合,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任何技 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因此,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 要充分结合生产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双 孢 蘑 菇
双孢蘑菇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洋蘑菇,属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是一种好气性的草腐性真菌。
双孢蘑菇在我国栽培历史较短,福建省是双孢蘑菇生产的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50%以上。
在我国北方,尤其在东北地区,双孢蘑菇起步较晚,生产技术较差,因此,发展双孢蘑菇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一、双孢蘑菇的形态特征1、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菌丝体是双孢蘑菇生长的营养体。
双孢蘑菇的生活史类型是单孢可育,多核菌丝出菇。
菌丝体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经过初生菌丝生长、次生菌丝生长及三生菌丝生长再到菌丝生理成熟后,形成子实体。
2、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及分化发育。
双孢蘑菇子实体具有典型的菌盖、菌褶、菌柄、菌环等。
子实体幼时半球状,逐渐成熟后菌盖展开呈伞状,直径5―15厘米,呈白色、淡黄色或灰色,表面光滑、不黏。
菌肉白色,菌褶褐色、离生。
菌盖与菌柄同为白色,柄圆柱形,基部粗。
菌环着生于柄中部,膜质、白色。
二、影响子实体发育的因素双孢蘑菇由双核菌丝所组成,所需要的养分由周围菌丝中的养分向子实体输送。
一般认为双孢蘑菇子实体的分化发育完全依靠细胞的扩张。
紧挨菌盖下面的菌柄是其伸展最快的部位。
而子实体的形成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1、温差变化当温度下降到14℃―16℃时,蘑菇菌丝便由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进而形成子实体。
2、二氧化碳和氧的比例的改变当二氧化碳含量由0.1%―0.5%下降到0.03%―0.01%以下时,才能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3、土壤微生物土壤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激素诱导并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4、机械性刺激在机械性刺激下,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可加速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
三、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双孢蘑菇的主要营养源来自秸秆和粪肥。
秸秆可以为稻草、大麦草及其他禾本科茎叶等,另外苜蓿茎秆、玉米芯、甘蔗渣、小麦秆、棉籽壳等都可以。
以上原料都要求新鲜、无腐烂、霉变。
多年来双孢蘑菇生产所用秸秆仍以稻草和大麦为主。
而我国地域差别大,各种秸秆都被浪费在食用菌产业蒸蒸日上之际,广大食用菌科研和生产者研究和开发出多种栽培配方,主料的变化层出不穷。
双孢蘑菇与生物化学
双孢蘑菇与生物化学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 Sing) , 简称蘑菇, 英文名通常为Button Mushroom或Common Cultivated Mushroom , 因担子上通常仅着生2个担孢子而得名。
双孢蘑菇在分类上隶属真菌门, 担子菌纲, 无隔担子菌亚纲, 伞菌目, 蘑菇科, 蘑菇属, 是唯一确定了染色体组型(含13条染色体) 的食用菌栽培种。
[1 ]双孢蘑菇的栽培源于16世纪的法国, 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在20世纪30年代初被引入我国, 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栽培。
1 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的营养成分1.1双孢蘑菇子实体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目前测定食用菌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与传统方法相比, 这两种方法快速、精确、操作简便。
有报道指出, HPLC法的准确性要高于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法。
而且, 氨基酸分析仪无法一次全部测出18种氨基酸的含量。
其中色氨酸由于在酸中会分解, 因此必须采用碱水解, 进行再次测量。
[2]采用HPLC法还可以测定双孢蘑菇的多糖、维生素和脂肪酸等物质。
1.2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的营养成分双孢蘑菇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根据吴素玲等的测定结果, 双孢蘑菇子实体干粉中粗蛋白含量为37.86 % , 粗脂肪含量仅为 1.5 %; 还原糖和多糖含量分别为0.1 % , 3.38 %; 含有K、Na、Ca、Mg、Fe、Zn、Mn、Cu、P和Se 等多种人体必需矿质元素; 8 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2.30 %; 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 EP N) 为0.73 ; 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多糖、纤维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和核苷酸类物质。
Vetter 测定了9 种双孢蘑菇菌株培养物中几丁质占菌丝干重的含量, 结果在6.17 %~8.88 %之间。
[3]2 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条件2.1双孢蘑菇不同菌株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双孢蘑菇有多种菌株。
双孢菇死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双孢菇死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双孢菇在出菇阶段,由于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菇床上经常发生部分小菇蕾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床面的小菇蕾成批死亡,造成产菇量和经济效益的严重损失。
一、死菇的原因1、持续高温在菇蕾形成到采收这一段时间,棚温不能过高,否则将会大量死菇。
这是因为双孢菇菌丝体都是相通的“管子”,在温度较低时,菌丝体扭结,形成菌蕾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借菌丝体中原生质的流动集中输往菇蕾,供其生长发育,这叫“生殖性生长”。
若此时温度突然回升,料温升高,菌丝体又恢复“营养性生长”。
消耗菇蕾发育所需的营养,造成营养物质倒流,结果使大批菇蕾失去营养供应而枯萎死亡。
2、通气不良菇棚长期通风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菇体发育的代谢热不能迅速排除,影响着菇体的正常发育,因而导致部分幼菇死亡,高温时死菇尤为严重。
3、养分不足菇体发育靠菌丝从培养料中吸取养分供给,如果培养料养分不足,势必影响小菇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导致死菇。
培养料养分不足主要原因有:氮源不足,碳氮比失调。
在培养料中麦草等碳源基质投料多,牛粪、尿素等氮源基质投料少,造成氮源不足,碳源比失调,满足不了菇体生长发育的营养供给。
料少地多,薄料栽培。
有些栽培户备料不足而盲目增加栽培面积,使培养料偏薄,厚度不足10厘米,养分严重不足,菌丝体营养积累有限,造成菇蕾形成后营养缺乏而枯萎死亡。
培养料堆制不良,粪多草少,造成培养料透气差,菇蕾容易死亡。
4、用水不当第一潮过密,气温高,生长快,造成覆土层和培养料损耗大,如果覆土层没有及时补足水分,幼菇得不到应有的水分供给,就会枯萎死亡。
出菇水或保菇水喷施过量,水分渗漏培养料,料层上部积水缺氧而导致菌丝腐烂,培养料发黑发臭,幼菇养分跟不上而枯萎。
高温时喷关门水,使菇棚空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往往造成湿度过大,氧气不足而使幼菇窒息死亡。
5、菌丝老化出菇期过长或已经到产菇后期,菌丝退化衰老,生活力下降,菌丝体内养分积累不足而至菇蕾萎缩死亡。
双孢菇可见菌病
双孢菇可见菌病黄丝葚霉:即褐色石膏病,由丝葚孢霉侵染所致,是双孢菇栽培中的常见、多发病害之一。
发病症状:初期在其发生部位长出白色斑点状霉状物,即是病原菌菌丝,病斑逐渐扩大和增厚,中央部分黄化,边缘继续外延性生长扩大,至成熟时,病斑表面似黄褐粉状物,如同滑石粉染色。
该病菌与双孢菇菌丝争夺营养、水分及生存空间,致使菌丝生长困难,菇床中后期染病时,轻则出菇少,重则根本不出菇。
其侵染途径为覆土材料或基料,也可随气流、人体、虫体进入菇棚,此外,基料pH值偏高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并加重危害。
防治措施为:正确处理覆土材料;正常调配基料,使pH值在8以下;推广二次发酵技术;发病后应彻底清除带病覆土,发病部位可撒施过磷酸钙覆盖,喷施50倍甲醛或5%碳酸溶液。
干腐病:幼菇阶段菌盖顶部发生褐色或浅褐色小斑点,随着子实体长大而逐渐扩大其面积,最后连片形成褐色斑块,使菌盖中部形成凹陷;病菌侵染至菌柄时,则在菌柄上形成褐色竖向条斑。
染病菇体呈浅黄褐至灰白色,逐渐干缩,无异味。
这是轮枝霉菌危害。
轮枝霉大量存在于土壤棚体材料中,人体、工具及害虫也是病菌孢子的一般携带载体。
一般防治方法为:严格处理覆土材料,加入牛粪、麦糠、稻壳等有机材料时,必须事先经腐熟处理;配制覆土材料后,用多甲溶液进行堆闷处理,以尽可能多地杀死病菌孢子或抑制其菌丝体的生长。
播种后,应间隔3个星期一次对棚体墙面、地面以及进出口、通风口等喷洒800倍多菌灵溶液,并可在该药液中加入0.15%敌敌畏,顺便驱杀害虫。
发病后,应及时清除染病菇体,刮除一层覆土后,及时更换处理后的覆土材料,并视发病程度配制30倍~50倍甲醛溶液和0.5%~1%漂白粉溶液予以交替喷洒,防止蔓延性危害。
棉絮菌:系由可变粉孢霉侵染引起,是双孢菇栽培常见病害之一。
染病菇床的菌丝受到严重抑制,并逐渐消失,还可造成幼菇及菇蕾死亡,严重时不出菇。
菇床前期染病后,在表面长出团状白色菌丝,双孢菇菌丝出现衰退现象;染病中期,其菌丝逐渐倒伏、萎缩,不再扩大发展,但蜕变为白色或灰色粉状物,双孢菇 靠 疾糠窒 В恢练⒉『笃冢 淙静∏ 勘湮 凵 坻咦樱 媒锥我话憬鑫?天~10天。
不同无机盐营养对双孢蘑菇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6-6993(2010)04-0109-02不同无机盐营养对双孢蘑菇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王成福(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镇林业站,永甸118200)摘要:双孢蘑菇肉质肥嫩,鲜美爽口,营养丰富,作为一种食用蔬菜,在世界范围内深受人们的欢迎。
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健康食品。
他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他有帮助消化,降血压,治疗肝炎,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和心脏病及抗癌的功效。
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我国自20世纪30年代引种以来,发展速度很快,现在几乎遍及全国。
无机盐是食用菌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同无机盐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各异。
文章对双孢蘑菇的科属、用途、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无机盐对其生长的影响作了系统的阐述与介绍,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等的了解,研究实验出最适合双孢蘑菇生长的无机盐浓度,从而推广到实际生产中,使双孢蘑菇得到高产稳产。
关键词:双孢蘑菇;生物学特性;无机盐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B1引言目前世界各国广泛栽培的蘑菇系指双孢蘑菇,又称双孢菇,洋菇。
双孢蘑菇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
蘑菇肉质肥嫩,鲜美爽口,营养丰富,作为一种食用蔬菜,在世界范围内深受人们的欢迎。
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健康食品。
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多种疗效,用浓缩的蘑菇浸出液制成的"健肝片"是治疗肝炎的辅助药品,对治疗慢性肝炎,肝肿大,早期肝炎有明显的疗效。
双孢蘑菇的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
从本世纪中叶始,双孢蘑菇的经济价值和栽培生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由于栽培技术不断改进,使蘑菇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成本降低,一跃成为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菇类。
现在约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双孢的生产。
在发达国家蘑菇生产已同现代高新技术接轨,整个生产过程按可控制的工厂化生产程序进行,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控制了病虫害和稳定了产量。
双孢蘑菇菌丝体阶段生理性病害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技术
1 菌种块不萌发
1 . 1 病 状 播种 3 d后 ,菌种块 菌丝还迟 迟不萌发。
播种后 ,料面用报纸 或薄膜覆盖保湿 ,并加强培养料 含水量和菇棚 内空 气相对 湿度的调控 ,创造适 合双孢
蘑菇菌丝生长的环境条件 。
1 . 2 发生原 因 ( 1 ) 如果培养 料温度 连续 2~ 3 d高于 3 3 ℃,菌
种块 会被“ 烧死 ” 。( 2 ) 如果 室温高于 3 0 1 2 ,菇 房通风 不够 ,菌种会 因闷热而 失去活 力 。( 3 ) 料 内氨 气含量
3 菌丝生长缓慢
已进 棚 ,则应多翻动几次 ,并打开 门窗通风 ,蒸发掉 多余的水分 ,如料过干 ,应 用 1 %石 灰水上清 液补充
质量差或过于老化 ,菌丝生 活力低下。
4 菌丝稀疏
4 . 1 病状 料 内线状 菌丝多 ,绒毛 菌丝少 ,料 内菌丝体 显得
稀疏 不旺。
4 . 2 发生原 因
主要 是培 养料 配方 不当 ,粪 肥过 量或水 分太 大 , 培养 料 内透 气性 差、氧 气不 足而 妨 碍绒 毛菌 丝 的生
后 出现高 温 ;一 旦遭遇 高温天 气 ,要加 强通风 降温 , 确保 菌丝健康生长 。
2 . 2 发生原 因 ( 1 ) 营 养失调 。培 养料 中营 养成 分 配比失 调 ,特 别 是碳 、氮 素 比例 不 当,不适 宜双 孢 蘑菇 菌 丝体 生 长 。( 2 ) p H值 不适 。培 养料 p H 值超 过 1 0或低 于 5 , 均会对 菌丝生长有 明显 的抑 制作用 。( 3 ) 水分不适宜 。 培养料含水 量过 高或过低 、空气相对湿度过低 ,均不 利于 双孢 蘑菇 菌丝生 长 。( 4 ) 菌种质量 差 。所 用菌种
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
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可鲜销、罐藏、盐渍。
双孢蘑菇的菌丝还作为制药的原料。
我国双孢蘑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山东、河南、浙江等省。
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
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季节可采取适合自己的栽培方式。
世界上人工栽培的蘑菇种源有双孢蘑菇、双环蘑菇(大肥菇)、大孢蘑菇等。
双孢蘑菇包括白色蘑菇、棕色蘑菇、奶油色蘑菇三个变种。
以下简述双孢蘑菇的形态结构和对营养及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蘑菇的形态结构在蘑菇的生活史(生活周期)中,包括两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菌丝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子实体生长阶段)。
在蘑菇栽培上,营养生长阶段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料内养菌、土层养菌等过程。
在生殖生长阶段,蘑菇形成大的子实体,是蘑菇栽培的收获期。
子实体成熟后,释放大量的孢子。
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新一轮营养生长期。
1、菌丝和菌丝体:蘑菇的菌丝白色透明,有横隔、多细胞分枝状。
许多菌丝交织而形成菌丝体,菌丝宽1~10微米。
按菌丝发育时间不同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次菌丝和束状菌丝。
无论是初生菌丝、次生菌丝还是三次菌丝,都依靠尖端生长,反复产生分枝。
各菌丝间相互交织,构成网状体—菌丝体,从而形成白色或褐色绒毛或粉状菌落。
菌丝体进一步发育形成菌丝束,菌丝束再进一步分化成“菌蕾”,随后分化成子实体。
2、子实体:蘑菇菌丝体在适宜发育的环境条件下,扭结产生许多瘤状突起、形成蘑菇子实体的原基。
依靠菌丝供给养料和水份,原基迅速膨大成菌蕾,进而发育成完整的子实体。
蘑菇的子实体是由已分化的菌丝构成的产生有性孢子的器官,是供食用的部分,由菌盖、菌褶、菌柄、菌环和孢子组成。
双孢蘑菇子实体多群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2厘米,初期呈半球形或扁半球形,后期逐渐成熟后菌盖展开呈伞状,白色近光滑,干时淡黄色。
菌肉白色,厚,伤后略变淡红色。
菌褶初粉红色,后变褐至黑褐色,密,窄,离生,不等长。
双孢菇七大病害防治技术
双孢菇七大病害防治技术1.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
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长及出现萎缩现象。
这是由于菇房内的温度、通风情况及湿度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若培养料表面偏干,可及时喷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溶液;如料过湿则要加强菇房通风;当菇房内气温较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范围:当菇房内有氨臭味时,要及时加大通风量,在培养料面戳洞,排除氨气。
2.覆土后菌丝体徒长。
播种后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生长致密,常冒出土面,形成一种致密的不透水、不透气的”菌被”层。
主要是由于高温、高湿导致菌丝体徒长。
防止菌丝”结被”的措施是当菌丝长出覆土层时,加强菇房内通风,降低菇房内温度、湿度,并及时喷”结菇水”,以利原基的形成。
喷水不要太急,要在早晚凉爽时喷水。
一旦发现菌丝徒长,要及时用小刀或竹片挑掉菌被。
3.覆土层菌丝退化。
覆土后3--5天菌丝不上土,呈灰白色,细弱,严重者料面见不到菌丝,甚至料面发黑,这是菌丝萎缩所致。
原因是覆土后喷水过多过急,造成缺氧而使菌丝窒息萎缩。
应立即停止喷水,加强通风,以利于菌丝恢复爬土。
4.薄皮菇。
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因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出菇密度过大,营养供应不上,容易出现薄皮菇,其产量低,质量差。
为避免这种现象,应在喷水期间加强通风,适当增加培养料和土层的厚度,加强出菇期间水分和温度管理。
5.空心菇。
主要是由于出菇期间水分管理不当造成的。
在出菇期间,菇房温度高,湿度过低,菇体水分蒸发快,迅速生长的子实体得不到水分补充,就会在菇柄产生白色疏松的髓部,甚至在菌柄中产生空心;有时也会因气温低,子实体生长缓慢,在床面因停留时间过长而形成空心菇。
为防止出现空心菇,应在双孢菇盛产期间,加强水分管理,及时喷水,并适当进行间歇喷重水,同时也要注意温度的调控。
6.硬开伞。
当气温变化幅度大,昼夜温差达10℃以上,加之菇房内空气温度低和通风过多时,易使正在生长未成熟的子实体开伞或出现龟裂。
食用菌生产要预防冒菌丝
龙源期刊网 食用菌生产要预防冒菌丝作者: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2年第09期冒菌丝是指食用菌菌丝在培养基物中营养生长过于旺盛,以致影响子实体的形成,是食用菌生产种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又称“菌丝徒长”。
双孢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等常出现菌丝徒长现象,表现为菌丝持续生长,密集成团,有的长后倒伏,倒伏了又长,结成菌块或组成白色菌皮,难以形成子实体。
如双孢菇的床面菌丝徒长严重时可在床面密结成块,称为“菌被”,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
一、菌丝徒长的危害。
一是过多消耗浪费养分;二是菌丝密集成团,菌皮层层加厚,使菌丝体正常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坚韧的菌皮还会妨碍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生长。
二、菌丝徒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环境因素: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如出菇室高温,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等均不利于子实体分化,引起菌丝徒长。
二是营养因素:培养料中含氮量偏高,菌丝进行大量营养生长,不能扭结出菇。
三是种性因素:制作菌种时如用的母种属气生型菌丝,转管过程中又尽挑选些生长旺盛的气生菌丝,移接到腐熟过度,含水重达60%以上的培养料上,培养温度偏高(22℃以上)时,菌丝体就往往密布与瓶口上部,甚至结成块状。
用了这种菌种就容易发生冒菌丝现象。
三、菌丝徒长防治措施。
一是培养料不应过熟、过湿;二是栽培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加强菇棚通风,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适当降温降湿,以抑制菌丝生长,促进子实体形成;三是选择适宜配方,并及时划破或挑去菌皮,多喷水并加大通风以促进原基形成。
培养基配比要合理,防止氮营养过剩。
四、常见菇类的具体防治方法。
一是双孢蘑菇菌丝徒长的防治。
使用的原种、栽培种不能有结菌皮的现象。
出菇菌丝徒长后,菇蕾未形成时,可用刀耙破“菌皮”。
二是草菇栽培中菌丝徒长的防治。
料面覆盖塑料膜,一般2~3天后根据菌丝生长情况,白天应定期揭膜,以适当通气和降温、降湿,促使草菇菌丝往料内生长。
三是香菇栽培中菌丝徒长的防治。
双孢菇
双孢菇双孢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
菌丝银白色,生长速度中偏快,不易结菌被,子实体多单生,圆正、白色、无鳞片,菌盖厚、不易开伞,菌柄中粗较直短,菌肉白色,组织结实,菌柄上有半膜状菌环,孢子印褐色。
双孢菇的菌肉肥嫩,并含有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所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干菇中含蛋白质36-40g、脂肪3.6g、碳水化合物31.2g、磷718mg、铁188.5mg、钙131mg、灰分14.2mg、粗纤维6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Vc,尼克酸等,由于它的营养比一般蔬菜高,所以有"植物肉"之称。
营养价值营养成分:1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2.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粗纤维0.6克、灰分0.6克、钙8毫克、磷66毫克、铁1.3毫克、维生素(B1)0.11毫克,维生素(B2)0.16毫克、维生素C 4毫克、烟酸3.3毫克。
双孢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核干酸,烟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等,其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
深受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青睐。
双孢菇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中医认为双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
经常食用双孢菇,可以防止坏血病,预防肿癌,促进伤口愈合和解除铅,砷,汞等的中毒,兼有补脾,润肺,理气,化痰之功效,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
双孢菇不仅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齐全的菇类蔬菜,而且是具有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
医药价值现代医学表明,双孢菇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的免疫作用。
其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和100%。
双孢菇菌丝不长或长得慢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双孢菇菌丝不长或长得慢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双孢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现在被很多种植户朋友种植,在种植双孢菇时如果出现菌丝不长或者生长缓慢的情况会让种植户朋友很头疼,那么造成双孢菇菌丝不长或长的慢的原因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呢?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菌种不萌发1.症状:菌种块接种到培养料上,未见菌种萌发。
2.原因:①播种时连续2~3天温度高于33℃,使菌种菌丝灼伤;②培养料内氨气浓度过大,导致菌种菌丝中毒;③菌种老化;④有螨虫为害。
3.防治技术:①气温稳定降至32℃以下,最好是18~28℃时播种;若播种后遇32℃以上高温天气,早、晚及时通风透气,防止菇房长期处于高温、闷热状态。
②若培养料内氨气浓度过大,可采用打扦、翻格、通风、喷洒甲醛中和等措施,及时排出氨气,再补播双孢蘑菇菌种。
③购买菌种时,应选适龄菌种;如果已播的菌种确为老化菌种,须及时重新补种适龄优良菌种。
④螨虫为害时,首先喷施炔螨特乳油或溴氰菊酯乳油灭杀螨虫,再补播双孢蘑菇菌种。
二、菌种萌发后不吃料1.症状:菌种块接种到培养料上以后,菌丝能够萌发,却不深入培养料内。
2.原因:①培养料含水量严重不足、湿度过大;②偏酸(pH值在6.5以下);③营养成分配制不合理;④氨气浓度过大;⑤有小粒霉病为害。
3.防治技术:①可用报纸覆盖菌床,向报纸上喷1%生石灰水加湿,向菇房地面和墙壁喷水,增加湿度;培养料湿度过大,通过打扦或撬料,再加大通风力度,使培养料内水分快速蒸发;②培养料pH值6.5以下,可用pH值8~9的生石灰水喷洒;③培养料营养成分配制不合理,分析配方,对症下药;④氨气浓度过大,喷施少量甲醛中和、加强通风透气,排出氨气;⑤有小粒霉病轻微感染,及时挖除感病部分,重新补播菌种。
三、菌丝长势不旺1.症状:菌丝在培养料中分布稀疏,长势纤细瘦弱、不健壮、不旺盛,菌丝生活力差、积累营养少。
2.原因:①培养料配比不合理,必需营养成分不足;②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通风透气条件不好。
双孢蘑菇
从现蕾到采收,一般为4~6天,依床温而定。当菌盖直径长到2.5~4厘米时即可采收,菇体过大影响质量, 还会影响下一潮菇的形成。采菇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住菌盖旋转拔起,放入已垫好塑料膜的篮或筐内, 切勿碰伤菇体。当大、小菇体丛生在一起时,可用刀将大菇切下,留下小菇。采菇时若留下孔穴,应该用预先留 下的土粒把穴补平。采收后,切去菇脚待售。
秋菇结束后,应剔除老菌丝,整理床面,补平菇穴。越冬期菇房应以保温,保湿为主,适当通风换气。保持 菇床覆土表面不发白,粗土粒略为湿润。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时,菌丝即可恢复生长。这时逐渐加大喷水量,采 取轻喷、勤喷的方法,使粗土层逐渐湿润。待有大量菇蕾形成之后,选择晴天喷“出菇水”及“出菇重水”。中 国南北方天气湿度差别较大,应根据菇房湿度的情况决定喷水的多少与喷水次数。每潮菇生长8~10天,间歇5~ 8天,可出下一潮菇。
200多年来,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不断得到改进,1894年,Constantin与Matruchot用孢子分离法培养纯菌 种获得成功,1905年美国Dwggur开始用组织块培养纯菌种;1936年Pizer开始采用发酵堆肥;1754年瑞典 Lundberg首次在暖房栽培蘑菇,1910年第一座典型的“标准蘑菇菇房”在美国建成投入使用,1968年出现现代化 的菇厂,蘑菇生产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兼容多学科的产业部门。
前发酵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软化秸秆并使之分解为利于双孢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 和栽培季节选择建堆日期。一般可用当地历年秋季平均气温稳定在25~26℃的大致日期,减去前,后两次发酵所 需要的时间,即等于建堆的日期。选择离菇房较近,水源方便,排水良好,避风的水泥地面上建堆最为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 a t y o s r ig t e mir sr c u e o h e e a ie my ei m fAg r u i o u n s r c :B b e v n h c o t t r f e v g t t c l u t v u o a i s bs r s a d c p
t e my ei o h r t c e e s t e t e o y ei e mi a in i c e s d,an h o t to h c l gr wt a e de r as d a h i fm c l g r n t n r a e al m al o d t e c n en f RNA ecea e i p w n ag e d r s d wh l s a e gr w mor od . F h d tyn s e c n e p obe s o h e e ler ort e ien i ig en s e c r lm f t e f pr u t n o u h oo s awn i h uru e. od c i fm s r m p o nt ef t r
第4卷 第5
大
学
学
报
42( 、 5 :99-1 03
2 1年 5 0 1 月
J u n lo rh atA c h rlUnv ri o r a f No te s u u a iest y
Ma 01 y2 1
双 孢 蘑 菇 营 养 菌 丝 老 化 现 象 的形 态 学 研 究
王 博 ,许 修 宏 ,袁 立
103 50 0)
( 北 农 业 大 学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院 ,哈 尔滨 东
摘
要 :通 过 观 察 双 孢 蘑 菇 茵 丝体 的 显 微 结 构 和 检 测 菌 丝 体 活 力 ,找 到 双 孢 蘑 菇 营 养 菌 丝 老 化 的 基 本 特 征 ,
描述 了双孢蘑菇 (g r u i ou) A ai s s rs 的营养菌丝在 不同时期 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 ,在接种 5 ~ 0d c bp O 6 后菌丝开始老
化 ,找 到 老化 的标 志 性 特 征 为 细 胞 发 生 肿 胀 ,产 生液 泡状 物 质 ; 细胞 壁 变得 粗 糙 不规 则 。 结 果 表 明 ,茵 丝 的 萌 发
d t c ig t e a t i f my ei m ,i woud id t a s t l h r c e it s o h a ed v ge a ie ee t h cit o c l n vy u t l f h tes en i c a a t r i f t e g e t t n a sc v m y el m fAga iu ipo u .Th n e t a i h we h tt e m o p lgialc a ge c u r d i c i u o r s bs r s c e iv s i t g on s o d t a h r hoo c h n s o c re n a ig v geat e my el m f gen e t i c i v u o Aga iu ip u n dfe e tpe ids Th es l h we h t h e i r s bs or s i i r n r c o . e r ut s o d t a e p r s t od
o en s e c c u e r m O t 0 d y fe n ua i . e sgn o en s e c a wel g an fs e c n e o c r d fO 5 0 6 a s a t rioc lt on Th i fs e c n e w s s ln d i v c o e l e i h c l m d t e c l a u l -k n t e my e i i u an h elwal e a e c ar e an re lr l b c m o s d ir gua .Th e ul h we h t s e rs t s o d ta s
时间随着菌龄 增大而增 大,茵丝长速会 随着菌龄增 大而减缓 ;随着茵龄 的增加 菌丝的 R A含量 降低 。为今后鉴别 N
生 产 中 菌种 的老 化 问题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 关键 词 : 菌丝 老 化 ;形 态 学观 察 ;茵 丝 活 力 中 图分 类 号 :¥4 6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 3 9 2 1 }5 0 9 — 5 0 5 9 6 (0 10 ~ 0 9 0
Mo p oo ia t de e e c n e o e e a ie my el m f a i r h lgc l u ison s n s e c f g tt c i o s v v u Ag r -
C S b s r sWA GB , UXu o g Y A iC lg f e o r s n ni n e tl c U ipo u / N o X i n , U NL (oe eo R s u e dE vo m n i h l c a r 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