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画——手绘画欣赏
伤痕美术
伤痕美术彩绘人生;祈祷平安幸福知青画家李斌《油灯的记忆》伤痕美术2014-01-15 02:55:29| 分类:【艺术百科】| 标签:绘画收藏艺术人生|举报|字号订阅伤痕美术编辑/雨浓伤痕美术20世纪70年代的文革后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从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与平民主义;从表现英雄,塑造典型,转为对大时代里普通人命运现实的描绘。
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转变,冲破了艺术政治化虚假再现模式,将现代艺术语言和观念纳入其中。
“文革”结束后,有些文学、美术作品开始从原来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与平民主义;从表现英雄,塑造典型,转为对大时代里普通人命运现实的描绘。
画家们停下了手里那支专画阶级斗争的画笔,开始发自内心地重新打量这个平凡的世界。
种种迹象标志着,一个“神”时代的结束与一个“人”时代的开始。
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意识到,作为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他们把对国家符号的崇拜转向了对于普通社会人文生态的关注。
政治、社会形态的转变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转变,艺术冲破了原有单一现实主义虚假再现模式,将现代艺术语言和观念纳入其中。
知青画家刘宇廉、陈宜明、李斌1978至1979年三人合作的连环画《伤痕》《枫》《张志新》,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作品一扫建国后极左政治路线统治下的虚假艺术模式,以高度写实的艺术手法再现了历史的真相,其真挚的情感,新颖的形式,令千百万刚刚走出文革阴影的中国人为之动容。
成为“伤痕美术”的发端与代表作,之后又出现了张红年的油画《发人深思》(原名《不!》)《那时我们正年轻》《在命运的列车上》;罗中立的《父亲》;高小华的《为什么》《赶火车》;程丛林的《1968 年×月×日雪》等作品。
伤痕美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铸就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一段华美篇章。
代表作品《伤痕》《枫》1978年,《连环画报》邀请刘宇廉和陈宜明、李斌一起创作《伤痕》,这是根据当年影响很大的卢新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表现“文革”中悲剧灾难的生活历史。
小学美术《记忆画》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记忆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想要记住的美好瞬间?”(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用画笔留下美好记忆的奥秘。
小学美术《记忆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记忆画》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画出我的记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点滴,激发他们对美好记忆的表达欲望;2.教授记忆画的基本方法,如简化、夸张、组合等;3.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记忆画;4.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画笔记录生活中的美好时光,表达内心的情感。
(3)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欣赏、评价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审美标准认识不足,需要教师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标准。
(4)文化理解素养的增强:如何让学生了解记忆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难点解析:学生对文化差异认识不足,教师需引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记忆画的创作方法:简化、夸张、组合等,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例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简单的图形,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事物的特点,以及将不同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趣的画面。
记忆的永恒--达利
记忆的永恒《记忆的永恒》复制品(无达利的签名)【名称】记忆的永恒【类别】油画、名画【年代】1931【作者】达利【规格】24x33厘米【属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简介】作于1931年的油画《记忆的永恒》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的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而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
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这也许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真正的魅力所在。
而达利的这种将幻觉的意象与魔幻的现实主义作对比的手法,更使得他的画在所有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最广为人知。
“除了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的二十世纪画家。
”这是道恩·艾兹(英)在他所著的《达利》一书中的开场白。
确实,在超现实主义画派中,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比其他画家更加声名显赫,或者可以说“臭名昭著”——这不仅仅因为他的那些想象力丰富得令人震惊的画面,更因为他那古怪得让人侧目的形象和行为。
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个天才,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自我宣传的角度。
可爱的孩子,清新的梦
可爱的孩子,清新的梦
#插画##插画达人#来自Simona Cordero同学的儿童主题插画作品,淡谈的水彩,天真无暇的孩童时代,人人都有一个梦想王国。
可爱的孩子,清新的梦,甜美的笑容,明亮的眼睛,异常温馨的水彩画面。
从她的画面中,似乎能找回已经遗忘了的纯真,那份小小的珍惜的心情,令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一起欣赏先。
爱乐活文化艺术插画。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 的角落。
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post/eeeeb7529dd69813bddec721?from=wenku/?from=wenku。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手绘学习笔记教案1浙美版
手绘学习笔记1教学目标1、了解手绘的基本知识及手绘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手绘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手绘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了解手绘画中表现空间的方式,掌握初步的透视知识,能运用简单的透视表现空间深度。
4、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2学情分析教材中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几张典型的手绘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以及认识手绘画在生活中的各种作用,得出手绘画的概念与功能等“基本知识”。
教材还通过“用各种线条和花纹表达不同的内容”以及用基本形来概括描绘不同的形状,通过“线”和“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画手绘画的“基本技能”。
最后,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就是手绘的“基本运用”了。
另外,本课教材以问题为纽带,尽量适应学生主动发问、探索、实践的学习方式。
3重点难点重点: 手绘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难点: 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教学策略与手段: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图片欣赏重点: 手绘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难点: 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教学策略与手段:活动2【讲授】新授(3)请学生讨论回答:手绘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哪些?哪些场合也可以用手绘画示意?你曾经用手绘画表达过你的想法或意见吗?3.概括小结。
师生共同概括手绘的特点:手绘就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它易画易懂,工具比较简便,在许多场合中,手绘都能在人们记录、说明、交流、表达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1)线条是手绘中最基本的元素,而线条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
青锭手绘作文
青锭手绘作文篇一《画画初体验青锭手绘听起来就很有趣。
我第一次接触青锭手绘,那完全是个意外。
那天我在一个小集市瞎逛,瞧见一个特别的摊位,四周挂满了各种色彩斑斓的画。
走近了才发现,那就是青锭手绘。
摊主是个有点微胖的大叔,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
他手里拿着一支细细的画笔,在一块看起来很特别的板子上涂涂抹抹。
我好奇得很,眼睛瞪得大大的像铜铃一样,就盯着看。
大叔似乎感觉到我的目光,他朝我咧嘴一笑,说:“小子,没见过这青锭手绘吧,来,我给你演示演示。
”只见他拿起了一块原本空白的板子,先用铅笔打了个草图,那线条歪歪扭扭的,我心里还暗暗想着这也不怎么样嘛。
可接下来就不一样了,他开始用青锭颜料上色。
那颜料涂在板子上的一瞬间,就像魔法一样,颜色特别鲜艳、饱满。
大叔一边画画一边和我聊天,他说这青锭手绘啊,颜料很特殊,是经过特殊调配的,颜色干了之后不会褪色。
他开始细致描绘一个人物的眼睛,一小点一小点地把高光部分点出来,那眼神一下子就像活了一样,我忍不住发出“哇”的一声。
他描绘头发的时候,一根一根的发丝仿佛都在跳动,那些细细的笔触就像是赋予了头发生命力。
随着他越画越久,一幅画慢慢呈现在眼前。
有绿色的树,树下站着一个姑娘,那姑娘的裙子随风飘动的感觉都画出来了。
我看得入神,暗暗想着,原来这青锭手绘这么有魅力。
我站在那看了好久,最后还买了一幅小画带回家,就从这时候起,我和青锭手绘算是结下了缘。
篇二《我的青锭手绘之旅》自从在集市上看到那令人着迷的青锭手绘后,我就开始自己尝试了。
我买了一大堆青锭手绘的工具,什么板子、颜料、画笔的,那阵仗就像是要开一个小工作室一样。
我第一次自己动手的时候,那叫一个手忙脚乱。
我想着画我家的小猫。
我先是凭记忆画猫咪的轮廓,结果画得那猫看起来像个大老鼠,身子是圆滚滚的,耳朵又小得可怜。
但我可没灰心,毕竟我看过那个大叔画画,相信我也能行。
我开始上色,我瞅着那青锭颜料的颜色都觉得好看,这个蓝像天空,那个黄像小太阳。
高中美术高中美术鉴赏《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课件
西方现代艺术是指西方自19世纪末 以来的艺术。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 准、创作方法、 语言形式等方面几乎都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 新艺 术体系,人们一般称之为现代主义艺术。毕加索、 达利、蒙德里安、康定 斯基等艺术家进行的新艺术实 验,其焦点是否定古典主义的绘画原则,提 倡艺术家自由的主观表现。西方美术的形式分化由此开始,产 生了诸如印 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 达达主义……这些流派的作品 所描绘的对象,是侧重于客观的世界还是内心的体验呢?它们究竟要表达什 么?
《绿色的可口可乐瓶》安迪.沃霍尔
超市售卖的可口可乐
《白色上的白色》马列维奇
《这不是一只烟斗》玛格利特
四、在科技与新媒体环境下的艺术将走向何方
20世纪以来,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和电视节目的普及,艺 术家们一方面站在观众的角度开始了对视觉接受方式的思考,另 一方面使用包括摄 影、电影、电视在内的各种新媒体技术来实践 这种千禧年的五个天使录像、声音装置比尔•雄奥拉(美国)2001 年思考。层出不穷的新媒介将为艺术的表现与传播带来哪些新变 化?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全新的艺术形式呢?
新媒体艺 术展现场
作品由 1300个感 应灯组成
现代主义作品的课后拓展
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西班牙] 达利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是20世纪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巨擘,出生于西班牙费格拉斯,从小热爱绘画,并对生活周围异常的、新奇的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
1919年,年仅15岁的达利的作品在费格拉斯剧院展出,受到了评论家的重视。
17岁时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学习。
在接触了大量新潮绘画流派和其他各种艺术流派后,经过不懈的探索与追求,达利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即把具体的客观世界的描绘同任意的夸张、变形、荒诞、怪异、省略和象征等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介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达利是一个自信而狂妄的天才,6岁时想当厨师,7岁时想当拿破仑。
达利说超现实主义就是他自己,他在超现实主义领域无人匹敌。
他喜欢最真实地表现最不真实的物体和情景,创作出一系列著名的意象:柔软的钟表、腐烂的驴子和聚集的蚂蚁……达利1931年创作的《记忆的永恒》典型地体现了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他的前部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挂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身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柔软的钟表是达利最广为人知的题材,《记忆的永恒》和雕塑《时间的贵族气息》、《时间马鞍》、《时间的侧影》等都出现了仿佛快被烈日晒化的钟表。
柔软的钟表表现了达利与时间之间的狂热关系,以及他对时间的制约性和时间对记忆固有的重要性的理解。
在他的世界里,时间第一次被质疑、被消解了。
他在《达利的秘密生活》一书中指出:机械从来就是我个人的仇敌;至于钟表,它们注定要消亡或根本不存在。
”达利承认,自己在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手绘思维导图制作教学
铅笔 | 绘图笔 | 毛笔 | 彩色铅笔 | 马克笔 | 其他
除上述几种常用手绘画具外,有时由于实际情况需要,还 有可能用到其他种类的笔。如:炭笔、炭条与炭精棒,色 粉、水彩笔等。这些笔只是偶尔被用在一些特殊手绘表现 上,本书不作为主要技法进行讲授,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
兴趣爱好选购这些特殊的画具进行尝试性表现。
思维导图用于放射性思考
子题 1 子题 2 子题 3
子题 7
思考的主题 主題
子题 6 子题 5
子题 4
思维导图绘制规则
思维导图评价标准
(1)正确性:正确表达有关主题的多个概念及其关系;
(2)完整性:尽可能全面反映主题的有关内容;
(3)简洁性:选择提炼关键词而不要使用长的句子;
(4)结构性:结构清晰明了,中心主题下的各级副主题
• 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 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 ,能发挥人脑整体功 能。
左右脑的特质
右
节奏 rhythm 空间感 spatial awareness 整体概念 Gestalt(whole picture) 想像 imagination 白日梦 daydreaming 顏色 colour 大小 dimension
绘制思维导图的七个步骤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 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 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托尼·博赞的系列著作
•《博赞学习技巧》 •《快速阅读》 •《超级记忆》 •《启动大脑》 •《思维导图》
那绘画本上满是回忆作文
那绘画本上满是回忆作文
哎,看看这本画册,真是满满的回忆啊。
那一页,小孩子用彩
色铅笔涂得乱七八糟,不过看起来好开心,天真无邪的。
我小时候
也这么画过,那时候啥都不懂,就觉得画得越花哨越好看。
翻过一页,哇塞,这画得真好!秋天的公园,落叶满地,还有
那几只鸭子在湖上漂着,简直就像照片一样。
画这幅画的人肯定是
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画出这么美的景色。
最后这页,就一个少年的背影,站在海边,看着远方。
那海浪
打在礁石上,听着都觉得有点震撼。
这少年肯定有啥心事,要么就
是在憧憬未来吧。
看着他的背影,我都能感受到那种说不出的情绪。
绘画题目(1-6年级)-上册
1.《大家一起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在纸上大胆地画。
2.《绕绕涂涂》用绕涂的画法,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3.《田野的色彩》在分好格子的画纸上涂色,画出迷人的田野。
4.《大眼睛》画一个“大眼睛”,和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看到过的美丽景物。
5.《我的太阳》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太阳。
6.《我跟月亮做朋友》说说你和月亮的故事,把你的想法画下来。
7.《七彩飞虹》找出和彩虹相似的颜色,画一副有彩虹的美丽图画。
8.《我的拼音卡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张拼音卡片,然后和小朋友们玩玩拼音游戏。
1.《红黄蓝》运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一幅想象画。
2.《顶天立地》请画一个撑满画面的人物,并适当添画背景。
3.《瓜果飘香》看看瓜果的形与色有什么不同;品品瓜果的香与味;画画你自己喜欢的瓜果。
4.《高个子和大胖子》你的身边有什么是“高个子”?有什么是“大胖子”?大胆、夸张地将它们画下来吧!5.《条纹乖乖》试试用各种画笔来画线条组成条纹,并画几个身穿条纹服装的小朋友。
6.《自画像》找出自己的特征,画一幅自画像。
7.《神鸟变树》尝试画一只七彩神鸟,倒过来试试看,像树吗?8.《看医生》回忆看医生的情景,并把当时的感受画下来。
9.《排排队》观察或回忆排队时的情景并画下来。
1.《老师,您好》选择你熟悉的老师,将留在你心中印象最深的片段画下来。
2.《我是生活小主人》回忆自己刷牙、洗脸和帮妈妈做家务等情景,画一幅生动有趣的记忆画。
3.《方方圆圆》你见过哪些动物的外形近似圆形或方形?用减或添的方法,夸张、概括地将它们描画下来吧!4.《线的表现力》关注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线条,试着用线条画一幅有趣的画、容器、发饰。
5.《新发现》挑选一种蔬菜或水果,将其切开看看是什么样子,把你的发现用流畅的线条画下来。
6.《线描外形》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勾画出外形,在重要的部位添加一些细节。
7.《红灯停绿灯行》画一张交通路口的场景画,注意人物、车辆、交通标志以及道路之间的关系。
儿童联想变形画系列稿之二:变形画与联想
儿童联想变形画系列稿之二:变形画与联想变形画的功用不仅在于学习一种有趣的绘画形式,练习基本的绘画能力,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更在于由此种非同寻常的绘画方式培养儿童的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及其创造力。
联想是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之一,联想是想象的开始,联想与想象常常成为创造活动的导线。
每一变形画的设计都离不开联想,每一变形画的练习都可以引发联想。
例如,由于我们看到了小鸡便联想到小鸭子,于是便设计出了”小鸡变小鸭”这一变形画。
当我们看到天上的云朵便联想到棉桃,于是便设计出”云朵变棉桃”这一变形画。
而在儿童临摹这些变形画的过程中便会自然地引起他们的联想。
不过儿童在临摹变形画时联想处于被动状态。
而当儿童通过认真学习掌握了变形画的画法之后,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变形画时,他们进行的联想就是主动的了。
变形画设计中的联想方式与许多创造活动中的联想方式是颇为相似的。
例如,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遥远联想等等。
在教学生学习变形画的同时,要将变形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加以对照,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变形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的联系途径,使这些联想能力转换成为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
下面是变形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方式相似性的对照实例。
由马到驴--类似联想由一事物想到与其有相似特点的另一事物叫类似联想。
例如,由鸭想到鹅是因为鸭与鹅的身形及眼、嘴与爪都很相似。
于是便以这些相似形为基础设计出”鸭变鹅”这一变形画。
把上下两个园形部份重叠,重叠部份不必画出,便形成了两个融合在一起的园形。
上面园形做头,略小于下面的圆形。
在头形的左侧画出侧面的鸭嘴,在头部近嘴处的上方画一个小园圈做眼睛轮廓,再点上眼珠。
然后,身子的圆形下面加上两只带蹼的脚。
这样就画成了一只小鸭子。
由于鸭与鹅的身形及嘴、眼、脚等都很相似,只是鹅有高耸的额头和长长的脖子。
所以,只要在画好的鸭子的头顶上加个大额头就具有了鹅的一个重要特征。
为了使它更像鹅,再从原鸭嘴下侧根部起向右画直线至头中部再向下弯曲后便立即向左折画直线至原起笔处,并使其与鸭头外轮廓曲线向对应而形成鹅的长脖的形态。
记忆的改写--唐志冈的绘画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1976年是一个紧张、重要、关键或者危机的年份。
1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去世,引发了从3月底开始到4月清明节达到高潮的天安门集会,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大多数人对持续了十年时间的“文化大革命”产生了深深的倦意甚至反感。
周总理的去世是一个引子,借7月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的强烈地震,一年多前复出工作但很快又被“打倒”的邓小平继续受到全国上下的批判,9月,国家主席毛泽东去世,之后就在10月14日,“四人帮”倒台。
“悲痛”“压抑”“恐惧”和“激动”可以构成这一年中国人的精神史的主要节点。
正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唐志冈成为一名解放军士兵。
之前的一年,他的父亲获得了自由,恢复了在军队的高级职位。
这位有四年“历史反革命”称号的父亲在军队的背景和地位(昆明军区通讯部部长)不仅可以使他的儿子进入军队,而且可以使年轻人得到尽可能的照顾——在那个年月,参军和成为文职军人是年轻人向往和充满荣誉的目标,何况唐志冈从小喜欢画画,就自然会成为一名宣传干事,从事宣传与报道。
直至1996年离开军队,唐志冈主要是以文职的身份来往于部队的任何地方,哪怕是战斗最激烈的前线。
军队的经历对唐志冈理解艺术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前述的背景,其中,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边界、父亲的命运、转折时期的机会加上对早期青少年时期的记忆,构成了唐志冈复杂的心理基因,它们沉淀在无意识的领域,一旦有新的因素的触动,就会以特殊的方式呈现出来。
从1976年到1980年,正如生活本身的绵延一样,艺术领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在黑暗狭小空间的极少数现代主义实验者(如星星成员)的努力并产生影响的范围显然是有限的,美术界流行的正是经过苏联绘画思想和风格影响的中国画家的那些革命题材的作品。
对于唐志冈来说,军队画家何孔德很长时间都是自己的偶像。
所以,在1981年之前的编者按:唐志冈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对集体生活的热爱,表现对20世纪的某种充满温情的怀旧色彩,但是他又显得不那么合群,常常以一种孤独的眼光来看待集体生活,仿佛一个局外人,带着一种严肃的幽默感,热爱着,无奈着,思索着,也怀念着。
学习心得如何利用绘提高学习记忆力
学习心得如何利用绘提高学习记忆力学习心得:如何利用绘画提高学习记忆力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而记忆力则是学习的核心。
然而,很多人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遗忘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方法是利用绘画来提高学习记忆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绘画来加强学习记忆,并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绘画与学习记忆的关系绘画是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通过观察、理解和描绘对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绘画过程中需要我们观察细节、提取关键信息,并将其表达在纸上。
这个过程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从而有效地巩固了学习记忆。
二、如何利用绘画来提高学习记忆力1. 绘制概念图概念图是一种将不同概念之间关系可视化的工具。
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将相关概念以图形的形式连接起来,形成一幅图,进而更好地理解记忆。
通过绘制概念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加深记忆。
2. 制作图表和图像图表和图像是学习和记忆的重要辅助工具。
当我们遇到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时,绘制图表和图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记忆这些信息。
例如,制作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而绘制图像、流程图等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记忆知识。
3. 绘制记忆地图记忆地图是一种将各个知识点以树状图或网络图的形式展示出来的工具。
通过将知识点归类、组织和连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记忆地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整体认知的视角,帮助我们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有机的记忆结构。
4. 创建视觉化卡片视觉化卡片是一种通过图像和关键词来记录重要信息的工具。
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关键概念、定义或公式时,可以将其用简洁明了的图像和关键词记录在卡片上。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通过浏览卡片来回顾和巩固记忆。
三、绘画技巧与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画材选择合适的画材对于绘画的效果至关重要。
根据需求和个人喜好选择适合的绘画工具,如铅笔、彩笔、绘图软件等。
最新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7课《快乐的回忆》优质课件
第七课 快乐的回忆
三年级上册
游戏导入
猜一猜
新课讲授
回忆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是和什么 人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海 上 捕 鱼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来自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
根据学到的纸版画 技法,同位之间相互合 作完成一幅《快乐的回 忆》纸版画作品。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3、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4、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 习美术的兴趣。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
谢谢观赏
最新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一节课本教材依然紧扣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多 元化与趣味性,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难易适度且探索性、游戏性和实用性较强。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 材的知识体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清楚
三、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
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掌握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通过绘画、拼贴、堆
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用纸版印制的方法, 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或人物。?
七十年代的童年回忆(线描画作品) 精品推荐
七十年代的童年回忆(线描画作品) 精品推荐童年早已离我们远去,人到中年,岁月的风霜凝结成了我们眼角的鱼尾纹。
我们在现实的生活里奔波忙碌着,疲惫的心灵,早已蒙上灰尘。
不过童年时光不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消失,因为那是我们一生最无忧无虑、最幸福快乐的日子...... (旧好隔良缘)我的童年是在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偏远小镇长大的。
六七十年代,那里曾经是吉林省森林采伐和煤炭开采的重要基地之一。
那里夏天漫山苍翠、溪流淙淙;冬天银装素裹、雪花翩跹。
下面是我近半年来在工作闲暇之余,用签字笔在A3打印纸上勾画的回忆童年时光的画作,现在依旧里发几张,供依旧同学们课余饭后来品评一番。
我的画完全是凭自己的记忆画出来的,因此有着典型的东北地方色彩,其他地方的同学可能不熟悉。
但我想不管童年是在哪里度过的,那些曾经有过的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都是让我们终身难忘的,因为每个人只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童年。
冬天,我们在生炉子的教室里上课昨天晚上完成了一张在冬天教室里上课的画。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的条件还不是很好。
秋天,学校就要组织学生们上山打柴、起明子,以备入冬后生炉子取暖用。
柴禾就码放在教室的最后面靠墙的地方。
炉子一般都由每天的值日生早点儿赶到教室以后生火。
教室里温差也挺大,离炉子远的同学冻得嘶嘶哈哈,一会儿就得搓手跺脚;炉子四周的同学当然暖和多了:烤半边脸,呵呵......小雪花从密封不严的窗缝、门缝吹进来,我们伸出冻挠箍(可能是满族语)了的小手,认真地在田字格、方格本上写下我们童年的记忆......这里提起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我们那个年龄段的人,很多叫“x文革”、“x卫东”、“x要武”、“x红卫”、“x造反”、“x立新”等等有着明显时代烙印的名字,就连我们入少先队的时候,都叫红小兵。
“红小兵学冬子”一直是我们每节课上课前由文艺委员领唱的保留歌曲...... 老师就离开了那么一小会儿,教室里的“风景”。
借点儿钢笔水儿呗冬天,上学、放学,我们都有我们自己的快捷工具:脚蹬子打哧溜滑在上下学的马路便道上,调皮的孩子们弄出了一条接一条的冰道。
鲁迅像的欣赏笔记
鲁迅像的欣赏笔记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特别的经历,那就是对一幅鲁迅像的深入欣赏。
那是一个阳光并不怎么灿烂的午后,我百无聊赖地在旧书市闲逛。
书市的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摊子上,一幅鲁迅像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可不是那种常见的、印刷在课本上或者张贴在教室墙壁上的鲁迅像。
它是一幅手绘的作品,笔触虽然不算特别细腻,但是每一笔都仿佛带着作者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和理解。
画中的鲁迅先生,面容清瘦,眼神却犀利无比。
那两道浓黑的眉毛,像是两把利剑,直直地刺向这个混沌的世界。
他的头发根根直立,仿佛在与世俗的风抗争。
他的嘴唇紧闭,似乎在压抑着内心汹涌的情感和话语。
我凑近了仔细看,发现鲁迅先生的脸上有着细细的皱纹。
这些皱纹可不是随便画上去的,它们就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每一道都诉说着先生经历的风风雨雨。
他的皮肤略显暗沉,或许是因为长期的思考和忧国忧民带来的疲惫。
但就是这样一张脸,却有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他的眼睛,哇,那真是整幅画的灵魂所在。
眼睛里透露出的那种坚定、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仿佛能直接穿透你的心灵。
我盯着那双眼睛看了好久,感觉自己好像被鲁迅先生看穿了,看穿了我的渺小、我的迷茫、我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小心思。
再看他的衣着,简单朴素的长衫,有些地方甚至还能看出些许磨损的痕迹。
但这长衫穿在先生身上,却显得格外庄重。
它不是华丽的服饰,却比任何锦衣华服都更有分量,因为它承载着先生的精神和脊梁。
我站在那里,想象着鲁迅先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穿着这样的长衫,走在街头,为了唤醒民众的觉醒而奔走呼号。
他不怕被误解,不怕被打压,就那样义无反顾地前行。
这幅画的背景也很有意思,是一片灰暗的色调。
也许这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但鲁迅先生的身影在这片灰暗之中却显得格外明亮,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人们带来希望。
我忍不住问摊主,这幅画的来历。
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眯着眼睛看了看我,然后缓缓地说:“这是我年轻时候画的,那时候啊,我对鲁迅先生崇拜得不得了,就凭着自己的想象和对他文字的理解,画下了这幅像。
我心中的绘画艺术
我心中的绘画艺术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一直对绘画艺术充满了热爱和兴趣。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室里看到了一位同学画的一幅漂亮的风景画,我立刻被吸引住了。
我好奇地问:“你是怎么画出这么美丽的画来的呢?”同学笑着回答:“其实只要你肯用心去细心观察,耐心练习,就能画出好看的作品。
”那一刻,我心里产生了对绘画的向往,我也想成为像他一样能够创作出美丽画作的人。
从那以后,我开始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绘画。
我观察身边的一切,从小草的叶脉到天空的云朵,都成为了我的绘画素材。
我在画纸上用颜料勾勒出一个个细节,用画笔描绘出生动的色彩。
每一次作品的完成,都在告诉我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在绘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起初,我的画作总是笨拙而生硬,但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练习,我的画技逐渐提高,作品也变得更加生动和流畅。
每当我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心中都涌起一股自豪和满足感。
绘画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也让我学会了用心去观察和表达。
通过绘画,我学会了如何用色彩和线条来传达情感和意境,学会了如何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在画布上。
这种表达方式让我更加自信和坚定,也让我学会了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在我的学习成长历程中,绘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锻炼了我的审美和观察力,也让我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艺。
我深知,在绘画的世界里,每一次的尝试和探索都是一次成长的历程,每一幅作品都是我成长的见证。
绘画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热情,也让我在无限的创作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我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用心去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让绘画成为我成长的指引和快乐源泉。
绘画不仅是我学习的过程,更是我心中的艺术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