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的类型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

合集下载

气象减灾建议措施

气象减灾建议措施

气象减灾建议措施1. 引言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作为自然灾害之一的气象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减灾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气象减灾的建议措施。

2. 气象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暴雨、干旱、地震、雷电等。

不同的灾害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来减少损失。

以下是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的建议措施:2.1 台风台风是一种强风大雨的天气系统,常常伴随着暴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常常引发风害、雨害和海洋灾害。

为了减少台风灾害的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早期预警系统,提前通知居民台风的来临。

•强化建筑物的抗台风能力,如加固房屋的结构、加装防台风窗等。

•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避免积水导致的洪涝灾害。

•组织撤离行动,将居民转移到安全地点避风避险。

2.2 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很大的天气现象,常常伴随着雷电、冰雹和强风。

暴雨容易引发洪涝和泥石流等灾害。

为了减少暴雨灾害的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维护,清理堵塞的下水道和排水管道。

•做好山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壤流失和山体滑坡。

•鼓励居民在建房时采用防水措施,如加装防水层和施工防水涂料。

2.3 干旱干旱是指降雨量明显低于常年的长时间天气现象,导致土壤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干旱常常引发农业灾害和水资源危机。

为了减少干旱灾害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推广节水措施,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居民和企业合理使用水资源。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如改造灌溉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2.4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造成的一种自然灾害,常常引发倒塌、滑坡和火灾等灾害。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加强房屋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施工。

•定期进行地震演练,提高居民的应急反应和自救能力。

•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加强地震预警和监测能力。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起的农业生产中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风灾、霜冻、干旱、洪涝、高温、冰雹等;人为灾害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严重破坏性和危害性,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

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制定防灾减灾对策,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1. 风灾风灾是气象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灾害。

风灾经常发生在成长期的农作物上,造成直接损失,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风灾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其暴风、龙卷风、飓风等对农作物的破坏。

风灾在山区和平原地区的生气作物上造成的损失较大,因此应采取适当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风能力。

2. 霜冻霜冻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对作物的生长和丰产产生严重影响。

霜冻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灾害,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采用撒布柴草、用烟囱发热等方法可以有效防止霜冻对冬小麦、棉花等作物的危害。

3. 干旱干旱是气象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灾害。

干旱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干旱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造成了作物的减产和荒废。

对干旱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比如建设水库、引水渠和进行人工降雨等方法,以降低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

二、防灾减灾对策1. 加强气象预测加强气象预测,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比如利用卫星遥感、气象雷达、气象站等工具对气象灾害的发生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提醒农民采取应对措施。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水库、河道、水利设施、排灌工程,提高农田的排水排灌能力,以减少洪涝和干旱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引起的,能够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或气候现象。

为了有效应对和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对我国气象灾害进行科学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我国气象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暴雨洪涝灾害:由长时间连续降雨或短时间强降雨导致的洪水、积水等灾害。

2. 干旱灾害:长期无雨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的土壤缺水、农作物受灾等。

3. 台风灾害:由台风引起的狂风、暴雨、洪水、风暴潮等灾害。

4. 低温冷冻灾害:包括寒潮、霜冻、雪灾等,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5. 高温热浪灾害:长时间高温天气导致的人体健康问题、农作物生长受阻等。

6. 雷电灾害:雷电引发的雷击、雷暴大风等灾害。

三、防灾减灾对策针对上述气象灾害,我们应采取以下防灾减灾对策:1. 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气象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防洪、抗旱、防台风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抗灾能力。

3.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公众能够正确应对气象灾害。

4. 实施综合防灾减灾策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综合防灾减灾策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5.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6.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7. 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抗灾能力。

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气象灾害应急措施

气象灾害应急措施

气象灾害应急措施气象灾害是自然界的力量,给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以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本文将从防灾减灾、灾害监测预警、组织救援和加强社会应对能力四个方面探讨气象灾害应急措施。

一、防灾减灾1. 加强气象灾害防范意识气象灾害防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关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强灾害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是防范灾害的基本环节。

2. 建设耐灾型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考虑气象灾害预防措施。

比如在低洼地区和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避免建设重要设施,或者采取加固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

3. 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能够有效减缓气象灾害的发生。

加强植被的保护,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有助于减少山洪、滑坡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二、灾害监测预警1. 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网络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建立起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警和预测,提前采取相应的防备措施。

2. 加强气象观测和预报能力提高气象观测的精度和预报的准确性,有利于准确判断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为紧急行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3. 完善公众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公众预警机制,包括短信、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的预警传播方式,以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传达到每个受灾区域的居民,提高应对灾害的时间窗口。

三、组织救援1. 建立统一指挥体系在气象灾害发生时,建立起统一的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

这样可以避免救援资源和力量的浪费,提高应对灾害的效率。

2. 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加强救援队伍的训练和装备,提高救援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为灾害发生时的紧急救援提供可靠的保障。

3. 健全灾后重建机制气象灾害过后,要及时启动灾后重建机制,为受灾地区提供灾后救助和重建支持,帮助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加强社会应对能力1. 增强公众的自救自护意识公众应该明白自救优先,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以降低由气象灾害带来的伤亡和损失。

介绍我国的气象灾害及科学防灾减灾-精选文档

介绍我国的气象灾害及科学防灾减灾-精选文档

图3:1987-2019年我国干旱面积
• 4、大雾灾害 • 大雾灾害在我国四川盆地、长江和淮河 流域、华南、华北及东北等地均有发生, 尤为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浓雾天气较多。 近50年来,虽然我国年平均雾日数呈减 少的趋势(图4),但大雾造成的灾害损 失却更加严重。如2019年11月8日,上 海大雾弥漫,奉贤区A30公路施工路段 发生特大车祸,造成10人死亡,15人受 伤。
• 2、台风灾害 •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危害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侵 袭,且有可能窜入内陆,引发暴雨洪涝、 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气象衍生灾害。 • 2019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 台风个数有所减少(23个),但由于我 国经济的发展,台风影响程度却呈增加趋 势。如,2019年-2019年台风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比1987年-2019年10年间年均 增加了58.4%。
我国的气象灾害情况
•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变 化剧烈,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是世界上遭 受气象灾害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气象灾 害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 的影响,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安定、资 源环境等构成严重威胁。 • 因此,加强对气象灾害的分析研究,提升气象 灾害预测预警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 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
• 3、干旱灾害
•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灾害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分布不均, 北方以春旱为主,长江流域、江南和江淮之 间伏旱较多。据1987至2019年统计,我国 平均每年遭受干旱灾害的农作物面积为 2557.3万公顷,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 物受灾面积的51.15%。其中,2000年、 2019年受旱面积较大,在4000万公顷左右。 2019年以后,受干旱影响面积有所减少,但 重大

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

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

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气象灾害是指因天气、气候异常而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涝、台风、干旱、寒潮、雷电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加强气象灾害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暴雨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1、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及时了解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暴雨预警信号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级别越高,表明暴雨的强度越大,危害越严重。

2、做好排水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房屋周边的排水管道、沟渠等是否畅通,如有堵塞应及时清理。

对于地势较低的区域,可以提前准备沙袋、挡板等防洪物资,防止雨水倒灌。

3、避免在低洼地带停留暴雨来临时,应避免前往低洼的道路、涵洞、地下停车场等容易积水的地方。

如果在户外遇到积水路段,不要贸然涉水前行,以免陷入危险。

4、注意防范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居住在山区或靠近山坡的居民,要注意观察山体的情况,如发现山体有松动、裂缝等异常现象,应及时撤离。

同时,要避免在暴雨期间在山坡下停留或活动。

5、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要加强农田的排水系统建设,合理规划灌溉渠道,提高农田的抗洪能力。

同时,在暴雨来临前,及时抢收成熟的农作物,减少损失。

二、台风灾害的预防措施1、提前了解台风动态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渠道关注台风的路径、强度和预计登陆时间,以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2、加固房屋和设施对房屋的门窗、屋顶进行检查和加固,清理阳台、窗外的杂物,防止被风吹落伤人。

对于户外的广告牌、电线杆、路灯等设施,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牢固可靠。

3、储备应急物资准备足够的食物、饮用水、药品、手电筒、充电宝等应急物资,以应对台风期间可能出现的停水、停电等情况。

4、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对于居住在沿海地区、低洼地带、危房等危险区域的人员,要按照政府的安排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气象灾害调研报告

气象灾害调研报告

气象灾害调研报告气象灾害调研报告一、引言气象灾害是指气象因素引发的灾害性事件,包括台风、暴雨、干旱、洪涝等多种形式。

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对气象灾害的调查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我国气象灾害的现状和防灾减灾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气象灾害的现状1. 台风灾害:台风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每年台风季节来临时都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破坏等灾害。

据统计,过去十年中,我国每年平均受台风影响的人数达到数百万人,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

2. 暴雨灾害:暴雨是另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造成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问题。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环境变化,暴雨灾害频发,给城市带来严重破坏。

3. 雪灾:雪灾是我国北方常见的灾害,尤其是在冬季,大规模的雪灾会导致交通拥堵、电力中断等问题。

4. 干旱:干旱主要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造成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农作物减产等问题。

同时,气候变化加剧了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和范围。

三、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为了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1.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我国建立了全国范围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手段,实时监测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各级政府的防灾减灾工作:各级政府将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的投入。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

3.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测和监测能力,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挑战和建议1. 挑战:尽管我国在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亟需提高,特别是对于突发性和强度较强的灾害事件。

其次,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气象灾害,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因此,对气象灾害进行分类和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以及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

根据灾害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我国气象灾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台风。

台风是我国夏秋季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具有风力强、降雨量大的特点。

台风常常伴有猛烈的风暴潮和暴雨,给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带来巨大灾害。

台风可能造成房屋倒塌、农田被淹、交通中断等后果。

二、暴雨。

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气象条件之一。

强降雨可能导致河流、湖泊水位上涨,造成洪水灾害。

此外,暴雨还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由于我国地势复杂,暴雨灾害在全国范围内都普遍发生,给我国农田、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带来巨大困扰。

三、干旱。

干旱是造成农业生产严重受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干旱导致农作物缺少水分,造成减产甚至歉收。

此外,干旱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土地沙漠化等后果,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四、寒潮。

寒潮是我国北方地区冷空气南下引发的气象灾害。

寒潮带来的寒冷天气可能造成农作物冻害、冻裂管道等后果,对北方地区的农业、能源、交通等产生不利影响。

五、雾霾。

雾霾主要由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形成,给城市生活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雾霾天气会降低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此外,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下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

以上是我国气象灾害的主要分类。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一、加强监测预警体系。

对于台风、暴雨等容易引发灾害的气象条件,应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预警,让民众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防范和应对准备。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加强沿海地区堤防、海堤等抗台风设施建设,提高灾害抵御能力。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范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范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范措施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因素引发的对农业生产造成破坏的灾害事件。

这些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农产品减产、价格上涨,进而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为了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严寒、台风等,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灾害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技术、旱作农业等措施,以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提高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

在洪涝地区,可以采取加固排水系统、建设抗洪工程等方式,提高灌溉排水能力,减轻洪涝灾害所带来的破坏。

在严寒地区,可以采取保暖措施,如覆盖保护膜、加强栽培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

在台风频发的地区,可以采取合理的灌溉排水和选择台风抗性强的农作物种植,减少灾害损失。

其次,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对于灾害预警和防范至关重要。

利用现代气象观测设备,及时收集气象数据,通过建立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将气象数据传递给农业部门和农民,提前预警并做好防范准备。

同时,加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精确的农业气象预报,为农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科技创新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防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基因改良和育种技术,培育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适应能力。

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农田中的问题,指导科学的农业生产。

此外,利用无人机、无线传感器等新技术,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测能力。

另外,提高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也是防范农业气象灾害的重点。

农民可以参加培训,了解不同气象灾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学习气象报警信号的识别与应对,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同时,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推广,为农民提供灾后的补偿和救济,减少其因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

总之,农业气象灾害防范工作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完善相关政策和加强农民的防灾意识培训。

只有全面提高防范能力,在灾害来临时能够快速响应,及时采取措施,才能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和经济损失,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收入。

清丰县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清丰县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清丰县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清丰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一个气候多变的地区。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气象灾害成为了当地居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针对清丰县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希望对于当地居民在面对气象灾害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清丰县主要气象灾害1. 暴雨清丰县夏季气候潮湿,暴雨是当地常见的气象灾害。

暴雨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给当地农田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 高温清丰县夏季气温高,高温灾害时有发生。

高温会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容易引发火灾等问题。

3. 霜冻清丰县冬季气温较低,霜冻灾害时有发生。

霜冻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伤害,影响当地农业生产。

5. 雷电清丰县夏季雷电频繁,雷电灾害时有发生。

雷电灾害容易引发山林火灾等问题,给当地森林资源带来威胁。

以上就是清丰县主要的气象灾害情况,这些灾害给当地农业、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气象灾害提出一些防灾减灾措施,希望能够对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帮助。

二、防灾减灾措施1. 暴雨防范(1) 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清理河道和水塘,畅通排水渠道,减少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

(2) 积极开展防汛抗旱宣传,提醒居民关注天气预警信息,做好防护措施,及时转移避险。

2. 高温防范(1) 增加防暑降温设施,如安装遮阳棚、打湿降温、喷淋降温等,减少高温对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2) 提倡节约用电,避免用电过度造成电网负荷过大,引发供电问题。

3. 霜冻防范(1) 积极采取保温措施,如加盖保温棚、使用棉被等,保护农作物免受霜冻伤害。

(2) 合理安排作物品种,选择耐寒性强的作物进行种植,减少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4. 干旱防范(1) 加强水资源管理,提倡科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农田用水效率,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雷电防范(1) 增加雷电防护设施,如安装避雷针、做好房屋的接地安全等,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危害。

《2024年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范文

《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近30年来气象灾害频发,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近30年来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特征,以期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二、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类型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变,主要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雷电等。

这些灾害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均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三、近30年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1. 暴雨与洪涝灾害近30年来,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南方地区。

这些灾害具有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往往导致城市内涝、农田积水、江河泛滥等问题。

此外,暴雨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 干旱灾害干旱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近30年来,干旱灾害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长期干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农田减产、草场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3. 台风灾害我国是台风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近30年来,台风灾害具有强度大、路径多变的特点。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破坏,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雷电灾害随着气候变化,雷电灾害在我国也呈现出频发的趋势。

雷电不仅会损坏建筑物、电力设施等,还可能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四、防灾减灾措施建议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以下防灾减灾措施建议:首先,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通过提高气象观测精度和预报准确性,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加固堤坝、建设排水系统、完善防洪设施等,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能力。

再次,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最后,推动科技创新,研发新型防灾减灾技术和设备。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防灾减灾效率,减少灾害损失。

灾害种类防灾减灾措施

灾害种类防灾减灾措施

THANK YOU
风灾预警与监测
1 2 3
建立完善的风灾预警系统
通过气象卫星、雷达等监测手段,实时监测风场 、气压、温度等气象要素,及时发布风灾预警信 息。
提高预警准确度
加强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技术,提高风灾预警的 准确度和时效性,为公众提供充足的时间采取应 对措施。
多渠道传播预警信息
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多种渠 道,及时传播风灾预警信息,确保公众能够迅速 获知并采取行动。
完好有效,确保在火灾情况下能够迅速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06
综合防灾减灾措施
灾害风险别,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利用历史数据和科学技 术手段,分析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风险评估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量化评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不同灾害情景下的潜在损 失,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堤防加固
检查并加固河堤、湖堤等防洪 设施,防止洪水溢出。
水库调节
合理利用水库等水资源,调节 洪峰流量,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排水系统建设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避免 内涝引发水灾。
水灾应急响应
疏散安置
根据水灾严重程度,及时组织 低洼地区居民疏散,并妥善安
置到安全区域。
抢险救援
调动专业救援队伍,对受灾地 区进行抢险救援,确保人民生 命安全。
05
火灾防灾减灾措施
火灾预防与监控
建立健全的火灾预防机制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火灾安全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火灾 危险的源头管控。
火灾风险评估和排查
定期开展火灾风险评估,对各类火灾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整改 潜在火源和火灾隐患。
火灾监控报警系统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烟感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设备,实时监 测火灾迹象,提前发现火源,确保及时报警。

气象灾害与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与防护措施
应的防护措施。
雷电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 常发生在夏季雷雨天气中。
雷电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 ,如雷击伤人、电器设备损坏等

在雷雨天气中,应避免在户外活 动,并关好门窗、拔掉电器设备 的电源插头等措施来防止雷电危
害。
03
气象灾害的防护措施
提高公众意识
公众教育
通过学校、社区和媒体等渠道, 普及气象灾害知识和应对方法, 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和重 视程度。
暴雨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农田 淹水、房屋受损等,对人们的 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暴雨预警系统是防范暴雨灾害 的重要手段,通过气象监测和 预警信息发布,提醒公众采取 相应的防护措施。
干旱
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雨或降雨量严重不足的气候现象,可能造成水源枯竭、农作物 减产等。
干旱可能导致土地干裂、农作物枯萎、人畜饮水困难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
强化政策执行力度
各国政府应加强政策执行,确保各项防灾减灾措施 得到有效落实,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效率。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培训和实地考察等方式 ,加强各国在气象灾害应对领域的合作与交 流,提高全球应对能力。
提高国际援助的有效性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在气象灾害发生后,迅速启动国 际援助机制,确保救援物资、资 金和技术支持能够及时到达受灾
抗旱减灾工作是防范干旱灾害的重要措施,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技 术等。
暴风雪
暴风雪是指强风与大量降雪相结 合的天气现象,可能造成交通阻
断、电力中断等灾害。
暴风雪可能导致道路封闭、车辆 受阻、航班延误或取消等,严重
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产活动。
暴风雪预警系统是防范暴风雪灾 害的重要手段,通过气象监测和 预警信息发布,提醒公众采取相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农业气象灾害是指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干旱、水灾、风灾、雹灾、霜冻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计,也给国家的粮食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村稳定至关重要。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1. 干旱干旱是指降水量明显偏少,土壤含水量明显不足,导致灌溉不足,作物生长受限,甚至造成作物死亡的气象灾害。

干旱是农业气象灾害中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一种。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不足导致作物干旱、生长受限,甚至减产或死亡。

2. 水灾水灾是指降水过多或短时间强降雨,导致河流、湖泊、水库、引黄灌区内河滩农田、排灌渠道被淹没,田间作物被水淹、倒伏,或土壤水分过多导致根系窒息等,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水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河流泛滥,农田被淹,导致作物无法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3. 风灾风灾是指强风对农作物造成的直接破坏和间接影响。

主要表现为风力大,风速快,导致抗风性差的作物遭受破坏,叶片受损,幼苗倒伏,成熟作物摘果,减产或失产。

4. 雹灾雹灾是指在雷暴天气中,大气中的云层内存在冰雹核,降雨时这些冰雹核就能不断吸引水汽凝结成冰雹雨滴,当冰雹雨滴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从云层中坠落到地表造成冰雹灾害。

雹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冰雹对作物造成轻、重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5. 霜冻霜冻是指低温导致植物组织中的细胞间液体结冻而引起的农业灾害。

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作物发育期间,由于低温导致植物组织冻伤,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二、防灾减灾对策1. 提前制定应对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气象灾害,农业部门应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包括对各种灾害的特点和危害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完善灾害监测和报警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气象灾害的类型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

气象灾害的类型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

害也成为农业产业发展中重大的风险。为此 , 笔者结合
庐江县 1 9 5 7 — 2 0 1 4 年主要气象 因子记录 , 分析 了农业主
要气象灾害发生与影响 , 并提出了预防减灾策略, 为气象 部门有针对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 为经营主体提 出防灾减灾策略和措施。
田田块 , 播种前 翻耕后进行机械振压 , 将土壤压实 。 ( 2 ) 配
2 稻麦 主要气 象 灾害类 型及 防御措 施
2 . 1 小 麦冻 害
2 . 1 . 1 灾害影响
冬季冻害 ( 零下低温 ) 后 旺 苗 大 蘖 死
亡、 心 叶干 枯 , 弱苗 叶片 叶尖 干 枯 、 死叶; 早春冻害( 倒 春
寒) 叶片水浸状后干枯 ; 进入拔节期( 穗雌雄蕊分化期) 受
2 . 1 . 2 气象因素
入冬后首次遇寒潮大幅降温至 0 ℃以
下, 引起“ 冬季冻害” ; 立春小麦拔节后 , 前暖突遇寒潮( 倒
春寒) , 地表 O  ̄ C 以下 , 发生叶片与幼穗冻害 , 引发“ 早春冻 害” 。3 月份孕穗至抽穗前 l O d , 气温低于 5 — 6  ̄ C , 穗部易
定 。其中苗期 、 分蘖初期受灾损失相对轻 , 拔节 、 孕穗及 抽穗扬花期灾损逐后加重 , 甚至绝收 ; 受淹时强光照引起 气温、 水温增高影响加大 ; 水质差 , 污泥杂物多灾害重。
2 . 4 . 2 气象 因素 连 续急暴 雨 , 积水 无雨停水 流净 : 河畔、 圩 田等地 下水位高 田块 , 应深开“ 三沟” , 降低地下水位 , 同时雨期 保证及时排水。 ( 3 ) 短时渍害应及时排水降湿的同时 , 叶 面喷淋杀菌剂加腐植酸或海藻酸叶面肥 , 减少病菌侵染 、 促进根系恢复与再生。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
资等。
社区应对措施
组织救援队伍、协调资源、提供应 急服务等。
培训与演练
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个人和 社区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04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的制定
根据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可能造成 的危害,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
应急预案的实施
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迅速启动应 急预案,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和 措施进行处置和救援。
传播途径
针对性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 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等。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受众,应采取不 同的传播途径和覆盖范围。
覆盖范围
预警信息的覆盖范围应尽可能广泛, 以便更多的人能够接收到预警信息。
个人与社区的应对措施
个人应对措施
根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行动, 如转移至安全地带、准备应急物
物资调配
在灾害发生时,根据救援需要,及时 调配物资,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
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
灾情评估
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为恢复和重建工作 提供依据。
恢复计划制定
根据灾情评估结果,制定恢复计划,明确恢复目 标和措施。
重建工作实施
按照恢复计划,逐步开展重建工作,包括修复基 础设施、重建房屋等。
02
常见气象灾害及其防范
台风与防范措施
台风预警
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 信息,了解台风的路径、强度
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避免外出
在台风来临时,尽量留在室内 ,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出行, 应远离高楼、树木、电线杆等 危险区域。
固定易飞物品
将室外的易飞物品如花盆、杂 物等固定好,防止被风吹落伤 人或造成其他损害。

气象灾害的危害与防控

气象灾害的危害与防控

气象灾害的危害与防控一、气象灾害的定义与常见类型气象灾害是由大气物理过程引起的导致重大损失和危害的自然灾害。

常见类型包括暴雨、洪水、龙卷风、雷电、冰冻、冰雹、台风、雾霾等。

二、气象灾害的危害气象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很大威胁。

首先,暴雨、洪水、冰雹等极端天气会危及人们的人身安全;其次,这些灾害也对人们的生产、交通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再次,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不同类型的灾害可能会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同的影响,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

三、气象灾害的防控1. 建立气象预警系统气象预警可提前告知公众即将发生的极端天气,以便他们做好准备,创造条件减轻灾害损失。

与此同时,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也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天气变化。

2. 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气象监测和预警机制,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警告并建立适当的预警指示,强化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灾害损失。

3. 进行有效的灾后应对当灾害发生之后,应根据情况迅速展开救援和应急处理,以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大力投资建设防灾减灾设施,加强抗灾能力的建设,把社会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 保持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采用科技全面发展,推广自然科学普及工作的同时,切实推行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

保持合理的农业种植、养殖等生产模式,加强城市化管理,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缓解气候环境压力。

总之,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防控,建立完善的气象预警和灾后救援机制,同时不断完善气象监测、评估和预测技术,提高全球气候环境管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气象灾害,避免人们遭受损失,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干旱、雷电、冰雹等。

这些灾害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因此,对气象灾害进行分类,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成因和表现形式,我国气象灾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暴雨洪涝灾害:由于连续强降雨或短时强降雨导致江河泛滥、城市积水等灾害。

2. 干旱灾害:长时间无有效降水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地干旱、农作物受灾等。

3. 台风灾害: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造成沿海地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雷电冰雹灾害:雷电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低温冷冻灾害:包括寒潮、冻害等,对农业、交通、电力等产生不良影响。

三、防灾减灾对策针对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我们应采取如下防灾减灾对策:1.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和预警水平,实现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

2. 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各级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制定并执行有效的防灾减灾计划。

4. 推进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测和应对能力。

5. 实施工程性防御措施:建设防洪堤、排水系统等工程设施,减少气象灾害的危害。

四、结语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通过科学分类和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气象防灾减灾手册内容

气象防灾减灾手册内容

气象防灾减灾手册内容
气象防灾减灾手册是对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预警机制、应对措施等内容的总结
与归纳。

以下是气象防灾减灾手册的主要内容:
一、气象灾害分类
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大风、雷电、冰雹、雪灾、干旱、沙尘暴等几种类型。

其中,台风和暴雨往往是最为常见的灾害类型,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两种灾害类型。

二、气象预警机制
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国家气象局会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

在接到预
警信息后,各地气象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预警和提示。

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影
响的灾害天气,除了发布气象预警外,政府部门还会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保障社会公众的
安全。

三、应对措施
在遭受气象灾害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例如在台风来袭时,应尽快进入室内,关好电器和门窗,避免外界物体对身体造成威胁。

对于暴雨和涝灾,应
关注周边环境,及时疏散危险区域以保证人身安全;对于干旱和荒漠化的情况,可以通过
科学种植、节约用水等方式进行预防和减轻影响。

四、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的气象灾害,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避免其发生或减轻其影响。

例如在
台风来临之前,可以对住房进行加固,避免雨水渗透;对于暴雨时期,可以对城市排水系
统进行加强,防止城市内涝;对于干旱情况,可以采取节约用水、科学耕种等方式来预防
和减轻其发生。

通过气象防灾减灾手册的学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气象灾害,保护自身和
家庭的安全。

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
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一、着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水平(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立。

进一步完善全市综合气象监测网络。

气象、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旅游、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合作。

构建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着力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

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

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

大力推广运用先进的预报预警技术,重点加强暴雨、大雾、雷电、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的短时临近预报,全面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

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和趋势预测,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二、全面落实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三)切实抓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

认真做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加强气象灾害分析评估,根据灾害分布情况、主要致灾因子等,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深入查找在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藏、组织体系、抢险队伍等方面存在隐患和薄弱环节,并及时整改到位。

(四)依法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气象部门要依法开展城市规划、重大根底设施建立、公共工程建立、重点领域或区域开展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开展改革、水利、农业、林业、国土、建立、交通运输、能源等部门在规划编制和工程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

(五)抓紧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各县市区要组织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抓紧编制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应急根底工程建立。

(六)加强防灾减灾根底设施建立。

加强江河堤防、水库、城市排水设施、紧急避难场所等防灾根底设施建立。

充分发挥工程设施的防灾抗灾作用。

气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并加强检测、监视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灾害的类型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作者:宫传英徐建华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17期摘要:该文就庐江县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指标与灾害对稻麦生产的影响加以分析,并从农业技术方面提出了防灾减灾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气象灾害;水稻;小麦;防灾减灾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140-031 引言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在各地频繁发生。

庐江县地处江淮之间,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近年来,干旱、暴雨、台风、持续低温阴雨寡照等恶劣天气连续出现,给本来就基础脆弱的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气象灾害也成为农业产业发展中重大的风险。

为此,笔者结合庐江县1957-2014年主要气象因子记录,分析了农业主要气象灾害发生与影响,并提出了预防减灾策略,为气象部门有针对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为经营主体提出防灾减灾策略和措施。

2 稻麦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防御措施2.1 小麦冻害2.1.1 灾害影响冬季冻害(零下低温)后旺苗大蘖死亡、心叶干枯,弱苗叶片叶尖干枯、死叶;早春冻害(倒春寒)叶片水浸状后干枯;进入拔节期(穗雌雄蕊分化期)受冻害后幼穗萎缩变形后干枯;拔节后至抽穗前10d期间,穗部对零上低温(5~6℃以下)敏感,全穗或部分小穗变成空颖白壳。

2.1.2 气象因素入冬后首次遇寒潮大幅降温至0℃以下,引起“冬季冻害”;立春小麦拔节后,前暖突遇寒潮(倒春寒),地表0℃以下,发生叶片与幼穗冻害,引发“早春冻害”。

3月份孕穗至抽穗前10d,气温低于5~6℃,穗部易发生“低温冷害”。

2.1.3 预防措施(1)适期播种:庐江县域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避免播种过早引起冬前旺长、播种过迟生长量不足,苗体弱,易发生冻害;(2)合理运筹肥水:遵循施足基肥,适时适量追施返青肥、分蘖肥与拔节肥,保证健壮生长营养需求;同时保持适宜土壤水份,在寒潮和后期干热风来临前沟灌增墒;(3)灾前灾后喷施生化制剂:小麦于3~5叶期、拔节初期与灌浆初期,叶面喷施吨田宝抗逆增产剂、碧护等生化制剂,同时根据灾后情况,适量追施氮肥促恢复。

2.2 小麦渍害2.2.1 渍害影响受害小麦根系稀少、细弱,严重时坏死腐烂,茎叶发黄,较健株短弱,生长不良,重害植株死亡。

2.2.2 气象因素因生长期间持续降水或地下水位高产生渍害,土壤持水量饱和,致使根系长期浸水缺氧无法正常呼吸,同时有害代谢产物不能散释并积累。

2.2.3 预防措施(1)减少耕作层土壤孔隙度。

秸秆还田田块,播种前翻耕后进行机械振压,将土壤压实。

(2)配套三沟,疏通出水口。

做到雨停水流净;河畔、圩田等地下水位高田块,应深开“三沟”,降低地下水位,同时雨期保证及时排水。

(3)短时渍害应及时排水降湿的同时,叶面喷淋杀菌剂加腐植酸或海藻酸叶面肥,减少病菌侵染、促进根系恢复与再生。

2.3 早稻冷害2.3.1 灾害影响播种后幼苗期受害后,轻则叶片白化,重则秧苗烂根、死苗,造成田间基本苗不足,甚至重新播种。

2.3.2 气象因素 4月上旬播种后及幼苗期间,日平均气温20℃以上生长最适宜,低于15℃影响生长,连续3d低于12℃开始出现烂芽、烂秧、死苗。

2.3.3 预防措施(1)关注天气预报,适时播种;(2)出芽至1叶1心前,湿润管理,遇低温前润水,忌干晒硬板不利扎根;1叶1心后遇低温前建立浅水层护苗,晴日日露夜灌;(3)预计冷害发生前,叶面喷施腐植酸或海藻酸叶面肥;冷害后立即再喷一次,同时添加噻菌酮或乙蒜素等杀菌剂防止病菌侵染。

2.4 水稻涝灾2.4.1 灾害影响水稻水淹后,茎叶污泥覆盖,植株倾倒,植株缺氧无法正常光合作用与呼吸,受害程度受淹水时间、秧苗生长时期与状况、气温、光照、水质不同等决定。

其中苗期、分蘖初期受灾损失相对轻,拔节、孕穗及抽穗扬花期灾损逐后加重,甚至绝收;受淹时强光照引起气温、水温增高影响加大;水质差,污泥杂物多灾害重。

2.4.2 气象因素连续急暴雨,积水无法及时排除。

2.4.3 防救措施(1)雨前及时疏通排水,受淹后突击排水、露田,但灾后高温强光照天气,应先保留叶下深水,等植株稍恢复后,逐步退水、露田、轻搁,促进根系恢复;(2)露叶后用机动高压喷雾器向植株喷水淋洗污泥(注意水压,以防伤棵);(3)待植株叶片呈现生机时,叶面喷施腐植酸或海藻酸叶面肥加杀菌剂2~3次,进行杀菌防病菌侵染,促进恢复生长;(4)加强灾后肥水管理、防治易感病虫害。

2.5 杂交稻高温热害2.5.1 灾害影响扬花期间,连续高温致使花器发育不正常,或不能正常扬花受精,抽穗后空瘜粒增加,颖壳畸形、重者整穗不结实。

2.5.2 气象因素水稻孕穗花粉减数分裂期及抽穗扬花时段对气温敏感,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时即受影响,扬花时气温高于32℃时结实率降低,高于35℃时严重影响,高于38℃时完全不结实。

水稻扬花上午8:00~10:00开始,持续5~6h完成受精,高温影响花粉管萌发与受精过程。

2.5.3 预防措施(1)选择适宜品种,合理安排播种期,将扬花期安排在7月26日前或立秋后。

(2)抽穗前后遇高温则深灌增湿,利于蒸发降温。

灌水后株间温度降低1~2℃时,但无水情况下稻株体温较气温高5~6℃。

(3)抽穗前、齐穗后叶面喷施抗逆吨田宝、碧护、芸薹素内酯、腐植酸叶面肥等。

2.6 晚稻寒露风2.6.1 灾害影响晚稻抽穗期间遇低温天气,抽穗不出或形成包颈穗;扬花时遇低温花粉不能正常完成受精过程,降低结实或不能结实。

2.6.2 气象因素抽穗前10~15d遇日均气温20℃以下,最低气温低于17℃时颖壳畸形不结实;扬花期间日平均气温低于23℃时,花药开裂受影响;低于20℃时,花药发芽、花粉管伸长迟缓;连续3d平均气温低于20℃,抽穗时间长结实率低。

2.6.3 预防措施(1)适期播种。

将晚稻扬花期安排在9月26日前结束,中早熟品种粳稻播种期不宜迟于6月20日。

(2)促早熟栽培。

因低温寡照延缓生育期、播种过晚造成抽穗延迟,存在抽穗扬花遇低温风险田块,提前科学开展促早熟栽培:①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中后期控氮,防止中后期贪青。

②以水调温。

前期浅水湿润管理,8月25日前后,日平均气温低于28℃时适当建立水层保温,随气温降低加深水层,寒潮来临前灌深水,中间于晴天升温时段间隙露田。

③运用生长调节剂促早熟。

在分蘖初期、孕穗期前、抽穗前后适量喷施抗逆促早熟生长调节剂,加快水稻生育进度、增强对低温抗性。

2.7 稻麦倒伏2.7.1 灾害影响稻麦倒伏后:一是加重病虫害发生漫延;二是产量损失,拔节孕穗后倒伏越早产量损失越大,引起籽粒空瘜霉变发芽;三是收割成本增加。

收割难度增大、加长作业时间、延误后茬播种。

2.7.2 气象因素风雨是稻麦倒伏的推手。

主要原因是茎秆细弱、纹枯病使底部叶鞘腐烂不能包裹支挣茎秆,后期造成“茎倒”;根系少,立根浅并衰老无法保持植株直立,造成“根倒”;后期茎叶贪青,增加上部重量也易发生倒伏。

2.7.3 预防措施(1)选择高产且抗倒品种,控制播种量;(2)科学肥水运筹,控制合理群体密度,保证根系活力,成熟前至少有3~5片健壮绿叶,并能正常褪氮、青秸籽黄;(3)做好病虫防治,尤其是纹枯病与稻飞虱防治;(4)适时适量运用化学抗倒制剂,缩短基部节间高度、增加茎秆纤维含量、增强茎秆韧性;(5)发生倒伏田块应尽早退水,喷淋纹枯病与飞虱防治药剂,同时加足量优质叶面营养,减少茎秆霉烂防止早衰,保证籽粒能够灌浆;(6)稻麦倒伏后严禁扶株扎把,以防伤株、改变叶态分布。

3 防灾减灾策略3.1 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建立高效农业气象服务机制和服务组织,根据主要作物物候期,加强气象因子监测,开展中长期预报和短期预警,及时传达服务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生产服务组织中,以便科学指导规划与布局农业生产。

3.2 做好稻麦品种规划与生产配套3.2.1 选择抗灾品种小麦以防赤霉病、锈病及抗倒伏、抗冻害的半冬性或春性品种为主;水稻以防稻瘟病、抗倒伏为重点的中早熟品种为主,杂交中稻兼考虑对穗期高温耐受性。

3.2.2 合理搭配品种规模经营主体应选择2~3个以上品种,根据品种熟性、田块位置、土壤肥力水平、生产管理等要素进行合理搭配布局,同时考虑生产农时、用工等,保证按生育期要求适时得法、管理到位,并且高度重视防止单一品种的种性缺陷引起重大灾害。

3.2.3 科学安排播期小麦半冬性品种10月中下旬播种、11月份及以后播种春性品种。

早稻直播以清明前后晴日播种;杂交中籼以4月中旬或5月5~15日播种为宜,将扬花期安排在暑前或秋后;晚粳晚熟品种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初播种,中早熟品种6月上中旬播种,不宜迟于6月20日。

早稻后茬“早还早”播种不宜迟于7月25日,同时播前进行催芽,提早出苗。

3.2.4 配套生产基础条件为提高生产能力与灾害防范保障,经营主体应加强生产基础建设,保证生产水源充足、路渠通畅、动力排灌设施配套,病虫草害防治器械与人力齐足,以便灾害发生时能快速排除致灾因子,及时开展救护。

3.3 以健壮栽培预防灾害3.3.1 根据品种熟性合理安排播种期庐江地区小麦以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播种为宜。

播种早前期生长旺盛、茎叶可溶性物质积累少,播种迟苗体弱小,遇前暖后寒容易发生冻害。

杂交中稻播种期以抽穗时间确定,将抽穗扬花期安排7月25日前或立秋后,晚稻将抽穗扬花期安排在9月26日前。

3.3.2 科学运筹肥水通过配方施肥,按照稻麦各生长期营养需求,适时适量提供肥料营养,做到以水调肥,生长期间科学运筹肥水,确保以肥水调控植株素质与群体质量。

3.3.3 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按照植保防治策略,及时科学防除病虫草害,减少病虫草对稻麦胁迫影响。

水稻除草遵照“一封二杀三补”原则,减少化学除草剂使用,降低对植株生长影响。

稻麦虫害防治遵循:预防苗前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

病害防治以栽培预防为主,辅助化学防治。

3.3.4 加强日常栽培管理做好沟渠配套,增强旱涝灾害防御能力。

水稻播种前配套丰产沟及围沟,利于管水控肥、调控稻株生长。

麦田配“三沟”,以备阴雨时段及时排涝降渍,排除渍害对小麦根系影响,越冬期、孕穗、抽穗及灌浆期保持土壤湿润,利于冬季防冻、灌浆期预防干热风逼熟及早衰发生。

3.3.5 灾后及时科学开展救护(1)加强极端及急变天气监测,对作物应激反应做好预测与检查,早发现早救护,减轻灾害影响程度。

(2)及时排除致灾因素,停止灾害因素持续危害。

旱灾在条件允许时尽早进行灌溉,涝灾及时排水露田降渍,杂交稻高温热害来临前及时深灌降温,小麦在寒潮或灌浆期干热风来临前沟灌增墒。

(3)加强肥水管理促恢复。

根据灾后作物恢复生长营养需求,及时补施肥料,同时做好水份管理,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和根系活力恢复。

(4)灾前灾后使用生化制剂开展预防与救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