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22课 科学技术(下)学案1(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冀教版历史七下第22课《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word教案

冀教版历史七下第22课《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word教案

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科技,除了要对3部科技著作的内容和地位进行了解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今非昔比的思考,加深学生对人类文化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作者、内容及其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地位。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科学家优秀品质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西方传教士来我国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解,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热情。

通过讲解明末西方科技的传入及徐光启等学习西方科技的史实,让学生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保持一种开放的眼光,虚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引导学生树立人类共存的价值观,树立为人类的和平和文化交流作贡献的伟大理想。

教学重点三部科技著作的内容和历史地位教学难点西方传教士来我国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的分析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熟悉的身边的科学技术,如医学的,工业的,农业的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三四百年前的人们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有些什么呢?”【讲授新课】实地调查的优秀品质世纪以前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汉语,熟悉中国的礼节,使天主教在中西方传教士来我国的目的和客观结果是怎样的呢?表发言,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对优秀组进行表扬。

然后教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是我国农学史上小结:这节课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的科技,请同学们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

板书《天工开物》。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学目标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及四大名著。

难点:如何理解这一时期科技的辉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朝时期,我国传统科技仍然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李时珍和宋应星通过刻苦钻研和实际考察,写出了杰出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明清时期,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迅速发展,为广大同学所熟悉的四大名著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这一部部优秀的巨著会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能从中感悟出哪些真谛?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推进新课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本目内容,随后提问。

(1)《本草纲目》是谁写的?(2)它记载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3)它获得了什么样的赞誉?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着重介绍:(1)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2)《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

(3)《本草纲目》的重大贡献。

二、宋应星与《天工开物》1.展示《天工开物》插图,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本目内容:(1)《天工开物》是谁写的?(2)分别记载了什么方面的内容?(3)获得了什么样的赞誉?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与宋应星为什么能够取得辉煌的科技成就?我们应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师生共同归纳:应当学习他们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3.想一想: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教师综合:一方面,科学家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已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另一方面,明清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明清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使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明清小说1.展示四大名著的相关图片并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 北师大版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学目标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及四大名著。

难点:如何理解这一时期科技的辉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朝时期,我国传统科技仍然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李时珍和宋应星通过刻苦钻研和实际考察,写出了杰出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明清时期,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迅速发展,为广大同学所熟悉的四大名著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这一部部优秀的巨著会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能从中感悟出哪些真谛?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推进新课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本目内容,随后提问。

(1)《本草纲目》是谁写的?(2)它记载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3)它获得了什么样的赞誉?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着重介绍:(1)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2)《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

(3)《本草纲目》的重大贡献。

二、宋应星与《天工开物》1.展示《天工开物》插图,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本目内容:(1)《天工开物》是谁写的?(2)分别记载了什么方面的内容?(3)获得了什么样的赞誉?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与宋应星为什么能够取得辉煌的科技成就?我们应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师生共同归纳:应当学习他们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3.想一想: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教师综合:一方面,科学家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已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另一方面,明清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明清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使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明清小说1.展示四大名著的相关图片并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题第22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知道《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

知道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学习讨论法。

讨论“李时珍、宋应星为什么能在科技研究领域取得成就”。

图表法。

启发学生自主设计表格“明清科技成就表”“明清小说表”并自主完成,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表达观点的方法,学会比较和归纳。

描述法。

收集有关李时珍、宋应星等明清时期科学家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艺术性,了解其在中国及世界文坛中的地位。

学习曹雪芹等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

教学重点:《天工开物》的价值教学难点:四大名著的史学价值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印发革新工艺技术的社会需要,推荐科技发展,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家。

与科学技术的一度繁荣相辉映,明清两代的文坛上,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横空出世,世俗文学开始勃兴。

你知道这一时期的科学研究呈现出了什么新的特点?世俗文学的欣赏趣味又发生了那些新的变化?内容分析本主要介绍了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明清小说三方面的内容,从科技和文学的角度反映明清时期的发展成就。

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二、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它被国外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三、明清小说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

明清小说的发展情况: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家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下word教案(3)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下word教案(3)

《第21课科学技术》教案课程标准:了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发展过程及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认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文实验的制作、参观、讨论等活动,亲身体会发明创造的艰辛,认识四大发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四大发明背后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些发明对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作用,形成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的初步认识。

[重点难点]本课教材讲了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其中重点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的重大影响;难点是简明扼要地讲清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经过,深入浅出地分析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学生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上册历史又已经学习过造纸术。

因此,对于四大发明,他们并不陌生,学习起来,困难不大。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本,了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发展的大致概况。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讲解,播放相关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吗?”在学生们回答之后,教师说:“四大发明在世界上有口皆碑,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上册历史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造纸术的有关知识,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四大发明的其余三项: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1、印刷术:教师让学生一边阅读课本126~127页,一边解决下列习题。

①印刷术的发明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印刷术和印刷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科学技术》学案华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科学技术》学案华师大版

(2)明朝的书法比以前普及,明朝的绘画,以什么内容居统治地位?涌现出的善于用泼墨作画的画家是谁?(3)请用简短的话就明朝的科技或其他方面的文化作一评价。

(二)辩论:你认为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 学生甲“宋应星说的不对。

只要通过人力和科学技术,什么资源都可以开发就,什么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

”学生乙:“宋应星说的对。

如果人与自然不协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无法生存。

”四、合作研讨(对自主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研讨)五、自我展示(用你流利的语言展示自己的风采)六、课堂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本课内容,相信自己!)七、巩固提高(1)连线题华佗《农政全书》李时珍《本草纲目》张仲景《天工开物》宋应星《伤寒杂病论》徐光启“麻沸散”(2)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厂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A《历记》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三国演义》(3)2008年7月6号,来自欧林匹亚的圣火登上了嘉峪关城楼,实现了火炬在国内传递首次与万里长城的“亲密接触”。

这里的长城是()A西起临洮,东至辽东B西起辽东,东至临洮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D东起嘉峪关,西起鸭绿江(4)目标检测1~6题八、布置作业(1)目标检测探究题7~8题走出课本,放飞思维赵州桥简介:赵州桥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为单孔弧形敞肩坦拱石桥,全长64.4米,拱顶宽9.6米,跨径37.02米,弧矢(拱顶到两拱脚的连线)高度是7.23米。

赵州桥建筑结构奇特,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1。

赵州桥开敞肩拱型之先河,在主拱的两肩上各建两个小拱,不仅节约了石材,减轻桥身的重量,而且有利于洪水的渲泻,削弱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拱上加拱,从艺术的角度看使大桥玲珑剔透,线条优美,更加美观。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1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1 新人教版
第 22 课
课 题 第 22 课 课 型 新授课 第三单元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课 时 复备人 本学期第 课时 日 期 审核人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主备人
本单元第 5 课时
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知道《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 知识目标 知道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 选取中国古典小说的图片, 让学生畅谈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讨论“李时珍、宋 应星为什么 习 能力目标 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成就”。 目 学 感知 标 目标 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学会欣赏中 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艺术性,了解其在中国及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学习曹雪 情感目标 芹等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
听写检测, 学生互 复习 相批改并改错 巩固
教师活动Βιβλιοθήκη 学生活动 快速记忆设计 意图
复备标 注
自主学习,完成预习反馈 见学习与检测的自主学习部分 分组探究,设计疑难 1.《本草纲目》是谁写的?它记载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 获得了什么样的赞誉? 2. 同一时代还有什么科学巨著?它们又是谁写的?分别 记载了什么方面的内容?获得了什么样的赞誉? 3. 李时珍与宋应星为什么能够取得辉煌的科技成就? 学 习 导 航 4、四大名著指的是哪些作品?(从作者、题材、内容、地 位等方面介绍给同学们)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位历史人 物?为什么?《三》 《水》 《西》 《红》 5、 明清小说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明清流行的文学形式还有 什么?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市镇的日益增 多,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符合市民欣赏要求的小 说也日趋成熟。 同时北宋以来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 与发展,为小说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明清小说的盛 行是当时时代的反映。以市井小民为主人翁、反映 市民阶层生活的世俗文学也不断涌现,如“三 言”“二拍”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 4.22《科学技术(下)》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4.22《科学技术(下)》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22课科学技术(下)设计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记住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理解李时珍对医学的贡献和《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的地位。

2.记住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说出《天工开物》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3.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明长城起止点;说出故宫布局;理解它的历史地位(价值)。

自主学习一、科技著作1、《本草纲目》(1)成书时代:。

(2)作者:。

(3)地位:是世界著名的巨著。

2、《农政全书》(1)成书时代:。

(2)作者:。

(3)地位:堪称我国的集大成之作。

3、《天工开物》(1)成书时代:。

(2)作者:。

(3)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世百科全书”。

二、工程建筑1、赵州桥(1)时代:。

(2)设计营造者:。

(3)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

2、明长城(1)起止点:。

(2)地位: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之一。

3、明清北京城(1)始建于时,是在的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成的。

(2)地位:古代的典范。

★★课堂训练★★1、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慕名来中国学习中医。

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药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A、华佗——《千金方》 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C、李时珍——《黄帝内经》D、李时珍——《本草纲目》2、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领域的一组是【】A、《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B、《水经注》和《千金方》C、《缀术》和《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3、要了解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可查阅的历史书籍是【】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4、古人有很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扬。

现实中,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建桥术,其中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建造于【】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5、现存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长城建成于【】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宋朝时期D、明朝时期6、2008年8月,奥运会在北京召开。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2课 科学技术(下)复习提纲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2课 科学技术(下)复习提纲

历史-资料-打印版
22课科学技术(下)复习提纲
1、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了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世界闻名。

2、明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堪称我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之作,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知识。

3、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写《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
生产技术作了系统总结,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的中心为明清皇宫所在地——宫城,也称紫禁城,即今故宫。

元明清三朝都城都在北京。

冀教版历史七下第22课《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word教案

冀教版历史七下第22课《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word教案

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科技,除了要对3部科技著作的内容和地位进行了解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今非昔比的思考,加深学生对人类文化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作者、内容及其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地位。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科学家优秀品质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西方传教士来我国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解,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热情。

通过讲解明末西方科技的传入及徐光启等学习西方科技的史实,让学生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保持一种开放的眼光,虚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引导学生树立人类共存的价值观,树立为人类的和平和文化交流作贡献的伟大理想。

教学重点三部科技著作的内容和历史地位教学难点西方传教士来我国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的分析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熟悉的身边的科学技术,如医学的,工业的,农业的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三四百年前的人们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有些什么呢?”【讲授新课】实地调查的优秀品质世纪以前它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汉语,熟悉中国的礼节,使天主教在中国逐渐开始传播。

西方传教士来我国的目的和客观结果是怎样的呢?表发言,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对优秀组进行表扬。

然后教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是我国农学史上小结:这节课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的科技,请同学们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

板书《天工开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
基础自测:第二课时
1、闻名世界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2、假如你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3、下列对《农政全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是明代后期宋应星编著
B、介绍了西方的农业技术
C、对我国古代的农学成就提出了尖锐的指责
D、是我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作
4、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一项是明朝时期出现的()
A、设计建造赵州桥
B、发明地动仪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本草纲目》问世
5、在中国古代的某一时期,一群工匠在李春的指导下正建造一座石拱桥,这座石拱桥现在成为世界保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这一历史情景()
A、反映了隋朝繁重的徭役
B、说明当时建筑技术先进
C、后来导致西南三藩叛乱
D、再现了唐朝的科技成就
能力提高:
1、下列对北京城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明太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
B、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笔直
C、城内中心建筑是紫禁城
D、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典范
2、《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共同点有()
①是总结性的科技著作②作者都生活在明末清初③都图文并茂④后来都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4、识读“明长城”图,回答问题。

(1)、明长城在秦长城的基础上修筑的。

明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达_________。

(2)、明长城蜿蜒________多千米,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之一。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长城和明长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亮点与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